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闽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铁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模式的研究RESEARCHTHEINTERACTATIONMODEBETWEENFERROUSBISSALICYLIDENEETHYLENEDIAMINEANDBSA姓名学号系别化学与环境科学系专业应用化学年级10级指导老师2014年1月10日摘要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和铁()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配合物(配合物1)的合成,并对配合物1进行红外表征。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吸收光谱方法,研究该配合物1与牛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配合物1对BSA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计算了配合物1与BSA间的结合常数KQ,用VANTHOFF方程计算了热力学参数;乙醇和EDTA为探针以及透析法推测了配合物1BSA复合物透析过程中生成新的物质。关键词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亚铁离子;荧光光谱;牛血清白蛋白;EDTAABSTRACTTHESYNTHESISOFBISSALICYLIDENEETHYLENEDIAMINESCHIFFBASEANDFEBISSALICYLIDENEETHYLENEDIAMINESCHIFFBASEANDTHESTRUCTURESOFFEBISSALICYLIDENEETHYLENEDIAMINESCHIFFBASEWERECONFIRMEDBYINFRAREDWERESEACHEDTHEINTERACTATIONWITHTHECOMPLEXESANDBSABYUVANDMOLECULARFLUORESCENCEANALYSISTHESTUDYSHOWSTHATTHEQUENCHINGEFFECTONBSABELONGSTOSTATICQUENCHINGWECALCULATEDTHEBINDINGCONSTANTKQOFTHECOMPLEXESANDBSAACCORDINGTOTHESTERNVOLMEREQUATIONANDCALCULATETHETHERMODYNAMICPARAMETERSWITHTHEVANTHOFFEQUATIONWEUSEDETHANOLANDEDTAASPROBETOSPECULATETHENEWSUBSTANCESFROMTHEDIALYSISPROCESSKEYWORDSBISSALICYLIDENEETHYLENEDIAMINESCHIFFBASEFEFLUORESCENCESPECTRUMBSAEDTA目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前言11实验部分111仪器与试剂112亚铁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配合物(配合物1)的合成113配合物1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荧光测定2131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常温荧光测定2132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变温荧光测定2133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同步荧光测定214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紫外测定215EDTA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的影响测定2151EDTA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作用紫外测定2152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测定3153EDTA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作用荧光测定3154FEEDTA配合物对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BSA复合物的作用荧光测定316乙醇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作用荧光测定317采用透析法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结果的测定32结果与讨论421亚铁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配合物红外光谱表征422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分析4221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常温荧光分析4222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荧光猝灭方式分析5223用静态猝灭法对配合物1与BSA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6224配合物1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分析8225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分析823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紫外表征924EDTA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的影响的分析10241EDTA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的影响的荧光分析10242EDTA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的影响的紫外分析1025乙醇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的影响的荧光分析1226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模式图1227采用透析法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结果的分析13271配合物1与BSA作用透析后产物红外光谱表征13272透析法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结果的分析143结论15参考文献16致谢18前言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血清白蛋白常作为一种模型蛋白质用于生物医用材料研究领域1,2,可与许多内源及外源性化合物结合起到存储与转运作用3,4,即在体内起着酸度保持、金属离子、氨基酸、脂肪酸、药物等的贮存、运载等重要的作用5,是基础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药物靶蛋白之一6。从不同角度研究以白蛋白为代表的蛋白质与具有生物活性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7。牛血清白蛋白BSA肽链含有582个氨基酸残基,在EX280NM时,BSA的内源荧光主要来源于19个酪氨酸和2个色氨酸残基。酪氨酸的荧光主要通过能量转移给色氨酸而发出,2个色氨酸分别位于134位和212位,其发射峰特征、能量转移及荧光寿命等指标可以对蛋白质分子中荧光生色基团的结构及其所处的微环境提供有效的信息8,9。