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42/T68520111武汉城市圈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规范1规范本标准规定是武汉城市圈得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基本规定、交通影响评价的范围、年限、时段与评价日、交通需求的预测、交通影响的评价、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和评价结论与建议。2规范性应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适用于本文件。GB5018019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19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CJJ151987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3719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T1412010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JGJ100199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年第7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3年第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9年第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令2004年第40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建设部令2005年第146号城市规划编制办法DB42/T685201123术语的定义CJJ/T141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CJJ/T1412010中的术语和定义。31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所组成的区域范围。32建设项目具有交通生成的永久性或临时性拟建设(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CJJ/T1412010,定义201】33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围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消减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的技术方法。【CJJ/T1412010,定义202】34建设项目分类根据建设项目用地类型、建筑物使用功能和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特征对建设项目进行分类。【CJJ/T1412010,定义203】35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系统进行产生影响的空间范围。36交通影响要素是指建设项目选址、方案和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交通子系统。37交通影响评价因子是指交通子系统交通供需状况和服务水平的主要技术指标。38出行率建设项目单位指标(建筑面积、住宅户数、座位数等)在单位时DB42/T68520113间内所生成的交通要求,包括产生量和吸引量。【CJJ/T1412010,定义204】39出行方式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选择不同运输工具(或步行)和不同线路的移动方式。310新生成交通需求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所生成(包括产生和吸引)的新增交通需求。新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包括建设项目生成的全部交通需求;改、扩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是指由项目改、扩建部分引起的新增交通需求。【CJJ/T1412010,定义205】311背景交通需求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内除去被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外的其他交通需求,包括起讫点均在评价范围外的通过行交通和评价范围内其他建设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CJJ/T1412010,定义206】312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门槛条件。【CJJ/T1412010,定义207】313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指标衡量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影响的指标。【CJJ/T1412010,定义208】314长路段长度超过15KM,交通几乎不受交叉口影响的道路区段。【CJJ/T1412010,定义209】315公共交通线路剩余载客容量在一定服务水平下,建设项目周围的公共交通设施可以为建设项目提供服务的富余运力。【CJJ/T1412010,定义2010】DB42/T685201144基本规定41评价依据411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家个行业标准、上位规划和建设项目相关资料等。412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413国家行业相关标准,主要包括GB501801993、GB502201995、CJJ151987、CJJ371990、CJJ/T1412010、JGJ1001998等。414上位规划,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地下空间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415建设项目相关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建筑方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等。