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的著作_第1页
孙思邈的著作_第2页
孙思邈的著作_第3页
孙思邈的著作_第4页
孙思邈的著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孙思邈的著作篇一:10.孙思邈的医药贡献10、概述孙思邈的医药贡献,评析大医精诚的核心观点。孙思邈(581-682),隋开皇元年人,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晚年隐居于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0卷,药方论6500首。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千金方是一

2、本怎样的书?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千金方,内容广博,系统清晰,既确切载述着当时医学的方法,回答了医学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首先,孙思邈认为医学“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认为“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并须精熟”,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回答了医学是什么的问题:医学既是专门的学问,又是仁心的体现。其次,孙思邈融合古今,博采中外,各卷内容先论后方,以法统方,方从法出,理法相系,等于回答了医学为什么是专门之学的问题。第三,孙思邈不仅强调“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而且注重临床实践。孙思邈医学思想有如下六个方面:医为精微之学,医为仁心之术

3、,医贵融会贯通,医为完整系统,医在理法相系,医贵临床践行。1.收载方剂5300多首,内容涉及临床各科。孙思邈千金要方收罗唐代及以前方剂5300多首,保存了大量古方和当时流行的单方、验方,不少是孙思邈从民间采访收集所得。 故说千金方是方书之宝藏。千金方不仅收载方剂多,而且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疫病、急救等各个方面。例如健忘一证,唐以前记载专方很少,而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好忘第七,则详细记载了孔子大圣知枕中方、令人不忘方、开心散、菖蒲益智丸、养命开心益智方、北平太守八味散方、健忘方、聪明益智方、定志小丸共9方,基本反映了唐代以前治疗健忘一证的用药经验和组方规律。2.预防与治疗并重,治法和方

4、剂多有创新一般的中医古籍多重点记载各科各种疾病的辨证治疗与方药,而千金方伤寒上把对温疫预防放在首要位置。除区别温疫与其他热病外,还提出“辟温”的观点,收集并记载了屠苏酒、太乙流金散、雄黄散、治瘅气方、辟温病粉身散等预防温病的方剂共36首。3.组方配伍特色鲜明,化裁应用灵活机动。充分说明孙思邈在方剂方面善于结合临床化裁应用经方与古方的特点,也说明孙思邈非常重视实践。4、千金方记载了医经、经方、采药、制剂、针灸、养生等各方面的内容,对后世影响巨大。宋代郭思从千金方中选择出900多首常见药方,编成千金宝要,于公元1124年,在华州刻成碑石,供人们拓印。千金方著成不久,就被来我国学医的日本留学生手抄后

5、带回,其宋代刻印本也多次传入日本日本人丹波康赖编著的医心方,许多方剂采自于千金方;日本人后藤敏还照元代版本翻刻过一次;朝鲜人许凌编写的东医宝鉴,也参考过千金方。大医精诚赏读大医精诚出自唐代孙思邈著作备急千金要方的第一卷。这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同情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责任心)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无有私心)

6、。第一部分:阐述学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部分:阐述医者诊病应无私无欲,怀有同情心、平等心、责任心。对人与动物应有博爱之心,不用活物入药,对病人不应有嫌恶之心。第三部分:医者诊病应专心致志,仔细察病,不能炫耀医技,不应为财物所迷惑,更不能不顾病人痛苦而自享其乐。第四部分:行医者不应高声喧哗谈谑,不能自以为是,更不能侍己所长,牟取财物。而应志在救济帮助世人摆脱病痛唐代医药学成就概述新治疗方法:孙思邈发明药物灌肠法和药粉直吹法治疗痢疾;米糠水治脚气、动物肝治夜盲。隋朝有拔牙术,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对骨折的复位、牵引、固定等法。孙思邈在千金方中首次提出一些新的病名:白癜风、脐风、结核、

