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课程设计-钱家营煤矿_-_第1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钱家营煤矿_-_第2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钱家营煤矿_-_第3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钱家营煤矿_-_第4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钱家营煤矿_-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1矿区概述1111交通位置1112地形地貌1113气象及地震1114地表水文情况1115水源及电源212井田地质特征2121井田地质构造21211井田大中型构造特征21212井田主要构造描述31213对井田内大中型构造的认识41214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定4122煤系地层及其层组划分4123水文地质8124其它有益矿物9125地质勘探程度913煤层特征9131煤层的结构、厚度和一般特征9132可采煤层及局部可采煤层稳定性10133煤层对比11134煤质12135瓦斯14136煤尘及煤的自然发火142井田的境界和储量1621井田境界16211井田范围161212井田尺寸1622矿井工业储量16221矿井地质资源量1622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1823矿井可采储量18231井田边界和工业场地煤柱18232断层保护煤柱20233矿井保护煤柱20234矿井可采储量213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331矿井工作制度23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332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23322确定依据23323矿井服务年限24324井型校核244井田开拓26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2841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27412阶段划分和开采水平的确定29413井田划分30414主要开拓巷道30415开拓方案比较31416井田开拓方式34417采区开采351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交通位置钱家营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钱家营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933、东经11828。京山铁路在井田西北经过,工业广场至京山铁路线唐山南站和古冶站,直线距离分别为145KM和16KM,有钱吕铁路与矿区支线古、吕、范铁路接通,生产的煤炭经古冶站外运,区内公路便利,有唐钱、唐吕及津唐、唐港高速公路通过,属京、津、唐三角区,距北京、天津均为100KM。见图11。112地形地貌本地区地势平坦,井田范围内全被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地势低平,东北高,而西南低,标高介于726M之间,地形坡度1/1000。东部于新古河道两侧有高度13M呈北东南西向排列的小型沙丘。113气象及地震矿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候变化较大,春季东风和西北风交替出现,气候干燥少雨,夏秋两季东南和南风常有海面带来的潮湿空气,使矿区多雨;冬季受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冷空气牙影响,多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每年的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6,年平均气温20,最高气温在零上27至37,最低气温在29至34,冻土深度1015M,结冰期为11月中旬至次年三月中旬。根据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1991年5月31日提供的钱家营矿区地震基本烈度评定报告,钱家营矿区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114地表水文情况井田内有沙河、老牛河。沙河发源于迁安城西好树屯,汇集清凉山东麓一带山地之水向南流去,过巍峰山凤凰山间的山谷,进入开平煤田。蜿蜒于唐家庄矿业有限公司,流经吕家坨矿业公司与范各庄矿业之间,回折而向西南,穿过钱家营、宋家营、小集镇,而泄入苇泊洼地内。井田范围内有沙河自井田北部流向西南,流向与地层走向大致一致,河面开阔,水力坡度较小,仅为12。冬春河水近于干涸,只排泄矿井水。夏秋流量显著增大,汛期有时2泛滥,流量随上游北部山区降雨量而变化。最高水位为19M。滦县汉沽区宁河县蓟县卢龙县迁安县迁西县玉田县京塘路公速高津路公速高津唐唐海县滦南县乐亭县昌黎县抚宁县丰润区古冶区开平区开滦钱家营矿唐山市图11交通位置图115水源及电源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主要取自第四系冲积层水和矿井井下分流的清水,基本上形成了一套集中供水系统,矿区水资源比较丰富,可满足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要。进入本矿区中央变电站的电源线共计四趟,其中2趟电网是吕家坨变电站35KV输电线,接矿中央变电站馈送至一水平,另外2趟是开滦林西电厂35KV输电线,经过中央变电站馈送至一水平。12井田地质特征121井田地质构造1211井田大中型构造特征1、区域构造概况钱家营井田位于开平煤田之开平向斜的东南翼,开平煤田位于燕山南麓,受新华夏系构造的控制,是一个北东向的大型复式含煤向斜构造。