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_样本_第1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_样本_第2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_样本_第3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_样本_第4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_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珲春市百业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吉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二一年三月珲春市百业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写单位吉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证书编号乙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20051201院长张兴洲技术负责人李广杰编写人李广杰(证书号1552)秦胜伍(证书号吉0003)罗卫红(证书号吉0007)杨志双(证书号吉0002)王雪冬金鑫孟凡奇李明马建全彭帅英刘慧明尤冰提交日期2010年3月目录前言1一、任务由来1二、方案编制依据2三、方案适用年限3四、以往工作程度3五、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4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6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6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7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8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12一、自然地理12二、地形地貌12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13四、工程地质条件14五、水文地质条件15六、矿体地质特征16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16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17一、评估范围和级别17二、现状评估19三、预测评估21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24一、分区原则与方法24二、分区评述24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原则、目标和任务26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26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26三、工作部署27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29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29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30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31一、经费估算31二、进度安排36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37一、保障措施37二、效益分析38第九章结论与建议39一、结论39二、建议40前言一、任务由来珲春市百业煤矿为珲春市煤炭局所属私营企业,采矿许可证编号为2200000510682,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为2005年12月2009年12月。根据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和国土资源厅发200961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采矿权申请人在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珲春市百业煤矿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到2009年12月,需申请延续采矿权,为此珲春市百业煤矿委托吉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开展珲春市百业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编制珲春市百业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珲春市百业煤矿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测与治理恢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保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主要任务1、收集珲春市百业煤矿矿山概况、自然地理、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有关资料;2、在珲春市百业煤矿采矿活动可能影响到的范围内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3、珲春市百业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包括分析评估区地质环境背景,对矿山活动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做出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4、编制珲春市百业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二、方案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3年11月24日;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2009年3月2日;3、吉林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9年3月27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修订通过);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5、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2009年7月9日;6、关于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吉国土资环发200915号),2009年11月6日。参考资料1、120万珲春幅地质图说明书,吉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第三分队,1965年;2、吉林省珲春市百业煤矿(小井)矿产资源/储量说明书,珲春市煤炭局,2004年9月;3、吉林省珲春市百业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长春煤炭设计研究院,2004年10月;4、珲春市百业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吉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2009年4月;5、吉林省珲春市百业煤矿二00九年度资源储量动态监测报告,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0三队,2010年1月。