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_第1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_第2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_第3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_第4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概述111项目背景112编制依据113执行的相关法规与标准214编制目的、编制内容315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必要性316本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是广州“东进”战略、新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52城市概况及环境现状621城市概况622社会发展623自然条件83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1131建设内容1132技改前工程概况1133建设规模1234项目选址状况164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现状与总结2341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概述2342处理工艺路线选择305污水处理工艺方案论证与比选3451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原则3452方案一物化高频超声吹脱CMBR处理工艺(CMBR超声波膜生物反应器技术)3553方案二UASBOAAO纳滤处理工艺3754方案三UASBSBRCMFRO处理工艺3855方案四MEFRUASB反硝化MBR3956技改工程处理工艺方案选择406项目总平面布置4361渗滤液污水处理厂总平面4362管线布置437项目主要构筑物及设备清单478电气及自控系统设计5081设计依据5082配电系统要求5083控制系统5084整机要求509公用辅助工程5291给排水设计方案5292道路及绿化设计方案5293化验室配置5210节能节水措施54101给排水实际方案54102节水措施及水耗指标分析5511环境保护56111环境概况56112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与排放标准57113污染源及防治措施57114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对环境的影响与保护措施5812管理机构、劳动定员及建设进度设想60121管理机构60122运行管理组织架构60123组织管理措施61124技术管理措施61125生产班制与劳动定员61126建设进度6213项目招标与投标要求66131招标范围66132招标组织形式66133招标方式6614劳动保护及安全卫生68141影响职工安全卫生的主要因素68142劳动、安全卫生措施方案69143消防7015防火设计72151防火设计依据及原则72152总体布置72153建筑物防火设计72154建筑物室内装饰材料7216风险分析7316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73162风险程度分析74163风险防范对策74164渗滤液处理系统维修风险及防范对策7517投资估算77171投资估算范围与内容77172投资估算编制依据77173资金来源78174投资估算7818社会评价8418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84182环境效益85183经济效益86184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86185社会评价结论8619结论和建议88191结论88192建议881概述11项目背景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古郎山)垃圾填埋场由增城市新塘镇人民政府建于1995年,占地面积约44亩,距离广州东部水源地新塘水厂吸水口约13公里,主要是用于收集处理新塘镇居民生活垃圾,项目地理位置图见图111,垃圾填埋场边线图见图112。受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该填埋场非卫生填埋场,处理方法主要是采取泥土填埋覆盖方式,平均日处理垃圾量350400吨,年处理量约14万吨。由于该垃圾填埋场不符合填埋规范,现有的渗滤液处理设施简陋,处理效率不高,给周边环境,特别是下游的饮用水源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现对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以消除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威胁。12编制依据(1)关于国家环保总局对我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实施监察的情况报告(增环报【2007】75号);(2)关于征求“增城市开展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意见的函(增环函【2007】241号);(3)关于国家环保部对我市环境污染问题实施监察后的办理情况的报告(增环报【2008】50号);(4)关于翡翠绿洲周边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及采取措施的报告(增环报【2007】18号);(5)增城市开展新塘镇陈家林片区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方案;(6)关于查处广州市增城市陈家林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的监察通知(环监【2007】44号);(7)广州市环境卫生总体规划(19992010);(8)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年);(9)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建标【2001】77号);(10)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11)建设单位委托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编制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13执行的相关法规与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3)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年6月28日)(4)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1993年8月10日(5)