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xx镇xx江源xx湖至xx湖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xx县xx镇xx江源xx湖至xx湖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xx县xx镇xx江源xx湖至xx湖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xx县xx镇xx江源xx湖至xx湖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xx县xx镇xx江源xx湖至xx湖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县XX镇XX江源XX湖至XX湖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单位XX县环境保护局编写时间二O一七年七月项目名称XX县XX镇XX江源XX湖至XX湖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项目负责人XXX(县环境保护局局长)项目法人代表及联系电话XXX(县人民政府县长)建设地点XX江源XX湖至XX湖河道建设期限20171020193编写单位章XX林矿产地质研究院编写人员名单院长XXX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所长(总工)XXX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XXX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参加编制人员XXX高级工程师XXX工程师XXX工程师(硕士)XXX工程师XXX工程师(硕士)XXX工程师XXX工程师(硕士)目录第1章总论611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6第2章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标准921项目基本情况922项目建设规模923项目建设标准11231相关法律法规、条例、技术规范11232尾矿设施的规范、标准11233建设施工规范、标准12第3章项目自然条件及总平面布置1331自然条件13311地理位置13312地形地貌13313土壤14314气候与气象1431水文15316自然资源条件16317社会环境简况17317XX厂址周围环境敏感点及饮用水源情况18318厂址周围现有工矿企业分布1934项目总图布置1935总图运输19第4章工程设计2041工艺技术方案20411治理工程指导思想20412工程工艺的确定2042工艺设计23421XX湖至XX湖段疏挖工程设计23422XX湖护坡挡土墙及蓄水坝工程设计25423主要工程量及设备选型2543建筑与结构设计2744施工组织30441施工条件304411交通304412主要建筑材料来源30442主要工程施工3145环境保护方案32451本项目污染控制指标32452项目实施后消减排放量38第5章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使用计划3951工程投资估算3952资金来源4053资金运用40第6章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4161项目实施组织管理41611管理机构与职能分工41612项目实施各阶段的管理方案或措施43613工程招投标方案4662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49621管护主体、范围及管理制度49622运行管理机制方案设计50623运行经费的解决方案5263项目实施进度5264项目监管措施5365项目监理措施53第7章效益分析5871环境效益5872社会效益58第1章总论11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111项目建设背景XXXX湖是XX集团XX片生产单位生产污水、XX矿区雨水、生活废水的汇集处,是XX地区环保局和XX县环保局认定为XX集团在XX县境内的五个废水排放口之一,XX集团一直以该湖的回水作为山上主体生产单位的生产用水的主要取水源。由于近些年来乱采滥挖,乱取水,随意向湖内排放污水,导致XX湖污水处理中心遭受严重破坏,呈现“脏、乱、险”的状态,造成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1)90年代时期,XX湖周边民营选厂(点)剧增,矿业生产秩序混乱,造成民营、国有企业污水大量排入湖内和河道内,含重金属尾矿砂淤积约300万吨,致使XX湖容积减少,削减了该湖污水处理和调洪功能,排污口排放不稳定,经常出现超标现象,对于江河源头之一的下游XX河水水质造成污染危害,曾两次导致XX镇城区出现内涝受灾的严重问题。(2)2004年以来,一些民营企业进入XX湖乱采乱挖,造成XX湖管理上难以控制的混乱局面,大量污水直接入湖内长达半年之久,同时致使该湖的西段护坝断裂,形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3)清水坝上游民营选厂的废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XX湖内,XX湖内已净化处理的清水被污染,使XX湖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近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按照类水体功能标准对XX江污染进行评价,总体上得出影响到XX河水体均存在AS、CD和IN污染,其中AS、CD污染相对较重,由于受源头选矿厂废水排放的影响,XX河AS和CD超标分别为436和165倍。XX湖是XX江的源头,由于XX湖的环保设施不到位,大量尾砂及废水排入下游,加上周边地区采选矿的废水、废渣等的无序排放,致使XX江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1)XX江源头的XX段水体中有毒有害重金属AS、CD、PB超标严重。近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按照水体功能进行评价,总体上XX江XX段与XX河、XX河、XX河3条支流水体均存在AS、CD和IN的污染,其中AS、CD污染相对较重,XX河和XX河还存在PB污染,但污染程度相对较轻。由于受源头选矿厂废水排放的影响,XX江XX段水体中AS和CD较XX河和XX河严重,超标分别为1523和572倍;而XX河和XX村几乎相当,AS和CD超标分别为336,337和436,165倍。(2)重金属已迁移至XX江中下游的XX江段和XX段,使水体有毒有害重金属CD、PB超标。