它包括了开平向斜、车轴山向斜、荆各庄向斜和西缸窑向斜四个含煤构造。开平向斜为一大型不对称向斜构造,轴向在南部为北东40,到北部古冶以东逐渐转成近东西向,其西北翼地层陡立至倒转,东南翼地层平缓而多褶曲,自北而南有杜军庄背斜、吕家坨背斜、范各庄向斜、毕各庄向斜、南阳庄背斜、高各庄向斜、李辛庄向斜、刘唐保背斜和深港向斜等褶曲,它们的轴向都与主向斜斜交,构成了3“边幕式”褶曲。2、井田大中型构造特征1钱家营井田东端为毕各庄向斜西翼和小张各庄向斜西翼,向西依次为南阳庄背斜、高各庄向斜,再向西逐渐过渡到井田中部的单斜区,此单斜构造向西南延展约12公里,又开始出现褶曲,自东向西依次为李辛庄向斜、刘唐保背斜。井田西端为深港向斜东翼。2井田内褶曲线性排列明显,如南阳庄背斜,延展长度达7公里,长宽比为31。各褶曲轴向都与主向斜轴(开平向斜)斜交。褶曲多呈不对称状背斜东南翼倾角较大,一般20左右;西北翼倾角平缓,一般10左右;向斜则相反,东南翼倾角缓,西北翼倾角大。3井田构造以褶曲为主,断裂为辅,断层以倾向或斜交为主,且大中型断层多伴生在褶曲轴部和褶曲区与单斜区过渡带。1212井田主要构造描述1、南阳庄背斜1特征长轴状背斜,轴向在南阳庄附近呈近南北向,到岭上庄附近急剧转成近东西向,呈向东北方向凸出的弧形,两翼不对称,西翼倾角10左右,东翼倾角20左右。往深部褶曲幅度变小,于煤12的1100米底板等高线附近趋于消失。褶曲浅部发现有F4、DF4、DF4三条大型逆断层。2控制程度延展长度达7公里,褶曲浅部煤12的700底板等高线以浅有16个地面钻孔,井下钻探、巷探和二维地震、瞬变电磁等物探方法进行综合探测控制,背斜形态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而深部仅有钱46、钱101、钱85三个地面孔控制,背斜形态控制不严密,有大中型断层伴生的可能,影响工作面的布置甚至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有待进一步探测控制。2、高各庄向斜1特征井田中深部构造,轴向北80西,南翼倾角10左右,北翼13左右,轴部伴生有F11逆断层和F17正断层。2控制程度延展长度约35公里。钱77、钱81、钱45、钱9、钱40和钱水19共6个地面钻孔控制,向斜深部控制较差。3、李辛庄向斜轴向北40西,两翼不对称,东北翼倾角12左右,西南翼20左右。延展长度超过44公里,钱78、钱86、钱88共3个钻孔控制,向斜形态控制不严密,其中钱78孔揭露向斜轴部有3断层(落差31米),当然还有其它大中型断层伴生的可能,严重影响着采区的正常划分,采区设计前必须进一步及时勘探查明。4、刘唐保背斜轴向北75西,东北翼倾角20左右,西南翼倾角13左右,此背斜褶幅比两侧向斜大,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可见呈“舌状”向主向斜内拱出。与李辛庄向斜相似,东南部较紧闭,而向深部较宽缓。其西部为深港向斜。延展长度超过15公里,仅褶曲深部有钱93、钱94、钱95和钱96共4个孔控制,背斜控制极不严密,且有大中型断层伴生的可能,采区设计前必须进一步勘探控制。5、主要断层到1998年年底井田内共有187个地面钻孔,查出断层26条,其中落差5030米的断层4条,3010米的断层10条,10米以下的断层11条,落差不明者1条,详见表1和附表一。表1钱家营井田断层概况表落差(M)项别5030301010合计条数35513正断层34512其中逆断层01011213对井田内大中型构造的认识勘探及采掘实践表明井田内主要褶曲都伴生有大中型断层,尤其褶曲轴部和褶曲区与单斜区过渡带断层密集,断层落差较大,远离这些区域断层规模和密度较小。以南阳庄背斜浅部为例,其轴部伴生有F4、DF4、DF4三条逆断层(落差依次为32米、18米、12米),同时在大中型断层两侧还有较宽的断层影响带,中小型断裂发育,煤层顶板稳定性极差,如F4逆断层仅下盘影响带宽约100200米,不仅影响了采区工作面的合理布置,而且极大影响了工作面高产高效采掘。1214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定以上论述表明,钱家营井田大中型断层不多且很少互相切割交叉,地层产状变化不大,有少量宽缓褶皱,大中型构造复杂程度应属类。5122煤系地层及其层组划分钱家营井田位于开平煤田东南翼的西南段,煤系地层的时代属于石炭系上统和二迭系下统。基盘地层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煤系地层总厚度约为500米。含煤十几层,煤层总厚达1979米,含煤系数396,地层特征与开平煤田其它井田基本相同,现由老至新,从煤系的基盘奥陶系中统描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本组为岩性单调、质纯的碳酸盐相沉积。以厚层状,灰褐淡玖瑰色豹皮状灰岩为主,夹白云岩和薄层状白云质灰岩。后者多赋存在本组地层的上部。井田内共四个钻孔揭露了该层,最厚达9553米。根据岩芯观察其顶部大约40米以浅部分属古风化壳,最顶部约20米风化程度甚强,常具黄褐色斑状杂色,向下逐渐减弱。裂隙中见有浅灰杂色铝土岩充填,系属石炭系中统G层铝土岩沿裂隙填入的堆积物。本组厚度约300米。2、石炭系C分上、中两统,下统缺失。下界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灰岩顶面,两者呈假整合接触。上界为煤11顶板一含海相动物化石之细粉砂岩顶面。与上复的二迭系呈整合接触。总厚一般约200米。1石炭系中统一唐山组C2直接复于奥陶系灰岩之上。上界为唐山石灰岩K3顶面。一般约60米。本统地层以紫、绿灰色的粘土岩和浅灰色粉砂岩为主,仅上部可见细砂岩。本统下部厚约26米为滨海环境的湖泊相碎屑岩沉积。向上逐渐过渡到海相薄层碳酸盐和过渡相的交替沉积。形成一个逐渐递进的相序。本统标志性岩层自下而上有G层铝土岩和三个薄层灰岩。2石炭系上统C3分上下两组。下组称开平组,上组称钱家营组。上组是重要的含煤地层。本统一般厚约135米。3、二迭系下统P1下界以煤11顶板之粉砂岩顶面,与钱家营组呈整合接触。上界A层铝土质粘土岩顶面,部分地区有冲刷面。本统地层一般厚约300米,分上下两组。下组称大苗庄组;上组称唐家庄组。其大苗庄组是主要含煤地层。1大苗庄组P116上界为煤5顶板的中、细粒砂岩底面。此间为一古河床的冲刷面,常使煤5遭受剥蚀的迹象。如林88孔煤5厚度为0米,钱34厚011米。