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目录第一章 功能流程概述6第一节 功能及特点6第二节 主要的计算流程8一、 流程图8二、 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标准的选用8三、 软件的实施方案9第三节 鉴定加固主菜单介绍10一、 砌体结构鉴定加固10二、 混凝土结构鉴定加固12三、 钢结构鉴定加固13四、 关于工作目录的变化13五、 加密锁的说明14第二章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15一、 结构建模15二、 现有建筑模型的输入15三、 鉴定加固菜单总体介绍16四、 混凝土构件材料强度等级的修改17五、 砌体结构墙体材料的修改18六、 柱实配钢筋的录入19七、 梁、墙实配钢筋的录入21八、 鉴定加固总信息21九、 鉴定加固影响系数22十、 新增构件
2、的指定24十一、 柱加固方案定义及布置24十二、 梁加固方案的定义及布置30十三、 加固方案的层间复制34第三章 砌体结构的鉴定与加固35第一节 砌体结构的鉴定35一、 砌体结构鉴定的操作步骤35二、 鉴定标准的选用40三、 第二级鉴定计算40四、 鉴定计算结果41i目录五、 选择不同鉴定规范时应关注的内容42第二节 砌体结构的加固设计43一、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操作步骤43二、 面层/板墙加固方案输入45三、 加固设计48四、 砌体墙的加固计算方法48五、 加固设计规范标准的选用48六、 加固设计计算结果49七、 选择不同加固设计规范时应关注的内容50八、 震损建筑构件的修复和加固设计50第三
3、节 砌体结构鉴定加固技术条件51一、 第二级鉴定的计算原理51二、 结构抗震计算原理54三、 加固设计的第二级鉴定计算56四、 加固设计的抗震承载力计算和刚度计算59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鉴定与加固63第一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模和荷载输入63一、 建筑实测构件强度的输入64二、 鉴定加固设计参数的输入64三、 加固方案中新增构件的输入65四、 梁、柱、墙实配钢筋的录入65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鉴定65一、 混凝土结构鉴定的操作步骤65二、 第二级鉴定计算67三、 鉴定计算结果68第三节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72一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操作步骤72二、混凝土构件加固方案输入73三、加固设计计算结
4、果75五、震损建筑构件的修复和加固设计81第四节 楼层受剪承载力计算82一、说明82二、第二级鉴定82三、加固设计87第五章 底层框架砖房结构的鉴定与加固105第一节 底层框架砖房结构的一般设计流程105ii目录第二节 底层框架砖房结构建模和荷载输入106一、 建筑实测构件强度的输入107二、 鉴定加固设计参数的输入108三、 加固方案中新增构件的输入108第三节 底层框架砖房结构的鉴定108一、 底层框架砖房结构鉴定的操作步骤108二、 鉴定标准的选用113三、 第二级鉴定计算113四、 底层框架房屋的侧移刚度计算114五、 上部传来的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的分配和查询115六、 鉴定计算结果
5、117七、 选择不同鉴定规范时应关注的内容119第四节 底层框架砖房结构的加固设计119一、 底层框架砖房结构加固设计操作步骤119二、 砌体墙的加固计算方法121三、 加固设计规范标准的选用122四、 加固设计计算结果122五、 选择不同加固设计规范时应关注的内容122第六章 加固布置平面图123第一节 加固平面图124一、 绘图参数124二、 重画新图125三、 柱标注125四、 柱标注换位127五、 梁标注127六、 梁标注换位129七、 墙标注129八、 墙标注换位130九、 填充新构件130十、 移动标注130十一、 修改标注130第二节 加固大样图130一、 大样图131二、 拾取
6、大样图133第七章 钢筋混凝土单构件加固设计135第一节 界面及操作135iii目录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构件加固设计技术条件136一、 增大截面法136二、 置换混凝土法143三、 外粘型钢加固法148四、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151五、 粘贴钢板加固法159六、 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加固法166第八章 b 类建筑抗震鉴定相关技术条件171第一节 内力调整系数171第二节构件截面设计173一、 总则173二、 框架梁截面设计174三、 框架柱截面设计176四、 剪力墙截面设计178五、 连系梁截面设计180六、 钢构件的截面验算180七、 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截面验算183八、 钢骨混凝土构
7、件的截面验算183第三节砌体结构设计183第九章 钢结构鉴定加固186第一节 简介186第二节 二维模型输入186一、 构件加固187二、 构件设计工作条件类别189三、 加固荷载布置190第三节 二维结构计算与结果查看190一、 加固时名义应力图191二、 加固后钢结构应力图191三、 加固时设计内力图193四、 内力包络图193五、 恒载内力图194六、 活载内力包络图194七、 风载弯矩图194八、 地震作用弯矩图194九、 钢梁挠度图194十、 节点位移图196iv目录十一、 分析结果的文本输出197第四节 二维分析的荷载组合和内力计算原则197一、 活荷载的予组合和内力组合原则197
