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新兴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新兴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新兴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新兴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111项目名称某新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法人代表项目承办单位某新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人代表113项目拟建设地点某市相山区渠沟镇朱桥头村北侧,惠楼村南侧,淮海西路。114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编制单位某县工程咨询事务所1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组成某县工程咨询事务所接受某新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委托,即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勘察,收集相关资料,并依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规范、协议,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后,形成此报告。13研究的依据与范围131研究依据1、某新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此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委托书;2、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4、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7、关于实施农民工培训示范学校建设工程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14号);8、普通高等学校建设规划面积指标;9、安徽省20042007年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规划;10、安徽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11、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12、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132研究的范围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建设方案与规模、工程技术方案、公用工程、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和节能、项目管理与实施、组织机构与定员、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和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14项目概况141建设必要性安徽省是全国人口大省,高等教育的规模还不足以满足安徽的需要,在全省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相对薄弱,现在全国万人在校大学生的比例平均是113人,安徽仅有73人。尤其目前安徽省职业高中、职业技校、职业中专和普通中专生源流失率比较大。而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使社会对高层次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时也对以促进就业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某市人口众多,现有农村劳动力8676万人,采煤沉陷区造成失地农民197万人,失地劳动力117万人。每年新增劳动力在16万人左右,就业压力较大。近三年来,某市向各高等院校输送毕业生11700多名,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17000多人,并向上海宝钢,苏州、无锡、深圳等地输出高新技术人才2400多名。随着某市经济的逐渐发展壮大,对各类实用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某市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学校规模较小,已经远远不能担负新增长劳动力转化的重任,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142建设规模与方案本项目根据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工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试行)的规定指标,并根据相关政策,扣除教师住宅面积,按最终在校生规模2700人进行征地,一次性规划、建设实施。因此,结合某市总体规划和拟征土地的场地情况,本次新征土地面积为50亩。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8336M2,其中实训楼6603M2,教学楼4921M2,食堂及洗浴中心7262M2,男女学生宿舍10880M2,综合楼7370M2,其它辅助工程1300M2。143项目管理与实施本项目承办单位为某市新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负责项目前期工作以及征地手续的办理和培训学校规划、设计、报批与实施,负责项目建成后的运营与管理等工作。项目建设工期为1年。1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3970万元,资金来源为(1)项目单位自筹资金3670万元,(2)申请专项补助资金300万元。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规模备注1学生规模人27002占地规模M233000折合50亩3总建筑规模M2383364用水量M3/D1805用电负荷KW9106采暖热负荷104KJ/H4707总投资万元39708资金筹措万元397081项目单位自筹资金万元367082上级财政补助资金万元3009投资回收期年含建设期17结论与建议某市新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以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该项目在工程选址、项目建设内容方面均通过了具体分析和多方论证,项目建成后,可以进一步优化地方人才专业结构,优化某市职业技术培训力量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对促进某市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由此可见,无论从工程技术上还是从社会效益方面,该项目都是必要的,可行的。