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0年)(6)环境卫生技术语标准CJJ6595(7)广东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2000午5月1日(8)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2002年1月1日(9)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4年5月1日(10)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定2001年(1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2)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13)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1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5)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1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1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版(18)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20)工业建筑防腐规范GBJ4682(2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2)建筑结构荷载规定广东省标准DBJ1529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6)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2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2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593(2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修订版(30)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GBJ1083(31)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2(3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14编制目的、编制内容141编制目的建设新塘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总局环监【2007】44号文件,切实治理新塘陈家林片区环境污染的必经之路,对改善陈家林片区环境状况,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保护东江水资源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符合增城市新塘镇可持续发展战略。142编制内容根据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建设特点,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为(1)工程项目所在地城市概况和现状资料调查分析;(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3)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渗滤液产生量);(4)渗滤液处理工艺方案论证与比选;(5)建设进度的设想;(6)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及节能节水措施;(7)防火设计、风险分析和项目投资估算;(8)效益分析;(9)结论和建议。15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必要性151实施本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总局环监200744号文件的必经之路目前,新塘镇每日产生生活垃圾达500吨,均送往该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通过垃圾填埋场东南面200米处的氧化塘(15亩)简单处理后直接排入附近小沟渠,经夏埔涌进入东江北干流,给周边环境,特别是下游的饮用水源造成了严重威胁。2007年9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下达了关于查处广州市增城市陈家林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的监察通知(环监200744号)。2007年7月25日,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华南环保督查中心、广东省环保局、广东省环境监测站对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时发现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不符合填埋规范,现有的渗滤液处理设施简陋,处理效率不高,要求增城市对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以消除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威胁。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是落实贯彻国家环保总局环监【2007】44号文件的必经之路。152实施本项目是改善陈家林地区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2007年6月25日,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翡翠绿洲”、“凤凰城”等居住小区业主向国家环保总局潘岳副局长投诉了陈家林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中就包括新塘镇垃圾填埋场污染,鉴于陈家林地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增城市环保局除及时对被投诉企业进行调查处理,对区内污染企业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外,还特别制定了方案(增环函【2007】241号),协助新塘镇政府对垃圾填埋场污染情况作进一步处理,以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是逐步解决陈家林地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该地区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153实施本项目是保护东江饮用水源的需要2008年8月16日,增城市环境监测站对陈家林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表151。