8、二、 荷载效应组合198三、 加固时设计内力213第五节 加固构件计算213一、 负荷加固名义应力计算与控制213二、 受弯构件加固抗弯强度计算213三、 受弯构件加固抗剪强度计算214四、 稳定计算换算强度计算214五、 弯构件加固整体稳定计算214六、 加固构件的总挠度计算215七、 焊接加固构件的焊接残余挠度计算215八、 轴心受力加固构件强度计算215九、 轴心受压加固构件整体稳定计算216十、 拉弯或压弯加固构件强度计算216十一、 单向压弯加固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计算216十二、 单向压弯加固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外稳定计算217十三、 双向压弯加固构件稳定计算217第六节 单构件鉴定
9、加固设计218一、 柱构件鉴定加固设计218二、 梁构件鉴定加固设计219v目录第一章 功能流程概述第一节 功能及特点pkpm 推出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软件,该软件功能特点如下:1完成砌体结构、底层框架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鉴定与加固设计。2将待鉴定、加固房屋的全楼模型和荷载输入,输入方式与 pmcad 和砌体结构设计软件 qiti 相同。其中各层构件的材料强度等级和钢筋强度等级应按实际测定值输入。3程序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范 jgj116-2009 进行现有建筑以及加固后建筑的抗震鉴定计算。对加固前模型按第二级鉴定要求做鉴定评估计算,并可按照选定
10、标准对加固后的模型进行加固效果是否符合加固要求的鉴定评估计算。4程序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范 jgj116-2009 和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2011 提供加固方法进行建筑加固设计。多层砌体房屋采用面层或板墙加固法,即在墙体的一侧或两侧采用水泥砂浆面层、钢筋网砂浆面层、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的方法。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有: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当采用增设柱、墙、支撑等构件的加固方法时,软件将考虑新增构件与原有构
11、件连接特性的计算。5程序提供加固布置平面图,对于按同一加固方案加固的构件,软件仅在其中一个构件上(柱、梁)详细标注出加固方案的主要信息,其它构件上仅标注加固构件名称。对于新增加的构件,以填充的方式显示。同时,对于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或外粘型钢加固法的混凝土柱,程序可以根据实际的柱截面信息以及加固方法信息画出加固大样图。6程序提供四种鉴定或加固设计标准供用户选择:(1)a 类(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2)b 类(1989 系列设计规范)(3)旧 c 类(2001 系列设计规范)(4)c 类(2010 系列设计规范)用户可根据建筑建造的年代、经济等条件选择。6第二章 建筑模型与荷
12、载输入7根据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对于地震后修复的震损建筑加固后进行承载力验算时,原结构部分的承载力可以考虑折减,此折减系数可由用户指定。8对于用户输入实配钢筋的构件(梁、柱),当按加固设计所选用的标准计算时,程序将计算相应的加固方案的计算面积,并与用户设置的加固方案的计算面积做比较,如果现计算面积大于原设置的面积,程序会给出验算不满足要求的提示;反之,程序给出验算满足要求的提示。9核心计算程序在 pkpm(v3.1 版)的砌体结构设计软件 qiti 和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 satwe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程序除提供如上第 6 项所述的四种规范的计算外
13、,对加固构件均按 gb50023-2009、jgj116-2009、gb50367-2013、 gb50702-2011 中规定的相关公式作了刚度、强度、截面配筋等方面的设计计算。输出结果在 qiti 和 satwe 基础上补充,给出鉴定加固设计明确的表现和分析数据。10无论是在鉴定还是加固设计阶段,程序都同时完成两方面的计算。一是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进行第二级抗震鉴定计算,分别给出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等结果;二是按照对应抗震设计系列规范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截面配筋设计计算。当用户在如上第 6 项所述的三种规范中选择“ a
14、 类(适用后续使用年限 30 年建筑)”时,程序对抗震承载力验算、截面配筋设计计算等同于按照 1989 系列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计算,但是对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折减系数可以由用户修改。按照有关规范或标准的要求,对 b 类建筑和 c 类建筑应将承载力验算的结果当作结构鉴定和加固设计的主要依据。鉴定阶段和加固设计阶段的区别是,鉴定阶段是以没有输入加固方案信息的原有建筑为计算对象,加固设计阶段是以输入了加固方案之后的建筑模型为对象,同时输出加固构件设计的计算结果。7目录第二节 主要的计算流程一、流程图开始运行既有建筑模型建立既有建筑抗震鉴定准备a类建筑b类建筑c类建筑|09抗震鉴89规范01规范定标准系
