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季度_第1页
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季度_第2页
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季度_第3页
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季度_第4页
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季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1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目录摘要2一、二季度国内石油市场分析报告4概述4(一)市场供需4(二)价格变化11(三)业界动向和综合分析16二、二季度国际石油市场分析报告22概述22(一)市场供需22(二)价格变化27(三)综合分析和市场预测29附表路透社和阿各斯公司布伦特油价预测调查结果33三、二季度主要石化产品生产经营情况34(一)生产情况34(二)价格趋势36(三)经济效益情况39(四)进出口贸易40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2四、重点研究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42(一)石油石化行业主要经济指标42(二)化工行业主要经济指标44五、当今国际石油形势和发展趋势46(一)经济全球化使石油的国际化特征明显增强46(二)石油供应和需求呈现出明显的集中化倾向47(三)新的石油安全观尚未形成48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3摘要二季度,国际油价出现了大幅回落的新动向。主要原因包括首先,全球经济增长在2000年达到高峰后,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今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增长仅为12,第二季度更是低于预期1的增长率,仅为07。其次,冬季需求高峰后,世界市场在二季度进入石油消费淡季,随着全球供需情况的缓解和油价的回落,石油消费国还会进一步补充库存,库存上升减缓油市紧张的心理压力。再有,为保持油价,欧佩克连续削减供应量,但是,油价长期居高不下刺激了非欧佩克产油国对石油生产和勘探开发的投资,导致2001年二季度石油产量增加。因此,布伦特油价从5月中旬的每桶超过29美元下跌到6月底的不到26美元。不过,二季度布伦特油价平均价格仍从一季度的2590美元涨到2762美元。5月份开始,国际市场从油品到原油的价格跌落行情迅速传到国内。与国际市场表现不同,在北半球冬季需求高峰过后进入二季度油品消费淡季的同时,而农业大国中国的炼油业迎来的是农业渔业和工业用油的需求高峰。对于二季度的需求高峰,实际需求增长不如原先的预期,二季度国内成品油市场继续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来自国家经贸委的统计数字显示,二季度国内包括汽油、煤油和柴油在内的成品油消费量虽然从一季度的2592万吨增加到2980万吨,增长15,但与2000年同期相比增幅只有23。5月份以来国内汽油价格跟随新加坡市场的大幅跌落,等于鼓励了炼油厂增产柴油的积极性。柴汽比从一季度的165提高到176。液化石油气(LPG)一向是炼油厂增产幅度最大的产品品种之一,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4尽管如此,液化气目前同样是国内市场对进口依赖最严重的石油产品之一。燃料油产量在去年出现10年来首次增长之后,再度下降。据说由于价格问题,炼油厂并不愿直接销售燃料油。上半年化工生产情况无机化工产品、农药、有机化工产品、合成材料及橡胶制品大部分产品产量增加;化肥生产平稳。统计的产品113种(类),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生产增长的有91种(类),占8053,比一季度上升354个百分点;生产下降的22种(类),占1947,比一季度减少了354个百分点。据海关总署统计资料分析,15月份,我国石油和化工进出口贸易依然好于去年同期。进出口贸易总额30139亿美元,同比增长1164,其中进口贸易额20658亿美元,增长884;出口贸易额9480亿美元,增长1826。近几年石油石化行业按照上下游、内外贸和产销一体化的原则,进行了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先后创立了股份公司,主要经济指标不断改善。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利润来源主要来自于上游产业,石油加工量的增加,使原油销售量随之增加,油气及主要炼化产品产销两旺,油气服务业务运行平稳,利润也因此大副增加。企业资产增幅也较大,原因主要有实收资本增加,其中主要为国家留成油转入;资本公积增加,其中主要为股本溢价;提取盈余公积等。尽管石油石化行业主要经济指标近期表现良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困难油气后备资源不足,企业历史包袱较重,关联交易运行不畅。化工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相对于石油石化行业来说表现较差,主要原因包括原油价格上涨,使生产与原油相关的产品的企业成本增加,有些企业开工不足;资金紧张,企业运营困难,有些企业长期不能正常生产;各企业间生产发展不平衡,受市场制约因素较大,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5一、二季度国内石油市场分析报告加工量增加和需求低于预期使国内库存仍旧偏高概述国内石油市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销售不畅和库存高涨的局面迄今仍旧未见明显改观。