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xx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xx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xx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xx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一一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总论411项目由来412项目概述513编制原则和依据914总体目标1115效益分析1116结论与建议11第二章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321项目实施的意义132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423项目可行性16第三章项目区域基本情况2131自然地理概括2132社会经济概括2333农业生产情况24第四章项目区环境污染现状与评价2441项目区环境污染来源2442项目区环境污染的危害2943国内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动态35第五章项目区综合整治方案4351指导思想4352综合整治目标4353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4454项目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程4755项目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6456项目区生活污水整治工程6657项目区生活垃圾整治工程7658现有污染整治项目建设8159项目建设实施计划82第六章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8361投资估算8362项目投资8463资金来源与筹措84第七章预期目标8571改善农村环境质量8572农村环境管理机制完善8673保障和改善民生86第八章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8881职责分工8882资金保障措施8983项目监督措施8984运行机制90第九章结论与建议9191结论9192建议92第一章总论11项目由来县是全国闻名的生猪养殖与粮食生产大县,也是瘦肉型生猪出口大县,畜禽养殖业已成为该县的主导产业。据统计,2009年出栏生猪175万头,其中年出栏在100头以上的养殖场有1050家,年出栏500头以上的有532家,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有40家,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有20家,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10家。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县的首要污染源。不仅严重污染了周边河流水体和地下水,危及饮用水安全,而且造成鱼塘富营养化和大量死鱼,农田禾苗疯长而严重减产,引发的污染纠纷日益增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制约了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2009年,县畜禽养殖废水产生量为1856万吨,COD产生量为17400吨,排放量为10740吨,占全县COD等标污染负荷的69。全县年猪粪产生量为92万吨。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2008年提出了建设“生态”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促进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改善农民生活、生产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人民政府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十分重视,于2006年成立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并在县环保局设立了专项整治办公室,制订了实施方案,进行了周密部署,制定了长效机制。通过四年的综合治理,现已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县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经验还在全省生态保护工作会议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作典型推广。在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下,近年县加大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投入,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等方面的许多做法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2010年中央将河南省列为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省份,县将以这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推动县“两型”社会建设,为建设“生态”提供重要环境支撑,特委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与河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编制“河南省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项目概述121项目名称河南省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程122项目承担单位及实施单位项目承担单位河南省县人民政府项目实施单位河南省县环境保护局123建设地点及受益范围本项目为河南省县的7个乡镇9个村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整治(详见附图1)124项目内容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主要内容如下(1)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畜禽养殖污染是县主要污染源。根据县养殖规模现状和现有养殖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条件决定采用不同规模不同模式综合处理利用的方式进行建设。平均存栏生猪约50头以下的养殖散户采用传统“沤粪池沼气池”处理模式进行处理;存栏50100头的生猪养殖户,采用能源生态型(物质循环利用型生态系统)技术进行处理;存栏100300头以上,及存栏300500头的生猪养殖户采用有机堆肥处理技术,存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暂时不考虑。(2)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在对7个乡镇9个村庄的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调查基础上,一级、二级水源地保护区禁止新批畜禽养殖申请,对已存在的畜禽养殖达不到零排放的限期停产;对水质良好的地下饮水井进行生态防护,防止地表污水渗透进入水井;将水源保护区内的水田改造为旱田,种植蔬菜,果林作物,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对现有排污口根据排污量进行拦截就地蓄积并集中进行集中处理;在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边界处设置保护标志牌、宣传牌、警示牌和保护界桩;发放生态环保宣传手册,倡导低碳生活与生态农业理念,提高县生态文明水平。