三、方案适用年限本矿山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开采规模为6104T/A,矿山目前保有资源储量6588KT,服务年限为4年,考虑闭坑后采空引起的地面变形达到稳定一般需23年时间,确定本方案适用年限为6年。四、以往工作程度1、1965年,吉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第三分队编写了120万珲春幅地质图说明书;2、1977年,珲春矿务局煤矿地质勘探队在该区进行勘探,测绘了比例尺为12000的地形地质图;3、2004年9月,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珲春市煤炭局对百业煤矿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估算,编制了吉林省珲春市百业煤矿(小井)矿产资源/储量说明书;4、2004年10月,长春煤炭设计研究院对珲春煤田矿井进行初步设计,编制了吉林省珲春市百业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5、2006年,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编写了珲春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比例尺为110万;6、2009年4月,吉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对百业煤矿进行矿山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编制了珲春市百业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7、2010年1月,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0三队为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编制了吉林省珲春市百业煤矿二00九年度资源储量动态监测报告。五、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在接受委托后,我院组成了技术小组,在充分搜集、分析与评估区有关的自然、地质、工程等资料的基础上,于2010年3月9日11日进行了现场调查,野外工作期间采用矿区110000地形地质图为底图,采用GPS与罗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点,利用12000地形地质图进行校核,对矿山及周边区域进行详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地貌景观、植被现状、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工业广场、采矿废弃物、生活设施建设等占用和破坏土地、植被资源现状等。表11完成工作量表主要完成项目调查路线(KM调查面积KM2定点调查点调查访问人次收集资料份完成工作量569851735本次方案编制工作程序见图01接受珲春市百业煤矿委托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估范围确定,评估级别划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及部署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本及图件的编制提交初步成果专家评审修改、登记备案图01工作程序图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一)矿区地理位置珲春市百业煤矿位于珲春市英安镇西里化村,行政区划属英安镇,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301715,北纬425652。矿区距图们珲春高速公路约4KM,距珲春市区15KM,矿井东200M有砂石公路通往珲春市区,有省道S201经珲春通往省外,交通较为方便(详见图11交通位置图)。图11交通位置图(二)社会经济概况区内有西里化、鹿场两个自然村,人口300余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畜牧业以养牛、鹿为主,农业主要为种植玉米。本区耕地面积较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基本可以满足当地居民自用。矿山开采煤矿,生产能力为6104T/A。矿业的发展对当地的经济提升起到主要作用,区内水资源、电力丰富,劳动力充足,为矿业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一)、矿山开采历史矿区西部的一条斜井和四条主井于1985年建井并于1993年全部报废,其中2号主井延深12M未见煤报废,斜井延深总长度600米未开采,3号主井开采浮煤层,厚度13M,回采率07,采煤4307M3,4号主井采高14M,回采率06,采煤3058M3。(二)、矿山开采现状2004年9月珲春市煤炭局委托长春煤炭设计研究院编制吉林省珲春市百业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2007年11月9日经过国家安全监察局吉林分局、吉林煤炭工业局竣工验收合格,但因某些原因至今没有正式开采,仅2009年度掘进巷道1800M。矿井年工作日330D,每天三班作业,每班工作8H。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6H,本矿井生产能力为6104T/A。矿井服务年限A043162ZMKAT其中设计计算服务年限,;TA可采储量,104T;ZM年产量,6104T/A;A储量备用系数。K31K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一)建设规模珲春市百业煤矿为珲春市煤炭局所属私营企业,采矿许可证编号为2200000510682。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为2005年12月2009年12月,发证机关为国土资源厅,法定代表人为祝延明。珲春市百业煤矿矿区范围由6个拐点组成,面积为3752104M2,开采深度为100100M,拐点坐标详见下表(表11)表11拐点坐标表(1980西安坐标系)点号X坐标Y坐标147585034184360596098524758769421436062609823475876942443606578982447582194254360663698854758035423436064569906475823141843605960988截止2009年底矿井保有储量,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1608KT,预可采储量1118K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98KT,总计资源储量6588KT,可采储量3124KT。该矿山设计生产规模为6104T/A,年工作330D。矿山设计服务年限4年。(二)工程布局珲春市百业煤矿主要由采矿场、矿区内部公路、煤矸石场、煤块堆放场等几部分组成。矿山辅助生产和行政生活区设在场内,主要设施有矿区办公室、休息室、浴室、变电所、火药库、浴池、食堂等,详见总体布置图。(三)设计利用储量开采层位可采煤层仅有1层,发育较稳定,煤层走向3050,倾向南东,倾角14,为地下开采。矿山资源及储量截止2009年底矿井保有储量,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1608KT,预可采储量1118K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98千吨,总计资源/储量6588KT,可采储量3124KT。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4年。