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茶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xx茶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xx茶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xx茶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xx茶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总论0111项目概况0112项目背景0113项目编制依据及研究内容0614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07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21项目建设是保护方岩风景区的需要1022项目建设是永康方岩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需要1323项目建设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14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1831项目选址1832项目建设条件18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2741建设规模2742建设内容27第五章建设方案3851安置区建设方案3852方岩景区搬迁区建设方案49第六章环境保护、消防及节能6161环境保护6162消防6463节能65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6771投资估算6772项目估算6873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72第八章项目实施及实施进度7381项目实施7382组织机构7483项目实施进度75第九章经济评价7791评价依据7792财务分析7793经济评价8194人口外迁分析82第十章结论和建议86101结论86102建议86附表1营业收入及经营税金估算表附表2营运成本估算表附表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附表4损益表附表5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最大偿还能力还贷)附表6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附表7资金来源与应用表附表8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附件1关于印发2008年市委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的通知附件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附件3整治工程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附件4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附图1安置区征地红线图附图2安置区总平面图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XXXX茶生态园项目工程项目承办单位浙江XX茶业有限公司项目拟建地点金华XX山茶场12项目背景金华,浙江省辖市,位于省境中部偏西,北纬280212047,面积1091800万平方公里。金华历来有“四省省衢”、浙中交通枢纽之称。浙赣铁路横穿东西,金温、金千铁路纵贯南北;公路四通八达,330国道、03省道、45省道在城区交汇;有杭金衢、金丽温、金甬高速公路。2006年末,金华市设婺城、金东2个市辖区,辖武义、浦江、磐安3个县,代管兰溪、义乌、东阳、永康4个县级市。辖40个街道、74个镇、37个乡,272个社区、93个居民区、4826个行政村。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为省辖地级市,以境内金华山得名。界于东经119141204630,北纬28322941。东邻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州,北接绍兴、杭州。南北跨度129公里,东西跨度151公里,土地面积10941平方公里。市区位于东阳江、武义江和金华江交汇处,面积20446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879平方公里。XXXX茶生态园前身为金华市XX山茶场,创建于八十年代初,原为浙江省农业厅直属茶叶基地之一。茶场现有茶园面积约为2350亩,果园约700亩,总面积3600多亩。经过多年努力,茶园内机耕路网初步形成,建起了加工车间、办公楼和职工生活宿舍等基础设施,成为全市最大的茶场。然而,由于体制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茶场发展面临困境。茶场原承包给农户,但因技术及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茶场发展面临困境。茶场原承包给农户,但因技术及资金支持不足。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致使茶园老化程度相当严重,并已造成大片的茶树枯萎、死亡。为此,只有引进外来资金与技术,才能改变茶场现状,谋求更大发展。浙江XX茶业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有机茶开发和茶叶生产的企业,下设六个分厂,技术和资金雄厚,现有省著名商标二只,市著名商标两只。曾多次获得省部、国家乃至国际的各种品牌荣誉称号,产品主要销往美、日、德等国家和地区。XX茶业有限公司拥有全国唯一的“联合国有机茶生产与贸易示范基地”。2004年11月浙江XX茶业有限公司在婺城区政府招商牵引下,与金华市XX茶场签订了整体租赁五十年的茶园、果园及承包合同,经过五年多的“三改”即改树、改土、改种及加工生产线的引进,共投入3000多万元,已形成葱郁的无公害茶园、果园及工厂3600余亩园区,年产干茶2000余吨的生产能力;已形成茶园内机械道路网络和衬托茶园环境的防护林。