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_第1页
《家校联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_第2页
《家校联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_第3页
《家校联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_第4页
《家校联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校联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作者刘小兰E_MAILLXL_91105163COM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钢花小学邮编400084、问题的提出及背景(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前途与家庭的幸福,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与国家的兴旺发达。然而,面对现实,我们看到很多家庭教育并不理想。有的家长在工作岗位上是好职工、好领导,可是回到家里却不是称职的家长,他们在家里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对待子女的学习、行为、心理等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有的家长本身就是教育工作者,但在教育自己的子女上也感到棘手;还有一些家长由于历史原因,文化修养欠缺,试图在孩子身上圆自己的“大学梦”,这又加剧了教育孩子的盲目性,他们对孩子滥施压力,甚至不择手段,却往往酿成不良后果可见家庭教育已经凸显出很多问题,而家庭教育作为一个特殊领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其地位和作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二)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现代独生子女家庭给予子女太多的关爱,“太多”有时会变成沉重的心理压力、物质拥有量的过剩与情感、精神营养的不良使孩子发展失衡,这无疑又给家庭教育带来许多新问题、新特点。为此,我们组织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主要显示三方面的问题1、家庭教育不当我校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缺乏先进的教育观念(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二是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对孩子溺爱过度);三是家长望子成龙心态严重;四是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难以构建。由此反映出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尤其突出地是在教育行为上则是重抚养、轻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以智能教育代替全面发展教育,以特长教育代替合格公民教育2、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孙云晓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人是教育的中心,如果失去这个中心,教育就失去意义,但是在现今的学校教育中总有不和谐的现象(1)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差,总是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2)教师本位占主导地位,教师在教育、教学等领域一手遮天,学生、家长与教师不能平等对话。(3)在升学率、校际间排名等压力下,学校、老师把成绩看得高于一切,严重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3、家校教育脱节目前,在教育中存在严重的家校脱节现象,教师面对着诸多班务和教学任务、家长面对着繁忙工作,家校之间沟通的次数少,沟通的内容窄,沟通的方式也有限,泛泛的沟通不能让彼此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具体表现,造成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脱节。(三)我校学生家庭存在的问题和已有的成果基础我校虽地处大渡口区中心地带,但半数家长无正式职业,以自由职业,打工者居多;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素养较差;离异家庭父母不管孩子或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不少学生厌学、惧学,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信,性格孤僻,不会正常人际交往等不良心理。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增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以及对家庭教育方法的掌握,我校于2005年4月确立“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承担该心理课题的王云华校长是小学高级教师,从教30多年,曾主研过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心理课题,获重庆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该课题组的其他主研成员普遍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和多年的教学经验,课题组成员中有市级骨干教师1名,区级骨干教师1名,平均年龄38岁,是一支年轻的有活力的研究队伍,主研人员善于钻研、善于总结,有多篇研究类文章在市级刊物上发表,有20多篇教育教学的论文、案例在国家、省、市级级别中获得过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所以我们有能力研究和完成这个课题。、课题的优化及界定在实验之初,钢花小学课题组设定了家庭教育及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这个课题,在实施该课题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我校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长基于自身修养、学历等因素的影响对学生心理问题缺乏合适的方式方法;2、家长依赖学校教育,忽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3、教师、家长以智育为首,忽略学生心理问题。