我们建议建设单位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落实建设资金,做好新校址的建设实施工作,早日开工,保质保量按施工进度安排完成项目建设,早日投入使用,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项目承办单位概况某市新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于2006年6月经某市教育局批准的中等技术学校。建校10多年来,克服了种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现有校区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其中校舍面积1000平方米,教室面积1200平方米。目前在校教师36人,其中专业教师26人,后勤人员10人,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有17人、大专学历8人,中专3人,高中7人。学校开设专业有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器、数控技术应用、焊工工艺、电工技术与应用、普车技术与应用、计算机、手机维修、汽车维修、摩托车维修、涉农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06人,短训班接待能力150人,2009年培训职业技术人员800人次。项目单位投资200余万元,添置培训实习用机械设备298台套。近三年来,建立校外实习学校10多个,实行校企互动,项目单位已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8000余人,就业率在95以上。22项目背景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尤其是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的专业培训。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实施科学发展观,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方针,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更高更新的紧迫要求。据统计,仅19902000年城乡共需就业劳动力276亿人,年均2700万人。在这些就业的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仅占5,受过中等技术教育的占20,这显然不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职业技术人才的供求矛盾十分尖锐,唯一的办法是要设法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以缓和这一矛盾,让更多的劳动力能在就业前后接受职业技术培训,以使他们能更好地上岗工作。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结构还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统计资料表明2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大学教育的比重,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仅为2,低于中下等收入国家88的水平,也低于低收入国家27的水平,甚至低于印度1981年25的水平。在这2受大学教育的人口中,约近20的人所学专业不适应市场需求,这种状况严重制约高新技术的推广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人力结构调整必须适当先行,职业技术教育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的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我国兴起举办新型的职业技术学校,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和热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广义上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专科层次的高等学校,包括高等专科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简称三类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产业技术工人和生产管理人才。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历史成就,但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要求还存在相当的差距。目前我国劳动者素质和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升级,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各种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据统计,我国的技术工人有9700多万,中级的占35,高级的仅占05,剩余为初级技术人员,劳动力结构中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比例仍然较低。某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紧紧抓住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从创新机制入手,努力构筑科学的人才工作体系,使全市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跨越发展。可以预测,未来510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3建设的必要性职业技术教育是工业化和商品经济产物,它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它具有职业性、技术性。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直接为社会提供人才和科技服务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于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展。