(3)生活污水整治工程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及雨污分离工程。人畜粪便污水先经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然后才可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洗浴、洗衣和厨房污水等杂排水通过PVC管直接进入处理系统,进行雨污分离。生活污水的处理根据人居聚集现状及地理位置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居住聚集的地方,采用氧化塘、复合厌氧人工湿地工艺进行集中式处理;分散居住的农户采用庭院式小型湿地工艺进行处理。并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建设无动力或微动力处理工艺。(4)生活垃圾整治工程由于县项目区农村人口集中,垃圾产量较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项目区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整治模式采用科学、切实可行的“户分类村集中乡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在生活垃圾充分资源化的同时做到减量化、无害化。125项目期限一期工程2010年7月2011年7月;二期工程2011年8月2012年8月。126项目规模本项目主要对县7个乡镇9个村的饮用水源地,2070吨/天的生活废水进行处理;对158吨/天的生活垃圾,采取“户分类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对523017吨/年的畜禽粪便,86043吨/年的畜禽尿液,以及大量禽舍冲栏污水进行综合整治,对整治区内所有村庄进行彻底排查,按照畜禽养殖规模大小,采取不同实施方案,如建设沤粪池、沼气池、有机肥厂,提高并利用已污染水塘的氧化能力,因地制宜构筑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整治。127项目投资总额本项目总投资193056万元,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96528万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38612万元,县财政将按要求配套40542万元,乡镇、村和养殖户自筹17374万元。表11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乡(镇)名称村庄名称面积(亩)总人口(人)农户数量(户)建设内容投资(万元)备注1甘棠镇曹路村41002000268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清粪工艺、沼气池、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环保宣传、方案设计244292甘棠镇曹林村47002301520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清粪工艺、沼气池、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环保宣传、方案设计258883青树坪镇卫星村45001350320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沼气池、氧化塘、环保宣传、方案设计208794经济开发区谢泥塘村3420778158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沼气池、氧化塘、环保宣传、方案设计20155永丰镇月龙村62002234342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沼气池、氧化塘、环保宣传、方案设计161846印塘乡思诚村1578615140水源地保护、沼气池、人工湿地、环保宣传、方案设计116387蛇形山镇石湾村67501428137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沼气池、人工湿地、环保宣传、方案设计164138走马街镇梅山坪村1550824325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沼气池、氧化塘、环保宣传、方案设计130089永丰镇檀山村3200976286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沼气池、小型人工湿地、环保宣传、方案设计1416710有机肥厂有机肥厂303合计193056128项目投资及实施本项目投资分两期进行。(1)第一期建设期限为2010年7月2011年7月,重点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并配套一部分宣传、环保手册印制等费用,投资额度为83046万。投资明细情况见一期项目工程实施方案。(2)第二期建设期限为2011年8月2012年8月,重点解决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对水源地进行有效保护,环保及生态文明宣传等。投资额度为110010万。13编制原则和依据131编制原则根据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程度,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排放量,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的主要原则如下1)注重实效,农民受益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切实改善项目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保证农民得到实惠,有效提高环境质量,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及生态文明程度。2)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原则。充分发挥国家、省市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大投入,同时鼓励农民出资出劳,以劳代资等。3)适用性、可操作性与经济合理性原则。整治工程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禽畜污染区典型特有的污染特征,拟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和实用成熟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兼顾“两低一高”(即低投入、低运行成本、高效益)的原则。