而且茶园傍邻500多亩的西畈水库和XX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放眼远眺,园区内峰峦峻秀、阡陌纵横,沃野碧茶一望无垠,清波翠湖如珠镶玉嵌,风光旖旋,胜景天然。柔和秀雅的格调与雄峙险绝的XX诸岩刚柔相济,辉映成一幅奇绝秀美的画卷。浙江XX茶业有限公司为贯彻和响应婺城区委、区政府提出“将婺城区打造成一个集创业乐园、休闲胜地、人居佳境为一体的浙中一流现代化生态城区”的号召,建成绿色生态家园、生产安全产品为典型代表的生态农业园,已在2005年就着手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了XX茶生态园总体规划,按照规划的要求,已经完成了第一期即茶园的种植改良与环境的营造,(及生态茶园生产示范区)根据目前生产与环境现状,以现有XX茶园为基础,建成一个集茶叶加工、茶园观光、果林观赏鱼采摘、制茶参观与体验、茶文化普及与推广、茶艺表演、茶产品导购等旅游产品于一体的大型农业生态观光园。茶生态园建设项目整合了XX公司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及雄厚的资本及市场资源和XX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必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3项目编制依据及研究内容131项目编制依据1规划局、土地局核准红线图2国家及地方颁布有关设计规划标准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甲方提供条件资料132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内容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以XXXX茶生态园项目工程的建设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设规模、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等。14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14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方岩风景区综合整治工程包括安置区建设和核心景区(岩下等三村)的修复和改造。其中方岩风景区综合整治工程安置区建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用地面积(万平方米)住宅面积(平方米)公建面积(平方米)备注住宅用地39053900005000容积率大于10公共服务设施用地4368300农贸市场1030024班小学25009班幼儿园绿地小区绿地318街头绿地667防护绿地960行政办公用地0649600行政、事业等便民服务机构容积率按15商业金融用地927110000容积率按12社会停车场用地184交通设施用地334公园557道路用地1452总计9804390000145700岩下等三村区内环境的修复和改造。岩下等三村区内面积约765亩510000平方米,拆迁建筑面积298600M2,共拆迁3025人,1176户,绿化改造面积350000M2,“明清一条街”路面改造面积3750M2,修复改造保留建筑22168M2。本项目总投资120780万元序号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合计万元1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安置84453其中政府投资434752核心景区(岩下等三村)的修复和改造36327其中政府投资27596总计120780建设期2年2008年5月2010年5月142研究报告主要结论1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A项目建设是保护方岩风景区的需要。B项目建设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C项目建设是永康方岩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需要。2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A当地政府给予的行政支持,使项目建设有了保障。B项目建设符合发展规划建设资金正在积极落实。C项目选址在永康市方岩风景区和方岩风景区综合整治工程安置区,符合永康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本项目建设是带动金华及XX山景区风景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茶生态园与XX山景区相依,距金华市也较近,约26公里,距金华西部重镇汤溪镇2公里。茶生态园所处的金华市地处浙江省中部,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22个城市之一,也是宁波、温州等沿海经济区向内陆腹地推进的过渡地区,是浙、闽、皖、赣四省的交通要道和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境内有双龙国家级风景区,及XX山、大佛寺、仙源湖、积道山、琅峰山等省、市级风景区,还有太平天国侍王府、宋代名刹天宁寺、八咏楼等胜迹,茶生态园的建设可以与之联网旅游,为金华的旅游事业起到促进作用。茶生态园区南依风景秀丽的XX山省级风景名胜区XX山,又称龙邱山,芙蓉山,为丹霞地貌结构,叠嶂连岗,奇峰挺九,山水相依,景观雄奇峻秀。历史上众多文人雅士曾到此隐居讲学,葛洪、徐安贞、贯休、黄公望、胡森在此或修仙得道,或吟诗作画,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1998年浙江省政府批复建立XX山大佛寺省级风景名胜区,XX山景区的风景旅游事业也开始起步。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宣传和缺少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景区旅游仅停滞在自然观光为主的初级阶段,年游客量在5万人左右。茶生态园的建设,增添了参与性、休闲性、科普性旅游项目,必将带动XX山风景区风景旅游事业进入跨越式的发展阶段。22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十一五”规划农业发展方向,符合浙江省茶叶规划导向。