当建设项目涉及特殊保护地区或敏感地区时,应有当地规划、建设、土地、环保、文物等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或相关确认文件。42城市和镇分类按照城市和镇人口规模,将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和镇分成类、类、类城市。分类见表1城市和镇人口规模(万人)城市类型100类50100类50类注城市和镇人口规模是指正在执行的城市和镇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规划期末城镇人口规模。43交通影响评价起点阈值DB42/T68520115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应符合CJJ/T1412010第5章得基本要求(建设项目分类见附录A的表A1),还应符合下列规定431住宅(T01)、商业(T02)、服务(T03)、办公(T04)类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的取值范围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住宅、商业、服务、办公类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建设项目新增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城市类型项目位置住宅类项目办公类项目商业、服务也项目中心区522类其他地区1055中心区311类其他地区532类211注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有建筑设计方案时按总建筑面积计算,无建筑设计方案时按容积率建筑面积计算。432交通类项目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城市交通场站、主要道路与桥梁、交通枢纽、停车设施等交通(T08)类项目应进行交通影响评价。43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项目,应进行交通影响评价A)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等大型交通设施现状及规划站点周边200米范围内涉及打牌的新(改)建项目;B交通敏感区和主、快速路两侧的商业(T02)、服务(T03)、办公(T04)及劳动密集型的大型企业或物流量较大的企业等;C)场馆与园林(T05)、医疗(T06)、学校(T07)、交通(T08)等人流集中的公共设施;D)规划、建设、交通等主管部门确定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其他建设项目。44交通影响评价对象建设项目的规模或指标达到或超过规定的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DB42/T68520116值时,应进行交通影响评价。45评价类型按照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建设项目,分为选址(用地)规划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建筑方案规划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交通设施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分三类。具体内容见附录B1条。46交通影响评价报告构成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由文本、图纸和附件三部分构成。具体内容见附录B2条。5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年限、时段与评价日评价范围、年限、时段与评价日应符合CJJ/T1412010第6章得要求。根据评价的建设项目的功能规定位、建设规模、用地条件、所在城市区位等具体情况,评价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建设项目用地范围为项目范围;建设项目所在的街区、相邻的道路及交叉口为影响的范围;视项目区位、功能、规模需要考虑的辐射范围为背景范围。6交通需求预测61交通需求预测的原则和方法611交通需求预测及应用在交通调查和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交通调查和交通需求分析应符合CJJ/T1412010第7章得要求。612交通预测的方法应科学合理、准确可靠、切合实际、操作简便。62交通预测内容621背景交通预测背景交通应在五年及以上城市综合交通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交通预测规模及交通数据库进行交通预测,且交通预测模型应充分考虑历年交通数据的更新及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622新生成交通预测项目开发而新生成的交通预测量应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分类、DB42/T68520117建筑面积、出行率、出行方式等因素,通过交通预测模型进行预测。623合成交通预测合成交通预测为背景交通预测和新生成交通预测两者叠加之和,应重点分析新生成交通量与背景交通量叠加后对评价范围内交通影响最不利的情形。624静态交通规则6241静态交通预测包括机动车停车位、非机动车停车以及出租车停车的需求预测。6241静态交通预测方法包括需求预测法和配建指标法。需求预测法是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及使用性质,综合项目引发交通规模、车位周转率等因素,分析确定项目的停车需求。配建指标法是依据单位配建指标,结合建设项目的规模及使用性质,综合测算确定项目的停车配建规模。停车位配建指标见附录C1条。625施工期交通预测大型交通设施类项目、分期建设项目应进行施工期交通预测。各城市应根据当地建设情况和年度城建计划确定大型交通设施类项目、分期建设项目,由当地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确定是否进行施工期交通预测。