XX江流经XX县,XX江区和XX县后汇入XX河,XX江源头的重金属污染使下游的XX江和XX段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调查结果表明XX江XX江段存在CD污染问题,100采样点超标,最大超标5倍,平均超标4倍;PB和IN污染轻,PB则有54采样点超标,最大超标2倍,平均超标1倍左右;IN有38采样点超标,最大超标2倍,平均超标1倍左右,水体中CD浓度平均超标35倍,PB稍微超标,平均仅超标11倍。XX段水体本次测定的5种重金属污染问题较轻,但存在着个别采样点CD和PB超标现象,其中CD有13采样点超标,最大超标1倍左右。这说明重金属CD、PB已从XX江源头迁移至中下游的XX江段XX段,对XX江中下游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3)XX江污染危害四十多年的开发,使XX江流域的有色金属矿业得到迅猛发展,并成为XX县支柱产业,但同时也给XX江带来了毁灭性的灾害。水质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两岸居民的生活、生存环境与健康正遭受着潜在的威胁。重金属污染如一把隐形的利刃,威胁着两岸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一点点吞噬着XX江流域本来健康的生存环境。1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016年国家环保部再次明确指出“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三五是环保工作的头等大事”,省各级政府对XX湖重金属污染治理非常重视,各级领导亲临现场视察,多次召开相关会议讨论XX湖综合治理问题,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省环保专项行动的重大环境问题督办工作的通知(X政办电2016247号)文件的要求,责令XX集团公司对该湖进行综合治理XX集团按X政办电2016247号文件、XX市XX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关于对XX集团XX湖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的补充意见(X治20171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治理工作,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将准备工作落实到实处,为XX湖综合治理项目顺利开展奠定基础。(1)XX江源XX湖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迫在眉睫,是当前一项紧迫而重大任务。由于XX湖是XX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也是尾矿砂堆积、沉积最为严重现象之一,因而必须彻底清除沉积于XX湖内的尾矿及污泥,确保内污染源隐患的去处。因此在XX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中XX江源XX湖的严格治理是本项目的重点。(2)XX江流域及下游珠江水系的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需求。XX江是其下游珠江水系的源头河流,可以预测若XX江源XX湖、XX江污染得不到彻底治理,将源源不断释放出有毒重金属AS和CD等,使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进入下游水系,将给下游的珠江水系带来长远的不利影响,尤其是重金属进入河口后,大部分将沉积下来,对河口生态系统造成不利甚至长期实质性的影响。为保护XX江和下游珠江河水系的安全,维护河流两岸经济的发展,该项目的治理已是当务之急。(3)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本项目通过清除XX湖淤泥及尾矿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节约了资源,为社会创造财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建循环经济,势在必行。项目的实施为企业今后的全面健康发展,开展综合回收利用,增加循环经济产出,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安全隐患,一举多得。第2章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标准2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XX县XX镇XX江源XX湖至XX湖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单位XX县人民政府牵头单位XX县环境保护局建设性质、类别新建、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的城镇河道、湖泊整治类、金属回收类;项目总投资350000万元;项目位置清淤工程位于XX县XX镇XX湖至XX河段;金属回收利用工程位于XX县XX镇XX屯的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建设目的清除现有XX湖至XX湖河床及沿岸淤积尾砂矿,改善河道水质,利于行洪;配套建设一个淤泥及矿砂金属废弃物无害化填埋场,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无害化。项目建设时间项目建设期为15个月。22项目建设规模1)XX湖淤砂及周边含重金属尾矿砂的清除工程XX湖内总清淤量为50万M3,湖外周边地区尾砂总清淤量近200万M3。经鉴别属于一般固废统一送到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的综合选矿厂尾矿干堆场进行干堆后覆土绿化和用于XX矿塌陷区充填等无害化处理,运输距离约8公里。2)对于XX湖淤砂及周边含重金属尾矿砂中含砷、铅、镉等重金属较多,不符合一般固废处置要求的,利用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的综合选矿厂采用多种选矿技术进行重金属富集处理。处理后,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尾矿送到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的综合选矿厂尾矿干堆场进行干堆后覆土绿化;产生的含多种重金属的粗精矿送条件较好的选矿厂进行进一步的资源综合回收。3)护坡挡土墙及蓄水坝的建设新建XX湖大坝总长500米。避免XX湖容积再次缩小,在XX湖各入水口设立3个容积约200M3的隔渣沉砂池,拦截地表径流中夹带的砂石。XX湖清干利用枯水季节将各进水口的污水全部集中到临时导流渠,使湖内淤泥、尾砂自然干化,由机械设备至湖内铲运。