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景观设计中传统元素的渗透与融合_宋晓梅_第1页
现代景观设计中传统元素的渗透与融合_宋晓梅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设计140 现代景观设计中传统元素的渗透与融合宋晓梅摘要: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国文化的实体外化,其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彰显了民族文化意蕴的特别性。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的潮流中,现代主义与传统元素的相互融合已然是最热门的风格,这不仅是一种创新和传承,而且也能给设计增添更多的文化底蕴,使其更具艺术表现力。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常见的传统元素,并对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元素之间的互相渗透与融合进行了展望和分析。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传统元素;融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环境意识的日渐提高以及 文化欣赏和需求水平的提升,中国现代景观行业也获得了 前所未有的发展。从现代景观业的整个产生与发展

2、进程来 看,其不仅涉及建筑,还涉及绘画、雕塑等各个艺术领 域,具有相当广泛的人文背景范围。而中国传统元素集科 学、艺术、文化于一身,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用巨大而 丰富的教科书来形容它并不为过。运用现代的审美法则和 艺术手段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元素加入到环境空间中 的创造之中,不仅能使现代景观艺术更具有艺术性,而且 更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舒适性和欣赏性。现代景观设计 是设计人员用自己的智慧有目的地进行策划活动,他们把 自身的审美理念和实践通过对文字与图形等各种元素的有机结合传达给人们,以期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和艺很多传统图形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在融入现代景观艺术设 计的过程中已经被人们不断地

3、赋予了新的含义。 除了图形之外,中国汉字也经常出现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之中。中国汉字的演变已经历经了几千年,经历了从 甲骨文到象形文字再到现代方块字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 中国的标志性元素。甲骨文因其形体上的特殊性及文化上 的象征性,被众多现代景观设计者应用到现代景观艺术设 计中,从而给人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视觉元素。比较典型 的是奥运会的景观标志,其巧妙地融合了甲骨文这一传统 汉字元素,既让人记忆深刻,又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精神。 另一个比较著名的传统文学与现代景观艺术相融合的例子 是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中国馆的设计,中国馆建筑在 形态用了传统的“斗冠”造型,色彩上则应用了中国传统 颜色“红色”

4、,另一传统汉字元素“叠篆”呈水平之势在 外墙的表面展开,既有中国特色又极具艺术冲击力。 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融合在一起,标志着我国 现代景观设计的主张性和多元化。但是,现代景观设计和 传统元素的融合必须是在建立对传统图形和文字内涵的深层次的了解基础之上,要寻找新模型的创意点和启示点,术审验。现代景观设计要想能感动人、打动人,在设计中就必须加入更深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中国上下五千年 的历史,流传下来了包罗万象且源远流长的传统元素,为景观艺术设计提供了大量养分,这些元素包括文字、书法、图腾、中国结、刺绣、文房四宝、中国学说、诗歌、山水墨画等等,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本文主要从图形、传统文字以及和诗歌

5、这几大常见的中国传统元素入手分析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渗透融合。 一、图形、传统文字等元素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传统元素的分类也多如牛毛,其不仅包含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还包括各民 族在文化流传中保存下来的图腾及吉祥物等。一般的现代 景观设计常用的图像是一些代表着吉祥如意的远古图腾元 素,如龙凤翱翔九天、舞狮图腾、牡丹、梅花以及莲花等 传统图案。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被赋予深远意义的民俗民 风图像,常见的有“五谷丰登”“龙腾虎跃”以及“花开 富贵”等。而在一些对意蕴比较讲究的现代景观的设计 中,更常出现的是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图案。当然, 之间完美结合的表率,其彰显了

6、传统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在融合过程中所渗透的人文精神。 二、元素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的渗透景观设计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部分,不同历史时期 的景观对所处朝代的风土、地理、人情及科技水平等特征 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它是人类文明在文化和个性上的缩 影。景观艺术设计最离不开的是巧妙的构思,而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吸取灵感不外乎是一个好的创作方式。中国世俗文化的宇宙观念一直都寄予在这一传统元素的理念中,通过观察从古自今的建筑设计,能明显看出其规 设计 141划设计思想中所糅杂的宙观念。响是普通却又无比深刻的,在某些特元素对景观格局的影元内部自然而然地透出幽幽的中国气质。其次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另一常见的传

