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技术汇总分析_第1页
呼吸机技术汇总分析_第2页
呼吸机技术汇总分析_第3页
呼吸机技术汇总分析_第4页
呼吸机技术汇总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吸机技术汇总分析DRAEGER篇DRAEGER的呼吸机技术非常多,BIPAP、AUTOFLOW、ATC、PPS、SMARTCARE、LPP、EIT(排名以研发时间分先后),的确是让人头大。其实这些技术都是有联系的,DREAGER将其统称为ROOMTOBREATH,中文翻译为“自由呼吸的空间”(官方翻译,非本人杜撰),并且以一幅宫殿图来说明(如下所示,窃以为之所以用宫殿图,目的就是为了配合ROOM一词)。ATC、BIPAP、AUTOFLOW、PPS是基础,已发展多年。SMARTCARE、LPP、EIT则是最新的技术。在后续的帖子中将一一介绍。先从地基开始介绍ATC1(WHAT)ATC(AUTOMATICTUBECOMPENSATION)翻译为自动插管补偿,。论坛中已有前辈对其进行了讲解(向HANSON_LQY前辈致敬)HTTP/WWWDXYCN/BBS/THREAD/13469392PAVPROPORTIONALASSISTVENTILATION大家注意到否,两者都包含核心关键词PROPORTIONAL所以两者其实表示的是同一概念。有人将PAV翻译为成比例辅助通气,PPS翻译为成比例压力支持通气,其实都一样,便如MONEY在中国叫RMB,到美国就成USDOLLAR了。其实从家谱说起,它俩的父辈是PSV(或者叫PS)PRESSURESUPPORTVENTILATION,DRAEGER的机器上PSV被称为ASB(ASSISTEDSPONTANEOUSBREATHS)。好了,把人家祖上辈份以及名字搞清楚才好开讲嘛。2(WHY)为什么要创造一种新的通气方式呢“PAV是为尚有自主呼吸用力,但由于高阻力和低顺应性而呼吸功增加,需要给予通气辅助的病人提供的一种呼吸支持方式。”某文献中摘抄。“在PPS模式下,患者可舒适地获得由自身任意支配的呼吸形式和通气程度,呼吸机可更好地配合患者,且该通气模式下的压力时间波形为更接近生理状态的正弦波,患者感觉更舒适”某文献中摘抄。“PROPORTIONALPRESSURESUPPORTPPSTMISAFORMOFBREATHINGSUPPORTFORPATIENTSWHOSESPONTANEOUSBREATHINGEFFORTSSTILLREQUIREASSISTANCEORWHOSEWORKOFBREATHINGISINCREASEDASARESULTOFHIGHERRESISTANCEAND/ORLOWERCOMPLIANCE”BROCHARDL,ASLANIANP,PROPORTIONALASSISTVENTILATION,INTENSIVECAREMEDICINEINDIALOGUE,6THINTERNATIONALWORKSHOPSCHLOSSWILHELMINENBERGVIENNAAUSTRIA,DEC1996上面列举了三段文献,主要的目的其实是为某些需要写文章的TX们准备的,到时候可以直接的CTRLC,CTRLV,提高写作效率。某好友要求我不但要帖中文文献,还要列上一篇英文文献。怪哉,难道要发SCI,都毕业了,上班如此之累,居然还想着要搞学术,他那肥头大耳的形象在我心中顿时光辉起来,不由得肃然起敬。问“为何”答曰“升职称写文章时把中文的写(在这里似乎用“粘”这个字比较好,虽然他说的是“写”)在正文里,然后在文献中引用英文的文章,到时候参考文献全是英文的,看起来比较唬人,让编辑感叹之余也能快点发文章。“无语了,实在是高人啊想来不是每个人都如此,我们还是通过白话的方式来描述一下PPS。为什么要研发PPS呢这还得从呼吸机的历史说起(以下内容非官方认可,大家自己看着办)。话说,早年间,呼吸机们都是机器控制的,采用时间切换方式,最典型的就是CMV(CONTROLLEDMECHANICALVENTILATION控制机械通气)通气方式(DRAEGER叫IPPVINTERMITTENT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翻译作间歇正压通气,其实就是CMV)。