本组厚约70米。本组地层为过渡相粘土岩和陆相碎屑岩的交替沉积。大陆冲积相己开始出现。含煤六层,即煤9、煤8、煤7、煤、煤6和煤5。其中煤7和煤9厚度较大,为层位稳定的主要可采煤层。标志层煤6顶板粉砂岩深灰一黑灰色。致密,质地均一。具海百合茎及腕足类化石。含黄铁矿散晶及褐灰色泥质或菱铁质结核。层位稳定。2唐家庄组P11下界为煤5顶部的中、细砂岩底面,与下伏大苗庄组呈冲刷接触,上界为A层铝土质粘土岩顶面。一般厚度220米左右。井田内局部受剥蚀。本组地层属陆相堆积,河流活动极为活跃,除了在河流期交替的短暂时期有一些滞水盆地湖相的粉砂质和泥质沉积物外,很少见有典型湖泊相的沉积物。岩性以粗碎屑砂质岩类占绝对优势。由于地壳逐渐趋向隆起,河流活跃,迁徙频繁,已不利于煤层堆积。本组地层大致可分三段。每一岩段由河床相粗碎屑物起到滞水盆地(湖)细碎屑物止,反映了三次河流活动的大周期。4、二迭系上统(P2)分上下两组。下组称古冶组,上组称洼里组。本统厚度大于722米。1古冶组下界为A层铝土岩顶面,呈冲刷接触。上界为淡黄色底砾岩底面。亦是冲刷接触。一般厚约430米。本组属纯陆相沉积。岩性以灰白、紫灰色中粗粒砂岩为主,间夹紫色粉砂岩和粘土岩。砂岩成份单一。泥硅质或硅质胶结。粉砂岩或粘土岩多呈团块状构造。有时含褐铁矿结核。本组中部含一层铁质粘土岩(A层),是全区主要标志层之一。该层下约4050米处粗砂岩中有同心环状层理(称李泽岗格同心环)。再下是厚层的硅质中、粗砂岩。分选性甚好。质地坚硬,俗称“磨石砂岩”。厚度一般在10米以上。本组下部的粉砂岩中,常含羊齿及苛达树等化石。2洼里组下界为底砾岩底面,上界不清,厚度大于500米。井田内钱12孔所见287米。与古冶组呈冲刷接触。本组地层岩性主要为紫色、紫红色粉砂岩间夹细砂岩,有时夹中砂岩和粘土岩。组成细带状构造。底部为暗紫色或灰绿杂色砾岩,有时相变为中粗砂岩。以石英为主,次为燧石、紫色岩屑。分选不良。泥硅质胶结。本组属陆相沉积。显示由河床相粗碎屑物湖滨波浪带或浅湖相细碎屑沉积特征。75、新生界复盖层(第三、第四)本界地层不整合于各时代地层之上。厚度由北部钱47孔的82米往西南逐渐增厚,至钱84孔达800米,平均每公里厚度递增42米。等厚线大致呈东西方向伸展。井田西南部大致以钱73钱88钱98诸孔联线为界,此线以南,复盖层厚度均超过600米,经部分取芯鉴定,下部似有第三系沉积物,其岩性为灰绿黄绿色半固结状的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曾送样于省公司化验室鉴定,岩样为细砂岩故未发现孢粉,无法确定其时代,暂划入新生界复盖层。本界地层由各种粒级的砂、卵石,砾石及粘土和亚粘土组成。、中统后城组中生界侏罗系下中统下花园组上段下段古生界奥陶系下统冶里组J2J12J12XO1O1Y951514131211098765431J2HJ12XJ12X1J32143916215430943上部以河床,河漫相沉积为主间有牛轭湖相,厚约10米,其岩性以灰绿色砾岩,砂砾岩及砂岩,志紫色粉砂岩,砂质粘土岩组成。在井田南部为杂色不含煤地层,仅个别孔见17号煤,粉砂岩,砂质粘土央中含有较多钙质呈团块状、网状局部变为灰色,含为植物茎化石,砂砾岩,砾岩其砾石成份多为燧石,硅质灰岩,分选磨圆面积均差,砾径一般20毫米,泥砂质胶结。中部以河流、湖泊交互相为主,间夹有沼泽泥炭沼泽相,厚约130米,为杂色含煤层段以紫色与灰色交互,平面上以杂色地层为主,仅西中堡北东,西庄一带为连续含煤段,其余地方含相变化大其岩性特征与上段基本一致,含1012134号等煤层,煤层对比困难,仗101号煤局部可采。下部为河流相,湘潭湖泊相与沼泽相交互,其岩性底部为7号煤顶板,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砂岩,碎屑成份以长石为主,次为石英云母及岩屑,泥质胶结、松散、易碎,局部相变为细中粒砂岩,为河床、河漫相沉积,局部煤层冲刷,8号煤极为深灰色粉砂质粘土岩细微质软含植物化石89号煤层沉积,在横向上局部被杂色、紫色地层所代替,号煤在并田西部白草村一带可采,并多在9号煤层顶板之上出现,杂紫色地层,含煤段与杂紫色地层间,部分钻孔见有黄色粉色等似古风化面岩石返色特征,并且岩石倾角有上陡下缓现象在井田中部多处出现,表现了上、下段间由连续沉积,到局部似微角度不整合接触。、,、,、,、,、,、56、7、,、5161、,、,、060、3040、10、,、,、,、,、,、,7、,、,、,、,6、,、,、,、5、,、,、,、,、,、,、,、,、,、,、1234、,、131、,、1、4、,、020、35、3、1、,、12、,、,、,、,、,、650、,、,、5、,、,、,、,、,、,、,、,、,、,、,、750M,、10M,、,、,、,、,、化石地层系统地层煤层地层柱状地层特征编号厚度段组统系界、3615928123水文地质1、大气降水矿区年降水量在350800MM之间,由于巨厚冲积层的存在,阻隔了大气降水与矿坑涌水之间的联系,矿井涌水量基本不受季节影响。2、地表水系矿区地表水系主要包括沙河、老牛河、幸福河、矿井采动塌陷积水坑以及一些人工排水灌溉沟渠。矿井采动塌陷坑积水量随开采面积的扩大而增加,到1997年末最大积水量为3344971立方米。所有地表水体均直接补给潜水层,但与煤系含水层均无直接水力联系。根据矿井开采以来涌水量观测数据分析,地表水与矿井涌水量无联系。3、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及其主要特征。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包括第含水层煤12底至煤14顶砂岩裂隙含水层、第含水层煤5底至煤12顶砂岩裂隙含水层、第含水层煤5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1第含水层煤12至煤14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性中等,局部较强,是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之一。该含水层主要参数为单位涌水量0019700566升/秒米,渗透系数015010707米/昼夜,目前井田内观测到的最低水位为480M钱水24,其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钠型或硫酸钠钙型,矿井揭露该含水层长时间涌水后沉淀黄褐色胶状物质。