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猕猴骨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猕猴骨,名称:猕猴骨,别名:猴骨(贵州民间方药集),申骨(四川中药志)。,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猕猴骨,原始出处:证类本草 引自:中药大辞典。,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猕猴骨,药材基源:,为猴科动物猕猴的骨胳。全年均可捕捉。杀死后,剥去皮毛(四肢不去皮毛),除去内脏,剔除骨上筋肉,将骨胳挂通风处晾干。,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猕猴骨,原始形态:,猕猴(陆玑诗疏),又名:狙(庄子),沐猴(史记),王孙(柳河东集),期狲(圣惠方),马留(倦游杂录),黄猴。 体长约4551厘米,尾长约1820厘米。颜面和两耳多呈肉色。臀胝明显,多红色,雌者色更红。两颊有颊囊。四肢粗短,手
2、足均具5指(趾),指端有扁,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猕猴骨,原始形态:,平的指甲。毛色随地区、年龄而异,一般为深棕色,背面上半部灰棕,至臀部逐渐变为深棕色。肩及前肢略灰,胸腹部淡灰色。 栖于山林。白昼活动觅食,晚间息于岩壁或树上。群居性,行动敏捷,善攀缘、跳跃,会泅水。食物主要为野菜、野果及竹笋、昆虫等,亦盗食玉米、甘蔗等作物。,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猕猴骨,生态环境:,分布西南、华南、长江流域、河南、山西、河北、陕西、青海等地。,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猕猴骨,性状鉴别:,商品分四肢骨与全身骨二种: 四肢骨 前肢肱骨长约13厘米,粗约1.3厘米,桡骨、尺骨的大小几乎相等,长约14厘米,粗0.81厘米。后肢股
3、骨长约17厘米,粗约1.5厘米,微弯;腓骨、胫骨长约15厘米,胫骨粗约1.2厘米,腓骨细瘦。前后肢掌部及爪均带有皮毛,皮呈黄棕色,干枯,,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猕猴骨,性状鉴别:,毛色与生者相似。骨质轻,外表不甚洁白。断面骨膘不大厚实,亦呈浸白色,骨髓多已干枯。 全身骨 包括头骨、脊骨、肋骨、尾骨等。头骨与人头骨很相似。脊椎骨粗大,共28节。肋骨13对,细瘦而弯曲。尾骨渐细小,共15节。商品常因加工而损失,残缺不全。以上二种药材均以无筋肉附着、无霉坏,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猕猴骨,性状鉴别:,臭味、虫蛀者为佳。 产四川、贵州、浙江、湖北等地。,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猕猴骨,炮制:,酥炙或打碎。,中医药用价
4、值详解:猕猴骨,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酸,无毒。,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猕猴骨,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肝二经。,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猕猴骨,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关节疼痛。 证类本草:头骨,主瘴疟。 贵州民间方药集:浸酒,治风湿麻木,关节疼痛。 浙江中药手册:强筋骨,通经络。治跌打损伤。 四川中药志:祛风除湿,镇惊截疟。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小儿惊痫及摩疟发热。,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猕猴骨,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浸酒或入丸、散。,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猕猴骨,相关疾病症状:,风寒湿痹、风湿麻木、关节疼痛、截疟、惊痫、麻木、强筋、强筋骨、祛风湿、四肢麻木、通经络、小儿惊痫、镇惊。,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猕猴骨,应用举例:,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