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项目提要11项目名称高品质油茶良种基地建设与茶油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12承担单位有限公司13建设地点苗圃基地县镇花泉村、县镇油草塘村加工生产基地县云集开发区河西路、县工业园永西路14建设性质新建15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建设分为高品质油茶良种基地建设和茶油深加工建设,其中高品质油茶良种基地建设分为种子园、采穗圃、良种繁育圃、实验区、示范区五大功能区于一体,主要繁育高品质油茶良种。种子园建设规模为20亩,采穗圃建设为25亩,良种繁育圃建设规模为49亩、实验区及示范区建设规模各为17亩。合计建设规模为128亩。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为全省油茶产业发展提供高品质的油茶良种。茶油深加工建设占地面积为300亩(约199998M2),总建筑面积60740M2,其中茶籽原料晒场各为8600M2、原材料仓库各为5200M2、粉碎车间各为1100M2、榨油车间各为1800M2、毛油处理车间各为3850M2、油脂精炼车间各为2600M2、油脂罐装车间各为2000M2、成品贮藏车间各为5000M2,污水处理池及锅炉房各为220M2。形成年产14800吨茶籽油,35000吨菜籽油,12000吨花生油和18000吨大豆油的产量。16建设期限2009年1月2011年12月17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158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978739万元,银行贷款利息16128万元,流动资金1018781万元。资金筹措方式为企业自筹20588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1000万元。18项目效益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的产业政策,立足湖南油茶主产区,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地县的原料供应、成本、交通和区域覆盖优势,结合华中市场对茶油巨大的需求,集中成本优势、产品结构优势、市场优势,迅速占领茶油高端市场。该项目的实施,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和繁荣农村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积极作用。项目生产工艺先进,产品质量优良,有广阔的国内外销售市场。经测算,项目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投资利税率等指标均超过了行业基准值,项目盈亏平衡点为6572,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19主要技术指标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总占地面积亩42811基地占地面积亩12812茶油深加工厂亩3002总建筑面积M26074021县茶油深加工厂M230370茶籽原料晒场M28600原材料仓库M25200粉碎车间M21100榨油车间M21800毛油处理车间M23850油脂精炼车间M22600油脂灌装车间M22000成品贮藏车间M25000其中污水处理池及锅炉房M222022县茶油深加工厂M230370茶籽原料晒场M28600原材料仓库M25200其中粉碎车间M21100榨油车间M21800毛油处理车间M23850油脂精炼车间M22600油脂灌装车间M22000成品贮藏车间M25000污水处理池及锅炉房M22203总投资万元315884投资利润率31735投资利税率4515内部收益率2933所得税前财务净现值万元4332764所得税前6投资回收期年565所得税前内部收益率2307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万元2972834所得税后7投资回收期年639所得税后8盈亏平衡点6572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由来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林业建设一大优势资源,在我国南方广大丘陵山地有悠久的经营历史和良好的生产基础,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较长时期以来,由于各地对油茶生产的管理措施削弱,很多地方油茶林的树龄老化,品种混杂,加上粗放经营,只取不予,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比较经济效益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油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我国油茶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国现有油茶林中绝大部分为亩产茶油35公斤的低产林,如果能将现有低产油茶林全部进行改造,再新造1000万亩高产油茶林(平均产油50公斤),通过采用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可使油茶高产稳产,届时我国茶油产量将有望达到300万吨,使茶油在我国现有食用植物油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25左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林动植物育种工程”中“高产优质油茶新品种选育”的计划安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政府支农投资指南”的规划安排,大力开展利用干果核心种质构建技术,品质形成遗传因素控制技术,本项目拟选择与定向杂交育种技术,聚合早实性、丰产性、果实品质、抗逆、抗病、果仁品质、抗倒春寒等性状基因,选育菜用、加工等为目标的优质多抗木本油茶专用新品种;及要实现的研究目标及技术经济指标为选育高产油茶新品种25个,建立良种基地128亩,新品种产量比主栽品种提高3050,结果年龄提前35年。在县云集开发区和县开发区建设二个植物油料加工厂。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本项目实施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开发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依托农业和工业的科技进步,彻底改变产前、产中、产后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低的现状,提升油茶生产全过程的科技贡献率和油茶产业链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是推动农业科技的重大战略措施。粮油经济作物,特别是油茶产业,一直是县主要的经济作物产业,其社会效益显著。