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人机对抗的概念,所有的通气都由机器控制,说的难听点,病人就是一个模肺。“悲惨”的CMV持续着,像万恶的旧社会一样“惨无人道”。然后,像所有的历史一样,“”发生了,“人机同步“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各种触发技术随之出现。机械通气进入了“自主呼吸时代”,患者再也不是模肺,而是被当作“人”来看待。“伟大”的PSV(ASB)诞生了,患者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吸气,什么时候呼气。“想蘸红糖蘸红糖,想蘸白糖蘸白糖”那叫一个爽啊就这样,PSV使用了很多年。大家都知道对于PSV通气方式,最关键的设置就是一个支持的压力,那设多少呢合适呢有这样一种设法,首先按照公斤体重来计算目标潮气量,然后给病人一个较小的压力,观察在该压力下患者能达到多大的潮气量。如果未达到目标潮气量就加点压力,直到与目标值差不多为止。如果不放心,就稍后做个血气,根据血气的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我刚工作时就是这么干的,我想一定有很多同学和我有相同的经历,都是这么设PS的。合理吗以公斤体重计算出的潮气量是按照满足患者生理需要量来估算的,当患者出现自主呼吸时,是否每一次吸气努力都需要相同的潮气量呢(以公斤体重为依据计算)其实不同的吸气努力(PATIENTEFFORT),所需的潮气量也是不同的(见下图),相应的每次的压力支持也应该是不同的。如果只给予单一压力支持,只能出现下面的两种情况。(在下面的模型中我们假设对于该患者5CMH20压力可以产生500ML的潮气量,模型没有考虑更复杂的情况,只是为说明问题,请大家不要较真)1本次吸气上图A点,患者吸气努力较低(也就是膈肌、肋间肌的收缩较弱),所产生的胸腔负压也较低,他靠自己只能产生100ML的潮气量。但健康时,这样的吸气努力可以产生300ML的潮气量(也可以理解为本次吸气患者的生理需要量为300ML),所以他希望呼吸机给予其额外200ML的气体,这样加起来,正好满足其正常需要量。但实际情况是,呼吸机给予患者的是5CMH20的压力支持,对于该患者,这样大的压力能产生500ML的潮气量,远远大于200ML。其结果就是患者“被给予”了500ML的潮气量,总潮气量达600ML。这就好比你今天在食堂吃了份盒饭,感觉没吃饱,于是回宿舍后自己又泡了包方便面。吃完后,觉得刚好饱。突然手机响了,“领导“打电话给你,说让你来陪”饭局“。又不能不去,最终的结果就是吃撑了。2患者非常非常努力的吸气(注意是非常非常努力,而不是努力,类似于文学作品中常说的“倒吸一口冷气“上图B点),希望能得到800ML的潮气量,这次比上次强,他自己能产生200ML的潮气量,需要呼吸机给予600ML就可以了。可5CMH20的压力,只能产生500ML的气体量,这样加起来只有700ML,还缺100ML哪怎么办只好被迫延长吸气时间。本来患者希望在正常的吸气时间内,通过提高流速而获得更多的潮气量。可压力是恒定的,他不能自动发现患者的需求,仍然给予原来的流速,结果只能是患者产生“空气饥饿”,并被迫延长吸气时间。长此下去,呼吸肌疲劳,呼吸功增加(这点非常重要),病情自然不会好转。红色阴影部分是患者自己努力产生的流速,而蓝色阴影部分是呼吸机给予的流速。右侧最下面可以明显的看到当患者吸气努力增加时,吸气时间被迫延长。每次呼吸努力,与之相适应的潮气量,都是不同的。而设置单一压力,不是导致供气过度,就是供气不足。再考虑吸气过程中,患者需要的支持压力也不是恒定的(是随阻力顺应性变化的而变化)。这些就是PPS需要解决的问题。3(HOW)PPS的工作原理史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中说,他只引用1个公式,因为别人告诉他,如果你在你的书中每多引用一个数学公式,那么书的销量就将减少一半。汗啊我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用数学公式推导PPS的原理。本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我花了数周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公式(这也是连载推迟的原因),下面的讲解将非常的白话,相信各位能看的懂。