2第含水层煤5底至煤12顶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性弱,工作面揭露时只出现局部滴、淋水现象,单位涌水量为001600584升/秒米,渗透系数为01541742米/昼夜,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钠型。3第含水层煤5顶至A层砂岩裂隙含水层,从煤5向上依次分为三段VA、VB、VC,含水性中等,局部较强,是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之一,已采工作面中最大涌水量达21M3/MIN1375东工作面,该含水层主要参数为VA段单位涌水量为006030228升/秒米,渗透系数为4526米/昼夜。第含水层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钠型或硫酸重碳酸镁钠型,工作面揭露该含水层涌水后沉淀乳白色胶状物质。4、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及其主要特征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包括第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第含水层煤14到9K3含水层、第含水层A层至基岩顶界面含水层、第含水层冲积层含水层。1第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该含水层含水丰富,单位涌水量为2146升/秒米,渗透系数为182714米/昼夜,其水质类型为硫酸重碳酸钙镁型。在井田范围内,奥陶系灰岩距煤121在140180M左右,此范围地层由粘土岩、薄层灰岩、砂岩互层组成,正常情况下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水对采掘开工程不构成直接威胁。2第含水层煤14至K3唐山灰岩含水层,含水性弱,单位涌水量为00455升/秒米,渗透系数0261米/昼夜,水质类型为硫酸钙镁型。3第含水层A层至基岩顶界面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性弱,单位涌水量为00400196升/秒米,渗透系数为002480211米/昼夜,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钠钙型或重碳酸钠型。4第含水层第四系冲积层孔隙含水层,在井田范围内冲积层厚度由东北部80余米向西南变厚至800余米,由砂、粘土、卵砾石互层组成,由上往下共分五个含水层组,其中第四承压含水层(E)与煤系地层直接接触,其厚度变化为0130米,西南部最厚达270米,含水性较强,单位涌水量为10161385升/秒米,渗透系数为830120626米/昼夜,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钙型或重碳酸钙镁型,受矿井开采影响,其水位由建井前的10米左右下降至目前的30余米(最深达60余米)。124其它有益矿物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石灰石、耐火粘土等。125地质勘探程度钱家营矿井田面积356KM2,补勘14个地面孔,工程量655122米;井下地质孔77242米;井田内的主要构造形态和煤层情况已基本清楚,矿井各个区域的勘探程度均属于精查,可以满足矿井开采的要求。13煤层特征131煤层的结构、厚度和一般特征井田内可采和部分可采煤层共8层,计有煤5、煤61/2、煤7、煤8、煤9、煤11、煤10121、煤122。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煤7、煤9、煤121,均属复结构的中厚厚煤层。详见表11。表11钱家营井田可采煤层沉积特征表132可采煤层及局部可采煤层稳定性建井至今我矿一水平回采煤层集中于煤5、煤7、煤9、煤121。煤8仅局部可采,且煤厚变化较大、煤层灰分较高,伪顶发育。煤11绝大部分不可采,均属极不稳定煤层。已采工作面稳定性评价指标如下表12工作面煤层稳定性评价表57912煤厚053016167175063222065232可采指数09710097099变异指数2224188627432869综合评定稳定稳定较稳定较稳定对井田煤层稳定性结合一水平采掘情况和精查勘探结论评价如下井田内煤7为稳定煤层,煤9、煤121为较稳定煤层,煤5、煤8为不稳定煤层,煤11属极不稳定煤层。井田内稳定和较稳定煤层储量占全井田储量的772。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稳定和比较稳煤层名称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点数)与上一煤层间距最小最大平均(点数)发育情况煤层结构稳定性煤503931429817884875时而变薄出现不可采地段,钱34、47、51、18、64及林88孔附近均不可采19号剖面以西乙区稳定性好,厚139200米一般为单一结构,时有夹石12层不稳定一水平西翼大部分不可采,东翼仅局部变薄不可采煤7166717521132356830201739沉积稳定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复结构,含夹石23层,为炭质粘土岩或粘土岩稳定煤8033912595634941231131不可采地段,主要在第7剖面以东吕53孔钱44、16、51孔和林88孔等及中部的钱64附近不可采第21号剖面以西至井田边界煤7、8合区一般为单一结构,时有夹石12层多为粉砂岩或为粘土岩不稳定一水平大部分不可采,且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目前本煤层尚无回采工作面煤9035520220101626955271812为井田内较稳定,可采的中厚煤层,向北和东方向有变薄的趋势钱55孔和苗4孔附近出现不可采地段单一结构,时有夹石12层较稳定一水平生产实践发现,煤层厚度变化不大,但煤层沉积基底不平,局部顶底板小断层密集,煤层完整性受到极大破坏煤1102230781051069952773426不可采面积较大,主要在第3号剖面以东中部钱26、60、73等孔附近均系零星不可采地段单一结构,时有夹石1层极不稳定一水平仅局部可采煤1210396412991051590为井田内中厚厚煤层,向北至吕家坨区有变薄趋势一般为单一结构,时有夹石12层较稳定煤层厚度局部变化较大11定煤层储量占全矿井储量的6080,则煤层稳定程度属类,据此钱家营井田煤层稳定程度属类。