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1847-2010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指南_第1页
DB21∕T 1847-2010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指南_第2页
DB21∕T 1847-2010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指南_第3页
DB21∕T 1847-2010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指南_第4页
DB21∕T 1847-2010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8010P66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18472010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指南TECHNOLOGYGUIDEFORCENTRALPLANTHOTRECYCLINGOFASPHALTPAVEMENT20101216发布20110216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辽宁省地方标准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指南DB21/T18472010编写单位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技术审查部门辽宁省交通厅标准审批发布部门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日期2011年2月16日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北京关于发布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指南(DB21/T18472010)的公告经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批准,现发布辽宁省地方标准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指南(DB21/T18472010),自2011年2月16日起施行。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指南(DB21/T18472010)由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主编,指南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辽宁省交通厅,日常解释和管理工作由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负责。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萃路81号,邮编110015),以便修订时参考。特此公告。辽宁省交通厅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前言为了规范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方法,积极稳妥地推动这项技术在辽宁省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特编制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本指南是在总结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高速公路中修废料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和辽宁省交通厅重点科研项目“沥青混合料再生应用技术研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参考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F412008)及部分国内外的技术资料编写而成。分7章、4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材料要求,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管理与控制等。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将对本指南的意见和建议函告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地址沈阳市沈河区文萃路81号,邮编110015),以便修订时研用。编写单位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主要起草人杨彦海武泽锋刘云全周谦廖克俭范兴华朱建平吴耀东白杨李洪斌南雪峰高富友刘洋赵华1目录1总则12术语、符号及代号221术语222符号及代号33对下承层的要求44材料要求541旧料542再生剂643沥青胶结料744矿料75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851一般规定852设计标准853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16施工工艺1461拌和1462运输1463摊铺1564压实1565接缝1766开放交通及其它177质量管理和控制1871一般规定1872质量管理与控制1873工程施工总结19附录A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取样与试验分析20附录B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含水率试验232附录C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试验24附录D厂拌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27本指南用词说明32条文说明331总则342术语、符号及代号353对下承层的要求364材料要求375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406施工工艺437质量管理与控制4511总则101为规范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的应用,保证再生沥青路面工程质量,制定本指南。102本指南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应用工程。103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中下面层,其他等级公路的面层或者柔性基层。104采用厂拌热再生工艺施工的再生工程,宜在15以上气温条件下施工,不得在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105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所用的矿料、沥青胶结料品质及其混合料的技术要求除应符合本指南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符号及代号21术语211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ECLAIMEDASPHALTPAVEMENT(RAP)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路面材料。212沥青再生剂REJUVENATINGAGENT掺加到再生混合料中、用于恢复已老化沥青性能的添加剂。213再生沥青RECYCLEDASPHALT从旧料中抽提出旧沥青,按比例加入再生剂,性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的沥青。214厂拌热再生CENTRALPLANTHOTRECYCLING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运至沥青拌和厂(场、站),经破碎、筛分,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新沥青、再生剂(必要时)等拌制成热拌再生混合料铺筑路面的技术。215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矿料级配GRADATIONOFAGGREGATEINRAP用抽提法或者燃烧法除去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的沥青材料得到的矿料级配。216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GRADATIONOFRECYCLEDASPHALTMIXTURE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的矿料与新矿料的合成级配。