因此,我校课题组针对以上问题重新确定了研究的课题和重点,把课题名称易名为家校联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A家校联动以创办家长学校为载体,积极探索,通过不断整合社会力量,活化形式,优化主题,提升教育对象(教师、家长、学生等)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家教水平,起到“教化一个孩子,感化一个家庭,净化一个社会”的功能。B心理健康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心理健康其特征如下智力正常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情绪稳定与愉快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行为协调统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良好的适应能力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但是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C当前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目前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人际交往、适应能力四个方面。学习学习缺乏兴趣资料显示,学生的作业量较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较长,各年级均超过国家规定时间,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大,越来越重。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升高呈上升的趋势。情绪不稳定,常有焦虑自卑心理情绪不稳定是小学生心理的一大特点。当前这种不稳定已超过常态,其中焦虑自卑是常见现象。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不少学生考试时心跳加速、全身冒冷汗,部分学生考试时存在严重的恐惧心理,以致出现考试作弊等行为。对考试的焦虑也衍生出对周围人和事的焦虑。人际交往不主动,与同伴关系淡漠此次调查显示,少数学生不愿和别人在一起,即使是和同龄人在一起也不感到快乐;一部分人对同伴不关心,与人交往不主动,与同伴关系淡漠;有的小学生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同,由于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交往能力又差,常感到苦恼。适应能力比较差,采取消极应对面对新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科等感到没有安全感,有想逃避或者觉得无法适应的意识倾向;面对来自学习、人际交往、兴趣愿望方面的挫折,感到困难和痛苦,甚至采取比较消极的反应方式来应对。由此可见,我校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比较严重,而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忽视,所以在当下开展“家校联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很有必要。、研究目标及内容研究目标通过家校联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开展,探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当之处,开创家校联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新途径。(二)研究内容A通过家校联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开展,分析目前城区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弄清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成因;B改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不当之处,探索家校联动的新途径,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四、研究对象、周期及方法研究对象本校2007级1班、2008级13班、2009级1班、2010级1班的学生及部分家长研究周期两年半(2005年4月2007年10月)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家长的问卷调查,摸清教师和部分家长在教育中的困惑。我们利用自编的“小学生心理素质调查问卷”(测试7个内容学习心理,群体心理,意志品质,品德修养,性格特征,情绪调节,家庭社会环境)弄清小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尤其对本课题研究有理论支撑和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文献资料,如,心育论、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书籍与文件。个案研究法各个实验班级确定13名典型研究对象,对其行为及心理进行全程追踪调查与研究。访谈与座谈法通过和学生、教师、家长的座谈、咨询等了解他们的困惑,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疏导。课堂观察法通过对精心设置的教育、教学,心育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素材收集,分析并加以研究。五、研究路径及措施(一)我校小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其成因分析1、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调查(1)学习无兴趣从调查结果来看,60以上的学生感到学习累,心里烦;4050的学生对某些科目感到无兴趣。30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既不刻苦也不主动;有20的小学生常以各种理由借口逃避学习,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2)情绪不稳定情绪不稳定是小学生心理的一大特点,当前这种不稳定已超过常态,其中焦虑、自卑是常见现象。在调查中,有31的小学生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不少学生总被失败的阴影笼罩着,他们往往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笨”;接近50的学生认为教师不相信自己会学好。(3)交往不主动此次调查显示,30左右的小学生不愿和别人在一起,即使是和同龄人在一起也不感到快乐;10以上的小学生对他人不关心,与人交往不主动,与同伴关系淡漠,得不到同伴的友谊。5的小学生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同,由于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交往能力又差,因此常感到苦恼。