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任务。国家、浙江省及金华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作为“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浙江省茶产业“十一五”规划指出,到2010年无性系茶园的面积要占全省茶园面积的60以上,茶园基本实现无公害化,有机茶生产面积扩大到L95万亩,有机茶产量1万吨,基本确立世界绿茶加工中心地位,实现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转变。浙江省“十一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提高茶叶的田间耕整、节水灌溉、高效植保、收获运输、冷藏保鲜、产后加工等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茶生态园建设中包括高新生产示范区和茶叶加工区,符合国家及地方“十一五”规划农业发展方向,符合浙江省茶叶规划导向。23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金华市婺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需要。根据金华市婺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打造“活力婺城、实力婺城、生态婺城、和谐婺城”为主线,以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实施“工业立区、开放兴区、科教强区、生态建区”四大战略,努力建设浙中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效生态农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形成“城乡统筹、产业提升、区域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生态环境继续改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争取下降15左右,进一步加快生态区建设,加大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加强生态林建设,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XX茶生态园项目的建设正是响应了“工业立区、开放兴区、科教强区、生态建区”四大战略中生态建区的号召,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金华市婺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需要。23本项目建设是婺城区明确主体功能区划,形成功能布局合理的“一带两域三区”的区域发展格局的需要。根据市区总体战略布局和婺城区自然状况、经济基础、设施条件、人口规模等,按照“西进开发、南北互动、集聚优化、城乡一体”的思路,对地域空间加以统筹规划和有机整合,明确主体功能区划,形成功能布局合理的“一带两域三区”的区域发展格局。其中提升“两域”即以双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中心的北山区域和以仙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和XX山省级风景区为中心的南山区域,是构筑金华市区乃至周边县(市)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资源保护区,也是重要的生态产业开发区。“两域”应按照“保护优先、有序开发”的原则,一方面积极推进人口内聚外迁,减轻人口负荷,优化人口布局,加强生态空间建设;另一方面应积极致力于发展生态型经济,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和特色农林产业,重点建设好双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仙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同时,抓好XX山、琅峰山旅游景区建设。其中仙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XX山、琅峰山旅游景区建设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主题,以城区商务、地方文化和生态资源为依托,将该区建设成为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商务会展与生态居住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和休闲旅游娱乐基地。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31项目选址本项目选址XXXX茶生态园位于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境内,南倚秀拔奇伟的XX山,距金华市区26公里,距金华西部重镇汤溪镇2公里,距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金西出口约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32项目建设条件321自然地理环境条件1地理位置地理坐标为东径1192100,北纬285920。总规划面积76226亩,范围由XX山茶场及宅口、后徐等部分乡村果园、山林组成。2地质地貌茶生态园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华南地槽褶皱系、浙东华夏褶皱带中的余姚遂昌火山基地断块隆起地带,该区基底由前泥盆纪陈蔡弹变质岩系组成,至中生代晚侏罗纪被巨厚的陆相火山岩系覆盖,岩性以凝灰岩及白垩纪紫红色砂砾岩为主。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点海拔1189米,最低点海拔645米。3土壤条件园区内主要成土母岩为凝灰岩、砂砾岩,土壤以红壤为主,局部有水稻土分布,土层深厚,土体淋溶强烈,适宜于林木、果木和农作物生长。