7、肉瘤、热心痛、悸心痛等。对具体疾病的论述也较详细和准确,如“消渴:所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2、印度医学传入中国,许多印度药物传入中国,如郁金香、菩提树、龙脑香。印度眼科影响中国。公元1世纪到9世纪,中国药物、脉学、炼丹术传入阿拉伯,又经阿拉伯传入西方。3、唐代著名医家辈出:苏敬、鉴真、崔知悌、蔺道人等。篇二: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1.资料取自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略、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籍考、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等书籍。2.全表摘选十三个朝代 199名主要医家的 402部现存著作,非主要的或著作已遗佚者均未列入本表范畴。3.根据医家的出生年代而排列

8、其先后次序,如出生年代无从考者,则参考其著作的成书时间作适当调整。4.有的著作撰写人未详者,则以“无名氏”代之。5.有的著作为后人伪托前贤之名而撰者,则此著作均列于前贤名下。6.关于朝代的起迄年份,均参考山西大学历史系所编中国历史大系表。7.著作者一般用其“名”,个别的用其“字”。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49年)(著作2部)1无名氏:黄帝内经2秦越人:黄帝八十一难经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著作3部)1无名氏:神农本草经2张 机:伤寒杂病论3华 佗:中藏经晋(公元265-420年)(著作3部)1王叔和:脉经2皇甫谧:针灸甲乙经3葛 洪:肘后备急方南北朝(公元420-589年)(著作3

9、部)1雷 敩:雷公炮灸论2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3陶景弘:本草经集注隋(公元581-618年)(著作2部)1巢元方:诸病源候论2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唐(公元618-907年)(著作12部)1苏 静:新修本草2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银海精微3孟 诜:食疗本草4陈藏器:本草拾遗5王 焘:外台秘要6王 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玄珠密语7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8昝 殷:经效产宝9无名氏:颅囟经五代(公元907-960年)(著作1部)1和 凝:疑狱集宋(公元960-1279年)(著作34部)1王怀隐:太平圣惠方2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4韩祗和:伤寒微旨5董 汲:小儿痘疹

10、备急方论脚气治法总要旅舍备要方6刘温舒: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素问入式运气论奥运气论奥疏钞7庞安时:伤寒总病论8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朱 肱:伤寒类证活人书10钱 乙:小儿药证直诀11太医院:圣济总录12寇宗奭:本草衍义13许叔微: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14刘 昉:幼幼新书15陈 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6郭 雍:伤寒补亡论17张 杲:医说18无名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19王执中:针灸资生经20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21施 发:察病指南22宋 慈:洗冤录23严用和:济生方24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25宋异僧:咽喉脉证通论26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金(公元1115-1234年)(著

11、作18部)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2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宣保命集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三消论伤寒直格脉因证治3张元素:珍珠囊医学起源洁古家珍4张从正:儒门事亲5李 杲: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脉诀指掌病式图说元(公元1271-1368年)(著作22部)1王好古:汤液本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此事难知斑论萃英2齐德之:外科精义3滑 寿:读素问钞难经本义诊家枢要十四经发挥麻疹全书4杜 本:敖氏伤寒金镜录5危亦林:世医得效方6罗天益:卫生宝鉴7朱震亨:格致余论丹溪心法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局方发挥8葛乾孙:十药神书9王 履:医经溯洄集10倪维德:原机启微明(公元1368

12、-1644年)(著作85部)1刘 纯:伤寒治例玉机微义2朱 橚:普济方救荒本草3戴思恭:证治要诀4王 纶:本草集要明医杂著医论问答5王九思:难经集注6李 濂:医史7虞 搏:医学正传8汪 机:石山医案续素问钞脉诀刊误集解针灸问对医学原理外科理例痘治理辨运气易览9薛 己:本草约言明医杂著注内科摘要校注陈氏小儿痘疹方论保婴金镜录保婴撮要校注妇人良方女科撮要外科发挥外科心法外科经验方正体类要外科精要注外科枢要口齿类要疠疡机要10高 武:针灸聚英11江 瓘:名医类案12万 全:万氏女科幼科发挥痘疹心法13沈之问:解围元薮14徐春圃:古今医统大全15李?梃:医学入门16李时珍: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1