年生产能力6104T/A。(四)开采层位和开采方法矿区煤层储藏在新生界古近系珲春组煤系地层中,该煤系地层含煤3层,仅有1层为可采煤层。开采顺序总的开采顺序为沿斜井掘进开采,开采工作范围控制在由吉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六个坐标拐点所圈定的3752104M2范围内,采取挖掘斜井的方式,井田边界留设20M保护煤柱,西部废井走向和倾向各留40M煤柱,开采深度110M100M范围内,沿煤层层理走向开采。(五)开拓运输方案开采运输方式本矿区采用走向长壁炮采采煤方法,回采工作面采用长壁垮落采煤法,总的开采顺序为从深到浅沿斜井方向开采。采石采用穿孔爆破法。采矿工艺为穿孔爆破出井二次破碎铲装运输。目前矿区开拓系统为窄轨铁路与公路开拓相结合煤车由主井提升后经甩车场甩至翻车机卸煤,再由汽车运输,矿山开拓系统完好,能满足矿区生产需要,故仍沿用矿区原有的开拓系统。矿区内原有道路已到达主井口,井下窄轨铁路可满足开采原煤的运输需要,原煤经1T矿车经主井提升至井上,再经甩车场至1T前倾式翻车机卸到地面储煤厂,人工捡矸石后,用铲斗车起堆储煤装车,计量,外运。废石经翻车机运处矿井后,有铲斗车运往矿区北侧的矿渣堆堆放。设备、材料、人员、燃料、爆破器材等辅助运输均有钩车吊运至井下,并由矿车运送至使用场地。(六)顶底板管理方法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生产实际情况采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七)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处理方案矿井产生废弃物主要为煤矸石,矸石经雨水冲刷后,其中有害物质将污染农田耕地,因此,将矸石炉渣用于平整场地、修筑厂区道路及回填塌陷区。矿井在日常生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地面煤尘,矸石粉尘对周边空气及工作人员产生影响,故应激性处理后再排放。矿井废水来自两部分,一部分为井下排水,另一部分为地面生产、生活污水。地面污水经过地面化粪池处理、地下污水经过地面井下水沉淀池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一、自然地理(一)气象条件评估区处于中纬度中温带近海洋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太平洋暖气团和北方冷气团的影响,大陆风和海洋风相互交替,形成冬暖夏凉雨量充沛的海洋性气候特征。珲春市气象站资料表明年平均气温为58,最热八月份平均气温为212,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117,最高气温为363,最低气温为325;年平均日照时数24099H,最大积雪厚度39CM,无霜期为130150天。最大冻土深度为15M;多年平均降水量6697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70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12MM,年平均湿度66。(二)水文条件矿区属图们江水系,英安河由北至南从评估区流过,在矿区段河床宽1020M,水深051M。二、地形地貌(一)地形评估区位于珲春盆地西部,地形西高东低,最高点是位于评估区西北角,海拔高程350M,最低点位于评估区东南角英安河河床,海拔高程100M,相对高差250M。主要山脊走向近东西,山坡坡度1015。主要冲沟走向为近东西和近南北向,为浅切宽缓的冲沟。(二)地貌本区按成因为构造剥蚀地貌和侵蚀堆积地貌,构造剥蚀地貌形态为丘陵,侵蚀堆积地貌形态为阶地和漫滩。地形地貌分布情况详见附图。丘陵为矿区的主要地貌形态,海拔高程大于260350M,为低矮浑圆形山丘,由新生界古近系珲春组煤系地层组成。英安河阶地和漫滩分布于矿区的东侧,宽度约为100200M,阶地面较为平坦,海拔高程为195200M。由第四系冲洪积粉质粘土、砂砾石组成。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一)地层岩性矿区位于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之珲春含煤盆地内,区内出露的地层比较单一,主要有古生界二叠系上统解放村组、上统关门咀子组、新生界古近系渐新始新统珲春组和第四系全新统。解放村组(P1J)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类复理石式砂页岩沉积,岩性单一,以灰色褐黄色薄中厚层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及泥质板岩组成,厚度约2400M。靠近上部夹少量灰灰黄色火山灰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关门咀子组(P1G)片理化安山岩与黑色粉砂岩及黑色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互层、火山岩与粉砂岩接触部位局部夹有灰岩透镜体,灰绿色片理化安山岩为主、片理化安山质角砾岩为主,底部夹有灰岩透镜体及浅灰绿色凝灰砂岩产植物化石,厚度约1400M。珲春组(E23H)古近系渐新始新统珲春组由泥岩、页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砾岩组成,厚度约400M,地层呈缓倾、单倾构造产出,产状较缓,其总体走向近东西向,略偏南东,倾向北,倾角1014。第四系全新统(QH)分布于河谷中的第四系全新统由冲洪积粉质粘土、砂砾石组成,山坡上分布的的第四系全新统由残坡积碎石土组成。厚度约010M。(二)地质构造评估区位于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之珲春含煤盆地内,地层呈缓倾、单倾构造产出,总体走向近东西向,略偏南东,倾向北,倾角1014。矿区内共有八条断层,其中一条为逆断层,从西侧通过。断层走向北北西,倾向南西。断层两盘均为二叠系下统解放村组,断层被古近系渐新始新统珲春组所覆盖,说明断层形成于二叠系之后古近系之前。其余七条走向近东西向,倾角一般4050左右,以上七条正断层均为在煤矿掘进过程中发现的,掩埋于地下,在地面没有出露。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度,属于稳定区。四、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内主要分布的是古近系渐新始新统珲春组泥岩、页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砾岩,其次是二叠系解放村组砂岩、板岩。根据岩体结构、强度划分为层状碎屑岩软岩组、层状较坚硬碎屑岩岩组两个岩组。煤层顶底板岩性皆为泥岩。顶板泥岩厚约2147M,顶板泥岩厚约1115M,岩石为碎屑结构、层状构造,抗压强度为1530MPA。(一)层状碎屑岩软岩岩组层状碎屑岩软岩岩组由古近系渐新始新统珲春组泥岩、页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砾岩组成,岩石为碎屑结构、层状构造。由于岩石形成较晚,固结程度较差,结构较疏松,强度较低,抗压强度小于30MPA,属软质岩石。(二)层状较坚硬碎屑岩岩组层状较坚硬碎屑岩岩组由二叠系解放村组砂岩、板岩组成,岩石的抗压强度4050MPA,属较坚硬岩石。五、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内地下水根据其赋存条件,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构造裂隙水三种类型。(一)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向河谷排泄,冲洪积层厚度810M,含水量中等,在现场调查期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19M。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中也含有少量地下水,在现场调查期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2M。