15、列系列鉴定结论:通过否在原结构上布置加固方案a类建筑b类建筑c类建筑否|09加固规89规范01规范是程系列系列内力计算及综合复核结论:满足要求是结束图 1.1 软件计算流程图二、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标准的选用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及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对于要求后续使用年限为 50 年的 c 类建筑,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的方法进行抗震鉴定;对于要求后续使用年限为 40 年的建筑,应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23-2009 中 b 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对于要求后续使用年限为 30 年的建筑,应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中 a 类建筑进行抗震鉴
16、定。应注意的是,对于 a 类建筑,也可按 b 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对于 b 类建筑,也可按 c 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但不得按 a 类建筑进行鉴定,也就是说鉴定标准中给出的后续使用年限是一个最低限值,8第二章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有条件时可适当提高鉴定要求。三、软件的实施方案用户在建筑模型输入和荷载输入的总信息中,要选择鉴定或加固设计采用的规范。程序给出三种选择:(1)a 类(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2)b 类(1989 系列设计规范)(3)旧 c 类(2001 系列设计规范)(4)c 类(2010 系列设计规范)对于 a 类建筑,程序主要完成其规定的第二级鉴定计算。对于砌体结
17、构,主要进行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和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计算,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按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分别计算;对于混凝土结构,程序在纵横两个方向上进行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计算。用户选择该标准时,程序按照相应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对于 b 类建筑和 c 类建筑,程序按照一般结构设计的方法给出全部结构设计结果。用户这里应重点关注承载力计算、截面配筋等计算结果。无论是在鉴定还是加固设计阶段,程序都同时完成两方面的计算,一是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23-2009 进行第二级抗震鉴定计算,二是按照相应的抗震设计系列规范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18、截面配筋设计计算。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当采用该鉴定标准设计时,在鉴定阶段和加固设计阶段,对于 a 类建筑,如果第二级鉴定的结果满足要求,即可将其作为抗震鉴定的结论,程序给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结果可作为参照。对于 b 类或 c 类建筑,用户主要应该按照抗震设计系列规范计算的承载力验算结果作为依据,必要时可参考程序给出的第二级鉴定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等结果。无论是第二级抗震鉴定计算还是承载力计算,在鉴定阶段和加固设计阶段的区别是,鉴定阶段是以没有输入加固方案信息的原有建筑为计算对象,加固设计阶段是以输入了加固方案之后的建筑模型为对象,将给出考虑了加固构件的计算结果。9目录第三节 鉴定加固主菜
19、单介绍鉴定加固软件主要分为三大类,砌体结构鉴定加固、混凝土结构鉴定加固和钢结构鉴定加固。鉴定加固软件菜单页和 v3.1 版本的结构、砌体、钢结构等菜单页并列。一、砌体结构鉴定加固双击桌面 pkpm 快捷图标,启动 pkpm 主菜单。在对话框左上角的专业分页上选择“鉴定加固”菜单主页。点击菜单左侧的“砌体结构鉴定加固”按钮,菜单右上角是程序启动入口,代表各设计流程,如图 1.2 所示。图 1.2 砌体结构鉴定加固模块主界面1. 结构建模本菜单完成现有建筑结构模型与荷载的输入。在结构模型输入中,对“设计参数”、“墙体材料”、“圈梁输入”、“构造柱输入”、“材料强度”等功能进行了专门化处理,使结构建
20、模输入更加简便快捷。在荷载的导算中,也针对砌体结构特点进行了处理,根据砌体结构计算特点,可以分别提供本层荷载、各层导算到墙顶(梁顶)荷载和墙底荷载等,使荷载导算和处理更加合理和精确。对于砌体结构中的混凝土构件,如柱、梁、剪力墙等构件,需要在本菜单中输入它们的实测材料强度等级和实测钢筋强度等级。鉴定阶段时,选择对应的鉴定标准或规范,输入房屋各层的加固前构造影响系数(x10第二章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向和 y 向)等鉴定计算必要的参数信息。加固设计时,输入房屋各层的加固后构造影响系数(x 向和 y 向),布置钢筋混凝土柱、梁输入的加固方案,补充新增构件的建模,并指定“新增构件”属性以便程序识别。2.