(4)适应能力差面对新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科等感到没有安全感,有想逃避或者觉得无法适应的意识倾向;面对来自学习、人际交往、兴趣愿望方面的挫折,15左右的学生感到困难和痛苦,甚至采取比较消极的反应方式来应对。2、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现代的独生子女家庭给予子女太多的关爱,“太多”有时会变成沉重的心理压力、物质拥有量的过剩与情感、精神营养的不良会使孩子发展失衡。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无疑又给家庭教育带来许多新问题、新特点。为此,我们组织了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四方面的问题(1)社会环境影响我国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深入,许多现实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生受应试教育的驱使而被迫投入到失去童年欢乐的学习竞争中(语奥、数奥、英语),众多独生子女的“61”家庭模式和家庭重视学习、忽视心理问题的教育方式,父母离异引起的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等更造成不少学生厌学、惧学,独立生活能力差,意志薄弱,唯我中心,不合群,不会正常的人际交往等,使得他们中的部分小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2)家庭教育不当为了给我校家校联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工作提供现实依据,我们对四个实验班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对子女的关注程度和教育方法”“孩子的态度和心思”三个方面。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分析从得到的数据来分析,被调查家庭中超过1/3的父母其中一方无固定职业或都无固定职业;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分别只占217和13,其余的在文盲与高中之间,父母亲的文化程度不高;父母亲离异占30左右,留守儿童占所调查家庭的15。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注程度及教育方法从调查来看,每天主动关注孩子作业的占43,对孩子在校的表现经常过问的占409,经常用电话或亲自到校了解学生情况的分别占334和247,父母关注学业占87、身体674、心理409、人际交往322,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关注学业的比关注心理的高出46个百分点,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并不是一致的,在孩子的心目中他们第一关注的是学业,第二是身体,第三是心理,最后才是人际交往。在考试成绩好时87的家长态度亲切,其中一半还用物质进行奖励;当考试成绩不好时,超过60的家长会采取相应的惩罚,接近40的家长或打或骂或罚作业罚家务劳动等等。对于学习成绩好态度亲切,给予物质奖励这无可厚非,但是在孩子成绩不好时家长很难坦然接受,其中以打、骂学生最刺伤孩子的人格,且对学业的提高没有多大用处。2005年10月我们开展了家校联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为摸清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最大困惑,共发放家长调查问卷共计254份,共收到有效问卷219份,问卷有效率为862,共收集了397条家长的困惑,经过梳理,罗列出了困惑家长的二十五个问题,其中排名前三的问题是第一、孩子性格孤僻、逆反心理重,亲子之间难沟通或沟通的尺度不好掌握第二、孩子学习不自觉、贪玩,依耐性很强,如何养成好习惯第三、在学习上没有能力辅导孩子我们了解到家长最大困惑是“孩子性格孤僻、逆反心理重,亲子之间难沟通或沟通尺度不好把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方面(从收集到的问卷统计)其一、没时间沟通。孩子作业太多,没有时间与家长沟通;家长工作忙没时间孩子交流;家长只关心学习的好坏,从不过问或很少过问学习以外的事情。其二、沟通方式有问题孩子对家长有畏惧感,不敢说真话;孩子被惯坏了以自我为中心,家长说几句就生气了,无法沟通;孩子不接受家长传统的说教,更不爱听大道理;认为家长管教太严格,有逆反心理;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愿轻易说出来其三、沟通的尺度不好把握家长想与孩子交朋友,但缺少必要的信任,孩子觉得表达内心深层的想法会遭到嘲笑、责难或伤害,沟通难;家长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孩子反感;家长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不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等,亲子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从调查和分析的情况来看,家长们在教育子女方面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反映了家长在家庭教育知识方面的贫乏。家长和孩子隔阂的形成,第一来自于家长言行或教育方法的不当。(1)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地呵斥,尤其是当着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排斥和反感。(2)家长的包办代替也是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进入高年级的孩子特别想独立,但又缺乏独立的能力,因此在心理上必然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他们最渴望的是遇事独立思考,最需要一个“参谋”出谋划策,帮助自己逐步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尽快完成“想独立”到“能独立”这一转变过程,最反感身后有一个司令来命令自己,也就是说孩子开始进入“不听话”阶段(对嘴、生气不吃饭、摔东西),两代人之间“容易发生矛盾,有的甚至容易发生激烈的冲突。”个别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因此包办代替的多,造成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依赖性强,根本没意识到这样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另一方面,家长学历知识水平有限,没法指导孩子。孩子在学习上经常会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家长的是训斥多于指导,造成孩子学习上的畏难、自责、放弃以及对家长的轻视。