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doc63_第1页
【精品】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doc63_第2页
【精品】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doc63_第3页
【精品】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doc63_第4页
【精品】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doc6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卫妇社发20115号湖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卫生局,省妇幼保健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进一步整合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减少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对妇女儿童的危害,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按照卫生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我厅组织制定了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二O一一年四月十三日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为做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根据卫生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目标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二、项目范围(一)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面开展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抗体免费检测及确证检测;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免费的相关干预服务。(二)浏阳市、临湘市、平江县、安化县、桃江县、蒸湘区、常宁市、永兴县、石门县、武陵区、辰溪县、洪江区、麻阳县、新邵县、邵阳县、祁阳县、道县、慈利县、永定区、永顺县、凤凰县等21个项目县市区在艾滋病免费检测基础上开展梅毒、乙肝免费检测。三、组织管理(一)加强政府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各地应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并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科学规划,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监督考核,形成政府领导的长效工作机制。同时加大财政经费支持,有效整合资源,合理安排资金,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各地应建立以卫生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参与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各司其职,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二)开展社会动员,促进广泛参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妇儿工委、广电、教育、计生、民政、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和组织,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利用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社区宣教、家庭参与等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性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特别关注疫情相对严重或偏远贫困地区人群、流动人口及青少年。为感染者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支持,减少歧视,营造良好的综合防治氛围。(三)整合服务资源,提高干预效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整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服务。严格执行技术服务标准,建立适宜的检测、咨询、干预、随访等服务流程,健全防治物品及时供应和合理应用制度,提高干预效果。(四)扩大覆盖范围,促进常规开展。各地应不断扩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覆盖面,在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性病防治、计划生育等服务领域,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早发现、早干预、早随访,使更多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其家庭受益。各级卫生部门应建立与常规妇幼保健工作相结合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三级妇幼保健网络作用,促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常规化和可持续开展。(五)优化管理流程,探索长效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从本地实际出发,探讨和优化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免费检测、诊断、治疗、随访、信息上报等流程,提高综合预防和母婴阻断的能力。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确定一定数量的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作为孕产期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定点检测机构;无检测条件的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般乡镇卫生院应设立采血点,负责采集血液标本,定期向辖区内的定点检测机构送检。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应积极协调和指导艾滋病初检试验阳性孕产妇到确证机构确诊。各级具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应按照首诊负责制原则,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其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和咨询指导。