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承担申报单位湖北省市国土资源局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编制日期2009年1月26日目录1总论111项目背景112项目简介72项目区概况921自然条件922资源条件1123社会经济状况1224土地利用现状1325基础设施条件143项目分析2031项目合法性分析2032新增耕地潜力分析2133水资源平衡分析223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2835土地适宜性评价3036公众参与分析314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3541规划原则3542规划依据3543规划方案比选3844规划方案总体布局3945建设内容和标准4446节水措施说明485土地权属调整方案4951土地权属现状495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4953土地权属调整的方法和程序496项目建设组织管理5261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5262项目实施进度5363项目实施过程控制措施5564项目建后运行管护方案567投资估算5871投资估算依据5872投资估算编制说明5873投资估算费用构成6374投资进度计划648效益评价6681社会效益评价6682生态环境效益评价6783经济效益评价679风险分析709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7092风险程度分析7093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7210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73101结论73102建议7311附表、附图、附件74111附表74112影象资料74113附图74114附件741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6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8关于组织申报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64号);(9)关于2003年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396号;(10)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央1号文件);(12)2005年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13)关于进一步规范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报件的函(国土资耕函2005010号)(1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15)水土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1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TB/T1645311645361996。(17)湖北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18)市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19)市土地利用现状详查报告;(20)市统计年鉴(2004、2005,2006);(21)市水利志;(22)市土壤志;(23)市农业区划;(24)项目区110000土地利用图斑图;(25)项目区12000土地利用现状图(2008年元月实测);(26)相关部门规划图件。113项目提出的理由及必要性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为孝感市直辖的县级市。市境内资源丰富、地势平坦低洼、土地肥沃,是湖北省乃至国家粮食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素有“江汉明珠”和全国“鱼米之乡”的美誉。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市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况,选取新堰镇约1500公顷基本农田进行整理。对该项目区进行整理和建设的原由、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下(1)开展该项目区的整理和建设是落实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8号文精神,整合各部门力量,综合治理项目区血吸虫疫情,全面改善项目区面貌的重要举措。项目区为汉北河血吸虫重灾区,患病率居高不下,存在群众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实施该项目可以提高机耕率,有效促进“以机代牛”项目的贯彻实施,减少人民感染血吸虫的概率,是为疫区人民谋福利,办好事,办实事。项目区所在市已被列入全省新农村建设和血防整体推进工程的试点县市,是将土地整理项目与新农村建设和血防结合起来的新尝试。(2)开展该项目区的整理和建设是落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市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需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要逐步对市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进行整理和建设,通过对基本农田的整理和建设,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近年来,市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用地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有效推进市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3)开展该项目区整理和建设,是推进市基本农田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市是湖北省46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去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基本农田建设的战略决策,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对全省五百万亩基本农田进行建设,通过基本农田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湖北”建设。