表151陈家林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废水监测结果单位MG/L(除PH及注明除外)监测项目监测结果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特别排放限值超标倍数PH值803SS926303087CODCR60306010050BOD5443202215氨氮47685950色度30003010000监测结果显示,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等污染物均严重超标,化学需氧量超标最严重,超出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特别排放限值1005倍。本生活垃圾填埋场距离广州东部水源地新塘水厂吸水口仅13公里。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废水再不及时有效处理,将有可能渗溢到周围地表水中,并顺着沟渠或溪流进入东江水系,污染东江水源,进而威胁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从保护饮用水水源,保障居民饮水安全角度出发,本项目的实施是保证东江饮用水水质不受垃圾渗滤液污染的重要途径,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16本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是广州“东进”战略、新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珠三角城镇群及基础设施网络化格局趋于完善,珠三角区域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基础与条件,“泛珠三角合作框架协议”极大地拓展了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空间腹地,推动产业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梯度转移,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近年来,广州实施经济发展“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战略性转移,对增城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增城加快融入广州的整体发展,成为广州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区域。新塘镇作为增城市南部中心镇、重镇,是广州东部版块的黄金走廊。从2000年开始,新塘陈家林地区就陆续建设了“凤凰城”、“紫云山庄”、“翡翠绿洲”等楼盘。原来规划为危险品仓库区的陈家林地区现在也步入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腾飞阶段,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陈家林地区也越来越成为居住、旅游、商贸和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宜居地区。因此,环境的改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将是该地区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未来广州“东进”战略,新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城市概况及环境现状21城市概况211地理位置增城市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流域下游北岸,珠江三角洲东北部。东交博罗,北接龙门,西连从化,西南临广州市白云、黄埔两区,南隔东江与东莞市相望。行政中心荔城街道办事处西距广州60公里,东距惠州城区90公里,南距深圳120公里,水路距香港70海里,区位优势明显。新塘镇是增城市南部工业、商业重镇,广东省中心镇,在区境西南部。212历史沿革、人口现状新塘镇因驻地在宋代为东江一大河湾,后渐成河滩,明代在河滩上垒石围塘,石堤渐为圩集,故名新塘圩。民国27年1938增城县治设于此。1950年称新塘镇,1955年改区。1958年成立新塘公社,1979年改镇,1983年又改为区,1984年再建镇。2004年增城市实行镇级行政区划调整,新塘镇管辖原新塘、永和、仙村、沙埔、宁西5镇的行政区域范围;2005年,永岗、禾丰、贤江、新庄4村划入广州市萝岗区。新塘镇现管辖16个居委会和71个村委会,总面积25151平方公里,总人口40多万(其中户籍人口21万,外来人口19万)。22社会发展221经济发展水平2006年新塘完成工业总产值41466亿元,增长2402。4月份,五羊本田新工厂建成投产,至年底实现产值3167亿元;黄川摩托荣获“广州市著名商标”称号,摩托车产业成为全国乡镇一级最大集群基地。9月19日,广本增城工厂建成投产,至年底实现产值35亿元。新塘环保、宁西、沙埔银沙、东凌、民营制衣等工业基地的入园项目相继动工建设。豪进摩托车新工厂、广英服装新工厂的建设如期推进。15万吨再生有色合金项目落户,促进产业组团发隅,牛仔服装、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三大支柱产业产值2502亿元,增长139,占工业总产值的6033。2006年,第三产业实现产值6443亿元,增长1416。碧桂园凤凰城、锦绣香江等大型房产社区做强做大、顺欣、富好城、现代城等先后开盘,金地荔湖城等品牌房产项目动工建设。新都盛世名门成为首个“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锦绣香江翡翠绿绿洲别墅小区荣获2006“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称号。广园东东方名都在2006年中国地产经济主流峰会“金筑奖”上连获“人居地标建筑”、“最佳居住文化营造贡献名盘”荣誉。盈毅地产在“2006年中国地产金鼎奖”上获得“最具竞争力品牌”称号。新塘候机点启用,成为国内首个镇级异地候机点。太阳城大酒店成为增城市唯一荣获“广东省百佳餐饮企业”称号的企业。2006年农业总收入78935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5450万元,林业收入698万元,畜牧业收入10620万元,渔业收入4644万元,第二产业收入620400万元,第三产业收入74496万元,其他收入31200万元。早晚造粮食种植面积44029亩,其中水稻面积27879亩,玉米面积9800宙,番薯面积4600宙。蔬菜播种面积68900面,总产126万吨,平均亩产1580公斤,总产值达206亿元,成为种植业中较大的收入项目,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98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868元。