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不容乐观,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同时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人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因而迫切要求扩大高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规模,但我国发展职业学校却比较乏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某的职业教育事业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成绩是显著的,但是与周边市县相比,同国家要求相比,差距很大。2008年,全市职业教育的毛入学率约为8,远低于全国平均数11。在全省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相对薄弱。安徽省作为全国一个人口大省,虽然经济总量居全国的前列,但多项人均指标在全国居后列,人口负担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人才资源。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徽省的教育水平落后,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慢、规模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制约安徽省经济发展和综合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严重制约安徽省经济和社会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各类职业学校担负着为社会输送200多万名职业学校毕业生,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800万人次的任务。随着全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劳动力自身的质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某市富余劳动力增长较快,但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学校规模较小,多数职业培训机构分布不均,场地狭小,不能形成规模化,另外专业设置不合理,一些急需的专业技能培训尚没有开展开来,有许多毕业生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综上所述,为响应国家政策、振兴某经济、促进某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挖掘企业个人办学潜力,因此,某市新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工程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第三章市场分析31市场现状及需求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数字表明,我国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在技术工人方面,一些发达国家中,高级技师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而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占15,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60,很多甚至连初级工都不是。在今后很长时间里,我国都需要大量的拥有一定技能的技术工人,尤其是中、高级技工。不仅如此,社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不断的水涨船高,相当多的领域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仅仅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能进行设计甚至研发,这类复合型人才也就是时下为社会所热捧的“灰领”阶层,其薪资待遇水平,决不亚于一般的“白领”阶层,是现阶段社会上炙手可热的人才,也是众多现代企业急切需求的对象。然而目前我省的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学质量偏低、教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规模较小,布点分散,专业设置大多重复,专业教师大多靠教师转行或外借,实验实习设备短缺严重,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毕业的学生对口就业率低,导致社会信任度下降等的重大问题。某市现有人口176万,在校学生297万人,其中在应届初中毕业生42万人,高中生31万人,每年新增劳动力66万人,农村目前有31万富余劳动力,另外与其相邻的县市,目前尚无完善的劳动力培训机构,这些都为安徽省某市新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生源保障。32市场预测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日前完成的中国人才报告指出,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高度的相关性,预计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报告指出,从年均增长速度方面考察,19782008年,人才总量的增长速度年均为734,实际经济总量(GDP)的增长速度年均为938,经济增长对人才总量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28,即人才总量每增长1,拉动经济增长128。报告指出,中国学历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低水准(11左右)相比,差距在23之间。报告并预测,“十一五”期间,中国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到2010年,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供需缺口为1746266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缺口为21152243万人,第二产业为1172812666万人,第三产业为3170734217万人,新兴产业为41464408万人。报告同时指出,“十一五”期间,人才供求总体上将存在总量短缺与结构性短缺、供给性短缺与需求性短缺并存的状况。但是,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我国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另一方面,我国的职业教育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面对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偏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势在必行的。