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本项目实施是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需要湖南是全国生态农业大省,油茶无论是在产量还是在面积、良种选育技术方面都位列全国的首位。生态环境十分优越,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是生产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天然场所,油茶林比较适宜粗放管理,可不施用化肥和喷洒农药,在未被污染的环境中生产的山茶油是一种有机绿色食品,发展山茶油产业是充分利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然选择。3本项目实施是应对入世挑战,参与农业国际化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的农业面临全面的国际化竞争挑战,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农业标准化、农业体系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农业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国家连续4年出台针对农业的“一号文件”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油茶产业这一中国独特的资源型农业产业,由于传统的、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历来在国际市场受到不平等待遇,与其潜在的价值不相符合;实施该项目,是实现油茶产业化、标准工业化经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油茶产业龙头,参与农业国际化竞争,是中国粮油行业的必然选择。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1编制依据本报告主要以下列文件和基本资料为编制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2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0822号;3国家有关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和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4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东政发200815号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6国家现行的行业规定、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设计标准;7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数据、资料和说明。232编制范围1确定产品方案、生产规模及配套工程;2确定工程技术方案、主要工艺设备选择;3提供原材料、动力等供需数据;4项目环保、安全卫生、消防措施;5项目投资估算及用款计划;6提出项目实施进度建议;7测算项目的投资效益;8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233项目建设基本条件1政策条件国家去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着眼于国家食用油安全战略,要求大力发展油茶等特色油料生产,今年国家林业局又把湖南、江西两省作为油茶示范基地,湖南省县抓住这些机遇,加快了油茶产业的发展步伐。2机遇条件入世以来,我国油料作物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对油茶而言,却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因为油茶是我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5以上,且含维生素A和E,耐贮藏且容易被人体吸收能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病症,是绿色保健食用油,为高级食用油。由于油茶病虫害少,且生长于低丘岗地,基本不受环境污染,是绿色无公害食品,深受国内、国际市场欢迎,誉为“东方橄榄油”。东南亚国家对我国的茶油情有独钟,在日本,油茶的价格是菜油的75倍,目前油茶出口贸易空前活跃,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跨世纪油茶先导工程和国家油茶低改工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示范作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又进一步批示要加强我国油茶工程的发展力度。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战略调整带来的机遇。我国广大南方地区,人均耕地很少,但宜林荒山、荒地却较多,且大多是低缓的丘陵,区域内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发展油茶生产可谓得天独厚。由于油茶林对自然灾害有较强的抵抗力,且不与粮、棉等其它农作物争地,因此,这在发展我省地方特色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湖南油茶深加工企业对茶油产品的升级换代,进一步开拓国内、国际茶油市场的需求,“公司农户连基地”现代企业模式的延伸,这些都为我国油茶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平台和产业链的延伸。3资源条件据统计,我国现年产茶籽油约60万吨。全球茶油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而我国茶油产量的近50来自湖南。作为全国油茶中心产区,湖南有4600多万亩山地适宜栽培油茶,现有油茶林面积达1778万亩,占全国油茶林总面积的1/3,茶油年产量104万吨,占了全国茶油总产量的近一半,油茶面积和茶油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有优势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担当重任,也有潜力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县属湘南丘陵地区,土壤和气候适宜于油茶生长。该县为湖南省的油茶产区之一,许多山地均适宜栽种油茶。2008年耒阳、已列入全国油茶产业建设示范县,县也正在努力争取进入重点县行列。234项目区基本情况2341县基本情况1自然地理县位于衡阳市东南部,居湘江中游,因地处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县域面积2626平方公里,耕地60540公顷,辖25个乡镇,1个办事处,1个省级森林公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为百粤门户,北为三楚咽喉,东南西三面怀抱衡阳市区。