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课题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教学过程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一、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3)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4)质疑问难。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5)活动延伸。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归纳升华。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二、积累运用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三、总结提升(1)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2)归纳强调。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板书设计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2)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演示。学法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探究新知(1)认识厘米。认识刻度尺。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0刻度线认识1厘米。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学生汇报。(2)用厘米量。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说一说是怎样量的(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三、拓展延伸,学会应用(1)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2)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认识厘米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认识几厘米(2)用厘米量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教学方法教法讨论、演示。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课件。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1)提问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2)引入新课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很麻烦、很累)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板书认识米用米量)二、探究新知(1)认识“米”。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3)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铅笔长15米。()课桌高70米。()一棵树高16厘米。()(2)完成练习一第35题。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米用米量1米100厘米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认识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的例6、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2)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限整厘米和整米)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线段和量线段。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教学方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绳子、直尺、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特征。老师准备一根绳子,提问绳子现在是弯曲的,怎样使它变直学生观察汇报。教师示范两手一拉绳子变直了。小结把绳子拉直后我们两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线段)看看线段的特点。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指导直的、有两个点。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出示拉直的绳子。提问现在这条绳子是线段吗为什么学生观察汇报。出示几条不同长短的线段,提问这些线段长短一样吗教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2)完成“做一做”(3)找线段小组讨论汇报。寻找我们身边的线段。(4)连线段、数线段。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小组讨论汇报。(5)量线段长。二、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三、总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教学反思第五课时课题画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的例7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过程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画指定长度线段的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仔细、准确地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刻度尺画线段。难点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学法实践操作法。教具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探索新知(1)巩固量线段的长度。观察,初步感知。出示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线段。教师强调测量线段时,这条线段的一端要对准刻度线0,看另一端对准刻度线几,就是几厘米。演示,直观感知。操作,亲身体验。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2)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观察,初步感知。出示课本第6页例题“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学情境图。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画法。演示,直观感知。老师演示,强调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点。操作,亲身体验。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二、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集体订正。三、全课总结。板书设计画线段画线段从尺子的0刻度线开始画起,画到指定厘米数的地方。教学反思第六课时课题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的例8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8、9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合适的单位。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对比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不同的物品要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的合适单位。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学法操作比较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课堂导语大家测量知识学得不错,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么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1)出示教材第7页例8的情境图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学生比画13厘米,如果13厘米就这么长,旗杆不可能就这么矮。我有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高度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一支铅笔都不止13厘米,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小结像旗杆这样比较高的物体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2)使用交流。你还能举出用“米”作单位的物体吗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后小结;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二、新知拓展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汇报。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8题。四、总结提升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探究的问题五、课外延伸教材练习一第9题。板书设计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一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课后反思第七课时课题100以内的加法(不进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2)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难点笔算的计算顺序。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1113页的情境图、小棒。教学过程一、旧知回顾,做好铺垫口算并说出算法127135217413812143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1)动画激趣导入新知。出示FIASH动画。教材11页情境图。(2)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口算。摆小棒法。拨计数器演示法。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多种算法。(3)抛出问题,合作解决。多媒体展现,感知竖式。35237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用小黑板出示探究问题。根据屏幕展现及摆小棒,用计数器方法列出竖式。说出列式理由。(4)教学例2。353267对齐数位,从个位加起。