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竞争激烈、飞速发展的社会,孩子接受新事物快,他们往往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语言”系统(比如,感兴趣的游戏,故事、动画片、崇拜的人物等),但父母往往固守自己的价值观、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做事方式等,于是亲子之间就容易产生矛盾。如今生活节奏快,大家都很忙,沟通难于实现,时间一长,“心理”距离就远了,孩子更难以管教。还有一些家长迷恋赌博,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是老师的责任,很少或不和孩子交流,这部分孩子的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对周围的人或事漠然,服务意识淡薄,常常我行我素,很难教育管束。孩子的态度和心思A、有近50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和父母很好的沟通,而且随被调查学生年龄的增加该数字成上升的态势。B、60左右的学生认为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通过努力难以达到。C、近30的学生认为家庭成员的关系不理想,家庭幸福感较弱。D、5左右的学生比较孤独,没有什么朋友,不知道什么是正常的人际交往。综上所述,我校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缺乏先进的教育观念(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二是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对孩子溺爱过度);三是家长望子成龙心态严重;四是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难以构建。这反映在教育行为上则是重抚养、轻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以智能教育代替全面发展教育,以特长教育代替合格公民教育(3)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这是一切教育最基本最重大的原则”孙云晓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但是在现实教育中却常常是本末倒置,教育已经失去原有的意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高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差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为了提升教师职业道德,2000年教育部举办了“中国师德建设论坛”,并明文规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人格之师,其次才是知识之师,诚如师德标兵林崇德教授所说,师爱就是师魂。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教师本位占主导地位比如我们见到打架这种现象,往往会从坏的方面揣度学生,显然,这是以教师为本位的思考,而不是以学生为本位的分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批评一个孩子所犯的错误很容易,可是,要呵护和培养一个孩子的爱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爱心会慢慢地融化或吸纳他的错误的,可无情的批评和处罚可能将毁掉孩子爱心的火花。所以,对学生来说,培养孩子的爱心远比对他们错误无情的指责重要啊”给教师的建议重智育,轻德育学校、教师面对沉重的毕业压力和历次考试排名,想方设法地逼迫学生完成更多的习题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4)家校教育脱节目前,在我们的教育沟通中存在诸多的误区,有些家长只是简单地督促孩子作业,将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并不真正知道孩子的兴趣和愿望,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培养,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叛逆、厌学的情况时有发生。当教师面对着诸多班级事务、家长面对着繁忙工作的时候,家校之间沟通的次数越来越少,沟通的内容越来越窄,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根本不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行为、思想、心理等动向,造成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脱节。(5)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问题突出由于不正确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常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措施,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逐渐产生心理问题。学生因学业压力、交友、家庭等方面引起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强,他们因自身知识和经验的局限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的不足,难以进行自我心理调控,往往容易陷入心理问题的困扰中。近年来学校虽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工作的重点,但仍然力度不够,一些教师极少注意或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和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还存有一些问题。个别教师由于缺乏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意识,把学生属于健康方面的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对待,采取不正确的处理方式,加重了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据以上调查分析,我们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学生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亟需学校、家庭、社区诸方的共同参与。据此,我校开展了家校联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同步开拓学校、教师、家长三条心理教育的途径,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六、改进家庭教育的途径、方法1、创新家长学校,使家教工作上一个新台阶首先我们从新明确了我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和“自信、发展、成功”的办学目标,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的崭新教学理念。