湘桂铁路,衡昆高速公路横亘东西,京广复线,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国道107,322线穿境而过,省道1807、1843线左右延伸;湘江、耒水、舂陵水、蒸水四季通航,衡阳机场、耒阳机场距县城20公里以内,水陆空三位一体的交通运输网络现已形成。2综合经济2007年生产总值10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4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62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2925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比37634522788,人均GDP达到11054元,增长205。3农业全县农业总产值6045亿元,较上年增长56。全县耕地面积5609千公顷,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57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31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67千公顷,增加067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797千公顷,增加181千公顷;糖料种植面积006千公顷,增加001千公顷,烤烟种植面积3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16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639220吨,比上年增加3235吨,增产051,其中早稻产量248570吨,增加2487吨,增产101;中稻总产量44576吨,增加3247吨,增产786;晚稻总产量296049吨,减少2973吨,减产099。全年棉花产量4923吨,比上年增产157。油料产量42831吨,减产1068。糖料产量1424吨,增产2017。烤烟产量6570吨,增产492。茶叶产量392吨,增产73。全年肉类总产量135323吨,比上年减少08。其中,猪肉减少2;牛羊肉分别减少01和增长21。全年水产品产量48685吨,增长3。出栏牲猪16369万头,减少28,出笼家禽2455万羽,增长40。4人口和人民生活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10229万人,其中男性5412万人,女性4817万人,城镇人口2812万人,乡村人口7417万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1元,增长139,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757元,比上年增长26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7元,增长1275,农民人均纯收入4841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05元,增长49。居民的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02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4535平方米,分别增加2405和051。居民的家庭设施、卫生条件、居住环境都有明显进步和改善。2342县基本情况1自然地理县位于湖南东部偏南,1966年从衡山县析出新置,座落于湘江中游的衡阳盆地和醴攸盆地之间,东临攸县,西接衡山,南濒,北连株洲。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从西部纵贯而过,全长597公里,设有衡山等5个火车站;1843线、1820线、1815线三条省道与300多条县乡公路联为一体,密集如网,出入通达;京珠高速公路横贯4镇2乡625公里,并在新塘、各设一个互通口,并接长株潭,南联粤港澳,内引外连,是为对外“窗口”;洣水四季通航,湘江可行驶千吨级船舶。地广物丰,山水含情,有“渔米之乡”之美誉。县域面积为19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50万亩,总人口7002万人,辖15镇9乡,561个村,25个居委会。2综合经济县域经济快速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升。2007年完成县域生产总值7211亿元,增长159,增幅居全市第一。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5、238、178,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工业总产值8126亿元,增长3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07亿元,增长6558,增加值1465亿元,增长3875。全县工业企业上交税收121亿元,增长4851。完成财政总收入32169万元,增长1437。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49亿元,增长30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63元,增长24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4元,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亿元,增长168。3企业全年新增规模以上民营企业24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总数达161家,民营经济实现总产值9718亿元,增长103;增加值2933亿元,增长132。民营企业年纳税过2000万元的1家,上1000万元的7家,100万元以上的23家,有7家进入全市民营企业50强。支柱产业逐步壮大,钨业、铜业、机械制造、化工医药等四大重点产业上交税收10257万元,增长3238。土菜餐饮企业达到347家,上交税收850万元,增长3998,其中年纳税上10万元的企业13家,比上年增加7家。房地产业贡献增大,共上交税收989万元,增长12894。4农业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9家,年内新增9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3家,实现农产品加工总值3136亿元,增长12。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1个、种养基地9个。粮食生产克服洪涝、旱灾影响,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水平,总产达到427万吨。全年出栏生猪1134万头,出笼家禽8327万羽,水产品总产量165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3747亿元,增长42。235可行性研究报告其它详细内容见下面各章节。