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素质教育专题讲座_第1页
家庭素质教育专题讲座_第2页
家庭素质教育专题讲座_第3页
家庭素质教育专题讲座_第4页
家庭素质教育专题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素质教育专题讲座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对孩子的教育不能重来,没有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大家思考过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吗(目标)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有哪些误区(错误的观念、做法)科学的家庭教育有没有诀窍、模式千万不要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才想去治疗。近年来,在长期从事家庭教育讲座和家长教育咨询中,看到很多渴望的眼神,绝望的泪水,经常让我深思。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没有不能教育的孩子。从“华生一打儿童理论”和“罗森塔尔效应”看教育的主导作用。一、教育的本质(目标)教育的本质是对孩子生命潜能的开拓。素质教育包括文化知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目前高校选才,考试唯分数是举,其实思想道德素质不合格是危险品、身体不合格是废品、从20/80法则看情商决定成功,无德无能的大学生多的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一个与成功有约、与幸福有约的人。具备成功的心态、理念和成功素质的人的条件是有成功的强烈愿望、事业目标清晰、严格高效的时间管理习惯、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积极乐观、不断超越自我开发潜能。人们常有这样的体会,中学毕业多年后,同学相聚时,总会听说当年成绩最优秀的同学,纷纷沦为平庸,工作、生活碌碌无为,没有热情,前途无望,生命黯然失色。而在校时,很多成绩一般,甚至“后进生”,大多生活得象模象样,有车有房,有钱有地位,意气风发,把生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不是偶然。这说明什么道理胆识胜过学识,高分还要高能。分数决定一时,情商决定一生。要开拓生命的潜能,孩子的心灵是在舒展还是在压抑状态下成长,将是能否成才的关键。二、家庭教育的误区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正确的培养目标,就会陷入传统的家庭教育的误区。1、盲目攀比爱用食指指责,爱用“激将法”。如“小楠比邻居乐乐,妈妈总是觉得别人比我好”。“小明比表姐巧巧,你就是看我不顺眼,常打,常骂”。孩子得出我不行,我是个“笨蛋”,心灵压抑,自卑的结果。“与华盛顿比”。家长们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表现出来则多是为着自己的意志,为了家长面子,在教育孩子。正确的是用拇指让孩子有“我是有不足,但我是好孩子,我能行”的感觉。心灵舒展、自信最最重要。2、不准失败。杭州市的李校长讲“偷进办公室改试卷”的故事。家长亲手毁掉孩子的快乐、幸福,考上研究生又有何用“我是个差生,死了可以为父母省掉10万”。童年恐慌症。应该让孩子勇敢面对失败,在失败中快乐成长。3、强行塑造。父辈们“望子成龙”心切,强行按自己设计或别的孩子成功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剪断手筋的小女孩儿”说为免一生的痛苦,强忍一时之痛。不少家长用捡到芝麻丢了西瓜的方式,强行剥夺孩子的童真、乐趣、需要,送孩子参加各种不适合的培训班,牺牲了孩子的创造力,长大后厌学。不反对早教育,但要多观察、发现孩子的潜能,志趣相投,耐心引导、激励才会走得更远。4、溺爱盛行过分保护,为孩子行为上包办代替,物质上无条件的满足,使孩子过分依赖,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没有独立的个性。在家霸道,出门窝囊,自私不会宽容理解他人,不会与人相处。独生子女溺爱现象最普遍,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亲手制造悲剧人生。“年轻的妈妈李兰对儿子过度溺爱,让儿子成了温室里的秧苗长不成参天大树,家园里的马驹跑不成千里马,17岁读高中儿子还和妈妈同床睡。不会穿衣,烧开水,不会收拾学习用品,不会独自判断事情该不该做,不会看病不会为母亲倒一杯吃药的开水”。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不象李兰那样溺爱严重,但尺度不同,都应该反思。由于溺爱,孩子会变得无能,无意志力,无理;由于溺爱,孩子会任性,对家长的爱觉得是理所当然,是麻痹而不感恩的;由于溺爱,孩子永远长不大(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社会年龄不相符)。