4)规范管理,公开透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确定、成效考核和资金的使用将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132编制依据(1)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2009)11号;(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200512;(3)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国家环境保护局,200610;(4)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整治实施方案河南省人民政府;(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2000年3月;(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9)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11月;(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1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2)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1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14)县县志,1993;(15)县环境质量年报,2002;(16)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5);(17)县统计年鉴,县统计局,20052007;(18)地表水环境标准(GHZB11999)(19)农业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20)禽畜养殖业污染物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21)禽畜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H185962001)(22)禽畜养殖业能源环保工程设计规范(NY052005)(23)现场调查以及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14总体目标用2年左右的时间,有效控制农村环境污染的趋势,区域水体环境得到改善,水体水质达到所属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饮水安全得到保障,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生活垃圾得到统一收集和处理,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80;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处理率80;养殖污染基本得到解决,村庄、道路、水体周边消除露天粪堆(坑),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80;示范区农村环境显著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5效益分析通过综合整治工程,县的环境污染将得到有效控制。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得到有效保护好恢复,受污染的河流、水塘等水体环境质量与生态功能明显提高;农民居住区(点)周围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人体环境健康危害消除;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等;通过示范项目实施,在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的同时,为农民增加收入或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创造条件,提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贡献能力。16结论与建议(1)县是传统的农业县,是全国闻名的生猪养殖和粮食生产大县,占全县国民生产的比重447。近年来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农村环境质量逐渐恶化,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农村饮用水井污染导致饮水困难,生活垃圾成堆且臭气难闻等,畜禽养殖粪尿及冲栏污水直接排放导致水塘污染、农业减产、引发疾病等一系列问题和环境纠纷,严重制约当地农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针对畜禽养殖污染、居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垃圾和废水治理等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饮用水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两型”社会的建设。(2)本项目选择县经济基础好、人口相对集中、环境问题突出、当地政府和群众治理污染积极性高的7个乡镇9个村庄作为示范区进行,综合整治工程内容包括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该项目可为治理农村养殖业、生活垃圾及污水的环境污染提供示范作用,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3)项目建设方案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合理可行,建设规模适中,投资结构合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4)本项目受益范围广,目标明确,任务分解合理。同时,该项目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倡导低碳生活与生态文明理念,使得项目可以长期发挥效益并提高县农村整体的生态文明程度。可有效解决县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很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也具有较强的示范价值与推广价值。综上所述,本项目可行,建议批准立项。第二章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1项目实施的意义211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可大大减少畜禽养殖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通过养殖废物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气可作为养殖场运行用能和生活饮食、取暖用能,沼液用于发展果园等生态产业,这样既可降居民生活成本,也可节约煤炭、薪柴等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可进一步提高村民居住环境质量,实现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212有利于保护饮用水安全饮用水安全关系县百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证饮用水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饮用水越来越高的要求、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通过饮水源区畜禽养殖、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污染的综合整治,配合环保理念长期宣传,可有效遏制饮水源的污染来源,确保饮水安全。213为农村集约化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示范作用县是我省生猪养殖主要产区之一,据统计全县现有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养殖专业户1000多户,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的集约化养殖场5家。