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专门制定了湖北省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市委、市政府根据湖北省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制定了市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实施该项目,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基本农田建设战略决策的具体体现,是为了落实市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对市基本农田一片一片进行整理,建一片,成一片,收效一片,不断推进市基本农田建设步伐。(4)开展该项目区的整理和建设,是促进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市是粮食生产大县,但是,近年来耕地建设投入不足,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通过该项目区的整理和建设,对项目区的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5)该项目区的整理和建设具备扎实的群众基础。该项目合民心、顺民意,项目区各村组的群众衷心拥护国家对该项目区投资进行整理和建设,并做好了自愿投工投劳,支持项目区整理和建设的准备,同时,项目区的群众准备成立农民用水协会等组织,对建成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精心管护,以发挥长效作用。项目区所在镇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工作,做好了协调各方关系、极力支持该项目区建设的准备。可以预期,该项目通过审批之后,将按国家要求如期顺利实施。114项目预期目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低投入、高效能的整理原则,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村综合规划,科学整理,合理利用,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改善基本农田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将土地整理与田间排灌设施配套建设相结合,改善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率,保障基本农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具体目标如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彻底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最终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2)对农田的整治改造和废弃坑塘水面、田坎、荒草地的开发整理,实现净增耕地面积4541公顷,净增耕地率为304。新增耕地耕作层在050M以上,符合标准基本农田要求。(3)对项目区内的排灌系统、泵站、道路规划和建设,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田间交通条件,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4)协助实现血防工作目标。本项目通过修建沉螺池,填埋废弃沟渠和废弃坑塘,清淤及硬化沟渠等措施,消灭钉螺孳生地,有效控制血吸虫疫情。115项目建设基本条件(1)法律条件项目符合关于组织申报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64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2005年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符合其它相关规划。(2)自然条件项目区地势平坦低洼,属平原湖区。土壤类型主要为砂土、油砂土、砂壤土、灰潮土水稻土。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土壤保肥性能较强,耕作层熟化程度较高,有机物含量高。年均降水量为13277毫米左右,平均年蒸发量为1030毫米。水资源利用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丰富。(3)资源条件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丰沛,雨热同步,四季气候分明。年均气温为169,年均降水量为13277毫米左右,平均年蒸发量为1030毫米,年平均总日照时数约19921小时,年太阳光能总幅射量100107KC/CM2,年有效积温36503680,无霜期较长,一般为245265天之间。项目区内地表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项目区北部有中支河,与距离1KM左右的汉北河连通(通往汉江)。区内南北向沟道有三号渠至十号渠以及黄家渠等,东西向沟道有新村渠、新虾渠、东湖沟主渠、赤韩渠,并通过水闸与中支河相连。可以说项目区只要农田水利灌溉设施配套完善,地表水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区的农田灌溉。(4)生态环境条件项目区现有林地5869公顷,占项目区建设面积的392,有耕地127590公顷,占项目区建设面积的8528,绿化覆盖率高。耕地质量良好,适宜农作。区内和周边无污染企业,环境质量良好。(5)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区对外交通便利,分当公路穿越项目区,内部各村之间基本实现“村村通”。各村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能满足施工建设用电。(6)工程施工条件本项目启动伊始,市人民政府即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国土、财政、环保、交通、农业、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加上新堰镇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以加强对该项目工作的领导,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7)当地农民对项目的支持程度及愿望多年来,当地农民自发进行土地整理、洼地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没有形成规模。