(二)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古近系渐新始新统珲春组粉砂岩、砂砾岩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向河谷排泄。由于粉砂岩、砂砾岩中的裂隙较窄,且易被风化物充填,透水性不好(渗透系数0006005M/D),水量较贫乏,矿坑涌水量一般为280400M3/D。野外调查期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27M。(三)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二叠系解放村组砂岩、板岩中。由于砂岩、板岩中裂隙较窄,易被风化物充填,透水性差,水量贫乏。(四)构造裂隙水矿区内有一条逆断层从西北部通过,逆断层断层带两侧裂隙较发育,沿断层带有带状构造裂隙水分布。沿掘进过程中发现的7条断层也有带状构造裂隙水分布。构造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渗透补给,由于断层规模较小,水量较贫乏。六、矿体地质特征百业矿业所采煤层储藏在新生界古近系珲春组煤系地层中,该煤系地层含煤3层,仅有1层为可采煤层。本区煤层为长焰煤,煤的水分平均1120,灰分38,挥发分为4400,低位发热量120MJ/KG,煤的容重140。可采煤层发育较稳定,赋存深度80M140M,煤层走向3050,倾向南东,倾角14。煤层单层厚度22M(722号孔)315M(20061孔)。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1977年原英安乡在矿区内挖掘小井进行采煤,但开采时间不长即关闭。由于开采规模较小,在地面没出现裂隙和沉陷现象,自然生态环境基本没有遭到破坏,矿区内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一、评估范围和级别(一)评估范围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和采矿登记范围,确定以南、西及北侧沿矿区周边的山脊为界,东侧以河流为边界圈定评估区范围,评估区面积为661KM2。评估区范围详见附图。(二)评估分级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相关规定,珲春市百业煤矿年产量为6104T/A,属于小型矿山。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差,补给条件差,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可能性小。矿床围岩岩体以碎裂结构为主,岩石风化弱,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为5M10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较差,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好。地质构造简单,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较发育。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少,危害较小。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无重复开采。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起伏变化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相对高差小,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于中等复杂,分级原则见表31。表31井工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复杂中等简单1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矿坑进水边界条件复杂,充水水源多,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系密切,老窿窑水威胁大,矿坑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容易造成区域含水层破坏。1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附近或以下,矿坑进水边界条件中等,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水性中等,补给条件较好,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有一定联系,老窿窑水威胁中等,矿坑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较容易造成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1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矿坑进水边界条件简单,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差,补给条件差,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矿坑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可能性小。2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碎裂结构、散体结构为主,软弱岩层或松散岩层发育,蚀变带、岩溶裂隙带发育,岩石风化强烈,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大于10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差,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差。2矿床围岩岩体以薄厚层状结构为主,蚀变带、岩溶裂隙带发育中等,局部有软弱岩层,岩石风化中等,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510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中等,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中等。2矿床围岩岩体以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蚀变作用弱,岩溶裂隙带不发育,岩石风化弱,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5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好,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好。3地质构造复杂,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大,断裂构造发育或有活动断裂,导水断裂带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导水性强,对井下采矿安全影响巨大。3地质构造较复杂,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断裂构造较发育,并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导水断裂带的导水性较差,对井下采矿安全影响较大。3地质构造简单,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和围岩覆岩,断裂带对采矿活动影响小。4现状条件下原生地质灾害发育,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多,危害大。