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_第1页
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_第2页
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_第3页
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_第4页
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部分1. 药物(drug)是指能够影响机体(包括病原体)功能和(或)细胞代谢活动,用于疾病的治疗、预防和诊断,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化学物质。2. 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上市的合格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3. 副作用(side effect)是由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4. 毒性反应(toxic effect)是由于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5.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是指在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

2、时残存的药理效应。6.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致敏原可以是药物本身或药物代谢产物,亦可能是制剂中的杂质或辅剂。7. 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8.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是指患者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化的现象。9.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reaction)是指少数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性发生了变化。特异质反应表现为对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或出现与在常人不同性质的反

3、应。10. 依赖性(dependence)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状态,表现出强迫要求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其目的是感受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由于停药造成身体不适应。11. 量效关系(does-effect relationship)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系,称剂量-效应关系,简称量效关系。12. 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es)或最小有效浓度是指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低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13. 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 Emax)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效应强度随之增加。但当效应增强打最大

4、时,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又称效能(efficacy)。14. 效价强度(potency)用于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之间的等效剂量的比较,达到等效时所用药量较小者效价强度大,所用药量较大者效价强度小。15. 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药物的结构与药理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系称为SAR。16. 受体(receptor)是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和结合的能力,并具有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的蛋白质。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配体(ligand)。17. 激动药(agonist

5、)是指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分为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18. 拮抗药(antagonist)是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拮抗药与受体结合但不能激动受体。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但其结合是可逆的,竞争性拮抗药能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应不变。非竞争性拮抗药指拮抗药与受体的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或能引起受体构象的改变,从而干扰激动药与受体的正常结合,使激动药不能竞争性对抗这种干扰。增大激动药的剂量也不能使量效曲线的最大作用强度达到原来的水平。19. PA2:竞争性拮抗药对相应

6、激动药的拮抗作用强度,pA2=-logA2, A2是指在拮抗药这一浓度下,可使激动药在2倍浓度使所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激动药引起的效应。20. PA2:非竞争性拮抗药的亲和力参数,又称减活指数,是指使激动药的最大效应降低一半时,非竞争性拮抗药摩尔浓度的负对数。21. pD2:药物-受体复合物解离常数KD的负对数(-logKD)为pD2,其值与A和R的亲和力成正比。意义是引起最大效应的一半时(即50%受体被占领时)所需的药物浓度。22. 吸收(absorption)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23. 首关效应(first-pass effect)是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经

7、门静脉进入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致使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24. 分布(distribution)是指吸收入血的药物随血液转运至组织器官的过程。25.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指由脑毛细血管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屏障以及由脉络膜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26. 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有的直接随粪便排出,但较多的药物可由小肠上皮吸收,并经肝脏重新进入全身循环,这种肝脏、胆汁间、小肠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27.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F)是指药物从某制剂吸收进入血液

8、循环的相对数量和速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和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ilability)。一般认为,静脉注射的生物利用度是100%,如果把静脉注射与血管外途径给药时的AUC值进行比较,并计算后者的生物利用度,即为绝对生物利用度。也可在同一给药途径下对不同制剂进行比较,这就是相对生物利用度。28. 半衰期(half-life,t1/2)指血浆消除半衰期,是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状态后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是表述药物在体内消除快慢的重要参数。29. 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 ord

9、er elimination kinetics)是指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血中药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即血药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多;血药浓度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少。30. 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是指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浓度的零次方成正比,即血药浓度按恒定消除速度进行消除,与血药浓度无关。31. 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Css)在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中,若按固定间隔时间给予固定药物剂量,在每次给药时体内总有前次给药的残存量,多次给药形成不断蓄积,随着给药次数的增加,体内总药量的蓄积逐渐减慢,

10、直至在剂量间隔内药物的消除量等于给药剂量,从而达到平衡,这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浓度或坪浓度。32. 调节痉挛(regulative spasm):毛果芸香碱激动睫状肌环形纤维上M受体,使睫状肌向虹膜中心方向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使远物不能聚焦成像于视网膜上,因此模糊不清,此时,只适合于视特定近距离的物体,这种作用称为调节痉挛。33. 调节麻痹(regulative paralysis)阿托品阻断睫状肌上的M受体,使睫状肌松弛而退向外缘,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为扁平,其屈光度降低,故不能将近物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造成视近物模糊不清,只适于看远物,这一作用成为调节麻痹。34.