在项目踏勘阶段,走访了当地群众,当地群众热切盼望将项目区建设成高产、稳产田,增加收入,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对于规划工作非常支持,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12项目简介121项目类型本项目属于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血防综合治理,以改善基本农田保护区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有效防治血吸虫为目的省级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重点项目。122项目性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要求今后要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区属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也是血防重点区域。项目性质属于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血防工程结合项目。项目区基本农田编号GB1020002、GB1021002、GB1022002、GB1022003、GB1024002、GB1025002、GB1026002、GB1023077、GB1028002。123项目区位置及范围项目区地处市西北部,涉及新堰镇东湖沟村、袁李村、冯湾村、六合村、冯新村、杨业村、保丰村、良湾村共8个行政村。东起十号渠,南抵赤韩渠,西至三号渠,北至中支河。项目区介于东经11326151133345,北纬304000304330之间。所在图幅H494764,H494849,H494857。124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区为平原地貌,地势平坦低洼,属平原湖区。125项目规模、总投资及亩均投资该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为149612公顷,总投资331460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47698元/亩。126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项目区涉及新堰镇东湖沟村、袁李村、冯湾村、六合村、冯新村、杨业村、保丰村、良湾村共8个行政村。项目区内土地权属为集体所有,土地权属现状与登记发证时的情况一致,土地权属界限清楚,无边界纠纷,有利于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整理。127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项目区经过土地整理后,预计可增加耕地面积4541公顷,新增耕地率为304。128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工期1年,建设时间从2009年1月到2009年12月。2项目区概况21自然条件211地理位置项目区地处市西北部新堰镇,介于东经11326151133345,北纬304000304330之间。所在图幅H494764,H494849,H494857。212地形地貌项目区为平原地貌,地势平坦且较低洼,属平原湖区,田面高程在220239M之间,最大高差为19M。地面坡度小于2度。地表被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所覆盖,厚度较大。213土壤项目区位于平原地区,土壤类型主要为砂土、油砂土、砂壤土、灰潮土水稻土。土层深厚,耕作层在050M以上,土壤通透性好,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值在5665之间。项目区内土壤保肥性能较强,有机质含量在15左右,属中等偏高,全氮含量中等,速效磷含量低,速效钾含量中等偏低。214植被项目区属于人工植被区,主要包括农作物植被和水生植物植被。农作物植被主要是稻、棉、杂粮、麦、油、豆等,水生植物被主要是莲、菱角等。215水文与工程地质项目区可供水资源由地表水、地下水组成。项目区地表水丰富,水网密布。区内降雨丰沛,均降水量为13277MM左右,地表径流量大。项目区周边客水来源为汉江、中支河。项目区内南北向有三号渠至十号渠以及黄家渠等主要渠道,东西向有新村渠、新虾渠、东湖沟主渠、赤韩渠等,三号渠、十号渠以及新村渠与中支河相连。项目区为江汉平原沉降带地质,表层被第三系和第四系覆盖。区内地下水质较好,达到饮用标准。216自然灾害项目区所在区域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渍涝、伏旱、低温阴雨、大风、冻害。本区的渍涝灾害主要为春涝和夏涝。春涝多由连日阴雨造成,夏涝多由连日大雨造成。由于项目区地势比较低洼,渍水通过农田沟渠汇入主沟渠,中支河外江水位高,需要强排至中支河。由于项目区内的排灌站运行多年,设备老化,部分已经损坏,提排能力不足,加上主干渠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因此渍涝成为本区的最主要自然灾害。由于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夏季易发生伏旱,平均十年四至五遇,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干旱也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低温阴雨发生在春播期间,北方冷空气南侵,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导致早稻烂秧、棉苗烂根。盛夏高温主要出现在七、八月份,对中稻抽穗、扬花、棉花开花结桃有一定影响。大风出现在冷暖气流交替的35月和11月,北方冷空气急速南下,形成大风,一般伴随着寒潮、雷雨、冰雹等恶劣天气。冻害主要出现在12月至2月之间,冬季北方极地冷高压空气南侵市境,伴随大风,降温和降雪,产生冰冻,对农作物产生冻害。22资源条件221农业气候资源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丰沛,雨热同步,四季气候分明。春季冷暖多变,雨量递增;夏季炎热潮湿,雨量不均;秋季日暖夜凉,雨热同步;冬季寒冷干燥,低温少雨。年均气温为169,年均降水量为13277MM左右,平均年蒸发量为1030MM,年平均总日照时数约19921小时,年太阳光能总辐射量100107KC/CM2,年有效积温36503680,无霜期较长,一般为245265天之间,因项目区地处过渡性季风气候区,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时有东南风,冬季多寒潮和西北风,历年日均风速为2329M/S,年均风级在24级之间。