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设计毕业论文_第4页
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设计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设计I摘要BASEDONTHEDIGITALCADASTRALSURVEYINQINGHAIPROVINCEGUOLUSTATE,THEBASICUSEOFBETTERDESCRIBESTHEDIGITALCADASTRALSURVEYTECHNOLOGYINHIGHALTITUDEAREA,THEPRELIMINARYAPPLICATIONSUPERIORITY,ANDTHEPRECISIONOFDIGITALCADASTRALSURVEYROUTINECADASTRALSURVEYINGANDMAPPINGMETHODISPLANETABLEMAPPINGMETHODORRANGINGTHEODOLITEMAPPINGMETHOD,THEPOPULARCALLEDWHITEPAPERMAPPINGMETHODTHEMAPMAPISANALOGUEDIAGRAMDIGITALCADASTRALSURVEYANDCADASTRALSURVEYISTOESTABLISHCADASTRALSURVEYINGANDMAPPINGWORK,BUTASTOMULTIPURPOSECADASTRALCADASTRALDEVELOPMENTOFCADASTRALMANAGEMENTTOINFORMATIONMANAGEMENT,THETRADITIONALCADASTRALSURVEYHASCANTMEETTHEREQUIREMENTSOFCADASTRALDIGITALANDINFORMATIZATIONSURVEYINGANDMAPPINGTECHNOLOGYINNOVATIONALSOVIGOROUSLYPROMOTEDTHEDEVELOPMENTOFDIGITALCADASTRALSURVEYWITHATOTALSTATIONANDELECTRONICHANDBOOKFORINTEGRATIONMETHODOFDIGITALMAPPING,MAPPINGOPERATIONWAY,ABANDONEDTHETRADITIONALARTIFICIALIMPLEMENTSDIGITALSURVEYINGANDMAPPINGWORK,IMPROVETHEQUALITYOFTHEMAPPINGANDBRIEFLYDESCRIBESTHESTATUSOFCURRENTCADASTRALSURVEYINLANDMANAGEMENT,ANDTHECADASTRALMAP,TOPOGRAPHICMAP,MAPARECOMPARED,ANDTHERELEVANTANALYSISSOLUTIONOFCADASTRALSURVEYINTHEFUTUREKEYWORDSCADASTRALSURVEYDIGITALCADASTRALSURVEYGPSAPPLICATION本文通过数字地籍测量在青海省果洛州的基本运用,更好的阐述了数字地籍测量技术在高海拔地区初步应运的优越性,和数字地籍测量的精准性。常规的地籍测绘方法是平板仪测图法或测距经纬仪测图法,通俗称为白纸测图法。其所绘制的地图是模拟式的图解地图。数字地籍测量和常规地籍测量都是为建立地籍而进行的测绘工作,但是随着地籍向多用途地籍发展,地籍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迈进,传统地籍测量已经不能满足地籍数字化、信息化的要求。测绘技术的革新也有力地推动了数字地籍测量的发展。用全站仪及电子手簿进行一体化数字成图的作业方法,摈弃了传统人工成图作业方式,实现了测绘工作的数字化,提高了成图质量。以及简述目前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地位,并对地籍图、地形图、宗地图进行相关的比较,分析将来地籍测量的解决思路。关键词地籍测量数字地籍测量GPS应运II目录摘要I目录II第一章引言111背景112地籍测量方法发展历程113本文的目标和内容2131目标2132内容2第二章数字地籍测量概述221地籍测量2211地籍测量主要内容2212地籍测量的特点322数字地籍测量4221数据采集4222数据处理5223成果输出5224数据库管理523数字地籍测绘系统简介524数字地籍图与宗地图6241地籍图7242数字地籍图7243宗地图7第三章青海省果洛州大比例尺数字地籍测量831平面控制资料及控制测量8311地籍平面控制网的特点9312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10313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1132界址点测量12321界址点的精度要求12322界址点测量的一般方法1233数字地籍图碎步测量13III331数字地籍图碎步测量的内容13332数字地籍碎步测量的特点13333地籍要素测量的作业方法及要求1434数字地籍成果绘制14341数字地籍图的生成与编辑14342宗地图的绘制16第四章设计体会16参考文献17致谢181第一章引言11背景本文以数字地籍测量在青海省果洛州测区中的应用为选题,旨在阐明数字地籍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突出显示数字地籍测量在青海高海拔地区测量中的优势和劣势。地籍测量是为建立地籍、为土地确权而进行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测量。由于地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我国亦越来越重视地籍管理工作,这样地籍测量工作必将成为一项常规性、例行性工作。我们知道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古人云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一切生产和生活的源泉。