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实施--设计部分.ppt_第1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实施--设计部分.ppt_第2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实施--设计部分.ppt_第3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实施--设计部分.ppt_第4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实施--设计部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实施,综合布线设计部分,本章节主要学习的内容,了解综合布线系统发展过程及未来趋势 熟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依据及规范 熟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求、特点 掌握综合布线系统传输介质 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 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一、综合布线的认识,发展的过程 未来发展的趋势 设计依据 设计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一、综合布线的认识,1、综合布线系统发展历程 综合布线的发展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之间的关系 综合布线的发展与建筑物自动化系统的关系 随着全球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信息共享的需求,一、综合布线的认识,2、综合布线未来趋势 综合布线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

2、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其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甚至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0兆以太网转换到100兆以太网到今天成为主流的千兆以太网再到目前数据中心已使用的万兆以太网,甚至于下一代数据中心即将使用的40G BASE-T网络,网络速度可谓是在以爆炸性速度增长。 根据第三方的市场研究报告,2013年中国数据中心网络主干光和铜的比例大约是70:30,在2008年这个比例大约是20:80,由此可见,在数据中心市场光进铜退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一、综合布线的认识,3、综合布线设计依据 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物综合布线ISO/IEC 11801: 1995(E) 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ANSI/TIA/EI

3、A 568A) 建筑物布线标准(EN 50173)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D/T 50312-2007)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 926.1-1997) 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传输性能现场测试规范(TIA/EIA TSB-67),一、综合布线的认识,4、综合布线设计要求 和建筑物中的其它管线(例如电力照明、给排水、暖气通风等)一样,必须与建筑物的主体统一考虑、协调配合,尽量做到同步施工建设。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除要考虑与公用通信网的连接外,设备间、电信间的设置必须与智能建筑群的建筑规划相互协调,并应纳入规划的相关部分,做到互相衔接成为整体 应根据智能建筑的用户性质、使用功

4、能、通信要求,结合远期发展需要,确定综合布线系统总体技术方案,使之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工程建设原则,选择合适的相线产品和设备配置,使整个布线系统安全可靠,便于安装施工和维护使用。,一、综合布线的认识,5、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兼容性 开放性 灵活性 可靠性 先进性 经济性,二、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介质,1、同轴电缆 (1)同轴电缆的结构,二、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介质,1、同轴电缆 (2)、同轴电缆的特点 在同轴电缆中,中心导体与屏蔽层之间用绝缘材料隔开,其频率特性比双绞线好,能进行较高速率的传输; 屏蔽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通常多用于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二、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介质,1、同轴电缆

5、 (3)、同轴电缆命名规则,二、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介质,2、双绞线 (1)、双绞线分类 双绞线的种类有屏蔽双绞线电缆(UTP)和非屏蔽双绞线电缆(STP)两大类。,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二、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介质,2、双绞线 (2)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结构,二、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介质,2、双绞线 (3)双绞线的规格型号“类”的含义 (4)大对数,二、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介质,3、光纤 光纤的结构。光纤即光纤导纤维,是一种传输光束的细微而柔韧的媒介,通常将石英玻璃预制棒拉成细丝,由纤芯和包层构成双层同心圆柱体。,二、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介质,3、光纤 1)、光纤的分类 单模光纤(Single

6、 Mode Fiber) 多模光纤(Multi Mode Fiber),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综合布线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是商住楼、办公楼、综合楼及智能住宅小区建筑智能化的楼宇设备管理、办公自动化、通信网络等各系统中所要设计的一项独立内容,是为了适应经济建设高速的发展和满足改革开放的社会需要,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搞好电话、数据、图像、文本等多媒体综合网络建设,解决接入网络到用户终端的最后一段传输网络问题。,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2、综合布线设计原则 可行性和适应性 选进性和可靠性 开放性和标准性 安全性和保密性 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3、