名词解释PAWAIRWAYPRESSUREPVENTPRESSUREPROVIDEBYVENTILATORPMUSMUSCLEEFFORTFORSPONTANEOUSBREATHINGRRESISTANCE呼吸系统的阻力CCOMPLIANCE(呼吸系统的顺应性)FORINSPFLOWPATIENTINSPFLOW原文中的符号打不出来,用F代替VVOLUME1公式1PVENTPMUSRXF1/CXVPMUS是患者的吸气努力所产生的吸气压力,PVENT是呼吸机给予的压力支持,两者共同克服呼吸系统总的粘性阻力(R,包括由气管插管、气道、肺组织、胸廓所产生的呼吸系统阻力,与流速有关)和呼吸系统总的弹性阻力(顺应性的倒数,1/C,包括肺组织及胸廓所产生的阻力,与容量有关),最终将气体送达肺部。粘性阻力与流速相关(按照经典的理论,克服气道阻力所需要的压力与流速成线性关系,即RP/F)。弹性阻力的大小与与容量有关(V,同样根据经典的理论,CV/P)。所以肺部所需的总压力其实是流速和容量的函数)2公式2PMUSRXF1/CXVPVENT将公式转换一下,将PVENT移到公式右边,可以看到当呼吸机提供的压力(PVENT)越接近于患者肺部所需的压力(RXF1/CXV)时,患者自身做的功越小(PMUS)。实际上PPS的原理也在于此,通过提供机体呼吸所需的压力(这一压力在吸气的整个过程中是有变换的,如下图),尽量减少患者的呼吸功。PMUS是变化的,每次不一样,同一呼吸的不同时刻也不一样,而在PSV下,PVENT却总是一样的。我们希望PVENT能随病人的需要而动态变化。3公式3PVENTK1XFK2XV,(很关键的一步)问题的解决方法出来了,就是让PVENTRXF1/CXV,理想情况下,PMUS的做功就会变为零。如何知道PVENT的具体值呢其实PVENT同样是流速F和流量V的函数,所以只要知道肺的顺应性和肺阻力(包括气道阻力和肺组织阻力)就可以计算出PVENT。R总(呼吸系统总阻力)气管插管阻力气道阻力肺组织阻力胸廓阻力(本等式所指阻力为粘性阻力)。经典的计算公式是RPPEAKPPLAT/F在最大肺容积时,气管导管、气道、肺组织、胸廓所产生的粘性阻力,只能在恒定流速下方能测量。1/C总呼吸系统总弹性阻力肺组织弹性阻力胸廓弹性阻力。经典计算公式CVT/PPLATPEEP,这里的C其实表示的是系统的静态顺应性,在低流速的情况下,近似可以反映肺组织和胸廓的弹性阻力,同样需要在恒定流速下测量。大家可以看到,想精确的得到肺阻力和肺顺应性是非常不容易的,只能采用近似的方法。所以我们用K1来代替R,K2来代替1/C。PVENTK1XFK2XV。PPS里K1被称为流量辅助(FAFLOWASSIST),K2被称为容量辅助(VAVOLUMEASSIST)。其实说白了,FA就是阻力,VA就是顺应性的倒数。4机器的硬件过程是这样的。呼吸的流速传感器每8MS测量一次吸气流速(DRAEGER呼吸机是这样的),这样就得到了流速F,流速时间容量(这里其实是流速对时间进行积分),这样就得到了容量V。PVENTFAFVAV,FA和VA需要手工设置,然后就可以计算出吸气过程中每一个点时刻,需要给予的压力PVENT。5更多的公式(让人晕菜的一步,涉及到一些数学问题,很多是本人自己的理解,没有文献支持,希望能和大家讨论,欢迎拍砖哦)这里还需要说明三个问题1理想情况下PVENTRXF1/CXV这时PMUS是零。不过这个公式只在对相是肺和气管组成的系统时才近似成立(不包括管路、插管、胸廓等组成部分)。为什么这么说呢书上告诉我们,RP/F,也就是说P与F的关系应该是一条直线。但在ATC中我们曾提到过一张图片(如下),可以看到图中是曲线,也就是说斜率是变化的,而P/FR,斜率表示的其实就是气管插管的阻力R,可以看到随着流速的提高,阻力也会增加,他们间的真实关系是PKXF2(K是一个系数,F是流速,F2表示的是F的平方)。对于简单的气管插管,R都做不到恒定,那么对于由气管、肺组织、胸廓组成的复杂系统,PVENT,与R和C能呈线性关系吗我表示深度的怀疑。其实RP/F这个公式,只有在模型是各向同性且均一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简单说就是对象为直管子时(大家想想肯德基喝饮料的吸管吧)才能成立,对于气管插管这种弯曲的管子,压力和流速已经不是线性关系了。