7交通影响评价表3交通影响要素DB42/T68520118交通影响要素评价类型工作内容道路交通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行人交通静态交通配套交通交通组织管理交通安全选址32212211性质、规模32112111内外交通及衔接23113232选址(用地)规划阶段交通影响程度判定重大影响重大影响一般影响一般影响重大影响较大影响重大影响较大影响性质、规模32112111平面布局11123222交通方案21111232建筑方案规划阶段交通影响程度判定重大影响较大影响一般影响一般影响重大影响较大影响重大影响较大影响交通需求预测33222建设方案比选332223交通组织方案优化2222233交通设施项目交通影响程度判定重大影响重大影响重大影响重大影响重大影响重大影响重大影响重大影响注“1”表示次要;“2”表示较重要;“3”表示重要。71交通影响要素和评价因子711按三类评价类型不同的工作内容先判定交通影响要素的重要程度(分为次要、较重要、重要),再判定其交通影响程度(分为一般影响、较大影响、重大影响)。具体判定内容见表3。712按三类评价类型,根据交通影响要素的交通影响程度筛选出评价因子。量化评价因子见表4。DB42/T68520119表4交通影响评价量化因子评价类型交通影响要素交通影响评价量化因子道路交通路段、交叉口服务水平公共交通公交剩余载客容量选址(用地)规划阶段静态交通停车需求道路交通路段、交叉口服务水平公共交通公交剩余载客容量建筑方案规划阶段静态交通停车供应量、需求量道路交通路段、交叉口服务水平公共交通公交剩余载客容量非机动车非机动车服务水平行人交通行人交通服务水平交通设施类项目静态交通停车供应量、需求量72机动车交通影响评价721道路机动车交通影响评价7211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对道路的影响判定应符合CJJ/T1412010第802条的要求,并用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高峰小时交通量占道路通行能力的比例来评价,当大于表5的限定比例,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道路通行能力见附录C2条。7212当建设项目新生成高峰小时交通量占道路通行能力的比例大于表5的限定比例,通过交通改善措施后仍大于限定比例,应判定建设项目不可行。表5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高峰小时交通量占道路通行能力的限定比例()道路等级服务水平DB42/T685201110722交叉口机动车交通影响评价7221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对道路的影响判定应符合CJJ/T1412010第801条的要求,并用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高峰小时交通量占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比例来评价,当大于表6的限定比例,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由显著影响。7222当建设项目新生成高峰小时交通量占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比例大于表6的限定比例,通过交通改善措施仍大于限定比例,应判定建设项目不可行。表6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高峰小时交通量占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限定比例()服务水平交叉口等级ABCDEF级877665级1098765级1514121098级302724211815注1交叉口服务水平为项目新生成交通高峰小时的服务水平,采用与道路同样的评价标准。服务水平等级划分见附录C3条。注2交叉口等级为级为主干道(快速路)与主干道(快速路)相交;级为主干道与次干道相交;级为次干道与次干道相交;级为次干道与支路相交。ABCDEF快速路877665主干道1098765次干道1514121098支路302724211815注服务水平等级划分见附录C3条。DB42/T685201111注3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量达到或超过限定比例时,若无任何交通改善措施或在交通改善措施下仍达到或超过限定比例,则从交通评价角度论证建设项目不可行。73公共交通影响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对公共交通的显著影响判定应符合CJJ/T1412010第803、805、807条的而要求。74非机动车交通影响评价741建设项目对非机动车的影响主要通过非机动车服务水平指标未评价。742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非机动车交通的交通影响程度符合表7的规定,或者非机动车交通设施需要改、扩建或新建时,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由显著影响,应对建设项目提出改善措施。表7非机动车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背景交通服务水平项目新生成交通加入后的服务水平ABCD、EDEE注服务水平等级划分见附录C5条。75行人交通影响评价751建设项目对行人交通的影响主要通过行人交通服务水平,路段,交叉口和出入人流量,行人过街绕行距离长度等指标来评价。752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行人交通的交通影响程度符合表8的规定,或者导致评价范围内步行等交通设施需要改、扩建或新建时,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DB42/T685201112应对建设项目提出改善措施。表8行人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背景交通服务水平项目新生成交通加入后的服务水平ABCD、EDEE注服务水平等级划分见附录C6条。753行人的步行范围应根据实际情况在200米500米之间取值,对于城市中心区等公共交通覆盖率较高的区域,宜取步行范围的下限;对于城市外围区,宜取步行范围的上限。754行人交通服务水平以行人交通的人均占地面积确定,行人交通的人均占地面积A应按式(1)确定VAW1000Q式中A行人交通流的人均占地面积(平方米/人);Q流量(人/小时);V平均步行速度(公里/小时),默认值取4公里/小时;W人行道路宽度(米)。76静态交通影响评价761平均内容包括建设项目配建项目建停车泊位数量是否满足配建指标要求,停车场(库)上下坡道位置及内部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停车场(库)内部交通组织流线是否通畅合理,停车泊位尺寸、内部通道尺寸是否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布置是否合理等方面。