通过首诊咨询、分散采血、集中检测、免费干预等模式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长效机制。四、职责与分工(一)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与分工。省卫生厅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处负责全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医政处负责协调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的相关诊疗工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艾滋病、梅毒相关检测的组织协调工作;规财处负责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经费的统筹安排和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各市州、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承担本辖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健全由妇幼保健部门牵头,医政、疾控、规财等部门密切配合的协作机制,抓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各项工作的落实。(二)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与分工。1、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省妇幼保健院承担全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技术指导工作,组织省级技术指导专家组,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进行人员培训,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价,负责全省相关信息的管理,组织经验交流和推广以及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等。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承担本辖区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成立本辖区技术指导专家组,开展工作督导与检查,进行人员培训,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工作及服务流程;负责本辖区相关信息的管理,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分析和反馈等工作。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省艾滋病、梅毒相关检测的技术支持和质量控制等工作,同时负责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早期诊断检测。各市州、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本辖区艾滋病、梅毒检测的技术指导,承担孕产妇及其儿童的艾滋病确证试验、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检测等工作。3、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结合常规孕产期保健、产科和儿童保健工作,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医疗和技术服务。为所有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与咨询;对感染的孕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提供抗病毒药物应用、安全助产、喂养指导、儿童定期随访与检测、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婴儿早期诊断的血标本采集及转运等服务和干预措施;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规范治疗,为其所生儿童提供预防性治疗及梅毒感染状况监测;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所生儿童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严格规范相关药品、试剂,特别是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存储和使用,保障其安全、有效地使用。参与并接受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负责收集、上报相关信息资料。五、工作内容及措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同时,应当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综合、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服务流程见附件1)。(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1、各级卫生部门要与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发挥部门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制作宣传栏、张贴宣传画,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以及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利用广播和电视专栏、学校课程、节假日专题宣传、咨询等活动,为育龄妇女及其家庭发放宣传册、小折页等宣传材料,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提高大众防治知识水平。2、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在妇产科、计划生育门诊、青少年保健门诊、孕妇学校、婚前保健门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多种服务场所开展健康教育,结合常规医疗保健服务,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为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提供咨询和指导,提高服务对象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及母婴传播服务的认识和利用。为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育龄妇女及其家人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信息、医疗保健及转介服务;帮助其制定适宜的家庭生育计划,指导其正确避孕、选择安全的性行为方式和使用安全套,减少非意愿妊娠和疾病传播。建议梅毒感染妇女在梅毒治愈后计划怀孕。(二)积极开展人员培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省、市、县、乡、村应逐级开展人员培训,提高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能力。