7、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等级 1)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 每一个工作区为810; 每一个工作区有1个信息插座 每一个工作区有一条水平布线的4对六类非屏蔽双绞线; 完全采用110A交叉连接硬件,并与未来的附加设备兼容; 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4对双绞线,两对用于数据传输,两对用于语音传输。,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3、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等级 2)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 每一个工作区为810; 每个工作区有2个以上信息插座; 每个信息插座均有水平布线的4对六类非屏蔽双绞线; 具有110A或110P交叉连接硬件; 每个工作区的电缆至少有8对双绞线。,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3、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等级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

8、 每一个工作区为810; 每个工作区有2个以上信息插座; 在建筑、建筑群的干线或水平布线子系统中配置62.5um的光缆或光纤到桌面; 在每个工作区的建筑群干线电缆内配置有2条以上的双绞线; 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中配有4对双绞线。,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4、符号术语 术语 符号 5、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流程 分析用户需求 获取建筑物平面图 系统结构设计 布线路由设计 可行性论证,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 编制综合布线用料清单,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6、综合布线设计需求分析 综合布线需求分析内容 综合布线需求分析的要求 通过用户调查确认建筑物中工作区的数量和用途 实际需求应满足当前需要,但也应有一定发展空间

9、 需求分时要求总体规划,全面兼顾 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7、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组成 综合布线采用的布线主要部件有下列几种,即建筑群配线架(CD)、建筑群干线电缆及干线光纤、建筑物配线架(BD)、建筑物干线电缆及干线光缆、楼层配线架(FD)、水平电缆及光纤、终端信息插座(TO)等。,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8、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要求 由于设置终端设备的类型和功能不同,所以有不同的服务区。通常电话机或计算机终端设备的工作区的面积510计算,也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要设置。,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8、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工作区适配器,三、综合布线系统设

10、计,8、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主要产品介绍,信息插座面板,信息插座模块,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8、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工作区信息插座的安装,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8、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步骤 确定工作区大小 确定信息点数量 确定信息插座数量 确定信息插座的安装方式 确定各信息点的安装位置并编号,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8、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信息插座 信息插座在工作区子系统内是水平子系统电缆的终结点,也是终端设备与水平系统连接的接口。 信息插座的类型:3类、5类、超5类、6类信息插座,千兆光纤插座模块,光纤插座(FJ:FiberJack)模块,多媒体信息插座等。 信息插座接线方式有两种端接

11、方式:T568B和T568A标准端接。,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8、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主要产品介绍 信息插座面板 信息插座面板分为单口面板插座、双口面板插座、多媒体面板插座、光纤面板插座和地面插座等。,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8、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模块安装指南说明,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8、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模块安装指南说明,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8、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设计案例 已知某办公楼办公楼地上12层、地下1层,每层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左右。根据用户需求分析得知,每间房子内的办公桌需要配置一个电话语音信息点,1个计算机网络信息点。以某层为例,办公室有8间、2个会议室、1个前台,共有办公桌2

12、3张和2张会议桌。计算出该层综合布线工程应订购的信息插座的种类和数量是多少?需订购的信息模块的种类和数量是多少?,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9、水平子系统设计 1)水平子系统设计概述 水平子系统是指从楼层配线架连接到分布在同一层建筑物内各个通信引出端的通信线路,它包括楼层配线架、水平电缆、水平光纤、通信引出端以及楼层配线架上机械终端、接插软线和跳线等。,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9、水平子系统设计 2)水平子系统的拓扑结构 以楼层配线架为主节点,各个通信引出端为节点,楼层配线架和通信引出端之间采取独立的线路相互连接,形成以中心向外辐射的星形线路网状态。,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9、水平子系统设计 3)水

13、平子系统缆线长度 水平布线(电缆、光缆)长度是指从楼层配线设备终端到通信引出端的长度,最大缆线长度为90m。,双绞电缆的水平布线,光纤的水平布线,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9、水平子系统设计 4)水平子系统的线缆类型 线缆类型:电缆、光纤型式有100非屏蔽双绞线(UTP)电缆;100屏蔽双绞线(STP)电缆;8.3um/125um单模光纤;62.5um/125um多模光纤。,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9、水平子系统设计 4)水平子系统的线缆类型 缆线连接方式,电话交换配线的连接方式,数据系统(经跳线)连接方式,数据系统(经设备缆线)连接方式,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0、干线子系统设计 10.1.干线子