本文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铁()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配合物(配合物1)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机理;利用透析法以及乙醇、EDTA为探针推测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模式。1实验部分11仪器和试剂试剂牛白蛋白BSA(生化试剂)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杨醛(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二胺(AR)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厂六水合硫酸亚铁铵(AR)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厂EDTA(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醇(AR)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仪器LS55荧光分光光度计(美国PE公司)UV2550紫外分光光度计(SHIMADZU公司)12亚铁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配合物(1)的合成取乙二胺56ML和17ML水杨醛溶解于50ML甲醇中,在冷水浴中搅拌30MIN,静置15MIN,减压抽滤,用乙醇洗涤,在常温下干燥6H,得亮黄色固体粉末,再取25G固体用40ML乙醇重结晶、抽滤,在常温下干燥4H,得黄色晶体即为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取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1000G溶解于40ML甲醇中,再加入硫酸亚铁铵1000G,回流1H,冷却,过滤,干燥,得淡粉色固体即为FE()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配合物(配合物1)。13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荧光测定131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常温荧光测定称取0048G配合物1溶解并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用HACNAAC缓冲溶液(PH68)配制溶度为1104MOL/L的BSA溶液,然后于一系列100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0ML的BSA溶液,并加入不同体积的配合物1溶液,定容。以292NM为激发波长,记录300450NM范围的荧光光谱。132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变温荧光测定称取0048G配合物1溶解并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用HACNAAC缓冲溶液(PH68)配制溶度为1104MOL/L的BSA溶液,然后于一系列100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0ML的BSA溶液,并加入不同体积的配合物1溶液,定容。将该系列溶液分别于25,30,35和40下,以290NM为激发波长,记录300450NM范围内的荧光光谱。133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同步荧光测定称取0049G配合物1溶解并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用HACNAAC缓冲溶液(PH70)配制溶度为1104MOL/L的BSA溶液,然后于一系列100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0ML的BSA溶液,并加入不同体积的配合物1溶液,定容。以292NM为激发波长,测定15NM和60NM时的同步荧光光谱。14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紫外测定称取0024G配合物1溶解并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用HACNAAC缓冲溶液(PH69)配制溶度为1104MOL/L的BSA溶液,然后于一系列100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0ML的配合物1溶液,并加入不同体积的BSA溶液,定容。以配合物1溶液为参比液,记录200500NM范围内的紫外吸收光谱。15EDTA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的影响测定151EDTA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作用紫外测定称取0048G配合物1溶解并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称取0039GEDTA用HACNAAC缓冲溶液(PH68)溶解并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用HACNAAC缓冲溶液(PH68)配制溶度为1104MOL/L的BSA溶液,然后于一系列100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0ML的BSA溶液和300ML配合物1溶液,再加入不同体积的EDTA溶液,定容。以配合物1与BSA混合液为参比液,记录200500NM范围内的紫外吸收光谱。152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与BSA作用的荧光测定称取0032G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溶解并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用HACNAAC缓冲溶液(PH68)配制溶度为1104MOL/L的BSA溶液,然后于一系列100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0ML的BSA溶液,并加入不同体积的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溶液,定容。以280NM为激发波长,记录300450NM范围的荧光光谱。153EDTA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荧光测定称取0048G配合物1溶解并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称取0039GEDTA用HACNAAC缓冲溶液(PH68)溶解并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用HACNAAC缓冲溶液(PH68)配制溶度为1104MOL/L的BSA溶液,然后于一系列100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0ML的BSA溶液和300ML配合物1溶液,再加入不同体积的EDTA溶液,定容。以280NM为激发波长,记录300450NM范围的荧光光谱。154FEEDTA配合物对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BSA复合物的作用荧光测定称取0032G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溶解并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称取0016G六水合硫酸亚铁铵和0030GEDTA配制摩尔比为21的FEEDTA配合物溶液,用HACNAAC缓冲溶液(PH68)配制溶度为1104MOL/L的BSA溶液,然后于一系列100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0ML的BSA溶液和500ML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溶液,再加入不同体积的FEEDTA配合物溶液,定容。