对所有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相关人员进行知识及服务技能的培训。其中各助产机构的产科、儿科、初筛实验室技术骨干为重点培训对象,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强化培训。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相关业务管理人员通过培训,熟悉掌握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政策、筛查、诊断、治疗、随访等技术与管理的要求。省卫生厅负责对市州和项目县市区技术骨干的培训,各市州可针对不同培训对象,采取多种形式完成市对县、乡临床技术服务和县、乡、村筛查管理人员的培训。(三)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咨询与检测服务。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结合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服务。在孕产妇接受初次孕产期保健的同时,按照首诊负责制原则,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相关检测,尽早明确感染状态,尽早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干预措施。1、检测前咨询。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在进行孕产期保健服务时,应主动提供免费检测的信息及检测前咨询等服务。一是告知孕产妇及其家庭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危害,并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信息。二是通过咨询服务发现潜在的感染者。三是促进孕产妇在常规孕期保健和医疗检查中接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免费检测。2、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免费检测。(1)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为孕产妇提供规范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及时对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确证试验,尤其要确保临产孕产妇尽早获得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以及时为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孕产妇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见附件21)。各采血点在采集孕产妇血液标本后,要做好孕产妇个人信息的专项登记。各定点检测机构应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和合格的检验人员,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常规和制度,建立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登记、标本收集管理、结果反馈等工作制度,并严格按照省级统一要求填写和上报检测相关信息。孕期检测。孕产妇的艾滋病病毒抗体免费检测强调早期检测。孕妇首次产前检查时,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主动提供一次艾滋病病毒抗体免费检测,并由相关医务人员为其提供检测前后的咨询。各采血点负责对辖区孕妇进行集中采血和定期送检。采血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对标本进行处理和保存,定期送检。各定点检测机构应在接收标本后48小时内进行检测。各县市区可根据辖区内各定点检测机构检测数量等确定检测的时间间隔,建议每周检测12次。对孕前或孕早期已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孕妇,如果分娩前检测间隔时间已超过6个月,产前应再次检测。产时、产后检测。对于已经临产而尚未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孕妇和孕产期未进行检测的产妇,应由助产机构产科医师开具化验单急诊送检,检验科同时应用两种不同的快速检测试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及时反馈至产科。无检测条件的机构,应填写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申请单,经1名检验人员和1名医师签名,血清标本于采集4小时内送检。所有艾滋病初筛及确证实验室均需通过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评估验收、定期公示并在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2)梅毒和乙肝检测。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有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两类。采用其中一类试验对首次就诊的孕产妇进行梅毒筛查,对筛查结果阳性者,需用另一类试验进行复检,确定其是否为梅毒感染(见附件24)。为孕产妇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有条件的机构要为检测结果阳性者提供乙肝病毒病原体血清学(乙肝两对半)检测。(3)检测相关事项。检测报告的出具。艾滋病病毒抗体和梅毒检测,用筛查试验进行检测,如呈阴性反应,可出具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筛查阴性报告。对初筛试验呈阳性反应的标本,不能出具阳性报告,可出具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待复查报告。初筛试验(含快速检测)呈阳性反应的样品,均需使用原有试剂和另外一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筛查试剂进行重复检测。如两次艾滋病病毒抗体复检试验呈阳性反应,或“一阴一阳”,应重新采血,连同原来血标本和原始实验资料,按传染病防治法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规定时限(城区48小时,郊区96小时)送市级以上疾控部门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确诊。两次梅毒复检试验均呈阳性反映,可出具梅毒阳性报告。如呈“一阴一阳”,应区分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试剂进行综合分析(详见附件24)。检测结果的反馈。各艾滋病定点检测机构在接收采血点血清标本后应及时检测,常规检测应于48小时内进行、收到标本后72小时内将检测结果反馈至采血机构;对收到的产时检测标本应在收到标本2小时内将初筛结果电话反馈至采血机构。各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应于接收标本后的10个工作日内出具艾滋病抗体确证检测报告单并向送检机构反馈检测结果。阳性结果的上报。