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1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2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3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4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报告表编号年编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镇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增城市镇人民政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建设单位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镇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增城市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镇文政路22号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增城市镇石屋旧村立项审批部门增城市发展改革和物价局批准文号增发改投201561号建设性质新建改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R8740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占地面积(平方米)1510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998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评价经费(万元)09预期投产日期2015/12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背景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市镇村,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为文物修缮改造,总面积1510平方米,其中武威祠堂688平方米、石焕新民宅117平方米、石屋炮楼面积590平方米、北门屋及耳房90平方米、广场、巷道等配套设施2700平方米,并实施给排水、电气等配套工程。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应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形式完成环评工作。现委托英德市德宝环境保护服务有限公司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以弄清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并提出有效的保护对策和措施。2、项目基本情况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市镇村三、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第一部分古建筑修复工程利用原有山水田园自然资源及石屋宗祠、碉楼等历史文化资源,采用“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整饰,加固结构、引入参观、展览、旅游服务等旅游功能,推进村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投资额700万元。第二部分室外及市政配套工程结合古建筑修复工程,进一步完善旧村建筑使用功能,同步提升旧村的环境品质,对旧村内相关配套给水、排水、电气以及室外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与完善,计划投资额300万元。四、与政策符合性分析该项目符合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向目录(2007年本)鼓励类项目中的第二十五条“其他服务业”中的第17条“文物保护及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位于增城市镇石屋旧村,主要建设内容为文物建筑修缮改造。项目北面是民宅,东面是村道及鱼塘,南面是一小池塘,西面靠山。村屋现仍保留清代建筑风格,现已无人居住,不存在原有环境污染情况,因年久失修,墙体日渐破旧,石屋炮楼楼面几乎全部坍塌,其余房屋均出现渗漏、构件缺失、崩裂变形等迹象。以下是项目目前周边环境实景。项目北面民宅项目东面道路及水塘项目南面小池塘项目祠堂正面实景(西面靠山)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本项目位于增城市镇石屋。增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东部,背靠大广州,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龙门,地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发达区间,紧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因地处连结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大都市的中部,被称之为“黄金走廊”。一、地质和地形地貌增城市境内地质古老,地层稳定,地势北高东低。北部群山起伏,境内最高峰牛牯嶂峰海拔10843米;中部丘陵广布,有宽广的河谷平原;南部为冲积平原,境内河流众多,增江纵贯南北,东江横过南部。由于地形多样,河海相交,故称为“岭南之奥区,山川之汇会”。全境总面积1615平方公里,地势自北向南降低,土地大致分为中低山谷地、丘陵地、冲积平原三种类型,各种类型面积约各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1)中低山谷地。主要分布于北部的、正果、小楼3个镇,山峰一般为海拔500米以上,其中镇境与龙门县交界的牛牯嶂,海拔10843米,是全市最高峰。(2)丘陵地。主要分布于中部的荔城街、中新镇、朱村街。这一地区多500米以下的山坡,盆地和河谷平地亦较多,其中靠近增江和西福河两岸的山丘,地势较为低平,形成丘陵、平原交错状态,土层一般较厚,多用于种植水稻、花生、蔬菜和荔枝、乌榄、橙柑桔等水果,也适宜种植经济林或牧草。(3)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南部的石滩、新塘。这一地区,属珠江三角洲平原,其北部有丘陵分布,是古代的海岸地带。其地貌为河海堆积地貌,是由增江、东江冲积和古海滩堆积下来的物质,土地比较肥沃,适宜种植水稻、甘蔗、蔬菜和荔枝、香蕉等水果。