14、系统的概述 在确定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前,必须确定电缆语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0、干线子系统设计 10.2.干线子系统的要求 确定每层楼或整座楼的干线要求 确定从楼层到设备间的干线电缆路由 确定使用光缆还是双绞线 确定干线接线间的接线方式 确定干线线缆的长度 确定敷设附加横向电缆时支撑结构,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0、干线子系统设计 10.3.干线子系统的拓扑结构 星型结构 总线型结构 环型结构 树型结构,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0、干线子系统设计 10.4.干线子系统设计建议 语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 语音主干线和水平配线1:2,数据为1:1,主干电缆考

15、虑20%余量。 确定每层楼的干线电缆要求选择电缆的类型。 应选择干线电缆最短、最安全和最经济的路由。 干线电缆可采用点对点端接。 每段干线电缆长度要有备用部分(约10%)好端接容限。,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0、干线子系统设计 10.5.干线子系统布线距离和线缆类型 1)干线子系统布线距离 干线子系统布线距离的设计根据所用媒介的不同而异,干线子系统布线的最大距离。,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0、干线子系统设计 10.5.干线子系统布线距离和线缆类型 2)干线子系统的缆线类型 干线子系统布线的缆线有100大对数双绞线缆(屏蔽或非屏蔽);150双绞电缆;(8.3/125)um单模光纤;(62.5/1

16、25)um多模光纤。 3)干线子系统的配置 主干电缆的对数应按每一个电话8位模块通用插座配置1对线,并在总需求线对的基础上至少预留10%的备用线对。,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0、干线子系统设计 10.5.干线子系统布线距离和线缆类型 4)管道容量的计算,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1.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11.1.设备间子系统概述 设备间子系统也称设备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由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它把各种公共系统设备的多种不同设备互联起来,其中包括邮电部门的光缆、同轴电缆、程控交换机等。,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1.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11.2.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要求 设备间的位置要求 设备间的

17、大小要求 设备间的装饰要求 设备间内应防止有害气体侵入,并有良好的防尘措施 设备间的高度应考虑 设备间的照明要求 设备间的配电要求,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1.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11.3.设备间子系统设计方法 1、设备间的位置和面积 设备间的理想位置应处在建筑物内综合布线系统干线网络的中间位置。 设备间的面积大小应根据智能化建筑的工程建设规模、各种系统的配置、安装设备的数量和网络结构的要求以及今后发展需要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1.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11.3.设备间子系统设计方法 2、交接间设计方法 确定干线通道及楼层交接间的数量,应从干线所服务的可用楼层面积来考虑。,三

18、、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2.管理区子系统设计 12.1.管理区子系统的概述 管理区子系统由交连互联和模拟/非模拟组成。管理间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手段,它是连接垂直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干线子系统的设备,其主要设备是配线架、交换机、机柜和电源。,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2.管理区子系统设计 12.2.线路管理设计方案 1、单点管理单交连 只有一个管理点,交连设备位于设备间内的交换机附近,电缆直接从设备敷设到各个楼层的信息点。,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2.管理区子系统设计 12.2.线路管理设计方案 2、单点管理双交连 单点管理双交连方式在整个综合布线系统中也只有一个管理点。单点管理位于设备内的交接设备或

19、互连设备附件,通常对线路不进行跳线管理,直接连接到用户工作区或交接间里面的第二个硬件接线交连区。,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2.管理区子系统设计 12.2.线路管理设计方案 3、双点管理双交连 当建筑物规模比较大(机场、大型商场、酒店、办公楼住宅小区等等)、信息点比较多时,多采用二级交接间,配成双点管理双交连方式,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2.管理区子系统设计 12.3.管理区子系统的交连部件 管理区子系统包括110配线架、RJ45配线架、光纤配线架、水平线缆、主干线缆、机柜等设备。,RJ45配线架,110型配线架,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2.管理区子系统设计 12.3.管理区子系统的交连部件,室