经复检试验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时,检测机构应立即电话上报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指定的管理员。管理员应于接到电话24小时内将详细情况通过电话经市级妇幼保健机构上报至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县级管理员负责对复检试验阳性个案进行追踪管理,详细记录上报情况及追踪结果等信息(见附件54)。孕产妇确诊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上报,并对检测结果采取保密措施,防止泄露阳性患者个人信息。相关登记。各采血点应对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标记;对进行检测的孕产妇个人信息、采血时间等相关情况进行专项登记(见附件52)。开具化验单的产科医生应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封面上登记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情况。各检测机构实验室在接收标本后也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填写和保存检测表格,并进行检测情况的专项登记(见附件53)。各助产机构应在分娩登记本上注明孕妇孕期是否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和乙肝检测,并标注检测结果。3、检测后咨询。各检测机构负责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后咨询服务。为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提供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等重要信息;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提供保密的咨询服务,告知预防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信息,进行配偶/性伴的告知和检测指导,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提供转介服务。(四)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保健服务。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应纳入当地高危孕产妇管理系统和高危儿童管理系统进行专人、专案管理。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指定专人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和随访服务。1、感染孕产妇保健。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和随访服务,包括采取安全性行为指导、营养指导、相关感染症状和体征的监测、安全助产等服务。为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终止妊娠服务。针对孕产妇综合状况及疾病感染程度,提供喂养方式指导、心理支持、家庭防护等方面的指导。负责协调辖区感染孕产妇入院、治疗和日常保健、随访等工作,并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共同开展感染孕产妇艾滋病病程监测工作。2、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保健。为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科学的喂养咨询与指导,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加强生长发育监测,预防营养不良。(1)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保健。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定期随访服务,督促和指导其进行早期诊断,明确感染状态。随访于满1、3、6、9、12和18月龄时进行,提供常规保健、生长发育监测、感染状况监测、预防营养不良指导、免疫接种等服务,详细记录随访的相关信息。喂养方式。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所生儿童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及时进行喂养方式的科学指导与随访,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过喂养导致的母婴传播。对于具备人工喂养条件者尽量提供人工喂养,并给予指导和支持;对于因不具备人工喂养条件而选择母乳喂养的感染产妇及其家人,要做好充分的咨询,指导其坚持正确的纯母乳喂养,喂养时间最好不超过6个月,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改为人工喂养。预防接种。新生儿在产房常规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在血清学抗体检测确诊为阴性前暂不接种卡介苗,原则上也不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及其它活疫苗。一旦排除艾滋病感染应及时补种尚未接种的疫苗,完成婴儿时期的初级免疫。(2)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保健。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定期随访至18月龄。督促其进行梅毒相关检测直至明确其梅毒感染状态(见附件24),并记录相关信息。督促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按照有关要求进行疫苗接种。对艾滋病、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随访结果应进行相关登记(见附件55、57、58)。(五)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1、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应纳入艾滋病防治体系进行综合管理。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18个月内由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孕产妇和儿童的系统性管理。对婚检中发现的感染妇女、行人工终止妊娠和分娩42天后的感染产妇应转介至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1)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免费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提供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前,应对孕产妇进行艾滋病症状观察、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并对孕产妇的感染状况进行评估,确定临床分期,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结果,选择适宜的抗病毒用药方案(见附件31)。(2)提供孕产期用药咨询指导及相关监测。