孩子所有的能行和不能行都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在有关。5、放任不管懒家长认为,最好让孩子任其自然的成长,爱对老师说“我孩子的教育全都靠老师你了”,“谢谢老师给我管严点,可以打的”。这样教育无力,为了自己喝茶打牌,自己清闲,不爱学习如何教育子女的家长也不在少数。信马由缰长大的孩子,没有规则意识,为所欲为,出问题的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你的孩子没有时间做人”。他就会如同动物野马一匹。6、短期功利。“哈尔滨优秀女生小帆在太阳岛跳水身亡”,女孩日记中写到,是父亲用要求完美的功利思想压力害死了自己的女儿。太看重分数,分数成了压抑人性的“吃人精”,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成绩中所含的会求知的兴趣、意志力、自信心、积极心态及创新等非智力因素,可持续发展素质更比死记硬背取得的高分数更重要。三、走进孩子心灵深处的艺术1、教育态度方面成长需要了解、尊重、信任、理解成长需要了解。了解自己的孩子是教育的基础。人有八种智能区语言、逻辑、音乐、空间、运动、人际、内省、观察。了解你的孩子潜能特长或天赋在哪个方面,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的培养,对其长足发展和成才很重要。每个人都有才能最佳点,从这里切入,实现优势迁移。要从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和愿望、情绪变化心理需求、学习情况、交友、行为变化、优点缺点(眼中只有孩子缺点的家长是不称职的家长,五点以上优点是合格)方面全面了解。最好有一本如相册似的专用本子,书面记录在案,分析研究。对孩子教育在读幼儿园前,严格按规则训练,以家长讲为主,幼儿园以后一定要多倾听,孩子委屈伤心时的倾述。“降落伞不够”,“动物们该在哪个区域”等待孩子们表达他们思维。“妈妈,谢谢你今天能耐心的听我说完”。在沟通中等待自我教育的启示。成长需要尊重。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平等的人格,成人放下架子和面子,“幼儿园孩子错怪偷鸡蛋”影响一生。尊重孩子的权利,对兴趣爱好选择的权利;尊重孩子平等的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意识;向孩子学习,和孩子商量,学习新电器使用,学习网络技能。向孩子学习,好处多多使成人心态变得年轻;使孩子变得神气自信;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千万别认为尊重就是,一味的迁就满足,混同于溺爱。尊重是在人格权力情感上,精神上尊重,溺爱是在物质上无条件给予,在行为上包办代替。尊重把握好两点一是时时处处夸孩子,孩子就真的能飞翔,二是将心比心,当你以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时,先要想一想,假如我是孩子是否会受得了。成长需要信任。教你生病、“讲桌偷拿了同学的钱”信任孩子的品质,“家长会上倒数10名的同学与家长站对面”母亲为孩子而自豪。教育者信任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成功的潜能,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前提。成长需要理解。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蹲下来用童心看世界”才知道差异,“幼儿家长用脚画太阳”才理解孩子已经尽力了。“我脱下衣服再打吧”漫画看成人的同情心。2、教育行为方面,成长需要激励、宽容、提醒成长需要激励。“一位普通而智慧的妈妈,从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每次家长会对孩子的激励,创造了一个教育的奇迹”。“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不说慢慢少”,最好的激励不仅是表扬,更不是物质的奖励,而是分享成功的感受。关注优点,可用一本专用“行为录”记优点、或设立“成功记录箱”。通常说的“不努力就不会成功”。我认为“不看到成功就不会努力”成功的信心源于不断的被表扬和激励。但要恰当发挥激励的作用,应注意要对事不对人,是孩子在具体什么事上太了不起了,不是让他感到骄傲的人很了不起。如,你10道题做对了5道,你这次真行。比爸爸当年能干多了。表扬主要是精神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表扬要考虑孩子的个体需求。用描述性的语言。人、事、物、感受怎样。表扬要多从做人方面正确引导。成长需要宽容。“阿东刻骨铭心的一次作弊”。孩子出了问题时,要变你“怎么了”的指责为“我怎么了”的反思。变“为什么”找理由找借口,为“怎么办”寻求方法。宽容不是溺爱,是从精神上不是物质上。宽容需要耐心等待,宽容要善待过失,孩子犯错时,是最好的教育良机。“女儿偷钱,理智的书信沟通效果”。