




已阅读5页,还剩1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1、想当一棵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自主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课文的美和大自然的美。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通过有感情、带有想象的朗读,品味诗歌的形式美和课文内容的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趣,在对自然的观察、体会与思考中,感悟自然。、激发学生说、写的兴趣,续写诗歌。教学重点、难点、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回答课后问题。、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美。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文稿。、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课时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同学们,让我们先一起欣赏一首歌(教师播放好大一颗树。提问听了歌曲,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3、揭示课题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首写树的诗想当一颗树。(板书课题)4、生说说自己读了题目后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的特点1、指名读课文,提问读了诗歌知道了什么。(由二、三名学生接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的读音。)2、组织学生讨论,谈谈对课文的初步了解。(1)课文共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分别写了树的什么特点(2)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吗炙热像火烤一样的热,形容极热。姿态词语有两层意思,一是姿势、体态,二是态度。课文既描述了大树的样子、体态,也暗示着”大树“那种为人处世的态度。雅量宽宏的度量。诗中指大树为了他人不计较自己的得失。3、指导学生用一段话概括出树的特点。4、给学生思考两分钟,然后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三、联系生活,理解课文,感悟诗情1、师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优美概括的语言,激起人们的思考、遐想与激情。下面大家再仔仔细细地品味诗句,看你能想到什么。(提示学生抓住“沉默”“姿态”“雅量”“幽默”这几个关键词去产生联想)2、生读诗句,谈谈自己想到的事情,想到的人。3、课下的思考题这首小诗是写树还是写人什么叫借物喻人课外找一找写树的诗文。四、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尽量用上诗中的词语。(见演示文稿)大树常常是()寡言、不吵不闹,它()挺拔,不怕()的太阳,有甘于奉献的()。有时候,大树也很顽皮(),悄悄和你开个小玩笑。2、朗读课文。3、抄写生字新词。五、作业设计。、把课文读熟,背给家长听。、抄写新词,一个写4遍,生字扩词,并听写。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导入新课1、检查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情况。2、师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始终没有离开过绿色,离开过树木。古老的诗歌中有树(咏柳),现代的诗文中更是有树(鸟的天堂等)。二、比较阅读1、出示鸟的天堂课文,读一读其中写大榕树的部分,与课文想当一颗树比较,有什么不同。2、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即说出它们之间的异同。3、出示好大一颗树的歌词,说说此文与想当一颗树的异同。(如好大一颗树与课文想当一颗树相比,也挖掘了树的特点,但好大一颗树赞美的是树的高大、坚韧、奉献、胸怀宽广的品质。)4、引导感悟想当一颗树等诗文带给我们的启发。(小诗表面写树,实际是写人。)三、读诗文、听音乐、想画面1、配乐范读课文。2、学生说说自己听读诗文后,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启示。3、指导朗读背诵。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续写想当一颗树。2、背诵课文。板书设计1想当一棵树学会沉默学会姿态一个人只有心中有理学会雅量想,有榜样,才能不断进步学会幽默2、美丽的“三潭印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2、以读为主,注意扶放结合,引导自学、感悟。3、注重朗读,通过读体会景物的美、意境的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关于其他风景名胜的阅历积累,让学生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杭州西湖的图片、资料。2、制作教师演示文稿。3、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课时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暑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风景名胜2、学生举手发言,谈自己去过的风景名胜。3、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一处风景名胜。那就是杭州西湖美景之一“三潭印月”。(板书“西湖”和课题)4、有去过西湖的同学没有请游览过西湖或对西湖有兴趣的同学谈谈自己所了解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二、自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1、阅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围绕“三潭印月”这一景点1都告诉了我们些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1)西湖中央有一个人间仙境般的小岛。(2)相传是苏轼带领百姓挖湖堆泥筑成的,并在湖中立了三个石塔。(3)石塔的别致造型,成了西湖的标志。(4)“三潭印月”的来历。)3、文中提到哪些景物和相关故事,画一幅图表示出景物的位置,简单介绍这些景物。(教师相机板书)4、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西湖景物,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介绍相关景物。三、尝试运用设问、反问介绍景物1、师大家初步了解了西湖美景,知道了“三潭印月”是怎么回事,还了解了有关“三潭印月”的传说。作者充分挖掘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传说,把写景与叙事相结合,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下面谁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或者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注意找出描绘景物样子的词语,突出景物特点。2、学生朗读课文,讲述自己喜欢的景物或故事。