217再生沥青混合料RECYCLEDASPHALTMIXTURE(RAM)再生沥青混合料是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按一定配合比例加入新矿料、新沥青、再生剂拌和而成的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218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掺配率PERCENTAGEOFRAPINRECYCLEDMIXTURE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占整个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质量百分比。322符号及代号本指南各种符号以及意义详见表22。表22符号及代号编号符号意义221RAP回收沥青路面材料222CPHR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223RA沥青再生剂224RAM再生沥青混合料225HMA热拌沥青混合料226RAC密级配再生沥青混合料227OAC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228MS马歇尔稳定度229FL马歇尔试验的流值2210SE再生沥青混合料中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2211SB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212SA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2213T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2214PB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2215B沥青的相对密度2216VV压实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2217VMA压实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2218VFA压实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饱和度2219FB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2220DA再生沥青混合料沥青膜有效厚度2221DS再生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2222CB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2223MS0再生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2224TSR再生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43对下承层的要求301再生沥青混合料(RAM)路面的下承层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和刚度;2有良好的稳定性;3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一致。302再生沥青路面施工前应对下承层的质量进行检查,对于高低不平、松散、坑槽、局部龟裂和软弱等病害,应在铺筑面层前整修完毕。303下承层顶面应洒布封层或粘层,保证与面层的有效连接。54材料要求41旧料411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最大粒径应小于再生沥青混合料(RAM)最大公称粒径,并根据需要筛分成几档。41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应干燥、洁净,不得混入基层废料。413不同来源、不同沥青含量、不同矿料级配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应分开堆放,不得混杂,保证材料品质均匀。414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应堆放在硬地面上,场地平整、坚实、排水良好,确保铲运工具在进行作业时不致混入杂质。415经过预处理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用装载机将其运至堆放场均匀放置,转运和放置过程中应避免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离析。416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应尽快使用,避免长时间堆放,特别是料仓中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417使用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时应从料堆的一端开始在全高范围内铲料。418厂拌热再生经过预处理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应按照表418的技术指标要求进行检测。表418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检测项目材料检测项目试验方法含水率()本指南附录BRAP级配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RAP沥青含量()针入度(01MM)15(5)延度软化点()RAP中的沥青60(135)粘度(PAS)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针片状颗粒含量()RAP中的粗集料压碎值()棱角性(S)RAP中的细集料砂当量()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6以上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取样与试验方法见附录A。42再生剂421在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应掺加再生剂。再生剂的选用应综合考虑沥青的老化及性能变化程度,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使用年限、掺配比例,再生剂与沥青胶结料的配伍性,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用途等因素。再生剂用量则应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具体方法见本指南533。422再生剂性能必须符合以下四方面的规定,并应满足表422的指标要求。1具有良好的与沥青配伍性;2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质;3具有溶解和分散沥青质的能力;4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耐候性。表422再生剂质量指标要求标准项目RA1RA2RA3RA4试验方法20密度(G/CM3)097098099100510111011GB/T254019811闪点()220220220220GB/T353620082运动粘度(60)(MM2/S)3040300320200220200220GB/T26519883饱和分50502550胶质1020102035451020四组分()沥青质1111前后粘度比3333薄膜烘箱试验(163,5H)前后质量变化3,33,33,33,3JTJ0522000T061819931密度测定参照国家标准比重瓶法(GB/T25401981);2闪点测定参照国家标准克里夫兰开口杯法(GB/T35362008);3运动粘度试验参照国家标准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GB/T2651988。423再生剂应贮存在有盖的容器中,防止水、灰尘等混入。使用过程中要适当加热和搅拌。743沥青胶结料431沥青胶结料标号和指标选定宜按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结合当地的使用经验确定。432无论是新加入沥青胶结料还是经过再生剂性能恢复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的再生沥青指标均应按照以下标准控制1基质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212要求。2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62中SBS类IC要求。44矿料441新加矿料新加入的矿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粗集料、细集料、填料的要求。细集料宜采用专用制砂机制造的机制砂,并选用优质石灰岩生产。当采用天然砂为河砂时其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8。机制砂的规格应符合表441的规定。表441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用机制砂规格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公称粒径MM95475236118060301500752551009010001005122510085100015050121008010050802050530010442旧矿料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旧矿料指标应符合表442的规定。