项目所在地某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致力于做大工业经济、做强骨干企业,作优特色产业,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8家,特别是开发区,以及食品、轻纺服装、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某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聚集优势进一步凸现。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强劲发展的同时,对劳动力的需要也日益明显,企业的发展尤其需要素质好、技术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随着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的需求也会不断加大,这对安徽某市新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是及其有利的。第四章项目地址选择及建设条件41项目地址选择411选址原则1、突出学科特色,立足发展。2、符合城市规划,推进互动。3、整合各种资源,提高投资效益。4、凝聚师生力量,体现众志成城。412选址评价因素选址工作,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培训学校发展目标,对建设选址方案进行了分析、决策,项目建设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影响项目选址三大方面的因素,即社会、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413项目场址确定根据某市城市规划及安徽某市新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际情况,该项目选址位于某市相山区渠沟镇朱桥头村北侧,惠楼村南侧,淮海西路,占地面积50亩,该项目场地地势平坦,地面无附属物,目前各项前期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场地条件适宜教学楼建设。42建设条件421气象条件项目所在区域位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主要特点是春季温暖大风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422场地地质条件根据钻探揭露及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结果,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由第四系冲积物组成,主要岩性为粘性土和砂土。423水文条件某市境内地下水非常丰富,水位稳定,水质良好,适宜居民饮用和工业用水。某市地下水埋深35M左右,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储量充足,易开采,易利用,对混凝土无浸蚀性,排水条件良好。424地震烈度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425基础设施条件1、给排水该地块位于某市城区,有完善的给水和排水管网,可保证项目建设期及建成后的用水和排水需要。2、供电该地块有供配电线路,可满足项目用电需求。3、通讯某市现已全部架设开通全国直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可满足项目固定和移动通讯要求。424建设材料及运输条件工程所需的建设材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电缆等均可通过汽运,由当地建筑材料市场供应。第五章建设方案与规模51学校发展规划及专业设置511总体发展规划在未来一段时间,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培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管理科学、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知名度较高的集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就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学校。512具体发展规划1、建设规模项目建成后在校生规模达到2700人,包括全日制、短期培训、农民工培训。2、示范学校体制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改革,加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定岗培训,争取与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职业院校联合,多层次办学。3、队伍建设(1)建设一支观念先进、业务精炼、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干部队伍,所有干部具备现代化管理技术的手段和能力。(2)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具有较强的科教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定教师培训进修计划,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建设名牌教师队伍。4、专业建设设置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器、数控技术、焊工工艺、电工技术、汽车技术、计算机、手机维修、摩托车维修、农业技术、烹饪、旅游管理、市场营销、轻纺服装等多专业并举,集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校。5、教学设施更新教学、实训设备,加快教学信息化进程,采用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6、学生教育和管理完善和创新学生管理制度,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杜绝较为严重的违纪事件,形成勤奋学习、苦练技能、团结进取、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7、校园文化与环境合理设置具有文化品位、育人功能的校园设施和文化景点,精心培育“文明、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52建设方案521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2、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的实施意见3、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中长期规划;4、关于印发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工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试行)的通知(劳办培字199118号);5、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等部门20042010年安徽省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6、培训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522建设方案根据某市教育发展规划,结合培训学校发展规划,确定培训学校最终在校生规模为2700人。