以280NM为激发波长,记录300450NM范围的荧光光谱。16乙醇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作用荧光测定称取0049G配合物1溶解并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用HACNAAC缓冲溶液(PH68)配制溶度为1104MOL/L的BSA溶液,然后于一系列100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0ML的BSA溶液和300ML配合物1溶液,再加入不同体积的乙醇溶液,定容。以280NM为激发波长,记录300450NM范围的荧光光谱。17采用透析法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影响的测定称取0050G配合物1和010GBSA,加入30ML蒸馏水溶解。用透析袋透析且每隔2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前取1ML透析袋内的原液并稀释25倍,以蒸馏水为参比,记录200500NM范围内的紫外吸收光谱。2结果与讨论21亚铁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配合物红外光谱表征利用NICOLET360光谱仪对亚铁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配合物(配合物1)进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如图1所示。10203040BAV/CM1图1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及配合物1红外光谱图A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B配合物1如图1所示,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曲线A)及其配合物1(曲线B)。对比曲线A和曲线B,CC振动由1498CM1和1610CM1移动至1491CM1和1608CM1,变化不明显,说明水杨醛的基本骨架未变;CN伸缩振动由原来的1635CM1移动至1608CM1,向低波数移动了27CM1,说明N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可能与FE发生配位作用;OH在25003200CM1出现宽而散的特征峰移动至3350CM1左右,向高波数移动,说明O原子被FE离子竞争走孤对电子。由此说明,FE与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作用生成新的配合物。22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表征221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常温荧光分析固定BSA的浓度为1104MOL/L,改变配合物1的浓度,并以EX292NM的激发波长分别激发BSA溶液及BSA与配合物1的混合溶液。然后分别记录波长为300450NM的荧光发射光谱,其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303504045005010150NMFFEDCBA图2不同浓度配合物1对BSA溶液荧光光谱的影响AFC配合物1/104MOL/L0,11,33,55,77,99当激发波长为292NM时,配合物1在300450NM范围内无荧光发射,而BSA由于其本身的色氨酸残基和络氨酸残基而产生内源荧光10。因此,固定BSA的浓度不变,依次加入不同浓度配合物1,随着配合物浓度的逐渐增加,BSA在350NM附近的荧光发射峰强度有规律的减弱,其结果如图2所示,该特征的出现初步表明配合物1与BSA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作用。222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荧光猝灭方式分析荧光猝灭是猝灭剂与荧光体激发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猝灭过程通常有动态和静态猝灭之分,它们均遵从STERNVOLMER方程F0/F1KQ0CQ1KSVCQ式中,F0和F分别为未加入猝灭剂时BSA的相对荧光强度;KQ为双分子猝灭过程的速率常数;0为无猝灭剂存在时荧光分子的平均寿命,通常取值108S11;KSV为STERNVOLMER猝灭常数,是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与单分子衰变速率常数的比率;CQ为猝灭剂的摩尔浓度12,13。而区分动态猝灭与静态猝灭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动态猝灭主要依赖于分子的扩散,增加温度导致扩散速度加快,猝灭常数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静态催灭,温度升高,将导致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静态猝灭常数的值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根据STERNVOLMER方程,取BSA与配合物1的混合体系在不同温度时荧光发射光谱的350NM处的相对荧光强度为F,以(F0/F1)与所加入的配合物1浓度C0作图,得到牛血清蛋白的STERNVOLMER猝灭曲线,其结果如图3所示;由STERNVOLMER方程求的猝灭速率常数如表1所示。000004008001201530CMOL/LF0/F1298K308K31图3配合物1BSA在不同温度时STERNVOLMER曲线表1配合物1BSA在不同温度的STERNVOLMER常数T/KKSV/LMOL1KQ/LMOL1S1R229823210423210120996303230104230101209973082231042231012099831321310421310120995由图3可以看出,在不同温度时,配合物1BSA体系的STERNVOLMER曲线基本上都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STERNVOLMER常数逐渐减小,该现象说明配合物1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另外,由于各类猝灭剂对生物大分子的最大动态猝灭常数为201010LMOL1S114,而配合物1对BSA的荧光猝灭常数KQ约为2241012LMOL1S1,远大于双分子间最大动态猝灭常数,该结果也进一步说明配合物1对牛血清蛋白的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223用静态猝灭法对配合物1与BSA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在静态猝灭过程中,荧光物质与猝灭剂分子间的结合常数可根据荧光强度与猝灭剂浓度的关系求出。设蛋白质大分子有N个相同并且相互独立的结合位置,则有LGF0/F1LGKNLGCQ其中F0为未加入猝灭剂时BSA的荧光强度;F为加入猝灭剂后BSA的荧光强度;K为荧光体猝灭剂的结合常数,C0为配合物的浓度15。在不同温度下,将BSA与配合物1的混合体系的荧光发射光谱曲线的350NM处的F0及F代入上式,得到LGF0/F1与LGC0的关系图(如图4),即求出在不同温度下的配合物1与BSA得结合常数K,相关系数R2以及结合位点数N,如表2。