在应用抗病毒药物前和用药过程中,应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持续的咨询指导及相关监测,提高用药依从性;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测,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在发现孕产妇感染艾滋病时、孕期每三个月和产后46周对孕产妇各进行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同时在发现孕产妇感染艾滋病时和孕晚期各进行一次病毒载量的检测,观察并评价孕产妇的病情,并提供必要的处理或转介服务。产时初检试验阳性的病例则在最短时间内使用两种试剂进行复检试验,如复检试验均为阳性可进行母婴阻断用药;如“一阴一阳”应告知孕产妇,为其提供咨询服务,进行知情选择。如最终确证结果为阴性,则应及时终止产妇和新生儿的干预性治疗措施。(3)提供适宜的终止妊娠及安全助产服务。按照艾滋病防治条例要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和推诿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就诊。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在保密原则下主动为感染孕产妇及其性伴提供免费咨询服务,详细分析其目前的感染状态、告知继续妊娠可能带来的后果等,自愿选择妊娠结局。为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终止妊娠服务。为选择继续妊娠的孕妇提供孕期咨询服务,告知住院分娩对保护母婴安全和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重要作用,帮助其及早确定分娩医院,尽早到医院待产。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助产服务,尽量避免可能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危险的会阴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损伤性操作,减少在分娩过程中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几率。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在当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专家组指导下接收阳性孕产妇住院分娩并进行艾滋病相关诊疗工作,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进行与艾滋病有关的常规医疗检测和抗病毒药物治疗;针对孕产妇综合状况及疾病感染程度,提供喂养方式指导、心理支持、家庭防护等方面的指导。各医疗机构应及时将治疗方案和病情发展等信息及时反馈至辖区妇幼保健机构。(4)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艾滋病检测。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应于出生后6周及3个月(或其后尽早)采集抗凝血样进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见附件22)。血样采集由县级定点检测机构完成。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负责组织和协调全省儿童感染早期诊断检测、CD4T淋巴细胞检测、病毒载量检测等工作,应安排专人进行儿童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标本收集、检测、信息反馈等工作,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各血标本送检机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安排专人负责血样采集、送检、信息反馈等工作的组织与协调。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未进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或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者,应于12月龄、18月龄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以明确艾滋病感染状态(儿童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见附件23)。(5)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细胞/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应用复方新诺明,以预防机会性感染;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也应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为阳性;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对处于艾滋病临床期或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一、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一)孕产妇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1孕期和分娩时。从妊娠14周或14周后发现艾滋病感染后尽早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MG拉米夫定(3TC)150MG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LPV/R)400/100MG,每天2次;或者AZT300MG3TC150MG,每天2次,依非韦伦(EFV)600MG,每天1次,直至分娩结束。2分娩后。若选择人工喂养,产妇可在分娩结束后停止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若选择母乳喂养,产妇持续应用抗病毒药物至停止母乳喂养后1周。(二)婴儿应用抗病毒药物。婴儿可以选择应用以下两种抗病毒药物方案中的任一种。1奈韦拉平(NVP)方案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服用NVP15MG(即混悬液15ML),每天1次;出生体重2500G且2000G,服用NVP10MG(即混悬液10ML),每天1次;出生体重2000G,服用NVP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1次;至出生后46周。2齐多夫定(AZT)方案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服用AZT15MG(即混悬液15ML),每天2次;出生体重2500G且2000G,服用AZT10MG(即混悬液10ML),每天2次;出生体重2000G,服用AZT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2次;至出生后46周。无论婴儿选择哪种抗病毒药物,都应在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开始服用。(三)孕期没有接受HIV检测,临产时才发现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1选择人工喂养者。