据初步调查在所有养殖企业中污水能达标排放的仅1家,其余养殖场均未能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而且有相当部分养殖场排放的废水仅经过厌氧处理后直接排入受纳水体,养殖固体废物在养殖场周边堆集现象到处可见。该项目的建设可为解决农村集约化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和废物资源化提供示范作用。2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21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当地村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对县农村环境初步评价表明该区域农村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地表水与地下水已受到养殖粪尿、养殖污水、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的严重污染,畜禽粪便已严重污染流域范围内农田与林地土壤,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严重危害当地村民身体健康,已出现多种与之相关的疾病。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将使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受污染水体得到改善和恢复,从而保障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222是保障农村居民与县城饮水安全的需要据调查,位于县城自来水取水口上游的规模化养殖场有665家。此外,整治区内几乎所有养殖场周边居民的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关于“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要求表明,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最大可能免受人类活动影响、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县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一项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全县饮用水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民心工程。223是促进生态文明与保障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充分明确了今后“三农”工作的方向,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和养殖大县,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乡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832,在这种现实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县开展新农村建设,就必须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污染。当前,县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亟待提高,人畜混居、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臭气熏天的现象随处可见。2009年年底,全省小康示范村蛇形山镇南塘村为了引导农户搞好卫生,给各家各户发放了垃圾桶,现在许多村民却把它拿来盛米装水。可见,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程度,才能使环境整治工作长期发挥效益,才可能顺利推进整个县域的新农村建设。224是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湘江流域是河南省的主要经济带,湘江水资源和水环境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近年来湘江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污染状况不断加剧,特别是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造成部分河段严重污染,已成为湘江流域重要污染源。据统计测算,2005年湘江流域畜禽养殖业COD排放量占流域废水中COD排放总量的15左右,严重制约了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威胁着流域近400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项目区位于湘江一级支流涟水河的中上游,是湘江流域的有机组成部分。谜水河和金溪河汇入测水河,测水河的小犁头嘴是县城自来水厂取水点。目前,谜水河和金溪河已受到污染,一方面,直接影响县城居民的生活用水和沿河两岸工农业用水的安全,另一方面,将影响到测水、涟水,乃至湘江流域的水质安全。因此,该项目为全面开展湘江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做出重要补充和贡献。225是确保当地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改善干群关系的需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社会稳定的关键在于实践科学发展观、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关注民生。县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而且已严重影响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与生活。农业减产、经济衰退、环境恶化以及潜在的环境安全隐患,健康安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威胁和制约着该地区的生存和发展,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日趋恶化。因此,此项目的实施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改善群里关系、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需要。23项目可行性231符合我国“十二五”环境规划的方向和政策的导向“十一五”期间,我国已完成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发现70的污染物排放来自于农村与农业,明确将农业污染面源污染列入优先主题和主要方向。2009年国办发(11号)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指出,到2010年,集中整治一批环境问题最为突出、当地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村庄,使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到2015年,环境问题突出、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村镇基本得到治理,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加强,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县抓住这个契机,根据形势要求,积极提出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和当地社会积极发展的要求。