对于已经度过的二季度,炼油业曾想象打破几个月来油品市场黯淡的景况,出现足以摆脱高库存困扰的购油热潮。然而,需求高峰季节却平静地过去了。为油品消费旺季所做的准备,包括增加的进口原油和增多的成品油产量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炼油业的包袱。中国的油品需求减退的状况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在发生。不过,除美国经济表现不佳外,中国对进口石油需求减少可能是当前油价下跌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5月份开始从油品到原油的价格跌落行情迅速传递到国内。出口汽油的创记录水平不仅使亚洲市场处于旺季的汽油价格大跌,而且反过来压抑了国内市场的销价。迫于库存高的形势,国内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在二季度末就开始削减加工量。三季度的头两个月也不乐观,尽管9月份炼油厂加工量有可能提高,但看来三季度加工量仍可能是全年最低的。库存高也加剧了油品销售终端市场的竞争。两大集团公司都在力图通过控制加工量和促进国内石油市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销售不畅和库存高涨的局面迄今仍旧未见明显改观迫于库存高的形势,国内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在二季度末就开始削减加工量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6零售市场的终端销售来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一)市场供需由于需求增长不如原先的预期,二季度国内成品油市场继续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炼油厂加工量增加,以适应需求旺季的到来。原油进口也大幅上升。汽油产量过剩加剧,增加的出口却因全球市场汽油价格下跌而加重了本地区市场的负担。降低国内库存量的希望直到6月份也未能如愿。高价格使上半年液化气进口量缩减。两大集团公司的竞争性销售使二季度成品油市场的实际价格与国家或企业定价的差距越来越大。新加坡成品油市场的下跌走势和中国石油(称为北方公司)成品油对南方市场的低价渗透是价格滑坡的主要原因。到7月份,国内市场汽油和柴油批发价已经降低到2000年5月份成品油价格开始每月与新加坡市场联动前的水平。需求增长因降价走势而不如预期对于二季度的需求高峰,炼油业可以说期待已久。去年四季度以来一直膨胀的成品油库存指望在二季度消化,销量的提高还将为炼油业增加加工量提高经济效益带来机会。然而,可能是对二季度的期望值过高的缘故,当实际运转的情况不如想象时,负担反而愈加沉重。国际油品市场两大集团公司的竞争性销售使二季度成品油市场的实际价格与国家或企业定价的差距越来越大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7自5月上旬开始的下跌走势也给国内市场增添了负面影响。来自国家经贸委的统计数字显示,二季度国内包括汽油、煤油和柴油在内的成品油消费量虽然从一季度的2592万吨增加到2980万吨,增长15,但与2000年同期相比增幅只有23。这一增长速度甚至低于今年一季度与一年前相比31的增幅。在二季度,除4月份销售形势尚好外,5月和6月份两大公司销量的增长都异常低下。新加坡市场成品油价格下跌使国内最终用户持观望态度谨慎购油是市场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时间库存居高给市场的心理压力也影响了用户的购买。6月1日和15日,南海和东海先后进入为期两个月的休渔期使渔用柴油销量大减。此外,道路交通部门对“三超”运输车辆的整顿,绝大部分超载或改装车辆停驶,导致许多地区国道沿途加油站销量锐减。与国际市场表现不同,在北半球冬季需求高峰过后进入二季度油品消费淡季的同时,农业大国中国的炼油业迎来的是农业渔业和工业用油的需求高峰。然而,今年二季度国内需求表现却不如人意,这不仅未能支撑住走下坡的成品油市场,而且还加重了炼油业的库存压力,也掠走了两大集团公司利用需求旺季增加销售收益的时机。产量汽油降价刺激柴汽比提高新加坡市场成品油价格下跌使国内最终用户持观望态度谨慎购油是市场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8不像市场成熟的西方国家,目前中国炼油业适应需求变化的主要手段是调整炼油厂的加工量,而不是吞吐油品的库存量。这使得炼油厂的加工量经常大幅振荡,而且找不出如何规律。去年的三季度是原油加工量最高的一个季度,而今年看来二季度的加工量预计是全年最高的,三季度加工量很可能会降到一年来的最低水平。去年的79月份,国内市场油品价格跟随新加坡市场节节上扬导致购油需求异常活跃,库存的迅速下降激发炼油厂将原油加工量提高到历史高点。南方许多炼油厂的装置利用率超过多少年来从未达到过的90。供不应求的市场对炼油厂来说向来就是荣景,然而也向来是好景不长。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库存高涨使加工量显著下降。二季度,炼油业为迎接需求旺季的到来,增加了原油加工量和油品产量,同时指望需求的上升能消化一部分库存,从而使油品和原油库存降到合理水平。然而,需求增长不如原先的预期,因而希望多少有点落空。二季度,国内原油加工量比一季度明显增多,从506507万吨增加到560042万吨,甚至比去年三季度550313万吨高峰还多将近100万吨。结果,上半年原油加工量比2000年同期上升25,从1029364万吨增加到1055098万吨。主要油品除煤油和燃料油外,产量都比一年前增加。汽油增产71,增至目前中国炼油业适应需求变化的主要手段是调整炼油厂的加工量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9213794万吨。