133煤层对比钱家营井田煤系地层的时代属于石炭系上统和二迭系下统,基底地层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煤系地层总厚度约为500米,含煤十几层,煤层总厚达1979米,含煤系数396,地层特征与开平煤田其它井田基本相同。1、标志层1G层铝土岩沉积在奥陶系灰岩的古风化壳上。上部常为浅灰色,下部时为浅灰、灰白和紫色。岩性致密,细腻有滑感。具分布不均匀的菱铁质鲕粒。含黄铁矿结核及散晶体。全区稳定,总厚平均5米。21石灰岩灰深灰色略具褐色,质地较纯,富含海百合茎及腕足类等化石含黄铁矿结核。层位稳定,厚度平均150米。下距奥陶系顶面约30米。32石灰岩深灰黑灰色,有时微发褐色,致密,质地较纯。层面有时附沥青质。含海百合茎及腕足类化石。层位较稳定,厚度平均约115米,下距1约15米。43石灰岩(唐山石灰岩)浅灰褐色,中厚层状,质纯坚硬。含大量筵科、珊瑚、海百合茎和腕足类等化石。并含豆状黄铁矿结核及沥清质膜。厚度较大,层位稳定,是煤系地层中沉积幅度较大的一次灰岩沉积,厚度平均358米。下距2约15米。54石灰岩褐灰色,致密,坚硬,质不纯。富含海白合茎及腕足类及筵科化石。偶见黄铁矿散晶。层位不稳定,常相变为浅海相粉砂岩。厚度平均139米。下距3约20米。65石灰岩灰深灰色,含泥质的生物碎屑石灰岩,时而相变为钙质粉砂岩。本层灰岩常为煤141直接顶板或间接顶板。厚度度平均为115米。下距4石灰岩约30米。76石灰岩(钱家营石灰岩)深灰色,质不纯、含硅质,富含海白合茎及腕足类化石。裂隙多被方解石脉充填,并可见黄铁矿散晶,厚度平均为100米。有时被上部三角洲相冲刷,下距5石灰岩约15米。8煤121顶板腐泥质粘土岩灰黑色,条痕褐色。岩性极细,均一,油脂光泽,具贝壳状断口,含黄铁矿薄膜。海相动物化石富集于该层顶部粉砂岩中。其上部为含钙质的粉砂岩,仅井田中部及西南部明显。层位较稳定,本水平西部不具腐泥质。129煤11顶板腐泥质粘土岩黑色,条痕棕褐色。质纯而均一,油脂光泽,平坦状及贝壳状断口,本水平东部发育,西部相变为粘土岩。10煤6顶板粉砂岩深灰灰黑色,致密,质地均一,具海白茎及腕足类化石。含黄铁矿散晶及褐灰色泥质或菱铁质结核。层位稳定。11A层铝土岩淡青、浅灰和紫红色为主。岩性致密,性脆,细腻,具鲕状均造。常夹粉砂岩薄层,层位较稳定,但厚度变化大,一般310米,局部被顶板河床相砂岩所冲刷。2、物性特征钱家营井田各煤层均属腐植质煤,通过肉眼鉴定,颜色一般为黑色;条痕褐灰色;呈眼球状断口;呈条带状粒状及片状结构,少数为粉状。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镜煤及丝炭少见,煤岩类型一般为光亮型,次为半暗型。表13钱家营井田各主要可采煤层物理特征一览表煤层颜色光泽煤岩组分煤岩类型结构构造块度硬度容重其它煤5黑色玻璃光泽亮煤为主,暗煤较少,偶见丝炭。光亮半亮层状及片状。粉状1013具粘土岩微薄层煤7灰黑色及灰色弱玻璃光泽亮煤暗煤夹镜煤条带。光亮半暗层状及块状。碎块1514性脆具黄铁矿散晶煤8黑色弱玻璃或金钢光泽亮暗煤偶见丝炭。半亮暗淡同上。块状1014具黄铁矿散晶煤9黑色玻璃光泽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具镜煤条带及丝炭。光亮半暗颗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碎块1014具黄铁矿散晶134煤质1、煤层中有害成分(见表14)表14钱家营井田各主要可采煤层工业指标一览表13煤层WRAGVRCRSGQPGQY工业牌号51081079316884380760007854926FM70932351320885450610071816325QF,FM1/3JM81012077335783690680034825332QF,FM1/3JM,JM90911834312883841330016830131QF,FM110891331347184372710013831434FM1210931658324583921390021837630FM1灰分原煤煤5、煤11分别为1079,1031属于低灰;煤7、煤8、煤9、煤121分别为2351,2077,1834,1658,属于中灰。精煤煤5、煤8、煤9、煤11、煤121在10以内,为503794,煤7为1262。2硫分原煤煤11为271属富硫煤,其它煤层为061139属低硫煤。精煤经洗选后煤7,煤8比原煤略有升高,其它煤层除煤11降幅较大外略有降低,含量为066145,属低硫煤。3形态硫煤11,煤121以黄铁矿为主,其余煤层以有机硫为主。4磷勘探中化验成果多为单孔单样,仅供参考。煤7、8略高,分别为0071、0034,其它煤层为00070021。洗选后各煤层平均值低于0015。2、煤层发热量、粘结性指数等,见表8。3、煤种分布14井田以肥煤为主,气煤次之,焦煤甚少。井田煤种分布特征具明显的分带规律。由浅部向深部,煤的变质程度逐渐增高,其排列依次为气煤、肥煤至焦煤。条带大致呈北5060东向延展。其中以肥煤条带最宽,延展最长,所占面积最大,为井田的主要煤种。气肥、肥气煤及气煤分布于井田的南及西南边缘浅部。第15号剖面以西至井田边界,因精查取芯钻孔较少,煤种确定尚需进一步做工作。另外,目前各采动煤层化验结果表明,煤种多为1/3焦,见表9,今后补勘应加强煤质化验工作。4、煤质变化井田内煤的物理性质、煤质及煤岩等特征沿走向及倾向变化均不大,但井田西部(钱5、钱19、钱23、钱补13、钱补17及钱水27孔一带)局部因受火成岩影响,煤层变成天然焦。表15近期钱家营采动煤层煤质化验情况一览表灰分()煤灰成分()煤层名称原生生产SIO2AL2O3FE2O3CAOMGOK2ONA2OTIO2SO2煤种牌号取祥地点54823422412535304007101420120221364321/3焦13521153W718743450476340801862841240100161511581/3焦13751275912253603528429173721631770150261081951/3焦辅2931292121966330390832591397517178015015099454肥煤辅2221223135瓦斯精查中对矿井瓦斯等级没能做出确切评价,只是据邻矿资料进行了预测700以浅二级沼气,二级CO2矿井;700以深属三级沼气矿井。