4气候水文茶生态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5,7月平均气温295,1月份平均气温51,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71。年平均降雨量为1391毫米,年无霜期256天。园区内沟谷众多,溪涧交错,溪流多发源于XX山,具有源短流急,河床比降大、径流季节性变化明显等特征。茶生态园内最主要的水体为翠湖,总面积45万平方米,库容193万立方米,湖岸曲折秀美。5动植物资源植被分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部亚地带,浙皖山丘青冈苦槠林栽培植被区,浙西山地丘陵青冈苦槠林分区,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为中亚热带常阔叶林,由于人为耕种活动频繁,原生植被已不存在。现有的植被类型以茶园为主,此外尚有马尾松林,以及果园、竹林等。植物区系属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东区。阔叶乔木树种主要有香樟、湿地松、马尾松、水杉、乌桕、枫香、马褂木、楝树等。灌木树种中常见的有算盘子、杜鹃、继木、黄栀子等。园区森林覆盖率为90。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鸟类和兽类,常见的有白鹭、山雀、华南兔、松鼠等。322基础条件1区位条件茶生态园与XX山景区相依,距金华市也较近,约26公里,距金华西部重镇汤溪镇2公里。茶生态园所处的金华市地处浙江省中部,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22个城市之一,也是宁波、温州等沿海经济区向内陆腹地推进的过渡地区,是浙、闽、皖、赣四省的交通要道和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境内有双龙国家级风景区,及XX山、大佛寺、仙源湖、积道山、琅峰山等省、市级风景区,还有太平天国侍王府、宋代名刹天宁寺、八咏楼等胜迹。2风景资源条件茶生态园境内峰峦峻秀、阡陌纵横,沃野碧茶一望无垠,清池翠湖如珠镶玉嵌,风光旖旎,胜景天然。柔和秀雅的格调与雄峙险绝的XX诸岩刚柔相济,辉映成一幅奇绝秀美的画卷。根据风景旅游资源的分布、数量、组合特性和整体景观效果,并考虑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茶生态的景观资源具有“秀、幽、野、雅”的特色。1芳洲绿屿位于翠湖西南,为突出湖岸的半岛。三面环水,西侧潺潺的小溪,东、北临湖。地势平坦,长满青草。春来野花漫漫,芳香四溢。2翠湖清波即西畈水库,总面积45万平方米,湖总193万立方米,位于茶生态园东北部。翠湖北部为平直的堤坝,南、西、东三面为曲曲折折,幽深多变的湖岸。湖岸上茶山、松林、竹影、禾田倒映水中,景象迷人。3XX茶韵XX茶叶相传为葛洪所植,又称XX仙茶。现有XX山茶场茶园面积约2300亩,呈两条平行带状分布于XX山北侧。春末茶梢染绿,碧波荡漾,身着彩衣的村姑星星点点立于茶丛中,充满诗情画意。4竹林倩影翠湖西侧成片的竹林,面积约5亩,修长挺拔,微风吹来,竹影摇曳,绿荫映水。5桔染秋意园区内果树众多,尤其是柑桔园,面积700亩。秋季果实累累,挂满枝头,满树金黄。6沃野禾香翠湖南端,有纵横阡陌的田野,面积150亩,充满自然田园气息,可以令游客洗却城市之喧闹,饱览自然之风情,心旷神怡。7松涛林壑翠湖东侧600亩松林,宛如绿色屏障,掩映水边,微风吹过,松涛回荡,久久不息。8曲涧鹭飞位于宅口村东侧有一小溪涧,溪水源自XX山,蜿蜒流入翠湖,涧内常有白鹭等多种水鸟憩息、觅食。当成群的白鹭纷纷从水中跃飞,在空中翱翔时,优美的身姿,令人赏心悦目。9现代茶机茶场场部现代化茶叶加工车间内,采用日本进口的茶叶加工流水线,可以年产1000吨蒸青茶,工艺先进,令人惊叹。3交通条件1对外交通条件XXXX茶生态园位于金华市区西部,距金华市区26公里。金华位于浙江省中部,为浙、闽、皖、赣四省的交通要道和重要货物集散地。境内有杭金衢、金丽温高速、金甬高速、浙赣铁路、330国道、白汤下公路等,对外交通颇为方便。茶生态园以金西开发区为依托,距汤溪2公里,汤溪历史悠久,明成化七年1417置县,人文古迹众多,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建有汤山坑、汤莘畈、汤九峰等多条公路,金华至汤溪日发中巴30余辆,同时还有随叫随到的“的士”,交通十分便利。2内部交通条件茶生态园一带农作活动频繁,汤九公路贯穿其中,园区已有简易公路、机耕便道和人行步道的交通网络。4电力系统目前,园区内用电主要为茶叶加工、管理和生活用电。原厂区设有10KVA的变电设施,10KVA电源线路从工业园变电所接入。厂区供电线路均采用电缆地埋敷设。5给排水1、给水系统1)给水系统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2)给水计量水表设于室外地面水表井内2、排水系统1)排水采用污废分流制。2)污水经沼气池处理后与废水一起排入市政下水道。3)通气管采用伸顶通气管。3、雨水系统1)本工程设独立的雨水系统,雨水有组织排至底层,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室外雨污分流。2)除特殊说明外,屋面雨水斗均采用87型II式雨水斗,详GJBT54601S3024、消防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5L/S,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室内消防栓采用合体式消火栓箱,箱内设置两只4KG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室外消火栓采用SS100型,详01S201。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41建设规模XXXX茶生态园工程总投资20000万元,总面积为76226亩,规划范围为东至翠湖,与上境村相邻,西至茶场西端池塘旱地,北与佳乐奶牛场相连,南至XX山山脚。根据XX茶生态规划设计的功能布局及资源分布现状,需配套的商业用地面积200余亩,商业用地的在马峰山的北段至中段。42建设内容茶生态园与XX山景区相依,距金华市区约26公里,距金华西部重镇汤溪镇2公里。建设方浙江XX茶叶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的从事有机茶开发和茶叶生产的企业,技术和资金雄厚。公司拥有全国唯一的“联合国有机茶生产与贸易示范基地”。