第二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德育工作制度,结合每学期的重点内容拟定工作计划,制定了钢花小学小学生低、中、高年级品德评价目标、内容,每学年按上、下学期用百分比的形式量化出我校学生操行评定水平。第三,我们将家长学校工作列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为了把工作做到实处,我们采取三抓一抓“家长委员会成员”培训;二抓实验班家长的提高;三抓骨干典型。(1)由书记负责,德育主任专人分管、每学期拟定详细的家长学校培训计划、由专家、校长、各班主任分层授课,授课内容一般有专家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教师向家长们传授科学育人知识;家长交流教育子女的信息、经验确保举行每学期4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的家长学校授课;通过调查了解,我们看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家长都碰过壁,都有烦恼。因为绝大多数家长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而且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门培训,家长们的家庭教育知识,主要是从父母教育自己的体验中继承下来的,是从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是从与同事朋友交流的过程中得来的,这些来源渠道对于家庭教育知识的形成和积累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在知识的科学性、有效性、系统性等方面,也会有局限性。我们认为转变家长的观念至关重要,通过多渠道的培训,系统地学习有关家教理论,促进家长自觉转变教育观,进一步明确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2)制定了钢花小学家长委员会章程,成立了近20人(一班12人)的家长委员会,一学年召开2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2次家长会,向家长委员会成员和家长汇报学校取得的成绩和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认真听取家长代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由校长、书记或者聘请的专家对家长进行系统的教育知识的培训等等,促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协调发展。(3)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各学科(语文、数学、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综合实践等)课堂向家长开放,班队课邀请家长参与,家长开放日活动架起了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家长更多的了解了学校教育和孩子的学习生活。“家长开放日”活动以后,通过填写来宾意见反馈表,收集家长对所听课程、活动、学校工作的建议,以便更快更好的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2、家校共建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举措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尝试上提出了三个措施教师、家长、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沟通,消除“代沟”,努力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所想、所思、所感,进行正确地点拨和引导;促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认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1)把专家请进校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我校课题组把陈如平教授、孟万金教授、查有梁教授、朱利安泰普林(美)等专家的讲座刻成光盘让家长们观看,使他们大开眼界,从中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魅力及教育中的技巧。还多次请教科所的赵淑兰研究员和丰都县教科所所长彭茜女士(心理咨询师)来我校对实验班家长进行了多次现场心理咨询和心理知识培训。赵老师、彭所长深入浅出的讲解、富有哲理的事例、极有兴致的引导体验使家长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技巧。(2)组织专题讲座,传授育子知识。为了增强家长的自身心理健康意识,在家长会上采取“讲故事、说家教”的方式,向家长们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及育子秘经。谈“家长人格”、“上行下效”、“动机和效果”、“因势利导”;悟“暗示教育法”、“易子而教”、“掌握分寸”、“及早施教”;引“激励教育”、“寓教于喻”、“创造情景”、“期望适当”。通过一“谈”、二“悟”、三“引”的专题辅导,家长们不仅悟出一些教育子女的奥妙,从中也受到一定的启迪。有家长在育子心得中写道“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担责任中最重要的一种功能。家庭教育这项系统工程是一切教育的基础。”(3)帮助家长提高理论修养。家庭教育被作为一种科学进行研究,在我国也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对学校来说也是一门新课题,对家长而言更是如此。作为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向家长作好宣传工作,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向家长推荐有关家教读物,如爱孩子的十种方法、听赵教授讲家教的故事、学会赏识赏识教育操作方法、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都是爸爸妈妈的错、优秀教师对父母的忠告等书籍,学校曾组织家长观看爱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功课(电视剧),布置收看CEYE1的亲子教育系列心理节目师说等。要求家长写读后感和观后感等形式促进家长的成长和他们对自身教育行为和观念的反思,通过学习,家长不仅能对自身的某些心理异常状态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调节,健全自我人格,而且还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技巧,遇事能从较高的理论角度来分析,指导孩子行为思想上出现的许多心理不适现象,解决孩子诸多的心理困惑。