目前600水平随采掘深度增加,发现瓦斯经常超限,二水平采掘前,应及时对矿井瓦斯等级做出确切评价,为采掘风量合理设计提供依据。136煤尘及煤的自然发火1、依据煤层取样,经实验室大管状煤尘爆炸性鉴定仪鉴定,本矿井煤尘爆炸指数为521981,煤尘无爆炸危险性。152、煤的自然发火情况经测定煤9和煤121有自燃发火倾向,投产后曾在一采煤121巷道发生煤层自燃现象。3、地温井田内共有38个钻孔进行了地温测量,其中600水平有17个,850水平4个,1050水平11个,1050水平以深6个。1550水平温度变化在166306之间,一般为20267。地温梯度在05535/100米,一般在1429/100米。2850水平温度变化在18534之间,平均225,西翼深部钻孔钱56钱59钱65一带为地温高梯度区(近2/100米),呈条带状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钱59和钱60钻孔一带地温高达30,向深部地温增加,向浅部地温减小。地温等值线自西向东,由北东向到7号剖面以东弯转成近南北向。162井田的境界和储量21井田境界211井田范围钱家营矿井田西部以1450M等高线为界,东部以300M煤层露头线为界,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走向长118KM,西北东南倾斜平均宽度为64KM。本地区地势平坦,井田范围内全被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地势低平,东北高,而西南低,标高介于726M之间。212井田尺寸(1)井田的走向最大长度为118KM,最小长度为98KM,平均长度为108KM。(2)井田的倾向最大长度为846KM,最小长度为43KM,平均长度为64KM。(3)煤层的倾角最大为1209,最小为109,平均为115。(4)井田的平均水平宽度627KM根据钻孔勘测可知井田的走向、倾向长度(包括最大、最小、平均值),井田的水平宽度及井田的水平面积见表211。煤层倾角平均为122水平面积计算公式如下21SHL式中S井田的水平面积,M2H井田的平均水平宽度,ML井田的平均走向长度,M由以上计算井田水平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得S627108677KM222矿井工业储量221矿井地质资源量采用块段法计算矿井工业储量,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划分块段,此处共划分为4个块段,根据煤层地17板等高线图以及钻孔资料计算各块段煤层的倾角、厚度等赋存情况。计算块段地质资源储量的公式如下4110COSNIIIZSM式中煤层总储量,万吨;Z单个块段真面积,M2;S单个块段内平均倾角,度;I块段煤层的平均厚度,M;M块段内煤层的平均容重,T/M3。I利用上述方法分别求出块段AD的煤层倾角、厚度及相应储量,计算结果如表221所示。块段编号煤层倾角()煤层平均厚度(M)区域面积M2块段地质资源量MT矿井地质资源量(MT)A12094085639830329418B6347686365445790C11732473539693406D1233363385689472006332553MTZ22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所给煤层地板等高线图上的储量均设为经济的储量和边际经济的储量,并设定70为经济的储量,30为边际经济的储量。则矿井功业资源/储量由式21计算。1121232GBBMKZZZ式中矿井工业资源/储量;G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1B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2Z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M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推断的资源量;3可信度系数,取0709。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矿井,值取09;KK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矿井,取07。此处取09。K1607136BZZMT28T5MZT329310ZZKKT因此将各数代入式22得36GZT23矿井可采储量231井田边界和工业场地煤柱根据钱家营矿的实际情况,鉴于本井田大部分边界为断层边界,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要求,井田边界内侧暂留30M宽度作为井界煤柱,则井田边界保护煤柱的损失按下式计算。MR23PHL式中P井田边界保护煤柱损失,万T。H井田边界煤柱宽度,30M;L井田边界长度,34674M;M煤层厚度,5M;19R煤层容重,14T/M3;代入数据得B30467514728ZMT工业广场的占地面积,根据煤矿设计规范中若干条文件修改决定的说明中第十五条,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指标见表231。表231工业广场占地面积指标表井型/MTA1占地面积指标/HA01MT124及以上1012181204509150090318矿井井型设计为24MT/A,因此由表231可以确定本设计矿井的工业广场为01KM。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第14条和第17条规定工业广场属于级保护,需要留设20M宽的围护带。本设计选定工业广场长为700M,宽为500M,等厚线大致呈东西方向伸展,平均600M,结合本矿井的地质条件及冲积层和基岩移动角(表232)采用垂直剖面法计算工业广场的压煤损失将煤矿工业广场布置在煤田大致中央处,有利于煤炭的的开采和运输,对其他的各项工作都有好处。(易知基岩深度为100M)表232地质条件及岩层移动角煤层倾角/煤层厚度/M广场中心深度/M/1225085045706870采用垂直剖面法计算所得各主采煤层工广保护煤柱面积及压煤量见下表233表233各煤层工广煤柱压煤量计算表煤层厚度/M工业广场煤柱面积/M752153509求得21309417MT工业广场总压煤量采用垂直剖面法计算工业广场压煤示意图如图231所示20图231工业广场保护煤柱计算示意图232断层保护煤柱井田7煤层现已查明两条断层,即D1和D2,它们的长度分别为229581M,316322M。