茶生态园建设项目整合了XX公司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及雄厚的资本及市场资源和XX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必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是具体落实婺城区委,区政府提出“将婺城区打造成一个集创业乐园、休闲胜地、人居佳境为一体的浙中一流现代生态城区”的号召,建成绿色生态家园、生产安全农产品为典型代表的生态农业项目。该项目共分成三个大块茶博馆区、休闲度假区、生产区。1茶博物馆区茶文化博览区位于马峰山的北端,与西畈水库连接。将配置茶文化科普教育、推广及演示等多种功能物所。面积为3779021平方米,合5669亩。其主要内容为(1)茶博物馆(2)中国茶类大观园(3)特色民俗茶馆(4)茶艺馆(5)购物中心(6)培训中心2休闲度假区休闲度假区位于园区内西畈水库沿岸。主要建设部分风格别具的人居景观楼寓,为前来旅游、考察、度假的外宾、贵宾、专家及社会人士等提供住宿、娱乐等场所。面积为6750737平方米,合10126亩。作为一个注重人性化设计的度假区,景观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种灯的造型、各种景观小品与建筑的现代风格相一致。小品力少而精,每件小品都犹如艺术品般镶嵌于环境中。而具亲和力的景观空间出是设计师所极力营造的,从每块硬地面休闲椅,一张天然石材的桌子都成为人们视觉与触觉的享受。其四周栽满了各种植物,让居住在这里的人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一种大自然的气息。3生产区生产区主要是以现有产示范区的改造、采摘茶园。面积为4264767平方米,合6397亩,分为7个厂房。绿化是景观设计的重要一环,也是建筑空间的有机补充,绿化是厂区“自然化生存”的重要一环。厂房四周环绕着绿化带,道路两旁郁郁葱葱,使整个生产区充满着朝气。在庭院空间,绿化风格追求软质、轻柔、私密。拟栽植物种类,乔木类有香樟、侧柏、雪松、桂花、梅竹芭蕉等,灌木类有冬青、黄杨、天竺、迎春等。腾草木类有凌霄、紫藤、花卉及一些观赏型蔬菜瓜果类植物。主要内容为(1)茶机械化作业园;(2)无性系良种茶树种植园;(3)科研试验园;(4)农业生态养殖园;(5)名优果树园;(6)休闲农庄第五章建设方案51规划设计依据52规划设计范围XXXX茶生态园,是以现有XX茶园为基础,建成一个集茶叶加工、茶园观光、果林观赏与采摘、制茶参观与体验、茶文化普及与推广、茶艺表演、茶产品导购等旅游产品于一体的大型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XXXX茶生态园规划范围为东至翠湖,与上境村相邻,西至茶场西端池塘旱地,北与佳乐奶牛场相连,南至XX山山脚,面积为76226亩。53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以XX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依托,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充分发挥XX品牌优势,坚持清洁化生产及生产的可追溯性,努力弘扬我国的茶文化,使之成为布局合理、人与自然和谐的茶生态园地,走出一条农业科研、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道路,为金华市及全省提供茶叶(农业)产业建设示范样板。54规划设计原则生态农业与观光、休闲旅游结合的原则。以茶叶生产为依托,以茶文化为特色,打造具地方特色的茶叶高新生产示范和茶文化旅游品牌。与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远近结合的原则。茶生态园的建设,近期立足于生产、观光、休闲旅游,远期开发休闲度假区。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优化人才、资金、技术和市场等资源配置,建立产业化运作机制,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坚持服务于社会的原则。做好高科技、高效益的示范,突出本地区的产品特色。55总体布局551生产区5511范围生产区由XX山茶场西南部茶园和池塘区域组成,面积为4264767平方米。5512资源特色和性质高新生产示范区与XX山峰峦相依。XX山层峦叠峰,山体雄伟,景观多样,山上林木茂盛,满山翠色,清泉涓流不断,山林野趣浓郁,为高新生产示范区形成了良好的环境背景。同时,高新生产示范区内茶园如毯,起伏变幻,轮廓优美,中部还有池塘如镜相映,景观别具一格。是以茶叶现代化生产示范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养殖和游赏性质的区域。5513规划布局本区拟划分为生产加工园区、茶树良种繁育苗圃示范园、茶机械化生产示范园、科研试验园和农业生态养殖园、无性系良种茶树种植示范园、名优茶生产示范园、茶高效节水喷灌示范园、休闲农庄和名优果树栽培园等。1茶机械化作业园位于文化园区西部,是园区中面积范围最大的区域。规划根据机械化采茶配套技术规程等有关规范,对茶园进行改造建设。茶园管理采用机械化作业,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熟练的劳动力紧缺时,机械化作业更显重要。茶园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内容,主要有茶园耕作、茶园施肥、茶园治虫、茶树修剪、茶叶采摘等。茶机械化作业示范园建设面积为鸠坑良种2005年2月台刈改造茶园面积500亩,翠湖边良种新茶园300亩。茶园机械化作业的技术要求茶园地势较平坦或坡度15以下为宜,有地头道等。茶园种植较规范,种植间距15M左右,茶道长度40M左右等。改建的平地、缓坡茶园,采用条栽方式种植,株距30CM,行距150CM或180CM、行长XXXX茶生态园总体规划40CM左右。茶园树高应维持在60CM,并在行间留有150CM的操作道。每隔40CM左右修建一条人行道,并在茶园四周留有200CM的通道,以便于机械通行与肥料、鲜叶等运输。易发生干旱的茶园区域,增设喷灌设施,行间铺草保水,增强抗旱能力。机械性能好,操作人员要经技术培训,技术规范,作业熟练。提高培肥管理水平,重施有机肥,增施氮肥,配施叶面肥,修建积肥池二个。2无性系良种茶树种植示范园位于翠湖边,原柑橘园处。是以适宜本地区栽培、生长并适制本地名优绿茶与出口大宗绿茶的优良品种为主的示范园区。种植与发展无性系良种茶树,有利茶园机械化管理,提高采茶效率,加速名优茶生产发展,提高茶叶品质与经济效益。建设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良种茶树生态示范园。