柴油产量上升82,达到365337万吨。燃料油产量在去年出现10年来首次增长之后,再度下降。据说由于价格问题,炼油厂并不愿直接销售燃料油。5月份以来国内汽油价格跟随新加坡市场的大幅跌落等于鼓励了炼油厂增产柴油的积极性。二季度,柴油产量比一季度增长183,显著高于汽油107的增幅,产量分别为197896万吨和112446万吨,柴汽比从一季度的165提高到176。今年上半年柴汽比为171,好于一年前的168,但低于去年下半年的173。液化石油气(LPG)一向是炼油厂增产幅度最大的产品品种之一。在过去10多年里,无论炼油厂加工量是增还是减,液化气从未出现过减产。清净燃料需求的上升和市场的放开促使炼油厂多产液化气。上半年液化气产量增长89,达到53420万吨。尽管如此,液化气目前仍是国内市场对进口依赖最严重的石油产品之一。2001年二季度中国油气产量、炼油厂加工量和主要油品产量单位(万吨)2001二季度2001上半年2000上半年增减原油加工量5,6004210,5509810,2936425主要油品产量汽油1,124462,137941,9962171煤油204253894544060116柴油1,978963,653373,3768182润滑油8649158341574006燃料油49200961741,08073110液化石油气27973534204904189油气产量液化石油气是炼油厂增产幅度最大的产品品种之一液化气目前仍是对进口依赖最严重的石油产品之一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10原油4,123578,184318,1113109天然气(亿米3)7285146801341994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进出口原油进口和汽油出口大幅增加6月份进口量上升到65439万吨使二季度出现了仅次于去年三季度的又一个原油进口高峰。稍早为应付二季度国内需求旺季而安排增加的进口原油除少量在国际市场卖出外,绝大部分都已经进入国内炼油厂或库存。需求形势逊色于预期不仅使炼油厂加工量减少,对进口原油的需求也减退。国内油品价格的下降趋势还给三季度的炼油厂形势罩上阴影。原油进口量仅次于去年三季度高峰二季度原油进口量从一季度的135908万吨增加到184167万吨,比2000年同期的152952万吨还多将近300万吨,是继去年三季度(进口量达到196107万吨)之后的又一个进口高峰。国内二季度是油品市场需求旺季,炼油业早就摩拳擦掌地准备以增加加工量和扩大原油进口来加以适应。然而油品价格下跌却使炼油业未能如愿以偿。西方世界以汽油为主的油品库存的上升和中国汽油出口量的增多,使新加坡市场汽油等主要油品价格下跌,国内市场78月份看来也将跟进走低。连续走下坡的油品二季度是仅次于去年三季度的又一个原油进口高峰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11市场是炼油厂难以应对的。去年二季度到三季度,油品价格的接连上扬推动炼油厂加工量不断增加,而今年三季度炼油厂却在油品价格下降和库存上升的压力下面临削减加工量和原油进口量。三季度削减加工量的前景使今年原油进口量超过去年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去年三季度南方一些炼油厂因加工量的提高,装置利用率超过90,而今年三季度加工量的下降可能使炼油厂开工率降低到80甚至更低。2000年全年的原油进口量曾达到702653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今年三季度进口量势必削减,而四季度出现骤然增长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今年全年的进口量很可能低于去年。在进口原油中,中东油继续占据最大的份额。二季度进口原油增加数量最多的也是中东原油,其次是非洲原油。这使得中东占据了中国进口原油市场的571,但这仍低于其一季度的614,主要是因为来自欧洲的进口原油骤然上升。上半年来自伊朗、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含硫原油进口量大增使欧佩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一年前的352提高到443。在进口原油中,中东油继续占据最大的份额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1219962001年中国分季度原油进口来源051015202Q962Q972Q982Q992Q002Q01百万吨欧洲和西半球非洲亚太地区中东地区燃料油和煤油支撑成品油进口增长在成品油进口方面,柴油和汽油延续1998年9月份开始的暂停进口,但因燃料油和煤油进口增多,上半年成品油进口量增长288,达到105584万吨。燃料油进口曾在去年因国内炼油厂产量大幅增加而减少。今年上半年,炼油厂燃料油产量再度降低,燃料油进口恢复增长。航空煤油进口量上升91,达到9331万吨。57号燃料油进口量猛增。57号燃料油是海关去年新增的进出口贸易税项。今年上半年,57号燃料油进口量从一年前的3355万吨猛增到44652万吨。据说57号燃料油与其它燃料油是同一类重质燃料油。从新加坡市场进口的典型燃料油品种180厘斯燃料油同时适用这两个税项,并且都属于国家计委燃料油配额管理的范畴。2000年国家总共发放燃料油进口配额大约1600万吨,57号燃料油和其他燃料油的合计进口量为142278万吨。燃料油和煤油支撑成品油进口增长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13今年迄今已发放配额800万吨。头6个月,两项合计进口量达到89373万吨,增幅为392,其中其它燃料油进口量从去年同期的60861万吨降低到44721万吨。57号燃料油的主要用户也同样是发电和建筑等行业的工业用户。液化气国内是受政府管制最宽松的石油产品。完全市场化的运作也使液化气进口成为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最大的产品之一。上半年液化气进口量减少85,从一年前的23403万吨减至21404万吨。