表442RAP中旧矿料指标要求RAP粗集料RAP细集料项目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棱角性(S)砂当量()质量要求2818306085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51一般规定511应在对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基础上,根据工程要求、公路等级、使用层位、气候条件、交通、工程经济等情况,选择适合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及其掺配比例,综合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级配范围。512配合比设计分为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目标配合比设计应按照图511进行。宜采用真空法测定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方法见附录C。513厂拌热再生混合料应以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的旧矿料与新矿料合成级配作为设计级配的依据。514应严格测定新旧集料(粗集料、细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相对密度以及级配组成。新旧矿料级配筛分均要采用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规定的水洗法进行。52设计标准521在进行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设计时,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应根据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途、结合本指南规定的矿料级配范围进行,对不同的路面功能层使用不同的混合料类型。推荐的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级配类型见表521,按粒径的大小分为粗粒式、中粒式和细粒式,由于各地所用材料以及旧料来源不同,使用过程中应适当进行调整。522也可根据道路等级、预期交通量、气候条件、混合料所处的功能层等因素选择其他类型的混合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325规定。9材料选择、取样材料试验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沥青或改性沥青结合料确定试验温度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设计供优选用的13组不同的矿料级配对选择的设计级配,初选5组沥青用量,拌和混合料,分别制作马歇尔试件测定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计算VV、VMA、VFA体积指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与马歇尔设计标准比较,确定矿料级配完成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提交材料品种、矿料级配、标准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新沥青用量、再生剂用量等按规定进行各种配合比设计检验,确认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合格不合格不合格合格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确定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沥青混合料的类型本指南规定的矿料级配范围真空法选择RAP掺配比例新沥青标号及再生剂用量RAP材料再生剂等其他材料图511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图10表521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矿料级配推荐范围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级配类型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粗粒式RAC25100901007789678059724660284319321424101871341037中粒式RAC2010090100809265785265304420331425101971441037中粒式RAC161009010078906478385224381527102071651248细粒式RAC13100901007083405826401730122391871358细粒式RAC10100901005472334823361627111971358523再生沥青混合料(RAM)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21的规定,并应有良好的路用性能。采用其他设计方法时应参照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检验,满足要求方可使用。室内马歇尔试验的温度控制应符合表5222的规定。表5221再生沥青混合料(RAM)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试验指标单位技术标准击实次数双面次75试件尺寸MM1016MM635MM空隙率VV35稳定度MS不小于KN8流值FLMM24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191613295矿料间隙率VMA131351415沥青饱和度VFA65757580表5222再生沥青混合料(RAM)室内马歇尔试验温度控制温度()项目基质沥青改性沥青矿料加热温度17018011旧料加热温度135135沥青加热温度150165再生剂温度120120击实成型温度140160524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配合比确定后,应进行混合料使用性能检验。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表523的规定。表523再生沥青混合料(RAM)配合比设计及验证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指标单位基质沥青改性沥青试验方法动稳定度DS次/MM8002400T0719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CB20002500T0728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MS08085T0790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TSR7580T072953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531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采用马歇尔设计法,其体积指标计算方法应按附录D执行。532对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应进行如下性能测定1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矿料级配组成及矿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棱角性、砂当量;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旧沥青含量;3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回收旧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粘度等指标;4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测试方法见附录C;5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含水率,测试方法见附录B。533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最佳掺配比例应按如下方法测定1对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性能进行分析、评价,见531;2根据再生沥青混合料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掺12配比例进行新旧矿料合成级配调整,保证合成级配基本一致,并满足工程设计级配要求;3通过马歇尔试验以及高低温、抗水损害等试验验证,得到掺加不同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再生沥青混合料(RAM)性能,;4对照本指南关于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兼顾再生沥青混合料(RAM)高低温、抗水损害等路用性能,选定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最佳掺配比例。