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5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大,多次重复开采及残采,采空区未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强烈。5采空区面积和空间较大,重复开采较少,采空区部分得到处理,采动影响较强烈。5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无重复开采,采空区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较轻。6地貌单元类型多,微地貌形态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相对高差大,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基本一致。6地貌单元类型较多,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为2035,相对高差较大,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斜交。6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起伏变化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相对高差小,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反交。注采取就上原则。前6条中只要有一条满足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评估区西里化村常驻人口在200250人;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无较重要水源地;矿山建设破坏林地和草地,评估区重要程度属于较重要区,见表32。表32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重要区较重要区一般区1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区;1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1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在200人以下;2分布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重要建筑设施;2分布有二级公路、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较重要建筑设施;2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3矿区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或重要旅游景区点;3紧邻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或较重要旅游景区点;3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4有重要水源地;4有较重要水源地;4无较重要水源地;5破坏耕地、园地大于10公顷。5破坏林地、草地。5破坏其它类型土地。注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根据相关规定(表33),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定为二级。表3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表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复杂中等简单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一级一级重要区小型一级一级二级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二级二级较重要区小型一级二级三级大型一级二级二级中型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小型二级三级三级二、现状评估(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地质灾害类型的确定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技术要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灾种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根据现场实地调查,评估区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灾害。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评估区内没有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灾害,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综上所述,矿山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轻微。(二)对水资源影响现状评估本矿山为地下开采,开采标高为110100M。据调查访问得知,工业广场西北部的民用机井取水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地下水位埋深为27M,矿山开采过程中将揭露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之中的孔隙、裂隙较窄,且易被风化物充填,透水性不好,水量较贫乏。矿山掘进巷道过程中井下抽水,导致西里化村中民井干枯、鹿场村冲洪积层中民井水位下降12M。由于残坡积层、冲洪积层水位水位埋深约为2M,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地下水位埋深为27M,分属两个层位的含水层,虽然层间存在隔水顶板,但矿井抽水仍对残破积层水位产生影响。综上,现状评估矿山开采对地下含水层影响轻微。(三)地形地貌景观现状评估珲春市百业煤矿矿区地处丘陵区,区内及周围未设立各类自然保护区,远离风景旅游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矿山尚未开采,巷道掘进过程中在场区堆有煤矸石堆三处和煤堆两处,其中煤矸石堆高约2025M,共占地面积约为135836M2,煤堆高约23M,共占地面积约为570M2。评估区内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四)土地资源现状评估目前掘送巷道已形成两处煤堆和三处煤矸石堆。其中煤矸石堆高约2025M,共占地面积约为135836M2;煤堆高约23M,共占地面积约为570M2;矿区工业广场还建有办公室、变电所、浴池等地表建筑物,矿山建设占用林地、草地0045KM2,对土地资源影响和破坏严重。(五)相邻矿山的影响珲春市百业煤矿附近没有其它矿山,不存在相邻矿山的影响。(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根据上述现状评估结果,斜井井口、煤堆、煤矸石临时堆放场、矿区建筑物分布地区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严重,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地下水影响范围区划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其它地区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三、预测评估预测评估是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采矿地质环境条件特征,分析预测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评估矿山建设和生产可能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一)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珲春市百业煤矿设计采用地下开采的方式,在矿山已经形成的开拓系统基础上加以延伸,部分地段采深与开采高度之比小于70,采矿活动可能引发地面塌陷灾害和地裂缝灾害。