教师指导书写。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学生板演,老师指导,集体订正。35324326(2)当医生诊断。判断竖式中的错误并纠正。四、知识深化,拓展提高完成教材13页“做一做”第2题。板书设计100以内的加减法(不进位)35237(人)353267(人)35352323767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课后反思第八课时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情境图动手摆小棒,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发现法。教学准备第14页例3图、小棒、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1)笔算下列各题。254236212435(2)指名回答,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3537尝试计算。汇报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竖式算法。学生尝试竖式计算。提问从哪位加起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应该怎样写比较总结例3和上节课的两道计算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反馈练习。教材第14页“做一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积累提高(1)森林医生,改正竖式中的错误。(2)列式计算。(3)完成教材练习二第4题。四、总结提升在做进位加法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例335377235个位和个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317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52772满十向十位进1课后反思第九课时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二第511题,教材第14页“思考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准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综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中应用。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二第11题的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2)26872517755742303052(3)举例说明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什么(4)指名板演295436457618学生完成,集体订正。二、指导练习(1)独立完成第9题(2)完成练习二第58题。第7题,指名板演。请你当医生独立完成第6、8题。(3)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二第11题情境图。(4)完成教材第14页“思考题”。三、积累运用(1)练习二第10题。(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四、总结提高通过练习总结两位数加法的注意事项。课后作业略课后反思第十课时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充分利用情境图上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2)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概括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北京2008年奥运会影像资料,以及颁奖欢庆场面,激发学生热情,然后出示第17页情境图。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美国比俄罗斯多几枚金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3623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汇报交流。归纳算法各小组代表上台板演。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2)反馈练习。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后,指定2名学生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二、积累运用(1)集体完成练习三第1题。(2)合作完成练习三第2题。(3)完成练习三第3题。四、总结提升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362313363636232323313课后反思第十一课时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第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如何退位的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第17页的情境图、小棒。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问题,谁能回忆一下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法则(3)5136二、探索新知(1)学习例2动手摆小棒,合作探究。思考为什么要拆开一捆呢多媒体演示摆小棒过程,老师跟随画面讲解。(2)结合摆小棒图,引导列竖式。(3)交流汇报。个位上的“1”减“6”不够减,怎么办十位上算法十位上被个位借1之后还剩下几多媒体课件再现。(4)学习例3三、积累运用(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三第6题。四、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513615411411515151363636515课后反思第十二课时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三第9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2)使学生知道笔算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运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32189587633650278032学生回答后说一说计算要注意什么。(2)引出课题。二、指导练习(1)练习三第9题。(2)第10题。(3)第11题。(4)第12题。三、积累运用(1)在里填上“”或“”。(2)笔算下面各题(用竖式)。5418422650298647计算完,集体订正,并请同学说一说应注意什么四、总结提升略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32956350801887362732课后反思第十三课时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学内容教材第23例4(1)及练习四第1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2)通过经历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讨论结合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我们说一说左手与右手的指头个数怎样引出同样多。(2)投影出示题图。比多几个怎样列式。二、新课教学(1)出示例4(1)指名读题。(2)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这道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第二个条件是什么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以一班为标准,哪班多哪班少那么二班的红旗数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跟一班同样多的有几面比一班多的有几面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求二班的红旗有几面,只要把这两部分怎么样算式怎样列三、巩固练习(1)想想下面两句话,说出什么和什么比,什么多把多的分成哪两部分苹果比梨多3个。白兔比黑兔多2只。(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3)听录音,口答。小猴子有41只,大猴子比小猴子多3只,大猴子有几只梅花鹿身高1米,长颈鹿比梅花鹿身高3米,长颈鹿身高多少米小熊猫重10千克,大熊猫比小熊猫重20千克,大熊猫重多少千克四、总结这节课人匀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关键要抓住谁和谁比,谁多诳语少,把多的分成两部分,求多的就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一班12面二班与一班同样多的比一班多的3面12315(面)答二班得了15面。课后反思第十四课时课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的例4(2)及练习四第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2)通过经历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讨论结合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一名学生回答什么是同样多(2)在贴纸板上操作有5只小兔,萝卜的个数和小兔同样多,萝卜有几个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几个(3)填空五角星有10个,圆和五角星同样多时,圆应是()个。二、新授出示例4(2)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1)直观形象,演示过程。(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按题意摆学具。列式计算。1248(面)(3)小组汇报。(4)寻找规律,发现方法。小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三、巩固练习(1)填空后齐背诵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计算。(2)完成练习四第2题。四、拓展应用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一班有12面小红旗,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1248(面)想三班和一班同样多时应是()面,去掉4面应是()面。答三班得了8面。课后反思第十五课时课题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五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2)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竖式的简便写法。难点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算式题的正确计算。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7页情境图二(1)班同学帮农民伯伯收南瓜,算一算他们一共收了多少个南瓜。第一组收了28个,第二组收了34个,第三组收了22个。求他们一共收了多少个南瓜,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连加连减的算式题。