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版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_第1页
齐鲁版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_第2页
齐鲁版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_第3页
齐鲁版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_第4页
齐鲁版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 1.老吾老 幼吾幼 (累计 1 课时)【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使学生关爱老人,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2.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能力与方法:1.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现象的方法,能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2.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的心情和需要,养成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的习惯。【重点难点】1.体会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够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2.能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教学过程】活动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导语激趣

2、。2、组织学生观看组图。3、交流感受并引出话题。活动一 走近老人,了解老年人的生活1、谈一谈,印象中的老人。你认识哪些老人,他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小组汇报)2、议一议,老年人生活上有哪些困难。岁月是无情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们的身体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毛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小组汇报)3、看一看,体会老年人内心的感受有人把公益广告比作一盏灯,看看这盏灯能否照进你的心里。(1)观看视频,体会老年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2)生谈观后感受。小结:我们身边的老人不仅身体有许多不便,生活上有许多困难,他们的内心,更需要我们的关注。活动二 关爱老人 从我做起1、交流课前调查资料,了解社会

3、关爱老人的福利政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的老人越来越多,我们的政府以及社会已经为老人做了很多实事。(小组汇报)(1)小组汇报。(2)补充资料。2、说一说,我们能为老年人做些什么他们已经为老人们做了这么多实事,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小组汇报)(板书:关心尊重 自己家 别人家)小结: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就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它的意思是既要尊重自家的老人,也要关心尊重别人家的老人。)3、设置情境 辨析明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得到政府的极大重视,社会上逐渐形成尊老敬老的好风气,可是,生活上往往会出现我们不愿看到的一面。(1)观看表演。(2

4、)交流看法。总结:一句体贴的话语,就能温暖老人的内心;一次小小的帮扶动作,就能解决老人的燃煤之急;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耐心的倾听都是尊老敬老的体现!活动四 拓展总结 升华主题(1)生谈感悟。(2)开展“关爱老人,我在行动”的主题班会。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了老人,体验到了老人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困难,感受到了老人们的内心需求,更重要的是大家意识到不仅要关爱自己家的老人,还要用真心去关爱别人家的老人。让我们牢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古训,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它吧!【板书设计】 关心尊重 自老人家 别人家 自家孩子 -别家孩子【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1.老吾老 幼吾幼 (累

5、计 2 课时)【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使学生关爱老人,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2.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能力与方法:1.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现象的方法,能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2.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的心情和需要,养成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的习惯。【重点难点】1.体会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够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2.能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教学过程】活动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体会老年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6、(2)生谈观后感受。小结:我们身边的老人不仅身体有许多不便,生活上有许多困难,他们的内心,更需要我们的关注。活动 : 关爱老人 从我做起1、交流课前调查资料,了解社会关爱老人的福利政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的老人越来越多,我们的政府以及社会已经为老人做了很多实事。(小组汇报)(1)小组汇报。(2)补充资料。2、说一说,我们能为老年人做些什么他们已经为老人们做了这么多实事,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小组汇报)(板书:关心尊重 自己家 别人家)小结: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就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它的意思是既要尊重自家的老人,也要关心尊重别人家

7、的老人。)3、设置情境 辨析明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得到政府的极大重视,社会上逐渐形成尊老敬老的好风气,可是,生活上往往会出现我们不愿看到的一面。(1)观看表演。(2)交流看法。总结:一句体贴的话语,就能温暖老人的内心;一次小小的帮扶动作,就能解决老人的燃煤之急;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耐心的倾听都是尊老敬老的体现!活动四 拓展总结 升华主题(1)生谈感悟。(2)开展“关爱老人,我在行动”的主题班会。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了老人,体验到了老人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困难,感受到了老人们的内心需求,更重要的是大家意识到不仅要关爱自己家的老人,还要用真心去关爱别人家的老人。让我们牢记“老吾

8、老,以及人之老”这句古训,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它吧!【板书设计】 关心尊重 自老人家 别人家 自家孩子 -别家孩子【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2.善相劝 德皆建 (累计 3 课时)【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经典。2、能简单说出大意,而比较才能和品德。3、会将听取劝告的故事,知道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与方法:1.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现象的方法,能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2.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的心情和需要,养成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的习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正确