主要品种为福鼎大白茶、龙井43、迎霜、龙井长叶、中茶102、中茶108、鸠坑种等。种植面积除鸠坑种茶树外,其他每个品种种植50亩,面积共300亩。在新品种周围原来的老茶园均为鸠坑良种。二是茶树品种园。主要品种为绿茶品种10个,如福鼎大白茶、龙井43、迎霜、龙井长叶、中茶102、中茶108、乌牛早、平阳特早、安吉白茶、碧云等;乌龙茶品种5个,如铁观音、大红袍等;红茶品种5个,如宜红早、黔湄419、槠叶齐等;观赏品种10个,如佛手、八仙茶等。种植面积50亩,除10个观赏品种外,其他每个茶树品种面积为2亩。三是茶高效节水喷灌示范园。茶园喷灌是利用专有设备,将有压水均匀的喷洒在茶园上,这是茶园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方法,可改善茶园XXXX茶生态园总体规划气候,并具有观赏性。节水喷灌形式与面积为,固定式喷灌泵站、管道与喷头在茶园固定不动无性系良种新茶园,面积100亩;移动式喷灌主管渠道在茶园固定,泵站、支管与喷头可以移动包括无性系良种新茶园与品种茶园,为250亩;节水雾状喷灌低压小喷头雾化喷灌与茶树良种繁育苗圃相结合,面积50亩。节水喷灌技术要求茶园喷灌要及时,水量适宜,分布力要求均匀。喷灌强度要求和土壤透水性能相适应。喷水的雾化程度水滴直径要适中。各种喷灌系统在使用中应制定必要的制度,遵守操作规程,保障正常运作。3茶树良种繁育苗圃示范园茶树无性系繁殖是利用良种茶树当年生的成熟枝条进行短穗扦插,形成与母本性状一致的新个体苗圃。繁育苗圃的良种插穗是从无性系良种示范区茶园中剪取,既供采穗,又进行采茶的茶园,为母本生产结合型茶园。茶种植良种是当今茶叶生产的发展趋势。浙江省计划投资2亿元,用于茶叶良种研究开发,使省内90茶园达到良种化。园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适宜于种植扦插小苗,繁殖优良品种。繁育苗圃地点在翠湖边或水塘边、平坦地,面积50亩。繁育主要优良品种是以本场良种示范区茶园无性系茶树品种为主。苗圃作业的技术要求土地平坦,水源充足,土质疏松、酸性、肥沃。苗床规范,排灌畅通,高矮棚结合,插穗合格。适时扦插,技术标准,管理到位,责任到人。4科研试验园位于场部西侧,是科研、引种试验和新品种展示基地,包括温室大棚等建设内容。温室大棚采用钢架大棚进行设施栽培,面积2000平方米。夏季盖遮阳网当荫棚使用,冬季盖塑料薄膜与软材料作温棚作用。用于培育名优新品种的组培苗、芽苗、扦插苗等对栽培条件要求比较高的茶品种。5防护林带与绿化区域建设XXXX茶生态园,分布有集中连片的茶园、果园与松林,植被覆盖率较高。为提高纯林的生态效能和景观效果,增加树种组合和植被层次及季相变化,减少周围农田使用农药对茶园的影响,减少主干路的汽车尾气、尘土对茶树的污染,美化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必须在生态园区建立防护林带和绿化区。建立防护林带与绿化区域的技术要求在茶园与农田的交界处,在连片茶园的主风向的上风口,均应设置15米左右宽的复层防护林带,其上层主栽乔木,下层种小乔木与灌木型树种。既可以隔离农田对茶园的污染,还可以防护茶园冬季被寒风侵袭。在茶主干道两边应种12行的行道树,在大片茶园中的园边地头或三角空地,在不妨碍机械化作业的情况下,应尽量多种树木,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增加茶园种植景观。茶园防护林及行道树、绿化区的树种,以针叶阔叶混交为主,同时应具有涵养水源能力,还应考虑部分具有季节色相变化的树种。如湿地松、枫香、青冈、香樟、杉树、银杏、乌柏、杨梅等树种,提高茶园的景观效果、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茶叶加工厂房四周,在大片茶园之中的水沟渠边,池塘边,屋边以及游览步道两侧,均应植树、种草、栽花。可根据景观要求用杨梅、桂花、紫薇、马褂木、杜鹃、茶花等树种、花草绿化,美化环境。6农业生态养殖园农业生态养殖园位于温室大棚西部。利用现有池塘和旱地,养殖鱼类和鸡、鸭、牛等禽畜。园区内种植高大乔木,形成葱郁的森林生态环境,四周以竹篱和绿篱加以围隔。使乡土家禽在无污染的天然环境中自由觅食、生长。同时,禽畜的粪便又可以用来作为茶园的基肥,从而形成良好的绿色生态循环网络。规划农业生态养殖园管理房及附属用房1000平方米,配套必要的消毒、清洗、饲料加工和积肥设施。7名优果树栽培园位于茶园南侧,地势相对平坦,原为柑桔和梨为主的果园。利用现有的柑桔、桃等果树,进行调整改造,嫁接名优新品,增植日本甜柿、石榴、香梨等各种经济果树,开辟成以名优产品为特色的观光果园,让游客在轻松舒适、充满田园风光的气氛中,体验郊野生活情趣,游人在果园里可以亲自采摘和品尝时令鲜果。同时在果园内局部点缀山野花卉,与果树争奇斗艳,相映成趣,令人仿佛进入桃源仙境。8垂钓场以茶种质资源区中部池塘为中心,进行适当景观改造,配植观赏价值高的枫香、乌桕、银杏等色叶树种,孤植或群植,点缀茶园中,沿池岸种菖蒲、鸢尾等耐水湿的花灌木,增添环境的幽雅气氛。草亭池塘南岸及坡项修建三个单柱圆形草亭,原木或仿木结构为柱,游人可坐亭小憩,临池赏景,心旷神怡。垂钓沿池岸开辟游览步道,设置木制钓台,配套管理用房和钓具等设施。9休闲农庄位于垂钓场西南,XX山景区入口至里金坞公路旁。现有部分果园蔬菜庄稼地,规划以休闲度假和农业观光为主。农耕园利用原有蔬菜地和果树,套种部分经济作物。游客可以亲自参与播种、耕地、锄草收割等农事活动。果园中主游步道旁设置木亭、石凳等休闲设施,并设管理用房50平方米,陈设梨、锄、蓑衣、打稻机等农耕用具,及开展小卖服务、果汁茶饮品尝等,为游客提供功能完善的休闲服务。休闲农庄在农耕园南侧,设置农家山居,为游客提供安静的休憩场所。建筑可以采用山地民居风格,依山就势,组团式布局。建筑材料以原木为主,辅以天然块石、茅草,使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农庄与绿树、茶园相掩映,使之充满田园气息。农庄外设置绿萝棚架、石桌石凳,以供休憩。游客在此可以吃农家饭,尝农家茶,住农家山居,体验与城市喧嚣不同的悠然宁静的乡野生活。休闲农庄旁设茶技术培训中心,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可供各地学员培训、参观、技术交流所用。422茶文化休闲博览区4221范围茶文化休闲博览区位于马峰山的北端,面积5669亩4223规划布局本区拟划分为茶博物馆、名茶大观园、特色民俗茶馆、茶谜园、茶文化名人园、茶艺馆、购物中心、培训中心等部分内容。1茶博物馆茶博物馆位于翠湖西端,是茶生态园的主入口,建设内容有主入口、茶博馆、停车场等。主入口规划以天然原木为材料,制成木牌坊,上书“XXXX茶生态园”。两侧以木栏杆围合,栏杆上分别挂设四幅仿古茶画轴卷,题材为市井茶楼、农家采茶、文人雅士品茗赋诗等,体现浓郁茶文化氛围。