534室内试验确定再生剂用量应按以下流程进行1回收RAP中旧沥青的方法应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T07261993阿布森法或者T07271993旋转蒸发器法等。2测定回收旧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粘度等指标;3向回收旧沥青中掺加不同比例的再生剂,并测定再生沥青的性能;4分析评价出再生沥青各项指标均满足本指南43规定,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获得的再生剂掺配比例,此比例为再生剂用量;5在实际生产时,通过施工工艺填加再生剂后,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性能也要满足本指南523、524有关要求。535目标配合比设计应按以下主要流程进行1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性能分析与评价,重点是沥青含量和矿料级配;2确定再生剂的品种和用量,并进行再生剂相关性能试验;3新加材料试验,包括矿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矿料级配以及沥青胶结料性能等;4进行目标配合比矿料级配设计;5调整好级配后,进行马歇尔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6通过动稳定度、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等指标验证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性能。536生产配合比设计应按以下主要流程进行1根据实际使用的级配类型、合成级配结果,确定各档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掺配比例;132按照目标配合比确定的冷料仓比例上料,同时将石料加热到正常生产时所需的温度,通过热料仓筛分后,从各热料仓取料进行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相对密度以及筛分试验;3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级配组成参考室内抽提筛分结果;4进行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设计;5参照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调整好级配后,以目标配合比确定的OAC03进行马歇尔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6通过动稳定度、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等指标验证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性能。537生产配合比验证应完成的工作1铺筑试验段,应进行马歇尔试验,钻取芯样测定压实度、空隙率大小,确定生产用标准配合比,并应进行高低温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检验。2通过试验路段总结,得到各档料进料速度、拌和时间、混合料级配、油石比、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松铺系数、合理的机械组合及碾压次数等。538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应包括1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试验结果;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掺量的确定;3再生剂用量确定;4新加材料品种选择与试验结果;5矿料级配;6最佳沥青用量;7马歇尔试验及各项体积指标结果;8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9试验路压实度、现场空隙率等;10试验路施工参数拌和温度、拌和时间、松铺系数、碾压机械组合及碾压次数等。146施工工艺61拌和611用于拌和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间歇式拌和设备应符合下面规定1新旧料都应有配料装置、精确计量装置以及烘干加热装置;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加热时不得直接与火焰接触,防止加剧沥青老化;3再生沥青混合料(RAM)拌和设备应配备有再生剂储存、加热和准确计量装置;4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料仓数量应不少于两个。612新加入的集料加热烘干后,通过热料仓筛分、计量进入间歇式拌缸先干拌510S,加入新沥青和矿粉,湿拌4045S;然后与在再生机中加热至130150经过计量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拌和1015S;最后喷入再生剂拌和均匀出料。可能情况下,应使再生剂先与热融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作用,使旧沥青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613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CPHR)的生产温度与拌和时间应根据拌和设备加热和干燥能力、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含水率、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级配等综合决定,应以不加剧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进一步老化,并生产出均匀稳定的再生沥青混合料(RAM)为原则。614再生沥青混合料(RAM)出厂温度应比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高510。615再生沥青混合料(RAM)出厂应由专人检查,如发现结合料老化、拌和不匀、离析、花白料、混合料降温过多以及其它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时,不准出厂,予以报废。62运输621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运输应采用自卸车,运料车应与摊铺能力、运距相适应,形成不间断的供料。622运料车在开始运输前,应在车厢及底板上涂刷一层隔离剂或防粘剂,但不得15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离析。623再生沥青混合料(RAM)必须加盖苫布(棉被),防止温度降低过快或结壳、防雨、防污染。624运料车在运输途中,不得随意停歇,运到施工现场的再生沥青混合料(RAM)必须满足表6441、表6442摊铺温度要求。625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3M处停住,空挡等候,由摊铺机顶上运料车,运料车边前进边缓缓卸料,应避免运料车撞击摊铺机。626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与拌和机的正常生产能力,或每小时的产量相匹配。运料车需要有足够数量,能将拌和机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合料(RAM)及时运到铺筑现场。63摊铺631在铺筑再生沥青混合料(RAM)之前摊铺表面应清扫干净,对路面缺陷应及时进行处理,如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用于路面面层,应喷洒粘层油后方能进行施工。632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铺筑过程中应选择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现象。633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宜比热拌沥青混合料高510,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13M/MIN。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634为了做到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在摊铺机前至少有4辆以上的运料车等候卸料。635当路表面温度低于15时、雨天或潮湿情况下,不宜摊铺再生沥青混合料。636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松铺系数应通过试铺试压确定。1664压实641再生沥青混合料(RAM)沥青层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以减少离析,便于压实。