232县人民政府各部门领导的极度关注县人民政府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人大环委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县环保局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察。各乡镇、经济开发区也都确定一名党政成员牵头,抽调专门力量负责此项工作。在对全县养殖户全面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水域功能区划,县政府于2006年和2007年先后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统筹规划,划定禁养区、禁建区和适养区,实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和分布到位。县政府于2008年和2009年分别设立60万和100万元专项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到2010年止,全县关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8家,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达312家。233项目区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县是我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和生猪养殖大县。据统计,2009年底,全县粮食产量54万吨,年出栏生猪175万头,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有532家,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有40家,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有20家,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10家。生猪养殖业给县经济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农村和县城饮用水安全,造成几百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废弃。为此,县委县政府于2006年开始进行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截止到目前,全县共投入专项治理资金1440万元,建立污水沼气净化池38万M3,氧化塘15万M3,建立污水处理站1座,在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为开展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2007年以来,县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和“清洁家园”工程为抓手,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为主题,以“六清六建”为主要措施,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1)成立了有力的组织机构。为了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2006年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邓志洪任组长,副县长邹学耀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人大环委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县环保局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察。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列入了各乡镇、经济开发区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县人大、县政协多次组织调研,县委、县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县委书记刘事青同志、县长吴德华同志曾多次深入农村检查、视察,要求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进度。(2)开展农村河道疏浚。县2009年重点开展了县乡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疏浚整治,据统计,在河道疏浚方面,全县累计完成疏浚河道18条、108公里、土方211万方。在村庄河塘疏浚整治方面,完成全县163个村河道整治任务,共集中整治水塘266口,取得了一定的环境整治效果,积累了大量整治工作的经验。(3)开展农村清洁能源建设。2007年底,全县共治理规模化养殖场43家,建成沼气净化池3290M3,污水处理厂1座,目前已基本全部建成。另外,全县积极组织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全县累计建成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约1000户,依托沼气形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万亩,年出栏生猪30万头以上,建设区农民年收入增加100多万元。(4)开展农村改厕工作。县政府将农村改厕与建设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中心村建设、健康教育、创建卫生城市(镇、村)等工作结合起来,重点开展农村项目改厕工作。县政府办于2008年印发了县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改厕实施方案,明确了县级财政改厕资金补助标准。截止到2009年,全县新增无害化户厕2105座。(5)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完成了全县部分乡镇和行政村的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加大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规划,开展了村庄整治活动,制定下发了县村庄整治规划,开展生态村的建设,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印刷3000册宣传手册免费发放到基层供农民选用,提高人居环境建设水平,改善村容村貌。234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项目的主要技术依托单位国家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河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是环境保护部的直属科研院所,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科学研究方向。