762当建设项目新生成停车需求超过其配建停车设施能力时,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77平面布局评价DB42/T685201113771平面布局评价包括评价项目建筑平面方案布置的出入口、内部道路、停车泊位等交通设施是否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各类交通设施与建筑平面及结构布局是否协调等方面。772出入口评价包括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及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评价,评价标准间表9和表10其他评价内容可参照相应规范标准执行。表9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评价标准内容评价标准建设项目位于城市快速路或主干路旁严禁开设在快速路上,严格控制开设在主干路上建设项目位于主干路与次干道、支路相交的位置旁宜设在次干路和支路上位置关系建设项目位于次干道与支路相交的位置旁宜设在支路上开设在主干路上的建设项目出入口出入口中线距离路缘石曲线终点长度不应小于80米,或位于基地最远端开设在次干路上的建设项目出入口出入口中线距离路缘石曲线终点长度不应小于50米,或位于基地最远端开设在支路上的建设项目出入口出入口中线距离路缘石曲线终点长度不应小于30米,或位于基地最远端与人行天桥、地道口、桥梁隧道引道的距离不小于50米距离关系与规划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中点的垂直距离不小于30米数量关系相邻的建设项目在用地分界线两侧分别设置出入口时2个出入口应合并为1个DB42/T685201114双向行驶的出入口车行道净宽不小于6米单向行驶的出入口车行道净宽不小于4米几何条件建设项目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交角度为75度90度,并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满足视距要求表10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评价标准内容评价标准位置关系建设项目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不宜直接与城市道路连接,应设置在项目内部道路上车库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的规划红线距离不应小于75米平行城市道路与城市道路斜交时,坡道终点应后退基地的出入口不小于5米,转弯半径不小于7米距离关系机动车停车库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当机动车停车泊位数大于50个且小于500个时,不小于10米;当机动车停车泊位数不小于500个时,不小于15米当机动车停车泊位数大于50个且小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少于2个数量关系当机动停车泊位数部小于500个时不少于3个出入口,并应当单独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78交通组织管理评价包括建设项目周边区域路网交通组织、周边主要交叉口交通组织、是否引起周边交叉口管理情况的变化(如由无信号交叉口升级为信号交叉口)、机动车出入口交通组织、停车场(库)出入口交通组织、建设项目内部车行流线和人行流线是否顺畅合理以及是否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各类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之间衔接是否合理等方面。79交通安全评价包括是否存在事故多发地点,视距、转弯半径等保障车辆安全通DB42/T685201115行的因素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建设项目对行人安全及行人过街安全等方面。710其他方面评价7101沿城市道路新建建设项目,其建筑物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应由规划、建设、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道路等级、建筑物建设规模、使用性质等情况确定。7102沿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和规划的线路、站点新建建设项目,其建筑物后退轨道交通控制线和影响线的距离应由规划、建设、交通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7103新建建设项目其他方面的评价由规划、建设、交通等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分类、项目特点及相关法律法规确定。711位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地区以及评价年限内交通设施和交通政策有重大改变地区的建设项目,以及重大项目选址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指标可由各城市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8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81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时,必须对评价范围内相关交通设施提出改善措施建议。82交通改善措施应根据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交通产生的影响程度,提出项目规模、性质的优化调整建议和出入口、机动车、公共交通、非机动车、步行、停车等设施的改善措施。83当提出的交通改善措施可行且评价范围内改善后的交通系统运行指标均符合第831832条规定时,应判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为可接受。831机动车交通系统的评价指标地域表5、表6中规定的显著影响指标;当背景交通服务水平为F时,经过改善的交通运行指标不降低。DB42/T685201116832交通系统改善后能满足公共交通、非机动车、行人、静态交通的运行要求。