由于项目区太阳光能年平均总辐射量在100107KC/CM2之间,从季节分配来看,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太阳辐射在一年中的变化为单峰型,七月份最多,为147千卡,十二月份最少,仅49千卡。植物生长期间的辐射量(平均气温3期间)为982千卡,占年总辐射量的926,辐射量的这种季节分配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是十分有利的。项目区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在169左右,气温的变化在年内具有热在七月、冷在元月,春秋升降快,呈单峰型变化特点,有利于春耕、春种,豆、棉、稻播种;水温较气温升降慢,冬季气温低于水温,十一、十二月水温比气温高40以上,而流动水系夏季水温低于气温,不流动水系春季水温低于气温1左右,由此看出,水温只有二个月在10以下,极端水温差值小,极端最低水温高于0,水温年变幅仅300。因此,对水下动植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地温影响着种子的发芽和出苗速度,并直接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由于311月各层地温均在10以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222水资源项目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以下优势(1)降水充沛,地表水资源丰富。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3277MM左右,平均年蒸发量为1030MM,大气降水的551形成了径流,其中地表径流占降水的409,入渗补给地下水占142,蓄水量在降水总量中所占比例大,属丰水区,供利用的地表水资源丰富。(2)外来客水量丰富。中支河流经项目区的北部,三号渠、十号渠、黄家渠与中支河相连,为区内灌溉水源。(3)地下水资源丰富,贮存条件好。平原湖区埋藏较浅,地下水深在051M,含水层厚3050M,易于开采。223生物资源项目区生物资源主要有(1)水生经济动植物资源水生植物主要有莲、藕、菱角、荸荠;水生动物主要有虾、龟、蟹、鳖等;鱼类主要有青、草、鲢、鳙、鲤、鲫、鳊等10余种。项目区具有发展水生栽培业和水产养殖业的较好条件。(2)特产资源品种主要有桃、桔、葡萄、梨、药材、食用菌等。23社会经济状况项目区涉及新堰镇东湖沟村、袁李村、冯湾村、六合村、冯新村、杨业村、保丰村、良湾村共8个行政村,人口计13567人,耕地总面积14774公顷(22161亩),人均耕地163亩。农民人均年收入为3222元,农业生产以种植棉花、稻谷为主,其次是油料和其它经济作物,项目区农村经济情况见表21。表21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调查表序号村名人口(人劳动力人口(人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亩/人年人均收元1东湖沟952474228224018802袁李1311627246818817503冯湾1626754252115519504六合2108865319615219105冯新20001196333816717506杨业1625630206912718607保丰1886692314216717208良湾205969631451531850合计13567593422161163183424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涉及新堰镇东湖沟村、袁李村、冯湾村、六合村、冯新村、杨业村、保丰村、良湾村共8个行政村。项目区总建设规模面积149612公顷(不包括非建设规模的居民点、林地、主沟渠、养殖水面、公路用地和墓葬地面积)。其中,耕地127590公顷,占建设规模面积的8528,其中,水田面积123937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的8284;旱地面积3653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的244。由于灌溉渠道和排水设施不够完善,常常造成旱时灌不上,涝时排不出的现象,农田产出率较低,经改造后可以成为高产农田。项目区农村道路用地2873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的192,建设标准低,多为土路,没有构成道路网,农产品运输不方便。项目区田块破碎,田坎系数大,经过田块归并,可以减少田坎占地面积,增加耕地。项目区的田间沟渠占地13661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的913,由于项目区地处江汉平原,地势低平且较低洼,夏秋多雨季节容易产生内涝,项目区田间排水沟年久失修,淤积、老化严重,项目区内涝水量经常需要强排,因此项目区的排水沟必须合理规划;项目区的现状灌溉渠道全是土质结构,而且多是灌排两用,渠道布置不合理,占地面积大。项目区废弃坑塘609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的041,这些坑塘一些是养鱼池长期不用淤积变浅变小,一些是田间低洼积水坑,通过土地平整可以成为良田。与此同时,项目区土地利用也不尽充分项目区有些零星的荒草地,占地面积1068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的071,这些未利用地一般宜耕。通过对项目区的灌排设施的高标准配套,对项目区的荒草地、废弃坑塘、田间沟渠、田坎的统一整理,项目区可以达到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率的要求,而且整理后的农田全部达到高产田标准。项目区各村土地利用现状见附表1。25基础设施条件25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1)排水系统新堰镇位于西北部,地势在市属于低洼地带,内涝严重。项目区北部边界是中支河,为承泄区。区内河沟纵横,西南部纵向支沟有三号渠、四号渠、五号渠、六号渠、七号渠,横向主干沟有东湖沟主渠、赤韩渠,构成项目区西南部的排水网,雨水通过这个排水网最后汇集到东湖沟主渠,通过东湖沟泵站强排至中支河。东部纵向支沟有黄家渠、八号渠、九号渠、十号渠,横向主干沟有新村渠、新虾渠,雨水通过这个排水网最后汇集到新虾渠、十号渠,并通过新堰泵站、联丰泵站强排至中支河。目前区内渠道淤塞严重,调蓄能力差,加之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老化落后,泵站提排能力明显不足。三个泵站情况如下新堰泵站位于新堰镇政府驻地北部中支河边,功能为灌排两用,雨季新堰泵站将汇入新虾渠的水强排至中支河,干旱季节打开防洪总闸,将中支河水引入,提水到新虾渠。设备状况如下7台水泵总功率815KW,设计流量9M3/S。其中5台100KW混流泵,2台155KW轴流泵,扬程45M,配电柜4部,分柜2个。其中2台轴流泵不能运行,要求更换。水工建筑物状况泵房建筑良好,4个闸门要求更换或重建。其中防洪总闸为砼闸门板,已坏,需要更换;灌溉新虾渠上无节制闸,水位难以抬高,需要新建;出水池泄洪闸、灌溉闸已坏,需要更换;建拦污栅;支沟上游200米原老闸要求拆除,影响行洪。