湖外周边地区尾砂及垃圾总清淤量近200万吨,统一送到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的综合选矿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用于XX矿塌陷区充填等无害化处理同时利用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的综合选矿厂采用多种选矿技术进行重金属富集处理。处理后,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尾矿送到该公司的综合选矿厂尾矿干堆场进行干堆后覆土绿化;因淤泥的有机质含量比较高,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填埋后可直接复垦。项目建成运营后,共计清理处理淤泥50万M3、尾矿砂200万吨,可回收铅(PB)锌ZN锑SB锡SN等有害金属数千吨。项目估算总投资350000万元,(其中,前期治理工程XX公司已投入2000万元)申请国家环境保护部重金属污染专项治理资金1150万元,申请省环保专项资金100万元,XX县人民政府配套资金250万元,XXXX矿业公司自筹200万元进行选矿厂设备及技术改造。重金属治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清淤工程、XX湖防洪蓄水坝及挡土墙的建设。23项目建设标准231相关法律法规、条例、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7金属尾矿综合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年8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9号9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10XX省安全生产条例11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12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3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14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5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6GB15618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7GB5020194防洪标准232尾矿设施的规范、标准1ZBJ190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2AQ20062005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3AQ20302010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规范4冶金矿山尾矿设施管理规程冶金部90冶矿字第185号5YS54195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6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6号令,2018年修订7AQ20074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尾矿库实施指南8尾矿库闭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安监管管一字200312号233建设施工规范、标准1GBJ9198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GBJ10198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GBH1619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GBJ111989建筑抗震规范5GB500541992工业与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6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7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8GB10787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9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验标准10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11GB503002001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12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3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4GB502042002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5GB50205200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6GB50209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7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8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19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20JGJ33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21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第3章项目自然条件及总平面布置31自然条件311地理位置XX县位于XX省西北部,地处东经XXXXXXXXX、北纬XXXXXXXX之间,是XX、XX、XX、XX交通枢纽。县域西北、正北、东北与XX省的XX、XX、XX等县接壤,东面隔XX河与XX的XX县相望,正南、东南与XX市毗邻,西南与XX县相连,西与XX县接壤。县城距XX首府XX市330KM,离XX市XX江84KM,距XX省省会XX市320KM。XX湖位于XX镇政府所在地城区边沿,面积约10公顷。中心地理坐标为NXXXXXX“、EXXXXXXXXX“。