9、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个体会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和过错的方法。难点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能用其中的道理指导日常生活。【教学过程】活动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导语激趣。2、组织学生观看组图。3、交流感受并引出话题。活动二 (一)故事导入 (看谁是最会听故事的人)从而引到本课的内容上来,懂得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知错就改的道理。 (二)初读感知(1)师范读本课中的内容,师领读,生齐读,纠正字音。 (2)给时间让生自由读 (3)让学生个别读,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三)、解读经典(1)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主要是告诉孩子当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行为时,心中就要想着要向他

10、学习,当看见别人犯错误时,心里要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给学生举在学校常发生的例子。 可以让学生适当举些自己了解的例子,进一步体会所学内容。 介绍神奇汉字“见”(2)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告诉学生要把注意力放在德行的精进上,而不是衣服饮食的攀 比上。师适当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在生活中具体应该怎么做。 熟读并背诵。(3)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渐相亲 结合生活简单为学生讲解当听到别人批评自己、指出自己的过错时,就生气,听到赞誉就开心,这样是不对的行为,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就

11、没有帮助自己的朋友,而对自己有益处的朋友就会远离自己。 学生根据理解熟读背诵。(4)无心非 名为错有心非 名为恶过能改 归于无倘掩饰 增一辜 告诉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欣然接受别人的批评,这样正直的朋友就会亲近自己,同时如果自己犯了错,要及时改正,不能一错再错。为学生假设几个场景,让学生回答该怎么做,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简单回顾“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整体回顾课文内容,全篇诵读体会韵律。 【板书设计】 虚心听取别人的劝告【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2.善相劝 德皆建 (累计 4 课时)【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经典。2、能简单说出大意,而比较才

12、能和品德。3、会将听取劝告的故事,知道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与方法:1.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现象的方法,能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2.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的心情和需要,养成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的习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个体会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和过错的方法。难点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能用其中的道理指导日常生活。【教学过程】活动一 交流感受并引出话题。活动 (4) 诗歌赏读 范读经典(5) (五)读一读师读课后的几句名言,并分别简单讲解。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 熟读本节

13、课的内容,师生比赛读,生生比赛读。尝试背诵,送小红花。 篇二:弟子规第三十课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三十课教学设计 茶亭中心小学 黄艳萍 一、教材分析弟子规第三十课围绕“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善与恶”这一主题,通过韵文、释文、拓展三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道人善,即使善;人知之,愈思勉;善相劝,德皆建。”表明了我们应该赞美、鼓励他人的善行和长处,这对人对己都是有好处的;而“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过不规,道两亏。”则告诫我们张扬别人的短处或发现别人有过失却不加规劝,这对双方在道义上都是一种亏损。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

14、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6) 讲故事关于接受别人意见的故事:1.上行下效 2. 梅兰芳求教3. 邹忌讽齐王纳谏总结: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同学的实际行动) 道人善、即是善;善相劝,德皆建 情境一 表扬信【板书设计】 好言相劝 利己助人【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3.报以德 勿报怨 (累计 5 课时)教学目标: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德与言,仁与勇”的辩证关系。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能力与方法:1.初步

15、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现象的方法,能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2.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的心情和需要,养成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的习惯。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入境生趣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事实上:一种文化也孕育着一种文明。“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东方文明,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铸就的辉煌。 当我们掀开那悠久的历史,深入那灿烂的文化,研读那深邃的思想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古代强国,领略到的是堪称世界奇葩的灿烂文化,惊叹的是凝聚着民族智

16、慧的伟大发明。 让美国人名年鉴手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其思想博大精深;享有世界级艺术奇观之称的敦煌莫高窟光彩照人;被日本人顶礼膜拜的是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僧鉴真。不仅如此,我们的诸子百家的“大争鸣”比欧洲的“文艺复兴”早了两千多年;我们的元杂剧比莎士比亚的剧作早了几个世纪;我们的“芦沟晓月”让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叹为观止。所有这一切都堪称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奇葩、世界艺术的精华。 伟大的祖国:不朽的文化、深刻的思想、精辟的学术,穿越历史的隧道,跨越无垠的时空,影响着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全世界诸多的人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让他们的思想点燃我们思想