222工业发展情况近年来,新塘镇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产业集聚的四大可持续发展优势,规划并推进了宁西、新塘环保、豪进、沙埔银沙、东凌等五大工业基地建设,引进了广州本田二厂、五羊本田摩托车两大生产力骨干项目,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的制造业工业项目,牛仔休闲服装和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三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产业聚集和组团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大工业、大商贸、大房产”的富民强镇之路。一些重点项目纷纷抢滩落户新塘投资置业,现有广州本田汽车、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提爱思汽车内饰、豪进摩托、康威集团、创兴牛仔、广英牛仔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时至今日,新塘、沙埔、仙村已经形成颇具特色的工业产业带。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制造业、牛仔休闲服装等三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新塘镇经济产业已形成以经营牛仔休闲纺织服装、摩托车及其零配件、汽车及其零配件、建材、家具、造纸、食品、塑料、家电、制品业等19个行业为骨干的工业体系。223民营工业发展情况民营工业是新塘的特色产业,也是新塘的支柱产业,约占全镇工业的90。特别是牛仔服装已成为新塘民营经济的特色,并成为新塘一张通往世界的名片,拉近了同世界产业接轨的距离。目前新塘有牛仔服装及相关配套企业2600多家,占新塘工业企业的60。有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各类服装纺织制衣设备6万多台套,拥有国际最先进的棉纱染色设备、牛仔面料织机以及制衣、水洗、漂染、防缩等最先进的后整理设备,形成了纺纱、染色、织布、整理、印花、制衣等完善的生产系统。在新塘,每天可加工生产250万件牛仔服装,年产牛仔服装超2亿件(条)。现拥有注册牛仔品牌1000多个,涌现出增致、凯蒂猫、米高、小魔鱼、康威等一批国内外较为知名的品牌,牢牢掌握牛仔服装产品潮流趋势,成为中国牛仔服装的风向标。2002年新塘镇被国家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成为广州市东部板块一颗璀璨的明珠。224第三产业发展情况新塘投资环境的改善,使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建起了以占地13万平方米的新塘牛仔商贸城和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沙埔牛仔面辅料商贸城为产业龙头的大商业格局。目前有天和、新客隆、嘉荣、真美、家家乐、人人乐等大型百货进驻,发展了新兴步行街、群星步行街等商业区,形成了钢材、家电、摩托车、小商品等大型批发市场,促进了商业和物流业的发展。还有集旅游、饮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上档次的太阳城、新好景、凯旋门等酒店,使第三产业成为新塘的一大经济亮点。碧桂园、锦锈香江等大型房地产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中心等一批上档次的大型商业中心正在建设。第三产业已逐步由小商品、小批发向大商业过渡,有力拉动了新塘第三产业的升级。新塘镇作为广州东部现代化的新城区,已经步入珠江三角洲重点文明城镇的行列,是名副其实的广州东部版块的“黄金走廊”。23自然条件231气候增城市新塘镇,地处南亚热带,北回归线经过北部派潭镇附近,东江下游,珠江三角洲河网区的东北隅。受海洋调节和季风交替的影响,夏季不热,冬季不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为216,平均最低候温为121,平均最高候温为285。春季,由于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天气多变,阴雨多,阳光少,空气潮湿,气温在127217之间。夏季,热带海洋风增强,天气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空气闷热,极端高温为382,平均为27。46月多季风雨、占全年降雨量467。79月多台风雨,占全年降雨量3627。秋季,受北方干冷空气影响,候温下降,最低为12L。121月,常有寒潮侵袭,偶有霜天,极端低温19。按照气候学低于10为冬季的划分标准,增城没有冬季,但人们仍将天气较凉的111月称为冬天。全年主导风向为NE,频率为230;次主导风向为E,频率为150;静风频率为100。年平均风速为22M/S,SSW平均风速最大,达25M/S。降雨量集中在49月的雨季,其中以6月分最多。雷暴终年可见,其中8月份雷暴活动最频繁。热带风暴、龙卷风、暴雨、洪水、风暴潮及冰雹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232地形地貌增城市地势自北向南降低,依次大致分为中低地谷地、丘陵河谷平原、冲击平原三种类型,各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新塘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增城市南部,本地区地貌上处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北部,主要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和第三系红层。第四系松散堆积层Q4以淤泥、冲积砂层和粘性土层为主,总厚度约2530M,属软弱或中软土层,其中的砂层不排除可液化性。第三系红层N以泥岩、页岩、砂岩及砾岩为主,上部有厚约36M的风化残积土层,属中硬土层。场地地下水属潜水型孔隙水,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233矿产资源项目所在地区域处于华夏系构造带与岭南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接处,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与喜马拉雅等4个构造发育阶段,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迄今已探明的矿产,按工业分类法分类(L)黑色金属矿有铁、钛铁、锰等。(2)有色金属矿有锡、钨、铜、辉铋、方铅等。(3)贵金属矿有金、银等。(4)稀有金属矿有铌、钮、错英石等。(5)稀土矿有独居石、稀土等。(6)冶金工业矿有铝土等。(7)化学工业原料矿有黄铁矿等。(8)技术原料矿有水晶、石英等。(9)陶瓷原料矿有钾长石,及其次生矿瓷土等。(10)建筑材料矿有石灰石、花岗岩和河砂等。