开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农用化学品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有机食品认证、ISO14000认证、环境工程、能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规划以及环境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并在相关领域与国际组织、外国科研机构和基金会开展广泛的合作。现有科技人员两百余人,其中高级职称57人,中级职称78人,享受政府特贴14人;工程院院士3人;特聘研究员(院士和外籍专家)8人。1978年建所以来共完成大、中型项目900余项,获国家、部省级奖40项,出版专著40余部,发表论文800余篇。河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已有30余年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经验,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六五”重点攻关、国家“九五”重点攻关、国家“十五”重点攻关、国家支撑计划、国家863计、973计划等重要环境治理研究及工程项目。近三年公开发表研究论文509篇,其中SCI、EI、ISTP收录的论文43篇,有4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综上所述,在县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工程项目将丰富县新农村建设内容,符合国家政策和“十二五”规划内容,是湘江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确保饮水安全,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保障居民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三章项目区域基本情况31自然地理概括311地理位置县,地处湘中腹地,隶属于娄底市,处于东经1115143一112317,北纬271231“274151之间。东邻湘潭、衡山,南接衡阳,西毗邵东、涟源,北界娄底、湘乡。东西长61公里,南北宽592公里,总面积1713平方公里。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总人口93万,辖16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属长株潭一小时经济圈内。县地处长(长沙)邵(邵阳)通衢要埠,东倚长株潭“金三角”,南临横郴“弹性”地带,西承邵阳,北与娄底呼应。320国道、娄横省道纵横交汇于市区,并与各省、县干道及本镇镇村公路相通,潭邵高速公路相距县城12公里,有鹅公坪至永丰镇联络线互通,形成以城镇为中心、四面贯通、八方辐射的交通网络。312气候气象县属中亚热带季风天气,四季分明,春季冷潮频繁,气温变化剧烈;夏季暑热期长,伏旱明显;前秋干旱频繁,后秋天气多变;冬季严冷期短,阴晴少雨天多。全县年均匀气温170,年降水量1200至1350毫米,年日照1500至1600小时,无霜期260至300天。全县多年年均降水量2175亿立方米,地表径流9116亿立方米。多年年均容水量2627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3亿立方米。313地形地貌县境域地貌形态呈四周山丘崛起、中部岗平相间的立体轮廓,地貌类型呈山地连片、岗丘交错、平地绵展的组合。(1)四周山丘环绕,中部岗盆宽广。县境东部、东南及东北群山连绵起伏,西部有猪婆山及山斗的台升地带,北部丘岗起伏。全县最高是东部紫云山的仙女殿,最低点是东北涟、测水汇合处的江口河谷,高差7548米。(2)海拔较低,地势平缓。境内海拔300米以下的土地面积占882,坡度30度以下的占805,其中20度以下的占68。地势基本平缓。山丘岗平俱全,组合较为均衡。本县地貌成因有堆积、侵蚀溶蚀和侵蚀3个类型,按形态分有平原面积4091平方公里,占239,主要分布在中部、北部、西南部丘岗之间。岗地面积3409平方公里,占199,属侵蚀溶蚀地貌,由泥灰岩、泥质灰岩,花岗岩、页岩组成,主要分布在西北,南部边缘及东南群山之间。丘陵面积4849平方公里,占284,属侵蚀溶蚀地貌,由沙岩、灰岩、变质岩、花岗岩、页岩组成,主要分布在西北、南部边缘及东南群山之间。山地面积4474平方公里,占261,主要分布于东南、东北部,由东南向东北延伸,组成该县东部的群山地带。314水系分布县位于湘资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处,是湘江二、三级支流上游。境内分两大水系,以九峰山、牛立寨、紫云山、白石峰为分水岭,将流经县的涟水、测水、湄水分为东西两大水系。全境共有长度大于5公里的河流49条,总长6556公里。其中涟水水系42条,流域面积150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76;湄水水系7条,流域面积20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85。县内主要河流测水,为涟水的一级支流,从青树坪镇旺村进境,流经侧石桥、湄水桥、永丰、湾头、街埠头,于江口汇进涟水,全长105公里,境内流程652公里,流域面积13473平方公里,均匀坡降089,多年均匀流量2819立方米/秒。315自然资源县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常见的农作物及茶果资源有34科84属1700多个品种;养殖业动物资源有家畜家禽两大类100多种水产养殖资源有60多种;全县森林资源有128科820余种,乡土树种43科14种,尚存古老、稀有、珍贵树种20余种。境内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分布广。已查明的有27个矿种,99个矿点,其中金属矿有黄金、铅锌、钨钼、锑钼、铁、矾、铜等;非金属矿有煤、石膏、黄铁、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土、耐火粘土、碳、磷、钾、重晶石、硅石等。位于全省前10位的矿产有石膏、大理石、黄铁矿等。32社会经济概括县是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和生猪养殖大县,为全县的支撑产业,2007年其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47。近些年来,全县第一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县委、县政府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兴县、开放活县”。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全县GDP完成825亿元,比2007年增长1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比2007年增加29。县文化底蕴深厚,为湖湘文化发祥地之一,素为“人文荟萃之区”、“中国农村文化艺术之乡”和“河南省农民书画之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神秘的乡间侯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潇湘八景之一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娄底市目前唯一的AAA级旅游景区蔡和森同志纪念馆等。33农业生产情况县委、县政府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确保主导产业,全县现已形成辣酱、药材、优质米、楠竹、生猪、花卉、油茶、红薯、农机等九大主导产业。2006年,全县粮食总产量63万吨,油料产量11485吨,棉花产量588吨,茶叶产量4041吨,出栏肉猪185万头,出笼家禽304万羽。目前,全县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521183985904。全县农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养殖业增加值逐渐明显,经济效益逐步提高,据统计,20062009年,全县畜禽养殖业年均增加值为9000余万元,年均增长近6。