17、的火花、心灵的明灯。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1、有德者必有言: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2、以德报德: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1、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这一章解释的是言论与道德、勇敢与仁德之间的关系。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他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等号,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其他各种道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2、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报答

18、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板书设计】 关心尊重 【板书设计】 用正直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3.报以德 勿报怨 (累计 6 课时)【教学目标】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德与言,仁与勇”的辩证关系。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能力与方法:1.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现象的方法,能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2.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的心情和需要,养成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的习惯

19、。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体会别人的恩惠 怎样面对怨恨【教学过程】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1、为什么说“有德者必有言”呢? 一个人有德行,有修养,就一定会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可是反过来,一个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的人却不一定就很有道德、修养。勇和仁的关系也一样。一个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这种勇气是指大智大勇,而不是打架斗狠的匹夫之勇。反过来说,一个有勇气的人却不一定有仁德。 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有言者不必有德”一句。它成了后世说“文人无行”的理论依据。一个文人,一个著名作家,他当然是非常“有言”的了,有的甚至是“著作等身”,但

20、却并不一定有好的道德修养。这就是所谓“文人无行”的现象。 当然,说“文人无行”并不是说所有的文人都没有德行。这正如说“有言者不必有德”的“不必”是不一定一样。不一定有德,也就不一定没有德,所以,也有“有言者”又有德的情况。 勇与仁的关系也是这样,“勇者不必有仁”,也不排除勇者也有仁的情况存在。 从愿望来说,我们当然是希望有言者又有德,有勇者又有仁的了。2、“以德报怨”是道家思想,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你赞同哪一种抱怨方式?为什么? 社会需要宽容,但是不能一味的宽容,而应该区别对待,这个社会上总是有很多阴暗的人与事,但是同样这个社会上还存在着善良与正义。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依靠着陌生人的善良,那么

21、我们就用善良来回报这个社会。 还要用“以直报怨”的态度来对待这个社会上的丑恶与黑暗,而对于那些微不足道的伤害,统统一笑风云过吧,冤冤相报何时了,太过于计较的话岂不是很累。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1、一个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妙的言论,这是言行一致;但有精妙言论的人未必都是有道德的人,因为生活中难免有心口不一的奸佞之人。一个仁者一定有大勇,无私无畏,见义勇为;而勇者却不一定有仁,有的人惊世骇俗,一朝之忿而不顾身家性命,这只是匹夫之勇,是血气方刚之辈。“德与言,仁与勇”的辩证关系在这里被孔子一言道破。2、报德、抱怨是人们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做人的原则问题。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直道而行,是主

22、张明辨是非的。六、引导实践,修养身心1、读下列诗歌: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这两首诗壮怀激烈、气贯长虹、曾激励国人志士的悲壮诗,让后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和中国人人所不齿的卖国贼,大汉汗汪精卫联系起来。谁能够知道,这样的大汉奸,却能够写出这样的爱国诗?历史就是和我们开了这样一个大大的玩笑,也佐证 “有德者不必有言”的正确性,质疑了“文如其人”的正确性。 在生活中,你能分辨言行一致、或心口不一的人吗?怎样才能成为言行一致的人?2、蒙牛乳业这两年通过成功的事件营销,行业地位逐渐建立起来了。但当年牛根生和同事们创立的过程却是九死一生

23、,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各种困难,而且,其中大多数困难还是竞争对手人为制造出来的。所以,在采取什么竞争哲学这个问题上,牛根生应该是很有发言权的。他在阐述“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的座右铭时,讲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其实就是与自己较劲!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假使矛盾双方的责任各占50%,那么,你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主动改变后,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变10%后,他会改变30%,真所谓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万一你改变了50%以后,对方还是一点不变,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坚持与自己较劲,因为95%的情形不是这样的。当你无数次地