其中花岗岩质地优良,耐酸耐碱;河砂含矽量844,可开发量约7000万立方米。(11)能源矿有煤,还有可制作化肥用的泥炭土。234水资源流经新塘镇的水系众多,但主要为东江北干流水系。东江是珠江三大水系之一,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桠髻钵,向西南流经龙川、河源、惠州、惠阳、博罗等市、县至东莞市石龙镇分为北干流和南支流,注入狮子洋,经虎门出海。干流全长520KM。东江北干流起自东莞市石龙镇王屋洲尾,流经东莞市石龙、石碣、高埗、中堂、麻涌镇,沿岸有沙河、增江和西福河,最后汇入珠江黄埔航道,全长约4130KM,平均江宽546米,平均水深56米,相应集水面积1007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646米3/秒,90保证率流量为115米3/秒。东江北干流属一天两涨两退的感潮河段,新塘河段上游受东江博罗、增江麒麟嘴迳流影响大,下游受狮子洋潮水影响较大,水流和泥沙运动较为复杂,在东江口右岸可见到淤积区。东江北干流新塘段河床较浅,河宽深比为762。洪水期,上游迳流量大,北干流的潮流界在新塘附近;枯水期由于迳流减少,涨潮时间增长,潮汐界上移到下南至石龙之间,在增江的潮汐界可达石滩附近。枯水期,狮子洋的咸潮沿口门上溯,可达东江三角洲顶部。历年实测资料分析表明,东江口断面受咸潮影响较大,个别年份咸水可上溯至东莞城和紫泥、东江北干流的新塘附近。3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31建设内容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工程建设,垃圾渗滤液收集管网工程建设以及配套的办公用房,职工宿舍等辅助工程建设。32技改前工程概况321技改前工程概况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古郎山)垃圾填埋场由增城市新塘镇人民政府建于1995年,占地面积约44亩,距离广州东部水源地新塘水厂吸水口约13公里,主要用于处理新塘镇居民的生活垃圾。平均日处理垃圾量350400吨,年处理量约14万吨。受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该填埋场非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经填埋场周边沟渠自然收集后流入垃圾填埋场东南面约200米处的氧化塘(约15亩),由于处理设施简陋,处理效率不高,从氧化塘出来的尾水污染物浓度仍然很高,尾水经附近小沟渠排入夏埔涌,最后汇入东江北干流,给周围环境带来严重威胁。2007年9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根据陈家林片区群众的投诉,现场调查后下达了关于查处广州市增城市陈家林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的监察通知(环监200744号),并要求增城市对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以消除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威胁。322技改前氧化塘处理工艺原渗滤液处理工艺主要为简单的好氧塘工艺,见图321。渗滤液沉淀池水生植物塘排入附近小沟渠夏埔涌东江北干流图321技改前渗滤液氧化塘处理工艺2008年8月16日,增城市环境监测站对陈家林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出水水质进行了监测(见表321)。表321陈家林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出水水质监测结果单位MG/L(除PH及注明除外)监测项目监测结果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特别排放限值超标倍数PH值803SS926303087CODCR60306010050BOD5443202215氨氮47685950色度30003010000监测结果显示,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等污染物均严重超标,化学需氧量超标最严重,超出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特别排放限值1005倍。高浓度的渗滤液尾水若再不进行深度处理,将有可能渗溢到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并顺着沟渠或溪流进入东江水系,污染东江水源,进而威胁居民的饮用水安全。33建设规模331垃圾渗滤液产生的主要来源(1)降水的渗入降水包括降雨和降雪,是渗滤液产生的主要来源;(2)外部地表水的流入这包括地表径流和地表灌溉;(3)地下水的渗入当填埋场内渗滤液水位低于场外地下水水位,并没有设置防渗系统时,地下水就有可能渗入填埋场内;(4)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这包括垃圾本身携带的水分以及从大气和雨水中的吸附量;(5)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垃圾中的有机组分在填埋场内分解时会产生水分。这些含有高浓度污染物质的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处理中最主要的污染源,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则会污染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因素有填埋场构造、蒸发量、垃圾的性质、地下层的结构、表层覆土等,其中填埋场的构造对渗滤液的产生量有很大关系,一个设计合理的填埋场可以避免地下水和大部分地表径流进入填埋场。332设计渗滤液处理量生活垃圾填埋场渗透液产生量与填埋作业方式,集雨面积,降雨量、填埋物性质、社会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垃圾渗滤液的各种来源中,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其他因素对渗滤液水量影响很小。所以,目前渗滤液产生量一般用经验公式计算,即忽略各次要因素,只考虑大气降水,且渗滤液水量是指渗滤液平均日处理规模,因此宜按多年平均降雨量的标准进行计算。依据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提供的国内外填埋场渗滤液产出经验公示,结合新塘垃圾填埋场填埋面积约29400M2计算。采用年平均降雨量法经验公式计算Q(CIA)/365000式中Q为渗透液产生量(M3/D);I为年平均降雨强度(MM/A);A为填埋区面积(M2/D);C为渗出系数。C取值选1填埋作业完全暴露面C取10;2对未进行填埋作业但属于本单元的区域已实施每日覆土面的C取075;3较长时间不进行填埋作业的区域并已实施中期覆盖面的C01。类比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本项目C值取04。查广州最大年降水量为2865MM,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23MM,采用填埋面积29500M2更保险。