牌坊西侧设木制民居式管理用房20平方米。此外,在翠湖东北端公路旁设引导牌坊一座。停车场茶叶加工区的西北端,设停车场4000平方米。停车场周围以乔灌木树种加以隔离和美化。茶博物馆规划茶博物馆为二层仿古民居式建筑,青瓦白墙,高低错落有致,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以婺州茶文化为特色,展示茶与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史。茶博物馆主要分为茶具厅、茶史厅、茶生产机具厅、茶分布展示厅、茶深加工产品厅、文化交流厅、名人字画厅和婺州厅等。茶具厅展示历代品茶器具、煮水器具、碾茶器具、炙茶用器、生火用器等。茶史厅展示茶的发现和利用及茶文化的出现的过程,及茶灵、茶经、尔雅、神农百草经等经书中有关茶的论述。茶生产机具厅以模型或实物形式展示现代茶叶烘炒制作加工机械。茶分布展示厅展示我国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四大茶区的特点及印度、斯里兰卡、日本、印尼等国外主要产茶国的产茶情况,还有美国的冰茶、英国的午后茶、俄罗斯的甜茶、西非的薄荷茶,欧洲和大洋洲的奶茶等富有地域特色的饮茶方式。茶深加工产品厅展示茶的药用价值及速溶茶、罐装茶水、泡沫茶、茶色素、维生素、抗腐剂等深加工产品。名人字画厅展示历代名人有关茶的字画、诗词、论著。茶文化交流厅用于中外茶文化交流,聚会活动,包括500平方米的会议室及音响控制室等。婺州厅展示金华市各地方茶文化名人、典故及婺州举岩、双龙银针、金山翠剑等乡土名茶。2中国茶类大观园位于茶博物馆的东面,根据我国的产茶类型,即红茶、绿茶、白茶、黑茶、青茶、黄茶,分六大区块,收集不同区域的茶物种,挂上标志牌,注明产地、品名和用途。园区中心植古茶树老枝虬劲、浓荫如盖,向人们展示岁月沧桑变幻。3特色民俗茶馆位于茶文化街东侧。中心为圆形小广场,广场中放置一尊直径1米的六合大茶壶,并沿六角不同方位放置马蹄壶、竹节壶、小方壶等石雕小茶壶,每个茶壶上分刻隶、草、行、楷、甲骨文等到不同字体的“茶”字。广场四周分设傣家茶馆、徽商茶馆、四川烤茶馆、功夫茶馆、浙江本省特色茶饮馆等,建筑面积800M。,游客可以在此品茗风格不同,特色各异的茶饮,品尝用茶叶制成的特成菜肴,参与手工制作茶叶,体验亲自炒茶的乐趣。4茶谜园在翠湖南端,以猜谜、健身等为主要功能,规划内容有植物迷宫以茶为绿篱栽成植物迷宫,图案为圆形,面积500平方米,游客可穿行其问,探索出口和行进线路,以增添游览乐趣。迷宫四周分立十二根石柱,石柱造型古朴,每个石柱上刻有一句与茶有关的谜语,供游人思索。健身活动场在地势平缓处设健身活动场,设施以原木制作,有秋千、梅花柱、跷跷板、独木桥等,以达到趣味性与耐力锻炼、空间平衡、攀爬体能等的结合。5茶文化名人园位于翠湖中部半岛,依LU傍水,环境幽雅,以展示茶文化有关的名人典故为主要功能。茶诗塔半岛L峰项建一座四方形金字石塔,毛块石饰面,塔正面刻有一首唐诗人元稹意趣横生的一字至七字诗茶,也即茶塔诗,诗日XXXX茶生态园总体规划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色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茶诗塔旁置九块天然山石,分别刻以苏轼的月兔茶,秦少游的茶,杜牧的茶山下作,皮日休的茶灶等匠心别具,情趣各异的名人咏茶诗。葛仙丹灶葛洪,东晋时期的道教名家,又被尊称为葛仙。相传他因XX山水秀美,故隐居于此潜心修道炼丹,而XX山的茶叶即为葛洪所植,又称XX仙茶。规划修建硬山顶仿古丹房一座,面积70平方米,内供葛洪塑像,门口置铜制丹炉一座。神农百草茶起源于一个古老而优美的传说,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花荼茶而解之。规划种植美女樱、射干、七叶一枝花等药用和观赏草本植物,形成百草园,中间塑神农氏尝茶的雕像。茶圣三癸陆羽,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被尊称为“茶圣”。规划依据陆羽故乡的样式修建三癸亭,飞檐翘角,造型优美。亭中央为一块石碑,正面刻有陆羽像,背面为茶经中有关茶的论述。6茶艺馆位于翠湖的西部,周围沟壑相拥,碧树缓坡,以展示茶歌舞、茶道等为主。建设内容有茶艺馆规划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外观呈半月形,砖木结构,明清风格。馆中平摆黑色龙琴,定期有古装少女弹奏高山流水等幽僻空灵的古乐。游客在此可以细品香茗,静听流水,令人飘飘人欲仙。露天演艺场茶艺馆北部为露天演艺场。场中有青石栏杆围砌的斗茶台。斗茶兴盛于唐宋朝,朝廷在地方建立了贡茶制度,地方为挑选贡品形成了评定茶叶品位高下的特殊方式,斗茶之风也就由此而生,浪漫的宋代文人则把这一“高级娱乐”推而广之,在茶品、茶具等方面有相当高的追求,使斗茶风习更加风雅卓著。露天演艺场为圆形,可以在场中定期表演云南傣族茶艺、茉莉花茶茶艺、大红袍茶艺、韩国茶礼、日本茶道及禅宗茶道、雅士茶道等。采茶表演园手采茶艺馆西侧,规划开辟采茶表演园,身着民族服装的采茶姑娘,身背茶篓,且歌且采,纤手翻飞。游客可以住足观赏,也可以参与其中,亲自体验采摘的乐趣。7购物中心8培训中心422休闲度假区4221范围休闲度假区位于园区内西畈水库沿岸,面积10126亩。4223规划布局(1)别墅区建设部分风格别具的人居景观别墅,为前来旅游、考察、度假的外宾、贵宾、专家及社会人士等提供住宿场所。(2)绿化区(3)游艇码头西畈水库边设一座临水平台和游船码头。此外,设置古典画舫式游船,游客可以一边乘船游览翠湖周围秀丽景色,一边品茗XX仙茶清香。还可以设置少量自划船和脚踏船,开展水上游览活动,同时配设必要的安全救生和管理设施。101道路交通规划1012规划原则1充分利用原有道路设施,以减少投资。2既满足功能需要,又因地制宜,有利于景点开发及景观保护。3区分道路功能,按干道、主游路、次游路要求布设道路,使之形成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将各功能区、景点有机连接起来。4与附近村庄道路、XXLU入口区道路衔接,规划道路要与绿化、地形、给排水、电力通讯等综合考虑,使之既符合景观要求,又达到工程技术标准。1013道路交通规划1干道干道要满足通车要求,尽可能做到快速、便捷、舒适。目前,茶生态园内干道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存在着局部地段路况较差、路面偏窄的问题。规划在充分利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对局部地段予以加宽,并提高路面等级,使原有砂石路面改造成为水泥或沥青路面。