二季度,沙特阿拉伯液化气合同价从一季度所历史高峰回落,中国的进口量从一季度的10188万吨稍稍上升到11216万吨。在原油进口量增多的同时,二季度也有更多国产原油留国内炼油厂加工。原油出口量从一季度的24506减少到16069万吨。但与去年上半年相比,今年16月份的原油出口量增长217,达到40576万吨。此外,出口成品油也有55的增幅,主要是因为汽油、石脑油和航空煤油出口量呈现两位数的增长,特别是汽油。2001年二季度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量单位(万吨)2001年二季度2001年上半年2000年上半年增减原油进口量1,841673,200753,2411112成品油进口量539101,0558481953288车用汽油000001001316石脑油176352735521航空煤油38079331855591灯用煤油000000轻柴油7531469137270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1457号燃料油2465644652335512311其它燃料油216254472160861265润滑油36166369647润滑油基础油185629331881560液化气进口量112162140423403852001年二季度2001年上半年2000年上半年增减原油出口量160694057633342217成品油出口量21147447354240155车用汽油138052744424026142石脑油139034643046137航空煤油342785727705112灯用煤油000548轻柴油6791173347266257号燃料油02602602857其它燃料油127518871334415润滑油12926927003润滑油基础油174240583588液化气出口量0581010501017资料来源国家海关总署。19962001年中国液化气进口量与沙特价格0200400600800JAN96JAN97JAN98JAN99JAN00JAN01千吨0100200300400美元/吨中国进口量沙特丙烷合同价(二)价格变化价格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二季度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基本特征,而成品油市场却是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公司炼油销售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尚未完全放开,某种形式上的政府定价并没有反映出国内市场的供需变化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15经营状况的晴雨表。供需状况应是决定价格的基本因素。但是目前在国内,成品油价格尚未完全放开,某种形式上的政府定价并没有反映出国内市场的供需变化。价格走势却在一定程度上左右需求和两大公司的市场销售。尽管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就一直在国家计委和炼油业之间酝酿,但现行的跟随新加坡市场滞后一个月的定价机制直到今年7月份仍在延用。新的定价方式不管关联除新加坡外的其他哪个市场,其最重要的变化应是将国内供需因素考虑在内,并减少被市场炒作的可能性。炼油业力图及早实施新的定价机制,以掌握市场主动。成品油价格走低使炼油业受损与四季度和一季度的下降走势相比,二季度国内市场汽油和柴油价格大致上稳定,柴油价格还稍有回升。然而,库存居高不下的市场基础却相当脆弱。一季度末,石油和石化两大公司曾联手挺价,虽然据说收到一定效果,但这种人为的外力推价措施,即使有收效也往往如同昙花一现。决定市场价格的根本动力仍旧是供需关系。表面上看,国内市场5、6月份的成品油价格是上升,然而汽油和柴油市场实际执行的价格还显著低于国家和两大公司的定价,特别是汽油。5月份,南方市场90号汽油的实际批发价平均为每吨3233元,而石化集团公司制定的批发价是3584元,实际价格低于定价351元。到6月份现行的跟随新加坡市场滞后一个月的定价机制直到今年7月份仍在延用成品油价格走低使炼油业受损汽油和柴油市场实际执行的价格还显著低于国家和两大公司的定价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16价格不到位的情况更加严重,差价甚至超过500元。从汽油与柴油差价的变化也能看出汽油市场存在的问题。汽油批发价高于柴油的差价在去年9月份曾可达到1600元的高峰,那以后逐渐回落,45月份,受美国汽油市场库存紧张的影响,汽油市场再度受益。二季度中国过剩汽油的大量出口推动了新加坡汽油价格跟随美国市场的下跌走势,而国内市场实际交易的价格跌幅甚至比新加坡市场还要夸大。柴油市场因国内供应不像汽油那样严重过剩,国家或两大公司定价的执行情况要好得多。0号柴油的平均实际批发价从4月份的每吨2798元上升到3091元。不过6月份各地实际价格与定价的差价也在拉大。在南方地区,0号柴油实际批发价低于定价的差价从5月份的每吨30元扩大到180元。价格不到位导致炼油业效益流失。更糟的情况可能还在后头。国内油品定价所参照的新加坡市场汽油和柴油价格在6月份大幅跌落后,7月份再度以显著幅度下跌,这给国内市场的暗示是8月份成品油价格继续跌落。这次连石脑油也加入大幅下跌的行列。像前两个月一样,国内市场已经提前作出反应,汽柴油价格全面下跌。不管在国内或在国外,汽油市场的崩溃受损害最大都是炼油业。国内长时间讨论的成品油定价问题直到目前还没有定论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17国内长时间讨论的成品油定价问题直到目前还没有定论。虽然市场上就这个话题的议论已经不再是热门,但它的确是迟早即将出台的一项有关稳定市场价格和保障成品油供应的重要举措。它迟迟未能出台其实也恰恰说明价格改革上的难度和政策制定者的谨小慎微。新的定价机制应是一个比较周全的方案,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端。