年最大降雨量垃圾渗滤液产出量Q最大(04286529500)/365000926M3/D年平均降雨量垃圾渗滤液产出量Q平均(04172329500)/365000557M3/D据经验公式估算新塘镇垃圾镇埋场运营时年最大降雨量垃圾渗透液产生量为926M3/D,即约100M3/D,考虑到今后发展和15的变化系数,设计Q取值为150M3/D。即设计处理量最大QMAX150M3/D。因此,设计处理量最大QMAX150M3/D,平均QMAX100M3/D,波动系数15,按24小时工作,则每小时处理量为625M3/H。333设计进水水质参数根据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李坑垃圾填埋场工程经验,垃圾渗透液不仅具有CODCR浓度高、NH3N毒性大难降解,其变化幅度也较大。渗透液水质的变化性情况与填埋场垃圾的成分、垃圾处理规模、降雨量、降雨强度、气候温度、地形地质情况、污水收集方式、填埋操作工艺、填埋年限、垃圾降解稳定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由于垃圾进场填埋的动态性和降雨的不均匀,渗透液水质变化幅度较大,并且,不仅同一年内各季节期水质情况差异很大,而且随着填埋年限的延长,污水中各污染的浓度、比例逐渐呈现不少逆转的变化,而且差异越来越来。水质的变化规模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经考查类比确定本工程垃圾渗透液处理系统进水水质情况见表331。表331新塘垃圾渗透液预测水质参数一览表(单位MG/L)序号污染指标前期进水水质中期进水水质后期进水水质1CODCR80001500050007000250037002BOD5500030008003NH3N100012001500250035004S度800600800数据来源于广州绿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李坑垃圾填埋场小试、中试工程经验334设计出水水质及排放去向本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技改完成后,处理后的尾水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特别排放限值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中严者标准后进入规划的新塘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规模10万吨/日),在新塘污水处理厂建成前,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尾水用特种车辆拉至增城荔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处理规模25万吨/日),不在水源保护区内排放。本技改项目排水标准见表332。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的东江北干流(增城新塘广州黄埔新港东岸)属于饮用、工农业航运用水功能,其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项目附近的小沟渠和夏埔涌暂时没有划分水环境功能,为了保护东江北干流的水质,小沟渠和夏埔涌的水环境质量都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见表333。表332新塘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技改项目排水标准(单位MG/L)序号控制污染物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特别排放限值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本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技改项目排水标准1色度3040302CODCR6090603BOD52020204SS3060305总氮20206NH3N81087总磷15158粪大肠菌群数1000个/L3000个/L1000个/L注SS采用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特别排放限值表32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无量纲污染物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PH值69BOD54溶解氧5CODCR20氨氮10SS150TN1TP01石油类005挥发酚0005CR6005PB005ZN10CD0005HG00001CU10亚硝酸盐015硝酸盐20粪大肠菌群2000注悬浮物参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34项目选址状况341地理位置及现状3411地理位置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东经11332591133308,北纬230923230932,本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位于垃圾填埋场东南面(约100米),整个处理工程占地约30亩。项目东面为乡道Y461线(源章大道);东南面距离项目址约25公里为凤凰城,南面是翡翠绿洲(约148公里)和紫云山庄(约26公里);西面(包括西南面和西北面)隔着约1公里自然山体为刘村,包括洋城自然村、刘村自然村、元岗自然村和双井自然村;北面是自然山体。3412选址现状本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址原为山林、菜地和水塘,由于垃圾填埋场的影响,现已基本荒废,2007年被新塘镇人民政府征收,并作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场址,场地标高约为20米。342厂址建设条件2008年11月,广东省工程勘察院对项目所在地的岩土和含水层等进行了勘察,分析结果如下。3421地层岩性根据钻孔揭露,场地内岩土层自上至下有第四系耕植表土、第四系冲洪积土层、第四系残坡积层及燕山期基岩等四大层位组成。一、第四系耕植表土浅黄灰色灰黄色,成份以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砾砂,顶部含少量植物根系。厚度150180M。二、第四系冲洪积层场区自上而下揭露冲洪积层土性有砾砂、淤泥及淤泥质土、砾砂。分述如下(1)砾砂呈黄色、青灰色及灰黑色等,含粘粒不均匀,ZK2含粘粒较多。厚度190360M。(2)淤泥及淤泥质土深灰色灰黑色,局部含少量砾砂。分布不均匀,其中ZK2淤泥之间夹有厚度330M的粉质粘土。厚度2401030M。(3)砾砂浅黄色、灰黄色等,含约15粘粒。本层分布不均匀,其中ZK1砾砂之间夹有厚度570M的粉质粘土。三、第四系残坡积层仅ZK1揭露残积土层,土性为砾质粘性土,斑点色,由粗粒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厚度1300M四、燕山期基岩场区基岩岩性为粗粒花岗岩,揭露基岩按风化程度由深至浅分为强风化及中风化。分述如下(1)强风化粗粒花岗岩斑点色,岩石风化强烈,岩心呈半岩半土状。