24、与自己较劲后,回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人力资本)这不仅仅是不主动做坏事,而且是主动让步,近于主动做好事了,牛根生这个说法,其实是对以直报怨或以德抱怨战略的最好注解。每天抱怨自己的经营环境恶劣,以至于无法让他们在经营中保持基本的诚信原则的人潜心读一读蒙牛创业的历史,应该会有所启示。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以直报怨”或“以德抱怨”,宽容地对待别人?【板书设计】 生活中笑纳别人的恩惠,公平正直回应怨恨【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4、忠信谦 德之道 (累计 7 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

25、白做人地道理。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孝行楷模陆陇其。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左传文公元年解释:忠诚,意味着德行的纯正;诚信,意味着德行的巩固;卑让,意味着德行的基础。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最美义工。2、知行合一:关于良好的德行,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德行去影响他人3、与人交往时,我们应当用自己优秀的言行去影响他人。

26、我们应该这样做: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时刻反省自己有哪些问题需要改正。按照道德准则去爱护、影响他人。四、总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生活中,常常把别人对我们的恩情记在心里,将令人怨恨的事情都忘掉,我们的心情就会很舒畅。 【板书设计】 忠信谦 德之道【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第二单元 明理学道5、物虽小 勿私藏 (累计 8 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陶母退鱼。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

27、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弟子规解释: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据为已有。如果将其私藏,品德就会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一个苹果的教训。2、知行合一:关于物虽小,勿私藏,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公共财物不据为己有;喜欢的玩具不随意拿走;捡到东西及时归还3、外出旅游时,看到路边的樱桃已经成熟,我们应该这样做: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自己不去摘樱桃吃。阻止朋友去摘樱桃,告诉他(她)这样做不对。四、总结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私自将它据为己有,这样做是不对的。【板书设计】 物虽

28、小 勿私藏【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6、已不欲 勿施人(累计9 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的卢马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解释:自己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湿座位。2、知行合一:关于不要把事情加到别人身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多换位思考

29、;不过分苛求;能相互支持3、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想做的事情时,我们应该这样做:换位体验,换位思考。四、总结人与人之间时平等的,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板书设计】 已不欲 勿施人【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7、巧言者 鲜矣仁 (累计 10 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魏徽进谏。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巧言令色,鲜矣仁。

30、-论语学而解释:用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伪装自己的人,仁德是不会多的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百年老店春和楼。2、知行合一: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大胆表达真实想法;不轻信花言巧语;面对错误敢于质疑;多交敢说真话的朋友3、数学课上,你觉得老师讲的一道题不对,就在分组讨论时你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老师肯定不会犯错误的,你应该怎样做?请选择相信同学们的说法。直接在课上向老师提出质疑。在科协何老师探讨这个题目。四、总结我们只能相信真实的、值得信任的话语,不能相信花言巧语。【板书设计】 巧言者 鲜矣仁【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8、远名利 重节气(累计 1

31、1 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不为五斗米折腰。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众人重利,炼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解释:众人看重利益,廉洁正直的人看重名声,贤达的人崇尚志向,圣人推崇精神。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抗日英雄赵一曼。2、知行合一: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辈们的精神?有远大

32、的志向;有坚强的意志;为共产主义为奋斗3、作为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样树立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确立理想的原因。今后的努力方向。四、总结在名与利面前,品行低的人看重物质利益,修养高的廉洁之士则看重气结和名誉。【板书设计】 远名利 重节气【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第三单元 静以修身9、不如人 当自砺 (累计 12 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陆羽血衣。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2、

33、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弟子规解释:每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就应当奋发图像强,努力赶上。如果是自己的衣食不如别人,也千万不要生气忧伤。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小鹏变形记。2、知行合一: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发现身边的优秀典型;比比谁的道德品行更高尚;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四、总结每个人都要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而不是比谁穿的衣服漂亮,比谁的生活条件好。学着欣赏周围那些品行好的同学,并把它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板书设计】 不如人 当自砺 【教学反思】【