由于地势低洼,河涌较多,故又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二、气候与气象增城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润,北回归线经过北部镇附近,气候特征是“炎热多雨,长夏无冬”。多年平均气温为216,平均最低气温为121,平均最高气温为285。春季,由于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天气多变,阴雨多,阳光少,空气潮湿,气温在127217之间。夏季,热带海洋风增强,天气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空气闷热,极端高温为382,平均为27。年日照时间19535小时,全年无霜期346天。46月多季风雨、占全年降雨量467。79月多台风雨,占全年降雨量3627。年均降雨量2278MM,适宜于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是著名的荔枝之乡、鱼米之乡。秋季,受北方干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最低为12L。121月,常有寒潮侵袭,偶有霜天,极端低温19。三、河流水文特征境内由于雨量充沛,河流众多,水资源相当丰富。其中,地表水多年径流深10999毫米,年径流量1915亿立方米。主要河流增江、东江多年平均过境客水1795亿立方米,主客水合计为19865亿立方米。据调查,境内河流水力理论蕴藏量为639万千瓦,理论年发电量为569亿千瓦小时,可开发量为367万千瓦。地下水资源亦较丰富。地下水深一般为25米,南部地区由于地势低洼,一般都在5米以上。广东省水利厅分析认为,珠江三角洲地下水径流量为地表水的18,据此估计,增城地下水达35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2亿立方米。河,珠江水系东江干流支流增江的支流。发源于南昆山马坑嶂,由高滩水、灵山水、高埔水、车洞水和小径水等5条小河组成。流经圩于小楼镇合二龙河汇入增江。河长36公里,坡降为55。流域面积357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亿立方米。四、植被增城市植被以山地马尾松、马占相思、美叶桉、黎蕨与芒萁、芒草植物群落,低丘坡麓荔枝、柑橙、乌榄、板栗、华南毛蕨、芒植物群落,平原水稻、蔬菜、荔枝、柑橙植物群落,道旁马占相思、木麻黄、大叶榕、高山榕、美叶桉、芒果、红花羊蹄甲等行道树植物群落,城镇绿化美化假槟榔、大王椰、大红花、美人蕉等庭院植物群落,共5个群落类型为主。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区区划分类表项目功能区类别地面水环境河,增城增城大楼,为II类水体,水体功能为“饮工农”,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不于属饮用水源保护区。大气环境根据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2012修订),项目所在地属一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声环境项目地点属2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否是否风景保护区、特殊保护区否是否水库库区否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否是否管道煤气管网区否是否必须预拌混凝土范围是是否环保条例24条规定范围否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地为增城市镇石屋旧村。根据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2012修订),项目所在地属一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本项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数据引用广州增城干力敏诊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监测数据(广州中正环境监测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7月16日对增城市镇文政西路进行的现场监测)。该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如表3表1空气环境监测数据表单位MG/M3指标SO2(MG/M3)NO2(MG/M3)PM10(MG/M3)日平均值003400350043标准限值005008005总体评价达标达标达标由上表可知,各监测因子监测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一级标准要求,该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二、水环境质量现状引用广州增城干力敏诊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监测数据(广州中正环境监测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7月16日对河的现场监测)进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有关水污染因子和监测结果(平均值)如下表22014年河断面的监测数据CODCR粪大肠菌群DO总氮BOD5NH3NTP浓度MG/L1301600608087290590079评价标准MG/L152000605400502监测结果表明本项目附近地表水监测指标氨氮,总氮接近水质标准,其余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总体水质现状良好。三、声环境质量现状参照增城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办法(增府20016号),项目所在地属2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间噪声值标准为60DBA,夜间噪声值标准为50DBA。本次噪声监测方法严格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要求进行,监测仪器采用积分声级计,在本项目四周边界1M处设了4个环境噪声测点,分昼、夜间监测噪声。