培训学校开设有电子、机械、汽车、农业4个系22个相关专业。设置了中式烹饪、西式烹饪、中西式面点、旅游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建筑预算、施工管理、园林花卉、药品营销、中药制药、轻纺服装、化工工艺、药品检验、设备检修、医疗器械、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车工、钳工、电工、焊工22个专业。设置200个教学班。53培训学校建设规模531占地规模本项目根据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工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试行)的规定指标,并根据相关政策,扣除教师住宅面积,按最终在校生规模2700人进行征地,一次性规划、建设实施。因此,结合某市总体规划和拟征土地的场地情况,本次新征土地面积为50亩,基本可以满足培训学校发展要求。532校舍建设规模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8336M2,其中实训楼6603M2,教学楼4921M2,食堂及洗浴中心7262M2,男女学生宿舍10880M2,综合楼7370M2,其它辅助工程1300M2。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61总体规划611依据1、某市总体规划;2、关于印发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工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试行)的通知(劳办培字199118号);3、建设单位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612规划指导思想校园作为培训学校,其建设规划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者的有机统一。校园环境是与学校文化形成、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基础,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物质层面。因此,要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总体规划,其基本指导思想为1、把握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密切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从规划到单体设计的各个层面上全方位配合培训学校自身的教学特点。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坚持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观念,使教学民主化,教育终身化、职能多元化和结构多样化的现代教育发展方向得以充分体现。3、密切结合学校周边环境,在总体结构上把握周边用地与培训学校的关系,保持环境的整体性,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共生。4、充分考虑各功能因素的关联性和景观的渗透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营造开放性校园空间。5、总体布局有利于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强调资源共享,简化功能布局,优化建筑群落,利于管理,建立清晰、简洁、方便的体系;6、符合社会、公共事业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规律,具有普遍的可操作性,实现投资经济的合理性、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优化性。613规划原则与思路培训学校划应利用自然环境营造,建筑、环境和文化的和谐统一,构筑个性典雅的校园环境,创造“宁静致远”的治学氛围。其总体思路归结为1、环状绿化带中央公园式的生态校园充分利用学校自然环境,人工天成、相得益彰。某市新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区规划是在尊重、顺应学校条件的基础上完成的,规划吻合了学校地形不规则的自然条件及绿荫覆盖的景观,追求环境的自然天成效果。2、户外研究与交往空间的文化校园挖掘中原文化神韵,在和建筑形象和广场布局的采用上赋予校园以更多的文化内涵。立足校园所在某地区特有的文化基础,强化校园内外环境对文化的继承、融合与渗透,有效发挥培训学校的文化再创造价值和人文价值。3、建筑组群分布的簇群培训学校各功能区形成簇群式规划结构,并合理配置各功能空间。培训学校各功能建筑成组成簇,可分为实训培训区、理论教学区、综合办公区、体育运动区、生活服务区共5个功能簇群,各簇群间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又通过合理的规划组织使其方便联系。4、有机生长的高效校园分区清晰、交通联系便捷。营造有归属感的生活学习环境,树立“校园社区”理念,明确生活、学习、研究、休憩、活动等各领域的界定,形成领域清晰、联系便捷,具有弹性生长的强烈归属感的特色空间。5、绿化景观、建筑、地标并重的个性校园理性典雅、新颖统一的建筑形象和北方少有的水系组成个性化校园。从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出发,使培训学校建筑顺应自然景观,并符合培训学校所在地域的文化取向。在建筑形态规划中,配合培训学校整体环境序列要求,建筑形式和层数设置强调错落有致、庄重典雅、富于个性。在创造个性鲜明的校园形象特征的同时,规划中也强调体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综合优化,这样培训学校可分期实施又相对完整614规划结构1、入口本方案共设2个出入口,满足使用,方便培训学校管理。校园行政入口同时又是校园整体人流、车流的主要出入口。次入口作为学校师生生活的出入口,同时又是后勤服务部门货物输送的主要通行口。2、道路在培训学校内部则是以环形道路划分了实训培训区、理论教学区、综合办公区、体育运动区和生活服务区。环形道路的设计使五个区域既相互分隔,功能独立,又联系方便,满足消防设计的要求。615功能分区6151实训楼实训教学楼位于学校主入口侧面,主要建筑是实训教学楼、图书馆等,是学校日常实训训练以及查阅资料的中心。6152理论教学区理论教学区位于学校主入口干道路北侧,主要建筑是理论教学楼等,是学校日常理论学习的中心。