东湖沟泵站位于东湖沟主渠,功能为灌排两用,雨季东湖沟泵站泵站将汇入东湖沟的水强排至中支河,干旱季节打开防洪总闸,将中支河水引入,提水到东湖沟、三号渠。设备状况如下5台混流泵,总功率345KW(70KW80KW260KW55KW),流量22M3/S,水泵基本损坏,要求全部更换。500KW变压器被盗,需要购买。水工建筑物状况泵房地基沉陷,泵房年久失修,需要拆除重建。4处闸门要求更换或重建引河防洪总闸为U砼闸门板,不能止水,已坏,需要更换;东湖沟缺乏灌溉节制闸,无法抬高水位,需要新建;出水池泄洪闸、灌溉闸已坏,需要更换;建拦污栅。联丰泵站位于十号渠与中支河交汇处,功能为十号渠排涝。设备状况如下5台混流泵,总功率480KW(100KW480KW1),流量48M3/S。其中1台80KW和2台100KW已经损坏,要求更换。进水管部分破损,要求更换。需要更换电容补偿柜1台,115KW起动柜3台,配电柜3台。泵房砖结构,良好。水工建筑物状况出水池(深16M宽5M长25M)要求加固,三面光,地铺砼;出水池泄洪闸闸门要求更换或重建,泄洪水槽道冲刷严重,加减冲池;引河防洪总闸闸门槽为二期浇注,有加大漏缝,洪水大时使闸门板变形,不能关或提起。需要对矩形漏缝30CM25CM浇砼。启闭台上小屋净空不够,使闸门板难提起,要求拆除启闭台上小屋(3M3M)。要求建拦污栅。(2)灌溉系统干旱季节,西南部通过东湖沟泵站从中支河提水,入三号渠、东湖沟主渠、赤韩渠,至各支沟,各家农户从主干渠自行提水到田间灌溉。东部通过新堰泵站从中支河提水,入新虾渠,至各支沟,农户从主干渠自行提水到田间灌溉。项目区内主要沟渠的相关水利资料列表22所示。表22项目区主要沟渠水利参数资料现状断面参数序号沟渠名称长度(M)平均上口宽(M)平均底宽(M)边坡平均沟深(M)1三号渠163865144582010671302四号渠58289118274010632703五号渠1589621920123710471904六号渠1573081623109710352195七号渠153183137082010561576八号渠3006071558109710522337九号渠5769411573109710621538十号渠5238011891123710342099东湖沟主渠79800223401579104623710赤韩渠72984919631237103218211新虾渠33523123441579103723712新村渠19863821441442104621613黄家渠15243414808201059188252交通基础条件项目区对外交通较为便利。新堰镇有分当公路(水泥路)经韩集镇、分水镇与荷沙公路连接,项目区距离县城50KM。区内道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沿主干沟渠有堤路,其中分布有14580米水泥路,田间分布有052M小道。现有田间道路标准不高,路面坑洼不平,走向紊乱,并且一些小的生产路由于风蚀、雨冲,人为挖垦,仅够人行,不少主干沟渠堤由于农民耕种则变成了田地,加上桥涵闸不配套和原有设施部分损毁,生产交通不便,农业机械不能进入田块作业,生产效率低。现有水泥路情况见表23。表23现有水泥路情况表位置里程(KM备注东湖沟主渠南侧7650含分当公路部分路段四号渠侧780六号渠与五号渠之间750黄家渠西侧1515七号渠南通往村450八号渠北段左侧650九号渠与十号渠之间735镇政府新村渠联丰泵站2050合计14580253电力基础设施状况项目区已经过农村电网改造,有11万KVA高压线和380V线通过,但是一些灌排站电力设施老化,需要重新架设低压电力线及安装配电线,供项目区农业生产用电。254林网建设状况项目区内有成片林地,防护林网主要沿骨干渠道两侧道和自然村周围建设,呈自然分布,林相不整齐,没有形成网络,树木品种多以意杨、水杉和多年生灌木为主。255血吸虫病疫情根据血防调查,项目区为血吸虫重灾区,主干沟渠均有钉螺分布,调查实有钉螺面积136公顷。虽然每年采取了药物喷杀、掩埋等措施,但是各村仍未达到疫情控制标准。8村血吸虫病人395人,感染率15。项目区现有钉螺面积及感染情况见表24,25。表24项目区现有钉螺面积逐块登记表2007活螺密度地名类型长M宽M面积(亩)调查面积(亩)调查框数有螺框数活螺框数捕螺数活螺数最高平均原有新增所属村九号渠渠140020424228236285436301277良湾十号渠渠10003045452028769116107405297良湾新村渠渠20003090904028462148128403184良湾新虾渠渠200021636340210391147135203358六合、杨业三号渠渠40003018018080216213021718430022陈集、三9合东湖沟主渠渠3000241085430226113114200464东湖沟六号渠渠50020151510216112112201176东湖沟八号渠渠2000309090402644112870301741良湾表25项目区感染情况表实有病人数人耕牛查治头村名病人总计感染率()晚血确诊病人头数实有钉螺面积万M2合计39510815136袁李村27293杨业村422107140良湾村601201420冯新493162村六合村492152440保丰村453109冯湾村644244东湖沟59561473603项目分析31项目合法性分析311符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项目严格按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注重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目标的实现。整理后项目区土地利用方向符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用途。项目区基本都属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项目区基本农田编号GB1020002、GB1021002、GB1022002、GB1022003、GB1024002、GB1025002、GB1026002、GB1023077、GB1028002。312符合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本项目已列入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3年)备选片。通过土地整理,不但可以增加耕地面积,而且通过按照建设生态农业、持续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目标,科学规划项目区的沟、渠、路、林、桥、涵、闸。通过整理,从根本上解决了项目区排涝不畅通、灌溉不规范的问题,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灌排分设、旱涝保收”的现代高效农田标准,从而提高项目区土地使用质量,促进项目区向农业生态、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方向转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营机制的运转。