34、动态备课】课题: 10、近贤者 敬爱之 (累计 13 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潜心学习的吕公著。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礼记曲礼上解释:对于品行高尚的人,我们要亲近他、尊敬他,敬畏并爱戴他。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学习先进榜样 争做美德少年。2、知行合一:我们应该向有德行的人学习什么

35、呢?学讲诚信;学会宽容;学帮助他人;学正直做人3、寻找班级好榜样,并制定一个向榜样学习的小计划。四、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虚心向品行高尚的人学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板书设计】 近贤者 敬爱之【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11、不修身 貌甚恶 (累计 14 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裴度还带。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如貌

36、甚恶二责妍影于镜也。-颜氏家训名实解释:如今不修养身心,却想要在世上有个好名声,就如同相貌丑陋却要求在镜子里有一副号容貌一样。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最美的妈妈吴菊萍。2、知行合一:关于”修养身心,我们要怎样做?多阅读,塑情操;练书法,养心性;听音乐,润心灵;做运动,健身心3、面对压力,我真正有德行的人可以这样做:听一听舒缓的音乐。进行一下户外运动,亲近大自然。读一本有趣的课外书。四、总结如果以善待人,我们的相貌就会变得越来越和善可亲。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外表也会给人阳光温暖的感觉。【板书设计】 不修身 貌甚恶 【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第四单元 俭

37、以养德12、成人美不成恶 (累计15 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六尺巷。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解释:品行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品行低下的人却恰好相反。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陪练罗海:成就奥运冠军美名的幕后英雄。2、知行合一:关于“成人之美”,

38、我们可以怎样做?竞赛之前我相助;坏事面前我劝阻;他人有难我援手;比人获奖我鼓掌3、运动会上我们可以为运动员做些什么?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帮运动员保管衣物。给运动员提供饮用水。四、总结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尽力去帮助,而不是漠不关心,更不能欺负别人,这是道德高尚的人必须要做到的。【板书设计】 成人美不成恶 【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13、思不易 念维艰 (累计16 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古人名人节俭故事四则:司马光 朱元璋 周总理杨善洲。听

39、了这四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解释:吃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地辛苦付出,知道它来之不易;穿衣时要想想劳作的艰辛,应该好好珍惜,勤俭节约。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三、拓展升华1、学儿歌勤俭歌。2、知行合一:关于“勤俭节约”,我们可以怎样做?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四、总结我们平时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铺张浪费。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都有很多人辛勤付出,有很多资源的消耗,点点滴滴都来之不易。【板书设计】 思不

40、易 念维艰 【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14、饭疏食 乐其中 (累计 17 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教学过程】活动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一、故事激趣讲述原宪安贫。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解释:吃粗粮,喝冷水,睡觉的时候弯着手臂当作枕头,生活的乐趣就在其中啊!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三、拓展升华1、讲述舌

41、尖上的浪费知多少。2、知行合一:关于“节约、不浪费”,我们可以怎样做?不挑食;穿着朴素;不乱要东西;不攀比3、你有什么节约高招?把自己没有用完的几个作业本重新装订成一本演草本。自己制作一个废旧物品回收箱,把平时的废旧物品存起来加以回收利用。四、总结勤俭,往往就是一种简简单单的生活态度。俭朴的人最能感受到生活带来的欢乐和满足。【板书设计】 饭疏食 乐其中勤俭节约 反对浪费【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15、与其奢 不如俭(累计 19 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教学过

42、程】活动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一、故事激趣讲述故事“勤”“俭”二字匾。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解释:奢侈豪华就显得骄傲,俭省朴素就显得寒碜。与其骄傲,宁可寒碜。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三、拓展升华1、讲述毛主席旧衣物。2、知行合一:关于“俭省朴素”,我们可以怎样做?学习劳动技能;自己动手,不好吃懒做;动手改造物品再利用3、做一个家庭节约小卫士。写一个勤俭节约行为准则贴在家里,自己对照着做,并监督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行为。四、总结勤俭是人类最重要