如果级配设计为SMA嵌挤型结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25倍,但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642厂拌热再生混合料的压实温度宜比热拌沥青混合料高510,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紧跟摊铺机后尽可能在高温状态下碾压,碾压速度符合表642的规定。压实段长度不宜超过20M,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损失。具体压路机组合及碾压工艺(初压、复压、终压)应根据试验路段、施工条件等综合确定,以达到最佳碾压效果。表642压路机碾压速度(KM/H)初压复压终压压路机类型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钢轮压路机234356366轮胎压路机234356368643采用钢轮压路机碾压时,在钢轮表面应喷洒(或涂刷)油水混合液,喷量应以不粘轮和不滴淌为准。644普通再生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符合表6441、表6442的规定。表中的温度可根据气候条件、运距远近等适当调整。表6441普通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石油沥青的标号施工工序7090沥青加热温度155165150160间歇式拌和机矿料加热温度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RAP加热温度130150再生剂加热温度100140再生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50170145165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195190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5014517正常温度140135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低温施工155145正常温度135130开始碾压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低温施工150140钢轮压路机7570碾压终了表面温度,不低于轮胎压路机8580开放交通路表温度,不高于5050表6442SBS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施工工序SBS改性沥青品种改性沥青现场制作温度175185成品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大于185集料加热温度190220RAP加热温度130150再生剂加热温度100140SBS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70185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195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开始碾压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表面温度,不低于90开放交通路表温度,不高于5065接缝651再生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652再生沥青混合料铺筑应避免产生纵向冷接缝,横向施工缝应采用平接缝。653应特别注意横向接缝处的平整度。1866开放交通及其它661再生沥青路面施工结束,应在24H后或者再生沥青路面温度下降到50以下,方容许开放交通。662铺筑好的再生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7质量管理和控制71一般规定711再生沥青路面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712再生沥青路面施工前应对拌和站、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标定。713正式开工前,各种原材料的试验结果,以及据此进行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应在规定期限内向业主及监理提出正式报告,待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72质量管理与控制721应严格控制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级配、含水率以及新加材料的质量及施工温度,各项指标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生产,每日应做抽提试验、马歇尔试验。矿料级配、沥青含量、马歇尔稳定度等结果的合格率应大于95。1施工中新加入的材料及再生沥青混合料(RAM)检查项目及频次应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1143、表1144进行控制。考虑到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特殊性,必要时应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19(RAM)弯曲试验,测定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以46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2施工过程中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质量检查项目与频度应符合表721的规定。表721施工中RAP材料检查项目及频次检查项目检查频度平行试验次数指标要求级配每天1次2符合设计要求沥青含量()每天1次3符合设计要求RAPRAP的含水率()每天1次23针片状颗粒含量()随时218RAP中粗集料压碎值()必要时228砂当量()必要时260RAP中细集料棱角性(S)必要时230722拌和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RAM)应均匀一致,无花料,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现象。基层必须碾压密实,表面干燥、清洁、无浮土,其平整度和路拱度应符合要求,注意控制摊铺和碾压温度,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723再生沥青路面施工前,必须铺筑试验段,长度不小于200M,以检查再生沥青混合料(RAM)是否符合要求。724随机取样检测工地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级配和油石比。抽检混合料的级配和油石比满足表724的要求时,可不对拌和站各生产参数进行调整。反之,应查找原因,调整生产参数。表724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允许偏差项目规格允许偏差()475MM506MM236MM4015MM03MM3矿料级配0075MM2油石比02725按要求每天进行马歇尔试验,计算空隙率等体积指标,指标异常时,应及时查找原因。726再生沥青路面施工及交工检查与验收质量标准应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20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11451、表11511进行;检验评定标准应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中表732进行。73工程施工总结731工程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向业主提交施工总结报告及专项报告,并形成完整的施工竣工资料档案。21附录A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取样与试验分析A1目的与适用范围通过随机取样的方式获得有代表性样品用于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性能分析。A1取样取样方法可分为现场取样和拌和站料堆取样两部分。A11现场取样应符合以下规定1分析路面结构和路面维修记录,根据路面情况是否相同或者接近将施工路段分为若干个子路段,每个子路段长度不宜大于5000M,且不宜小于500M,或者每个子路段面积不宜大于50000M2,且不宜小于5000M2。2按照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随机取样方法确定取样点位置。3每个子路段取样断面数不少于8个,可采用铣刨机铣刨、钻芯取样、机械切割等方法,钻芯取样时每个取样断面钻芯不少于3个;钻取的芯样和机械切割的样品,在室内破碎至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后使用。A12在料场同批来料的料堆上取样时,应先铲除表面1525CM深度范围内及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部分,然后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取得大致相等的若干份组成一组试样,务必使所取试样能代表本批来料的情况和品质。A2取样数量A21对一单项试验,每组试样取样数量宜不少于表A21所规定的最少取样量。