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位于XX镇XX屯境内,地理坐标为NXXXXXX、EXXXXX0X,距离镇政府驻地27公里,距XX县城38公里,距XX市84公里,距离XX线XX火车站XX专用站34公里,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本项目的建设拟建在公司原有的预留用地上,不新增占地。具体位置见附图1。312地形地貌XX县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全县山地占总面积的862其中海拔800M以上的中山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36海拔500800M低山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在426中山山地多是土山,石山次之;缓坡丘陵占总面积的905多为土丘或半石丘陵,石山丘陵次之;境内平原仅是一些因岩石的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槽谷,蝴形洼地和因河流冲积作用形成的台地,占总面积的366位于XX村境内的XX峰海拔1354M,为县境的最高点,XX乡XX村的XX河口海拔205M,为县境的最低点。本项目位于XX西北部XX市XX县XX镇,属XX高原向XX峰丛洼地谷地过渡的南东缘地带,北西高,向东南逐步降低。项目所在区域地貌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冲沟较发育,沟底较平缓。313土壤XX江河道区域内土壤可分为七个土类,23个亚类、70个土属、144个土种。主要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其余主要土壤类型有黄壤、石灰岩土和石灰性土、冲击土地、紫色土、灰岩区粗骨性土、水稻土。相关监测资料表明,由于长期矿山开采的影响,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土壤已受砷、镉的严重污染,其次是铅。参考邻近XX河流域的XX旱地土壤中,含砷每公斤36548毫克,含铜每公斤9202毫克,含铅每公斤91258毫克,含锌每公斤7039毫克,含镉每公斤900毫克,砷、镉、铅已严重超标。XX江流域上游的矿山开采和开发引发了显著的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变化,突出表现是沿岸形成了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带。上游地带的土壤污染区有明显的尾砂沉积,而下游地带的尾砂沉积现象不明显。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XX江沿岸污染农田的分布与近20多年来的洪水淹没区和引水灌溉区呈现高度的一致性。上游地带的土壤污染区有明显的尾砂沉积,污染呈显性状态。而下游地带的尾砂沉积现象不明显,污染表现为隐性。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土壤中的砷、铅、锌、镉含量均异常高。农田的污染程度与农田分布、农田的高程有关,即与洪水淹没和引水灌溉有关。主要依靠雨水或山泉水灌溉的山坡地污染相对轻微,部分山坡地农田的土壤符合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三级标准。314气候与气象XX县地处北回归线,属亚热带山地气候区,县境内气候多样,地区差异和垂直差异明显,具有高原山区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境内的气候特点是气温低、雨量多、光照少、南北气候差异很大,特征是冬寒冷、夏温热,春秋凉爽,霜期较短。据XX县气象站提供的资料表明,县境内多年平均气温169,7月最热,气温平均为246,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7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55,极端最低气温55。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571小时,无霜期289天,年平均降雨量14979MM,最大日降雨量2368MM,年平均降雨1919天,降雨集中在5月至8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3,平均气压为9370HPA。全年主导风向SSE、ESE风,多年平均风速20M/S,区域内静风频率高,为34。本项目流域气候属亚热带山区类型,雨量充沛,气温宜人。据XX县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69;极端最高气温357,极端最低气温一55;多年平均降雨量14761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9630毫米(1968年),最小年降雨量9636毫米(1940年),降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一般5月8月为丰水期,降雨量占全年的709月至次年4月为枯水期,多年平均蒸发量8257毫米;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历年最小相对湿度5多年平均风速为每秒15米,最大风速为每秒14米,相应风向NNW。315水文XX县水文主要特点有一是县境山高水高,不少河流穿行于溶洞之中,明流与伏流紧紧相连,反复变换;二是不少明河地段,坡降陡,落差大,岩坎高,水流急,明河、暗河中都有不少瀑布;三是大气降水较多年均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但在岩溶发育地区,裂隙渗漏严重,春夏季的晴和天气,易因地表水向上蒸发和向下渗漏形成干旱,大雨或暴雨时节易因暗河水满溢出,在低洼谷地中形成水涝灾害。3151地表水项目所在地附近无饮用水源地,周边距离最近的地表水体为流经厂区东北面的XX小溪,直线距离约为600M。XX小溪源自XX矿斜坡道附近的沟谷,源头下游现有一座废弃的尾矿库。该溪流于原XX公司旧工人宿舍区附近的公路桥处有一条支流汇入,该支流东南面有XX矿区2号竖井沉淀池。该沉淀池分为两级库,总库容36万M3,由两道坝即1坝库容22万M3和2坝库容14万M3组成,主要汇集XX矿山涌水、采矿废水、废矿场渗沥液及汇水区内的雨水,正常情况下库内废水沉淀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但在丰水期有部分水流进入XX小溪支流。XX小溪宽约310M,两岸筑有河堤,常年有水,水深约0508M,雨季时水深约1525M。XX小溪在下游约25KM处与银厂湾小溪又名XX溪汇合形成XX河。XX河流经XX、XX后汇入XX河。XX河位于项目所在地北面约6KM,流经XX乡,再流入XX乡,于XX乡政府所在地汇入XX河。3152地下水XX县境内地下水类型根据赋存形式和埋藏条件,以碳酸盐岩石灰岩类岩溶水为主,多集中在XX、XX一带,其次是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零星分布。