第三章承担单位基本情况31项目单位简介湖南省万象农林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湖南省人民政府和省发改委及农业、林业、科技等厅及政策支持下,于2008年元月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268万元。公司类型责任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邓泽云。公司地址长沙市芙蓉区八一路158号。经营范围农林综合开发、农业开发土地平整、标准良田改造、种植、苗圃、育苗、油料加工销售、高科技、技术培训推广。兼营种植中药材、经济果林。养殖业牛、羊养殖、繁殖、销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油茶林发展的决定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发200822号文件精神,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意见国办发200759号文件精神,把油茶产业技术先进成我省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富民强省的支柱产业。公司通过认真考察、调查、研究和分析之后,决定在湖南省内逐步发展实施油茶林产业化经营项目。该公司已聘请高等技术人才。农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教授廖瑞清。林业由国家林科院教授陈永忠、县林业局科技股股长谭友玲,县林业局造林股股长邓交生为技术指导。32公司发展规划发展油茶产业,就是要充分利用湖南省现有的资源,将资源优势变成为产业优势。通过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开发油茶新产品,培育油茶产品市场,打造油茶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建设提高资源生产的积极性,建设完备的油茶产业链。公司计划分三期建设,实现新造油茶优良林达到200万亩左右,良种利用率达到50以上;产品精加工率达到80以上,同时建立二个大型植物油加工厂,生产“湘精茶油”系列高档植物油。第一期油茶林低改面积18035614亩其中县低改面积904644亩,县低改面积89892亩,包括除草、砍柴、垦覆、施肥和育苗补栽。第二期新造林面积120237亩其中县新造林面积60309亩,县新造林面积59928亩。第三期油料加工厂建设用地面积300亩,其中县云集开发区150亩,县工业园150亩。公司总的发展的战略布局(基地、加工企业、重点产品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培育大市场、大产业为核心,以高技术、高质量、高产量、高价格、高效益为目标,合理布局,优化配置,促进我省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公司发展的布局原则区域化原则立足各自特点,发挥地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定区域主导品种与产业,以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提升整体素质和效益。规模化原则优化配置生产要素,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和特色产品,促进特色产品的集中,形成一定经济规模,壮大支柱产业。产业化原则以本公司作为依托,并通过“公司加农户”、“企业加农户”等多种形式,促进公司(企业)与广大农户逐步结成利益共同体,使整个布局纳入到产业化经营的轨道。标准化原则坚持科技兴“油”(茶),提高科技含量,加强技术创新,制定统一标准,提高竞争能力,加速产品的国际接轨。社会化原则通过科技引导、市场运作等手段,加强技术推广、信息引导、技术培训、市场流通等服务体系建设,为整体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发展的基础。第四章市场分析41油茶市场分析我国油茶栽培面积5500万亩,年产茶油1820万吨,相当于我国食用油消费总量的L18小油料种类,从总产量来而言,根本无法与大豆、花生、油菜籽、棉籽、葵花籽、芝麻等8种种类竞争,所以,油茶产品市场的发展重点瞄准食用油的高端市场,针对大中城市的高消费人群等特殊保健需要的人群。在市场打造过程中逐步树立油茶产品知名品牌。茶油作为优质食用油,一直以来就得到产区群众的认可,就是初榨原油的市场价格也是菜油的3倍,2007年很多地方都在每公斤4046元以上。通过精炼成高级食用油后,价格还可大幅度提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优质保健食用油的需求逐渐扩大,茶油在食用油高端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相应增加。茶油市场的发展还是以茶油为大宗,提高精炼工艺生产高级保健食用油,扩大贸易,增加出口。茶油深加工开发高级化妆品市场,油酸含量是所有食用油中最高的,容易被皮肤吸收,能滋养皮肤,不存在各种合成化妆品中的有害物质,将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42存在的问题1良种种源不足虽然现在已选育出一批农家品种、优良家系和优良无性系,但远未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优良无性系虽然在各主要产区县建立了采穗圃,但绝大多数未进行区域性试验,生产应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一些采穗圃由于苗木基地建设未能及时跟上,疏于后期管理,老化和衰退现象相当普遍。所以目前很多产区县都必须从外地调进造林用苗。2良种苗成本较高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主要是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嫁接和管理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造成苗木出圃率不稳定,一般只达5060,造成苗木成本相对实生苗要高12倍以上。增加了造林成本,阻碍了优良无性系的推广应用。3品种良种混栽油茶良种必须要有配套的管理技术措施才能获得高产,目前良种苗造林很多仍沿用随便挖个洞埋了事的传统方式,没有进行必要的造林规划,苗木生长不良等,影响了良种苗木增产潜力的发挥。所以,在开展油茶优良无性系选良的同时,应在油茶优良无性系基础上开展杂交育种、优良家系的多世代选择等多方位多渠道育种。同时,还应适当增加对寒露籽油茶的选育工作,以满足一部分寒露籽产区的需要。并着手开展生物技术育种的探索工作,为定向培育高产优质高抗油茶新品种作好必要的准备。43油茶良种推广及应用湖南省食用油年人均9KG,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人均2030KG还有很大差距。而且以菜油为主,菜油中有高含量芥酸,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该省每年用于种植油菜籽的土地面积都在几百万亩以上(1990年达到9379万亩),占该省耕地面积的1520,如果继续增加种植面积会给土地和劳动力带来更大的压力。