6153综合办公区综合办公区位于培训学校中部,座落于校园主干道路轴线上,主要建筑是综合办公楼,6154体育运动区体育运动区位于培训学校西部,建设有400M标准跑道的田径场、12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10个羽毛球场,一个风雨操场,一个单侧体育场看台。6155生活服务区生活服务区主要集中在培训学校西南部,主要建筑有学生宿舍、餐厅、青年教师公寓、后勤服务中心等。整个后勤生活区集中布置在学校的东北侧,后勤生活区大面积种植树木、营造绿地,给师生创造安宁、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616交通流线1、设计原则人车分流,步行优先,使校园更具人性化。2、道路系统规划学校内部主要车行环路为20M,次要车行道路为9M,各功能区内支路为7M,详见道路系统规划图。同时,按照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设置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宽度不小于12M,纵坡坡度不大于25。(1)车行车行系统在本规划设计中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设计,学校设置了若干条完整的车行主要环道和次要环道,高效快捷的联系各区,保证各区内舒适的步行环境,创造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人行沿两条轴线构成的景观步道远离外部的环路,是一个幽静安全的步行区域,亦与教学区、中央共享生态区与生活区的步行系统组成完整的步行网络。617绿化系统规划1、第一层次绿化空间系统以生态核和共享生态带为主体构成校园的第一层次绿化空间系统,是整个校园最重要的生态绿化系统。2、第二层次绿化空间系统由核心教学组团、学生公寓组团与行政办公组团分别围合成的半开放庭院,形成第二层次绿化空间系统,是中心第一层次园林空间的延续,丰富校园景观的层次。3、第三层次绿化空间系统各功能分区内建筑组团的庭院绿化,建筑内部的庭院、天井、空中花园、交往平台等共同构成第三层次绿化空间系统,这一系统为师生在教学生活中创造了更多互相交流和接触自然的机会。4、第四层次绿化空间系统校园车行环道周边绿化与学校周边沿路绿化,构成第四层次绿化空间系统,校园车行环道周边绿化就像一个绿环,串起各个功能区;学校周边沿路绿化则有效阻止城市交通的噪音对校园环境的影响。618主要技术指标表1、征用土地面积50亩2、总建筑面积38336M23、绿化面积4800M24、容积率07425、绿地率36106、建筑层数16层7、建筑密度25498、室外机动车停车位150个9、自行车停车位2000个62建筑结构方案621设计规范1、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4、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5、公寓建筑设计规范JGJ3687;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8、各相关专业设计规范、规定等。622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某市新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本次拟建的建筑有实训教学楼、理论教学楼、综合楼、餐厅、风雨操场、学生宿舍及其附属用房。根据培训学校规划设计的总体方案,以及各相关专业规范,结合建设方的要求,建筑设计的指导思念与原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意义与形态建筑环境是意义的非言语表达,正因为意义的存在,空间形态才有灵魂。在本案的设计中,建筑的象征手法被加以应用。从整个校园的规划设计到单体建筑设计,方与圆两个构成主题被刻意强调。因此,在本案的设计中,通过象征的手法来隐喻意义的同时,也确定了培训学校的总体形态。2、结构与功能所谓结构,简而言之就是各个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构成结构各要素组织的重要依据之一便是功能,功能的要求应尽可能由专门履行这些功能的结构加以满足。结合某地区的气候及地理特点,综合思考现实与未来,整体与局部、功能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这里结构与功能之间是相辅相成的。3、交往与空间空间环境同发生在其间的交往活动是必然关联的。在培训学校建筑中,环境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媒介而存在,在这里,个人通过教育直接获得的文化信息与环境中间接获得的文化信息不断印证并因此得以强化。因此,环境对人的教化功能以及对行为的促发功能必须被有意识地应用到培训学校设计中来。4、风格与意境建筑风格力求简洁、明快,又不失庄重大方,充分利用墙面与玻璃、实与虚的对比以及不同材料质感与颜色的变化、对比,于简洁、朴实的建筑风格中透出考虑细致、周到的精巧与隽秀。在本案设计中与建筑形态相比较,意境的营造似乎更重要。这就要求环境给人的感受不是直面的,而是含蓄的,有含义性的。空间的层叠渗透,景物的组织经营都不离这个宗旨。623建筑平面设计6231实训教学楼1、工程概况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二级,建筑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2、平面设计中轴线两侧对称体量之一。平面呈U型围合内院,在面向中心广场和校园主入口部位,考虑校园整体形象和大量人流疏散,设计建筑主入口,这样有利于管道集中设计及高效率利用,同时又减少对建筑外立面的影响。3、立面设计立面简洁、明快,整体风格以红色砖装饰为主,白色涂料装饰竖向柱子及横向腰线,形成纵横网格线,打破了大面积红色的单调,活跃了立面形象,同时又突出了校园建筑的文化气质。4、剖面设计建筑室内外高差为045M,建筑高度为2265M,层高42M,各教室内墙均设高窗,形成穿堂风,使整个教学楼通风顺畅,节约能耗。5、消防设计依据消防设计原则,教学楼对外设置六个出入口,楼梯在首层设直接对外出入口,满足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要求。建筑每层分为两个防火分区,以防火墙、甲级防火门加以分隔,符合规范要求。6、无障碍设计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进行无障碍设计。一层平面主入口处设置残疾人坡道,坡道两侧设扶手,入口处高差做抹坡处理。在靠近主入口门厅的卫生间内设置无障碍厕位,满足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7、建筑用料做法标高0000以下砌体为实心砖;标高0000以上砌体均为加气砼砌块。除特殊标注外,墙体厚度均为200。其构造和技术要求详见加气混凝土砌块墙(97YJ406)。屋面防水等级为级,防水做法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屋面为不上人倒置式屋面,做法详见05YJ1屋1(B150F1)。6232理论教学楼1、工程概况该工程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二级,建筑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2、平面设计中轴线两侧对称体量之一,平面呈U形围合内院,主入口与实操教学楼中轴对称设计,同时在面向学生生活区方向,设计了东、南、北三个次入口,方便生活区方向人流使用。