(要求尽量运用合适的修饰词语,如“月色融融”“波光闪闪”“欢歌笑语”“绿树依依”“繁花似锦”等,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物或者故事。)3、比较问句的不同和各自的作用。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相传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因为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4、尝试运用设问、反问的表达方式再次介绍景物。四、课堂练习1、记写生字。注意“繁”字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系”字少一撇。“浇灌”的“灌”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2、自由朗读背诵课文。五、课后作业1、从下面的几个身份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认真研读课文和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做好跟大家汇报交流的准备(1)“三潭印月”景点的播音员(尝试配乐朗读);(2)“三潭印月”景点导游(注意口语,尝试使用“设问句”的表达方式;(3)假设自己是一名曾经到过西湖、领略过“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用自己的口吻介绍“三潭印月”的经典);(4)自己就是当年的苏轼(初到杭州为官,来到西湖,看到了什么,有了怎样的想法,西湖疏浚以后,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5)自己是三个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介绍自己设计的三塔河这样设计的好处,最好自己画一张石塔的示意图或制作一个简单的石塔模型)。2、熟读课文。3、抄写生字新词,并听写。第二课时一、交代任务,明确目标1、上一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浏览了美丽的“三潭印月”,这节课让我们换换角色,走进西湖,走进风景,走进文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2、下面,请同学从给出的身份中选择一个或两个,做好准备跟大家汇报,汇报时注意尝试使用课文中生动地词汇,如“月色溶溶”“波光闪闪”“亭台楼阁”“欢歌笑语”等。(1)“三潭印月”景点的播音员;(2)“三潭印月”景点导游;(3)一名曾经到过西湖、领略过“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4)自己就是当年的苏轼;(5)自己是三个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3、学生在课上再进行选择,小组交流。二、汇报交流1、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尽量选不同身份的扮演者)。2、引导大家客观欣赏评议,以促进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共同提高。3、活动提示(1)配乐朗诵时应注意语调舒缓。(2)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时,要注意口语化,注意使用自问自答的设问句,注意调动游客的兴趣。(3)以设计者的身份介绍时,注意交代以下几点第一,交代出石塔的位置、建造的意义;第二,说明石塔的样子。(4)以游客的身份介绍时,要说出身临其境的感觉。(5)无论以哪种方式介绍西湖的“三潭印月”,都要以课本为依托,注意参考课文的内容,表达方式,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句。三、布置作业。、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预习第三课。板书设计2美丽的“三潭印月”小岛人间仙境挖湖筑岛西湖造型别致人间天堂历史景物人物选读一“天涯”踏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有关词语,并积累词汇。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4、了解“天涯海角”的特点,想象其美景。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体会“眼花缭乱、爱不释手”等词语的妙用。2、引导学生赏析这篇游记,体会作者由所见到所思、所感的情怀。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天涯海角”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2、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教学重点欣赏“天涯海角”的美景,理解作者对“天涯海角”“南天一柱”的感怀。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2、理解作者对“天涯海角”“南天一柱”的感怀。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天涯海角”的文章和图片。2、预习课文。3、教师演示文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师谁不想寄情山水谁不喜欢游览风景名胜美丽的西湖让我们流连忘返,如诗的“三潭印月”让我们向往。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了解那里的美丽,体验“天涯”踏浪的乐趣。请大家读课文,一会准备向大家介绍“天涯海角”,并说说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2、提问“天涯海角”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3、学生说说作者笔下的“天涯海角”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三、以作者或游客的身份介绍“天涯海角”1、教师提示(1)抓住“天涯海角”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也就是课文的几个要点,想好介绍的先后顺序。(2)介绍要自然大方,使用普通话,就像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样,使人听起来有亲切感,不要像读书、回答问题一样。(3)尽量使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4)听的同学注意两点一是看这位同学什么地方介绍得好;二是自己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还有什么建议。2、学生先分小组介绍,然后每组推荐一人在全班介绍,评出优胜小组。四、布置作业1、参观自己喜欢的风景名胜。2、搜集整理有关长沙的风景名胜资料。3、完成一个风景名胜的小练笔。语文乐园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对本单元的词语进行归类复习与巩固,积累词语。2、学写比喻句,学会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事物描写生动。3、学习苏东坡“灵隐题联”的故事,以灵隐题联为依托,开展“趣味语文故事会”。4、自主阅读记景抒情散文落叶懂得奉献、给予可以让生命变得温馨、美丽而精彩。5、完成一篇我喜欢的一处风景的习作。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读、说、写等练习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词语,在写中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读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累词语以及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学写比喻句。