马克思也精辟的论述了土地是人类赖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创造一切财富的源泉。可见土地在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土地具有两重性,既是生产资料,又是构成社会关系的客体。在一定的土地所有制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关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产权重要性日益突出。土地确权工作越来越重要。地籍是土地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是记录土地权属的簿册。早期我国建立的地籍是为了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地籍还应作为各种信息系统空间定位的基础。因此,仅满足于土地登记的地籍是不能满足社会对地籍的需要的,在我国要建立的应是多用途地籍系统。常规的地籍测量工作建立在纸质、平板、分幅测绘的基础上,测绘速度慢,测绘精度低,控制比较复杂,这些难题在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的前提下,传统地籍测量已经不能满足多用途地籍的要求,甚至将要退出测量行业的舞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GP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于测量学,从而产生了数字地籍测量学。数字地籍测量将是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到测量学中的必然结果。同时数字地籍测量在青海省高海拔地区的测量中也会突出它的优越性,为今后数字地籍测量在高难度,高海拔环境中的作业奠定一定的基础。12地籍测量方法发展历程关于测图,传统的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方法是平板仪测图法或测距经纬仪测图法,通称为白纸测图法。这种方法在80年代初期以前,为我国各种大比例尺工程测图和城市测图的最主要的方法。其所绘制的地图是模拟式的图解地图(手工绘制在纸上)。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广泛应用,70年代红外测距仪的问世与不断的更新换代,80年代开始相继产生了电子速测仪、电子数据终端(又称电子手簿),逐步地组成野外测量数据采集系统。与此同时,计算机辅助制图的发展,地图数据库的建立,数控绘图的诞生,也逐步地组成内业机助制图系统。这样,于80年代初,就形成了一套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内业制测图全过程的、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2的大比例尺测量与制图系统。在我国,人们通常称为大比例尺机助成图系统(或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系统),为了区别于航测相片数字化测图系统,更确切地应称为大比例尺野外数字测图系统。其最终产品图纸地图和数字地图。随着关于测量设备的快速发展,近年来,GPS全球定位系统在各行各业测量中的广泛应用,给测量工作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随着GPS实时差分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RTK技术具有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明显的技术优势,在城镇地籍平面控制测量中已被广泛使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借助于计算机,使外业测量空间数据与权属调查属性数据融合在一起,数字测图模块提供了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图形编辑等功能,实现了测、编、绘一体化,可为地籍管理部门提供完整、准确、翔实的数字成果,实现土地资源信息化、自动化和社会化。13本文的目标和内容131目标介绍数字地籍测绘系统,阐述数字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指出数字地籍测量与传统地籍测量的不同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化的成果,测量效率高,成果精度高,以其科学性日益成为地籍测量中的主要方法。最后,本文通过引入青海省玉树市1500数字地籍测量,予以验证本文结论。132内容第一章,概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数字地籍测量发展现状。第二章,地籍测量的相关理论基础,简要介绍RTK测量系统和数字测绘数据处理系统,突出介绍数字地籍测绘系统。第三章,阐述青海省果洛州大比例尺数字地籍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碎步测量、界址点测量的方法及特点,突出强调数字地籍测量与传统地籍测量的不同。第四章,结束语。第二章数字地籍测量概述21地籍测量地籍测量是为土地和房产管理及开发利用而进行的测量工作,其主要任务和作用是测定土地及其上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状况,为土地管理、房产管理、税收和城乡规划、国土整治与开发等国民经济建设各有关部门提供及时、可靠的基础资料。当前的地籍测量工作应朝着多用途地籍测量方向发展。