仅ZK1揭露,揭露厚度410M。(2)中风化粗粒花岗岩斑点色,岩质坚硬,岩心呈柱状,见少量裂隙,裂隙面见风化痕迹,裂隙泥质充填。以上各岩土层分布情况见钻孔柱状图521、522。3422水文地质情况一、地下水位该场地为山间冲积沟谷地带,勘察期间测得钻孔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ZK1钻孔330M、ZK2钻孔220M。二、含水层类型场区地下水存在形态为液态水,地下水类型以包气带水的第四系土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分述如下(1)第四系孔隙水根据2个钻孔剖面及抽水试验可见,第四系土层不同程度含孔隙水,主要是分布于ZK1、ZK2两孔呈薄层砾砂层,厚度120360M。其余土性为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及残积砾质粘性土,厚度2401300M,含水量微弱,透水性不强,可视为相对隔水层。(2)基岩裂隙水场区裂隙水主要是花岗岩强风化及中风化岩带,该岩带裂隙发育,以风化裂隙水为主。根据2孔抽水试验及注水试验的结果,本场区该类型水受揭露深度内张性裂隙裂面不甚发育含水量不大,但在评估过程中应注意基岩裂隙承压水的存在。图521ZK1岩土层分布钻孔柱状图图522ZK2岩土层分布钻孔柱状图三、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方式、含水段走向及范围(1)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方式本地段第四系孔隙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体及含水层侧向补给,地下水流向基本受山间谷地地形及水头差控制,天然水力坡度不大。(2)含水地段的走向及范围勘察期间为旱季,钻进过程中没发现漏水现象,终孔后稳定水位为220330M,场区位于山间冲积沟谷地带,强透水砾砂层为主要含水层,含水带宽约100M,呈条带状走向由西南东北及由西向东贯穿本场地。四、地下水水质分析场区地下水主要是易受污染的包气带水(孔隙水和裂隙水),在ZK1及ZK2各取水样1件进行水质分析,分析结果详见水质分析报告表341和表342。表341ZK1水质分析报告B/1/ZBZ/1/ZBZ/B/分析项目MGL1MMO1L1分析项目MGL1钾K40801041507游离CO21380钠NA73003184585侵蚀CO2000钙CA239101952817总硬度CACO313544镁MG29180761091总碱度CACO319384铵根NH4溶解性总固体41939阳离子合计1620869310000氯CL84892393237硫酸根SO4254241131527重碳酸根HCO3236363875236碳酸根CO320氢氧根OH0硝酸根NO3亚硝酸根NO2阴离子合计3754974010000PH值750表342ZK2水质分析报告B/1/ZBZ/1/ZBZ/B/分析项目MGL1MMO1L1分析项目MGL1钾K29620761373游离CO21153钠NA42581853356侵蚀CO2792钙CA241052053712总硬度CACO314558镁MG210460861560总碱度CACO310792铵根NH4溶解性总固体33516阳离子合计1237155210000氯CL80622273931硫酸根SO4265031352341重碳酸根HCO3131592163728碳酸根CO320氢氧根OH0硝酸根NO3亚硝酸根NO2阴离子合计2772457810000PH值692五、渗透系数(K)本次抽水试验,由于ZK1稳定水位330M,砾砂层的位置深度150510M;ZK2稳定水位220M,砾砂层的位置深度180370M,抽水结果误差较大,后采用注水试验,其渗透系数的计算采用公式为Q/()式中试验土层的渗透系数(CM/MIN)Q涌水量(CM3/MIN),ZK1为592CM3/MIN,ZK2为018CM3/MIN;H试验水头(CM),ZK1取330M,ZK2取220M;F形状系数(CM),F550R,R65CM;经计算ZK1试验土层段4336M/D;ZK2试验土层段198M/D。3423场地生态环境评估(一)、场区花岗岩残积土具亲水矿物高岭土含量高,遇水具有湿陷性,易受雨水冲刷。(二)、场地设在山间沟谷稳定性好,符合垃圾堆埋的要求。(三)、场地残积土为砾质粘性土,渗透系数为300E05CM/S不满足自然防渗要求,而场区地下水类型为易受污染的包气带孔隙水和裂隙水,应进行防护。(四)、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且场区为山间沟谷,大气降水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虽勘察期间测的2个钻孔地下稳定水位埋深为220330M,但是考虑大气降水的影响,建议以堆埋场的地坪面为评估设计地下水稳定水位为宜。(五)、按照自然防渗要求粘土类衬里渗透系数不大于10E07CM/S,场区砾质粘性土渗透系数为300E05CM/S不能作为自然防渗土层,应进行人工防渗。343交通运输条件拟建项目东面即为乡道Y461线(源章大道),交通条件良好。344供水条件项目所在地陈家林地区已建有凤凰城、翡翠绿洲和紫云山庄等众多居住小区,场址的用水可从小区附近的主管接入,满足本部分用水要求。345供配电条件场址附近有良好的供配电条件,对陈家林地区现有线路进行改造后可满足本项目用电需求,但需要考虑负荷增容。4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现状与总结41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概述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在我国逐渐引起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卫生填埋方式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而卫生填埋场的最主要污染控制问题之一就是垃圾渗滤液的达标排放处理难度极大。由于缺乏经验,对填埋场渗滤液的水质水量特点了解深度不够,各地对渗滤液的处理要求和方式五花八门,各地环卫部门、科研院校也先后展开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针对渗滤液处理的主要处理方式有(1)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如果垃圾填埋场离城市污水处理厂距离较近,将渗滤液通过管线送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稀释后进行处理是最为经济的办法。为保证城市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对渗滤液的投加量和浓度有一定的限制。对于渗滤液原水,一般认为渗滤液投加量不超过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的2左右时不会对城市污水处理厂造成严重的冲击。在我国,由于城市下水道接入标准的限制,垃圾渗滤液应处理到三级排放标准后才允许排入城市下水道。(2)厌氧生化方式处理一般来说,垃圾渗滤液基本上属于较高浓度的有机废水,采用厌氧技术处理,能够节约能耗,减少土建占地与投资,厌氧酸化还能改善污水可生化性,既为好氧处理减轻负荷,又有利于后续好氧生化降解。