采用等效连续声级LEQ作为评价量,对环境现状的背景噪声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噪声监测数据见表5表3噪声监测数据表单位DBA20150410标准限值编号监测点位昼间(LD)夜间(LN)昼间夜间1项目北面51341560502项目东面53243360503项目南面52140260504项目西面5024116050从监测结果可知,其监测点噪声值中项目四面场界监测点的昼夜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良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水环境保护目标控制施工期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动植物油、CODCR、BOD5、SS、氨氮等的排放,保护目标是评价区内水环境质量符合该区域的水环境功能标准。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是保护该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的要求。3、声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保护目标是确保该项目施工期间周围环境不受本项目生产噪声干扰,其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要求。本项目周围的环境敏感点主要如下表所示表4项目敏感点分布序号敏感点性质对何种污染物敏感方位距离1村行政村废气、噪声南589M2石屋村自然村废气、噪声、废水北5M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执行II类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执行一级标准;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执行2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70DBA、夜间55DBA;(2)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SO2500MG/M,颗粒物60MG/M;(3)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两者中较严者(即CODCR60MG/L、BOD520MG/L、SS20MG/L、氨氮80MG/L、动植物油30MG/L);(4)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定,2001年6月。(5)机动车辆允许噪声(GB149579)总量控制指标项目不属于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项目自建一污水处理设施供后期工程使用,本项目营运期不产生污水。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施工期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石屋旧村“武威祠堂”等五栋文物建筑的修缮,配套广场、巷道修缮及相应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1、文物修复部分本次修缮以文物法为依据,以“不改变文物原状”为原则,其中(1)武威祠堂为典型的客家祠堂建筑形制,面阔五间,三进两院式布局,规模适中,装饰简朴,现状保存基本完好。武威祠堂面积约为688平方米,各部修缮做法如下表5武威祠堂修缮做法(2)石焕新民宅三合院建筑,布局为客家“爬狮”形制,装饰体现出广府民居的特征,规模小巧,尺度精美,现状保存基本完好。石焕新民宅面积约为117平方米,各部修缮做法如下表6石焕新民宅修缮做法建筑部位现状描述修缮概述屋面局部屋面变形,有渗漏揭瓦重铺屋架檩条有糟朽落架大修墙体基本完好,表面有抹灰残迹维修清扫地面有凹陷,崩裂维修整饬,局部重铺门窗有糟朽,松垮,构件缺失修理重漆,个别替换小木作清漆剥落,局部缺失变形修理重漆,个别替换石作基本完好,局部缺失崩裂维修清扫,维修清扫灰塑基本完好,局部缺失残旧局部重塑彩绘基本完好清扫保留台阶步级塌陷变形,构件缺失维修整饬(3)石屋炮楼典型的广府村落碉楼式样,三间五层砖木结构,简朴敦实,现状外墙保存基本完好,内部楼层均已坍塌。石屋炮楼面积约为590平方米,各部修缮做法如下表7石屋炮楼修缮做法(4)北门屋及耳房北门屋为典型的广府锅耳式样,造型小巧精致,锅耳墙形态优美,风味浓郁,现状保存完好。二房为单层双坡排污,式样简朴,现状残旧。北门屋及耳房面积约为90平方米,各部修饬做法如下表8北门屋及耳房修缮做法建筑部位现状描述修缮概述屋面局部屋面变形,有渗漏揭瓦重铺屋架檩条有糟朽落架大修墙体基本完好,表面有抹灰残迹维修清扫地面有凹陷,崩裂维修整饬,局部重铺门窗有糟朽,松垮,构件缺失修理重漆,个别替换小木作清漆剥落,局部缺失变形修理重漆,个别替换石作局部缺失崩裂维修整饬,局部重铺灰塑局部缺失残旧整体维修,局部重塑台阶步级构件缺失重新整修建筑部位现状描述修缮概述屋面局部屋面变形,有渗漏揭瓦重铺屋架檩条有糟朽落架大修墙体基本完好,表面有抹灰残迹维修清扫地面有凹陷,面层铺地缺失维修整饬,重铺楼面全部坍塌原样重修门窗构件缺失修理替换石作局部缺失崩裂维修整饬,局部重铺灰塑局部缺失残旧整体维修,局部重塑台阶步级构件缺失重新整修(5)南门屋及围墙南门屋为简朴的广府人字山墙式样,形制较低,与北门屋相比更显简陋,疑为损毁后重建。南围墙为青砖砌筑,现状残旧。南门屋及围墙面积约为25平方米,各部修缮做法如下表9南门屋及围墙修缮做法2、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包括给水、排水、电气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周边没有市政给水管网,所以本设计于后山上选取适合位置钻两口井取地下水作为水源经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使用,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处理能建筑部位现状描述修缮概述屋面门屋屋面保存较完整,耳房屋面变形,有渗漏门屋屋面清扫捡漏,耳房揭瓦重铺屋架门屋檩条较完好,耳房檩条有糟朽门屋修理重漆,耳房落架大修墙体基本完好,表面有抹灰残迹维修清扫地面有凹陷,面层铺地缺失维修整饬,重铺门窗构件缺失修理替换石作局部缺失崩裂维修整饬,局部重铺灰塑局部缺失残旧整体维修,局部重塑台阶步级构件缺失重新整修建筑部位现状描述修缮概述屋面屋面较完整,但形制不统一揭瓦重铺屋架檩条较完好落架大修墙体基本完好,表面有抹灰残迹维修清扫,重砌锅耳山墙地面有凹陷,面层铺地缺失维修整饬,重铺石作局部缺失崩裂维修整饬,局部重铺灰塑缺失整体重塑台阶步级构件缺失重新整修力150M3/D。经过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水蓄于不锈钢储水箱,经变频泵加压后供给用户使用。项目目前排污管网尚未完善,附近无可用的污水处理站,建设期间同时建设一污水处理站,采用A2O工艺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设计处理流量为6M3/H(120T/D),主要用于项目营运期及后期建设工程污水处理。同时配套各基础设施的管网及线路建设。