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第4期001086JSHANXIAGRICUNIVSOCIALSCIENCEEDITIONNO4VOL82009农村劳务输出与甘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分析刘养卉1,王宇雄211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1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谷030801摘要当前,如何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甘肃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民增收缓慢,这些已成为制约甘肃“三农”问题的瓶颈。因此,分析目前甘肃农村劳务输出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对新时期探索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尤为重要。关键词农村劳务输出社会经济甘肃中图分类号F30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816X20090420368204ANANALYSISONTHERELEVANCEOFTHEEXPORTOFLABORSERVICESANDTHESOCIO2ECONOMICDEVELOPMENTINGANSURURALAREASLIUYANG2HUI1,WANGYU2XIONG211SCHOOLOFHUMANITIES,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CHINA21COLLEGEOFPUBLICMANAGEMENT,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SHANXI030801,CHI2NAABSTRACTNOWADAYS,HOWTOTRANSFERTHERURALLABORFORCEEFFECTIVELY,SPEEDUPTHEPACEOFURBANI2ZATIONANDSETTLETHE“THREENONG“ISSUETHOROUGHLYHASBECOMEAFOCUSINOURCOMMUNITYGANSUISALESS2DEVELOPEDAGRICULTURALPROVINCEWHICHHASAPOORAGRICULTURALPRODUCTIONCONDITIONS,MORESURPLUSRURALLABOR,PROMINENTCONFLICTOFURBAN2RURALDUALSTRUCTUREANDTHESLOWINCREASEOFFARM2ERSINCOMETHEYHAVEBECOMEBOTTLENECKSTORESOLVETHE“THREENONG“ISSUEINGANSUASARE2SULT,ACURRENTANALYSISONTHERELATIONBETWEENTHEEXPORTOFLABORSERVICESANDTHERURALSOCIO2ECO2NOMICDEVELOPMENTINGANSURURALAREASISPARTICULARLYIMPORTANTTOEXPLORETHESTRATEGYOFGANSURURALECONOMICDEVELOPMENTINTHENEWERAKEYWORDSRURALAREASEXPORTOFLABORSERVICESSOCIO2ECONOMICGANSU农村劳务输出是指农村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空间转移过程,它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阶段农村劳务输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我国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一、甘肃农村劳务输出的必然性一甘肃农村劳动力比重大,富余率高甘肃是一个典型的欠发达农业省份,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差,农业资源不足,现代装备条件差,农业生产效益低。近年来,虽然甘肃各地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力度,但农村土地有限,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因此仅靠现有土地和种养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与此同时,甘肃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普遍偏低,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弱,农民增收后劲不足。2005年甘肃共有乡村劳动力1250万人,农业生产实际只需要大约540万人左右,富余劳动力达710万人左右。目前劳动力已转移240万人左右,除去16岁以上的在校学生及家务劳动人数160多万,尚需转移的富余劳动力还有310万人左右。1若按全省农村463169万户计算,平均每户拥有劳动力收稿日期2009204202作者简介刘养卉19632,女汉,陕西富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三农问题方面的研究。基金项目甘肃农村发展和农民工问题研究省委宣通字200917号刘养卉等农村劳务输出与甘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分析3692134人,占全社会劳动力的77141,而乡村劳动力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又占7012,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二甘肃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乃是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过多与乡镇企业进城门槛过高,致使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而甘肃省城市化水平则更低,2005年底城市化水平为30102,低于全国城市化水平42199多达12197个百分点。2国家统计局公布2006年底中国农村人口的比例降至总人口的56,而同期甘肃省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高达79178。3这种巨大的地区差距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与矛盾,因为城市化水平与其它经济指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要提高甘肃省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一方面要靠城市本身的拉力,另一方面就要靠农村的推力。甘肃省的城市工业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所以靠城市创造工作岗位来拉动经济增长与劳动力转移就有较大的局限性。从推力方面来看,甘肃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它面向的不仅仅是甘肃本省,而是全国广泛的众多城市甚至国外的城市和地区。因此在甘肃实行农村劳务输出尤其是输往省外,是甘肃省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二、甘肃农村劳务输出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农村劳务输出是解决甘肃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总矛盾的根本途径甘肃是中国生态极度脆弱的省份,全省约88的耕地位于荒漠区、地方病高发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全省年均降水量只有281毫米,年均蒸发量1306毫米,是降雨量的416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有关分析,在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不宜超过50人,甘肃省在扣除40难以利用的国土面积,每平方千米的人口密度已经超过8716人。其中河西地区为109人,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为133人。居住人口过多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富余则加重了乱垦乱伐、过度放牧的程度,也导致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村人口长期贫困,素质不能提高,形成恶性循环加之人口的过快增长,形成尖锐的人地矛盾,不但对本省人口的生存造成威胁,而且产生的生态灾害还危及到国家的环境安全。只有将甘肃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人口和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二农村劳务输出是促使甘肃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有序地输转农村劳动力,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中国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拖拉机使用量只有614台,而美国为2711台,德国为8712台,法国为6912台,英国为8415台中国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收割机使用量只有116台,而美国为317台,德国为1114台,法国为6台,英国为719台。4中国与这些发达国家在农业集约化程度上的巨大差异是与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密切相关的。而甘肃和全国相比,2004年甘肃每百公顷耕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0142台,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2。1在发达国家,农业劳动者一般占其总人口的15以下。2005年,甘肃农业劳动者占其总人口的69168。因此,只有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或城镇,大量减少农民,土地的使用和农民的经营才能具有规模效益,农业才能实现现代化。三农村劳务输出是推动甘肃农村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有力杠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转,减轻了甘肃农村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劳务输转,农民不但脱贫致富,还学到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掌握了技术,积累了资金。