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的附表53,走向边界角、上山边界角取65,下山边界角采用以下公式计算A400其中下山边界角;0走向边界角;煤层倾角。A由AA勘探线剖面图可知,煤层厚度约22M,安全开采深度为154M,取埋深154M处为可能引起地面塌陷的矿层边界,煤层倾角14,下山边界角为594。根据AA、BB剖面划定了地面塌陷范围,绘制了平面上的地面塌陷范围为0333KM2。该矿山远离城镇和重要交通、工程设施,但矿山开采后产生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将影响矿区周围分散性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威胁矿工的生命和矿山设施的安全,地面塌陷、地裂缝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二)水资源影响预测评估根据吉林省珲春市百业煤矿(小井)矿产资源/储量说明书,预测的矿井涌水量为280M3/D,最大涌水量为400M3/D。矿山生产期间的疏干排水将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减少,影响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用水,采矿对地下水资源影响较严重。据调查资料,评估区范围内分布的二叠系板岩砂岩岩层裂隙不发育,透水性差,可视为隔水层,矿井抽水主要来自古近系渐新始新统珲春组的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因此,矿山疏干排水只能影响到此含水层范围内,据此划定采矿疏干地下水的影响范围为443KM2。(三)地形地貌景观预测评估矿山采用地下开采,矿山生产将会产生地面塌陷、地裂缝,由于矿层较薄,可能引起的地面塌陷强度较轻,加之矿区地面建设已基本完成,采矿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较轻。(四)土地资源预测评估随着矿业开发活动的加剧,对矿区土地资源的影响程度将持续,受影响和破坏的土地范围将增大。矿山开采后产生的煤矸石及煤的堆放占用土地资源,对土地资源影响和破坏程度严重。(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根据上述预测评估结果,将矸石堆、煤堆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区划定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分布地区及采矿疏干地下水影响范围划定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其它地区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一、分区原则与方法(一)分区原则1根据地质环境单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分区的原则;2按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分区的原则;3当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不一致时采取就上的分区原则。(二)分区方法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分析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以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对于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不一致的采取就上原则进行分区,见表41。表4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表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级别现状评估预测评估重点严重严重次重点较严重较严重一般较轻较轻注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不一致的采取就上原则进行分区。二、分区评述依据上述原则和方法,将评估区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1、矿区地质环境重点防治区()分布于评估区东北部,面积0045KM2。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工业广场、矸石堆和煤堆堆放损毁了耕地,使地形地貌景观遭受破坏。主要防治措施外运矸石堆、煤堆,闭坑后拆除地面建筑物、平整场地、覆土种树。2、矿山地质环境次重点防治区()分布在矿区中部,面积4385KM2。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主要防治措施对地面塌陷进行监测,填充地裂缝。3、矿山地质环境一般防治区()面积403KM2。矿山在今后的生产和建设过程中,要予以重视,加以保护,避免损毁现有的土壤和植被。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原则、目标和任务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1、贯彻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2、“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3、坚持“安全第一,经济利益服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原则;4、“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段实施”的原则;5、“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一)总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的避免减轻因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减轻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最大限度的修复生态环境,努力创建绿色矿山,使矿业经济科学、和谐,持续发展。(二)目标和任务根据矿区地质环境特征,矿山建设规划,为科学、有效地治理矿山环境,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分两个阶段实施,即生产期和闭坑后恢复期。1、目标改善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外运矸石堆,减少土地占用面积;回填地裂缝,防止地裂缝造成人、畜伤亡;封堵井口,平整场地;种树绿化,全面恢复矿区地质环境。2、任务(1)生产期(20102014年)任务A填充地裂缝;B清理矸石堆和煤堆;C地面塌陷监测、地下水监测。(2)闭坑后恢复期(20142016年)任务A回填地裂缝;B封堵井口;C地面塌陷监测;D拆除工业广场内报废建筑物、平整土地,植树造林。三、工作部署(一)总体部署依据吉林省珲春市百业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为安全、经济、合理地采矿,有效地保护和恢复矿山地质环境,采取地裂缝回填、煤矸石外运、地面塌陷监测、地下水监测、平整场地等措施。(二)年度实施计划1、生产期(20102014年)(1)外运煤矸石。(2)地下水、地面塌陷监测(3)填充地裂缝。2、闭坑后恢复期(20142016年)(1)封堵井口。