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实际情况中PVENT与R,C也不是线性关系。但使用这个公式,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谁也不知道,对于同时拥有插管、气管、肺组织、胸廓等多重元素的系统,PVENT与R和C的关系到底是怎样(呼吸机厂家也许做过这方面的实验,可能有一个近似的数学公式,但这应该是机密,如果地球人都知道,那岂不别的厂家也可以发展PPS模式)。这其实是一个基础的数学建模问题(比较适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际情况中PVENT还要克服插管阻力、胸廓阻力、管路阻力等。以R和C为基础计算出的PVENT只能近似反映实际的PVENT。2由于ATC的存在,对由气管插管导致的压力下降进行了补偿,所以在PPS与ATC联合应用时。公式修改如下。其实就是将ATC补偿的压力减去。不要小看这个公式的变化,相对于原来的公式,已经算是进步了。毕竟气管插管部分的压力补偿是精确的。下述公式考虑的是气管插管前端至肺泡的压力差,至少去掉了插管导致的粘性阻力增加。ATC与PPS的联合应用,压力输送应该更精确一些。3自主呼吸的存在对R和C的测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PSV或PPS模式下很难自动测量R和C,只能在恒定流速的情况下才能测量。下面的操作步骤中有一种设置方法,就是先在恒定流速下测量R和C,然后以此为依据设置FA和VA。四SUMMARYAPPS的优缺点优点患者舒适,人机协调最好病人的需求几乎完全得到满足不会过度通气可减少和避免镇静剂使用气道压较低除了PEEP和FIO2,仅需设定流量辅助和容量辅助不足患者必须有自主呼吸无最小的通气支持保证(虽然有后备通气)设置参数需要了解阻力和顺应性如果设置不当,可能不稳定(脱逸)插管泄漏可能影响PPS功能BPPS与ASB(PSV)的比较PPS压力支持随病人吸入努力而变化无最小的通气支持保证(虽然有后备通气)优化调节适应病人的自主呼吸PS/ASB压力支持持续不变只要有病人触发,便有最小的压力支持PPS的设置界面PPS的设置方法(摘抄自某文献)设置VA和FA的方法有三种最可靠的方法是在容量控制通气病人没有自主呼吸的情况下测出肺的阻力和弹性保证测定时没有内源性PEEP也很重要。推荐设置的VA和FA为所测阻力和顺应性的80。在应用PAV之前,必须设置足够水平的容量限制和流量限制以避免过度补偿的不利影响。VA过大,会导致“脱逸”发生,呼吸机的“容量高限”连续报警,患者呼吸困难流量曲线快速升高到高水平,然后突然降低。处理方法减低VA值直至“脱逸”消失。FA过大,会表现为“自动触发”,改变设置流量触发不能纠正。显著的过度FA也可引起“脱逸”。处理方法减低FA值。采用“脱逸”法设置参数。先将FA设为最小,逐渐增加VA直至“发生脱逸”,此时的阀值应等于肺胸的实际弹性,然后将设置的VA减低至此阀值的80。反之,将VA设为最小,调节FA直至出现“自动触发”,改变流量触发不能纠正,或出现压力“脱逸”,然后将FA调低至阀值的80。虚线表示脱逸(RUNAWAY)根据病人的舒适程度和自身感觉来设置和调节VA和FA。PPS其实解决了从气管插管气囊端至肺泡的压力补偿,而ATC则解决了呼吸管路端至气管插管气囊端的压力补偿。因此两者的配合使用,可以最有效的增加患者的舒适性。同时有研究显示与PSV相比使用PPS可有效降低压力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BIPAP和AUTOFLOW最核心的技术是什么(开放性问题,没有参考答案)。双水平正压通气压力控制容量保证还是“万能模式”的光环(BIPAP有时被称为万能模式,下面的文章会涉及产生这一名称的原因)。“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一定有自己的见解,这里只谈谈笔者自己的感受。其实,各厂商都有自己的“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泛滥的很),名称稍有不同;也都有自己的“压力控制容量保证”。