19992001年国内汽油批发价变化情况20002500300035004000JANFEBMARAPRMAYJUNJULAUGSEPOCTNOVDEC元/吨19992000200119992001年国内柴油批发价变化情况20002500300035004000JANFEBMARAPRMAYJUNJULAUGSEPOCTNOVDEC元/吨199920002001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18原油定价方式可能需进一步改革原油价格改革的难度并不比成品油小多少,尽管原油定价目前仅仅牵涉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之间的交易。在中国石化看来,现行的与成品油类似的原油定价机制在执行国家制定的优先加工国内原油的政策方面并不具备价格的吸引力。定价所参照的亚洲米纳斯等四种原油在反映国际市场价格走势上也有偏颇。然而,对原油价格进行进一步的改革现在看来似乎还仅仅是中国石化的一厢情愿。现行定价方式在较高的油价环境下对中国石油来说相当适宜。去年中国石油盈利600亿元可以说就是受惠于高油价和原油定价机制。不过,原油定价不管怎样改,受影响最大的无非是石油石化两大公司,而不像成品油价格的改革,会牵动太多的利益团体。自前一次即1998年6月份的价格改革以来,国内原油价格每月参照新加坡市场米纳斯、塔皮斯、辛塔和杜里四种原油价格前一个月价格进行调整。国家计委每月公布的基准价正是根据这四种原油到中国的进口完税价制定的。三年来油价从每桶不到10美元涨到接近35美元,石油石化两大公司曾谈判过贴水问题,并达成相关协议。油价经过1999和2000年两年的陆连续上涨,今年的油价经过1999和2000年两年的陆连续上涨,今年的下降走势是必然的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19下降走势是必然的。参照印度尼西亚米纳斯原油定价的国内典型原油大庆油税前结算价在2月份曾下降到每吨1482元,后来逐月上涨,到6月份涨到1756元,但低于去年10月份2021元的价格高峰。中国石油供应中国石化的大庆油税前结算价最低时曾在1999年1月份降到每吨686元。原油价格的走势关系到石油石化两大公司的开采和炼油利润,由于今年油价总的趋势是下降,两大公司的盈利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上游勘探开采,石油石化行业今年的经营效益想要超过去年想必是非常艰难的。今年下半年的油价走势并不十分乐观,尽管欧佩克宣布自9月份开始实行今年第三轮减产,但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引起的需求减退可能会抑制油价涨幅。1998年价格改革后国内典型原油大庆油定价单位元/吨结算价前一个月米纳斯油离岸价,美元/桶进口关税基准价贴水税前税后171998年6月129016810628721,020石油石化行业今年的经营效益想要超过去年想必是非常艰难的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201999年6月1680161,048621,1101,2992000年1月2426161,50801,5081,7652月2432161,51201,5121,7693月2624161,63001,6301,9074月2773161,72101,7212,0145月2447161,52101,5211,7806月2752161,70901,7091,9997月3089161,88801,8882,2098月3096161,92001,8922,2149月2994161,85801,8312,14210月3305162,04902,0212,39511月3265162,02401,9962,33612月3131161,94101,9132,2392001年1月2648161,64501,6201,8952月2383161,48201,4821,7343月2531161,57301,5731,8404月2553161,58601,5861,8565月2727161,69301,6931,9816月2829161,75601,7562,0547月2819161,75001,7502,047前月26日至上月25日。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2119992001年原油与汽油批发价差价变化情况05001000150020002500JAN99JUL99JAN00JUL00JAN01JUL01价价价价价价价价价0元/吨19992001年原油与柴油批发价差价变化情况0500100015002000JAN99JUL99JAN00JUL00JAN01JUL01价价价价价价价价价0元/吨(三)业界动向和综合分析炼油业在二季度因库存居高不下和成品油市场转向下跌而遭遇困难。供过于求的市场局面和两大公司的竞争性销售,使价格降到远低于定价的水平,市场竞争几近白热化。中国石油的积极销售策略可能出于保上游油田的考虑,炼油业二季度因库存居高不下和成品油市场转向下跌而遭遇困难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22因为上游是盈利的主要来源。在北方地区,中国石油的“一统天下”可能即将被打破,收购炼油销售产业将使中国石化有机会参与东北和西北地区成品油市场的竞争。供应过剩迫使两大公司出口更多的汽油。然而,全球汽油价格因美国库存连续10个星期上升而下跌,亚洲市场因对美国西海岸出口受阻,加上中国增加出口,汽油价格惨跌到甚至低于原油价格的水平。与新加坡市场联动的成品油定价方式引起国内汽油价格大幅下挫,柴油也受到牵连。在暂停进口政策下大量增加汽油出口究竟利益何在油品销售谁在主导市场价格今年二季度的国内市场可能是自1998年进行原油和成品油价格改革以来竞争最激烈的时期。经过去年以来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对下游销售终端的突击性扩展,在汽油和柴油的零售环节都强化了各自的地位。到6月底,中国石化的加油站已增加到23600座,中国石油也达到11900座。