211地籍测量主要内容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有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布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32测定地籍要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各级行政境界、土地权属界、界址点及其编号、土地编号、土地利用类别、面积等;3测定必要的地形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房屋、道路、垣栅、水系以及与地籍有关的必要的地物、地理名称等(地籍图一般只测定地物的平面位置,不测定地物点高程和地形等高线);4绘制地籍图;5绘制宗地图;6宗地及各类土地面积量算;7进行变更地籍测量,以保持地籍资料的正确性和现势性。从以上地籍测量的内容可知,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施测的原理和方法基本一致,但二者又有严格的区别,除了施测内容的侧重面不同外,地籍测量有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212地籍测量的特点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绘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是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属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在国外,地籍测量被称为官方测绘,在我国,历次地籍测量都是由朝廷或政府下令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保证政府对土地的税收并兼有保护个人土地产权。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基础资料。2地籍测量的核心任务是要准确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线和宗地面积。细部测绘时要设法保证界址点及其相邻精度,将其作为重点内容,很好地满足规程和设计要求,使接近限差的数据占极少数。有条件的地区,界址点要埋设永久性标志,并用解析法施测其坐标。3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由地籍的历史和地籍测量的历史可知,测绘技术一直是地籍技术的基础技术之一,地籍测量技术不但为土地的税收和产权保护提供精确、可靠并能被法律事实接受的数据,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4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在对完整的地籍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地籍测量成果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或其他相关的要求提供不同的图、数、册等资料。5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效力。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或他项权利登记,在对土地的审查、确认、处分过程中,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踏勘、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资料。6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既要符合测量4的观点,又要反映土地法律的要求,它不仅表达人与地物、地貌的关系和地物与地貌之间的关系,而且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以土地产权为核心的各种关系。7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使土地的利用和权利经常发生变化,而土地管理要求地籍资料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因此必须对测量成果进行适时更新,所以地籍测量工作比一般基础测绘工作有更经常性的一面,且不可能人为的固定更新周期,只能及时、准确的反映实际变化情况。地籍测量工作始终贯穿于建立、变更、终止土地利用和权利关系的动态变化之中,并且是维持地籍资料现势性的主要技术之一。8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技术、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总之,地籍测量与大比例尺地形测量不同,它不单是一项技术工作,而且还是带有法律性和社会性的行政行为。控制点的布设在密度、精度、点位埋设上以及细部施测中都要重视界址点及其相邻精度以及初始地籍测量后动态地籍施测的需要,尽量埋设永久性标志和获得解析数据。地籍测量资料内容浩繁而复杂,必须注意同一资料在图、表、册、卡上的一致性。22数字地籍测量数字地籍测量是地籍测量中的一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实质上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数字地籍测量是利用数字化采集设备采集各种地籍信息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再利用相应的应用软件对采集的数据加以处理,最后输出并绘制各种所需的地籍图件和表册的一种自动化测绘技术和方法。其作业流程如图21所示。图21数字化地籍测量作业流程下面就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输出以及数据存储管理方面简要介绍数字地籍测量作业流程。