厌氧处理技术目前有很多种应用形式,按照反应阶段以及反应器形式可分为多种类型,以及多种类型的组合方式。具体形式大致有以下传统消化池和厌氧接触消化工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折流板厌氧反应器ABR序批式厌氧反应器ANSBR厌氧固定膜反应器AFFR厌氧滤池AF厌氧塘采用厌氧技术处理渗滤液,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进水水质不稳定,冲击负荷大,运行要求简易可靠。由于厌氧处理的工艺特点,难以彻底降解有机物,对于氨氮等其余污染指标处理效果有限,在实际工程运用中,还需与其它工艺共同配合使用,如好氧生化、物化处理工艺等才能达到渗滤液要求的排放标准。(3)好氧生化方式处理好氧处理工艺是降解有机污染物最彻底的生化处理方式。若只通过单纯的厌氧处理,由于受厌氧机理的局限,难以将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完全处理,好氧处理不单可以有效降解有机污染负荷,还可以通过流程的安排进行硝化和反硝化来达到降解氨氮的目的。好氧处理工艺作为污水生化处理的主要方式,在渗滤液的处理上运用很多,国内外许多部门和人员对好氧处理的多种形式都进行了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的好氧工艺已不单是单纯的好氧模式,除了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外,还增加了厌氧和兼氧过程,通过流程上的安排,不但可高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负荷,还可以控制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来脱氮,如AO、A2O、SBR、氧化塘系统及其它一些较新型的工艺如MBR系统等。国内一些城市对二段曝气法、氧化沟、SBR、氧化塘等工艺也作了工程实例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水质情况复杂、工艺设计参数难以统一、资金投入有限等原因,实际处理效果不一。由于填埋场渗滤液水质的复杂性,好氧生化处理系统的出水COD值大致在2001000MG/L左右,如果碳氮比合适,系统设计和运行方式合理,生物脱氮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4)物理化学方式处理渗滤液的物理化学方式包括混凝沉淀、吹脱气提、活性炭吸附等。单独的物理化学方式主要针对污水的某些主要污染指标进行处理,由于渗滤液水质的复杂性,单一的物理化学方式不能保证渗滤液的各项污染指标都得到较高的去除能力,如混凝沉淀对渗滤液的COD去除率不足30,吹脱主要针对渗滤液中的氨氮去除。一般而言,各类物理化学处理手段在渗滤液处理上的应用主要是和其它工艺方法一起配套使用,对某些污染指标的去除起到补充和强化作用。物化处理方法中最常见的混凝沉淀处理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上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去除渗滤液中的重金属、难降解COD、色度等。由于渗滤液原水污染物浓度极高,如果首先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将导致投药量大,产生的污泥量多,处理成本偏高。同时,较多的有机污染物被转移到污泥中,达不到降解的效果。因此,往往渗滤液应经过比较彻底的生化处理后再根据排放要求考虑选用混凝沉淀方法进行一定的深度处理。根据实验和实际生产运行资料,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后出水投加400MG/L以上的铝盐或铁盐混凝剂混凝沉淀后COD可以达到2030的去除率。当渗滤液中的碳氮比失衡,生化处理工艺不能保证足够的硝化和反硝化甚至是难以保持正常的运行效果时,可以考虑采用氨吹脱的方式针对氨氮进行预处理,以保证生化处理的稳定运行和满足出水氨氮排放要求。但氨氮吹脱往往要求对渗滤液的PH值进行调整,以保证吹脱去除效率。其它物化处理方法相对较少运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5)化学氧化方式处理化学氧化法去除有机物和脱色机理就是利用强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的碳氢化合物或完全氧化成CO2和H2O,或将着色物质的生色基团氧化破坏。一般情况下,通过化学氧化是很难将其完全氧化的,这取决于原水水质、氧化方式和反应条件,但是化学氧化可将垃圾渗滤液内的一些难以生物降解的长链腐殖酸打断成短链的有机酸,从而改善可生物降解的性能,提高出水水质指标。国外相关的氧化技术有以下光催化氧化固定床催化臭氧氧化法臭氧活性污泥联合法臭氧反应器CHEMOXFENTON法活性碳H2O,催化氧化法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中,国外常用的氧化剂有H2O2和O3。末经活化的H2O2氧化电位较弱,一般需与催化剂如废铁屑或紫外线一起作用生成自由的羟基才具有很强的氧化性,通常加入催化剂铁盐容易因絮凝而产生污泥,其处理较为麻烦,较少用。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氯强,能杀灭细菌,能迅速而广泛地氧化分解水中大部分有机物,能有效的去除色、浊、嗅味,除铁、锰、硫化物、酚、农药等,但臭氧极易分解,氧化的中间产物如醛、酮、醇、过氧化物若经过氯化后会产生三卤甲烷,并且O3是一种有毒气体,对操作者会产生危害,必需严格防止泄漏,另外臭氧的制备及维护费较高,臭氧消毒费用为氯消毒费用的28倍。目前,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用H2O2和O3来处理污染浓度较高的垃圾渗滤液均因运行费用过高,而未得到推广应用,并且渗滤液中含有较高的碱度也影响H2O2和O3的氧化能力。CLO2作为一种消毒剂,国外早在40年代就开始应用,并且越来越普及。到目前为止仅英国就有400多家水厂应用二氧化氯,在欧洲,CLO2的使用更为普遍,已有数千家水厂在应用。CLO2也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彻底去除色素,能去除工业废水中氯化、酚类、硫化物和恶臭物质等。随着国内CLO2制备技术的提高,CLO2作为一种氧化剂用于处理我国的垃圾渗滤液从理论上而言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样化学氧化技术也宜作为一种配套处理工艺在渗滤液处理项目上进行工程应用。(6)蒸发方式处理蒸发工艺处理往往用于高浓度化工废液的浓缩,由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难度,在一些发达国家,也被用于渗滤液的处理。蒸发工艺原理比较简单,其通过加热以及负压的形式,使得原液中的水份蒸发后再冷凝形成排放水,原液被不断浓缩直至形成泥浆后进行脱水干化变成污泥。为提高效率和减少氨氮解析,原液往往需要调节PH值。蒸发工艺流程和操作相对简单,处理效果稳定,但对设备要求较高,并且能耗较大。同时,由于渗滤液氨氨较高,蒸发工艺需要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