充分利用该省现有油茶资源,走食用油料木本化的道路势在必然。但是,目前湖南省油茶生产经营水平普遍偏低,良种化比例不高,要想提高油茶产量,必须加快该省油茶生产良种化步伐。湖南省油茶面积虽然大,但长期以来粗放经营,品种良秀不齐;林分长期的自然演替,绝大部分树龄老化,有多次萌芽林;植株密度稀密不匀,林相结构极不合理,造成大面积单产很低,平均每亩年产油35KG。油茶良种的推广应用是在80年代初期以后开展的,特别是联合国援助实施的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后,通过采用优良家系、优树种子和优树无性系育苗实施更新造林,开始了油茶良种的推广应用,给生产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在永兴、常宁和耒阳三县共改造9万亩,改造前的19831985三年平均亩产油336KG,而改造后19861989四年平均亩产油1244KG;县的4000亩低改林从改造前的平均亩产油42KG提高到19881989年平均亩产油232KG。这些为油茶良种的推广应用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在国家林业部和省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工程的实施推动下,目前我省完成100多万亩油茶林的良种化改造。油茶产业发展的缺失与严重的后继无林。据统计,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34。油茶良种推广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但从我省的油茶面积和人均食用油水平来看,则仍有很大差距。100万亩良种油茶林仅占我省油茶面积的5。食用油料木本化的任务仍十分艰巨。44茶油的前景预测我国是世界上食用植物油的消费大国,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我国植物油的消费量达1500万吨左右,人均消费在115公斤左右,尚未达到世界人均消费15公斤的水平。据权威部门推算中国油脂缺口将以每年3至5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量60以上靠进口,自给率不到40。食用油安全问题总是与粮食安全问题相伴而生。在全球性粮油安全问题步步紧逼之下,为了确保不突破18亿亩耕地红线,又能有效解决13亿人口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的问题,中国的决策高层已把目光投放到18亿亩耕地红线之外的广阔山地,聚焦在发展油茶产业上。根据我国目前油茶种植现状分析,全国年产茶油总量为几十万吨,仅占全国食用油市场总量的零头。并且,茶油被大家公认为绿色产品,比动物脂肪好,比一般植物油好,符合世界植物油消费潮流,所以其市场需求的增长空间还非常大。茶油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而产量又极为有限,造就了茶油和茶调和油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并直接导致了国内茶油价格不断上涨(目前长沙市场每公斤45元左右),国际市场茶油的价格更是高得惊人,在日本茶油价格是菜油的75倍。专家预测,如果我国茶油以精品形式投入国际市场,其售价可达每公斤250元人民币以上。目前湖南省虽有数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茶油精炼厂,但年产千吨茶油的企业在国内也是屈指可数。据考察江西、福建和浙江等省同类企业,茶油产品在市场上一直畅销,企业无库存积压现象,目前产量远未能满足市场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山茶油的保健作用被人们广泛认知,高品质绿色保健食用植物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山茶油产品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因此增大油茶种植面积,扩大山茶油系列产品的研发和深加工等企业生产规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五章场址选择与建场条件51场址选择本项目高品质油茶良种基地位于县镇花泉村和县镇油草塘村,茶油加工厂位于县云集开发区和县工业园,县南为百粤门户,北为三楚咽喉,东南西三面怀抱衡阳市区,湘桂铁路,衡昆高速公路横亘东西,京广复线,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国道107,322线穿境而过,省道1807、1843线左右延伸;湘江、耒水、舂陵水、蒸水四季通航,衡阳机场、耒阳机场距县城20公里以内。县大铺镇境内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全境,铁路专用线直达场内,京珠高速、衡昆高速、衡炎高速均从县境通过,湘江航运穿越南北。两处交通运输都十分方便。项目建设区域已有完善的水、电供应系统,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52建厂条件1地形、地貌、地质该场址地貌单元属丘陵地带,长期剥蚀切割而成。地形为环山的山间谷地,山谷多呈“U”字型。总体上,场址由走向NS和SW两条主沟构成;场内东部及北部山坡相对较陡,坡角一般为3545;往西南渐趋平缓坡角一般1520,相对高差约40米。山谷在平面上由西南部的峡口往北及东北部呈“丫”形展开,谷底总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自然坡降23,平均谷宽约20M。场地东部基岩裸露、西部多为灌木丛,沟谷内为农田,沟谷内的地表水体均汇集于西南部的峡谷口,排泄于峡谷口西部邻近小溪,最终注入耒水。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坑探结果,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分为如下层耕表土(Q4ML)灰黑色、棕红色,具可塑性,该层广泛分布于山谷底部的农田耕作区,厚度0510M。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2D)为下第三系东塘组陆相碎屑沉积岩。灰黄色、棕红色,泥质结构,中薄层构造岩质软,指甲可刻动,锤击声哑、易碎,节理裂隙发育,多为泥质充填,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该层岩石坚硬程度属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属级,厚度为3037米,根据抽水试验结果,渗透系数为926104CM/S,透水性分级为弱透水。中风化泥质粉砂岩(K2D)为下第三系东塘组陆相碎屑沉积岩。棕红色,泥质结构,中薄层构造锤击声哑、易碎,节理裂隙稍发育,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状。该层岩石坚硬程度属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属级,最大揭露厚度为635米,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渗透系数为423105CM/S,透水性分级为弱透水。