(1)产妇服用单剂量NVP200MG,及AZT300MG3TC150MG,每天2次,至分娩结束;产后继续服用AZT300MG3TC150MG,每天2次,连续服用7天。(2)婴儿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服用单剂量NVP2MG/KG(即混悬液02ML/KG),同时服用AZT4MG/KG(即混悬液04ML/KG),每天2次,至出生后46周。或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服用NVP,出生体重2500G,服用NVP15MG(即混悬液15ML),每天1次;出生体重2500G且2000G,服用NVP10MG(即混悬液10ML),每天1次;出生体重2000G,服用NVP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1次;至出生后46周。2选择母乳喂养者。可以选择应用以下两种抗病毒药物方案中的任一种。(1)产妇服用AZT3TCLPV/R或AZT3TCEFV(用法及剂量同上),至停止母乳喂养后1周。婴儿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服用NVP,每天1次,至出生后6周(用量同前)。(2)产妇服用单剂量NVP200MG,及AZT300MG3TC150MG,每天2次,至分娩结束;产后继续服用AZT300MG3TC150MG,每天2次,连续服用7天。婴儿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服用NVP,每天1次,至母乳喂养停止后1周(对于产后才发现的感染产妇,产妇可暂不用抗病毒药物,婴儿采用此方案)。二、治疗性应用抗病毒药物(一)孕产妇治疗性应用抗病毒药物。尽早开始服用AZT300MG3TC150MG,每天2次,EFV600MG,每天1次;或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7AKEOISQVTZXDHL048CLFPJTRXVBYEIM27LFPJSQWUAYEIL159CMGQOUSYVBZFJN26AKEOISPVTZXDHK048BLFPJTRXVAYEIM259DNHQOUSYWCGJN37AKEOISQWTZXDHL048CMFPJTRXVBZEIM27BKEOISQWUAXDHL148CMGQJTRXVBZFIM27BLFOISQWUAYEHL158CMGQOURXVBZFJM27BLFPJSQWUAYEHL159CMGQOUSYVBZFJN27BLFPISQWUAYEHL158CMGQOURXVBZFJM27BLFPJSQWUAYEIL159CMGQOHL158CMGQOUSXVBZFJM27BLFPJTQWUAYEIL159CMGQOUSYWBZFJN26AKEOISQVTZXDHK048CLFPJTRXVAYEIM259DNHROUSYWCGJN37AKEOISQWTZXDHL048CMGPJTRXVBZEIM27BLEOISQWUAXDHL148CMGQJTRXVBZJN37AKEOISQVTZXDHL048CLFPJTRXVBYEIM27AKEOISQWUZXDHL148CMGPJTRXVBZFIM27BLEOISQWUAYDHL148CMGQOTRXVBZFJM27BLFPISQWUAYEHL158CMGQOUSXVBZFJM27BLFPJTQWUAYEIL159CMGQOUSYWBZFJN27BLFOISQWUAYDHL158CMGQOURXVBZFJM27BLFPJSQWUAYEHL159CMGQOUSXVBZFJN27BLEOISQWUAXDHL148CMGQOTRXVBZFIM27BLFPISQWUAYEHL158CMGQOURXVBZFJM27BLFPJSQWUAYEIL159CMGQOUSYVBZFJN26AKEOISPVTZXDHK048BLFPJTRXVAYEIM259DNHQOUSYWCGJN7BLFPISQWUAYEHL158CMGQOUSXVBZFJN27BLFPJTQWUAYEIL159CMGQOUSYWBZFJN26AKEOISQVTZXDHK048CLFPJTRXVBYEIM259DNHROUSYWCGJN37AKEOISQWUZXDHL048CMGPJTRXVBZEIM27AKEOISQWTZXDHL048CMFPJTRXVBYEIM27BKEOISQWUZXDHL148CMGQJTRXVBZFIM27BLFOISQWUAYDM159DNGQOUSYWCZFJN36AKEOISPVTZXDHK048CLFPJTRXVAYEIM259DNHQOUSYWCGJN37AKEOISQWTZXDHL048CMFPJTRXVBZEIM27BKEOISQWUAXDHL148CMGQJTRXVBZFIM27BLFOISQWUAYEHL158CMGQOURXVBZJN36AKEOISQVTZXDHL048CLFPJTRXVBYEIM259DNHROUSYWCG8CMGQOUSXVBZFJM27BLFPJTQWUAYEIL159CMGQOUSYWBZFJN27BLFOISQWUAYDHL158CMGQOURXVBZFJM27BLFPJSQWUAYEHL159CMGQOUSXVBZFJN27AKEOISQVTZXDHL048CLFPJTRXVBYEIM27AKEOISQWUZXDHL148CMGPJTRXVBZFN27AKEOISQWTZXDHL048CMFPJTRXVBZEIM27BKEOISQWUAXDHL148CMGQJTRXVBZFIM27BLFOISQWUAYDHL158CMGQOURXVBZFJM27BLFPJSQWUAYEHL159CMGQOUSXVBZFJN27BLEOISQWUAXDHL148CMGQOTRXVBZFIM27BLFPISQWUAYEHL158CMGQOURXVBZFJM27BLFPJSQWUAYIM27BKEOISQWUZXDHL148CMGPJTRXVBZFIM27BLEOISQWUAYDHL158CMGQOTRXVBZFJM27BLFPISQWUAYEHL158CMOUSYWCGJN37AKEOISQWTZXDHL048CMFPJTRXVBZEIM27BKEOISQWUAXDHL148CMGQJTRXVBZFIM27BLFOISQWUAYEHL158CMGQOURXVBZFJM27AKEOISQWUZXDHL048CMGPJTRXVBZFIM27BLEOISQWUAYDHL148CMGQOTRXVBZFIM27AKEOISQWTZXDHL048CMFPJTRXVBYEIM27BKEOISQWUZXDHL148CMGQJTRXVBZFIM26AKEOISQVTZXDHK048CLFPJTRXVAYEIM259DNHROUSYWCGJN37AKEOISQWTZXDHL048CZXDHK048CLFPJTRXVBYEIM259DNHROUSYWCGJN37AKEOISQWUZXDHL048CMGPJTRXVBZEIM27BLEOISQWUAXDHL148CMGQOTRBZFJN37AKEOISQVTZXDHL048CMFPJTRXVBYEIM27BKEOISQWUZXDHL148CMGPJTRBZFJN26AKEOISPVTZXDHK048CLFPJTRXVAYEIM259DNHQOUSYWCGJN37AKEOISQWTZXDHL048CMFPJTRXVBZEIM26AKEOISQVTZXDHL048CLFPJTRXVBYEIM259DNHRTZXCG9CMGQOUSYVBZFJN27BLEOISQWUAYDHL148CMGQOTRXVBZFJM27BLFPISQWUAYEHL158CMGQOUSXVBZFJM27BLFOISQWUAYDHL158CMGQOTRCZFJN36AKEOISPVTZXDHK048CLFPJTRXVAYEIM259DNHQOUSYWCGJN37AKEOISQWTZXDHL048CMFPJTRXVBZEIM27BKEOISBZEIM27BLEOISQWUAXDH159DMGQOUSYWBZFJN37AKEOISQVTZXDHL048CLFPJTRXVBYEIM27BLFPJSQWUAYEIL159CMGQOU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