项目区的位置、范围、类型、性质等符合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313符合其它相关规划该项目通过配套项目区内渠、沟、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整理后耕地数量有一定提高,项目区排水标准、道路标准、灌溉保证率等也会明显改善和提高。整理后项目区的土地利用方向和各项工程规划符合土地、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电力等部门的规划要求,符合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耕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314符合国土资源部相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项目区建设面积149612公顷,整理后新增耕地4541公顷,新增耕地比率占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的304。项目建设规模、类型、性质和项目区所在区域等完全符合关于组织申报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64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和2005年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等文件的精神和要求。32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本项目建设目的之一是经过实施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达到新增耕地的目的。通过整理将改善低产田的土地质量,一部分废弃坑塘和未利用地将被改造成良田,提高农田的排灌保证率,水土保持能力增强,增加耕地面积,使耕地利用率、生产力提高。项目区主要新增耕地的来源为(1)废弃坑塘项目区现有坑塘水面3513公顷,其中部分已成废塘,经调查,项目区可填塘609公顷成为耕地。(2)荒草地开发项目区现有荒草地(未利用地)1068公顷,可整理为耕地。(3)废弃沟渠项目区现有田间沟渠面积13661公顷,统一规划后田间沟渠11855公顷,可增加耕地1806公顷。(4)田块归并根据市土地详查数据,得项目区田坎系数为29。规划设计典型田块,并求得其中的田坎长度,根据设计田坎宽度再计算田坎面积,再运用以下公式计算111/选典型S格田田埂S式中典型田块的田坎面积;典型田块的面1典型S1选S积;田坎系数;毛耕地面积;1格田S田坎总面积。田埂S典型田块田埂长度(M)宽度(M)田埂面积(M2)田块面积(M2)田埂系数平均田埂系数A270110070189077984047700192B26221407018355098404770018700196C3760290702632201373496400192D403799072826591324933100213得规划后田坎系数为196。通过大块归并,减小田坎系数,整理后可净增耕地1169公顷。综上所述,通过对废弃坑塘填埋、草地开发,废弃沟渠的回填、田块归并可以增加耕地4652公顷。整理后农村道路占用耕地111公顷,沟渠基本不占用耕地。增减相抵后,耕地净增加4541公顷,新增耕地率为303。综合整治后,使中低产田得到改造,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完善和配套农业基础设施,生产条件及农业生态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33水资源平衡分析331灌溉水源项目区的地表水资源丰富,因此项目区的灌溉水源可选择地表水。地表水资源包括本区的自然降雨形成的径流和外来客水。区内天然降水汇集到项目区的几条主干渠内,农田需水时可以就近引水;客水是项目区北边的中支河,通过东湖沟主渠、新虾渠进入项目区,中支河常年有水,并有汉江补给,灌溉水源有保证。332需水量预测项目区主要需水量是农业灌溉用水和人畜生活用水。(1)作物种植制度项目区是市的主要粮棉生产基地。根据实地调查,水浇地(旱作物)主要种植棉花油菜(小麦)。本区农作物结构比较稳定,复种指数旱地20。根据近几年的作物结构和血防要求,确定项目区以种植棉花为主,冬季种植油菜、小麦。整理后作物种植面积及种植比例见表32。表32整理后农作物种植比例及面积表水浇地(旱作物)类别棉花小麦油菜种植比例1003070种植面积(公顷)1296223888790735(2)作物灌溉制度灌溉制度是根据作物种类、需水特性和当地气候、土壤、农业技术和灌溉措施等因素而制订的灌溉方案。它是指作物播种前(或者水稻插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灌溉制度是规划和设计灌溉工程的基本资料,是制订和执行灌区用水计划的重要依据。灌溉设计保证率以及典型设计年确定项目区地处汉江中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资源丰富,雨量较充沛,春夏雨热同步,是适宜种植水稻、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的地区,且当地水资源稳定。根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的规定,水田或湿润地区灌溉保证率8595,本项目区设计灌溉保证率取P85。对项目区多年降雨进行排频计算,P85的年份为1996年,选取1996年为典型设计年。参照作物需水量计算采用彭曼公式进行参照作物需水量计算,并依此进行灌溉制度计算,以此确定该灌区的最优灌溉制度。彭曼公式为3401279408ETOURETGRDAN式中ETO参照作物需水量,MM/D;RO在作物表面的太阳净辐射,MJ/M2DG土壤热通量,MJ/M2DT平均气温,;U22米处的风速,M/S;EAED饱和蒸汽压与实际蒸汽压差,HPA平均气温时饱和水气压与温度曲线上的斜率,HPA/;温度计常数,HPA/;根据1996年气象资料进行参考作物需水量计算,结果见表33。表33参考作物需水量ET0表月份ET0(MM/D)月份ET0(MM/D)106774662090846631389306419810208528411088631712083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本项目区以旱地为主,对于旱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任何一个时段,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储水量的变化用下列水量平衡方程反映WTW0WRP0KMETCETCKCET0播前灌溉定额M1667H0MAX计划湿润层增加从H1增加到H2而增加的水量WRWR667H2H1式中M1播前灌溉定额M3/亩W0时段初始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M3/亩;WT时段末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M3/亩;WR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M3/亩;P0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M3/亩;K生育期内地下水补给量M3/亩;ETC作物生育期田间耗水量M3/亩;M时段内灌水量M3/亩;H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根据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深度确定;该时段内允许的土壤适宜最大含水率占干比重;项MAX目区土壤主要为水稻土和潮土,允许最大含水率田028重量比;该时段内允许的土壤适宜最大含水率占干比重;0H2H1深度的土层中的平均含水率占干比重;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平均干容重T/M3;14T/M3;KC作物系数。