家长感言从书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平常不知道的教育方法“孩子早期的启蒙教育一定要慎而又慎,不可掉以轻心。假如作父母的在言行上出现失误,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将难以补救。”“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培养、教育孩子不能单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要顺应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否则,不仅不能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发育,弄不好还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导致家庭教育的彻底失败。”3、家校同步,共创育人环境。“家庭是塑造一个人品格的第一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家庭造就了人”,学生适应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体生理基础、经验、态度及家庭的氛围也会对学生的生理状态及心理因素的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家校同步,共创育人环境,有助孩子健康成长。(1)确立班级子课题,开展个案研究首先,根据学校“家校联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我校6个实验班级确立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特点及对策研究、城区小学生家庭、学校共建心理健康的方法研究、充分发挥班级凝聚力,塑造成功的自我实践研究等6个子课题,有针对性地发现、处理自己班级的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次,各个实验班级确立了13名特殊学生为重点跟踪调查对象,两年多以来6个班级的班主任完成了6本大约3万字左右的详实的手写学生个案辅导追踪调查记录。涉及到学生早恋、性格懦弱、自闭、网瘾等心理问题和遗精等生理问题等方面。第三,6个实验班级班主任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善于捕捉教育的闪光点,撰写了109篇心理辅导案例和56篇班主任工作案例。如四个矿泉水瓶的启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等心理辅导案例和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家庭教育及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等教育案例还在全国、重庆市心理成果评选和教育案例评选活动中获得了市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2)通过活动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在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实的一面,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机会,同时这也是一种良性互动。首先建立“家校联系本”,平均每月使用2次,平时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该本对学生在家、校的学习、生活、习惯、劳动等方面情况有所了解。如有重大事件发生,班主任会通过家校联系本致“公开信”给所有同学的家长,在这小小的本子上,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探讨生活和学习,相互给予中肯的建议。其次书信沟通,两代人书面交流心灵对话。针对有的学生不愿听父母唠叨,有的父母不考虑孩子心态的状况,我们开展了“两代人书信对话”,“心与心的沟通”、“书信征文赛”三个活动,书信的内容有回顾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有倾述学习压力大的、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的、希望父母给予自己鼓励的以及发表成长的看法的目的是通过书信使家长和孩子相互了解,尽力缩短两代人的心理距离,让孩子和家长在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第三开展特别的“两代人同体验”的活动。为了沟通两代人之间的情感,增进理解,我们组织了“走进共同的家”、“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了孩子我无怨无悔”、“父母是孩子心中不落的太阳”等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让父母与孩子互相诉说心头的实在话,赢得彼此理解、拉近心理距离。如举行了以“理解”为题的两代人同活动,通过孩子与父母合影,激起亲子心灵上爱的波澜;通过“三八节给妈妈洗脚”、“母亲节寄语”、“爸爸妈妈请听我说”、播放父亲等歌曲、“我的蛋宝宝”蛋宝宝的照顾日记等特别的作业使独生子女体验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增进亲子间情感的深层次的交流;教师进行“优秀学生”家教专题讲座、展示“两代人心灵对话”及“班级风采录”等模式,最后学生献上5个字“永远的敬意”以谢父母恩、师生情。开展这些感悟亲情的活动,目的是抓住亲情最能深入人心、最能打动人心这一关键,引导学生走进亲情世界并审视自己的情感世界,学生理解、学会回报,进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3)主办心语系列报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主办了老师、家长、学生共同交流的心语报。我们在小报的内容上精心安排,如其中一期渴望专刊,让学生把自己的“渴望”写进小报,他们渴望理解、渴望独立、渴望成长、渴望富裕、渴望美通过张张小报我们看到了他们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更加认识到了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渴望”专刊中,我们设计了“教师语”、“家长语”版块,让老师、家长为孩子分担忧愁,进行正确点拨。我们还主办了信的力量、感恩的心、妈妈的心有多高,我的心就有多高等专刊。(4)赏识教育清代思想家颜元说过“教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一句赞誉的话,一个欣赏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能激发孩子在各个方面表现得更加出色。作为教师、家长在孩子受到挫折,遇到困难时,我们注意给他们一些良性的暗示;在孩子进步时,我们注意给予适当的表扬、赞誉;平时生活中给予孩子适度的规范,发展和培植孩子身上的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我们在赏识教育活动中采取了几种作法1、自我赏识活动我进步了;2、寄语三步曲同窗印象师恩难忘可怜天下父母心;3、班级风采展设计了“新班风采集体之光走向成熟我爱我班20年后再相聚”几个篇章。