11、胆碱能危象(cholinergic risk)抗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因应用过量可使骨骼肌运动终板处有过多乙酰胆碱堆积,导致持久去极化,加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障碍,使肌无力症状加重,称为胆碱能危象。35.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adrenaline reversal)a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等可取消去氧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可以部分阻断去氧肾上腺素所致升高血压作用,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称为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36. 最小肺泡药物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是指在一个大气压下,使50%患者或动物对伤害性刺激不再产生体动

12、反应(逃避反射)时呼气末潮气(相当于肺泡气)内麻醉药浓度,单位是Vol %,MAC越小,麻醉药的效价越高。37. 镇静药(sedatives)能缓和激动,消除躁动,恢复安静情绪的药物。38. 催眠药(hypnotics)是一类能引起睡意,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性睡眠的药物。39. “开-关”现象(on-off phenomenon)患者服用左旋多巴后突然发生的少动(肌强直性运动不能,即所谓的“关”),此现象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又突然自动恢复为良好状态,但常伴有运动障碍(即所谓“开”)。40. 阿司匹林哮喘(aspirin asthma)有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某些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13、称为“阿司匹林哮喘”。41. 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患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和青年,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一系列反应,表现为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称为瑞氏综合征。42. 早后去极(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 , EAD)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后去极,常见于2、3相复极中,因膜电位不稳定而产生的振荡。43. 迟后去极(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DAD)在细胞内钙超载情况下,发生在动作电位完全或接近完全复极时的一种短暂的振荡性去极。44. 折返激动(reentrant excitation)是指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可顺着另一环形

14、通路折回再次兴奋原已兴奋过的心肌,是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45. 金鸡纳反应(chichonic reaction)病人使用奎尼丁后,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腹泻、恶心、视物模糊等症状,称为金鸡纳反应。46. 首剂现象:病人首次应用哌唑嗪等a1受体阻断药时表现为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一般在第一次给药后30-60分钟出现。47. 隔日疗法:在长程疗法中对某些慢性病例可采用隔日一次给药法,即将两天的总药量在隔日早晨一次给予,每天下午和第二天早晨则不用药,这是一种能减轻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的有效方法。48. 库欣综合征:过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所致物质代谢与水盐代谢紊乱的后果,表现为肌无力与肌萎

15、缩(多发于四肢的大肌群,也可在骨盆与肩胛骨肌群)、皮肤变薄、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水肿、高血压、动脉硬化、低钾血症、糖尿等。49. 反跳现象:糖皮质激素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突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或加重的现象称为反跳现象。50. 允许作用:糖皮质激素对有些组织细胞无直接效应,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称允许作用。51. 索莫吉效应(Somogyi effect)为凌晨3时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的现象,是胰岛素使用过量致夜间低血糖反应后,升糖激素反馈性地分泌增加,出现的血糖反跳性升高现象,呈“低后高”的特征。52. 黎明现象(dawn phenomenon)糖尿病患者凌晨3-9时血糖明

16、显升高的现象,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用量不足,午夜后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的现象,呈“高后高”的特征。53. 抗菌药(bacteriostatic drugs)是指某种或某一类抗菌药物仅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的能力而无杀灭作用。54. 杀菌药(bactericidal drugs)该类抗菌药物不但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的能力,而且具有杀灭的作用。55. 抗菌谱(antibacterual spectrum)指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56. 抗菌活性(antibacterual activity)是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这是由于各种病原菌或者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对同一种抗菌药的敏感