21、 砌体结构鉴定加固与计算对于砌体墙现场实测的砌体强度等级和砂浆强度等级仍可在本菜单输入与修改。本菜单完成多层砌体结构抗震验算、墙体受压计算、墙体局部承压计算、底框-抗震墙结构地震作用计算、风荷载计算、上部竖向荷载导算等功能,即包括了原有砌体结构设计软件 qiti 菜单“砌体信息与计算”的全部功能。在鉴定阶段本菜单也可以输入或修改选用的鉴定标准或规范、房屋各层的加固前构造影响系数(x 向和 y 向)等鉴定计算需要的参数,这里的输入和前面的“结构建模”中输入的同样内容是联动的。 同时,本菜单可完成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23-2009 的第二级鉴定计算。在加固设计时,对于混凝土构件的加固需
22、要在“结构建模”中输入,对于砌体墙的加固方案则需要在本菜单输入。砌体结构加固方案的布置一般以两门或窗间的墙段为对象,而在这样的墙段中间一般都存在节点,即该墙段在建模阶段(主菜单一时)节点两侧的小墙段分别属于两片不同的墙。如果在建模阶段输入砌体墙的加固设计将很不方便,而在本菜单中程序的计算对象是窗间墙段并已对它们作了归纳处理,因此程序将砌体墙的加固方案放在本菜单输入。本菜单还将完成砌体结构或底框-抗震墙结构的加固设计计算,并输出计算结果。3. 底框-抗震墙三维设计对于底框-抗震墙结构的底层框架部分还需要接力 satwe 软件作进一步的计算分析。本菜单将完成底框-抗震墙结构三维分析前处理和计算,它
23、将根据前面定义的底层框架层数,把底层框架部分分离出来,接力“砌体结构鉴定加固与计算”菜单,导入上部砌体结构传来的水平地震作用、风荷载和竖向恒、活荷载。完成结构分析的各类参数输入与设置,可进行底框-抗震墙结构水平地震作用、风荷载、上部竖向荷载的查询和复核,并执行结构分析数据检查。4. pm 次梁内力与配筋计算本菜单是完成按次梁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简化力学模型进行内力分析,并进行截面配筋设计。5. sat 结果查看本菜单的功能包括图形输出和文本输出两部分。功能及操作方法同 satwe 软件。11目录此菜单中输出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等鉴定结果。在加固设计阶段中输出加固后砼构件截面的强度和配筋计算
24、结果等。6. 加固布置平面图二、混凝土结构鉴定加固点击菜单左侧的“混凝土结构鉴定加固”按钮,菜单右上角是程序启动入口,代表各设计流程,如图 1.3 所示。图 1.3 混凝土结构鉴定加固模块主界面1. 结构建模本菜单完成混凝土结构模型的建立与荷载输入。对于钢筋混凝土柱、梁,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等构件,需要在本菜单中输入构件的实测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强度等级。布置构件加固方案,输入鉴定或加固相关计算参数。基本功能同“砌体结构鉴定加固建模”。2. satwe 分析设计混凝土结构的鉴定和加固设计计算都通过该项完成,此菜单包含 satwe 软件的所有内容。分析结果中,增加了第二级鉴定和加固设计的内容,例如
25、加固构件的强度计算和配筋计算结果等。3. 加固布置简图12第二章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三、钢结构鉴定加固钢结构鉴定加固可以完成单构件或单榀钢结构的模型输入、结构计算、构件加固、加固后结构的分析与加固验算,提供详细的文本计算书。软件运行主界面如图 1.4,包含二维结构(钢结构厂房)整体鉴定加固,和柱构件、梁构件的单构件鉴定加固设计。图 1.4 钢结构鉴定加固主菜单1. 二维钢结构加固设计二维图形化交互模型录入,可进行加固定义、加固荷载输入,鉴定或加固设计结果也以图形方式方式输出,并提供详细的文本计算书。2. 柱、梁构件鉴定加固设计单构件钢梁、钢柱的鉴定、加固设计工具箱。四、关于工作目录的变化做任一
26、项工程,应建立该项工程专用的工作子目录,与 pkpm 其他结构设计软件的要求相同。需要强调的是,为了数据存档清晰,建议用户鉴定阶段和加固阶段的工程数据最好分别存放在不同工作目录下。注意:v3.1 版砌体结构加固设计阶段,不再需要复制鉴定数据作为加固工作目录,进行“加固前指定路径”的操作。13目录五、加密锁的说明特别说明:v4.1 版 jdjg 软件,仅需对应一把加密锁即可完成砌体、混凝土、钢结构的鉴定及加固设计,不需要配合其他模块加密锁配合使用。14第二章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第二章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一、结构建模v3.1 版鉴定加固软件建模程序与常规建模程序数据格式完成一致,相关功能存放在“鉴