结合城乡康庄工程、九LL唪山风景区道路建设,督促有关部门对汤莘畈公路至XX山风景区的道路进行改造,使路宽达到120米,水泥路面。园区其它干道路宽按75米设置,水泥路面。与干道相连接的园区支道为方便生产,路宽按45米进行建设,沥青或砂石路面。2游览步道游览步道分主游览步道和次游览步道二种。主游览步道是连接各功能区和功能区内部的主要步道,路宽1830米;次游览步道为各功能区或景点内部之间的游览步道,次游览步道宽1015米。游览步道可和汀步、石桥等结合。路面铺装宜就地取材,可形式多样,选用块石、卵石、条石或泥结碎石等,使路面质感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3停车集散场地为满足停车和集散需要,规划在茶生态园各主要景点及出入口设置停车集散场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建设部98公交管字90号通知,游览场所停车位指标,按机动车008车位100M。游览面积,非机动车05车位100M。游览面积。考虑到本园区水面和种植面积较多,故这里的游览面积按总面积的4计算,即203280平方米,机动车停车位按30M。个,则S机20328000810030418787M。规划在主入口、休闲农庄、科研试验园等处设停车场,面积分别为2000M。、1200M。、600M。社会车辆停放在入口,园内交通车辆采用电瓶观光车形式。主入口、特色民俗茶馆,露天演艺场设集散广场,面积分别为1500M。、600M。、1200M。1O2给水规划设计1022规划原则随着XXXX茶生态园的进一步开发和建设,需对给水作进一步的规划。规划原则如下供水设施满足旅游业、居民生活及园区生产的需要。就近利用水源,充分利用现有给水系统。满足环境和消防用水需要。规划留有余地,兼顾发展。1023给水工程1用水量根据供水对象的不同,按接待服务、游览观光和职工生活等设施的用水量计算日常牛活用水量,并综合考虑绿化、消防等其他方面的用水。用水量指标见表103。用水量指标表103用途单位指标用途单位指标中、高档床位T床日0350设施场地T日。0002职工及家属T床日0200广场、道路T日M。0001散客T人日0040绿地T日M。0003餐饮T人次0060种植灌溉T日亩2200消防T人秒0015公厕T日座2000经估算,各主要功能区用水点用水量见表104。用水量估算表表104单位吨日不可预见量景区日常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总用水量设施规模20茶文化休闲博览区910108018221722400高新生产示范区65781013115981800F1567189031337704200经测算,生产灌溉日最大用水量为73343吨。2水源选择及给水流程根据供水对象不通,选取不同的供水水源。管理、经营和牛活服务用水及消防用水,主要由工业园汤溪自来水厂管网供给;休闲农庄及浇灌、场地冲洗等的用水,由水库水、井水或山塘水供给;给水流程如下自来水厂一给水网管一干管一高位水池一配水管一用户;水库水、井水、山塘水一泵提一过滤池一高位水池一消毒一用户或浇灌3水源保护为使园区内的水清澈,同时也有利于环境,对园区内的水源特提出以下保护措施取水点上游50米的范围内设明显标志,不得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在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范围内不得排入污水,不得设置有碍卫生的设施。在水池、泵站等给水设施的周围10米范围内,不得修建动物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以及堆放垃圾和废渣等。应保护好地表水不受污染,加强森林植被的保护,搞好取、供、净水设施周围的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污水经处理后排放。排放污水时应符合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GB383883地面水环境质量的有关要求。1O。3排水工程1032规划原则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设施建设与环境相协调,讲究美观。全面考虑,分类处理,污水处理必须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后排放。污水排放应避开旅游景点。1033排水规划排水方式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明暗沟导流直接排放。在接待服务点的建筑物四周,设明沟排水系统,以便迅速组织地表水排放。修建并维护好公路与游步道的边沟渠,确保其排水坡度,防止雨水冲毁路基,损坏路面。为了不影响景观和园区环境质量,除消防用水可直接排放外,其余废污水需净化达标后,才能排放。污水量按日常生活用水量的90计,其污水量为141O吨日。生产加工和生活废污水纳入工业园污水处理系统,也可经处理后回收用于绿化浇灌或导入种植区偏僻处漫流净化。污水处理流程如下污水一排水管一沼气净化池一消毒一排放;或废污水一排水管一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系统。非主要游客集散景点,由于污水量少,且较为独立,可采用建沼气厕所来处理污水,沼气可利用,污泥脱水排出,可作农肥。1O4供电规划一、设计依据1,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2,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3,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及相关行业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其他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主标准。4,主要参考标准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电气分册各册。(二)、设计范围本设计包括建筑红线内的以下内容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系统及接地系统。(三)、供电设计1、供电电源本工程均属三类建筑,供电设计为三级负荷。供电电源由博物馆配电室引出,供本工程用电需要。2、用电负荷负荷估算采用单位面积功率指标法,确定博物馆为60W/M2,房间60W/M2,生产区40W/M,估算其用电设备容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