17、性不同的关系。57.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在体外实验中,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称为最低抑菌浓度。58. 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在体外实验中,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或使细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称为最低杀菌浓度。59. 细菌耐药性(bacterial resistance)是指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的现象,这种病原菌称为耐药菌,造成抗菌药物对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疗效降低或者无效。60. 二重感染:正常人的口腔、鼻咽、肠道等

18、处有微生物寄生,菌群间维持平衡的共生状态,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使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不敏感菌乘机在机体内繁殖,造成二重感染。61.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是评价包括化学治疗药物在内的所有化学治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常以LD50/ED50或LD5/ED95,这一比列关系来衡量,这一比例关系称为化疗指数。化疗指数愈大,表明该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越好;而对机体的毒性越小,则临床应用价值越高。62. 抗生素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 PAE)指抗生素或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一定时间撤药后,血药浓度已低于MIC时,细菌生长繁殖受

19、抑制的作用仍可持续一段时间,此现象称为抗生素后效应。63. 灰婴综合征:新生儿及早产儿使用氯霉素剂量过大时,常于用药后4天(2-9天)发生循环衰竭,患儿出现呕吐、呼吸急促、发绀、代谢性酸中毒等,称为灰婴综合征。64. 耐受性:是指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但不致消失,增加剂量可保持原有的治疗效果。67、双硫仑样反应(disulfiram reaction)指在应用某些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过程期间饮酒,身体产生严重不适的现象。68、赫氏反应(Herxheimer reaction)在使用青霉素治疗梅毒螺旋体或钩端螺旋体、雅司、鼠咬热、炭疽等感染时,可出现症状加重的现象,表现为全

20、身不适、寒战、高热、咽痛、肌痛、心跳加快等,一般发生于开始治疗的6-8小时,12-24小时内消失,这种治疗矛盾的现象称为赫氏反应。69、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指肿瘤细胞与某一抗肿瘤药物接触后,除对其产生耐药性外,还对其他多种结构不同且作用机制各异的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即所谓的交叉耐药现象。-折返pull back:是经传导环路折回到原处的冲动。单次折返可引起期前收缩,连续折返可引起阵发性室上性或室心性心动过速;多个折返同时发生,可引起心房或心室的扑动和颤动。 2-后遗效应after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 3-

21、激动药excitomotor: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效应。4-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第一关卡: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粘膜吸收后,首先经静脉进入肝脏,当经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成分减少。5-首关效应First pass effect: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6-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

22、lity: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7-药物drug:能影响机体功能及细胞代谢过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8-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9-药效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9-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10-新药new drug: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11-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

23、的反应。12-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13-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效应强弱与血药浓度高低成正比,这种剂量与效应关系称量效关系。14-受体receptor: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浆或细胞核中的大分子物质,能识别特异性与神经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质及药物结合产生特定的生物效应。15-药物的体内过程intracorporal process of drugs: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机体产生

24、药理效应,然后由机体排除期间经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基本过程。16-半衰期half-life period: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17-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在人体中即使条件都相同,也有少数人对药物的反应程度不同。18-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s: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或先后使用时,由于药动学或药效学原因改变了原有的药理效应或毒性反应。19-局麻药local anesthetics:一类能在 用药部位可逆性阻断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的药物。20-镇静催眠药Sedative-hypnotics:一类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25、产生安静和近似生理性睡眠的药物。21-惊厥convulsions: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全身骨骼肌不自主强烈收缩,是中枢神经过度兴奋所致。22-精神失常psychopathy: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的一类疾病。23-疼痛pain: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而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是集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常有不愉快情绪。24-中枢兴奋药central stimulant:一类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药物。25-抗高血压药Antihypertensive drug:凡能降低血压而用于高血压治疗的药物。26-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26、的心急急剧、暂时性的缺血缺氧综合症。27-血脂blood fat:血浆中所含脂类的总称。28-利尿药Diuretics:一类作用于肾脏,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出、增加尿量的药物。29-心律失常arrhythmia:指心脏兴奋功能或电生理活动的异常。30镇痛药analgesic类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选择性消除或减轻疼痛以及疼痛引起的精神紧张和烦躁不安等情绪反应的作用,但不影响意识和其他感觉的药物31贫血anemia指单位体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种病现象32反跳现象rebound phenomenon指长期应用某药物时突然停药引起原病情加重的象33避孕药contracep