2气候、气象该区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冬春多雨,夏秋干旱,年平均气温179C,日极端气温408C,最低气温79C,年平均雨量13374MM,年最大降雨量17511MM,年最小降雨量9561MM,年平均蒸发量14687MM,常年可进行建筑施工。3水文地质场址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类型按其埋藏条件主要为潜水潜水可分为孔隙水及裂隙水两种。1)孔隙水富存于泥质粉砂岩的孔隙内,含水量相对较弱,该层透水性分级为弱透水;2)裂隙水富存于泥质粉砂岩风化裂隙内,小流量、小降深抽水试验涌水量328363M3/D,渗透系数926104CM/S,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其常见单井涌水量200890M3/D,主要为HCO3CA、CAMG型水,矿化度0204G/L,局部达229G/L,总硬度115336MMOL/L,局部高达173MMOL/L,PH值为7082。根据各种类型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富水性综合分析,场地内主要含水层为埋藏于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内的裂隙潜水,该层位的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渗入系数0051;径流方向大致由坡内向坡外呈聚集状流动,在坡脚处呈线状或点状出露;根据地下水埋藏深度初步估算地下水水力梯度I0102(因本次勘察为初步勘察,缺乏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该水力梯度值为粗略值),根据达西定律,地下水渗透速度约为051102CM/S。该层地下水动态为径流型动态,雨季接受入渗补给后,各处水位抬升幅度不等,接近坡脚处的水位上升幅度小,远离排泄点的高处,水位上升幅度大,因此水力梯度增大,径流排泄加强,年水位变幅大而不均,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长期中则不断趋于淡化,故地下水矿化度低。4场址稳定性与适应性及地震效应评价场址稳定性与适应性评价根据区域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资料,场址所处位置属陆相稳定盆地内,场地范围内未发现其它断层,场地区域稳定性良好。该场址岩层产状近水平状,倾角25,相对较平缓;山体整体稳定性较好;建设施工时应注意不宜在坡脚部位切层超挖,以免引起山体整体产生滑动、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在场地的北面有一人工引水渠穿山而过,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以免垃圾填埋场土方施工时对其造成影响;场址及附近无人为地下工程及大面积开采地下水活动,也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灾害;场地内基岩没有易溶盐类岩石,不会产生岩溶现象。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勘探结果未发现有暗滨、古河道、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拟建场地整体稳定性可得到保证;选址区域无人口或牲畜,最近居住区离拟建场地1500米,人文环境可得到保证;综上所述,该选址适宜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地震效应评价根据湖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场地属抗震设防烈度6度以下地区,可不进行地震效应验算。重要建筑物可提高一等级设防。场地地基土不液化。第六章生产工艺及设备选型61工艺流程简述611茶籽压榨饼浸出制油茶籽经破碎后榨出毛油,压榨后的茶油饼经有机溶剂浸出残余茶油,再进一步经脱胶、脱酸、脱水、脱色、脱臭、脱脂等精制工艺后得到精茶油,具体工艺流程如下原料茶籽饼毛溶剂毛油溶剂回收破碎轧胚烘干压榨浸出蒸粕溶剂回收蒸馏出粕精制油612食用油生产工艺毛茶油经过过滤、碱炼、水洗、脱色、脱臭等工艺后得到食用油精制茶油。工艺流程如下精制茶油去净化工段饼屑皂脚废水废白土馏出物613包装送三位一体灌装机制瓶过程有少量无组织废气排放,制瓶产生少量废品,送废品收购站。62产品标准产品执行GB/T177571999高级烹调油通用标准GB271685卫生标准。主要产品精制山茶油质量内控标准为PET切片瓶坯机制坯机吹瓶机PET包装瓶过滤脱胶脱酸脱水脱色脱臭脱脂毛茶油碱炼水白土水蒸汽碱炼碱炼碱炼碱炼碱炼项目标准透明度澄清、透明气滋味气味、口感好色泽黄10、红1水份及挥发物010杂质0酸价(MGKOH/G)05过氧化值MDG/KG8不皂化物1烟点(度)205菜籽一级油标准GB15362004)序号项目指标备注1气滋味气味、口感好2透明度澄清、透明3色泽(1334MM槽)Y20R154水分及挥发物0055不溶性杂质0056酸价MGKOH/G027烟点02158过氧化值MMOL/KG59冷冻试验055小时10溶剂残留MG/KG不得检出63生产规模项目拟新建150吨/日茶籽压榨饼浸出制油生产线、100吨/日菜籽预榨制油、80吨/日花生油及80吨/日大豆油生产线;吹瓶、注塑、精品油包装生产线。形成年产49500吨茶籽油,33000吨菜籽油,26400吨花生油和26400吨大豆油的规模。64设备选型油茶开发所需设备序号名称型号数量备注1挖土机久保田U3535102旋耕机IGQN180203中耕机175柴油机154伐木机PST75105割草机TH43156三菱割灌机TL4315茶油深加工设备清单(一)序号物料名称物料规格计量单位数量备注1冷冻机组台2002盐水池个1003过滤机台4004鼓风机台2005冷风机组500612结晶罐个2007吨罐734结晶罐个2007吨罐812调油罐个2006吨罐91清油池个100363吨池102清油池个100345吨池11蜡糊池个200192吨池12浊油池个1004823吨13灌装立罐个1003575吨14灌装卧罐个10015控制屏台10016冷却水泵75KW台10017冷却塔台10018盐水泵75KW台10019离心泵4KW台20020螺桂过滤泵22KW台10021腰轮流量计50MM台10022调和油过滤泵4KW台10023腰轮流量计80MM台20024齿轮泵75KW台20025齿轮泵55KW台10026小包装机台10027灌装机4个灌装头台10028灌装机12个灌装头台10029喷码机台10030喷码机台10031过滤器台20032腰轮流量计80MM台10033循环泵15KW台10034控制柜台20035输送机条10036平板车辆10037液压叉车辆20038空压机75KW台100茶油深加工设备清单(二)序号名称型号主要技术指标数量单位全自动吹瓶机RJM2标准配置瓶坯输送系统吹瓶部分传动系统1主机电控柜采用国际最先进第二代节能型吹瓶工艺,生产效率高,5升瓶产量可达1600个/小进;PLC电脑控制,自动调整瓶胚加热和吹瓶工艺;整机电气、气动组件、密封件、轴承、减速机等重要零件均为进口欧美、日本名牌产品。1台21套吹瓶模具5000ML采用进口模具钢,使用进口模具加工中心生产2腔3下沉式装箱机HZ01A直接落瓶、提箱接瓶,结构简单紧凑;整机PLC控制,全自动运行。适应多种瓶型,调整方便。多处安全保护,带触摸屏控制。电机、气缸及电控等采用进口名牌元件。