根据功能要求,设50人标准教室,100人大教室一个,教师教研室15个,满足日常的教学要求;同时考虑大负荷用电需要,在建筑首层还置配电室一个。3、立面设计立面与实操教学楼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共同营造出中心广场的文化氛围。同时利用楼梯间的高低错落,使外立面充满现代感,利用屋顶造型与端部透空连廊形成丰富的造型。4、剖面设计建筑室内外高差为045M,建筑高度2265M,层高均为42M,各教室均设高窗,形成穿堂风,整个教学楼通风顺畅,节约能耗。5、消防设计依据消防设计原则,教学楼在首层对外设置六个出入口,楼梯在建筑首层设直接对外出入口,满足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要求。建筑每层分为两个防火分区,符合规范要求。6、无障碍设计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进行无障碍设计,在建筑首层平面主入口处设计残疾人坡道,坡道两侧设扶手,入口处高差做抹坡处理。在靠近主入口门厅的卫生间内设置无障碍厕位,满足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7、建筑用料做法标高0000以下砌体为实心砖;标高0000以上砌体均为加气砼砌块。除特殊标注外,墙体厚度均为200。其构造和技术要求详见加气混凝土砌块墙(97YJ406)。屋面防水等级为级,防水做法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屋面为不上人倒置式屋面,做法详见05YJ1屋1(B150F1)。6233综合楼1、工程概况本工程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二级,合理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框架结构,独立基础。综合楼是中轴线上最为重要的一座建筑。除满足学校日常办公、教工活动、会议外,顶层设置一个多功能用房及辅助用房,学校办公楼的工作特征决定了其兼具有文化性和时代性。2、平面设计大楼以研讨办公为主,也兼顾布置一些休闲娱乐空间3、立面设计立面简洁、明快,整体风格以红色面砖装饰为主,灰色涂料装饰竖向柱子及横向腰线,形成纵横网格线。4、剖面设计室内外高差06M,总建筑高度237M,一层高42M,其它各层高均36M。5、消防设计依据消防设计原则,大楼对外设置四个出入口,楼梯直接对外开门,满足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要求。6、无障碍设计综合楼北入口西侧设残疾人专用坡道,方便残疾人出入。一层卫生间设有残疾人厕位,并设置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方便残疾人使用。7、建筑用料做法标高0000以下砌体为实心砖;标高0000以上砌体均为加气砼砌块,M5混合砂浆砌筑。除特殊标注外,墙体厚度均为200。其构造和技术要求详见加气混凝土砌块墙(97YJ406)。屋面防水做法根据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顶层不上人屋面为倒置式屋面,做法详见05YJI屋1(B150F1)。6235食堂及洗浴中心1、工程概况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二级,建筑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总建筑面积为7262M2。2、平面设计本楼呈L型布局,西侧为就餐区,东侧为厨房及其它附属房间。在就餐大厅北侧和西侧分别设有一个主要出入口,出入口与周围道路、建筑物自然围合成入口广场,便于就餐人员的集散和车辆的停放;在厨房东侧设有3个后勤服务出入口,为餐厅工作人员及货物出入口。3、立面设计以红色面砖装饰为主,白色涂料装饰竖向柱子及横向腰线,形成纵横网格线,主入口采用大面积玻璃窗,强调建筑的虚实对比及细部处理,简洁、明快,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4、剖面设计建筑室内外高差为045M,建筑高度为1805M。5、消防设计依据消防设计原则,该楼对外设置2个主要出入口和3个后勤服务出入口,满足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要求,以防火墙、甲级防火卷帘、甲级防火门加以分隔,符合规范要求。6、无障碍设计建筑物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进行无障碍设计,主入口处设置残疾人坡道,坡道两边设扶手,入口处高差做抹坡处理。建筑物首层卫生间设有无障碍厕位,满足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7、建筑用料做法标高0000以下砌体为实心砖;标高0000以上砌体均为加气砼砌块。除特殊标注外,墙体厚度均为200。其构造和技术要求详见加气混凝土砌块墙(97YJ406)。屋面防水等级为级,防水做法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屋面为不上人倒置式屋面,做法详见05YJ1屋1(B150F1)。6236风雨操场1、工程概况风雨操场紧邻着学生宿舍和足球场,为师生运动提供场所。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网架结构,裙房为框架结构。2、平面设计一层为标准篮球场及活动看台,周边设置健身房及辅助用房,利用层高的不同,在二层设置固定看台,满足观演的需要。3、立面设计形体造型,建筑立面以简洁大方为主。建筑中部为通透的玻璃幕墙,与凹凸外墙的纹理,产生材质的变化和对比,体现了极强的时代特征和个性。4、剖面设计主体建筑高度154M,附属用房建筑高度为990M,室内外高差06M。5、消防设计依据消防设计原则,大楼对外设置5个出入口。6、无障碍设计风雨操场西入口设残疾人专用坡道,方便残疾人出入。7、建筑用料说明外墙采用200厚轻质加气混凝土砌块,0000以下采用实心砖。6237学生宿舍学生宿舍分4人间宿舍和8人间宿舍。624结构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9、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10、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建设部2003年4月)第七章公用工程公用工程主要包括给排水、供配电、通讯、通风空调等设施。71给排水71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6)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6)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1382000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29898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版)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1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02002)13、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712设计范围培训学校内给水、排水、雨水、消防系统。