2、完成习作。教学准备1、预习语文乐园一。2、查找资料,准备“趣味语文故事会”。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新学期的第一个“语文乐园”向我们敞开了大门,快进来看看,这里都有些什么呢二、词语超市1、课件出示词语,自由读词语,教师巡视,看看学生是否需要帮助。2、轮流读词语,纠正读错的字音。3、复习了解词义。4、不懂的词语提出来,查字典、词典或大家讨论交流,教师点拨。5、分小组用词语口头造句比赛。三、金钥匙1、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2、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3、指名回答。4、口头练习造比喻句。5、集体评议。6、小结造比喻句时,一定要注意这两种事物有类似之处,通常把抽象的、复杂的用具体的、简单的事物来说明,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四、布置作业。1、抄写这些词语。2、造5个比喻句。3、预习“阅读欣赏”。第二课时一、自主阅读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2、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自主阅读。3、读了这篇散文,你明白了什么4、分组朗读,评出读得最好的一组,表彰。二、语文故事1、自读短文,思考故事讲了什么苏东坡是什么时代的文人有关苏东坡的其他文学故事你有没有读过2、全班交流讨论。3、什么是趣味语文故事4、小组讲故事注意不要照搬照念,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小组内评一评、讨论谁的故事讲得最好5、小组派代表到班上讲故事。6、评出故事明星,谈你的收获。三、布置作业1、以“趣味语文故事会”为题材写一篇日记。2、预习“语文生活”。第三、四课时一、语文生活1、课文借鉴在这个单元里,同学们学习了美丽的“三潭印月”、“天涯”踏浪等课文。这些课文内容虽说不同,但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作者是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来写的的。我们今天要写的习作也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2、思路形成本次作文要求我们写喜欢的一处风景,大家回顾一下,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是哪里你看到的景物什么样像什么这处景物过去什么样和哪儿的景物有联系、有相似之处关于景物有怎样的故事或者传说关于景物前人有哪些描述从景物的历史、现实中你有怎样的感悟、感想3、提纲举例(以课文为例)4、习作(1)梳理思路,完成写作提纲。(2)题目自拟。(3)修改。(4誊写。(5)讲评。3、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宿石邑山中,掌握诗中的生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和赞美西湖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宿石邑山中,并背诵。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宿石邑山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体现石邑山风景的图片以及诗人韩翃的资料。2、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二、学习宿石邑山中(一)初读感知1、出示古诗,指导学生读题,注意“邑”字的读音。宿石邑山中唐韩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2、简介作者。诗人韩翃(HNG)字君平,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时称“大历十才子”。3、初读诗歌,学习生字。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邑、韩、霭、锡”。4、解题。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二)细读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首诗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后两句写晓行山中所见天之色。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浮云不共此山齐”,写仰望所见,诗句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低。“山霭苍苍望转迷”,则是写远眺情景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暂”“飞”的妙用。3、体会诗情。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4、配乐朗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随诗人一同走进夜色中幽深神秘的石邑山。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三、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古诗四、作业1、默写古诗。2、搜集整理韩翃的其他诗篇,自学欣赏。五、板书设计宿石邑山中唐韩翃(HNG)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古诗学习方法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成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望洞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望洞庭。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望洞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背诵宿石邑山中。2、学生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成诵二、学习望洞庭1、学生根据古诗学习方法自学古诗。2、小组交流体会。3、集体交流,不够具体的地方互相进行补充。作者,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白居易尊称他为“诗豪”。全诗大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没有一点风,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三、感悟诗境。1、出示三、四句古诗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2、思考诗中是怎样描绘这幅画面的3、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4、反馈这两行诗句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5、教师追问诗中还把洞庭湖比作什么6、教师小结,齐读古诗。三、课堂练习。1、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高低起伏。