27、tive:一类阻止受孕或防止妊娠的药物。34-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症状群的代谢性疾病。35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36-化疗chemotherapy:即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是目前治疗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37-抗生素antibiotic:指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他火星的一类物质。38-抗菌谱antimicrobial spectrum:泛指一种或一类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

28、的类、属、种范围。25抗菌药antibacterial: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由一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所产生的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半合成药物。39-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是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29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外抗菌实验中,抑制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30最低杀菌浓度:(MBC)体外抗菌实验中,杀灭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31抗菌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后,在抗菌药物被清除情况下细菌生长仍受抑制的现象。 42-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

29、c index:评价化疗药物安全性的指标。化疗指数愈大,表明药物毒性愈小,相对较安全。43-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 PAE:是指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维持一段时间的效应。44-解毒药alexipharmac:指能排除或中和毒物,对抗毒性作用,减弱毒性反应,解除或减轻中毒症状,降低中毒死亡,以治疗中毒为目的的药物。名词解释45-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46-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研究机

30、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的学科。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及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7-一般药理学研究General pharmacology study:指对新药主要药效作用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研究。主要是研究药物对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作用等。 48-安慰剂placebo:是不含活性药物但又暗示某种效应的制剂(如在外形、颜色、味道等方面与某种活性药物或受试药物相同) 49-药物作用drug action: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50-药物效应drug effect: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51-兴

31、奋exciting: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作用. 52-抑制restrain:凡能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 53-受体receptor: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反应。 54-配体ligand: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55-副作用side effect:指用于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56-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指长期用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作用 57-二重感染double infection:长期使用四环素类等广谱性抗生素后,由于敏感菌株被抑制,而

32、使肠道内菌群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 58-部分激动剂partial agonist:与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低的药物。 59-竞争性拮抗剂competitive antagonist: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没有内在活性,且激动剂相互竞争相同的受体 60-极量maximal dose:产生疗效的最大治疗量 61-药物的效能Drug effectiveness:指药物引起的最大效应 62-效价titer:指产生相同效应时所需要剂量或浓度大小,与药物的作用强度成反比9效价强度potency: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通常以毫克计)63-治

33、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是LD50与ED50的比值,该指数越大表示药物越安全64-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当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65-消除半衰期elimination half life: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66-快速耐受性acute tolerance:在短时间内连续用药数次后,立即产生的耐受* 67-叉耐受性Fork tolerance:机体对某些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药的敏感也降低 68-特异质diathesis: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出现极敏感或极不敏感的反应,或出现与通常性质

34、不同的反应 69-躯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反复用药后造成身体适应状态产生欣快感,一旦中断用药,可出现强烈的戒断综合症,称为 70-精神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用药后产生愉快满足的感觉,使用药者在精神上渴望周期性或连续用药,以达到舒适感 71-协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合并用药作用增加总19 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72-拮抗作用antagonism:合并用药效应减弱,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 73-胆碱受体M-AChR:能与ACh结合的受体。可分为M、N两种亚型

35、 74-肾上腺素受体adrenocepter:能与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称为.,分为、两种亚型 75-拟胆碱药Cholinergic Drugs:一类作用与ACh相似的药物,能激动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神经节、神经肌肉接头等部位的胆碱受体,产生拟胆碱作用 76-调节痉挛spasm of accommodation: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看近物清楚,看远物模糊的作用 78-调节麻痹paralysis of accommodation:晶状体受调节,屈光度减低,不能将近物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看近物模糊不清,仅适于远视 79-去极化型肌松药depolarizing muscular