因心灵感动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多问问孩子,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怎样处置这事成长需要提醒。(学会批评和惩罚)学会批评要想批评达到效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且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控制情绪,要有原则的一致性的以规则治人代替以人治人。和孩子商量出一些错误行为的批评、惩罚方式;做到小错误及时提醒,大错误过后再说。不说伤害孩子的情感和自尊的话,且不当众批评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油子就是经常被伤害,自尊心已经麻木了。对事不对人,绝对不要训斥,全盘否定。就作业说作业,就具体不良行为指正,如抽烟还是喝酒了,不要翻老帐。不要说“笨蛋”、“傻瓜”、“废物”、“蠢货”的刻薄尖酸的话,图自己发泄得舒服,使孩子得出自己“不行”,不是“好孩子”的结论,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孩子的“犟脾气”就是被训斥习惯了,不在乎了,也是家长“培养”的结果。“常打不疼,常骂不惊”要毁掉你的孩子就经常批评吧。批评时,要找出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家长及时反省总结自己是否做得正确,或犯了什么错误。学会惩罚。惩罚除遵循以上的批评原则外,有三个特殊原则。最后行使原则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惩罚的原则只有在使用其他激励性等方法无效时,才可使用。陶行知教育“打架学生四块糖”故事。警示在前的原则犯什么样的错误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家长应事先一一向孩子说明或和孩子共同制定出来。比如,逃学、打架、不交作业、撒谎、作业马虎、不遵守作息时间表、玩过玩具不收拾等,都应该在事先向孩子说清楚,让孩子在心里有一条线,不至于吃“后悔药”。冷静分析原则孩子做事的动机分四种一是好心办坏事;二是没有明显的动机,不小心做错的;三是由于贪玩或控制不了自己而造成不好后果;四是有明显的动机去“明知故犯”。不同的动机性质不同。“小明的爸爸惩罚方法”首先用零花钱或休息时间去挣钱赔偿损坏的东西。其次,通过限制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来约束。不提倡简单粗暴的打孩子,体罚孩子。因为打孩子一是不尊重孩子人格;二是会使个性强的孩子崇尚暴力,打别人,成年以后打家人,或生性弱的孩子变得自卑、恐惧。不是绝对不能打孩子,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比如在影响孩子重大品质、习惯的养成的初次“犯规”的时候,或对父母的权威进行严重挑衅的时候。但只能打“手心”。遵循小时严,大点松的原则。3岁、6岁、12岁都是成长不同的关键期。对不同个性的孩子要用适合的方法。有的孩子只用一个眼神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还用得着批评或惩罚吗家长要知道,孩子之所以沦为平庸,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没有能唤醒孩子沉睡的潜能意识。就是要让孩子有“我能行”“我能成功”的感觉。家庭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只要具备了成功者的自动化的习惯,就会收获成功者性格和成功者的命运3、教育艺术“三字经”好孩子,你能行看得起,够朋友先进入,后导出良暗示,直通心言必信,行必果好孩子,你能行每个人的心灵里都有两扇门,一扇叫“我能行”,一扇叫“我不行”。两位不同对待期末考试的家长,一位下命令“考不好,就不要回家”,一位扳手腕,故意让孩子嬴后说“你真棒,你考试肯定行。”结果可想而知。主宰命运的是积极的心态,成功的自信。一个孩子自信心如果没有了,被培养成一棵不死之树,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因为没有自信心,就等于没有真正的人生了。而这种自信要从小,从点滴生活、学习上来培养,当“我能行”成为一种信念,随着时间悄然沉淀在孩子心底深处的时候,他们就会真正成长起来。“好孩子,你能行”是孩子内心深处最强烈的精神需求。能否打开孩子求知和成长的“内发动机”,为自己快乐的学习成长,就看每位家长每天能否热情而艺术地说出“好孩子,你能行”。看得起,够朋友良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土为知己者死。家里的大事要告知孩子,孩子是家庭一员有知情权。“清华学子四岁与父亲结兄弟”。孩子最怕的不是打骂、指责、抱怨,而是感动。“看得起,够朋友”是走进孩子心灵的重要途径。只要走进了孩子心灵,就走出了教育的误区。先进入,后导出先打入孩子爱好的内部,做兴趣的同伙,再导出。目的是先让孩子接纳你,等进入他心灵后再不知不觉的教育、引导、升华。教育无痕。“追星孩子的智慧母亲”。良暗示,直通心“成功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