我们深信“信任、鼓励、赞赏”是孩子进步的梯子,也是每个学生心灵的强烈的需求。(5)上好心理健康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学生所思、所想、所感,我们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与点拨。如在2008级3个实验班开设了“小孩老师班集体”、“走出童话世界我长大了”、“好习惯改变一生”、“张开心灵的翅膀”、“一生的志愿”、“梦里依稀慈母泪”等心理健康课。上课时在“情”字上下功夫,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篇文章学会看病讲述了一位母亲在自己10岁的孩子发烧时,面授了孩子如何看病的步骤后让他独自上医院看病的过程,其间少不了一个母亲等待孩子看病归来的内心煎熬和她让孩子慢慢学会独立的创举,很值得品读,于是细心的语文老师马上抓住这个机会把文章介绍给家长阅读,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们有感而发写出很多感人肺腑的读后感,有的重新审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有的感叹当今社会还有这样教育培养独生子女的,还有的马上想用这样的方式来锻炼被自己宠坏的孩子使他们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和教育。班队课也是一个开展这种活动的好的平台和渠道。比如,我校2008级2班在全校召开的“塑造崭新的我”大型主题队会,班主任兼心理课题实验教师认真策划了该队会的活动方案,全班同学人人都参与,全校学生都观摩,该主题队会的召开在全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从未上台展示过自己的孩子开始从新认识自己的潜力,极大的鼓舞了大多数学生的自信心。再比如学生在“诗海拾贝”等综合性学习中,我们整理了学生自己创作的23本诗歌集(合计324页),其中有歌颂远大理想、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成功的喜悦、抒发成长的烦恼、追忆金色的童年等诗歌,这些展现儿童潜能的原创小诗和爸爸妈妈的评语,从另一个层面让家长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他们常抱怨的“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6)教师、家长、学生共记日记实验班级的教师经常让教师、家长和自己在日记本上就相关的内容记日记。例如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非常羡慕胡鑫有这么好的一个家庭,她妈妈、爸爸都那样了解、理解自己的孩子、关心自己的孩子、希望我的父母也能对我这样就好了”他的父母看了写道“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也许平时爸爸妈妈爱你的方式不好,儿子,请相信我们的初衷是好的,而且我们也会努力改好的”教师写道“世上所有对孩子的爱都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由于文化层次等因素的不同,所以每位父母爱孩子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孩子、家长、教师共记日记这个方式非常有利于教师、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愿望,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孩子也可以品味到老师、父母的爱心。(7)学生习作,教师点拨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拨正学生的言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我们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反思或周记,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或者反思自己一周是否违反规定。老师用亲切温馨的话语,肯定孩子的进步,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饱含深情的期望,不但疏导了学生现在的心理烦恼,规范了学生现在的言行,而且必将对学生的整个人生起到重要的积极的作用。(8)格言、故事伴我成长我们让学生课余收集和阅读了大量为人处世、团结友爱、孝敬长辈、诚实正直、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的格言和故事,让孩子们学习格言、故事,践行格言、故事,让孩子在格言、故事的陪伴下健康成长。(9)通过节日系列活动建设健康的班集体我们利用大小节假日开展了系列特色活动。三月学雷锋日,我们组织“我是小雷锋”的主题演讲;四月清明节,我们组织“祭英烈”参观、征文活动;五月母亲节,组织“好妈妈让我牵您的手”家长、教师、学生联谊活动;“六一”儿童节,组织歌舞、表演,学生才艺展示;七月党的生日,回顾历史写读书笔记;九月教师节,组织“师恩难忘”朗诵会,教师赠语活动我们坚持把“老节日”赋予时代特色,通过活动、体验建设健康的班集体。(10)家庭教育的分享互助。定期举行“家长经验交流会”和“优秀家长表彰大会”,据统计课题开展以来收到家庭教育的经验文章共200余篇,从中评选出优秀经验文章40多篇。旨在通过这样的活动发现生活中的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影响更多的家长。在大会上不光给家长颁发荣誉证书,每次还奖励奖励家长数本教育专著,让他们在享受荣誉的同时获得更多更先进的教育教学的经验,更好地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影响周围的其他家长。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我校自课题开展以来就成立了心理咨询室,设置了“心理寄语信箱”,心理咨询室每周一次向学生和家长开放,由两名教师分别担任咨询工作,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学生的心里话则通过不记名的形式投进心理信箱,每周周五定时开箱,然后把这些或者需要解除误会、提出建议、诉说心里苦闷的书信由专人整理和解决。我校心理咨询室成立以来接待了学生和家长数名,解决了很多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的烦恼,完成了长达1万多字的心理咨询手记(其中还包括一些学生的连续心理咨询),这成为我们不可多得的珍贵的资料,为以后开展咨询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5、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利用德育基地、社区工作站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在放寒、暑假的时候不间断地获得心理调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6、学生、家长的自我教育。当然,谈到学生和家长的自我教育,很多人会认为这是无疑是一种很高的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