84当无法通过可行的项目优化调整或交通改善措施使得评价范围内改善后的交通系统运行指标均符合本规范第83条的规定时,应判定其交通影响为不可接受,即得出建设项目不可行的结论。85对交通影响不可接受的建设项目,应对其选址或建设项目报批方案提出调整建议。9评价结论与建议91交通影响评价的结论与建议应包括评价结论、强制性措施和建议性措施。92评价结论应明确项目建设建成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的影响程度是否显著,明确交通改善后建设项目交通影响是否可接受,得出建设项目可行、基本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是否需要对建设项目的选址或规划(建筑)方案、规模、性质等进行调整。93强制性措施是保证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可接受的前提条件。94建议性措施包括对建设项目内部或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推荐采取的措施与方法。95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影响为显著影响的建设项目,应明确强制性措施,包括项目建设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各自应承担的交通改善义务。附录A(资料型附录)建设项目分类A1建设项目分类表DB42/T685201117表A1建设项目分类表大类中类名称代码名称代码说明宿舍T011集体宿舍、集体公寓等保障性用房T012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普通住宅T013普通商品房、居民楼高级公寓T014住宅T01别墅T015专营店T021专卖店、小型连锁店等综合型商业T022综合型超市、百货商店、购物中心等商业T02市场T023批发零售市场、农集贸市场、菜市场等娱乐T031娱乐中心、俱乐部、休闲会所、轰动中心、迪厅、网吧等餐饮T032餐馆、饭店、饮食店等旅馆T033招待所、旅馆、酒店、宾馆、度假中心等服务T03服务网点T034邮局、电信、银行、证券、保险等对外服务的分理处或营业网点行政办公T041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的办公楼等科研与企事业办公T042商务写字楼T043办公T04会议中心T044场馆与T05影剧院T051电影院、剧场、音乐厅等DB42/T685201118文化场馆T052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等会展场馆T053展览馆、会展中心等体育场馆T054比赛性体育场馆、训练性体育场馆、综合性场馆、健身中心等园林园林与广场T055城市公园、休憩广场、游乐场、游乐园、旅游景区等社区医院T061诊所、社区医疗中心、体检中心等综合医院T062各级各类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等专科医院T063医疗T06疗养院T064疗养院、养老院、康复中心等高等院校T071中专及成教学校T072中专、职高、特殊学校及各类成人与业余学校中学T073高中、初中学校T07幼、小学T074小学、幼儿园表A1建设项目分类(续)大类中类名称代码名称代码说明客运场站T081交通客运站、客运枢纽等货运场站T082货运站、货运码头、物流中心、仓储设施等加油站T083交通T08停车设施T084社会停车场(库)、公共汽车电车停车场(库)等DB42/T685201119工业T09工业T091混合T10混合T101使用功能包含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建设项目大类的建设项目,如多功能综合楼、商住楼等市政T111非交通市政设施,如供水场、变电站等其他T11其他T112农业建筑、军事建筑等特殊建筑DB42/T685201120附录B资料性附录交通影响评价类型和报告内容B1交通影响评价类型B11选址(用地)规划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实在建设(用地)项目选址定点、论者规划设计条件或用地条件或用地条件变更之前进行的交通影响评价,是确定项目选址和规划设计条件的参考依据。应通过交通需求预测,依据相关规定的要求论证项目选址、用地性质和建设规模,提出相适应的交通改善措施和交通组织方案。B12建筑方案规划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是在审批规划(建筑)方案时进行的交通影响评价,是审批项目规划(建筑)方案的参考依据。应根据相关规定的要求论证项目建设规模,提出道路出口设置、内外部交通衔接、停车配建、交通改善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和意见。B13交通设施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是对大型交通设施项目进行的交通影响分析评价,是审批交通设施项目的参考依据。应对大型的交通设施项目进行交通预测分析,提出建设方案优化、交通组织交通工程设计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B2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的内容B21概述三种类型的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包括文本、图纸、和附件三部分。报告应包括项目名称、委托方单位全称、报告编制单位全称、成DB42/T685201121果完成时间、编制人员名单,并加盖编制单位成果专用章。文本正文部分应说明整个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图纸应估价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三种类型的不同工作内容进行选择;附件应包括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主要相关部门对建设项目的意见等资料。文本内容包括项目概况、评价范围与年限、现状与规划情况介绍、现状交通分析评价、交通需求预测、交通影响评价、结论和建议、图纸。根据各阶段工作重点,交通影响评价、结论和建议、图纸不应包括下列内容。B22选址(用地)规划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B221文本B2211交通影响评价文本的交通影响评价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A)论证项目选址、用地性质与建设规模通过交通需求预测,论证项目选址可行性,提出建设项目合理的性质及用地规模,容积率及停车配建指标等;B)交通改善措施和交通组织方案根据交通预测结果,判定交通影响程度是否显著;如显著测应调整建设项目平面布局,优化交通系统和交通衔接方案,必要时应进行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研究等。