27、定加固”标签下,包括设计参数定义、砼构件加固布置、实配钢筋录入等功能。具体内容如下图 2.1 所示。图 2.1 建模中鉴定加固菜单此菜单中的所有基本操作均与 pmcad 建模部分完全相同,详细内容可参见pmcad 用户手册,本书不再重复。二、现有建筑模型的输入根据相关标准的要求,采用计算软件对结构整体进行分析,验算结构抗震承载力时,按下列规定执行:1. 结构构件验算采用的分析方法,可按原设计执行的国家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2. 结构验算采用的计算模型,应符合结构实际受力情况和构造状况;3. 结构上的作用应按实际作用取值;4. 确定结构作用效应组合时,其作用效应组合,作用的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
28、可15目录按原设计采用的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5. 构件材料强度标准值,应按实测值采用。6. 结构或构件的几何尺寸,应采用实测值。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对鉴定加固的建筑模型与新建工程的建筑模型的差别主要在于构件材料的强度等级和几何尺寸应按现场实测值输入。同时在输入荷载时,应考虑实际荷载偏心、结构构件变形等因素。三、鉴定加固菜单总体介绍进入鉴定加固菜单后,其下的二级菜单如图 2.2 所示。图 2.2 鉴定加固菜单1、【设计参数】主要是选择鉴定加固的四个不同标准,设置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折减系数等参数。2、【影响系数】主要适用于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计算时,需要按自然层分别输入加固前和加
29、固后现结构的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3、【局部影响系数】主要适用于单构件加固前和加固后现结构局部影响系数的输入。4、【损伤系数】最初源于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的条文说明 3.2.6 相关要求,对于地震后修复的震损建筑加固后进行承载力验算时,原结构部分的承载力可以考虑折减,此折减系数可由用户按构件(柱、梁、墙)指定。震损构件加固前一般对损坏部位已进行了修复,加固设计时考虑修复后的构件承载力均较震损前的构件有不同程序降低。因此震损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时,原结构部分的承载力应折减,震损程序属于中等或严重的,该折减系数可取 0.70.9;震损程序属于轻微和基本完好的,不需进行修复的,其承载
30、力、刚度不折减。目前此参数可将其扩展到更多的受损情况,按构件(柱、梁、墙)指定不同的损伤折减系数,程序默认的折减系数为 1.0,当指定了这个折减系数后,在对该构件加固设计时做相关承载力折减。5、【新增杆件】16第二章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主要用于指定哪些构件是加固设计后新增加的,如新增的柱、梁、墙、支撑等,以用来与原构件作区分。6、【柱加固】主要用于混凝土柱加固方案的布置,当前程序支持的柱加固方法有: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每种加固方法,可由用户指定加固做法名称。7、【梁加固】主要用于混凝土梁的加固布置,当前程序支持的加固方法有:增
31、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每种加固方法,可由用户指定加固做法名称。8、【柱、梁、墙实配钢筋】不管是结构鉴定还是加固设计,均建议录入钢筋混凝土柱、梁、墙的实配钢筋。此菜单是一个二级菜单,实配钢筋有人工输入和自动读取两种方式,程序计算时会考虑原实配钢筋对现有承载力的贡献。9、【层间复制】此菜单的功能是将已经布置好的柱、梁加固做法或新增构件属性,由当前标准层拷贝到其它标准层。用户可在拷贝后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四、混凝土构件材料强度等级的修改对于全楼材料强度初设值可在【本层信息】内设置,一般情况下
32、初设强度等级可设置为原设计强度等级或大多数同类构件所具有的强度等级,而当实测值与初设值强度等级不同时,则可用本菜单提供的【材料强度】命令进行赋值。【材料强度】命令目前支持的内容包括修改墙、梁、柱、斜杆(支撑)、楼板、悬挑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修改柱、梁、斜杆(支撑)的钢材号。17目录图 2.3 混凝土构件强度等级定义示意图五、砌体结构墙体材料的修改砌体墙的块体强度等级和砂浆强度等级的定义与修改,在 “砌体结构建模与荷载输入”中实现,其操作方法与混凝土构件材料等级的修改相同。图 2.4 指定材料强度等级块体和砂浆强度等级可以输入任意值,软件用线性插值法计算非标准块体强度等级或非标准砂浆强度等级的砌