LD1D2两条断层皆可靠且可控制,故其两侧各留30M保护煤柱,则其煤柱损失可由下式求得(24)1230FDPL式中煤柱损失,T;FPLI断层长度,M;M7煤层厚度,M;煤层容重,T/M3。已知,代入(24)可得314T/529813625143029TFPM233矿井保护煤柱综上,矿井的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汇总见表233表233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煤柱类型储量/MT21井田边界保护煤柱728断层保护煤柱229工业广场保护煤柱1507合计2464234矿井可采储量矿井可采储量是矿井设计的可以采出的储量,可按下式计算(26)CPZGK式中矿井可采储量,MT;KZG矿井的工业储量,32226MT;P保护工业场地、井筒、井田境界、河流、湖泊、建筑物、大断层等留设的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2464MT;C采出率;式中矿井可采储量,MT;KZ保护工业场地、井筒、井田境界、河流、湖泊、建筑物、大断层等留设的永久P保护煤柱损失量,MT;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小于075,中厚煤层不小于08,薄煤层不小于085。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214条规定矿井的采出率,厚煤层不小于075;中厚煤层不小于08;薄煤层不小于085。本设计矿井7煤层厚度为5M,属于厚煤层,且为主采煤层,因此采出率选择075。则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326407515KZMTT表235矿井设计储量总汇表煤柱类型储量/万T矿井工业储量32553煤柱损失量2464矿井设计资源/储量22321522233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31矿井工作制度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相关规定,确定矿井设计年工作日为330天,由于本矿井采用了联合集中布置,且煤层埋深较大,因此大部分巷道布置在岩石中,为了减少提升人员时间,增加副井的提矸时间;以及采区走向较长导致个人上下班时间较长,生产设备先进,工人劳动强度低等因素,设计认为采用“三八”工作制,其中二班半采煤,半班准备,每班工作8小时最为合理。矿井每昼夜净提升时间为14小时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32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本矿井的生产能力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1、生产强度与地质条件的符合,本矿井地质构造简单,储量丰富,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属于中厚煤层,煤层倾角较小;2、矿井生产能力与工业储量符合煤炭工业设计规范要求;3、当地煤炭市场需求情况,目前全国煤炭市场需求量大。4、钱家营井田储量丰富,煤层赋存稳定,顶底板条件好,断层褶曲少,倾角小,厚度变化不大,开采条件较简单,技术装备先进,经济效益好,媒质好,交通运输便利,市场需求量大,宜建大型矿井。本矿井井田范围内煤层赋存简单,地质条件较好,首采煤层平均厚度5M,煤层平均倾角115,属缓水平煤层,易于发挥工作面生产能力。全国煤炭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结合本矿区的煤炭储量,确定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8MT/A。322确定依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第221条规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资源条件、开采条件、技术装备、经济效益及国家对煤炭的需求等因素,经多方案比较或系统优化后确定。矿区规模可依据以下条件确定24(1)资源情况煤田地质条件简单,储量丰富,应加大矿区规模,建设大型矿井,煤田地质条件复杂,储量有限,则不能将矿区规模定得太大;(2)开发条件包括矿区所处地理位置(是否靠近老矿区及大城市),交通(铁路、公路、水运),用户,供电,供水,建筑材料及劳动力来源等。条件好者,应加大开发强度和矿区规模,否则应缩小规模;(3)国家需求对国家煤炭需求量(包括煤中煤质、产量等)的预测是确定矿区规模的一个重要依据;(4)投资效果投资少、工期短、生产成本低、效率高、投资回收期短的应加大矿区规模,反之则缩小规模。323矿井服务年限(1)矿井服务年限必须与井型相适应。(2)矿井可采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和矿井服务年限三者之间的关系为KZAT(31)KZ式中T矿井服务年限,A;ZK矿井可采储量,223215MT;A设计生产能力,18MT/A;K矿井储量备用系数。矿井投产后,产量迅速提高,矿井各生产环节需要有一定的储备能力。例如局部地质条件变化,使储量减少;或者矿井由于技术原因,使采出率降低,从而减少了储量。因此,需要考虑储量备用系数。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第226条规定计算矿井及第一开采水平设计服务年限时,储量备用系数宜采用1315。结合本设计矿井的具体情况,矿井储量备用系数选定为15。把数据代入公式31得矿井服务年限23158TA324井型校核按矿井的实际煤层开采能力,运输能力,储量条件及安全条件因素对井型进行校核(1)煤层开采能力的校核25井田内7煤层为首采煤层,煤厚5M,为厚煤层,赋存稳定,厚度基本无变化。