22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过程就是利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获取有关的地籍要素信息数据,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存储在相应的记录介质上或直接传输给数据处理设备的过程。根据采样所使用的仪器以及作业方法的不同,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成果输出51测记法全站仪电子记录簿这种采集方式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手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照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或进行有码作业。2电子平板法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或掌上电脑相应软件这是一种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由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实时传输给便携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3数字化法这种数据采集方式是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大比例尺地形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不包括各宗地的界址点)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野外实际测量,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4航片量测法这种采集数据的方式是以航空相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数字化航测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并通过电子坐标数据接口与计算机串行接口相连接,由软件来处理采集的数据,从而获得所需要的地籍图。222数据处理对于用不同的方法采集到的数据,经过通信接口及相应的通讯软件传输给计算机,然后经过相应的预处理软件处理,将数据转化为某种标准的数据格式,最后经数据处理软件的处理计算出各宗地的面积,绘制宗地图和地籍图。223成果输出经过数据处理之后,便可按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输出地籍测量所需要的各项成果。224数据库管理为了便于今后地籍变更以及地籍信息的自动化管理,所采集的原始数据和经过处理的有关数据均需加以存贮,并建立地籍数据库,为地籍信息系统提供数据。23数字地籍测绘系统简介数字地籍测绘系统(DIGITALCADASTRALSURVEYINGANDMAPPINGSYSTEM,DCSM)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全站仪、数字化仪、立体坐标量测仪、解析测图仪等自动化测量仪器为输入装置,以数控绘图仪、打印机等为输出设备,再配以相应的数字地籍测绘软件,构成一个集数据采集、传输、数据处理及成果输出于一体的高度自动化的地籍测绘系统。目前,在国内市场上有许多数字测图软件,其中较为成熟的有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6公司的CASS地形地籍成图软件,武汉瑞得软件产业有限公司的RDMS数字测图系统,北京清华山维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EPSW电子平板测图系统等。这几种数字测图系统均可用于地籍图的测绘,并能按要求生成相应的图件和报表等。南方公司的CASS系列数字测图系统是我国开发较早的数字测图软件之一,在全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该系统采用AUTOCAD为系统平台,最新推出的CASS80在利用AUTOCAD2007最新技术成果的同时,充分吸收了数字化成图、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DE(数字地球)、数据库等最新技术思想,在确保数字化成图技术领先的同时,为用户数字地图的深层次应用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数字地籍测量方法应用实例以南方公司的CASS平台为依托。武汉瑞得公司的RDMS数字测图系统也是开发较早的数字测图系统,该系统采用WINDOWS为操作平台,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版本,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RDMS数字测图系统使用了最新的GIS图形平台,图形编辑及数据处理功能更为强大,全面实现图形的可视化操作,实现三维图形漫游,用户可自定义符号,增加三维图形显示功能。无论那种系统,其主要功能均大致相同。如图22所示。图22数字地籍测绘系统24数字地籍图与宗地图数字地籍成果是以数字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内的地籍数据集、地籍册集和地籍图集,数字地籍测绘系统数据采集地籍属性数据采集数据通信数据处理图形处理成果输出数据管理全站仪、数字化仪、航测法、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坐标平差计算,面积计算,生成图形数据,文字信息输入图形编辑,交互注记,生成地籍图,生成宗地图,生成街坊图控制点成果表,界址点成果表,面积分类统计表,地籍图,宗地图,街道街坊图数字信息图形信息文字信息7其中数字地籍图和宗地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地籍成果是通过利用数字测绘系统内的图件信息和图表数据处理功能,对所采集的表达土地及其附着物位置、形状、数量等的空间位置数据(也称图形数据)和属性信息,以及权属调查获得的表达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信息的加工、整理、编制后,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上的数字地籍图集,以及关于宗地面积、街坊界址点坐标、土地面积统计和各级土地分类统计等电子表册。