33、体强度设计值。灌孔混凝土等级仅对砌块墙计算有效。砂浆类型参数供用户选择是否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当选择采用水泥砂浆时,程序对砌体的抗压强度(乘 0.9)及抗剪强度(乘 0.8)作相应调整。18第二章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六、柱实配钢筋的录入柱的原有钢筋在【柱实配钢筋】中输入。菜单位置如图 2.5 所示。图 2.5 柱实配钢筋录入菜单考虑到柱实配钢筋录入的工作量比较大,程序提供了自动给出实配钢筋的方法:根据 satwe 的计算结果进行自动选筋。这个实配钢筋和建筑原有图纸标注的实配钢筋可能有出入用户可在此基础上再做适当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个标准层在楼层组装中对应多个自然层的话,可能只能保留最后一个
34、自然层的配筋结果。自动配筋结果如图 2.6 所示。图 2.6 柱原有钢筋图形显示【布置柱钢筋】用于布置柱钢筋数据,也可以用来修改已有的实配钢筋。点选此命令后,程序弹出下面的对话框:19目录图 2.7 柱钢筋录入柱钢筋数据分为:角筋(或全部纵筋)、x 向纵筋、y 向纵筋、箍筋、箍筋肢数等分别输入,对于矩形截面以外的其他截面类型的柱,只输入角筋(或全部纵筋),x 向纵筋和 y 向纵筋不必输入。纵筋输入部分不包括角筋。角筋输入的是所有角筋的总和,且所有角筋的直径相同,如 4b20 表示有四个角筋,每个角筋均为二级钢,直径为 20。拾取,按钮可以从已经布置了钢筋数据的柱上直接提取数据。选择表,可以从已
35、经使用过的钢筋数据表中选择数据,点选此按钮后,程序弹出下面的对话框:图 2.8 柱钢筋数据列表在选择表上可以任意的修改、删除钢筋数据,修改完成应注意【保存表数据】。【删除柱钢筋】删除已布置的柱钢筋。【复制柱钢筋】将已布置的柱钢筋数据复制到其他柱。【层间复制】将已经布置好钢筋数据的层作为源层复制到其他层上。复制的原则:按照上下层柱插入点的距离是否小于 100mm 最作为判断条件,如果小于 100mm 复制钢筋数据。20第二章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七、梁、墙实配钢筋的录入梁、墙实配钢筋的录入与柱实配钢筋的录入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八、鉴定加固总信息【总信息】对话框如图 2.11 所示,这里将输入几个重
36、要参数。图 2.9 总信息对话框1、鉴定加固标准的选择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及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对于要求后续使用年限为 50 年的 c 类建筑,应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的方法进行抗震鉴定;对于要求后续使用年限为 40 年的建筑,应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23-2009 中 b 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对于要求后续使用年限为 30 年的建筑,应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中 a 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应注意的是,对于 a 类建筑,也可按 b 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对于 b 类建筑,也可按 c 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但不得按 a 类建筑进行鉴定。特别提醒:为
37、了过度工程的需要,v3.1 版 jdjg 模块依旧保留旧 c 类(2001 系列设计规范)的验算标准。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折减系数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第 3.0.5 条规定,按下式进行结构构件抗震验算:s r g rag ra 抗震鉴定的承载力调整系数,除本标准各章有具体规定外,一般情况下,可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值采用,a 类建筑抗震鉴定时,钢筋混凝土构件应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值的 0.85 倍采用。21目录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db51/t5059-2008