县境内地下河除XX至XX一带属XX地下河上段,埋藏在30M左右外,一般埋藏都较深,大多在100M以下。由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可知,项目所在地位于XX水文地质单元南端,主要含水岩系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主要由上泥盆XX组D3L和石炭系下XX组C1LZ组成、碳酸盐岩类主要由石炭系上统XX组C2PN、二迭系下统XX组P1Q和二迭系下统XX组P1M组成。地下水类型以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为主,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PH值为675,矿化度008038G/L。项目所在地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渗入补给,每年5至8月份为雨季,是地下水水位回升期,一般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为枯水期,是地下水位下降期。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含水岩组分布区内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雨,局部地段周边裂隙溶洞水亦是本类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由于岩溶化微弱,地下水主要赋存、动移于构造裂隙和溶蚀裂隙中,为裂隙型迳流方式。以迳流途径短、分散排泄、水力坡度大为特点。迳流、排泄条件受地形地貌、断裂构造等因素控制。碳酸盐岩含水岩组分布区内裂隙溶洞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垂直分散渗入补给,补给方式是直接沿地表溶隙、漏斗、落水洞等垂直渗入地下,平均大气降雨渗入系数035065;主要赋存和迳流空间是溶蚀裂隙和溶洞,迳流形式主要是裂隙管道型。裂隙溶洞水的迳流排泄方向主要受当地地下水排泄基准面控制。316自然资源条件1植物资源XX县境内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挂北山地丘陵植被。XX镇处于地面高程650900M的群山环抱,山峰林立,坡陡谷深,形成独特的温暖湿润亚热带山地气候。森林树种达40多科,500多种,其中杉木、油桐、油菜、马尾松、竹子、板栗等闻名区内外。野生植物方面,主要有巴芒杆、龙须草、构树皮等纤维植物。此外还有金银花、首乌、五倍子、天门冬等药用植物。水果主要有柑子、橙子、柚子、山梨、柿子等。总的来说,XX镇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山地牧草生长良好,植被比较茂盛,但由于近年来采伐过度,毁林开荒造成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目前仅为1812动物资源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自然林被破坏,评价区内大型野生动物已绝迹,区域内野生动物主要以爬行类、鸟类、昆虫类等分布,但动物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爬行类主要有蛇类、壁虎、蜈蚣等;鸟类有小山雀、杜鹃、黄莺、翠鸟、乌鸦、麻雀等;昆虫类主要有蚂蚁、蟋蟀、蜘蛛、蝴蝶、螳螂、飞蛾、黄蜂、蜻蜓等。评价区内无特殊生态敏感区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珍稀野生动物分布。3矿产资源XX的矿产资源丰富,XX池矿带矿区是世界罕见的多金属共生富矿区,其中锡金属储量居中国首位,达到9055万吨,占全国的1/3,占世界的25铅锌金属储量610万吨,居中国第二位;铟金属储量4400多吨,占XX的9971占世界的55是世界的“铟都”。镓、钒、钼、镉、钯、钴等伴生贵重金属保有储量也达10万吨以上。目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达28种,锡、锌、锑、铟等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中国的X都”、“矿物学家的天堂”。XX县有色金属的采选冶自成体系,初步具备日采原矿石13万吨、日选矿石3万吨的综合采选能力和年产锡锭8000吨、锑锭25万吨、铅锭3万吨、锌锭4278万吨和铅综合回收冶炼25万吨的生产能力。XX产量居全国第一,是目前全国最大的XX生产基地。XX镇位于XX县西南部,距县城41公里,属半石山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金属矿种20多种,尤其X矿最为丰富,被誉了中国未来“X都”。317社会环境简况XX县现辖7镇4乡,125个村民委员会,23个社区,2236个自然屯,全县总面积3916KM2。2008年末,XX县总人口283689人,其中农村人口213699人,约站全县总人口的75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境内居住有壮、汉、瑶、苗等多个少数民族。2008年全县拥有耕地158万公顷,其中水田87168公顷,旱地70832公顷,人均耕地0056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8万公顷,粮食总产量84386T,其中稻谷产量54649T,玉米产量22176T;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619公顷,油料作物产量3823T,烤烟产量1441T,蔬菜111525T,水果产量20477T。全县有林地面积157万公顷。农民人均纯收入39276元。2010年XX县实施50万元以上的项目92个,其中续建项目39个,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75亿元。1至11月,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70亿元,同比增长60实交税金45亿元,同比增长692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1亿元。2010年以来,XX县为企业办好事实事近百件,扶持资金2亿多元,为有色金属、白酒等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强大后劲。2010年以来,全县80上新引进的千万元以上项目落户园区。园区以不到全县1土地集聚了全县30上的产业,贡献了20上的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加大节能减排力度。2010年来,全县关掉了14家污染大及高耗能的企业,在这些土地上新上了项目,产生了更大的效益。