2、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3、练习说话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四、作业。1、背诵两首古诗。2、课后搜集整理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进行阅读,开展古诗阅读交流会。板书设计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3白银盘形容洞庭湖。4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这里指湖中的君山。4、中秋节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搜集并积累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秋节的习俗、由来以及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说。,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文中蕴涵的情感。3、培养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美好,寄托着人们的祝福和相思。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中秋节的由来,热爱祖国悠久的民族文化教学难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文中蕴涵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传说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掌握生字新词。2、整体感知全文,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以及有关月亮的传说。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以及有关月亮的传说。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2、交流你们家是怎么过中秋节的3、揭示课题中秋节二、自由读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2同桌之间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的有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问课文介绍了关于中秋节的哪些知识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的读音。4、集体交流反馈。板书关键词语中秋节的时间人们的活动中秋节的来历有关习俗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有关月亮的诗句5再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和文中引用的诗句。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1、课文重点介绍了中秋节的哪些习俗(赏月,家人团聚、品尝月饼)2、摸读课文,找出叙述中秋节习俗的段落。3、找出你觉得最能体现中秋节气氛的词语。其乐融融沉浸在欢乐、祥和的喜悦气氛中。形容一片欢乐融洽的样子。、引导学生对这一段质疑,集体交流解疑。、“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是赏月的好时机,那么赏月有何历史渊源呢请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指名反馈读了第三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小结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热爱它。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默写生字。2、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和传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有关月亮的故事以及人们吃月饼、过中秋节的意义。、联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在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总结全文,积累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积累优秀诗句。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听写词语。2、大家收集了哪些与中秋节有关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3、根据大家分享的内容,板书诗句进行赏析。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二、继续学文,深入体会。、指名说“嫦娥奔月”的故事。、你还能说出一个与月亮有关的故事吗、过渡语同学们,中秋节人么不仅赏月,还一家人团聚,一起吃月饼。人们为什么要吃月饼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过渡语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常在月圆之时,思念家人、思念亲人。古代很多诗人都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请用横线划出课文中的诗句,读一读。、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吗、小结和月亮有关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大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寄托着人们对全家团圆、生活美满的向往之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借月抒情的古诗吗三、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一背搜集到的与月亮有关的词语和诗句。、你的亲人又远在他乡不能回来过中秋节的吗请给他们写几句话。5母亲的纯净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2、能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懂得“穷”并不可怕,它也许是促进人们奋发进取的动力,产生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勇气,去创造自己的未来。3、能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写下来。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能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懂得“穷”并不可怕,它也许是促进人们奋发进取的动力,产生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勇气,去创造自己的未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母亲的纯净水齐读课题。课前大家已经读过了课文,说说你对课题有了哪些了解二、检查预习。1、检查读书(1)指名按部分读课文,注意做到正确、流利。板书字音读错和字音易错的词语,读一读尴尬当即当做(2)有没有读起来感觉不太好读的地方,练一练。