直面最终用户,增加零售数量,是两大公司扩大市场占有率,增进炼油销售领域经济效益的重大步骤。南方的中国石化在国内成品油市场占有地域上的优势,炼油厂基本上全都位于东南部的油品消费中心,配备比较健全的销售管理体系,在南方地区成品油销售的天时地利人和可以说都被它包揽。北方的中国石油拥有加工自产原油的优势,利用其华东公司近年来在南方建立的销售渠道两大集团公司对下游销售终端突击性扩展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23和竞争性的价格,在中国石化的鼻下越来越显露出咄咄逼人的态势,是中国石化不可轻视的竞争对手。在中国石油统辖的东北和西北地区,成品油市场虽然看起来不像南方地区那样繁荣,但却是可以由一方说了算的地方。这可以为近两三年来那里的市场价格为什么比南方稳定的多找到解释。南方市场却非中国石化一方可以说了算的。成品油的传统流向使中国石油顺利地渗入东南沿海地区市场。中国石油每月都有上百万吨的成品油经由大连海运或山海关陆运销往华东、华南以及华北地区。今年上半年在市场需求表现不好的情况下,中国石油销往南方地区的成品油数量估计决不少于一年前。二季度市场的滑坡曾促使石油石化两大公司谈判削减加工量。然而,上半年,在中国石化加工量基本上与一年前持平(增长004)的同时,中国石油加工量却上升55。不过,在承诺降低炼油厂加工量的二季度,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的加工量分别比一季度增长138和141。中国石油保持加工量的适当增加还有维持上游开采正常运转、避免发生油田关井的意图有关。为此,中国石油在保持炼油厂开工率的同时,势必要千方百计促进下游销售,特别是在南方。看来中国石油的确也是这样做的。在东南沿海地区省份,中国石油的华东销售公司必须拿出有竞争在二季度市场实际上走弱的情况下低价策略是市场的杀手锏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24力的价格,才能保证其销路。在二季度市场实际上走弱的情况下低价策略是市场的杀手锏。南方炼油销售企业经常指责北方公司的低价销售是市场价格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对中国石油来说,低价可能并非唯一的促进销售的手段,但看来却是最有效的办法。市场传言说中国石油为二季度在某地区的油品销量首次超过中国石化而沾沾自喜,而如果不是在价格上作出牺牲,中国石油又如何获得这样的销售业绩呢尽管中国石化不情愿,但在南方的一些地方,成品油市场的确在让北方公司牵着鼻子走。南方地区炼油厂也有后路的问题,成品油卖不出去可能带来炼油装置关闭的后果。于是,中国石化的一些销售企业也加入“价格战”,加上市场本来就供大于求,成品油用户又在价格看跌的市场上持以观望,才使得许多地方市场的实际批发价每吨低于中国石化南方地区定价几百甚至上千元。南方地区炼油厂目前经历的可能是3年前遭遇走私成品油泛滥市场的冲击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幸好中国石化过去一年多来竭力扩展下游终端销售领域,为今后的成品油市场销售战略打下了基础。中国石油也当仁不让,在南方除发展终端销售外,还将目光投向炼油厂,据说最近收购了原归属地方的广东湛江东兴炼油厂,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石化辖区内成品油市场的地位。成品油市场的确在让北方公司牵着鼻子走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25在北方,由中国石油一家把持的“死水”看来也不会长久一成不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景迟早要为那里引进包括外商在内的其他企业的竞争。在此以前,中国石化看来会首先进入东北和西北地区,挑战中国石油的市场份额。借助于收购和改造原归属地方的东北哈尔滨炼油厂和西北西安炼油厂以及加油站等终端销售设施,中国石化将参与中国石油辖区下游炼油销售领域的竞争。过剩汽油出口增多利益何在为缓解供过于求的压力,解除增产柴油的后顾之忧,中国大量增加汽油外销,二季度出口量达到13805万吨,仅次于去年二季度14476万吨最高记录。中国炼油业二次加工能力主要靠富产汽油的催化裂化装置这一特点,注定了汽油过剩的供应格局。柴油却是国内消费量最大的油品。炼油业自1998年暂停柴油进口直到现在,一直努力增产柴油,提高柴汽比,并增加汽油出口,以平衡供需。近年来的柴油产量增幅显著超过汽油,进而使柴汽比从1998年142提高到现在的大约175。价格上的原因,炼油厂往往更愿意多产汽油,柴油则满足于完成由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公司下达的产量指标。虽然为鼓励增产柴油,两大公司经常给予补贴,但对炼油厂来说,汽油价格的吸引力还是大于柴油。去年春季成品油价格开始与新加坡市场联动后,每吨汽柴油的差价最高时达1500元。中国石化看来会首先进入东北和西北地区柴油却是国内消费量最大的油品近年来的柴油产量增幅显著超过汽油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2619992001年汽柴油批发价差价变化情况400040080012001600JAN99JUL99JAN00JUL00JAN01JUL01价价价价价0元/吨虽然柴汽比因增产柴油而提高了,但消费量的柴汽比却显著高于175,有时甚至达到20。在使用汽油的私人小汽车增多的同时,农用机械和重型运输工具的扩增以及比汽油低一半的消费税刺激下的柴油需求似乎有更快的增长。国内市场富余的汽油用于出口是唯一的出路。近两年来汽油出口骤然上升,而国内有的地方油品库存的柴汽比还时常接近10。东北地区的过剩汽油首要销路是市场竞争激烈的南方,其次是出口,而南方炼油厂多余的汽油别无选择,只能出口。至于出口的效益如何就看在国际市场上的运气了。出口汽油的收益好坏还是次要的,增加出口进一步压低的新加坡成品油价格给国内市场带来的连锁反应才是重要的。去年5月份开始成品油价格每月参照新加坡前一个月价格定价的机制早已将现货市场的风波引入国内。