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分析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各项施工活动将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和产生影响。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线路和场地的清理;施工机械、车辆、人员活动产生的噪声;工程临时占地对土地利用类型及交通的影响;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等。施工期间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以下方面1、大气项目在施工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污染源造成A点源,由搅拌机在配料、砂石粉碎时产生的粉尘;B线源,由运输车辆的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物尘、汽车尾气;C面源,主要包括施工开挖产生的粉尘。砂石料加工系统加工工艺为湿制沙,因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粉尘对大气质量影响很小,其污染产生过程主要是石料粉碎等工序。项目施工材料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施工期间需运输水泥、块石、碎石、砂、石粉、土料。砂石、水泥堆场和挖出来的泥土在运输过程及运输前后的堆放过程极易受到风的作用,将微小粒径的尘埃吹到空气中;开挖出来的泥土以及用于土方填筑的粒料,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有少部分洒落到地面,在车流的扰动下极易产生二次扬尘。2、废水根据本项目施工布置及施工人数,本报告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确定工程生产、生活废污水量及其主要污染物负荷。本项目施工期内,施工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都在这期间产生和排放。A、施工生活污水项目计划于2015年4月下旬开工,2015年底完成,工程总工期约为8个月,每月以30天计,即项目总工期为240天,施工高峰人数30人。施工人员临时生活区生活污水主要含有COD、BOD5及合成洗涤剂等有机污染物,不含有毒理学指标。生活用水量约025M3/D人,人均日排污水按80计,污水排水量02M3/D人,则日最高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6M3/D,施工期总排水量0144万T。施工期污水是短期排污,且主要污染物都是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施工人员租住项目沿线房屋,不在施工场地食宿。施工场地设置移动式厕所,施工产生的粪便及少量生活污水由移动厕所收集,定期由吸粪车清运。B、施工的生产废水泥浆水来自运输车辆冲水、混凝土工程的灰浆、雨水冲刷暴露的泥土等,主要污染物为SS。这些废水主要的污染因子是悬浮物,各施工活动产生的废污均不排入渠道,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作为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除尘喷洒用水,因而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很小。而且本项目大部分施工属陆上作业,只要做好水土保持和弃土处置工作,是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的。3、噪声在项目施工期间,作业机械类型较少,本项目开挖量较小,噪声主要以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运行的产生为主,主要作业机械有挖掘机、推土机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声源515M的噪声值在7686DBA,运输汽车交通噪声源强约为7090DBA,因此,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4、固体废物(1)建筑垃圾及余泥渣土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开挖、水泥沙石搅拌混合、旧建筑物的残破部分的拆除等,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施工弃渣,应集中密封堆放,并按规定办理好余泥渣土排放的手续,获得批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将余泥等运至指定的受纳地点弃土。根据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定建筑垃圾分类后定期由专门部门收集运走。(2)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是施工人员日常生活垃圾,以高峰期人数30人计算,每人每天产生05KG的固体废物,则生活垃圾量为15KG/D,计划工期为8个月,每月以30天计,则施工期内产生的生活垃圾量约为36T。此类废固应设置专门垃圾堆放点,并做好防渗措施,避免大雨时冲刷垃圾堆放点而造成河水质的污染。此外,安排专人清理生活垃圾,收集后集中运至外垃圾场处理。二、运营期主要污染工序分析项目主体建筑运营期间基本无废气、废水、噪声产生,其余部分主要污染来自于于供水设施的产生的噪声及污水处理设施可能产生的臭气、排放的污水及运作噪声,供水设施所处位置附近无敏感点,产生的噪声主要为水泵运作时产生的噪声,源强约8090DBA,对其所在地周围的环境无明显影响;由于污水处理设施主要使用对象是项目后期工程,项目运营期间基本不会产生废水,且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地埋式设计,故其不会对项目周围产生明显影响。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水量6M3/D0CODCR250MG/L,15KG/D0BOD530MG/L,018KG/D0施工期生活污水NH3N150MG/L,09KG/D0水污染物生产废水SS7002000MG/L0施工粉尘01MG/M2S01MG/M2S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机械燃油废气和汽车尾气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噪声施工期施工设备噪声、交通噪声76102DBA76102DBA固体废弃物施工期生活垃圾36T/D0其他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1、水土流失分析本工程的主要施工项目为文物修复、土石方开挖、土方填筑、砌石、砼浇筑等,以上施工项目都不同程度地扰动原地表,损坏土地与植被,尤以土石方开挖、土方填筑对水土流失影响最大。