2、检查字词(1)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你们记得怎么样了现在浏览一下,一会儿我们听写。注意把字写端正下岗嘲笑节俭虚伪魔布不菲(2)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尴尬、虚伪和随心所欲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有哪些不懂的或想弄明白的问题,在书上标记下来。2、汇报(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依据学生说出的主要内容进行指导,注意要点要全、语言要简练体现训练的过程(一个小女孩,每逢上体育课的时候,都带着一瓶妈妈准备的纯净水;一天,同学说她的纯净水像是凉白开,她很尴尬,当即扔掉了那瓶水;回家后,她责问妈妈,妈妈给她讲了自己的看法,小女孩想明白了,以后一直非常喜欢喝母亲的纯净水)(2)还有哪些不懂的或想弄明白的问题在书上标注下来。随着学生的提问简单板书并归类围绕母亲的纯净水母亲的纯净水是凉白开,为什么课文的题目还叫做“母亲的纯净水”呢为什么后来,她却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围绕小女孩的心情小女孩不得不说母亲是对的,可为什么,还是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从开始到后来,母亲的纯净水给小女孩带来了不同的心情)围绕理解母亲的话“再穷,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心穷”怎么理解“如果把它看作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可能遮住心灵的光芒用它变幻出绚丽多姿的未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四、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拟定学习方案。1、下一步我们深入学习什么呢一个是看看这篇课文应该弄明白什么,一个是解决我们感兴趣或者不明白的问题。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什么从题目母亲的纯净水来看要弄明白问题纯净水从课后习题来看,要理解母亲的话。这些也是我们同学想弄明白的问题。方向1母亲的纯净水为什么后来小女孩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名贵的饮料时,她却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方向2母亲的话后来,小女孩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那以前呢母亲的纯净水从开始到后来给小女孩带来了不同的心情,这些内容的体会是不是可以归到方向1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来拟定进一步学习的方案。(把怎么学设计出来)交流(1)围绕母亲的话拟定可以借鉴课后习题2要想真正理解母亲的话,一定要联系上文。可以补充一个什么问题呢(母亲为什么要说这些话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形成一个学习方案“那天晚上,她想明白了母亲的话”联系上下文思考1、“母亲的话”指的是什么2、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3、“她想明白了”什么(2)围绕母亲的纯净水可能1当她可以为什么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课文哪些地方提到了母亲的纯净水,读一读,想想为什么(结合了课题)可能2母亲的纯净水只是凉白开,曾经使小女孩感到委屈、酸楚,后来为什么她又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呢(母亲的纯净水使小女孩心情变化这条线)读读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写写批注。(以上两个均可以作为学生自拟的学习方案)教师建议每逢体育课,小女孩都会拿着母亲的纯净水。但是她的心情前后是不同的,我们应该结合相关的情境来感悟。在此基础上理解后来她为什么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饮料时,还是喜欢喝母亲的纯净水就迎刃而解了。形成学习方案1、每逢体育课,小女孩都会拿着母亲的纯净水。她的心情前后有什么不同读读相关的句段,选择让你感受深的地方写写批注。2、为什么当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饮料时,她却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默读课文,思考。五、布置作业。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母亲的纯净水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依学习方案自主探究、因需交流三、共议交流以学案一为主思路进行交流,其间相融学案二。每位同学要随时参与,交流学习的收获。(一)母亲的“纯净水”带给小女孩不同的心情。每逢体育课,小女孩都会拿着母亲的纯净水,可她前后的心情却是不一样的,谁来说一说(高兴委屈、酸楚沉静)1、“还是为那瓶纯净水高兴”(略处理)(1)每周星期二和星期五下午有体育课,她接过母亲的纯净水的时候,心里虽然隐隐有点不安,但还是为那瓶纯净水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完成填空她接过瓶子的时候,心里隐隐有点不安。因为_。但是,她还是为那瓶纯净水高兴,因为_。(2)同桌合作朗读指名读过渡一次体育课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哪儿给你的感受最深呢2、“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学生容易结合29及第10自然段去体会,随机出示大家沉默了一下,都笑了。是的,是像凉白开。一瞬间,她突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喝了这么长时间的纯净水,确实有可能是凉白开。要不然,一向节俭的母亲怎么会单单在这件事上大方起来呢她很尴尬,当即扔掉了那瓶水。(1)大家都读一读,为什么她觉得“很尴尬,当即扔掉了那瓶水”(大家都笑了,自己喝了这么长时间的纯净水确实像凉白开)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2)她听了母亲的解释。知道母亲是对的,为什么还是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呢(解决上节课学生的疑问。她的委屈和酸楚在于自己拿了这么长时间的凉白开,一直以为是纯净水,妈妈没有告诉自己,受到同学的嘲笑。)也可能先谈到委屈和酸楚(1)学生谈到“想到同学们一张张嘲笑的脸,她还是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引导课文哪部分写到了同学的嘲笑读一读出示第9自然段(2)当时,她感到“很尴尬,当即扔掉了那瓶水”为什么呢(因为她一直以为是纯净水,现在想起来确实有可能是凉白开,感到很没面子,她很生气)听了母亲的解释,她认为母亲是对的,为什么还是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呢(同上)过渡又听了母亲的一席话,她想明白了。3、沉静地回答“是。”后来,再去上体育课。当同学有意问她“里面装的是凉白开吗”她就沉静地看着问话的人说“是”。过渡不仅这样。再后来,当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名贵的饮料时,她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可能谈到母亲的话;也可能谈到“那天晚上,她想明白了母亲的话则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母亲对她的教育)(二)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融合学案二)相机出示“那你听听我是怎么想的。”