东北地区的过剩汽油首要销路是市场竞争激烈的南方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27在45月份,出口汽油市场因美国库存紧张而看好,但6月份美国汽油价格下降引起全球市场走跌,中国增加出口正是遭遇了这样的熊市局面。新加坡汽油价格进一步下跌到甚至低于原油的水平。6月份新加坡汽油平均价格从5月份的每桶3283美元下跌到2687美元,而同时米纳斯原油价格从2627涨到2791美元,汽油与米纳斯原油差价倒挂1美元,是至少10年来从未发生过的。亚洲市场汽油价格下降也迅速反映到国内市场。汽油价格闻声下跌,在国家定期调整零售价和石油石化两大公司相应调整批发价和出厂价前,就预先跌到了调整后的定价水平以下。柴油也跟进跌落。6月份汽油的实际批发价比当月的定价低500多元,7月份这一差价进一步扩大到上千元。除市场原本就供过于求外,定价机制的原因追随新加坡市场的跌势是一个重要原因。汽油和柴油价格大幅下跌使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公司炼油销售利润受损。然而,不管收益盈亏,在目前暂停成品油进口的硬性政策下,出口只不过是确保国内市场供需平衡和炼油厂稳定运转的权宜之计。在今年底明年初加入WTO、解除进口禁令后,这种状况势必改变。酝酿中的定价机制深化改革也将更加适应成品油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局面。亚洲市场汽油价格下降也迅速反映到国内市场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28中国汽油出口对亚洲汽油与原油差价的影响0100200300400500600700JAN98JUL98JAN99JUL99JAN00JUL00JAN01JUL01千吨202468美元/桶中国出口量汽油米纳斯油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29二、二季度国际石油市场分析报告概述国际石油市场在库存上升和需求减弱因素的影响下,油价在二季度后期下跌了大约3美元。甚至伊拉克自6月初开始暂停石油出口,也没能阻止油价的跌落。欧佩克今年1月和4月份先后两次减产合计250万桶/日使全球供应量减少,但经济状况不佳引起的需求减退却使美国石油库存明显增多,成为油价转向疲弱的基本原因。美国汽油库存的上升解除了人们对夏季供应短缺的担心。在市场上缺失伊拉克每天200万桶原油的情况下,布伦特油价仍从5月中旬的每桶超过29美元下跌到6月底的不到26美元。不过,二季度布伦特油价平均价格仍从一季度的2590美元涨到2762美元。原因是进入二季度美国汽油价格飞涨带动全球油价高涨。上半年布伦特油平均价格比一年前还高出12美分(05)。美国夏季车用燃料市场的缓解也导致欧洲和亚洲汽油价格下跌。(一)市场供需冬季需求高峰后,世界市场在二季度进入石油消费淡库存上升和需求减弱,油价在二季度后期下跌世界市场在二季度进入石油消费淡季长时间高油价导致需求减退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30季。长时间的高油价终于使世界石油需求在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出现减退,特别是严重依赖进口石油的亚洲地区。对欧佩克的需求相应减少。在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两次减产后,欧佩克决定在三季度末再次减产。欧佩克试图通过缩减供应量来限制西方库存量的增长,进而达到维持油价在该组织2228美元目标范围的目的。需求长时间高油价导致需求减退持续了将近两年的高油价已经使全球经济增长在美国的带动下放缓。尽管美国今年以来6次降息,经济仍未见起色,二季度经济增长率只有07。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形势也不好,特别是依赖向美国出口的地区。长时间的高油价终于导致石油需求的减少。今年上半年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需求量低于去年同期。亚洲除中国外的其他主要国家也都是下降。美国近来也出现了需求减退的迹象。今年以来,世界石油需求比2000年增长的大约100万桶/日当中有一半来自北美地区。去年底和今年初的天然气价格高涨使美国天然气用户转向石油,进而抵消了经济增长放慢对石油需求的影响。但在天然气降价后,美国馏份油的销量已经低于一年前。汽油需求可能也不像原先预计的那样乐观。因收入紧缩和加油站价格偏高,今年以来天然气价格高涨使美国天然气用户转向石油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31美国汽油销量仅比一年前增长不到1。在严重依赖进口石油的亚洲,对高油价的承受力非常脆弱。日本和韩国今年的石油需求将低于去年。前5个月,日本的石油需求量比一年前下降了05。经济不景气使柴油和液化气销量急剧下降。韩国的GDP增长率只有去年9的一半,15月份石油需求量比一年前减少24,而2000年的增幅是23。在美国经济表现不佳的带动下,像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等拉美国家的需求也在下降。国际能源机构(IEA)长期以来一直在跟踪和监督市场变化,包括供需、库存和价格走势。自去年年底以来,该机构曾7次调低对今年世界石油需求量的预测数字,从最初的比2000年增长232万桶调减为仅46万桶/日。作为需求淡季,二季度全球石油需求量比一季度下降200万桶,降到7450万桶/日,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增长50万桶。今年世界需求量将从去年的7560万桶上升到7600万桶/日。