2、水土保持措施针对以上水土流失的分析,为防止工程建设引起水土流失,应采取如下水土保持措施现场土料倒运要合理布置,尽量减少表土裸露时间。建筑材料的堆置要合理布置,减少对周边的影响。工程竣工后,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临时占地应尽量种植植被恢复地貌。3、非污染生态影响根据对本工程的建设性质、施工方式、占地情况的分析,工程实施在非污染生态影响方面具有以下特征(1)施工永久占地主要为给水及排水工程占地,所用占地面积较小,不涉及大范围的集中征地,不会导致大面积土地类型的变化;(3)施工期破坏的植被主要为农作物及少量荒地,使区内生物量有所减少,但对物种的多样性不会产生影响。所以,施工期要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施工区范围不得任意扩大,以避免对区域内生物物种及种群数量产生影响。施工期间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对邻近野生动物的恫吓及人为活动将对毗邻林地中的鸟类产生一定影响,可能产生趋避反映,但随着施工的结束,人为活动的减少,这种影响将消失。(4)本项目施工期虽然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对项目区域的给水及排水服务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本项目建设的不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主要表现在开挖时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扬尘、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施工期机械噪声、材料运输的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等。一、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1)施工期的燃烧废气对大气质量的影响本项目施工期的燃烧废气主要来自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燃油产生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为SO2、NO2、TSP。由于本项目施工使用的机械较少,结合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地势开阔,平均风速值较大,有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等因素综合分析,本工程施工排放的废气在总体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小。(2)施工期扬尘影响分析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开挖土方、进行地基处理、土方填筑,产生的扬尘对环境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扬尘主要产生在以下环节施工机械挖土时的扬尘,废土堆放场的扬尘,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场地自身的扬尘,此外,土方填筑过程也会增加扬尘。而其中机械挖土和车辆运输两个环节产生的扬尘对环境的影响最大。车辆散落的尘土的一次扬尘和车辆运行时产生的二次扬尘会对环境产生明显不利的影响。扬尘首先直接危害现场施工人员的健康,其次,灰尘随风吹扬影响周围大气环境,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由于大颗粒的灰尘在大气中很快沉降到地面,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影响的主要是10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施工扬尘的起尘量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风速、土壤湿度、防护措施、挖土方式或土堆的堆放方式等等,计算施工扬尘量较为困难,根据华南科学研究所对同类工程(北江大堤加固达标工程)施工扬尘贡献值的计算结果,工程施工所产生的扬尘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大的影响。施工期大气污染控制主要是降低施工期粉尘散落和运输过程扬尘的措施,具体的措施有1控制操作速度当施工卡车经过居民区等敏感点附近时,将车速控制在12KM/H以下,推土机的推土速度减至8KM/H以下。2采取洒水和冲洗措施对施工作业范围内易引起扬尘和逸散尘的表面及运输道路在晴天干燥天气情况下应定时洒水,要求每天洒水34次,保持工地有一定的湿度,以减少粉尘污染危害,并做好施工场地及运输道路的维护工作,防止施工扬尘对大气的污染;车辆应配备车轮洗刷设备,或在离开施工场地时用软管冲洗;所有物料装卸采用洒水设备。3粉尘防治措施如需运送水泥,应采用密闭的槽车通过封闭的系统运送至水泥贮仓中;运输散货、土方等的车辆,应配备两边和尾部挡板;用防水布遮盖好,防水布应超出两边和尾部挡板至少30CM,以减少洒落物和风的吹逸。露天堆放,应使用密封的贮仓和储存罐。进行混凝土配料,应湿装至搅拌车中。4其它粉尘防治措施临时堆土场、屑粒物料与多尘物料堆的四周与上方均应封盖,以减少扬尘;如果需经常取料而无法封盖,则应当洒水以减少扬尘;来往于各施工场地卡车上的多尘物料均应用帆布覆盖;施工场地和居住区不容许随意焚烧废物和垃圾;做好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如配带防尘口罩等。二、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石屋旧村“武威祠堂”等五栋文物建筑的修缮,配套广场、巷道修缮及相应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周边分布的敏感点较单一,主要为周围的民居,距离项目最近距离约5M。本项目环境噪声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沿线、土石料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音,其中以污水处理站及一体化给水处理设备的建设最典型,项目主体文物的修复由于基本由人工进行,几乎没有大型施工机器参加,主要噪声来源于建设给水处理设施时的打井工作、建设污水处理站及铺设管道时的开挖工作。建筑施工工程噪声通常作为点声源处理。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无指向性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是LA(R)LA(R0)20LG(R/R0)式中LA(R)距离声源R处的A声级,DBA;LA(R0)参考位置R0处的A声级,DBA;R、R0均为接受点距声源的距离,M。