原理都大差不差,但要说到最核心的东西,我觉得是“全程支持自主呼吸,并保证气道压力稳定”注意是“全程”,也就是说不但在低压相支持自主呼吸,高压相也要支持自主呼吸。这样才是真正的“全程支持自主呼吸”。同时,不能因为自主呼吸导致气道压力频繁变化,要保证气道压力的稳定。(这一条也是判断呼吸机性能很重要的一个指标)为什么要支持“自主呼吸”嘞这真是一个非常SMART的问题。之前我只听大腕们说要“保留自主呼吸”,在文献中看到“在机械通气的任何阶段都应尽可能的支持自主呼吸”,甚至在今年ICU年会上,“机械通气中的自主呼吸”仍然有专题讲座。上学时的我为什么要保留自主呼吸呢(以下简称JSF39)我的“二师兄”锻炼呼吸肌肉,促进脱机。(以下简称为“师兄”)。JSF39那为什么还要全程呢自主呼吸在SIMV下的呼气相也可以锻炼啊。、师兄孺子可教也来,给你上一课。(师兄显现出了主任查房时的神情)。师兄呼吸衰竭很重要的一个病理生理学改变,就是肺部出现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如下图)简单理解就是肺部血流灌注好的区域,肺泡通气少(解剖分流);或者是血流灌注差的地方那个,肺泡通气反而多(死腔样通气)。顺口溜就是血多气少(解剖分流);血少气多(死腔样通气)。JSF39恩(满脸的崇敬之情)师兄(得意之情难以掩饰,仿佛已经当上了科主任)正常情况下,重力依赖区(肺下部、背部等区域)的血流较多,而肺尖部血流较少。正常呼吸时,膈肌首先收缩(膈肌最靠近肺下部、背部等区域),重力依赖区(肺下部、背部区域)内首先产生负压,因而气体会首先进入这些血流较多的区域。也就是说正常呼吸时气体在肺内的填充顺序是先重力依赖区,后非重力依赖区。可以想象,重力依赖区将获得更多的气体交换时间,更多的气体。血流灌注量与气体量、气体交换时间是想匹配的。JSF39然后呢(一脸的茫然)师兄讲到这儿了,你还不懂(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JSF39哦(极度尴尬,恨不得钻地缝)师兄控制通气与自主呼吸最大的不同是什么JSF39哦,正压通气触发指令通气师兄还给我一个三选一的选择题啊(师兄假装愤愤中,唉,又有机会炫耀了)JSF39(无语中,表酱紫,每次看到师兄这幅嘴脸只能装傻)师兄控制通气(也称为指令通气)与自主呼吸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控制通气是时间切换,而自主呼吸是需要触发的。简单理解就是控制通气是呼吸机作主,而自主呼吸是病人自己当家作主。(宏观角度来看)正压通气时,气体首先进入的是肺尖部,其次才会是重力依赖区。也就是说肺部通气较好的区域血流反而很少(肺尖部区域),而肺血流灌注好的区域通气又很少(重力依赖区)。这样反而加重了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ARDS病人会采取俯卧位通气。刚俯卧位时,背部变到了上面,原来这部分是重力依赖区,血液灌注比较好(血液也还没那么快流走),俯卧位后,背部的通气得以改善,V/Q匹配,氧合就改善了。JSF39原来如此(恍然大悟中)师兄自主呼吸也有类似的效果,膈肌收缩,在重力依赖区首先产生负压,从而使气体能首先进入这些通气不好的区域。进而改善肺部整体的通气血流比例。JSF39恩崇敬的眼神。这个我懂了,不过纯自主呼吸才能产生这个效果吧,PSV不也是正压通气吗能改善通气血流比吗师兄恩,小子有前途(双手背在身后,把啤酒肚挺了起来)。PSV的确是正压通气,但与控制通气相比,不知好了多少倍。PSV时,患者做出了吸气努力,膈肌肋间肌收缩,因而肺下部靠近膈肌处至少是产生了些许的负压。不说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VQ比,但至少锻炼了呼吸肌。况且PSV是在患者有需要的情况下才送气的,可以减少人机对抗。你的这个问题这也牵扯出了“全程支持自主呼吸”的第三个优势减少人机对抗。相较于前两个优点,这个优点更为重要。JSF39明说吧,别绕弯子了。(爆汗中)师兄哦,急什么,一下都告诉你,你能接受的了吗(极度欠扁的表情)。你先把PCV(也称为PCCMV)压力时间波形画一下。我们知道PCV是不允许出现自主呼吸的。但人是活的,机器是死的,如果在高压相时,患者突然想咳嗽,会怎么样(如上图第二道波形)病人我想咳嗽快让我吐口气啊呼吸机别急,现在是吸气相,你等等啊,等到了呼气相,我一定让你吐气。