484400804004LGCLGF0/F1298K308K31图4LGF0/F1与LGC的关系曲线表2配合物1与BSA的结合常数K,R2及结合位点数NT/K方程K/LMOL1R2N298LGF0/F1582134X6611050999134303LGF0/F1568131X4791050999131308LGF0/F1524121X1741050999121313LGF0/F1519120X1551050998120如表2所示,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平均值为126)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该结果表明一个配合物1分子与BSA分子中的一个位点进行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K的平均值为367105LMOL1。而结合常数K的大小反映了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难易程度,初步分析表明当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时,该配合物的空间构位或位阻对结合常数的大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224配合物1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分析有机小分子和蛋白质等大分子之间主要是通过分子间的氢键,范德华力,静电引力等分子间作用力进行相互作用,这些分子间的作用力在发生相互作用时,反应前后体系的热力学参数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测定体系的热力学参数的变化来判断小分子与蛋白质分子链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的类型16。表3的H,S以及G的计算值是分别通过以下3个方程计算所得(其中由于温度变化不大,体系的焓变看成一个常数)。LNKRHM/RTCGRTLNKGHTSROSS16与MOHAMMED17等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总结出判断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结合性质的热力学规律,即S0可能是疏水和静电作用力;S0可能为氢键和范德华力;H0,S0为典型的疏水作用力;H0或者较小,S0为静电作用力;H0,S0为氢键和范德华力。表3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时的热力学参数的计算T/KK/LMOL1H/KJMOL1S/JK1G/KJMOL12986611058328168043320303479105832816610329530817410583281700730903131551058328166713110从表3数据中可以看出配合物1与BSA间相互作用时,体系的H0,S0,该结果表明配合物1与BSA间相互作用时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225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分析固定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间距,同步扫描激发和发射单色器可得同步荧光光谱,这种光谱已被用于蛋白质构象变化的分析1820。而蛋白质的荧光主要来于色氨酸、络氨酸,所以一般通过对色氨酸或者络氨酸的同步荧光的测定,探讨色氨酸或络氨酸的构象或周围环境是否发生变化21。图3分别为15NM与60NM时,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时的同步荧光的测定结果。260280303201503045060750NMFAFEDCBA240280320102030FEDCBANMFB图5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时的同步荧光光谱A15NM;B60NMAFC配合物1/104MOL/L0,11,33,55,77,99保持BSA的浓度为1104MOL/L不变,逐渐增加配合物1的浓度,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加,体系在292NM附近的同步荧光光谱强度均逐渐降低;在60NM的同步光谱中其最大发射波长有一定的红移,在15NM的同步荧光光谱中,其最大发射波长没有明显变化。该结果表明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时,主要通过改变牛血清蛋白中的络氨酸残基的构象或周围环境,而对色氨酸残基的构象或其周围环境没有明显的影响。23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紫外表征固定配合物1的浓度为57104MOL/L,改变BSA的浓度,并以配合物1为参比液,测定配合物1与BSA的混合溶液。然后分别记录波长为240400NM的紫外吸收光谱,其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结果如图6所示。2503000510NMAEDCBA图6不同浓度BSA对配合物1溶液紫外光谱的影响AECBSA/105MOL/L10,20,30,40,50配合物1在250320NM范围内基本不发生紫外吸收。由图6可见,BSA在280NM处有一强吸收峰,是其肽链上的色氨酸和络氨酸的苯杂环跃迁引起的6。随着BSA浓度增大,在280NM的吸收峰逐渐增强,且峰位由280NM蓝移到278NM,说明配合物1与BSA发生作用。24EDTA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分析241EDTA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的影响紫外分析配合物1BSA复合物加入EDTA后紫外吸收光谱如图7所示。2402703003NMEDCBAA图7不同浓度EDTA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的影响紫外光谱图AECEDTA/105MOL/L14,42,56,84,420EDTA在波长为200300NM基本不发生紫外吸收。图7可见在260NM左右有强吸收峰且峰发生蓝移现象,表明EDTA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有影响。242EDTA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荧光分析有机小分子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之间主要通过分子间的氢键,范德华力,静电引力等分子间作用力进行相互作用。由224可知,配合物1与BSA之间是通过分子间氢键和范德华力进行相互作用,当加入其他的物质时会与BSA或配合物1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荧光强度发生变化。如图810分别为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与BSA作用荧光光谱图,FEEDTA配合物对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BSA影响荧光光谱图和EDTA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影响的荧光光谱图。35040450102030FNMFEDCBA图8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与BSA作用荧光光谱图3035040450501015020NMFEDCBA图9FEEDTA配合物对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BSA影响荧光光谱图30350404505010150FEDCBANMF图10EDTA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影响的荧光光谱图当激发波长为280NM时,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配合物1与EDTA在300450NM基本不发生荧光发射。由STERNVOLMER方程可得,图8和9猝灭常数分别为1181011LMOL1S1,3301011LMOL1S1。