XX镇总人口283万人,农业人口11859,其中以矿业生产为职业的人口和家属占到全镇总人口数的80民族以汉族为主。2009年全镇生产总值超20亿元,其中以矿业生产为主的工业生产生产总值占到80上,第三产业占16农牧渔林产值不足24人均收入17850元。全镇耕地面积963HM2,其中水田551HM2,旱地412HM2,人均耕地00287HM2,农民人均收入2093元。XX县有中小学校164所,其中普通中学23所,小学14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51小学在校生数为29651人,普通中学在校生数17123人,其中中学学生人数14039人,高中3084人;全县现有5家医院,13所乡镇医院,143处村卫生所,医生712人,医院病床619张。317XX厂址周围环境敏感点及饮用水源情况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旅游规划区域,无其它自然保护区及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区域内主要环境敏感点为XX镇养老院及XX屯,位于项目所在地北面的山脚下,距离约300M。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所在地周边村庄和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XX矿生活区使用的饮用水为距离厂区西北面约12KM的翁乐村妖精洞处的地下水。在90年代,XX集团XX片选矿厂曾帮助XX镇的一些村、屯建设了饮用水设施,其中包括XX屯、XX、XX、XX和XX屯等,这些村、屯农田灌溉则以山泉水为主,不采用XX溪、XX溪、XX河或黑水沟的水进行灌溉。318厂址周围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根据现场调查,厂区东面为金海选矿厂,东南面为金塔选矿厂,西北面为南阳龙马选矿厂。上述企业的生产规模、工艺流程、产品与现有XX选厂相似。34项目总图布置根据河道及周边地形地势划分施工区域,合理布置进场道路;各处理构筑物间的连接管、渠、便捷、顺直,避免迂回曲折;充分利用地形,满足高程布置,减少能量浪费;各处理构筑物在平面上,考虑尽量紧凑,减少占地面积。本项目拟建在XX选厂北侧,距离XX选场尾矿库最近,利于尾矿的堆存。具体总图布置待初步设计后确定。35总图运输清淤工程利用现有XX镇内道路,将尾砂矿运至XX矿业有限公司处理。经选矿后产生的尾砂由汽车运至生产区北面约300M的干堆尾矿库。现XX矿业有限公司内已建有连通道路,路基宽75M,路面宽度60M,道路最小平曲线半径为8M,路面结构由上至下为25CM厚混凝土,20CM厚级配碎石基层。第4章工程设计41工艺技术方案411治理工程指导思想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解决XX湖内淤泥沉积造成的湖内容积缩小及尾砂堆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治理后的XX湖水质得到改善,满足农业生产用水的要求。尾矿砂和淤泥变废为宝,通过无害化处置提取有用的重金属后再进行填埋复垦,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项目实施内容1)XX湖清淤及周边尾矿砂的清除工程XX湖内总清淤量为50万M3,湖外周边地区尾砂总清淤量近200万吨,统一送到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的综合选矿厂进行无害化处理,运输距离约8公里。2)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进行设备及技术升级改造,对尾砂中含砷、铅、镉等多种金属进行富集处理、回收。尾矿送至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规范建设的固废处置场填埋。3)护坡挡土墙及蓄水坝的建设新建XX湖大坝总长500米。避免XX湖容积再次缩小,在XX湖各入水口设立3个容积约200M3的隔渣沉砂池。412工程工艺的确定(1)XX湖至XX湖河段淤泥、尾砂矿清除工程淤积情况分析XX湖是XX城区的汇水地,面积约10公顷,城镇生活污水和企业生产废水汇入湖内后,形成唯一的一个排放口。XX湖总容积约500000M3,由于受重金属尾砂和生活垃圾的大量淤积,未开展治理前,湖内有效废水沉淀容积不足100000M3,重金属尾砂和生活垃圾淤积量约150万吨,另外,XX湖排水口至XX湖河段内淤积有尾砂量约为50万吨,总量约200万吨。清淤在XX湖水放干、初步晾晒后分段进行,湖内现存有的水量较少,随降雨变化,目前水量约7500M3。清淤作用及范围清淤作用是消除污染,资源回收尾矿,改善景观环境,确保XX湖有效容积。河床清淤的范围主要是XX湖以及XX湖下游至XX湖段河道。清淤方案A、XX湖及XX湖河床中淤积的泥砂,除了上游地表径流的泥砂和少量流域内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是采、选矿活动中产生的尾砂矿,运至临时堆场XX矿业公司再选,提取有价金属。尾砂矿运距约80KM。B、可视断面大小和淤积量多少,采用机械清淤或人工清淤,对于断面较大、淤积量较多、机械设备易通行的河段选用机械清淤,辅于人工整理;对于断面较小、淤积量较少的河段采用人工清淤,无论是机械清淤还是人工清淤均以恢复断面为标准。C、清淤宜在枯水期进行,以减少对下游河水及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据调查,汛期(59月)是XX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地质灾害发生时间集中,多种地质灾害同步发生、连续出现。70上的崩塌、80上的滑坡和100石流均发生在雨季,特别是暴雨的过程当中及之后,暴雨造成大量的沙土流失,再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D、清淤在XX湖水放干、初步晾晒后分段进行,逐步达到XX湖储水量达50万M3的要求。工程量的确定根据可研报告,本项目尾砂矿、淤泥清除工程量为200万吨。(2)淤泥、尾砂处置对XX湖内淤泥、尾矿坝、堆矿场、路边的矿渣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取样分析结果如下表表41重金属含量(单位重量分析表元素名称湖内淤泥尾矿坝堆矿场路边SIO231656646FE2O319161719CAO21692211AL2O356384746SO312222410PB14111611ZN32101116K2O10081008MGO11060404SB11060706MN06050505AS16040514P2O502040403SN07020505TI01010101BA00801007NA2O0070106CE003I02003006007CU01001002005CD004001002SR001001005001CI001003AG001ZR001001002001RB001001001001IN001从分析可以看出,尾矿砂和XX湖内的淤泥的重金属含量都比较高,直接堆放于环境或者排放到水体内经过长时间的淤积可造成水体、土壤等重金属超标。