38、 的 3.1.6 更加明确写明:对于 1992 年 6 月 30 日之前设计的房屋,一般情况下, g ra 可按设计时执行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 0.85 倍采用,对砖墙、砖柱和钢构件连接,仍按设计时执行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值采用;对于19920.90g年re7 月, gre1 日后设计的房屋,主要构件的 g ra可取 0.95g re,次要构件的 g ra可取为设计时执行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3、实配与计算钢筋比值该参数对自动读取实配钢筋时选筋有影响。九、鉴定加固影响系数【影响系数】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39、-2009,用户输入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此影响系数由用户根据被加固建筑的实际情况,由人工确定后输入,每自然层分纵向横向分别输入。由于加固前和加固后的影响系数不同,此系数也应根据鉴定阶段和加固阶段分别输入。楼层体系影响系数及局部影响系数,输入对话框如图 2.10。图 2.10 楼层影响系数设置对于局部影响系数,上面的对话框是按照楼层输入统一的值。但因为局部影响系数常因构件不同而异,因此程序还单独设置了【局部影响系数】菜单,用来对单个构件指定它的局部影响系数,如下图 2.11。22第二章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图 2.11 楼层影响系数设置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用房屋的
40、构造影响系数来表示构造措施与设计使用年限的相关性。体系影响系数,包括很多方面。混凝土框架房屋取决于结构布置、构件选型、梁柱箍筋、柱轴压比等;砖房可包括圈梁的构造与布置、横墙间距、构造柱的布置等与房屋整体性能相关的方面。局部影响系数,包括墙体的局部尺寸和构件的支承长度等结构局部抗倒塌能力有影响的方面,一般取最小值。体系影响系数取值可参考如下表格。局部影响系数取值可参考如下表格。23目录十、新增构件的指定【新增构件】主要用于指定哪些构件是加固设计后新增加的。在做该类构件设计时,程序自动根据加固规程考虑相应刚度或强度的折减。如果在加固设计方案中需要新增构件,比如新加的混凝土柱、梁、构造柱、剪力墙、支
41、撑等,甚至新增的砌体墙,都应在此处指定。对已经按传统布置方法布置好的构件,赋新增属性的操作如图 2.12 所示。图 2.12 新增构件定义【删新构件】对于已经定义过新增加的构件,可以删除新增构件的定义,恢复构件原来属性。十一、柱加固方案定义及布置对于矩形截面柱,目前程序提供 5 种加固方法:增大截面法、置换混凝土法、外包型钢法、外粘钢板法、外贴纤维复合材料法。每种加固方法根据混凝土加固设计规范的24第二章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相关要求,需要输入不同的参数。1、增大截面法增大截面法是在构件外部外包混凝土、增大构件截面面积和配筋量的一种加固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目的。增大截面法是一种传统的
42、加固方法,工艺简单,适用面广,可广泛用于梁、板、柱、墙等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软件目前只能对矩形截面使用增大截面法加固,用户需输入做法名称,填入柱的宽度、柱的高度的增加值,以及新增部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共 4 个参数。用户可以只增大截面宽度或只增大截面高度。该加固法参数输入对话框如图 2.13 所示。图 2.13 增大截面法定义做法名称可以任意指定,建议不同方法采用不同的命名。其中的 b 向(h 向)增加总值为矩形截面柱在原柱基础上新增大的部分。这里要求输入新增混凝土等级,而在【楼层定义】【本层信息】中定义的混凝土等级或在【强度等级】中修改的混凝土等级为混凝土构件原有混凝土的等级。软件将计算出新增混
43、凝土截面部分的纵筋和箍筋。计算中按新增大的截面计算,并考虑到原有截面的实配钢筋的作用。图 2.14 增大截面法示意图25目录2、置换混凝土法置换混凝土法就是指用高等级的混凝土置换掉原来低等级的混凝土或已经疏松的混凝土部分,适用于承重构件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局部加固。需注意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处理应满足协同工作假定。该加固法所需的输入参数如图 2.15 所示。其中的 b 向(h 向)置换深度为矩形截面柱在相应方向单侧的置换深度,该置换深度程序是沿截面对称置换的,即其受拉区和受压区同时被置换。用户也可以只对宽度方向或高度方向置换。图 2.15 置换混凝土法定义软件将按照新的置换了部分截面