20、内光纤,大对数,网络机柜,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2.管理区子系统设计 12.4.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1、铜缆布线管理子系统设计方案 铜线布线系统的管理子系统主要采用110配线架或BIX配线架作为语音系统的管理器件,采用模块数据配线架作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器件。 2、光缆布线管理子系统设计方案 光缆布线管理子系统主要采用光纤配线箱和光纤配线架作为光缆管理器件。,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2.管理区子系统设计 12.5.管理子系统标签编制 管理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线路管理区域,该区域往往安装了大量的线缆、管理器件及跳线,为了方便以后线路的管理工作,管理子系统的线缆、管理器件及跳线都必须做好标记,

21、以标明位置、用途等信息。完整的标记应包含以下的信息:建筑物名称、位置、区号、起始点和功能。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常用三种标记:电缆标记、场标记和插入标记,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2.管理区子系统设计 12.5.管理子系统标签编制 电缆标记:电缆标记主要用来标明电缆来源和去处,在电缆连接设备前电缆的起始端和终端都应做好电缆标记。 场标记:场标记又称为区域标记,一般用于设备问、配线间和二级交接间的管理器件之上,以区别管理器件连接线缆的区域范围。 插入标记:插入标记一般管理器件上,如110配线架、BIX安装架等。,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3.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13.1.建筑群子系统的概述 建筑群子系统将

22、一个建筑物中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物群的另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它由电缆、光缆和入楼处线缆上过流过压的电气保护设备等相关硬件组成,从而形成了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其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3.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13.2.建筑群子系统布线方法 1 建筑物间地下主干路径 管道内布线是由管道和人孔组成的地下系统,它们用来对网络内的各个建筑物进行互连。,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3.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13.2.建筑群子系统布线方法 2 建筑物间直埋主干路径 当选择路径时,一定要考虑地面风景、围墙、树木、铺路区域及其它可能的服务设备。,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3.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23、 13.2.建筑群子系统布线方法 3 建筑物间空架线主干路径 空架线路由电杆、裸线架和支撑设备组成、空架线要考虑问题:建筑物四周环境、合适的线缆、线距和线杆距等。,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3.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13.2.建筑群子系统布线方法 4 建筑物间通道主干路径 通道为导线、府垫架、金属线导管或裸线架提供路径。,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3.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13.2.建筑群子系统布线方法 5 建筑群布线方法比较,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3.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13.3.建筑群子系统布线需求 综合布线系统是网络系统的“高速公路”,担负着数据、语音安全有效传输的任务,是弱电系统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24、。综合布线采用开放式的结构,可划分成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管理区七个子系统,可以概括为“二间、二区、三个子系统”,而建筑群子系统可以看着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神经中枢”。,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3.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13.4.交叉连接在建筑群子系统中的应用 交叉连接方式将线缆分为永久固定光纤和跳线。从交换机设备端来的光缆一般作为永久性线缆固定在配线设备的后部,通过配线架正面跳线进行交叉连接。,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3.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13.4.交叉连接在建筑群子系统中的应用 1、传统解决方案,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3.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13.4.交

25、叉连接在建筑群子系统中的应用 2、推荐解决方案,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4.综合布线系统的安全防护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防护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外来电磁干扰和向外产生的电磁辐射,前者直接影响综合布线系统的正常运行,后者则是综合布线系统传递信息时产生泄漏的原因。因此,在综合布线系统T程设计中,必须根据智能化建筑和智能化小区所在环境的具体情况和建设单位的要求,认真调查研究,选用合适的防护措施。 1、通信网络的传输速率迅速提高,导致容易产生向外的电磁辐射和受到外界电磁干扰; 2、电磁干扰源日益增多,客观环境的传输条件迅速恶化; 3、网络的安全、可靠性要求提高。,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4.综合布线系统的安全防护设计 14.1.电源 设备间安放计算机主机时,应按照计算机主机电源要求进行工程设计; 设备间内安放程控用户交换机时应按照工业企业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规范CECS09:89进行T程设计; 设备间、交接间应采用可靠的交流220 V、50 Hz电源提供。,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4.综合布线系统的安全防护设计 14.2.电气防护及接地 1、综合布线系统与干扰源的间距表,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4.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