7、统元素是中国古代山水墨画。文素甚至对景观布局设计有很显著的左右程,观念与朴素的哲学思想的最鲜明体现人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和对发展而来的,他们认为从溯历史进合一”的宇宙其实是古度势人山水墨画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和审美理想的体现,其中蕴含着对美的独到把握,这对中国景观设 计师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以贝聿铭的另一著名设 计苏州博物馆的石景为例,它的整体立意就是“看来壁为 纸”“依石而绘”。就是把拙政园相邻的白墙当成提笔作 画的宣纸,模仿北宋著名文人书法家与画家米芾的山水画 设计,对大大小小几十块石头进行摆放形成景观,从而在 现代社会中创作出一幅符合现代审美意境的中国真实山水 画。把中国水墨

8、画这一传统元素与景观设计放在一起进行 融合更能体现出符合现代景观艺术设计的简约而细致的理 念。 中国传统元素在五千年的发展中沉浮,已经成为华夏 文明重要的一支血脉,流淌并植根于中国的各块神州大地 上,给现代景观艺术设计者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灵感和素材。传统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渗透和融合, 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某种回归,也是现代景观设计中 的一种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创新。但是如何让这种潮流经受 得住时间的考验而成为永恒的经典?这是当前阶段需要我 们探讨的课题。这需要广大现代景观艺术设计者紧跟时代 步伐,在对中国传统元素的挖掘和应用中不断思考和创 新,把传统元素应用在最恰当的位置,使之与现

9、代社会完 美融合,在洗尽突兀的同时丰富时代艺术感。中国是一个 传统元素与地域文化十分丰富和深厚的国家,如何把现代 景观设计与传统元素同时艺术性地展现出来,而又能被不 同地域的大众广泛接受,仍然是现代景观艺术设计的一个 问题。现代景观设计与中国传统元素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 一定要防止盲目照搬中国元素,一味地玩转复古,要在现 代景观设计中提炼适合的传统元素,并加强对地域文化元 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的重视。只有对已经被符号化的 中国传统元素进行不断突破和创新,把传统元素的普遍性、特殊性与现代景观艺术设计巧妙融合在一起,才能创 想的布局是最“天人合一”的方式。其影响到上至皇城下 至民宅的建设,在现实生

10、活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元素所遵循的是大家熟知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度的理想化与抽象化的模式兽模式,这是一种融汇了高求的理想景观设计。直到现代,村镇仍然在遵循坐北朝南,山环水绕的准则。代观念中的采光与和谐等理念,在这 代,观设计就是现化的时宁波的天一阁被誉为中国四大藏书楼之首,它的设计理念 就是古时候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1991年建造的陕 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加入了“宇宙模型”的理念,其在整个 景观设计格局中遵循“主从之序,中央殿堂,四尾重楼, 轴线射称”的传统元素,这样看起来不仅恢弘气势,而且 极富艺术感染力,是现代与典型的完美融合,不仅没有突 兀之感,反而给人一种超时空的设

11、计错觉。再比如新近落 成的浙江金华丽泽公园中的山水设计则融合了和谐的设计 理念,是浙江众多公园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景观。 三、诗歌元素与文人山水体系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 的融合我国传统的景观文化主要是自然景观和事物的审美累 积结果,这种累积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大量景 物大肆颂扬的诗歌书画,另一方面则是文人山水墨画体系 中凝结出的文化审美品格。诗歌这一元素带有诗人特有的 审美空间视角,对人们理解和认识空间有很大帮助,而且 对现代景观设计艺术也有很大的灵感启发。一首意境优美 深邃的诗歌,最能表现景观设计中自然与人文匠心独运的 关系,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念的表达。所以,传统文 化中的绝美诗文元

12、素的引用对景观创意和艺术品格的丰富 是是极其重要的。比如“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以及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入来”这两句诗,是对建筑景观中 的园林和月夜之美的鲜明刻画。陶渊明最为人熟知的“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实也是景观艺术设计中“借 景”手法的一种创意体现。 其实很多现代景观设计师也都想到了传统诗歌这一 元素,并独创性地把这些元素融入进了自己的作品中。比 如国际著名华裔景观设计师贝聿铭的香山饭店,香山饭店 的整体格局无疑带有古代诗歌的情调,青砖、灰瓦、白 墙,隔墙花影,迎风月半开等,给现代景观设计注入了雅致的文化情怀,内敛却又和谐。其实中国绝大部分运用 参考文献:1杨杨,杨桑桑.浅析现代景观艺术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丽泽公园设计初探.浙江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