计算参数的确定播前土壤平均含水率采用土壤含水量上下限平均值。允许最大含水率和允许最小含水率项目区土壤主要为水稻土和潮土,允许最大含水率MAX田028重量比;允许最小含水率应大于作物凋萎系数MIN06田。土壤平均容重14KN/M3;棉花灌溉制度设计参数见表34。表34棉花灌溉制度设计基本参数表苗期生长期结实期成熟期生育期起止合计起止合计起止合计起止合计总计日期5月10日6月7日29天6月8日7月30日53天7月31日9月28日60天9月29日11月15日48天190天平均KC020020022115115115115115KCT020036037110111124125123ET0TMM284317317466466306306088ETCTM3/HM25681147118751215170380038151083设计湿润层深度M040049050055055060060062田间持水量下限168168168168168168168168田间持水量上限2828282828282828根据以上计算原理及计算参数,可以得到棉花灌溉定额,计算结果见表35。小麦、油菜灌溉定额根据定额站提供资料,85保证率下的灌溉定额为40M3/亩。表35棉花灌溉定额表灌水时间作物灌水次序灌水定额始中间日终延续时间(天)灌水率1383623627630801332446721725728801553383848881180133434981782182480121棉花合计1561表36各种作物灌溉定额表作物小麦、油菜棉花85保证率典型代表年灌溉定额(M3/亩)4001560多年平均灌溉定额(M3/亩)2001000(3)农业灌溉用水量根据项目区以上作物的灌溉面积及灌溉定额,考虑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5,则典型年灌溉总用水量50812万M3。具体见表37。表37项目区灌溉用水量表作物名称棉花小麦油菜合计种植面积(公顷)1296223888790735259244灌溉定额(M3/亩)1564040需水量(万M3)404423111725950812(4)工业需水量由于项目区内无工业设施,因此无工业需水。(5)人畜生活用水项目区现有人口为13567人,猪10930头,牛2120头,考虑到将来会有部分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故不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牲畜也维持现状不变。农村人均用水定额采用100L/人天,牲畜采用40L/头天。则人畜年用水总量为5474万M3。因此项目区的总需水量为50812547456286万M3。333可供水量预测项目区内可供利用水资源有天然降水、引客水。天然降水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3277毫米,雨量充沛,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有效降雨量在作物灌溉制度计算过程中已扣除,此处不再重复计算。客水项目区从中支河引水。通过东湖沟泵站、新堰泵站从中支河提水,入三号渠、东湖沟主渠、赤韩渠、新虾渠等沟渠,至各支沟,各家农户从主干支沟自行提水到田间灌溉。中支河的水量充沛,能够满足项目区的用水需求,实际的供水量取决于新堰泵站、东湖沟泵站的提水流量,其中新堰泵站设计流量为10M3/S,东湖沟泵站设计流量为37M3/S,干旱季节,如机组全部运行,预计抽水20天,每天抽水18小时,可供水量1175万M3。334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综上所述,可以得出项目区供水量充足,因此项目区的水资源可达到平衡并有富余。见表38。表38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表需水量(万M3)供水量(万M3)余水(万M3)56286117561214结论项目区水源丰富,供水量大于需水量,能够满足85灌溉保证率作物灌溉需要。3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341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1)渍涝灾害频繁,影响耕地利用率和产量。本区地势低洼,48月暴雨集中,汛期外江、外渠水位又常高于耕地地面高程,所以内涝频繁。内涝水只能通过排涝泵站强排,而现有3座外排泵站大多建于70年代,已超过正常使用寿命,运行效率低下,致使项目区内渍涝灾害日益严重,影响耕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产量下降。(2)存在春旱、伏旱现象,农田需要灌溉项目区虽然年平均降雨量比较丰富,但是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春夏季降水较少,存在春旱、伏旱现象,伏旱平均十年四至五遇。现有灌溉方式基本上是抽水渠灌,现有田间渠道全部为土渠,淤积严重,加上人为破坏,难以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耕地生产力不能充分发挥。(3)土地利用不充分项目区草地、废弃的坑塘不能有效利用,废弃坑塘可能引致血吸虫病泛滥。同时田块小,田块破碎,田埂系数大,浪费了一些土地资源,不利于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4)田间道路差,影响农业机械化生产项目区现有道路桥涵不配套,农产品运输困难;大部分田间道路为泥土路面,遭遇阴雨天气不便通行。加之农民个人抽水灌溉经常挖断路面,导致农业机械难以到达田间作业,无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5)经济条件的制约,农业基础设施毁损状态难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农民自己难以拿出足量的资金,同时地方经济困难,资金严重匮乏,导致长期以来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的状态难以改善,严重影响着土地的充分、高效利用。(6)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口增长和建设占用耕地,当地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日趋尖锐,目前人均耕地只有163亩,土地承载压力将越来越大。