铅(PB)、锌ZN、锑SB、锡SN有很高的回收价值,因此并不适合卫生填埋、农田利用或堆肥等处理方式,且其可燃成分及热值均较低,采用焚烧工艺处理的话,减量效果不佳。可通过再次选矿,回收其有价金属,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利用。(3)护坡挡土墙及蓄水坝的建设2006年由XX集团有限公司XX矿业分公司进行坝首及护堤工程的建设,已经完成坝首290米集防洪、护堤加固的砌筑工程,兴建排洪明渠130米,并完成1000平方米的绿化工程。新建大坝总长500米,拟委托水利部门进行设计,平时可蓄水,洪水期间整个XX镇的水都会流到XX湖内。避免XX湖容积再次缩小,在XX湖各入水口设立3个容积约200M3的隔渣沉砂池。42工艺设计421XX湖至XX湖段疏挖工程设计清淤的范围主要是从XX湖至XX湖段,淤泥及尾砂矿清除工程量为200万M3。其中XX湖清淤量为50万M3,约150万吨,XX湖至XX湖河段清淤量为50万吨。4211XX湖清淤根据XX湖内积淤地质情况、成分组成、清湖时间短及节省投资,利用枯水季节将各进水口的污水全部集中到临时导流渠,使湖内废水滤出,尾砂含水率降低,形成干沙,由机械设备直接到湖内铲运。本项目实施之前,原治理的责任单位和施工单位已投入治理资金达近2000万元,清除湖内淤泥和尾砂约60万吨,面积388万M2。该清淤方案已经实施多时,有较成熟施工经验,操作性好。4212河道清淤目前XX湖至XX湖河段河床尾砂矿深度为0210米不等。直接开挖的话,尾砂矿含水率较高,会增加尾砂矿总重量,且不利于后续处理处置。本项目拟在枯水期进行,枯水季节主流宽度不足2米,因此可采用围堰法施工,将一部分河道作为干化场,不再另行砌筑临时尾砂矿堆场,以节约投资。施工步骤为围堰砌筑自然干化开挖运输河道内沉积的尾砂、淤泥是XX湖河道重要的尾砂内源隐患。由于河道内尾砂的沉积,原有的河道底质被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尾砂所覆盖,河道底质对水体中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减弱,表现为水体自净能力降低,使重金属在河道内迁移更长的距离,造成更大范围内的重金属污染危害;在外源污染得到一定的控制、水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时,由于重金属在水悬浮物底质之间的吸附与解吸附平衡,将促进底质中重金属不断释放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的持续污染。因而,彻底治理河道的重金属污染,就必须在外源污染控制的同时,清除河道内沉积的尾矿砂,以消除重金属污染的内源隐患。根据现场调查,河床内尾矿砂沉积厚度在021M,1M以下的底质为河道河床本底底质。河道疏挖深度根据不同的河道形态及其尾矿砂沉积、堆积深度进行施工。(1)疏挖深度设计尾砂疏挖深度12M。(2)疏挖断面形式根据不同的河道形态及其尾矿砂沉积、堆积深度,对其进行尾矿砂疏挖与清除大体上以三种典型疏挖断面为主,断面形式如下单侧为陡峭山体河道疏挖断面形式对该类型河段的尾矿砂的疏挖,河床沉积尾矿砂疏挖厚度为021M;平缓的河流阶地与河漫滩疏挖厚度为051M,疏挖后利用机械或人工平整开挖区,恢复河道自然平缓的形态;陡峭的山体的一侧,将尾矿砂由山体侧疏挖剥离,直至裸露山体原有形态,同时注意维持其岩石岸坡现状。具体见图41。图41单侧为陡峭山体的河道典型疏挖断面图两侧边坡比较小、均匀平坦岸坡的河道疏挖断面形式对该类型河段的尾矿砂的疏挖,河床沉积尾矿砂疏挖厚度为021M;两侧平缓的河流阶地与河漫滩疏挖厚度为12M,疏挖后利用机械或人工平整开挖区,恢复河道自然平缓的形态。具体见图42。图42两侧较为平坦的河道典型疏挖断面图两侧均为陡峭山体河道疏挖断面形式根据现场情况,该河道一般水体流速较大,尾矿砂主要沉积在河床内,且沉积厚度较浅,山体侧几乎没有尾矿砂堆积。河床沉积尾矿砂疏挖厚度为051M,陡峭山体在尾矿砂清除同时适量剥离,严格控制与维持其岩石岸坡现状,防止产生较大程度的水土流失。具体见图43。图43两岸均为陡峭山体的河道典型疏挖断面图422XX湖护坡挡土墙及蓄水坝工程设计本方案实施前,坝首及护堤工程的建设,已经完成坝首290米集防洪、护堤加固的砌筑工程,兴建排洪明渠130米,并完成1000平方米的绿化工程。本次工程拟将湖内堤坝拆除,在XX湖各主要入水口设立3个容积约200M3的隔渣沉砂池,避免XX湖容积再次缩小。新建大坝总长500米,平时可蓄水,洪水期间整个XX镇的水都会流到XX湖内。XX湖清湖后,改造作为各选厂生产取水及生活污水的储水湖,为了确保各选厂生产取水及XX矿区生活污水有足够的时间沉淀,必须具备储水容积50万M3以上,本项目通过清淤后,该湖储水量达50万M3。XX湖护坡挡土墙及蓄水坝工程拟委托水利部门进行设计。本次实施方案仅列出工程量。423主要工程量及设备选型本项目主要工程量见表42表42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及基本情况一览表序号设施名称规格结构数量备注一、尾砂处理厂1淤泥暂存场地1000素土12精矿库200砖混13混合池100M3钢混14反应池500M3钢混25絮凝剂添加池100M3钢混16沉淀池1000M3钢混27分析化验室120砖混1二、XX湖内及周边环境整治设施1沉砂池5525M砖混62澄清池101025M砖混33XX湖清淤量93000M34护坡当土墙长4800M高35M5蓄水防洪坝约500米工艺设备的选择,原则是尽量使用国家定型标准设备,并对于行之有效的节能新型设备积极推荐使用。本项目拟就近利用原XX县XXXX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的设备和设施加以改造进行选矿。本项目主要设备见表43表43项目主要处理设备及型号规格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备注一、选矿尾砂处理厂1普通搅拌桶20002台15KW230KW2提升搅拌桶15004台10KW440KW3陶瓷过滤机602台50KW2100KW4加药机10台15KW1015KW5药剂搅拌桶100010台15KW1015KW6污泥泵2台20KW240KW7离心选矿机16004台30KW4120KW8给料机98012402台XX矿业公司原有9破碎机PE4006002台XX矿业公司原有10尾矿压滤机GYD6002台XX矿业公司原有11球磨机MQG240036002台XX矿业公司原有12尾矿浓密机24M,12M各两台4台XX矿业公司原有13皮带运输机B6506台XX矿业公司原有14浮选机SF848槽XX矿业公司原有二、XX湖内及周边环境整治设施1挖掘机PC2001施工队承包2挖掘机PC1202施工队承包3挖掘机PC602施工队承包4淤泥运输车辆20施工队承包43建筑与结构设计(1)建筑设计本工程在设计时主要是满足工艺要求,体现工艺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同时考虑建筑空间设计,造型设计与地区周围环境的协调关系,为该地区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设计依据及原则本工程系依据工艺流程,内部及外部环境特征和处理规模及有关建筑设计规范,确定单体设计。