母亲说,“我们是穷。但是穷有什么错富也罢,穷也罢,都是日子的一种过法。穷人不见得可怜,富人也不一定高贵。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1、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对小女孩说这些话的呢同学说母亲的纯净水像是凉白开后,小女孩觉得委屈和酸楚;有人笑话小女孩引读母亲的话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对她说2、母亲跟小女孩讲这些话,想让小女孩明白什么呢(穷只是日子的一种过法,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那可就真穷了)引导深入“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点击变色。这句话中出现了三个“穷”字,请你再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对于后面两个“穷”的理解可能感觉困难)引导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女孩和母亲分别是怎么看待穷的(小女孩认为丢脸,没有面子;母亲勇敢地面对,认为是一种过法虽然穷,但是母亲的心不穷)引导2如果因为穷而看不起自己会怎么样呢(希望破灭)这就是心穷,心要是穷了,就真的穷了。所以母亲说,生接读母亲的话。过渡那天晚上,小女孩想明白了母亲的话。4、“她想明白了”什么出示她想明白了母亲的话穷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耻辱,它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如果,如果,甚至,还可以,用它变幻出绚丽多姿的未来。估计学生能理解到小女孩想明白了穷不是一种耻辱,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对穷的认识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学生难于理解。引导1对于家里穷,小女孩曾经怎么认为现在呢(一种耻辱一种生活状态,要改变它)引导2小女孩还想明白了什么呢(理解难句如果对“穷”的看法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未来)师生合作朗读(师读如果)5、是母亲的话改变了小女孩对穷与富的看法,以至于使小女孩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我来读母亲的话,请你们读出与母亲的话相对应的小女孩的话。(师读生接读)引导深入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名贵的纯净水时,她却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三)读懂课题解决疑问上节课,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课题叫做母亲的纯净水现在谁能解答这个问题。(母亲的纯净水,使小女孩对穷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以“母亲的纯净水”为题,吸引人;表达了小女孩对母亲的爱;)五、写出你对文中“小女孩”或“母亲”的评价。故事中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怎样评价她们呢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写下来。小女孩很懂事(隐隐不安、母亲是对的);听从教导(想明白);从母亲的纯净水事后,她能正确地认识“穷”与“富”;心中永远铭记着妈妈的教导母亲一向节俭;善于理解人(体育课拿纯净水,与女儿的对话);言传身教(听听我是怎么想的);心不穷展示学生的评价六、布置作业。1、把这篇文章读给你的家长听,听听他们是怎么评价文中这对母女的2、思考本单元后面的习作。板书设计13母亲的纯净水小女孩高兴酸楚沉静喜欢母亲(认识改变)穷选读二酸枣情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浓的师生情。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大意教学难点用“咬文嚼字”的方法体会文中浓浓的师生情。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世间有很多高尚美好的情感,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欣赏一篇描述浓浓的师生情的文章酸枣情。二、自由读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怯生生铭心刻骨无地自容抚慰弥足珍贵3、思考课文里面讲了一件什么事4、讨论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采用倒叙的方法,由眼前的小枣儿勾起对往事的回忆,从而表达自己永远也忘不了红红的小酸枣。三、学生自学课文重点段落回忆部分。1、读一读,找出你觉得最感人的句段有感情地读一读。一个个气喘吁吁的,衣服划破了,手和脸上印着血痕;一个小女孩用书包遮住布满血痕的小手,还眼泪汪汪的;还有一个男孩子竟忘了带书包孩子们惊慌地追逐那落地后四散的枣儿,拣拾着,擦抹着,像珍宝似的。终于一个不少地拣回来了。“老师,您有病。是给我们累的。看您的脸那么黄,我们真想哭。听老爷爷说,用山上的酸枣泡茶喝,能治睡不着觉的毛病”星星点点的小枣挂在长满刺的树丛里,阳光下,一颗比一颗晶莹、纯美。远处酸枣的枝头上挂着的是什么是那个男孩子在匆忙中丢下的小书包我扑了过去,抓住那只小书包,贴在胸口。我的手,我的腿已扎满了刺,我任凭那鲜红的血在流淌2、画一画,划出描写孩子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或句子。3、说一说,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篇文章在写作上与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是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探求文章内容的兴趣;二是避免了叙述的平铺直叙,使行文有一定的变化。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收藏优美词句语文乐园二教学目标、通过读读记记,读读写写,巩固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识,自主积累词语。、温习、回顾酸枣情的倒叙手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倒叙写法的作用。、通过“咬文嚼字”了解人们对月亮的不同称谓,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研究,了解更多的有关月亮的知识。、自主阅读短文走月亮,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开展一次介绍中秋节的语文生活,让学生难忘的中秋节为题进行习作练习,要求写出活动的经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重点巩固积累词语;掌握理清文章条理的方法。教学难点习作,围绕一个主题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一、词语超市。、“读一读,记一记”1、出示词语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都是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读音都很容易读错。