综上所述,项目区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水利设施老化,交通设施不齐全,交通不便,土地集约程度下降,地力逐步下降。所以,水利设施的完善和配套及交通条件的改善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影响耕地生产力的关键因素。342主要对策(1)通过综合整治,开发未利用地,对骨干渠道清淤、硬化、新修沟渠、设置泵站、修建田间道路,配套道路设施,提高耕地旱涝保收能力,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率。(2)科技务农,推广科学耕作,种植高产、价高、绿色的新产品。(3)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让农民主动对土地投资。35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项目规划区内地形及土壤质地,初步将该区分为宜农地类和宜建筑地类,并在宜农地类中耕地又分为灌溉水田、旱地和菜地。在评价因子选择的过程中,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向,其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其因素之间的重要性也存在着差异性。对于耕地,主要考虑其排灌条件、侵蚀程度、区位条件等。区内水源和排水条件限制主要表现在排灌渠系不配套等。土壤条件主要指养分失衡,区位条件主要指项目区离水源、道路等的距离。表39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赋值表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参评因子4030200地形坡度15土壤有机质()2021515110075100507585或10,暂时不能改良恢复时间1年内12年23年3年以上土源时间土源充足取土距离近土源较近土源近,运费高没有土源交通条件镇级以上公路边村级路或机耕路边人行小路边无路政策限制无无有有针对不同用途土地的要求,对评价因子提取数值,并进行计算,得出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项目区未利用荒草地1068公顷,根据现场调查,土层深厚,为潮土,土质松软,土壤的保肥性能及理化性能良好,考虑到有关具体的耕地评价指标,属于中度适宜范围,根据种植习惯和土壤区位条件等,又分为灌溉水田、水浇地。对荒草地等开发,依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的要求,应将整理后的土地表层还原为熟土,耕作层保持在050米以上。针对项目区属平原区,地势较为低洼,以种植水稻为宜。但是考虑到该项目区的血吸虫疫情,结合当地实际,将现有耕地由水田改为水浇地,种植棉花油菜(小麦),以减少血吸虫的传播,保障当地村民身体健康。36公众参与分析361可行性研究阶段公众参与情况土地整理是一项一次投资、永久受益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富民工程。近几年来,土地整理已在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实施涉及到项目区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充分征求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意见,实事求是进行布局和设计,才能保证项目资金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可研开展之前,市土地整理中心到项目区召集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村干部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宣传和协商,充分征求意见后,在原备选片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确定项目区范围。通过宣传工作,让当地干部和群众进一步认识到土地整理项目开展的意义,广大干部群众对项目的实施大力拥护和支持,并积极献计献策。在可行性研究初期,市土地整理中心会同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技术人员深入到项目区涉及的每个行政村中进行踏勘,并通过座谈会和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广泛征求镇政府、水利站、血防站、国土所及当地群众的意见,充分了解了项目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基础设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初步规划布局方案。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后期,市土地整理中心再次会同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技术人员,到项目区召集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村村民代表进行座谈,将可行性研究情况和布局方案进行了通报,再次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可行性研究研究,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362公众对项目的主要意见(1)热烈期盼和积极拥护项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轴承配件买卖合同协议
- 活动报名协议书
- 产品购销合同的撰写
- 工程防水补漏合同
- 专业服务网络工程合同
- 剧本创作合作协议
- 昌宁离婚协议书
- 转让高科物业合同协议
- 道路环境清理合同协议
- 运动场地安全协议合同
- 《剪映专业版:短视频创作案例教程(全彩慕课版)》 课件 第5章 创作城市宣传片
- 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修订)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企业名称:个人防护用品(PPE)管理规定
- 深圳市业主共有资金监督管理办法
- 接力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英语全册同步练习(一课一练)
-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法律实务赛项)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土地运作服务合同范本
- 抖音火花合同电子版获取教程
-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