(板书连加、连减)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小组讨论连加算式题怎样算交流汇报。验证。写出两种简便竖式。(2)教学例2。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7页例2的情境图。同学们共收了84个小南瓜,王叔叔运走了26个,李大爷运走了40个。这时还剩下多少个南瓜小组讨论该自缢列式、怎样算学生列式、试算。三、积累运用(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五第13题。(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总结提升连加、连减的笔算式题,如果把两个竖式合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时要注意,该进位的要进位,该退位的要退位,认真计算,遇到口算的要口算。板书设计连加、连减例128342284(个)例284402618(个)2862简便288444简便843422算法344026算法4062846244184422268418课后反思第十六课时课题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例3、例4及“做一做”,练习五第5、7、8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教法与学法教法讨论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8页情境图。提问引入。(板书;加减混合)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3老师出示“车上原来有67人”这个条件,到南山站下车的有25人,上车的有2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小组讨论你打算怎么算请学生上台板演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并比较各种计算方法。完成“做一做”(点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出示例472(4716)让学生分析、比较例3和例4两题的区别。小组讨论,交流各自想法。讨论小括号的作用,本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讨论、汇报。小结“小括号”表示先算部分。列竖式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积累运用(1)口算教材练习五第8题采取比赛形式,优胜者发小红花。(2)计算教材练习五第5题和“做一做”。(3)独立完成练习五第7题。四、总结提升加减混合的笔算式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加减混合67252870(人)72(4716)9“小括号”表示先算部分。课后反思第十七课时课题综合练习题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五第912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巩固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笔算。(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独立练习等活动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1)口算。2374057720305848208903040361551(2)笔算下面各题。753839365427二、指导练习(1)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2)第9题。出示课件,仔细观察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结果。(3)第11题。(4)第12题。(5)第31题思考题。三、积累运用(1)在中填数。(题目略)(2)笔算下面各题。(题目略)(3)一本故事书共42页,第一天年地12页,第二天看了9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两天后还剩多少页没看四、总结提升今天我们复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题,大家在掌握笔算方法的同时,应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课后反思第十八课时课题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探求新知(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3)小组交流讨论。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男生人数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59(人)91423(人)(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6)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小组的人数吗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451423(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7)小结。三、巩固应用(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2)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全课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男生人数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59(人)91423(人)1451423(人)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课后反思第十九课时课题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整理与复习”第1、2题,练习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难点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复习口算(1)口算。6020387278457628382097705410(2)大屏幕出示练习七第1题,可用开火车的形式完成。在订正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讲口算思维过程。二、复习笔算(1)独立完成练习七第7题和第8题。并说出笔算加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反馈练习。独立完成练习七第2题。要求竖式书写规范,能简便的要简便。三、反复练习(1)以口答的形式完成练习七第3题,对有困难的学生可提醒他们笔算。(2)完成练习七第4题。指名学生说结果和过程,其他同学评价,并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四、复习应用题(1)大屏幕出示情境图。(养殖场有母鸡45只,小朋友说“公鸡比母鸡少36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公鸡有多少只小鸡有多少只小鸡比公鸡多多少只母鸡和公鸡一共多少只小鸡比母鸡、公鸡的总和多多少只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审题,弄清数量关系,正确的列式解答所提出的问题。(2)完成练习七第5题。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3)独立完成练习七第6题。五、总结提升六、学生谈本课的收获与体会。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笔算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进位不同点笔算加法进位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不退位笔算减法退位个位不够,从十位退1课后反思第二十课时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例1、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八和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剪刀1把、三角尺1块、白纸1张;直尺、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白纸各7张;长条12根;图钉若干。教学步骤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1)感知生活中的角。课件展示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找一找以上实物中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将角比画出来。找一找生活中的角。(2)揭示课题。通过探索,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实践感知,建立表象(1)画一画,剪一剪。学生自己选择工具画角剪下来。集体交流。(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点。(3)闭眼想像角的样子。还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比画比画。三、活动操作、巩固应用(1)找一找。明确活动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学具盒中摸出一个带角的图形。反馈摸出的图形。分组交流,每个图形的角在哪儿用手势反馈。(2)做一做。交代活动要求。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始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作品。学生质疑,评价。四、总结提升(1)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关于它你了解多少(2)延伸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画法课后反思顶点边边第二十一课时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例3、例4,练习八第6、7、8、1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直角三角尺、钉子板、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纸片。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动手感知(1)同学们,我们认识了角,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做一个角(2)展示。展示学生所做的角。(3)感知生活中的直角。(4)揭示课题。我们就把这样的角叫直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从生活中找直角。(2)判断直角。出示课件,在图中判断哪些图形中的角是直角。(3)制作直角刚才我们认识了直角,现在我们用一张纸来制作直角。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成果。小结将纸片对折两次得到直角。(4)画直角。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示范画直角。请同学们在纸上画直角。三、积累运用(1)折直角。(2)完成练习八第6、7、8、14题。