43、的品德之一,这种品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板书设计】 与其奢 不如俭勤俭节约 反对浪费【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16、入奢易 入俭难 (累计 20 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教学过程】活动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守俭慎舍的司马光。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传家集解释:原本穷苦节俭的生活变得富裕奢侈,是比较容易适应

44、的,而过惯富裕奢侈的生活要开始穷苦节俭会比较难。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三、拓展升华1、讲述俭朴的李嘉诚。2、知行合一:关于节俭,我们可以怎样做?不攀比物质享受,不爱慕虚荣;不盲目追求高消费;不讲究面子,不大搞排场四、总结“俭”和“奢”是一对反义词。节俭就是要求我们远离奢华,奢华也就意味着没有做到节俭。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板书设计】 入奢易 入俭难 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1.老吾老 幼吾幼 (累计 1 课时)【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使学生关爱老人,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45、。2.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能力与方法:1.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现象的方法,能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2.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的心情和需要,养成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的习惯。【重点难点】1.体会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够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2.能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教学过程】活动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导语激趣。2、组织学生观看组图。3、交流感受并引出话题。活动二 走近老人,了解老年人的生活1、谈一谈,印象中的老人。你认识哪些老人,他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小组汇报)2、议一议

46、,老年人生活上有哪些困难。岁月是无情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们的身体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毛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小组汇报)3、看一看,体会老年人内心的感受有人把公益广告比作一盏灯,看看这盏灯能否照进你的心里。(1)观看视频,体会老年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2)生谈观后感受。小结:我们身边的老人不仅身体有许多不便,生活上有许多困难,他们的内心,更需要我们的关注。活动三 关爱老人 从我做起1、交流课前调查资料,了解社会关爱老人的福利政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的老人越来越多,我们的政府以及社会已经为老人做了很多实事。(小组汇报)(1)小组汇报。(2)补充资料。2、说一说,我们能

47、为老年人做些什么他们已经为老人们做了这么多实事,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小组汇报)(板书:关心尊重 自己家 别人家)小结: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就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它的意思是既要尊重自家的老人,也要关心尊重别人家的老人。)3、设置情境 辨析明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得到政府的极大重视,社会上逐渐形成尊老敬老的好风气,可是,生活上往往会出现我们不愿看到的一面。(1)观看表演。(2)交流看法。总结:一句体贴的话语,就能温暖老人的内心;一次小小的帮扶动作,就能解决老人的燃煤之急;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耐心的倾听都是尊老敬老的体现!活动四

48、 拓展总结 升华主题(1)生谈感悟。(2)开展“关爱老人,我在行动”的主题班会。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了老人,体验到了老人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困难,感受到了老人们的内心需求,更重要的是大家意识到不仅要关爱自己家的老人,还要用真心去关爱别人家的老人。让我们牢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古训,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它吧!【板书设计】 关心尊重 自老人家 别人家 自家孩子 -别家孩子【教学反思】【动态备课】课题: 1.老吾老 幼吾幼 (累计 1 课时)【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使学生关爱老人,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2.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

49、活动。能力与方法:1.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现象的方法,能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2.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的心情和需要,养成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的习惯。【重点难点】1.体会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够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2.能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教学过程】活动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导语激趣。2、组织学生观看组图。3、交流感受并引出话题。活动二 走近老人,了解老年人的生活1、谈一谈,印象中的老人。你认识哪些老人,他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小组汇报)2、议一议,老年人生活上有哪些困难。岁月是

50、无情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们的身体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毛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小组汇报)3、看一看,体会老年人内心的感受有人把公益广告比作一盏灯,看看这盏灯能否照进你的心里。(1)观看视频,体会老年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2)生谈观后感受。小结:我们身边的老人不仅身体有许多不便,生活上有许多困难,他们的内心,更需要我们的关注。活动三 关爱老人 从我做起1、交流课前调查资料,了解社会关爱老人的福利政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的老人越来越多,我们的政府以及社会已经为老人做了很多实事。(小组汇报)(1)小组汇报。(2)补充资料。2、说一说,我们能为老年人做些什么他们已经为老人们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