DB42/T685201122B2212结论和建议文本的结论和建议应包括下列内容A项目选址是否可行;B用地性质与建设规模、容积率、停车配建指标等;C交通改善措施和建议组织方案;D项目建设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各自应承担的交通改善义务;E其他。B2213图纸报告应包括下列图纸A项目区位图;B区域现状交通分析图;C交通预测分析评价图;D交通组织方案;E其他。B23建筑方案规划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B231文本B2311交通影响评价文本的建议影响评价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A论证项目建筑规模通过交通需求预测,论证建筑规模的可行性;B评价建设项目的建筑方案结合项目外部交通条件、内部作用流程和交通流线等因素,对内部客流、货流设施布局进行DB42/T685201123评价,对基地入口、内部道路布局、出租车站点、卸货区、停车场出入口等提出总平面布局整体方案。尽量避免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客流与货流的冲突和干扰。C交通改善措施和方案根据交通预测结果,判定交通影响是否显著;提出区域和内部交通设施改善方案,并对改进的措施和方案进行评估。外部交通设施改善包括对周边道路、公交及交通口位置和宽度、停车场规模及设置等方面的调整方案或意见。D提出内外部交通组织方案在明确内部交通通道及出口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制定内部交通组织、基地与外部交通衔接组织方案,必要时应进行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研究。B2312结论和建议文本的结论和建议应包括一下内容A校核项目选址、性质和规模的意见;B项目交通生成状况及对道路交通的一下程度;C总平面布局及建筑发难调整意见;D交通设施改善措施和方案,及项目建设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各自应承担的交通改善义务;E交通组织方案;F配套停车意见方案;G其他。DB42/T685201124B232图纸报告应包括下列图纸A)项目区位图;B)现状交通条件分析图;C)区域规划图;D)交通预测分析评价图;E)项目平面布局优化方案图;F)交通设施改善图G)交通组织图;H)其他。B24交通设施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B241交通需求预测B2411交通需求预测交通需求预测应根据区域交通规划情况进行交通流量预测,一般包括交通设施项目建成前和建成后的交通流量预测,并进行对比分析。B2412交通影响评价文本的交通影响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A)规划设计要点研究根据交通预测和评价结果,评价项目建成对周边交通的影响程度是否显著;研究交通设施项目的建设标准、规模规划设计要求等内容;DB42/T685201125B)交通组织方案研究项目施工期和建成后的交通组织方案,提出配套交通管理设施调整意见。B2413结论和建议文本的结论和建议应包括一下内容A)现状交通运行分析;B)交通预测分析;C)交通设施规划设计方案调整优化意见和建议;D)交通组织及交通管理设施设置的意见和建议;E)项目建设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各自应承担的交通改善义务;F)其他。B242图纸报告应包括下列图纸A)项目区位图;B)现状交通条件分析图;C)区域规划图;D)交通预测分析评价图;E)交通优化方案图;F)交通设施改善图;G)交通组织图;H)主要工程方案图I)其他。附录CDB42/T685201126资料性目录交通影响评价类指标C1各类建设项目停车位配建指标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指标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两类,武汉市现行停车位配建标准件表C1、表C2。建议城市圈其他城市可参照执行或结合本市情况制定。表C1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大类中类停车位配建参考值名称代码名称代码计量单位中心区其他地区备注住宅T01宿舍T011停车位/平方米建筑面积0101005005廉租房保障型住宅T012停车位/户01015经济适用房停车位/户03035限价安置商品房普通住宅T013停车位/平方米建筑面积0507其他普通住宅高级公寓T014081含酒店式公寓别墅T015停车位/户11含独立是住宅专营店T021停车位/百平方米建筑面积0304115大型商场(市场)0608高档商场115普通商场综合型商业T022停车位/百平方米建筑面积115商业综合商业T02市场T023停车位/百平方米建筑面积115225大型(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娱乐T031152小型(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225大型(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餐饮T032停车位/百平方米建筑面积152小型(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081五星级以上0507三四星级02504其他星级酒店、宾馆服务T03旅馆T033停车位/客房02504普通招待所、旅馆等DB42/T685201127表C1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大类中类停车配建参考值名称代码名称代码计量单位中心区其他地区备注服务T03服务网点T034停车位/百平方米建筑面积115行政办公T041112科研与企事业办公T042081商务写字楼T043停车位/百平方米建筑面积081办公T04会议中心T044停车位/百座5855电影院影剧院T051停车位/百座1010剧场文化广场T0520408会展场馆T053停车位/百平方米建筑面积0608445大型(座位数15000的体育场座位数4000的体育馆)体育场馆T054停车位/百平方米建筑面积335小型(座位数500米,1000米,与主干道相交920/车道500米,1000米,与次干道或低等级干道相交1060/车道非右侧车道,500米,1000米,与主干道相交780/车道非右侧车道,500米,1000米,与次干道或低等级干道相交830/车道最右侧车道,机非隔离与非右车道相同次干道最右侧车道,机非混合非右侧车道的50行车道宽度13米,16米900/方向注1道路通行能力单位均为标准车注2表中数据为设计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应考虑道路横断面形式及通行条件等,可作10浮动取值。