3、自我检查掌握程度,用横线标出你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4、指名说自己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同学帮助正音。(将错误频率较高的字注上拼音反复识记。)5、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读一读,写一写”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2、纠正错误读音。3、听写词语。对照书本检查,将不会默写的生字在课桌上书空。二、金钥匙。、出示内容、指名读。、引导理解倒叙写法的作用。、思考这片钥匙有什么作用你还读过或看过倒叙守法的运用吗(鼓励孩子们联想到电视剧或其他书籍中的倒叙手法。)三、咬文嚼字。1、自由读文。2、指名说人们对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称谓。3、古诗赏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其中把月亮的称谓是什么4、拓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月亮还有什么其它的美称。四、小结。第二课时一、复述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归纳本单元教材的主题。享受亲情二、自主阅读。、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阅读短文走月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说一说读文后,你们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画面一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空中,柔和的月光照亮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画面二一个和妈妈手牵手伴着月光在村子里散步的小男孩。、质疑“我”和妈妈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走月亮。“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再读短文。、集体反馈。、哪些句子体现了“我”和妈妈之间的浓浓的亲情,请找出来,反复朗读、读一读阅读提示,品悟文法。三、小结。第三、四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中秋节到了,中秋节的情景你一定爱记忆犹新吧。、谈谈有史以来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中秋节。二、口语交际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可以说一说自己最难忘的一个中秋节,要求说出过中秋节的过程;可以背诵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词;可以将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还可以介绍当地的一些过中秋节的风俗人情。2、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听后可以质疑,并请求主人解疑。三、习作。、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但是如果把你们刚才说的都写在一篇作文里,你们觉得怎么样呢(杂乱无章、没有中心、没有重点)、习作要求自行选择描写的对象,可以口语交际的经过,也可以写有关中秋节的某个侧面。如果是记叙一个难忘的中秋节,不仅要写出活动的经过,还要进行适当的场面描写,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事情的时候,也要写到人,通过人们的言行、表情写出他们在节日里的心情、感受。可以先和同学交流一下,互相启发,然后再写。、学生作文。、指导修改。、誊写在作文本上。6、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4、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重点难、关键1、了解古代的一些记事和通讯的方法。2、收集资料,了解现代的一些信息传递的方式。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人类是由什么进而来的吗2、教师简单地介绍人类的发展,后导入那时候没有文字,更不用说有电等现代通讯设备了,那么他们是怎样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2)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2、检查自读的情况。(1)全班齐读课文。(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3)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抒发自己的看法。)(4)教师适当的总结,并再强调下列字的读音和书写。“徽”“擦”“烁”“倒”(多音字)“摔”。(5)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三、整体感知,弄清条理1、反馈课文的分段情况。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教师小结,理清文章的条理。4、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四、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这一部分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2、指名反馈。(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3、理解“奇妙”。4、导读,学生自读课文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事的呢5、指名反馈(结绳记事、贝壳记事)(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课文中相应的插图。)6、讨论人们是怎样用绳子和贝壳记事的。7、集体反馈,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8、引导想像,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可能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发言)。9、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加深理解。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2、开火车读。3、指名分段读课文。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古代人类是怎么记事的呢(指名反馈)5、导读那么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二、学习课文,了解古人的通信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2、指名反馈。(借助特定的事物表达一定的意思。)3、课文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指名反馈)4、学生读课文相关的句子。5、引导学生想像,他们如果是报平安会怎么表示呢(学生大胆想像,自由发言)6、教师小结虽然古代的人类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利用自己身边能够利用的事物进行通信,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字,创造了人类一个又一个的文明。