13、7楼 英:医学纲目18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旨绪余19马 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20吴 崑:黄帝内经素问吴注脉语医方考针方六集21方有执:伤寒论条辨22杨继洲:针灸大战23王肯堂:证治准绳古今医统正脉全书24申斗垣:外科启玄25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26龚廷贤:寿世保元27刘裕德:重订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28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炮制大法29陈实功:外科正宗30赵献可:医贯31武之望:济阴纲目32张介宾: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33陈司成:霉疮秘录34胡慎柔:慎柔五书35孙文胤:丹台玉案36吴有性:瘟疫论37李中梓:内经知要本草通玄伤寒括要删补颐生微论医宗

14、必读病机沙篆诊家正眼清(公元1644-1911年)(著作191部)1喻 昌:寓意草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 伤寒尚论后篇医门法律2傅允科:审视瑶函3张遂辰:伤寒论参注4汪绮石:理虚元鉴篇三: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1.资料取自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略、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籍考、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等书籍。2.全表摘选十三个朝代 199名主要医家的 402部现存著作,非主要的或著作已遗佚者均未列入本表范畴。3.根据医家的出生年代而排列其先后次序,如出生年代无从考者,则参考其著作的成书时间作适当调整。4.有的著作撰写人未详者,则以“无名氏”代之。5.有的著作为后

15、人伪托前贤之名而撰者,则此著作均列于前贤名下。6.关于朝代的起迄年份,均参考山西大学历史系所编中国历史大系表。7.著作者一般用其“名”,个别的用其“字”。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49年)(著作2部)1无名氏:黄帝内经2秦越人:黄帝八十一难经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著作3部)1无名氏:神农本草经2张 机:伤寒杂病论3华 佗:中藏经晋(公元265-420年)(著作3部)1王叔和:脉经2皇甫谧:针灸甲乙经3葛 洪:肘后备急方南北朝(公元420-589年)(著作3部)1雷 敩:雷公炮灸论2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3陶景弘:本草经集注隋(公元581-618年)(著作2部)1巢元方:诸病源候论2杨

16、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唐(公元618-907年)(著作12部)1苏 静:新修本草2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银海精微3孟 诜:食疗本草4陈藏器:本草拾遗5王 焘:外台秘要6王 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玄珠密语7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8昝 殷:经效产宝9无名氏:颅囟经五代(公元907-960年)(著作1部)1和 凝:疑狱集宋(公元960-1279年)(著作34部)1王怀隐:太平圣惠方2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4韩祗和:伤寒微旨5董 汲:小儿痘疹备急方论脚气治法总要旅舍备要方6刘温舒: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素问入式运气论奥运气论奥疏钞7庞安时:伤寒总病论8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

17、方9朱 肱:伤寒类证活人书10钱 乙:小儿药证直诀11太医院:圣济总录12寇宗奭:本草衍义13许叔微: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14刘 昉:幼幼新书15陈 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6郭 雍:伤寒补亡论17张 杲:医说18无名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19王执中:针灸资生经20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21施 发:察病指南22宋 慈:洗冤录23严用和:济生方24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25宋异僧:咽喉脉证通论26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金(公元1115-1234年)(著作18部)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2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宣保命集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三消论伤寒直格

18、脉因证治3张元素:珍珠囊医学起源洁古家珍4张从正:儒门事亲5李 杲: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脉诀指掌病式图说元(公元1271-1368年)(著作22部)1王好古:汤液本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此事难知斑论萃英2齐德之:外科精义3滑 寿:读素问钞难经本义诊家枢要十四经发挥麻疹全书4杜 本:敖氏伤寒金镜录5危亦林:世医得效方6罗天益:卫生宝鉴7朱震亨:格致余论丹溪心法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局方发挥8葛乾孙:十药神书9王 履:医经溯洄集10倪维德:原机启微明(公元1368-1644年)(著作85部)1刘 纯:伤寒治例玉机微义2朱 橚:普济方救荒本草3戴思恭:证治要诀4王 纶:本草集要明医杂著医论问答5王九思:难经集注6李 濂:医史7虞 搏:医学正传8汪 机:石山医案续素问钞脉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