36、relaxants:与N2受体结合后,能持续兴奋受体,产生ACh样作用,随后受体失去兴奋性产生肌松的药物 80-非去极化型肌松药nondepolarizer:竞争性阻断ACh对N2胆碱受体的兴奋而引起肌松的药物 81-血/气分布系数Blood/gas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指血中药物浓度与吸入气中药物浓度达到平衡时的比值,血/气分布系数大的药物在血中浓度大,血中药物分压升高慢,即达到血/气分压平衡状态慢,故诱导期长。 82-最小肺泡浓度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在一个大气压下,能使50%病人痛觉消失的肺泡气体中药物的浓度称

37、为.,MAC越低,药物的麻醉作用越强。 83-分离麻醉:dissociative anesthesia可抑制丘脑和新皮质系统,选择性阻断痛觉冲动的传导,同时又能兴奋脑干及边缘系统,使用过程中可引起意识模糊,短时记忆缺失,痛觉完全消失,梦幻和肌张力增加等,这种意识和感觉的分离状态。 84-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震颤病),临床症状主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共济失调,重症者伴记忆障碍和痴呆等。 85-“开-关”现象On-off phenomenon:即突然发生少动(肌强直性运动不能,所谓“关”),此现象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又突然恢复为良好状态但常伴有运动障碍(所谓

38、“开”)。 86-非麻醉性镇痛药The narcotic analgesics:是一类成瘾性小,未列入麻醉药品品种目录的镇痛药,俗称非成瘾性镇痛药,如喷他佐辛、曲马朵、罗通定、奈福泮等 87-成瘾性addiction:即躯体依赖性,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兴奋、失眠、流涕、流泪、震颤、出汗、呕吐、腹泻、肌肉疼痛、发热、瞳孔散大、焦虑、甚至虚脱和意识丧失。 88-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绝大多数还兼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由于它们在化学上不同与甾体类激素,又称非甾体类抗炎药。

39、89-瑞夷综合征Rui yi syndrome:病毒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和青少年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肝损害和脑病,可致死。 90-膜反应性Membrane responsiveness:指膜电位水平与其所激发的0相最大上升速率之间的关系。 91-后除极Afterdepolarization:是在一个动作电位水平与其所激发的0相除极后所发生的除极,其频率较快,振幅较小,呈震荡性波动,膜电位不稳定,容易引起异常触发活动。 92-早后除极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是发生在2相和3相中由Ca2+内流增加所致的后除极。 93-迟后除极delayed afterdepolariza

40、tion:是因细胞内Ca2+过荷诱发的发生在4相早期由Na+内流所致的后除极。 94-触发活动Triggered activity:是由后除极电位诱发的异常冲动 95-奎宁丁晕厥Quinine butyl syncope:是用奎宁丁时,病人突发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使病人神智丧失,四肢抽搐及呼吸停止的反应。 96-金鸡纳反应cinchonism:是奎宁丁和奎宁所致的肠道反应、耳鸣、听力减退或丧失、势力模糊、晕厥及谵妄等特有的反应。 97-碘反应Iodine reaction:是由含碘化合物在体内释放出碘所致的甲状腺功能紊乱及变态反应等。 98-光谱抗心律失常药Spectrum anti-a

41、rrhythmic drugs:对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均有疗效的药物。 99-正性肌力作用positive inotropic action:指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负性频率作用:指减慢心率的作用。 100-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是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苷类。 第二部分1-变异型心绞痛Prinzmetals variant angina pectoris:是冠脉痉挛所诱发的一种自发性心2-绞痛类型特点Colic types:疼痛发生与心肌需氧增加无明显关系,与冠状动脉血流主流贮备量的减少有关3-高脂血症HLP(hyperlipidaemia):凡血浆中VLDL、IDL