三、阅读课文,加深理解1、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2、读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发言,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3、教师总结,鼓励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人类生活知识。四、拓展延伸,说现代的通信1、小组讨论、交流你们知道我们现代都有哪些通信方式。2、集体反馈。3、鼓励探究你们知道吗。过去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人们的通信方式可多了,只是不及我们现在的迅速。教师可以将一两个关于过去人类通信的方式告诉学生,(例如长城烟火台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附板书设计7可爱的地球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的可爱之处,培养对地球的热爱之情2学会善意地看待事物,客观地评价事物3体会全文简练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教学过程一通过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导入课文学生对地球、火星和金星介绍二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1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是可爱的它的可爱体现在哪里2交流明确从气温、四季的变更,昼夜的更替,重力的适中,气候的变化等方面阐明地球是适宜人类居住的乐土三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1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感受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2理解“虽然这个乐土不是全无风波,优点却不容抹煞”“风波”指什么3齐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四学生质疑,师生答疑五课文总结1结构简练,思路清晰2语言精练,幽默六布置作业体会地球是“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这句话,用一段话说说自己的理解。8、富饶的海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捏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感悟海洋的富饶,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编个小故事。2、过程与方法(1)体会句子分号与句号、逗号与顿号的不同用法。(2)理清文章的条理,体会海洋的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洋的热爱之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赞叹海洋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探索海洋、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了解分号与句号、逗号与顿号的不同。教学难点感受海洋的富饶和美丽,激发热爱海洋的情感。教学准备海洋的图片或录像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解释课题,话题导入1、教师展示海洋的图片或录像,然后板书“海洋”。2、学生读“海洋”,教师导同学们,读了“海洋”这个词语,你的脑海里呈现出哪些形容它的字词来美丽、蓝、波涛汹涌、一望无际、辽阔、深沉、深邃、富饶3、教师板书“富饶的”学生读“富饶的海洋”,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海洋的富饶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4、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随作者走进这美丽、富饶的海洋,去感受一下诲洋的富饶。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要求倾听。1读到生字新词时,轻声跟着起读。2找出文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2、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2教师强调要点。字音“啬”“藻”索”是平舌音;质”宙”是卷舌音;“哺”的声母是“B”,不能读成“P”。字形“黎”的右上边中间只有一撇;“供”的两横上短下长;“基”中间只有两横。3教师再出示词语卡片,集体读一读。4出示下列词语卡片,在读中积累无边无际空旷伟大一尘不染万紫干红诗情画意无垠荡漾突兀爱慕慷慨繁衍汹涌澎湃并驾齐驱广阔灯火辉煌深邃3、指名反馈文中的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1“然而,最使我爱篡的如今又毫不吝啬地向人类奉献它的财富。”2“尽管海洋如此富饶迈进一个科学利用海洋资潭的无限广阔的天地。”4、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话。5、引导学生借助这两段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海洋非常富饶,它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财富。但它的财富不是取不尽、用不竭的,因此,人类正依科学力量合理开发和运用海洋资源。6、指名反馈可见本文的重点是什么介绍海洋的富饶7、学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指名反馈第25自然段8、引导学生读课文其余的三个自然段,说说它们主要写了什么。9、指名反馈。第一自然段“我”爱大海。第六、七自然段人类正在用科学的力量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未来的海洋将成为人们安居地的地方。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情感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无人机租赁服务平台的用户需求与满意度调查报告
- 房屋拆除工程防护方案(3篇)
- 农业无人机植保作业效率2025年提升策略及案例分析报告
- 东莞亮化工程方案(3篇)
- 安全教育常培训课件
- 安全教育工作培训课件
- 安全教育家长培训课件
- 农业品牌建设2025年资金申请流程与注意事项报告
- 辽宁国企面试题库及答案
- 乐亭二中面试题库及答案
- 国防知识教育培训课件
-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
- 中国陶瓷教学课件
-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
- 医院新入职员工礼仪培训
- 学校课后延时服务费分配细则
- 儿科停水停电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2025年专业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与消毒作业外包服务合同书
- 高档小区宠物管理办法
- 2024注册安全工程师《历年计算题型》
- 2025年江苏省开发区运行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