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和快速平稳的发展对县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四章项目区环境污染现状与评价41项目区环境污染来源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明,县农村环境污染源之一是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大量污水和粪便;之二是生活污水直排和垃圾得不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由此引发日益频繁的环境污染纠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411畜禽养殖污染(1)项目畜禽养殖业统计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主要包括走马街镇、蛇形山镇、甘棠镇、青树坪镇、印塘乡和永丰镇的6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计9个村,详情见表41。通过逐户调查得出,整治区内现有300500头规模养殖场479家,100300头规模的养殖场97家,100头以下的养殖散户461家。表41连片整治示范区内现有养殖业规模养殖规模(存栏头数)及户数序号村庄名称1001003003005001曹路村1151652曹林村761763卫星村751455月龙村851454谢泥塘村30826思诚村10717石湾村251238梅山坪村201019檀山村25112总数46110930(2)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情况目前各界人士逐渐认识到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据研究表明,畜禽养殖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包括粪、尿、BOD、COD、NH3N、TP和TN等。可通过畜禽养殖的排泄系数估算得来。畜禽的排泄系数是指单个动物每年排泄粪便的数量,它与动物的种类、品种、生产期、饲料、天气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表42是国家环保总局研究得出的畜禽污染物排泄系数。表42各种畜禽的排泄系数KG/头A1排污系数粪尿BODCODNH3NTPTN猪39800065670025980266102070170061100牛73000003650000193700248200251501007061100鸡、鸭、鹅2630010151165012501150275依据上述排放系数,可以估算2009年县项目区畜禽养殖场的污染物排放量。结果如表43。实地调研显示,县畜禽养殖主要污染源为生猪养殖粪尿及冲洗污水。粪便的随意堆放以及冲洗污水的随意排放,导致地表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地下饮水井水质恶化,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村民身心健康。畜禽养殖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导致大量水塘不能养鱼,污水最终排放到涟水河、湄水河等重要河流中,尤其位于自来水取水口上游的畜禽养殖粪尿排放,其中位于县城自来水取水口上游的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户有665家,导致城市和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受到极大威胁。污染现状见附件图文资料。表43连片整治示范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吨/年)序号村庄名称粪便尿BODCODNH3NTPTN1曹路村1265822084698257845865954193982曹林村66331088164324426345283101283卫星村8895214657558035945463380136394谢泥塘村183363007711941224957828005月龙村9710415987463336488505415148776思诚村47672783773107318324820472947石湾村23833392381554159212410236518梅山坪村15351251129991023806623389檀山村3885763897253325952021665946合计5230178604353410349342721223480071412生活垃圾污染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是厨馀、清扫物和生活消费等废弃物,其中以易降解的果菜屑、破布树枝等有机物和消费品产生的塑料为多,难降解的废玻璃、陶瓷、砖瓦、砂石、废橡胶、金属等较少。实地调研显示,县农村生活垃圾基本组成约为易腐有机物占75、无机物占18、有机废品占6、废电池、农药瓶等有害废物占1。据实地抽样调研统计,县连片综合整治的9个村落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见表44。由于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而且多数村庄没有制定的堆放垃圾场所和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加上农村部分村民环保意识不强,许多难以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如旧衣物、一次性塑料用品、废电池、灯管、灯泡、清扫房屋及院子垃圾等随意倒在田头、路旁、山脚和溪流边(见图41)。导致县的农村池塘混浊,溪水不再清澈,空气不再清新,土壤不再健康。表44连片整治示范区生活垃圾产生量序号村庄名称村庄所在乡镇面积(亩)户数人口人均收入(元)产生量(吨/天)1曹路村甘棠镇390039616694400192曹林村甘棠镇260042014063650193卫星村青树坪镇450032013503800154谢泥塘村经开区34201587784850095月龙村永丰镇340034211654415156思诚村印塘乡15781406153826087石湾村蛇形山镇67501676785800098梅山坪村走马街镇15502128244190149檀山村永丰镇3200286976498912总计30898244194613992012413生活污水污染经过现场调研发现,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厨房污水、洗衣污水和洗澡污水等,粪便及其冲洗水大多经旱厕处理用作农用肥料。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比较稳定,主要含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类物质,还含有氮、磷等无机盐类,一般不含有毒物质,污水中常含有合成洗涤剂以及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水量则因地区性差异而不同。根据要求,县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10年6月15日选取永丰镇月龙村作为调查村,该村紧靠永丰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城镇居民相似,居住比较密集,具有典型的新农村特征,排放的污水大部分为厨房污水和洗衣废水。污水联排后汇入到附近的枯水沟,对当地的环境已构成很大的危害。试验监测结果表明,永丰镇月龙村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水量具有如下特征(1)农村生活污水水量具有不均匀间歇排放的特点,瞬时变化较大,农户用水时段主要集中在600800,中午10301200,下午530700。