通过绘图和打印设备可将数字地籍成果方便地转化成传统的地籍分幅图、宗地图和各种地籍表册。数字地籍成果的编制是数字地籍测量的重要内业工作,其中数字地籍图和宗地图的绘制是此项工作的核心。241地籍图地籍图就是按照地形图的测绘原理测制的,它既反映了地籍要素,又反映了必要的地物、地形要素的专题地图。地籍图是反映土地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主要基础资料之一。地籍图通过图式符号与地籍数据和地籍簿册建立对应关系,并共同构成不动产产权管理、税收、规划等的基础资料。与地形图比较,地籍图有以下特点1在地籍图上并不要求表示或描述所有地形要素,而是主要反映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完整地描绘土地和房产的位置、数量,有选择地描绘地物,概略地描绘地貌。2地籍图的精度应优于相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地籍测绘规范规定地籍图上坐标点的最大展点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其他地物点相对于临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MM,相邻地物点之间的间距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4MM。242数字地籍图数字地籍图与传统的纸质地籍图在内容上并无差异,但在信息载体和表现形式上却有本质区别。传统的纸质地籍图是以图纸为载体,通过图式符号、线条、文字等形式模拟表现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属性,而数字地籍图则是以磁盘等计算机存储介质为载体,以数字形式表达和描述事物特征,是反映这些特征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合。在管理和维护方面,由于数字地籍图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模式,因此查询方便、快捷,可随时根据实地变化情况进行数据修改和更新,能更好地满足土地管理对地籍数据现势性的要求,并且不会出现纸质图件存在的因长期保存或使用而产生的图纸变形和破损问题。在应用方面,由于数字地籍图中的各种要素是分类存储和管理的,反映各种要素空间位置的数据均为实际坐标值,因此可以方便地为用户提供任意内容、任意比例尺的地籍图,真正满足了现代社会对多用途地籍的需要,而传统的纸质地籍图由于受手工作业的限制则难以实现。由于数字地籍图与传统的纸质地籍图在表达内容上的一致性,因此,它们在含义、作用、规范要求等许多方面也是相同的。243宗地图宗地图是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是描述宗地位置、宗地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数字宗地图是数字地籍测量后期,在对界址点坐标进行检核确认准确无误8后,并且其它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利用数字测图系统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地籍测量子系统中的宗地图编制功能模块,依一定的比例尺制作完成的。宗地图的主要内容有图幅号、地籍号;本宗地号、地类号、门牌号、面积及单位名称;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号(含与邻宗地共用的界址点)、界址线及界址边长;本宗地内建筑物、构筑物;邻宗地界址线(示意);相邻宗地、道路、街巷及其名字;比例尺、指北方向、图廓线、制图单位、制图员、审核员及日期等。宗地图图样如图25所示。图25宗地图图样第三章青海省果洛州大比例尺数字地籍测量31平面控制资料及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地籍测量主要是测绘地籍要素及必要的地形要素,形成以地籍要素为主的平面图,一般不要求高程控制,故本文仅讲述地籍平面控制测量。主要内容为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基本精度要求及地籍平面控9制网的布设方案。在高海拔地区如果采用地籍平面控制网则会有很大的难度,而且青海省果洛州地广人稀,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测量作业,必须要选好科学有效地测量方法。311地籍平面控制网的特点根据城镇地籍测量对平面控制网的要求,地籍平面控制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城镇地籍测量的测区位于城镇,其对控制网的要求应和城市控制网一并考虑。在地籍测量方面,产权地籍要向多用途地籍方向发展。多用途地籍以产权地籍为基础,要综合更多与土地有关的信息,它不仅为征税和产权服务,而且要广泛地用于城市规划和设计,所以要尽量利用满足精度要求的城市控制网。一般,满足现行(城市测量规范)的城市测量控制网也能满足城镇地籍测量的要求。