42、、LDL及apoB浓度高于正常值为高脂蛋白血症或高脂血症,易致动脉粥样硬化,共有6型。 4-调血脂药lipid regulators:凡能使LDL、VLDL、TC、TG及apoB降低,或使HDL、apoA升高的药物,都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5-允许作用permissive action:糖皮质激素对某些组织细胞虽无直接作用,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6-性激素sex hormone:为性腺分泌的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属类固醇化合物7-交叉耐药性cross tolerance:指致病微生物对某一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作用机制相似的抗菌药物也产生耐药性。 8-突变

43、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MPC):细菌突变耐药株在MIC到MPC之间的浓度范围范围内会被选择出来, 9-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为一系列存在于细菌细胞膜上的-内酰胺类作用的靶分子-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是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肽酶,不同细菌的PBPs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异。 10-内酰胺酶-lactamase:系由细菌所产生的一种能水解失活-内酰胺类的酶,如窄谱(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及广谱类等。 11-抗真菌药物antifungal drug:指具有抑制或杀死真菌生长或繁殖的药物,用于治疗真

44、菌感染。12-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 of drug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除了血管内给药物外 其他给药途径都在吸收过程13-口服给药oral administration口服给药 药物在到达体循环之前,经肠道,肠壁 和肝脏的代谢分解,是进入体内的药量降低。此过程称为过首效应14-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15- 不良反应untoward effect:由于药物的选择性是相对的,有些药物有多方面的作用,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16-兴奋药stimulant: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药物。17-抑制药de

45、pressant:凡能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药物。18-拮抗药antagonist: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物质。19-肝药酶Liver medicine enzyme:肝细胞的平滑内质网脂质中的微粒体酶是药物代谢最重要的酶系统,称为“肝药酶”,影响药物的药效。20 耐受性tolerance:指药物连续多次应用于人体,其效应逐渐减弱,必须不断地增加用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应。21 耐药性drug-fast: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22化学治疗chemotherapy: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

46、的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的治疗手段。23 胆碱危象Choline crisis:即新斯的明过量危象,多在一时用药过量后发生,除上述呼吸困难等症状外,尚有乙酰胆碱蓄积过多症状:包括毒碱样中毒症状(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多汗、流涎、气管分泌物增多、心率变慢等),烟碱样中毒症状(肌肉震颤、痉挛和紧缩感等)以及中枢神经症状(焦虑、失眠、精神错乱、意识不清、描搐、昏迷等)。25 水杨酸反应salicylism reaction:水杨酸样反应:系指水杨酸纳和乙酰水杨酸等引起的反应,当大剂量应用该类药物时,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听减退,重者出现精神错乱,皮疹,出血等症状,称

47、为水杨酸样反应.26 首剂现象first dose phenomenon:又称首剂综合征或首剂现象,系指一些病人在初服某种药物时,由于肌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27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指对处于细胞增殖周期中的各期(G1、S、G2、M)或是休止期的细胞(C0期)均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它们大多能与细胞中的DNA结合,阻断其复制。从而表现其杀伤细胞的作用。28 细胞周期特异性生物(CCSA):仅对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周期中某一期细胞有杀灭作用的药物。31完全激动剂full agonist:有很大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产生最大效应33主动转运active

48、transport:某些物质(如Na+、K+)以细胞膜特异载体蛋白携带下,通过细胞膜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转运。主动转运的特点是:必须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34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形式。 (1)单纯扩散:指小分子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2)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移动的过程。34 一级动力学消除First-order kinetics: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消除某

49、恒定比例的药量。35 零级动力学消除zero-order kinetics:单位时间内消除向等量的药物,也称衡量消除动力学。36 房室模型:药物可按其在血浆消除的速率分成一室模型或二室模型的药物。(1)一室模型:是假定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在体内的分布是瞬即均衡的。(2)二室模型:是假定身体由一个中央室和一个周边室相连接的模型,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中央室的分布是瞬即均衡的,但进入周边室则有一个分布过程,须经一定时间才能同中央室保持均衡。38.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40.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41.依赖性dependency:是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了生理性的或是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分生理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两种.43.习惯性habitua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