A22需要做几项试验时,如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时,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22A23其他集料试验项目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有关要求进行。表A21各项试验项目所需集料的最小取样数量相对于下列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取样量(KG)试验项目475951321619265315375筛分8101251520203040含水率22222233密度6888881216针片状含量0612254882040含泥量888824244040A3试验的缩分A31分料器法将试样均匀拌和后,通过分料器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再取其中的一份分成两份,缩分至需要的数量为止。A32四分法将所取试样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和均匀,大致摊平,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把试样由中向边摊开,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需的量。A33缩分后的试样数量应符合各项试验规定数量的要求。A4试样的包装每组试样应采用能避免细料散失及防止污染的容器包装,并附卡片标明试样编号、取样时间、产地、规格、试样代表数量、试样品质、要求检验项目及取样方法。A5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评价A51对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抽提后进行矿料筛分试验,确定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级配。试验方法参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T0327。A52根据烘干前后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质量的变化,计算回收沥青路23面材料(RAP)的含水率。A53用475MM筛筛除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的粗颗粒,应进行砂当量指标检测。试验方法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T0334。A54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沥青含量和性质应按以下要求进行1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T0726阿布森法从沥青混合料中回收沥青。如果采用其他方法,需要进行重复性和复现性试验,并进行空白沥青标定。2检测沥青含量和回收沥青的针入度、粘度、软化点、延度。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进行空白沥青标定更换阿布森沥青回收设备时;更换三氯乙烯品种或供应商时;回收沥青性能异常时;沥青混合料来源发生变化时。A55旧矿料参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试验方法进行,测定物理和力学指标,标准应满足本指南44要求。A56精度与允许误差1重复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针入度5(01MM)、粘度平均值的10、软化点25;2复现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针入度10(01MM)、粘度平均值的15、软化点5,如果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则应弃置回收沥青,重新标定、回收。24附录B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含水率试验B1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含水率。B2仪具与材料B21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05。B22天平称量5KG,感量不大于5G。B23容器如浅盘等。B3试验步骤B31根据最大粒径,按附录A的方法取代表性样品,分成两份备用。B32将试样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称量试样和容器的总质量(M1),并在105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B33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取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M2)。B4计算含水率按式(B4)计算,精确至01(B4)1032M式中集料的含水率()烘干前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1M烘干后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2容器质量(G)。3B5报告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25附录C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试验(真空饱水法)C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真空法测定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以及再生沥青混合料(RAM)最大理论相对密度,供再生沥青混合料(RAM)配合比设计,计算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压实度等使用。C2仪具和材料C21天平称量10KG以上,感量不大于05KG;称量5KG以上,感量不大于01KG;称量2KG以上,感量不大于005KG。C22负压容器为耐压玻璃、塑料或金属制的罐,容积大于1000ML;并带有密封盖,接真空胶管,与真空泵连接。负压容器口带胶皮塞,上接橡胶管,管口下方有滤网,防止细料部分吸入胶管。C23真空负压装置由真空泵及水银压力计组成,真空泵能使负压容器造成4KPA(30MMHG)负压。C24恒温水槽水温控制2505。C25温度计分度为05。C26其他如玻璃板等。C3方法与步骤C31准备工作1试样数量不少于表C31规定表C31再生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试验试样数量最小规定值再生沥青混合料中集料公称最大粒径(MM)最少试样数量(G)375400026525001902000160、13215009510004755002将再生沥青混合料(RAM)团块仔细分散,粗集料不破碎,细集料团块26分散到小于6MM。若混合料坚硬时可用烘箱适当加热后分散,一般加热温度不超过60,分散试样应用手掰开,不得用捶打碎,防止集料破碎。C32试验步骤1将再生沥青混合料(RAM)试样装入干燥的负压容器中,称容器及再生沥青混合料(RAM)总质量,得到试样的净质量(MA),试样质量不小于规定值。2将负压容器全部浸入2505的恒温水槽中,称取容器的水中质量(M1)。3在负压容器中注入约25的水,将再生沥青混合料(RAM)全部浸没。将负压容器与真空泵,真空表连接,开动真空泵,使真空度达到937KPA持续15MIN2MIN。4然后强烈振荡负压容器,使水充分搅动混合料,除去剩余的气泡。每隔2MIN晃动若干次,直至不见气泡为止。5将装有再生沥青混合料(RAM)试样的容器浸入保温至2505的恒温水槽,约10MIN后,称取负压容器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中质量(M2)。C4计算(C4)21ATM式中再生沥青混合料(RAM)最大理论相对密度;T干燥再生沥青混合料(RAM)试样的空气中质量,G;AM负压容器在25水中质量,G;1负压容器与再生沥青混合料(RAM)一起在25水中的质量,2G。C5报告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计算至小数点后三位。C6其他27C61本指南推荐的真空饱水法测定再生沥青混合料(RAM)最大理论相对密度采用的是A类容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使用其他类负压容器,请参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T07111993。C62在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RAM)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测定时,将拌和好的混合料应尽可能摊铺开,尽量分散。否则由于混合料结团,使得测得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偏离真实值,导致确定的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错误,影响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性能。