C3机动车交通饱和度和服务水平指标城市道路路段及交叉口的机动车交通服务水平等级以交通饱和度为划分标准,如表C4所示。表C4路段、交叉口的机动车服务水平交通饱和度V/C服务水平车流状况V/C25209710108632A31A205A1A05行人流状况可以完全自由行动处于准自由装填,偶尔有降速个人尚舒适,部分行人行动受约束行走不便,大部分处于受约束状态完全处于排队前进,个人无行动自由DB42/T685201136注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使行人交通服务水平降至D或E级时,应提出改善措施。DB42/T6852011附录D(资料性附录)交通预测方法和指标D1背景交通预测方法背景交通预测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法、类比法、回归分析、调查增量法、四阶段法和其他方法。预测时应根据数据资料收集情况、建设项目规模和区域位置、技术条件等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各种背景交通预测方法及适用性见表D1表D1背景交通预测方法及适用性方法趋势分析法类比法回归分析法调查增量法四阶段法其他方法内容根据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各个路段和交叉口节点的历史交通量,推算评价年交通量采用类比的方法预测评价项目的背景交通利用回归分析的手段对影响背景交通的变化因素进行分析预测通过调查取得现状背景交通量,并叠加评价年的增量部分完全采用交通规划中四阶段交通预测方法或其不同组合、类似的方法来预测评价范围内路网的交通量特点有多年历史交通数据,根据发展趋势预测在较少的交通数据下简单易行假设背景交通和土地开发等变化因素可以进行相关性回归评价范围内存在较多待开发项目,需要综合研究本项目和周边项目开发1、预测结果与实际比较接近;2、可反映路网结构、评价年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3、方法较完善,预测过程较复杂数据要求连续多年的历史交通流量数据类似的项目和周边换进的交通流量数据项目周边土地利用数据,多年的周边开发项目和交通的总量和增长情况项目周斌啊交通系统规划和其他开发项目建设情况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居民出行调查,交通调查数据较少见,较少使用DB42/T685201137方法趋势分析法类比法回归分析法调查增量法四阶段法其他方法使用区域重要交通走廊(如轨道、快速公交、高速公路)周边地区低密度的新开发区域较为有特点的项目中心区较高密度开发的成熟区域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各种情况均适用适用条件1、历史交通数据比较齐全;2、不适用道路沿线新增大型建设项目开发1、类比的已建项目具有类似建筑性质和规模;2、项目周边路网要求具有相似性、1、适用于短期预测;2、项目周边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模式变化较小适用于集中成片新开发区域1、适用于区域交通影响评价;2、需要基础数据较多使用建设项目规模中、小规模中、小规模小规模中、小规模大、中、小规模预测步骤1、收集评级路段的历史交通量,研究其发展变化规律;2、选择合适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1、选择12个与评价项目具有相似条件的建设项目;2、收集类比项目周边路网的历史背景交通数据并研究发展规律;3、选择较为适合的变化规律类比预测1、辨明影响背景交通的主要因素并收集这些因素的实际数据;2、监理背景交通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3、预测自变量在评价年的值;4、计算评价年的背景交通1、通过调查取得现状背景交通量;2、选择适当方法(如平均增长率法;服务区分区法,建成比例预测法、市域总量增加法)预测评价年增量部分采用四阶段交通预测的方法或其各自变形组合法进行预测注意问题1、交通量增长趋势的判断选择;2、新建项目对道路交通量的影响;3、道路通行能力的限制;4、周边新建道路的影响1、类比的已建项目必须有相同的建筑性质和相当的建筑规模;2、项目周边路网要求具有相似性;3、不实用复杂路网中的建设项目;4、项目周边用地模式基本相1、需要辨明影响背景交通的主要因素;2、合理预测影响因素的变化;3、适用于短期预测1、增量预测方法的判断选择;2、需要综合研究本项目和周边项目开发1、需要基础数据较多;2、交通调查较为困难,周期较长较少见,较少使用DB42/T685201138当D2新生成交通预测方法新生成交通预测应根据数据资料收集情况、技术条件等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新生成交通出行声称预测方法的适用性见表D2。表D2新生成交通预测方法及适用性方法出行率法回归分析法其他方法内容根据对已建类似项目出行调查结果来类比和预测评价项目的交通引发量和出行方式通过对大量类似项目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交通出行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推算评价项目的交通引发辆和出行方式特点方法直观,所需样本较少适用性强,适应面广,所需样本量较大数据要求类似的项目和发生吸引的交通流量和方式数据大量类似项目样本的基本情况和交通流量、方式调查数据预测步骤1、选择12个与评价项目具有相似条件的建设项目;2、收集类比项目自身基本数据,如建筑规模、从业人员数等;3、调查项目引发的交通量和出行方式;4、确定交通引发高峰时段;5、计算高峰时段单位面积引发的交通总量及各种出行方式;6、计算评价项目高峰时段引发的交通总量、各种出行方式所占比例和交通量1、选取同一类型的多个已建成项目样本;2、调查选取项目样本的建筑规模等基础数据;3、调查项目引发的交通量和出行方式;4、确定交通引发高峰时段;5、选取影响交通引发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关系模型;6、利用回归模型预测项目新生成交通量和方式注意问题1、类比的已建项目必须有相同的性质和相当的规模;2、所选取的类比项目要求运营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