713给排水工程1、给水工程设计(1)水源培训学校水源拟由城镇给水管网供给,供水压力约030MPA,能够满足各建筑用水需要,各单体给水均由培训学校管网供给。(2)生活用水量设计用水量主要包括综合生活用水量;浇洒道路广场和绿地用水量;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量。1)综合生活用水量本项目按照教职工95人,在校学生2700人规模设计,用水标准为教职工200L/RD,学生150L/RD。小时变化系数K25。最高日用水量180M3/D,最大小时用水量13M3/H,平均小时用水量9M3/H。2)浇洒道路广场和绿地用水量培训学校道路广场及绿化面积为5598M2,用水定额按15L/M2D,每日一次计,则用水量为最高日用水量94M3/D。3)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量培训学校的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计,为16M3/D。(3)管材1)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工作压力为10MPA。2)水表井和阀门井均采用砖砌筑。井盖采用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位于行车道上者为重型;位于非行车道上者为轻型。3)给水管道采用钢塑复合管,螺纹连接。2、污水工程设计(1)本工程培训学校的污水排入城镇污水管道。(2)本工程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3)生活污水排水量排水量取生活用水量的90,(4)生活污水汇集经化粪池、食堂及操作间产生的污水经隔油池处理汇集后,再排入西侧路上的城市污水管道。(5)室外排水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橡胶圈接口,并采用混凝土基础。(6)本工程采用砖砌检查井,全部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7)排水管均采用UPVC管,连接方式粘接。714消火栓系统1、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4090)2、城市给水现状培训学校规划有城镇自来水管道,供水压力03MPA,可以满足要求。在培训学校内设置效容积不小于350M3的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屋顶消防水箱及培训学校内DN150消火栓环状管网,以满足本培训学校消防所需的水量及水压。3、消火栓系统1)本工程室内消防用水量采用最大一栋建筑的室内外消防用水量室内消防用水量15L/S;室外消防用水量30L/S。2)火灾延续时间2H,日消防储水量为324M3。4、单体消火栓系统设置各单体建筑按建规要求布置消火栓,室内消火栓系统成环。初期灭火用水量由设于办公楼屋顶的消防水箱来保证。室内消火栓均设消防按钮,可直接启动设在水泵房的消火栓泵,消火栓泵二台,一用一备。根据规范要求设在建筑物外。5、管材消火栓管道采用内外热镀锌管。6、其它灭火设施建筑内均按规范设置干粉灭火器,轻危险级和中危险级配置2A级磷酸铵盐灭火器,严重危险级配置3A级磷酸铵盐灭火器。72供电工程721设计依据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2、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3年版)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22设计范围培训学校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校园广播系统等。723电源由学校外引来一路10KV电源。采用10KV交联聚乙烯铠电缆直埋引到校园中心变电所。724负荷等级及负荷容量消防设备,安防设备,应急照明,值班照明、用油操作设备、通讯电源及计算机系统电源等属二级负荷,其余生活用电属三级负荷。二级负荷采用双回路切换箱直接供电或采用独立供电回路或采用UPS(EPS)作备用电源。火灾应急照明灯及疏散批示标志灯采用自备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不少于30分钟,变配电房、水泵房等用房不少于60分钟;网络中心计算机系统采用UPS做备用电源;725变压器设置中心变电所11600KVA1区域变电所11600KVA2区域变电所21250KVA本校园对供电部门需求总量970KW726照明系统1、照度标准各主要功能间设计照度值序号场所照度(1X)备注1报告厅3002办公室3003阅览室3004普通教室3005配电室2006会议室3007宿舍2008商店3009餐厅20010走廊502、光源及灯具所有建筑物均选用节能灯,其中教师公寓采用白炽裸灯头,便于二次装修;教室黑板采用专用黑板灯,其安装时应避免产生眩光;走廊及楼梯间均采用环管节能荧光灯,灯具形式为吸顶灯或壁灯;食堂操作间内采用密闭工矿灯,光源为大功率节能灯;风雨操场采用金卤灯;其余场所均采用三基色荧光灯;有装修要求的场所根据装修定;所有光源均要求其显色指数大于或等于80。3、室外照明主干道两侧采用路灯做功能性照明,光源采用高压钠灯;次干道和广场等处采用庭院灯照明,其光源采用节能灯;草坪上采用草坪灯,光源采用节能灯;室外照明灯具的外观形式根据具体场景和建设方要求而定。4、线路敷设室外线路均采用直埋方式,建筑物内除特殊场合外,均于墙、板、柱内暗敷。727防雷与接地系统1、本工程均为三类防雷建筑物,采用10圆钢沿女儿墙通圈明敷做避雷带,屋面采用404热镀锌扁钢暗敷做避雷带,屋面网格不大于1515M,利用结构柱中两根主筋通焊做引下线,上焊避雷带,下焊接地体。2、各单体工程均做总等电位连接,卫生间做局部等电位连接。3、路灯和庭院灯均作独立接地极。728电话系统1、所有办公用房(除大型会议室、活动室外)、学生公寓、后勤服务中心商店、配电房、宿舍、学生活动中心设备房、体育器材室、餐厅雅间和门卫室等设置电话。培训学校总需电话1500门。2、在办公楼内设电话站,内设程控自动数字交换机系统,外线由电信部门负责引入。3、校园内从电话站用HYA20型电缆直埋引到各单体,楼内采用RVB205分配到各终端插座。729有线电视系统1、理论教室、校长办公室和中、小型接待室设置电视终端插座。2、有线电视部门负责提供光节点的信号输出,并负责将信号引入广播机房内的有线电视前端装置。3、培训学校内采用SYWV759做电视干线,直埋敷设到各单体。4、单体内部采用分配分配系统,用SYWV755同轴电缆引到各电视终端。7210信息网络系统1、所有办公室、教研室、电子阅览室和计算机机房等处设置网络插座。2、校园内部干线均采用单模或多模光纤直埋引到各单体,单体内数据流量大的部门采用光纤做传输媒介,其它统一采用超五类八芯对绞电缆传输,信息插座统一采用标准86面板RJ45接口。7211校园广播系统1、广场、体育场、风雨操场和餐厅设置广播。2、校园内沿主要道路设壁挂式扬声器,建筑物内设吸顶式或壁挂式扬声器。73采暖空调工程731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3、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4、全国民用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