2城镇地籍测量本身有较高的精度要求,一是地籍图的比例尺较大,一般采用1500,11000比例尺测绘地籍图,地籍图点位的相对平面位置精度要求较高,例如规程中规定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间距离的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3MM;二是对界址点及其相邻的解析精度的要求较高,例如规程规定界址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界址点间距中误差对一、二类(级)界址点分别为5CM,75CM。这样,对地籍基本平面控制网的点位精度和长度变形值都提出了较高的精度要求。3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由于建筑物比较密集,特别在未改造的老城区的住宅区,宗地面积小、集中又不规则,除非将测站选在较高的建筑物上,使用全站仪施测,否则就要布设较多的图根点或控制点的支点来施测界址点和地物点,基本平面控制点的密度也要相应地增加,其精度明显降低。4在城镇,由于建筑物密集,道路纵横交错,不能仅靠GPS测量,应在基本网的控制下加密导线形式且检核相应的控制点,在小城镇则可以采用导线网作为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312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地籍平面控制网包括基本控制网和地籍图根控制网。基本控制网分为二、三、四等控制网和一、二级控制网。根据城镇规模,各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城镇首级控制,为满足测绘地籍图需要,要在基本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布设地籍图根控制网,可根据实际需要按两级布设。城镇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是1应遵循“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首级网应一次全面布设,加密网可视地籍测量的次序,分期分批布设,具备条件的城镇也可布设全面网或越级布网。2城镇地籍平面控制网尽量利用已有的等级控制网(国家三角网或城市平面控制网)进行加密,但对原有成果必须进行可靠地分析和检测,以符合现行规程要求。3坐标系统的选择。规程中规定“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10一坐标系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即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最好和国家统一坐标系取得一致,但为满足地籍及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应要求由地籍测量中反算的边长(如用解析法施测界址点坐标反算的界址边长)与实量的边长尽可能相符,即要求长度的相对变形限值为1/40000或25CM/KM,当长度的相对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采用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度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用黄海平均海水面或城镇平均高程面,即所谓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4地籍控制点要有足够的密度。每幅地籍图内至少有3个相互通视的埋石控制点。图根控制点的密度既要顾及测图比例尺精度,又要保证从测站到界址点的量距长度小于50米(使用全站仪或半站仪时长度可适当放宽)。尤其在建筑密集的城区,控制点间距还要小。故按传统的仪器、工具和方法作业,地籍控制点的密度一般要比地形测量控制点的密度大。控制点的最小密度如表31所示。表31地籍测量控制点最小密度测图比例尺点数/幅点数/KM215009144110001248120001616313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1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地籍基本平面控制网包括首级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首级控制网应能长期使用,因此布设控制网的范围应覆盖中长期的城市规划区域,城市规划区域经与规划部门联系后划定。首级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能保证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以及四等以下各等级控制点相对于上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布设首级平面控制网时,必须先作技术设计,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加密控制网应按地籍测量开展的计划安排,可分期、分片布设,也可以一次整体布设完成。加密控制网可以采用GPS网或导线网的形式布设。当调查区域范围较大,并要求一次整体布设加密控制网时,一般多采用GPS网形式布设。布设导线网时,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当附合导线长度超过规程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超过附合导线长度的70。目前,常规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测量、RTK技术已经逐步取代常规的测量方式,成为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边长大于15KM的长距离GPS基线向量,只能采取常规静态测11量方式。