噪声叠加对于N个声源对预测点的贡献值采用叠加公式进行计算LP10LGN1IPI0L式中LP叠加声压级,DB(A);LPI第I声源的贡献值,DB(A);NN个声压级,DB(A)。根据工程分析中各种施工机械噪声值,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不同类型施工机械在单独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对环境敏感点的贡献值,然后将各施工机械同时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对环境敏感点的贡献值与背景值叠加,得到各敏感点的噪声预测值,结果见表7。表10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设备名称10M3反铲挖掘机8T自卸汽车推土机150型钻机距离设备5M处噪声值(DBA)788386105距离(M)30185贡献值(DBA)625674704736叠加值(DBA)7614昼间517背景值(DBA)夜间415昼间762村预测值(DBA)夜间761通过对本工程典型敏感目标噪声预测结果可知,施工高峰期噪声对周边敏感点的声环境影响较大。在施工高峰期,所有施工机械同时运行时,距离项目最近的村村民所在地的声环境质量在昼间、夜间均超GB309620082类标准,。为尽量减小施工对敏感点影响,拟采取如下防护措施(1)降低设备声级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以液压机械代替燃油机械,有效降低昼间噪声影响;要加强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减震措施,整体设备应安放稳固,并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有条件的应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保持润滑,紧固各部件,减少运行震动噪声。及时修理和改进施工机械,加强文明施工,杜绝施工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因维护不当而产生的其它噪声。(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布局施工现场严禁晚上2200700以及中午12001400进行可能产生噪声扰民问题的施工活动,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日间,禁止夜间施工。针对施工过程中具有噪声突发、不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的施工活动,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加以缓解。同时,施工场地布置时备应尽量远离声环境敏感点,必要时应在高噪声设备周围和施工场界设隔声屏障,以缓解噪声影响。(3)个人防护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产生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或穿插安排高噪声和低噪声的工作。特别是钻机等产生的噪声值较高的设备运行时,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对高噪声设备附近工作的施工人员,可采取配备、使用耳塞、耳机、防声头盔等防噪用具。(4)降低人为噪声提倡文明施工,建立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对人为活动噪声应有管理措施,要杜绝人为敲打、叫嚷、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最低限度减少噪声扰民。(5)减少运输过程的交通噪声选用符合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14952002)标准的施工车辆,禁止不符合国家噪声排放标准的运输车辆进入工区,尽量减少夜间运输量,限制车速,进入居民区时应限速,对运输、施工车辆定期维修、养护,减少或杜绝鸣笛。加强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的管理,保持道路畅通也是减缓施工期交通噪声影响的重要手段。对施工过程除采取以上减噪措施以外,对物料运输沿线受施工影响较大的居民或单位应在开工前提前沟通,在施工现场附近居民点张贴通告。施工期环境影响为短期影响,施工结束后即可消除。但考虑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求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遵守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本报告提出的防治措施及建议,做到文明施工、严格管理、缩短工期,力争将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三、施工期的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废水主要是来自暴雨的地表径流、建筑工地废水、污泥渗滤液和生活污水。建筑施工废水包括地坑积水、泥浆水、机械设备运转的洗涤水;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用水等;暴雨地表径流除了冲刷浮土、建筑砂石、垃圾和弃土,夹带大量的泥沙外,还会携带水泥、油类等各种污染物。施工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有悬浮物、CODCR、BOD5及石油类。建设施工过程的废水和污水如果处理不当,对周围水环境会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暴雨时更应引起重视。另外,施工期间,会由于清洗、滴漏等原因产生一定的油污水,如果不注意收集处理,对土壤、植被均有不良影响,进入水体也会危害水生生物。项目建设施工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施工期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1)严格限制临时占地面积和施工带宽,尽可能减少植被破坏;优化施工场地布置,合理设置临时堆土场、施工营地、料场等,临时堆土场、料场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防止被暴雨冲刷进入水体而污染水质。(2)选择在枯水期施工,避免大风、大雨季节施工,减少水土流失及扬尘对附近水体的影响。(3)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先进的施工设备。此外,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作业,尽可能缩短工期及土地裸露时间,努力减少施工材料和泥沙散落或流失。