由221可知,配合物1对BSA的猝灭常数为2371011LMOL1S1。由此得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对BSA猝灭常数与FEEDTA配合物对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BSA猝灭常数合为44810112371011LMOL1S1,因此可知EDTA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起到进一步的猝灭作用,所以随着加入EDTA溶度的增大荧光强度逐渐减弱,如图10所示。25乙醇对配合物1与牛血清蛋白体系作用荧光分析固定牛血清蛋白的浓度为1104MOL/L和配合物1的浓度36104MOL/L,改变乙醇的浓度,并以280NM的激发波长分别激发BSA配合物1溶液及BSA配合物1与EDTA的混合溶液。然后分别记录波长为300450NM的荧光发射光谱,其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结果如图11所示。3035040501015020250FNM图11不同浓度乙醇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影响荧光光谱图当激发波长为280NM时,乙醇在300450NM范围内无荧光发射,而BSA由于其本身的色氨酸残基和络氨酸残基而产生内源荧光10。因此,固定BSA的浓度不变,依次加入不同浓度乙醇,随着溶剂极性的降低,BSA在350NM附近有强的荧光发射峰但是规律不明显,其结果如图11所示。该特征表明溶剂的极性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基本没有影响。26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模式图HCNH2C2NCHOHOHFEOHNH2NH2COOH2NCOOHH2NNH2COOH2NCOHCNH2C2NCHHOOHFEEDTANA2OHNH2NH2COOH2NCOHCN2H2C2NCHOOEDTAFE图12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模式图27采用透析法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结果的分析271配合物1与蛋白质作用透析后产物红外光谱表征利用NICOLET360光谱仪对配合物1及配合物1BSA透析产物进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如图12所示。50100150200250300350400160834CM1124579CM17596CM1BAV/CM1图13配合物1及配合物1BSA透析产物红外光谱图A配合物1;B配合物1BSA透析后析出的产物50100150200250300350340391CM1296034CM1210213CM1154092CM1165471CM1V/CM1图14牛血清白蛋白红外光谱图如图13、14所示,配合物1(曲线A)、配合物1BSA透析产物(曲线B)和牛血清白蛋白曲线。由曲线A和牛血清白蛋白与曲线B对比可知,曲线B在75596CM1,124579CM1和160834CM1处均没有强的吸收峰,两图的红外特征说明配合物1BSA复合物出先与配合物1和BSA不同的结构,据此推测配合物1BSA经透析后可能生成新的物质。272透析法对配合物1BS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结果的分析用透析袋透析且每隔2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前取1ML透析袋内的原液并稀释25倍,以蒸馏水为参比,记录200500NM范围内的紫外吸收光谱,其紫外吸收光谱测定结果如图15所示。048121620091215DATEA图15不同时间配合物1BSA复合物透析紫外吸收光谱图图15可看出,随着透析天数延长,配合物1BSA复合物溶液的紫外吸收逐渐增强,透析至9天后紫外吸收趋于稳定。结合271红外光谱图初步推测配合物1BSA复合物在透析中紫外吸收不断增强可能是因为生成新的物质。3结论本文合成和表征铁()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配合物,配合物1对BSA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它们两者之间主要通过范德华力或分子间氢键的作用力形式,通过改变BSA中络氨酸残基的构象进行相互作用,其结合常数的平均值为367105LMOL1。对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时作用模式的探讨。采用透析法研究表明配合物1BSA复合物在透析过程中可能生成新物质。参考文献1郑彩虹,梁文权,虞和永海藻酸壳聚糖聚乳酸羟乙醇酸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对蛋白释放的调节J药学学报,2005,4021821862CHAUDHURID,HORROCKSWDJR,AMBURGEYJG,ETALCHARACTERIZATIONOFLANTHANIDEIONBINDINGTOTHEEFHANDPROTEINS100BETABYLUMINESCENCESPECTROSCOPYJBIOCHEM,1997,36329674803冯小强,李小芳,杨声,等O羧甲基壳聚糖稀土配合物的制备及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J分析试验室,2010,1129584魏永巨,李克安,童沈阳溴甲酚绿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J分析化学,1996,2443873915李慧卿,赵亚琴,杨斌盛TNS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7,124156玄光善,吴效楠,李玉平荧光光谱法研究乙酰水杨醛和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J光谱实验室,2005,2278618647黄波,邹国林,杨天鸣阿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研究J化学学报,2002,6010186718718王峰,黄薇,唐波,等蒂巴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分析化学,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条算不算借贷合同范本
- 亲戚买房如何写合同协议
- 停车场管理经营合同范本
- 外贸瑜伽服务合同协议书
- 入职协议书集合6篇合同
- 医院保姆陪护协议书模板
- 个人门窗合同带安全协议
- 变更劳动合同的协议范本
- 外贸垫资合同协议书范本
- 保洁公司擦玻璃合同范本
-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 数学试题含答案
- GB/T 44260-2024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技术规范
- 地锚抗拔力计算
- 医院科研诚信管理办法
- 智慧工厂F5G全光网应用技术白皮书
-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表格式)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 24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C类考试真题和答案
- 专题09 完形填空 考点2 生活哲理类(第01期)-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英语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 餐厨废油回收计划书
-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与健康指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