堆场建筑应贯彻安全实用、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项目规模、服务年限、建筑物用途、建筑场地条件等需要而确定。结合现有地形、建筑风格与建筑形式协调统一,传统与现代造型相互融合,创造出新的环境空间。总平面设计工业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满足生产要求的空间和环境,既要满足建筑一般概念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堆场的工艺生产要求。本设计在场区范围内的主要建筑包括淤泥暂存场地、精矿库、混合池、反应池、沉淀池等。选矿构筑物和水处理站根据高差,并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设计。(2)结构设计A、设计依据A、有关主要的设计规范规范名称标准图号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1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设计规范(GB5006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B、主要材料钢筋12时,采用HRB335钢。钢材Q235。混凝土框架柱梁混凝土采用C25,基础垫层采用C15,其余构件均为C20混凝土。砌体0000以下用M10水泥砂浆砌筑MU10混凝土砌块,0000以上用M5混合砂浆砌筑MU10混凝土砌块。(3)给排水工程1)设计依据、原则和范围A、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8各专业提供的资料B、设计原则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在保证生活、生产用水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自来水用量,尽可能做到一水多用或循环重复使用。根据不同的排水水质实行清污分流,分别处理的原则。C、设计范围设计范围主要包括堆场区生活、生产用水系统。2)给水选矿工程在XX矿业有限公司内,由公司内管网改造接入。3)排水本项目的选矿废水由XX矿业有限公司新建的废水处理循环回用工程处理,该工程处理水量为8000T/D,基本满足本工程废水处理需要,排水可直接排入废水处理循环回用系统,经处理后的废水可完全回用。(4)供配电及自控设计1)设计依据及技术规范A有关工种向本专业提供的资料;B本院电气专业统一技术措施;C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D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E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F电气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J6390G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H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I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J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K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GB4728其他现行的国家规范。2)设计范围本次工程设计主要范围为选矿厂用电。3)供电电源及供电方式本项目的供电从XX公司现有电控柜接出。4)用电负荷本项目用电负荷主要包括选矿厂及水泵房用电,用电负荷基本为三级负荷,根据工艺及有关专业提供的条件进行计算,全场用电负荷容量如下总装机容量1100KW总使用容量1067KW总备用容量250KW功率因数097年耗电量7682400KWH5)用电计量供电电源在电源进线侧设专用计量箱计量。6)防雷、接地保护根据防雷接地规范要求,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设置避雷接地装置。采用共用接地方式,利用建筑物内钢筋作自然接地体,在室外杆上变电站空地加装埋地的角钢接地极,并与自然接地体焊接连成一整体。考虑到保护测控、通讯等电子设备对接地要求较高,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各建构筑物屋面设避雷带作防雷保护;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CS系统,所有设备金属外壳、金属构件及金属管道均作接地保护。44施工组织441施工条件4411交通项目所属的XX湖及XX矿业公司均在XX镇,有完备的道路,组织施工方便。4412主要建筑材料来源表46主要建筑材料来源表序号名称来源备注1石材就近的采石场运距2千米2石灰XX镇的石灰厂运距2千米3水泥XX县水泥厂运距38千米4木材邻近镇的木材厂运距2千米442主要工程施工4421主要施工特点(1)本项目土建主要建设内容为淤泥、尾砂矿开挖、选场工程及XX湖挡土墙、蓄水坝工程。(2)本项目施工道路整体运输方便。(3)本项目清淤面积大、河岸线较长,尾砂矿开挖可布置作业面较多,相互之间的施工干扰较小。(4)本项目尾砂矿开挖量大。(5)本项目河流为雨污合流汇水,通过沟渠排水后,河道有明显平、枯水期,旱季可利用河道为临时施工区。(6)选矿厂位于XX矿业公司内,属于工艺改造,可以用厂内大部分现有建构筑物。4422尾砂矿开挖施工(1)XX湖清淤、尾矿开挖方案利用枯水季节将各进水口的污水全部集中到临时导流渠,使湖内废水滤出,尾砂含水率降低,形成干沙,由机械设备直接到湖内铲运。(2)XX江源XX湖至XX湖河段清淤目前河床尾砂矿深度为0510米不等。直接开挖的话,尾砂矿含水率较高,会增加尾砂矿总重量,且不利于后续处理处置。本项目河流为雨污合流汇水,通过沟渠排水后,河道有明显平、枯水期,旱季可利用河道为临时施工区。枯水季节主流宽度不足2米,因此可采用围堰法施工,将一部分河道作为干化场,不再另行砌筑临时尾砂矿堆场,以节约投资。施工步骤为围堰砌筑自然干化开挖运输围堰采用编织沙袋为主体结构,待护岸工程施工完成后拆除。袋内沙土取自河床内尾砂,最终由密闭槽车运走。开挖选择人工或机械开挖。采用密闭槽车的方式运输,防止洒落尾砂矿。围堰内排水为井点排水。4423XX湖挡土墙、蓄水坝XX湖挡土墙和蓄水坝工程需施工地点疏干湖水后进行,如尚未疏干湖水,需进行围堰后排水,围堰采用编织沙袋为主体结构,待护岸工程施工完成后拆除。由于工程类似线性工程,涉及工作面较长,须加强统一部署,采用分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