1台4瓶输送链304支架和侧板,高分子链板12米5箱输送链双排不锈钢链板9米6备品备件与原机相同生产的零配件1项珐玛珈1台7全自动贴标机广州威田1台8封箱机杭州永创1台9输送机2台10灌装机台11喷码机1台12储罐不锈钢1台13布袋过滤机不锈钢4台14油泵3台15调油罐2台16油池不锈钢1台17配电设备1套18安装材料不锈钢1套19低压空压机1台20高压空压机1台21干燥机1台22储气罐高压1台65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供应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用量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来源一、原辅材料1山茶籽T/A10000自产26号溶剂T/A30外购3烧碱T/A2外购4白土T/A5外购5乙醇T/A20外购6吸附树脂KG/A10外购7酵母T/A05外购8曲霉T/A12外购9香精T/A14外购10MOOLT/A1外购11煤T/A800外购二、包装材料1PET瓶个/A自制2包装纸箱个/A自制三、燃料、水、电、汽1水T/A5000井水2电万度10当地电网第七章建设规划方案71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重点的指导思想以技术先进、实际可行为原则;以国家大力扶持发展油茶产业为商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利用当地油茶资源,发展油茶特色产业,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化,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加快农村、农业、林业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增长为原则。72总平面规划布局721结构与布局根据基地状况、规划条件及功能要求,厂区分为两大区域,晒场和仓库设于厂内北面,污水处理池及锅炉房位于南部,车间位于厂区的东部。722竖向设计厂址内地形平坦,场地无明显起伏或突变。场地排水畅通,无内涝之患。竖向设计沿用连续式竖向布置。73建设内容依据项目规模,本项目拟新建高品质油茶良种基地和茶油深加工厂。731高品质油茶良种基地建设分为种子园、采穗圃、良种繁育圃、实验区、示范区五大功能区,种子园建设规模为20亩,采穗圃建设为25亩,良种繁育圃建设规模为49亩、实验区及示范区建设规模各为17亩,合计建设规模为128亩。732茶油深加工厂建设内容7321县茶油深加工厂1原材料仓库仓库长130米,宽40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为混凝土基础,轻钢单层排架结构,围护结构为砖墙或夹心压型金属板。建筑耐火等级二级。火灾危险性属乙类。2粉碎车间车间长23米,宽16米,为三层砖砼结构,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围护结构为砖墙。建筑耐火等级二级。3榨油车间车间长60米,宽30米,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为混凝土基础,轻钢单层排架结构,围护结构为砖墙或夹心压型金属板。建筑耐火等级二级。火灾危险性属乙类。4毛油处理车间车间长110米,宽35米,总建筑面积3850平方米,为混凝土基础,轻钢单层排架结构,围护结构为砖墙或夹心压型金属板。建筑耐火等级二级。火灾危险性属乙类。5油脂精炼车间车间长100米,宽26米,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为混凝土基础,轻钢单层排架结构,围护结构为砖墙或夹心压型金属板。建筑耐火等级二级。火灾危险性属乙类。6油脂罐装车间车间长80米,宽25米,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为混凝土基础,轻钢单层排架结构,围护结构为砖墙或夹心压型金属板。建筑耐火等级二级。火灾危险性属乙类。7成品储藏车间车间长125米,宽40米,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为混凝土基础,轻钢单层排架结构,围护结构为砖墙或夹心压型金属板。建筑耐火等级二级。火灾危险性属乙类。8污水处理池及锅炉房房屋长22米,宽10米,为单层砖砼结构,建筑面积220平方米,围护结构为砖墙。建筑耐火等级二级。7322县茶油深加工厂1原材料仓库仓库长130米,宽40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为混凝土基础,轻钢单层排架结构,围护结构为砖墙或夹心压型金属板。建筑耐火等级二级。火灾危险性属乙类。2粉碎车间车间长23米,宽16米,为三层砖砼结构,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围护结构为砖墙。建筑耐火等级二级。3榨油车间车间长60米,宽30米,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为混凝土基础,轻钢单层排架结构,围护结构为砖墙或夹心压型金属板。建筑耐火等级二级。火灾危险性属乙类。4毛油处理车间车间长110米,宽35米,总建筑面积3850平方米,为混凝土基础,轻钢单层排架结构,围护结构为砖墙或夹心压型金属板。建筑耐火等级二级。火灾危险性属乙类。5油脂精炼车间车间长100米,宽26米,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为混凝土基础,轻钢单层排架结构,围护结构为砖墙或夹心压型金属板。建筑耐火等级二级。火灾危险性属乙类。6油脂罐装车间车间长80米,宽25米,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为混凝土基础,轻钢单层排架结构,围护结构为砖墙或夹心压型金属板。建筑耐火等级二级。火灾危险性属乙类。7成品储藏车间车间长125米,宽40米,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为混凝土基础,轻钢单层排架结构,围护结构为砖墙或夹心压型金属板。建筑耐火等级二级。火灾危险性属乙类。8污水处理池及锅炉房房屋长22米,宽10米,为单层砖砼结构,建筑面积220平方米,围护结构为砖墙。建筑耐火等级二级。第八章工程技术初步方案81设计标准和规范本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建筑场地位于湘江二级台地上,土层为第四纪更新世Q2冲积层,除耕土层外,其余土层均可以作为天然地质,容许承载力P值为20T/M2以上。地下水为潜水层,标高平均在5米左右,属第四纪层,PH值在5370之间,呈酸性,硬度为078度。本项目的自然负荷,雪荷载04KN/M2,风荷载035KN/M2。本项目可不考虑抗震设防设计。本工程设计时应遵循以下标准和规范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等。82给排水821给水本项目的生产及生活用水取自于自掘水井,其水量、水质均满足生活、生产用水要求。生活用水量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设计考虑为300L/人/D,时变化系数取25,生产用水量根据生产工艺确定。设立水泵房,用管道(5寸)输往高压储水池,利用水位压自流到各用水点。