(4)为避免因机械化施工产生的漏油弃油对河水造成污染,应加强机械维修车间及油库的管理,杜绝乱倒废油现象。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施工机械应严格防止油料泄漏。此外,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作适当处理,如铺设水泥地面,并做好油污水的收集处理。而且根据施工布置,施工机械设备维修、车辆加油在增城城区或者镇区解决,产生的含油污水进入市政污水管网。(5)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本项目施工人员依托沿线生活设施,并在施工场地设移动式厕所,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由移动厕所收集后,定期由吸粪车清运。此外,在施工区建隔油池、沉砂池和防护池。防护池同时也是回用水的储存调节池,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以重复利用,工场地和施工道路除尘喷洒用水,达到生产废水零排放。(6)施工固废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并避免道路遗撒,从而减少雨水对生活垃圾冲刷而污染附近水体。综合上述措施,并做好水土保持和弃土处置工作,本项目的施工不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四、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本项目疏挖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弃土,在堆弃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必须在施工中及施工后采取相应水土保持措施,减小弃渣所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本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生活垃圾36T。生活垃圾若不妥善处置将有损环境卫生和美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有(1)项目挖掘出的泥土须建立暂时存放场,搭棚、围幔包围起来,防止扬尘或下雨时泥土随雨水蔓延、流走。对于临时弃土存放点做好防渗工作,并按规定办理好余泥渣土排放的手续,获得批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将余泥等运至指定的受纳地点弃土。车辆运输散体物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不得沿途漏撒。(2)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统一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五、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工程施工期对陆生植被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挖土及弃渣,用地范围内的植被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土石方开挖造成局部地区植被破坏,易形成水土流失,其中受影响的植物中,没有一种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多数是一般植物和本地区常见植物,都是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措施进行人工重建和恢复的,工程不会造成珍稀濒危物种的损失。施工对水生生态有直接、间接两方面影响工程大部分属陆上作业,对水生生物的直接影响不大,并且是暂时性的,项目所涉及的水域无水生植被,鱼类是常见种、游泳动物,可主动逃逸。间接影响主要是水闸施工期间引起河流悬浮物浓度增加,使水体的浑浊度变大,透光率降低。悬浮物浓度的增加将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使浮游生物数量减少,但对其类型的影响不大;悬浮物的增加对游泳生物的影响较小,因为游泳生物的活动能力较强,遇到外界刺激后将会迅速逃离现场而免受不利影响。不过,由于施工过程只是是暂时的和局部的,所涉及的范围也是有限的,所以施工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和可迅速恢复的,因此本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不明显。对于施工现场的清理和恢复措施主要有(1)施工临时占地在工程结束后必须及时种树植草,尽量恢复原来的地貌;对于永久占地,施工后要覆盖土层,再植上草皮或灌木;(2)工程建成投产后,项目区要进行绿化,种植适应性和抗污染力强、病虫害少的树种;(3)所有施工人员的临时工棚必须及时拆除,临时生活区的垃圾和受污染的水沟、场地必须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并用净土覆盖、压实和恢复植被。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文物修复完毕后几乎不产生废水,项目的污水处理站主要用于后期工程使用,基本无污水产生。必要时产生的少量洗手废水污染物浓度很低,收集后直接用于周边绿化植物的浇灌。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运营期几乎无废气产生,若水管破损,则抢修过程中会产生部分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3、声环境影响分析运营期项目产生的噪声主要为泵房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设备噪声;若水管破损,则抢修过程中会产生施工噪声。各类设备均设置于项目后山的给水系统,经过山体及植被阻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供水管破损的几率较小,且抢修过程耗时短,抢修施工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也较小。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管理维护人员的办公垃圾,产生量约为88KG/D(3212KG/A);此外,若水管破损,则抢修过程中会产生部分余泥渣土。办公垃圾经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抢修过程中产生的余泥渣土按相关规定送至弃堆场收纳。