IEA世界石油供需预测单位(万桶/日)199920001Q012Q013Q014Q0120012002需求量经合组织47704780487046204760488047804820日本和韩国今年的石油需求将低于去年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32非经合组织27202770278028302830283028202860需求量合计74907560765074507590771076007680供应量非欧佩克44704590464046104630469046404720欧佩克原油2600279028402690欧佩克天然气液280290290290290300290310欧佩克合计2940308031302990供应量合计7410766077707600对欧佩克需求27402680272025502670272026602650工业库存量702010库存总量平衡80110120150资料来源国际能源机构(IEA)石油市场月报,2001年7月13日。产量为挺价欧佩克连续削减供应量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供应世界市场的40。吸取1998年油价暴跌的教训,欧佩克最近两年采取了对市场进行微调的政策。该组织1999年提出欧佩克7种原油的一揽子价格以每桶2228美元作为目标范围的产量价格机制。2000年欧佩克曾在4月、7月、10月和11月4次增产,但每次增幅把握在使市场供应适中偏紧的程度,并保持油价在目标范围上限。当供应量增多,油价开始下降时,欧佩克在冬季需求高峰的2001年1月份就减产150万桶,接着在需求进入欧佩克最近两年采取了对市场进行微调的政策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33淡季的4月份再度减产100万桶。这使得油价继续在该组织目标范围的较高水平波动。欧佩克似乎也在运用期货市场上的炒作手法,7月下旬不经过开会而仅通过电话协商就宣布决定9月1日再减100万桶日产量,并且看来已成功地阻止了油价滑向其参考范围低限以下。欧佩克承继以往按比例削减各成员国产量配额的做法,将把该组织的日产量降到2320万桶,即接近去年4月首次增产前(1999年4月海牙会议减产到2298万桶)的水平。沙特阿拉伯减下来的产量最多,为324万桶,其配额削减到7541万桶。欧佩克在石油市场即将进入冬季需求旺季之际的9月份削减产量,表明欧佩克宁可看到世界需求增长因经济发展放缓而减弱,也不愿容忍油价的下降。2000年以来欧佩克日产量与配额2021222324252627JAN00APR00JUL00OCT00JAN01APR01JUL01OCT01价价百万桶/日081216202428323640444852百万桶/日10个成员国伊拉克配额市场上最大的变数之一伊拉克联合国安理会在7欧佩克将把该组织的日产量降到2320万桶伊拉克一直是国际石油市场上最大的不定因素之一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34月3日决定将石油换食品计划继续延用到12月3日后,伊拉克于7月12日恢复了出口。为拒绝英国和美国提出的“聪明制裁”方案,伊拉克已暂停原油出口一个多月。但在这期间,油价下跌了35美元,跌幅13。在6月4日停止装船出口前,伊拉克平均每天出口210万桶的原油,在5月份最后一周出口量达每天250万桶。伊拉克一直是国际石油市场上最大的不定因素之一。这次伊拉克暂停出口是在欧佩克今年以来减产250万桶/日之后发生的。欧佩克有足够的富余开采能力来弥补伊拉克的缺失。在过去几年里,市场上最难捉摸的因素除投机基金的大举买进或卖出外,可能就是伊拉克的出口了。据说伊拉克打算在恢复出口后一个月内出口量达到200万桶以上。库存库存上升减缓油市紧张的心理压力对今年夏季美国汽油供应短缺的担心因库存的接连上升而得以缓解。早在3月底,美国汽油库存量比供应非常紧张的2000年同期还少1060万桶,这引起人们对今夏车用燃料供应的忧虑。居高不下的原油价格和同样低于一年前的原油库存也加重了这种不安心理。库存吃紧导致美国乃至全球汽油市场价格高涨。4月底,美国期货市场汽油价格涨破去年的最高记录,达每加仑117美元。然而,5月份以来,随着美国炼油厂检修期的结束,炼油厂加工量的增加促使美国汽油库存量不断上升。经过10库存上升减缓油市紧张的心理压力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35个星期的连续上升,美国汽油库存量增加到超过去年同期的水平。到6月底,美国汽油库存量已经比2000年同期高出1270万桶。原油加工量增加并没有阻止原油库存量的上升,进口的集中到货使美国6月底原油库存量增加到310亿桶,比一年前多1800万桶。美国原油、馏份油和汽油库存与一年前比较30252015105051015JUN99DEC99JUN00DEC00JUN01原油馏份油汽油(二)价格变化二季度油价高于一季度,主要是因为4月份和5月初美国汽油库存低下引起人们对夏季车用燃料供应短缺的忧虑,并导致原油价格再度上涨。欧佩克1月份和4月份两次削减产量也是油价回升的一个因素。6月份,美国原油和汽油库存量接连上升逐渐平息了市场的不安心理,原油和汽油价格回落。供应过剩使亚洲汽油市场陷入危机,价格反季节大幅下跌,甚至与原油价格倒挂。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2季度36原油价格受库存变化左右进入二季度,世界石油需求明显下降,但油价却因欧佩克两次减产而波动上扬。4月份欧佩克10个成员国日产量降到2458万桶,比3月份减少92万桶,稍高于2420万桶的日产量配额。尽管5月和6月份这10个成员国日产量分别增加到2479万桶和2495万桶,但仍表现了相当不错的履约率。欧佩克减产对抑制西方库存上升起到了一定作用,进而支撑了油价。对汽油供应的忧虑使油价在需求高峰到来前提前上涨。因汽油库存低的心理压力,5月初美国市场汽油价格涨到超过去年夏季价格高峰时的水平。4月底美国汽油库存量虽比3月底增加590万桶,但比供应非常紧张的一年前少730万桶。美国能源部5月初预计今夏汽油平均价格会突破去年6月份168美元的记录水平达到每加仑175美元,但汽油需求仍将增多。油价在5月份达到高点后,6月份发生逆转。美国原油和汽油库存量的接连上升使人们越来越注意到需求减弱这一事实。长时间的高油价影响了经济的增长和消费者的信心,市场基本面迅速转向负面,甚至连伊拉克6月初暂停出口也没能改变油市的熊市走势。6月份,布伦特油价从5月份的每桶2858美元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