第一时段主要是洗漱用水、厨房用水和洗衣用水等,耗水量在三个时段中最大;第二时段主要是厨房用水。耗水量最小;第三时段主要是厨房用水和洗浴用水,耗水量居中;(2)从调查数据看,农村每人每天的污水量因地区性差异而不同,但大致范围在70110L之间;(3)农村生活污水属于低浓度污水类型,其中SS含量范围100500MG/L,COD含量范围50300MG/L,NH3N浓度范围在538MG/L,TP浓度范围0512MG/L;(4)NH3N和TP变化范围相对较大,NH3N较大值出现在吃饭时段,说明NH3N主要是由厨房污水引起的;TP较大值出现在非吃饭时段,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洗衣废水引起的;(5)污水中COD和SS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SS的去除也将引起COD的降低。一般污水量比较小时,SS含量相对比较高;(6)农村生活污水PH变化范围为6476,不存在酸碱污染。按照每人每天产生100L废水量进行计算,项目区所产生的废水量如表45。表45连片整治示范区生活污水概况表序号村庄名所在乡镇户数人口排放量(T/D)分布情况1曹路村甘棠镇39616699346较分散2曹林村甘棠镇42014067874较分散3卫星村青树坪镇32013507560较分散4谢泥塘村经开区1587784357较分散5月龙村永丰镇34211656524较集中6思诚村印塘乡1406153444较分散7石湾村蛇形山镇1676783797部分集中8梅山坪村走马街镇2128244614较分散9檀山村永丰镇2869765466较分散总计244194615298242项目区环境污染的危害421污染地表水体畜禽粪尿淋溶性极强,可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也可经土壤渗透污染地下水。畜禽粪污含有高浓度N、P营养物质进入河流或者池塘会导致河流和池塘富营养化,导致地下水中NO2N,NO3N浓度超出饮用水标准。通过实地调研镇的项目区9个村庄饮水井发现,整治区内所有口水塘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其中严重富营养化的有312口水塘,占水塘总数的50,如表46所示。表46连片整治项目区水塘分布及污染情况序号村庄名称村庄所在乡镇水塘数(口)水塘总面积(亩)严重富营养化水塘数(口)所占比例()1曹路村甘棠林村甘棠星村青树坪镇4511828624谢泥塘村经开区3211012385月龙村永丰镇8627144486思诚村印塘339817527石湾村蛇形山镇508927548梅山坪村走马街镇297015529檀山村永丰镇351511440总计630147431250422污染地下水体(1)饮水井水质超标。项目整治区的9个村2010年饮水水井总废弃率高达571,尚在饮用的水井抽样调查显示,水质超标率53。如表47所示。(2)生活用水问题。根据2010年6月1521日实地调查发现,许多水井被废弃,村民不得不去数十里外的地方取水,一天至少两趟,用水极其不便,整治区内有近60人口出现饮用水困难。(3)集中供水水源地监管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连片整治区内的9村中,甘棠镇的曹路村、曹林村、杨林村、长冲坪村,蛇形山镇的石湾村,青树坪镇的卫星村,印塘乡的思诚村均位于谜水河县城自来水取水的上游。养殖粪尿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堆放现象严重。由于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具有极强的淋溶性,导致谜水河水质恶化严重,杆菌数、总磷和氨氮等多项指标超标率100,给城镇和农村饮水带来极大威胁。谜水河上游的饮水源已划分有一个一级保护区和一个二级保护区,蛇形山镇、甘棠镇、青树坪镇的一部分以及印塘乡一部分均处在自来水取水口的上游。实地调研显示,取水口上游流域覆盖范围广,约5万多人生活在此区域内。然而,据统计,2009年出栏生猪6万余头,说明当年有猪粪23880吨,猪尿39360吨,BOD1560吨,COD1620吨,氨氮120吨,总磷102吨,总氮3660吨在取水口上游流域内排放。表47连片整治区地下水饮水井分布及受污染情况序号村庄名称村庄所在乡镇饮水井水质污染水井数废弃率()1曹路村甘棠镇300160532曹林村甘棠镇330198603卫星村青树坪镇11061554谢泥塘村经开区9335385月龙村永丰镇330220676思诚村印塘9342457石湾村蛇形山镇8550598梅山坪村走马街镇6040679檀山村永丰镇20611254总计160791857423污染农村大气环境畜禽粪便中含有硫化氢、胺等有害气体,若未及时清除或清除后不能及时处理,将会使臭味成倍增加,产生甲基硫醇、二甲二硫醚、甲硫醚、二甲胺及多种低级脂肪酸等有恶臭的气体,造成空气中含氧量相对下降,污浊度升高,轻则降低空气质量、产生异味妨碍人体健康生存;重则引起吸道系统的疾病,造成人畜死亡。畜禽养殖场发生的恶臭污染事件中,猪场居首。由畜禽养殖场排出的大量粉尘携带种类及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大大增强了微生物的活力且延长了其生存时间。这些尘埃和微生物可随风传播30KM以上,从而扩大了其污染和危害的范围。尘埃污染使大气可吸人颗粒物增加,恶化了养殖场周围人气和环境的卫生状况,使人和动物眼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提高;微生物污染可引起口蹄疫和大肠埃希菌、炭疽、布氏杆菌、真菌孢子等引起的疫病的传播,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2006年某地的禽流感、猪霍乱、口蹄疫等疫情的发生就是例证。据笔者对檀山村某连片猪场(该片养殖场猪的存栏数近1000头)的现场测定,其每小时可向大气排放3KG的NH3、025KG的H2S、04KG粉尘和15106个菌体,这些物质的污染半径可达4550KM,在养殖场周围1001000M范围内恶臭与粉尘的感觉比较明显,尤其100M以内的下风向区域,恶臭的感觉非常明显。424对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畜禽粪污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进入土壤,粪污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等有机质将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其中含氮有机物被分解为氨、胺和硝酸盐,氨和胺可被硝化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糖和脂肪、脂类等含碳有机物最终被微生物降解为CO2和H2O,从而通过土壤得到自然净化。如果污染物排量超过了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便会出现降解不完全和厌氧腐解,产生恶臭物质和哑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引起土壤的组成和性状发生改变,破坏其原有的生态功能;导致土壤孔隙度下降,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作物徒长、倒伏、晚熟或不熟,造成严重减产、甚至毒害作物,使之出现大面积腐烂。此外,畜禽粪便常含有一些有毒金属元素,如砷、镉、铜、铁等,过多的施用畜禽粪便在土壤中可能导致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积累,对植物生长产生潜在的危害作用。根据对县某猪场该养殖场猪的存栏数量为1000头污水漫及土壤的观察和检测发现,这些土壤的孔隙已经堵塞,形成了严重的板结,基本失去了种植农作物的能力。在另外的一些稻田由于过量的N、P营养元素导致作物“疯长”,致使产品质量下降,产量减少。实地调研发现,水稻产量近年来下降趋势明显,从2000年县开始规模化养殖生猪以来,产量就持续下降,到2009年污染区域的水稻平均亩产已不足600斤。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