44、的情况计算钢筋的纵筋和箍筋。如果用户输入了原有截面的实配钢筋,程序将给出原有钢筋是否满足要求的提示。3、外包型钢法外包型钢加固法是以型钢(一般为角钢)外包于构件四角以加强其受力性能的加固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不增大构件截面尺寸的情况下提高构件承载力,增大延性和刚度,大幅度提高抗震能力。软件只能对矩形截面外包型钢法加固,该加固法所需的输入参数如图 2.16 所示。图 2.16 外包型钢法定义其中的角钢(槽钢)类别为在程序所提供的标准型钢库中选择相应型号。槽钢布置位置是指当所选择的型钢类别为槽钢时,需要指明槽钢放置在截面的哪一侧(b 边或 h 边)。如所选择的型钢为不等边角钢时,此参数代表较长肢放置
45、在截面的哪一侧(b 边或26第二章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h 边)。其中角钢(槽钢)和缀板的钢材类型都是采用最后一项【钢材类型】定义的。角钢或槽钢都是人工选定输入的,软件将按照配置了角钢或槽钢的情况重新计算原.截面内需要的纵筋和箍筋。如果用户输入了原有截面的实配钢筋,程序将给出原有钢筋是否满足要求的提示。外包型钢法示意图4、外粘钢板法外粘钢板加固法是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用特制的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使其共同工作、整体受力,以提高结构承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它实质是一种体外配筋,提高原构件的配筋量,能达到加固和增强原结构承载力和抗震能力的目的。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大偏心受压和受拉构件的加固。该加固法所需的
46、输入参数如图 2.17 所示。图 2.17 外粘钢板法定义其中 b 方向(h 方向)钢板宽度表示相应方向钢板的宽度,布置时沿截面对称布置。对不同截面尺寸的柱,可能由于要粘贴不同宽度或厚度的钢板,需要定义为不同的加固做法。加固钢板的尺寸是人工选定输入的,软件将按照配置了钢板的情况重新计算原截面内需要的纵筋和箍筋。如果用户输入了原有截面的实配钢筋,程序将给出原有钢筋是否满足要求的提示。27目录5、外贴纤维复合材料法外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是采用高性能粘结剂将纤维复合材料粘贴在构件表面,使得两者协同工作,提高结构的抗弯和抗剪承载力。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轴心受压、大偏心受压和受拉构件的加固。但不能用于素混凝土结构构件和纵向钢筋配筋率小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规定的最小配筋率的构件。该加固法所需的输入参数如图 2.18 所示。其中的复合材类型包括:单向织物高强度 i 级、单向织物高强度 ii 级、条形板高强度 i 级、条形板高强度 ii 级、s 玻璃纤维、e 玻璃纤维。重要性:由于同一复合材对于重要构件和一般构件的计算指标不同,所以需要在此指定该加固做法对应构件的重要性。图 2.18 外粘纤维法定义b 方向(h 方向)宽度是指沿柱纵向复合材在截面相应方向上所贴的宽度,布置时沿截面对称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食用菌生产项目实施方案
- 天津市中医院急诊病房管理考核
- 鄂尔多斯市中医院临床路径优化考核
- 晋城市中医院中医老年病诊疗考核
- 邯郸市人民医院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观落地实践考核
- 2025妇幼保健院美容手术术前设计考核
- 唐山市中医院老年康复评定与处方制定考核
- 2025年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 中国玻璃纤维毡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阶段目标及各章节课标要求
- DB4403-T 159-2021 花灌木修剪技术规程
- 2025版古建筑修缮与旅游开发项目承包合同样本
- 初三物理《电学》培优卷
- DB11-T 346-2022 建筑工程用界面处理剂应用技术规程
- 大学团支书竞选
- 2017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
- 第十二章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
- 预结算员岗位职责
- DB33T 1180-2019 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规程
- 2025道路运输安全员两类人员考试考核题库含答案全套
- 中国银河证券可转债权限开通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