该工程建设后可使完善当地的给水及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的配置,使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同时文物的修复不仅使得其原有面貌焕然一新,也为本区提供了一大旅游资源,是当地的旅游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项目文物建筑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魅力源,是发展旅游产业、推动村域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生活的重要支撑点。由政府主导进行文物建筑的修缮与保护,能极大地增加投资者信心,快速有效地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与政府共同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汽车尾气NOX、CO、THC国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第IV阶段大气污染物施工机械、输运车辆扬尘运送散装水泥车辆的储罐应保持良好密封状态,运送袋装水泥必须覆盖封闭,路进行洒水。良好生产污水SS、CODCR、BOD5及石油类沉淀池预处理,回用水污染物生活污水BOD5、COD、SS、NH3N、动植物油由移动厕所收集,定期由吸粪车清运不影响河流水质噪声施工设备施工噪声和运输噪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机械应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不影响附近居民生活工作固体废物工地施工弃土、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弃土堆放在指定的弃渣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堆放在指定的垃圾堆放点,交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保持周围环境清洁,符合环保要求其他结论与建议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本次工程包括石屋旧村“武威祠堂”等五栋文物建筑的修缮,配套广场、巷道修缮及相应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地理坐标为北纬23282380、东经113485242。项目建造总面积1510平方米,项目预计总投资为998万元。二、项目合理性论证结论该项目符合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向目录(2007年本)鼓励类项目中的第二十五条“其他服务业”中的第17条“文物保护及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三、环境现状评价结论1、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由引用的广州增城干力敏诊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监测数据(广州中正环境监测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7月16日对河的现场监测)可知本项目附近地表水监测指标氨氮,总氮接近水质标准,其余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总体水质现状良好。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论参考广州增城干力敏诊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监测数据,可知,各监测因子监测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一级标准要求,该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从监测结果可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昼、夜间环境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要求,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1)项目施工场地开挖土方和运输等,将不可避免的产生粉尘和废气污染。土料开挖现场以及施工原材料的外购产生的粉尘,主要发生在施工道路及两侧,采取洒水车定时洒水以减免粉尘污染。工程施工期使用有柴油或汽油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工程施工燃油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铅化合物总量较小,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2)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水污染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都是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由于施工期污水是短期排污,施工人员租住附近村庄,并在施工场地设置移动厕所,其收集的粪便水定期由吸粪车清运,基本对环境不会产生影响。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混凝土养护、机械设备保养冲洗弃水,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作为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除尘喷洒用水。3)施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施工设备噪声。项目施工时要文明施工,并选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并按需求设置声屏障,以最大程度较少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而且施工期的噪声影响是暂时的、间歇性的,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施工噪声也就随着结束。4)本项目场地开挖期间会产生一定量的弃土。本项目产生的弃方应按规定运至指定的受土点。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应注意清洁运输,防止沿途撒漏泥土,污染街道和公路,影响市容和交通。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