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经济实体,逐步形成了“劳务输出返乡创业发展当地农村经济加快奔小康步伐“的良性循环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乡镇企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据统计,“九五”期间,甘肃省有612万名劳务人员返乡创办了企业或经济实体,固定资产投资达417亿元,利税总额超过9400万元。他们创办的企业和经济实体,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近3300万人次。5“十五”期间,全省返乡创业者的固定资产达6173亿元,创利税超过115亿元以上。2007年已有1815万名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6同时,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后,积极牵线搭桥引进项目和资金,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通过劳务输转脱贫致富的农民,积极捐助资金投入当地公益事业,加快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四农村劳务输出是促进甘肃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目前,工资性收入居甘肃省农民收入的第二370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第4期2009年位。在工资性收入中,农民打工收入居首位。“九五”期间,甘肃省累计输转农村劳动力1069万余人次,创劳务总收入120多亿元,相当于全省一年的财政收入。“十五”期间,甘肃全省累计输出农民工1500多万人次,创劳务总收入约290亿元,劳务输出已成为甘肃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甘肃农民致富的奠基工程。7全省有260多万户贫困农民通过劳务输出脱贫,有17万名劳务人员回乡创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2006年,甘肃省有535万人次农民工走向了大江南北,甚至走出国门,赚起了外汇,创劳务收入15112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25和40,劳务输出成为促进甘肃农民增收的“最大产业”。8三、合理引导甘肃农村劳务输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现阶段,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因此,要大力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同时,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人力市场,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二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甘肃农村劳动力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村各类人才严重短缺,这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阻碍甘肃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的一个重要瓶颈。2005年全省有农村劳动力1084125万,而实用人才只有116万,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13,平均每个村不到10名实用人才每万名农村劳动力中,专业技术人才只有36人,只占0136。甘肃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高和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必将影响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严重阻碍甘肃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及城镇化进程,从而影响到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制约了农民从农业领域转移到非农领域的步伐。同时,由于受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的影响,甘肃农村劳务输出质量不高,主要以苦力型务工为主。2005年甘肃省农村当年外出劳动力到第二产业就业的占35174,其中,建筑业占36184转移到第三产业的占64126。9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发展”的新机制,用新的技术武装农民。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广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深化农业内部就业,解决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矛盾的重要突破口。其核心是围绕某主导产业或相关的若干骨干产品,将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组合成为一个新的产业体系,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其实质就是把农业从原来的第一产业领域扩大,涵盖到第二、第三产业领域,通过某个农产品,把一、二、三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为广大农民创造更多的劳动岗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这种转移应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手段,农村龙头企业为依托,合同契约为纽带,立足当地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向当地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有序地输入劳动力。这种转移可以是离土不离乡,也可以是离乡不离土。四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大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对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更加迫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10农村耕地在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刘养卉等农村劳务输出与甘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分析371搞活经营权的原则下,各地应细化政策和措施,乡、村集体组织要加强协调,鼓励兼业、外出经商务工和离土离乡的农民依法转让、转租、入股抵押土地承包权,促进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正常流转,逐步集中,这既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也有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五努力形成劳务输出与返乡创业双向流动的农村劳动力运行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应从甘肃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快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破除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解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强组织引导和管理,促进农村劳务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从而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政府推动、多方参与的劳务输出协作机制,为进城农民创造相对稳定的生存空间。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积极引导和支持外出农民返乡创业,形成劳务输出与返乡创业双向流动的农村劳动力输转运行机制积极为农民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服务环境、舆论环境和治安环境,把鼓励、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作为增加收入的主渠道、拉动经济的主动力、吸纳就业的主阵地,与开展劳务输出、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工作统筹推进,真正做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责任与个人幸福
- 谈判心理学知识培训课程课件
- 2025标识标牌智能导视系统设计与集成合同范本
- 2025版互联网平台委托管理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版全新大包工程合同含绿色施工技术创新条款下载
- 2025年度创业团队合伙人竞业禁止合同范本
- 2025版办公楼墙面翻新美化与节能改造合同
- 2025年材料合同终止与供应链优化协议
- 2025年度智能环保节能建筑项目施工工程合同台账模板
- 2025版乳胶漆施工安全教育与培训合同协议书
- 押题宝典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无人机驾驶培训专业知识课件
- 2025年北师大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新教材】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6章全册教案设计
- 年轻人群酒水消费洞察报告
- 社会化媒体全套教学课件
- 幼儿园绘本:《你真好》 PPT课件
- 小学语文《一定要争气》教案设计
- 2015年上海齐正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 泰兴市交通系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