边长在1015KM的GPS基线向量,如果观测时刻的卫星很多,外部观测条件好,可以采用快速静态GPS测量模式;如果是在平原开阔地区,可以尝试RTK模式;边长小于5KM的一、二级地籍控制网的基线,优先采用RTK方法,如果设备条件不能满足要求,可以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方法。边长为510KM的二、三、四等基本控制网的GPS基线向量,优先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设备条件许可和外部观测环境合适,可以使用RTK测量模式。2地籍图根控制点的布设在城镇建成区,通常采用导线布设地籍图根控制网。例如,对于中等以上城市,在地籍基本控制网下,布设一级地籍图根导线网,然后可采用二级图根附合导线或导线网加密。在建筑物稀少、通视良好的地区,也可布设地籍图根三角网。随着数字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采用GPS的RTK技术直接施测所有的图根点。32界址点测量界址点又称地界点,是土地权属界线上的转折点。按地籍图的内容要求,地籍细部即为地籍要素和必要的地形要素。地籍图当前主要是为土地管理服务的专业用图,应突出地籍要素测量,尤其应当重视界址点的测量。因此在地籍测量中应重视界址点测量的解析精度,而且也应特别重视界址点与界址点间以及界址点与其相邻地物点间的相邻精度。321界址点的精度要求界址点的作用是确定每宗土地的权属范围,故界址点坐标既是确定土地权属界线的法律依据,具有法律效力,又是计算土地权属面积的基础数据,其精度将直接影响土地面积的计算精度。所以无论从土地管理角度考虑还是从土地权属主的切身利益考虑,在地籍测量中界址点及其相邻精度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实践中应该对其提出较高的精度要,界址点精度要求见表35。表35界址点精度及适用范围11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CM)类别中误差允许误差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CM)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适用范围一5101010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二75151515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村庄内部界址点注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系指用解析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系指各种方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322界址点测量的一般方法1极坐标法12所谓极坐标法即在已知坐标的测站点(A)上安置全站仪或测距经纬仪,在测站(B)定向后,观测测站点至碎部点(P)的方向、天顶距和斜距,进而计算碎部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如图31所示。图31极坐标法碎部测量已知数据A(XA,YA),B(XB,YB),观测数据,S,则界址点P的坐标P(XP,YP)为XPXASCOS(AB)(31)YPYASSIN(AB)(32)2方向交会法实际测量中当有部分碎部点不能到达时,可以利用方向交会法计算碎部点的坐标。常用的方法是两个测站的前方交会。3量距法如果部分碎部点受到通视条件的限制不能用全站仪直接观测计算坐标,则可根据周围已知点通过丈量距离计算碎部点的坐标。常用方法有距离交会法。4GPSRTK测量法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于参考测站上,连续跟踪卫星进行载波相位测量,其他接收机在流动站上作业,仅需一人背着仪器,观测时间只需要25秒钟,就可以满足界址点精度要求。33数字地籍图碎步测量331数字地籍图碎步测量的内容碎部测量就是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在碎部测量中,地物的测绘实际上就是地物平面形状的测绘,地物平面形状可用其轮廓点(交点和拐点)和中心点来表示,这些点被称为地物的特征点(又称碎部点)。由此,地物的测绘可归结为地物碎部点的测绘。地貌尽管形态复杂,但可以将其归结为许多不同方向、不同坡度的平面交合而成的几何体,其平面交线就是方向变化线和坡度变化线,只要确定这些方向变化线和坡度变换点的方向和坡度变换点(称之为地貌特征点和地性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地貌的基本形态也就反映出来了。因此,无论是地物还是地貌,其形态都是有一些特征点即碎部点的点位所决定。碎部测量的实质就是测绘地物和地貌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碎部测量工作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PSAABB13位置和高程;二是利用地图符号在图上绘制各种地物和地貌。碎部测量的方法有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等传统测量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法及数字测图法。传统测图法的实质即图解测图,通过测量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以手工方式描绘地物和地貌,具有测图周期长、精度低等缺点,主要适用于小区域、大比例尺的地形测图。数字测图是对利用各种手段采集到的地面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而自动生成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地形图的方法。根据采集数据的手段不同,可以分为地面数字测图、数字摄影测图和地形图数字化三种。