煤层倾角平均115,地质条件简单,根据现代化矿井“一矿一井一面”的发展模式,可以布置一个综采大采高工作面来满足井型要求。(2)运输能力的校核矿井设计为大型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单水平开拓。井下煤炭运输采用钢丝绳芯胶带输送机运输,工作面生产的原煤经胶带输送机到大巷胶带输送机运到井底煤仓,运输连续、能力大,自动化程度高,机动灵活;井下矸石、材料和设备采用轨道运输,运输能力大,调度方便灵活。(3)通风安全条件的校核由于井田走向长度长,井型较大,煤层埋藏不是太深,而且瓦斯危害比较大,所以矿井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风方式,东西两翼各布置一个回风井,可以满足通风要求。(4)储量条件的校核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第225条规定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相适应,才能获得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井型和服务年限的对应要求见表321。表321我国各类井型的矿井和第一水平设计服务年限第一开采水平服务年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1矿井设计服务年限/A煤层倾角45600及以上7035300500603012024050252015459040201515930各省自定由上表可知煤层倾角低于25,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24MT/A时,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宜小于60A,第一开采水平设计服务年限不宜小于30A。本设计中,煤层倾角低于,设计生产能力为18MT/A,矿井服务年限为82A,符合2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规定。264井田开拓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井田开拓是指在井田范围内,为了采煤从地面向地下开拓一系列巷道进入煤体,建立矿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生产系统。这些用于开拓的井下巷道的形式、数量、位置及其相互联系和配合称为开拓方式。合理的开拓方式需要对技术可行的几种开拓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确定。井田开拓具体有下列几个问题需要确定(1)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和配合,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广场的位置;(2)合理确定开采水平的数目和位置;(3)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4)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做好开采水平的接替;(5)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拓和技术改造;(6)合理确定矿井通风、运输及供电系统。开拓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到整个矿井生产的长远利益,关系到矿井的基建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设速度,从而影响矿井经济效益。因此,在确定开拓方式是要遵循以下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为早出煤、出好煤、高产高效创造条件。在保证生产可靠和安全的条件下减少开拓工程量;尤其是初期建设工程量,节约基建投资,加快矿井建设。(2)合理集中开拓部署,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做到合理集中生产。(3)合理开发国家资源,减少煤炭损失。(4)要建立完善的通风、运输、供电系统、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减少巷道维护量,使主要巷道经常保持良好的状态。(5)要适应当前国家的技术水平和设备供应情况,应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采煤机械化、综合机械化、自动化创造条件。(6)根据用户需要,应照顾到不同媒质、煤种的煤层分别开采,以及其它有益矿物的综合开采。本井田开拓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27(1)井田内伴有大中型断层,折曲轴部和褶曲单斜区过度断层密集,断层落差大,井田内有三天逆断层落差依次为32,18,12米,而且断层两侧还有较宽的断层影响带,所以布置大巷时尽量避过断层,使得回采时以断层为边界。(2)该井田由于面积过大,需要划分为几个阶段,由于采区的走向长度一般为4002000M,所以阶段内要划分许多采区。(3)在满足井下开拓开采合理布置的条件下,井底车场及硐室要选择在较稳定围岩中。(4)井口位置尽量少压煤、少压高级储量,并离开村庄一定距离。(5)井口位置应离现有公路及铁路较近,地面建井条件要好。开拓方式的选择井田范围内地形和煤层倾角较小,煤层赋存较深,可以设计采用立井开拓方式。41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1)井筒形式的确定井筒形式有三种平硐、斜井、立井,各井筒形式优缺点比较及适用条件见表411。钱家营矿地势平坦,不存在平硐开拓条件,为深井开采,且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层倾角较小,平均115,为缓水平煤层,主采煤层7埋深平均600M,表土层厚约250M,部分地区流沙层。表4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