(2)平整场区土地。(3)继续对地面塌陷进行监测。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一)地面塌陷由于矿体围岩强度不高,采矿可能引发的地面塌陷,但在塌陷范围内地面无居民区,也没有建筑物,因此不采取工程措施。(二)地裂缝填充工程为防止地表水沿地裂缝渗入井下和人、畜掉入裂缝发生伤害,对采矿引发的地裂缝采取充填措施进行治理。填充量600M3。(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工程1、矸石堆处理工程对现有的煤矸石、采煤过程中每天产生的煤矸石作为铺路材料、填充材料进行外运。现有煤矸石3124M3,采煤过程中每天产生20M3煤矸石,4年采出的煤矸石264104M3。2、洞口封堵工程在闭坑后,对斜井洞口进行封堵,封堵长度2025M,横截面面积68M2,体积300M3。3、工业广场生态恢复工程在闭坑后,对工业广场报废建筑物进行清理,平整土地45000M2,填土05M,种树绿化,种树11250株。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一)地下水监测1、监测内容对地下水水位、水质进行监测。2、监测点的布设地下水位监测点3个,工业广场西北部的民用机井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的地下水位监测点,西里化村、鹿场村两个民井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的地下水位监测点。井下疏干水泵出水口为地下水水质监测点。3、监测周期水位监测每月监测一次,雨季加密。水质监测每年丰、平、枯水期各一次。(二)地面塌陷监测1、监测内容地面塌陷的范围、深度及地表破坏现象。2、监测点的布设在塌陷区中心、过渡区、边缘采用十字交叉布设,共9个监测点。3、监测方法采用高精度GPS和水准仪测量、地面观察等方法,每个月监测一次,雨季加密。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一、经费估算按照工程实施方案,根据设计工程量,遵循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概预算标准,结合当地材料费、工费的实际水平,本项目总投资预算共2596509元。根据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和国土资源部财务司编制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编制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编制的吉林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及珲春市建材和劳务市场价格,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所需经费进行估算,项目费用构成,如图71所示。本项目大体可分为废弃采坑治理工程、渣堆处理工程、地裂缝和坑口处理工程。工程量详见第六章。经费预算见表71表77图71项目费用构成示意图工程施工费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地质监测费其他费用不可预见费直接工程费施工机械使用土地清查费项目可行性研究费土地勘测费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费临时设施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前期工作费措施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项目费用(一)地裂缝填充工程用矿山废渣填充,填充量600M3,单价1778元/M3,总费用为10668元。(二)矸石堆处理工程外运煤矸石28624M3,单价2397元/M3,费用为686117元。(三)洞口封堵工程用煤矸石填充,填充量300M3,单价1778元/M3,总费用为5334元。(四)工业广场生态恢复工程拆除报废建筑物2600M2,单价28元/M2,费用为7280元。种树11250株,单价1254元/株,费用为141075元。工业广场生态恢复工程总费用为148355元。(六)地下水监测地下水监测费用为15600元。(七)地面塌陷监测地面塌陷监测费用为324450元。表71预算总表投资(元)序号名称费率合计一工程施工费19580011直接费17539722间接费5876993利润3552504税金32261081二地质监测费340050三其他费用2475461前期工作费46105710(1)土地清查费0511490(2)可行性研究费036894(3)土地勘测费1534471(4)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费245961(5)项目招标费0368942工程监理费1229813竣工验收费3689424业主管理费249914四不可预见费250912合计2596509表72直接费预算表费用编号费用名称费用合计直接费17539721直接工程费17095242措施费44448(1)临时设施费(1)17095(2)冬雨季施工增加费(07)11967(3)夜间施工增加费(02)3419(4)施工辅助费(07)11967表73施工机械定额表费用构成(一)(二)总费用折旧费修理及替换设备费安装拆卸费小计人工工日单价柴油柴油单价编号机械名称机型规格元元元元工日元/工日KG元/KG元/台班1013推土机功率59KW33524042152754628044632513544011自卸汽车柴油载重量5T6615331099251338039632452131009装载机斗容15M382135335135482805163261781031自行式平地机功率118KW153411638031721280886321033371003挖掘机斗容05M39389874863318772804863265106表74工程项目单价表项目名称定额编号单位材料费机械费人工费其他费用单价煤矸石填充地裂缝、洞口20330M314323080381778买土M3241241运土10268M310780620261166平土10330M2103012006121植树90001株1022280061254外运煤矸石20334M322511040422397拆除废弃建筑物M22828表75直接工程费估算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工程量单价/费率合计直接工程费17095241矿渣填充地裂缝、洞口M39001778160022买土M3225002415422503运土M32250011662623504平土M245000121544505植树株1125012541410756外运煤矸石M32862423976861177拆除废弃建筑物M22600287280表76地下水监测费用序号项目次/年年份单价(元/次)合价(元)1水位监测4845096002水质监测345006000在监测期(20102013年)内,水质水位监测总费用为15600元表77地面塌陷监测费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1监测设施(固定监测点)处9504502监测费用次/年10850054000在监测期(20102015年)内,地面塌陷监测费用为324450元二、进度安排根据矿山服务年限、闭坑后恢复所需年限,各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的进度安排如下1、煤堆、矸石堆处理工程,2010年2014年;2、洞口封堵工程,20142016年;3、工业广场生态恢复工程,20142016年;4、地下水监测,2010年2014年;5、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监测,2010年2016年。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一、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建立由祝延明任组长,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任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