332数字地籍碎步测量的特点数字地籍碎步测图与数字地形碎步测图虽然由于服务对象不同在测图内容的选取上有所不同,但并无本质区别,它们在使用的仪器、测绘地物的一般原则、地物符号、测量方法、作业方式及过程等方面均是相同的。但地面数字地籍测图的工作与传统地籍测图工作有较大不同,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传统地籍测图在外业就已基本完成地籍原图的绘制,地籍测图的主要成果是以一定比例尺绘制在图纸或薄膜上的地籍图。地籍图的质量除点位精度外,往往与地籍图的手工绘制有密切关系。地面数字地籍测图在野外完成观测,记录观测值坐标数据和信息码,不需要在野外手工绘制地籍图,这使得地籍测图的外业作业效率得到明显提高。2传统地籍测图需先完成图根加密,按坐标将基本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展绘在图纸上,然后才能进行地籍测图。数字地籍测图工作的碎部测量和图根加密可同时进行,即可在记录观测点坐标时,也可在未知坐标的测站点设站,利用全站仪或电子手簿的测站点坐标计算功能,观测计算出测站点坐标后,即可进行碎部测量。例如采用自由设站法,通过对几个已知点进行方向和距离观测,即可计算出测站点的精确坐标。3数字地籍测图主要采用极坐标法测量碎部点,由于全站仪的测距精度,在几百米距离范围内误差均在1CM左右,因此在通视性良好、定向边较长的情况下,碎部点到测站点的距离可比传统测图放长。4传统地籍测图是以图板(即一幅图)为单元组织施测的。这种规则地划分测图单元的方式往往给图边测图造成困难。数字地籍测图在测区内不受图幅限制,作业小组的任务可按街道、街坊的自然分界来划分,从而方便了野外施测,也减少了传统地籍测图的接边问题。5数字地籍测图在绘制地物时必须有地物轮廓特征点的全部坐标数据。虽然一部分规则轮廓点的坐标可以用简单的距离测量间接计算出来,但地面数字地籍测图直接测量的碎部点的数目仍然比传统测图有所增加。传统地籍测图中,作业人员可以对照实地用简单的几何作图方法绘出一些规则地物的轮廓,用目测绘制细小的地物和地貌形状。而地面数字地籍测图对需要表示的细部也必须测点,因此数字测图立尺位置的选择更为重要。14333地籍要素测量的作业方法及要求地籍地形测量的内容包括宗地权属界址点、界址线、基本地籍图、宗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全要素地形图的测绘;各类面积计算、汇总和统计。其成果经审核批准,并依法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采用野外全解析数字化测量法。在控制测量基础上,采用全站仪等采集设备,采集界址点、界址线、地类界及其它地形地物和地貌要素数据后,内业将全站仪内存上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参照街坊宗地关系图、宗地草图和权属调查表,进行图形编辑,编制基本地籍图、宗地图、全要素地形图。34数字地籍成果绘制341数字地籍图的生成与编辑数字地籍图的生成与编制是数字地籍测量的重要一环,是根据地籍图图式规范要求编绘标准地籍图的过程。目前国内数字测图软件有多种,一般均配有编绘地籍图的功能,通常可满足初始地籍测量工作的需要。但尚无专门为初始地籍测量和日常地籍测量工作设计的数字测图系统。数字地籍图的编绘主要分为平面图生成、文字注记和图形编辑三个阶段,编绘完毕的地籍图采用层次存放方式存放。1数字地籍图生成步骤将传输到计算机的外业采集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和整理,生成点位坐标数据文件和1图块描述信息文件;根据分幅地籍图的坐标范围,调用该幅图所涉及的数据文件,进而生成平面图;2对于要求有等高线输出的地籍图,根据测点三维坐标和地形(地物)属性信息生成3等高线,并完成等高线遇地物的自动断开,计曲线及地形点高程的自动注记,等高线与平面图的叠加;图廓整饰内容的注记;4完成宗地号、地类号的注记。52数字地籍图的编辑与注记地籍图生成完毕后,在输出前一般还要经过图形编辑,其内容包括对测错的地物进行修改,对漏测的地物进行增加;1在不影响地物表示精度的前提下,从图面美观角度考虑对部分地物进行修饰;2对地籍图上的道路、河流、村庄、单位等进行名称注记说明,对重要地物进行标注;3进行图廓整饰。4总之,对于新生成的数字地籍图,只有经过图形编辑检查后才能输出交付使用。为此,数字地籍测图系统应具有图形(包括地物、注记、等高线等)的增加、删除、修改、旋转、平移、复制、放大、缩小、冻结、打印等图形编辑功能,及多边形裁剪,图层级颜色管理,15典型图形的坐标计算,地图符号库的维护等功能。3数字地籍图层次存放图块层次存放的目的是将图件上各种信息进行分类,或根据地物属性,或根据图块的几何类型,或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存放在不同的图层中,以方便图件的绘制、管理和应用。地籍图层次存放通常是根据地籍地物属性将地籍图上表示的内容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图层中。如可以将区、街道、街坊、宗地等的边界线作为一层,将道路、河流、沟渠等作为一层或多层,将各类房屋作为一层,将不同的注记说明放在不同的图层,等等。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通过图层选择,突出某些要素,去除一些要素,从而产生不同内容的图件。如把地籍图与地价图中的一些共同信息存放在一些层次中,把各自不同的信息存放在另一些层次中,就可以随时输出地籍图和地价图。图块的层次存放可以使操作变得简单。尤其是将多幅标准地籍图合并成一个区域(如一个街道)的地籍图时,图形显示时可只显示必要的层次,以便减轻图面负荷,节省显示时间。对于处理信息量很大的图件而言,层次存放的优点尤为明显。342宗地图的绘制在初始地籍测量时,当一个街坊的外业测量工作结束后,即可开始进行宗地图的绘制。建立权属信息数据文件,生成街坊图。如街坊内地籍图已制作完毕此步可跳过;1确定宗地外扩距离,主要是为表示本宗地四周的相邻宗地情况,外扩距离一般为实2地10米(系统默认),用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