四、总结提升谁能说出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直角的初步认识直角教学反思第二十二课时课题锐角和钝角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的例5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画法边顶点边(2)在认识角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难点能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实践操作法。教学准备直尺、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入(1)出示游乐场的图片,谈话激趣。(2)观察图片,并与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汇报,引入“角”。二、主动探究,获得新知(1)主小朋友拿出纸和笔画出一个你喜欢的角。(2)这么多角娃娃在黑板上真可爱,你能把把它们分分类吗合作交流;(3)指名小组汇报结果,并说明分的理由。(4)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类验证,渗透方法。验证直角。怎样验证(用三角尺比一比)学生上台验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比的。验证其它两类角。给角取名。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几类三、实践运用,深化发展(1)做角。(2)举例。(3)找角(展示五角星)四、总结提升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锐角与钝角直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课后反思第二十三课时课题活动课用三角尺拼角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的例6、“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会用三角尺拼角。过程与方法通过拼一副三角尺,两副三角尺,使学生更进一步辩认直角、锐角、钝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两个三角尺、三个三角尺拼出直角、钝角和锐角。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操作比较法。教学准备三角尺多媒体课件等。学生每人一套三角尺、纸若干张。教学过程一、探索活动(1)你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是钝角、什么是锐角,但你们会画钝角吗会画锐角吗、画钝角的方法是什么画锐角的方法是什么(分组操作、探究方法)你们都画了什么角(用展示平台展示学生所画的各种角)(2)让学生自己展示所画的角和画角的方法。(指每组代表到前面边演示边说明,集体讨论订正)二、发展活动出示教材42页例6的情景图。(用两个三角尺拼一拼)(1)用两个三角尺可以拼成什么角(学生可能会说可以拼成一个钝角、两个直角、一个锐角)那么你们能不能用两个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分组操作,指名到前面边讲解边演示。(2)你们还可以拼出其他的角吗希望你们多动脑筋、多动手拼一拼,看谁拼的角多。分组操作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1)完成教材42页的“做一做”,用两副三角形拼出锐角、直角、钝角。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展示。(2)讨论一副三角尺和两副三角尺拼出的角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小组讨论、汇报。(3)完成教材练习八的第13题。说一说七巧板中的每块板是什么形状,上面各有哪些角比一比5块三角形板的各个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用两块三角尺拼直角,你能拼出几个拼钝角呢学生小组交流、操作、订正。一、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这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通过复习你又学会了什么知识你们会用三角尺拼各种角了吗板书设计活动课用三角尺拼角学生拼角展示两副三角尺拼出锐角两副三角尺拼出锐角课后反思因为每个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一样,对于说得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多鼓励、引导,让他们练习反复去说。也可以用激励性语言评价“相信你,你能行。”“你提高我为你高兴。”“你回答不上来,不要气馁,再来一次。”总之,学生听到这些语言,上课的情绪会被调动,发言也会踊跃。第二十四课时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页例1,练习九第1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创设情境,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力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扩大学生参加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乘法的意义,读写乘法算式。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出示情境图。课件出示第46页主题图。(2)观察画面。仔细看一看,你喜欢玩什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我们先来解决这几个数学问题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过山车时礤有多少人学生汇报,老师板书3333315666624222222214(3)引出课题。二、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教学如何将222222214改写成乘法算式。27表示7个2连加,算式是2714,读作2乘7等于14。(2)教学“2714”的意思。师“2”表示相同加数,“7”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4”表示相同加数的和。讨论如果有更多的2相加,例如10个2、100个2又该怎样写听学生汇报,评价学生的汇报结果。提问求345这个算式为什么不能用乘法。小组讨论。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更简便。三、练习提高(1)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判一判。哪些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943368555457(3)你能把加法算式必定成乘法算式吗8888777(4)完成教材练习九第2、3、4题。(5)试一试,你一定是最棒的。63读作(),表示()54读作(),表示()27读作(),表示()(6)你能说出乘法算式吗9个5相加30个8相加60个400相加20个相加四、总结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知识。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一)3333315666624222222214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课后反思第二十五课时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二)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2,练习九第58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2)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乘法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算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许多相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难点帮助学生沟通相同加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多媒体出示。326,读作(),表示()个()连加等于6。4520,读作(),表示()个()连加等于20。666()()7777()()(2)相同加数是(),有()个相同加数。加法算式乘法算式(3)说出下列算式各部分的名称。8715301515(4)引入新课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大森林里,小动物们要举行文艺晚会。小猴、小兔、小鹿它们准备用动物气球装扮舞台。小熊很好奇,它在数它们一共用了多少个气球。你们能帮助小熊算算吗多媒体出示会场及气球图。(2)讨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怎样列式计算(3)说一说。5315中,相同加数是(),有()个相同的加数。(4)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5、3、15这三个数在乘法算式5315或3515中,分别叫什么呢5和3在乘法算式5315或3515中叫乘数,15叫它们的积。5315乘数乘数积(5)反馈练习。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3个4相加是126个3相加是18三、积累运用(1)习九第5题。仔细观察图,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2)练习九第6、7、8题。独立完成,集体讲评。三、总结提升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吗你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二)5551553153515乘数乘数积课后反思第二十六课时课题5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椰油酰甘氨酸钠行业调查报告
- 静力强度测试工基础技能培训手册
- 汽车邮件驾押员基础技能培训手册
- 中国纳米粘土行业调查报告
- 钢与铁铸造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2024-2030版)
- 教学人员基础技能培训手册
- 仓储管理员(粮油保管员)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中国美容减肥仪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2024-2030年中国定制衣柜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双壁热缩管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车间管理干部培训
- (浙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技能竞赛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设立工业设计公司商业计划书
- 0到三岁日常保健知识讲座
- 2024年贵州水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辣椒种植和养护知识讲座
-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电子课件 第一章概论
- 养老护理员睡眠照料课件
-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范围及标准
- (译林版)六年级英语完形填空100篇(含答案和讲解)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音乐)教师微课堂比赛《春节序曲》微课展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