在总进水管上设总水表井,项目区内设给水环管,管径DN100,环管上设置室外消水栓若干,并为每个单体建筑在适当位置预留阀门井。822排水整个厂区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即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粗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处理站再处理,厂区雨水由排水系统排入城市排水管道。83电气本项目所需用电电压等级为220V/380V低压,为保证本项目用电,拟建一配变电所,配变电所设置1台630KVA变压器为全厂生产、生活低压220V/380V供电。考虑本项目和近期某些项目供电需求,配电所共设置12回低压出线,(其中预留5回)。本项目生产线为三班生产,其负荷等级为三级,消防泵属二级负荷。为减少电能损耗和方便用电管理,根据总图布置,变电所设在靠近负荷中心位置。车间变电所设一间变压器室和一间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设一台98001004电力变压器,高压采用架空线经跌落式保险引至变压器。低压室共设置8台低压配电屏,其中1台进线屏,2台补偿屏和5台馈电屏。1变电所保护变电所高压采用反时限过流跌落式熔断器保护;低压采用速断、过流长延时和短延时保护。2厂区供电及照明变电所至各车间和办公生活低压供电主回路采用VV22电缆直埋或穿钢管方式敷设;路灯照明采用PVC管穿线敷设,主要道路采用造型优美的路灯作为照明以衬托厂区优美环境。3车间动力及照明生产车间动力配电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由变电所低压配电屏分工段给生产线MCC柜供电,低压配电屏至MCC柜走线采用电缆沟和电缆桥架敷设方式,MCC柜及控制台至设备之间走线采用电缆桥架和穿钢管明敷。动力供电电缆采用VV06型,控制电缆采用KVV05型。生产车间、辅房照度为60LX,控制室、办公室、低压配电室照度为100LX。车间照明采用金卤灯照明,辅房采用工厂灯和荧光灯照明,其中车间办公室、低压配电室、控制室采用荧光灯照明。生产车间照明采用集中控制,其他照明采用分散控制。照明线路采用BV05型导线穿钢管明敷或穿阻燃波纹管暗敷。4防雷、接地保护生产车间建筑物防雷等级为三级,建筑物屋顶设置避雷带,利用基础钢筋作接地体,钢柱作引下线组成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10。变电所工作接地采用接地极加接地带焊接埋地而成,接地电阻小于4,车间所有动力设备采用接零保护。5通讯本项目厂址已有市通讯线路引入,根据总图布置,厂区通讯线路沿厂区供电线路敷设,厂区内设置1台室外分线箱。在变电所、各车间值班室、控制室、传达室等各设一台电话。所有室内通讯线路穿PVC管暗敷。厂内电话按100对预留。84消防本项目按建筑防火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并由消防部门进行检查验收。考虑以下消防装置及措施。总平面布置结合城市规划,按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周边留设环形道路,留出防火间距,消防通道,满足消防操作和人员疏通。单体建筑均按土建、电气、给排水等国家、省、市颁布的消防规范进行设计。拟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用水池、消防泵房、疏散楼梯、通风系统等。建筑物内配备干粉、泡沫灭火器等。机关大院还设置自动喷淋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手动和自动两种触发装置,设立消防控制中心,安装火灾事故广播,建立消防专用通信,采用感温、感光探测器。主要单位设置金属火卷闸门。室内外设置消防栓,消防用水进水管径DN100MM常压大于25KG,保证其消防总用量为150立方米/次,配电室目前采用卤代烷消防。第九章环境保护与节能91概述环境保护与节能是设计中需考虑的重点环节,本项目设计在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方面及各个生产环节中均对节能进行了充分考虑,并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在设计中,充分满足国家标准对环境保护与节能的要求。设计依据为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3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3485834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3466835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711996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10该项目相关专业提供的污染源性质及数量等资料。92主要污染物产生分析1废气废气主要来源于锅炉。2废水废水主要来源于生活用水及生产用水和地面冲洗水,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石油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理工英语3》一平台在线形考综合测试(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天大的秘密教案长春版
- 考研英语作文词汇积累之最常用的动物保护类词汇
- 2024年中考三模 道德与法治(湖南卷)(考试版A3)
- 车辆保管合同模板
- 2024年IVL检测系统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数字智慧方案眸视巡检机器人商业案例
- 2024年轨道交通服务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Unit 1 Animal Friends 5复习课(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2025
- 19电学专题实验-《练习使用欧姆表》专项提升(含答案)
- 《无人机操控基础》课件
- 2025年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限公司招聘(9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铍箔及铍合金箔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24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材料分析题(解析版)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 《(近)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
- 2024-2025学年中考数学专项复习:函数之新定义问题(含答案)
- 鹤壁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 保健按摩师项目技术工作文件
- 中建室外景观园林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