病人我受不了了,现在好憋啊,快让我呼一口。呼吸机不行,我不允许你在吸气相呼气。病人管不了那么多了,我现在就吐气。看你能怎么样。呼吸机好啊,跟你说了不能呼气,你还敢呼。敬酒不吃吃罚酒,我把呼气阀关死,看你怎么吐气。病人好难受,憋死我了(气道压力直线上升中)呼吸机哦,对了,如果你的气道压力超过压力报警高线,我可以考虑强制打开呼气阀。你再加把劲,把气道压力弄高点,我也好开阀啊。你知道,我也只能照章办事。最终的结果,要么患者妥协,不咳了;要么气道压力超过高压报警高线,呼气阀强制打开。这两个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因为它们都产生了人机对抗,都增加了呼吸功。JSF39那允许病人随意呼吸不就可以了吗师兄疾病要求气道压力保持恒定。例如ARDS,在机械通气中要求给予适当的吸气压力以保证患者肺泡打开,如果这时候允许患者呼气(呼气阀在吸气相打开),你想想,密闭系统,气体量减少,必然导致压力的下降,压力下降的结果有可能就是肺泡塌陷,只有等下次送气才能再次复张。气道压力都不能保证恒定,那治疗的基础又何在JSF39貌似很有道理啊师兄(一脸的鄙夷,心想,什么叫“貌似“啊,本来就是嘛)我们引入自主呼吸,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优点(排名分先后)1减少人机对抗;2改善VQ比,改善氧合3锻炼呼吸肌,为脱机做准备。但如果气道压力因为自主呼吸的存在而总是反复上升下降(如下图),那就没什么意思了。PCV高压相出现自主呼吸,压力都维持不住了。JSF39晓得,晓得(小鸡啄米般点头,一脸谦卑的表情。得罪师兄以后就没得混了,文章啊,实验啊,哪个不得靠他指导,老板反正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师兄目前呼吸机通过硬件改良,成功实现了在支持自主呼吸的同时保证气道压力稳定。这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技术。就DREAGER而言,就是两个阀门红宝石阀和比例阀门。下面是呼吸机的内部结构图在图上我们可以发现两个5BAR的进气口(1BAR1000MBAR,1MBAR1019716212977CMH2O)。压缩气体通过这两个接口进入呼吸机。高压气体进入呼吸机后需要减压,然后进行空氧混合。进气接口部分有一个阀门,叫做红宝石阀(如下图)。气体首先通过管道进入处的腔室,该腔体内有一颗红宝石(表示),其后有一根钢制的顶杆(图中黑色长杆),与一电机相连。号处就是减压后的气体。其工作原理如下电机获得呼吸机发出的指令后,向前或向后旋转,促使钢制顶杆推动红宝石向前或向后运动,红宝石正好堵在腔体与腔体之间。推杆若向右移动,则腔体与腔体联通,更多气体会快速进入腔体,如果推杆向左移动,则红宝石与左侧通道的缝隙变小,进入腔体的气体就会变少。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将潮气量由400ML提到600ML,则顶杆会向右移动,使红宝石与其左侧通道的间隙变大;如果减少潮气量,那么顶杆就会向左移动。其移动的距离以微米来计算。钢制顶杆与红包石球在高压气体作用下会发生碰撞,如果采用硬度较小的物质,则很可能会碎裂,这就是为什么采用红宝石作为材质的原因。红包石的硬度为88,最硬的金刚石硬度为10,如下图,硬度分级110,滑石最软,金刚石最硬)。即便不碎裂,在红宝石球表面产生划痕,也会导致气体输送的不准确,因此必须使用比钢材更硬的物质才可以。在呼吸机的呼气端,则是另一个关键装置比例阀门(EXHALEVALUEPNG)。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腔室,其中下面的腔室与管道联通,上面的腔室与管道联通。管道是气体的呼出端,管道则与PEEP压力传感器相连。下图中两个腔室中间有一个膜片,其质量很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片羽毛)。假设我现在设定PEEP是5CMH20,则PEEP压力传感器会让管道中保持5CMH20的压力,那么腔室中也是5CM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