28附录D厂拌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D1一般规定D11本方法适用于厂拌热再生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及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D12厂拌热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掺配比例、新材料的品种以及用量、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D13厂拌热再生混合料一般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采用SUPERPAVE设计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D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评价D21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应进行筛分、含水率及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沥青含量、级配组成等性能评价。D2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掺配率是指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占整个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质量百分率,如式(D22)所示。D22RGP/10式中P旧料掺配率,;G0再生沥青混合料(RAM)中旧料的质量,KG;GR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质量,KG。D23结合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性质,新加入沥青用量按式(D23)计算。D23R1BZACPP式中PRRAM中加入新沥青的含量,;PBRAM最佳沥青含量,;PA旧料中的沥青含量,;PCRAP掺配率,;PZ再生剂用量,。29D3RAP掺配比例及新加材料试验D31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掺配比例应按照本指南532进行。D32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合成级配由旧矿料级配和新矿料级配组成,级配范围应符合本指南54的规定,其他级配类型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有关部分。D33新旧矿料(粗集料、细集料、矿粉)要严格测定各档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相对密度以及级配组成。新旧粗细集料、矿粉和矿料级配筛分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有关规定进行。D4马歇尔试验D41马歇尔试件制作时拌和温度应按照本指南表5222执行。具体方法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有关部分进行。D42体积指标计算及性能验证体积指标的计算主要包括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的测定、矿料合成毛体积相T对密度、矿料合成表观相对密度、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沥青SBSA饱和度VFA等。1最大理论相对密度T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和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应采用真空饱水法测定。测定过程中混合料必须尽可能分散,保证充分震荡以及试验温度。2矿料间隙率VMA、空隙率VV、沥青饱和度VFA的测定(1)计算法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采用真空饱水法测定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按式(D421)反算RAP旧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OLDSED42110OLDBOLDSELTLP30式中RAP旧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OLDSERAP中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无量纲;LB真空饱水法测定的RAP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无量纲;OLDTRAP的沥青含量,通过燃烧法或溶剂法得到。LBP新加矿料根据公式(D422)(D423)分别计算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和合成表观相对密度。NEWSBNEWSAD42212ENEWNESBNWPP式中、各种新矿料成分的比例;1NEWP2ENE、各种新矿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WD42321'''NNEEWNESAWPP式中、各种新矿料成分的比例;1NEWP2ENE、各种新矿料相应的表观相对密度;1'2''NW按公式(D424)(D425)(D426)计算新加入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NEWSD424NEWESSBNEWSAESBCD4252XX0396039D426X11NEWSBNESA式中C合成矿料的沥青吸收系数,可按式(D425)求取;合成矿料的吸水率,按式(D426)求取。XW按公式(D427)计算新旧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SE31D42710SENWOLDSESEP式中再生沥青混合料(RAM)中各种新矿料比例之和;NEWP再生沥青混合料(RAM)中旧矿料掺配比例,即100。OLDOLDPNEW按公式(D428)(D429)(D4210)分别计算出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矿料间隙率VMA、空隙率VV、沥青饱和度VFA。D428110FSSEVMAPD429TFD421010VAF式中VMA试件的矿料间隙率,;VVRAM试件的空隙率,;VFA试件的有效沥青饱和度(有效沥青含量占VMA的体积比例),;PS各种矿料占RAM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即PS100PB,;RAM新旧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E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FRAM最大理论相对密度(采用真空饱水法测定),无量纲。T(2)实测法采用真空饱水法测定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运T用公式(D429)可以直接求得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根据公式(D4211)求出再生沥青混合料(RAM)新旧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再利用公式(D428)求出VMA。进而利用公式(D42SE10)求得沥青饱和度VFA。32D421110BSETP式中RAM新旧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SERAM的沥青含量,;BPRAM最大理论相对密度(采用真空饱水法测定),无量纲;TRAM中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无量纲。B3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MS及流值FL以及其他指标。(1)具体过程以及其他指标计算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相关部分进行。(2)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粉胶比FB宜控制在0812范围内。(3)再生沥青混合料(RAM)沥青膜有效厚度DA控制在614M范围内。D5配合比设计检验D51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完成后应按要求的项目进行车辙动稳定度试验、低温弯曲破坏应变、水稳定性等指标进行检验。D52试验结果应满足本指南表523的要求。D6生产配合比设计和试拌试铺D61再生沥青混合料(RAM)应根据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按照本指南53并结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规定的方法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和试拌试铺检验。D62生产配合比旧料部分参照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