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孩子方面同等重要_第1页
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孩子方面同等重要_第2页
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孩子方面同等重要_第3页
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孩子方面同等重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孩子方面同等重要对孩子的伤害 80% 是来自家庭而不是社会 ?这一论断令不少网友感到意外。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这个结论出自福建师范大学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调查样本涉及福建省 9 个地市 762 名幼儿、 2033 名在校小学生、 1815 名在校初中生和 1481 名在校高中生。 这项调查发现, 四成中学生有轻度心理问题、 两成学龄前儿童有违纪倾向等, 也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我们的教育到底缺了什么 ?近日,调查负责人、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叶一舵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澄清: “对孩子的伤害 80% 来自家庭而不是社会 ”的结论并非出自本次调查, 而是其他相关调查的

2、一个结论。 但他同时表示, 大多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 确实是因家庭 教育 不当所致,这个影响有时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国青年报: 对于孩子的教育,现在不少家长觉得学校肩负着更大责任,用大于家庭教育。您觉得呢?学校教育的作叶一舵:这个想法是错误的。我们的调查发现,在孩子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很大,但这不是说孩子上学后家庭教育就没用了。如果没有健康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成果很容易被抵消,甚至被瓦解。比如学校教育孩子 “要合作,要良性竞争 ”,但孩子回到家,很多家长会说:这个世界是残酷的、自私的,有好处就要争,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告诉别人。这样一来,学校教的东西对学生还有什么用?中国

3、青年报:但一些家长会抱着 “先污染后治理 ”的思想,觉得只要孩子成绩好, 暂时性的家庭教育不当没关系。叶一舵: 一项针对北京里,95%的孩子成了优等生,孩子成为后进生的比例高达680 个中小学生家庭的调查发现, 在家庭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家庭基本没有后进生 (即 “差生 ”编者注 );家庭教育不当的家庭里,85%,几乎没有优等生 ;教育水平一般的家庭里, 2/3 的孩子是中等生。可见,多数情况下,家庭教育水平与孩子的成绩是成正比的。另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分工不同,前者更多是教孩子如何做人,后者更多是教孩子如何成才。如果家庭教育不当,连基本的做人都不会,如何成才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形成什么样的人

4、生观、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好的习惯、性格的形成,也都是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实现的,想要之后再去矫正,往往来不及了。现在家长总说一句话:“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其他什么都不用管。”这是中国家庭教育中相当普遍的问题。我们接触的很多家长,对孩子成绩的排名非常清楚,但孩子的心理状况怎么样,同学关系如何,完全不知道也不关心。如今,我们经常遇到学习非常优秀的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很多家长到那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后悔,说:“只要孩子平安,别的什么都不重要了。”中国青年报: 报告中指出, 在家庭教养方式方面, 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由低到高的排序依次为忽视型、 专制型、 溺爱型、民主型,民主型的家

5、庭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但有网友指出,现在的孩子比较任性,太民主其实就是溺爱。您觉得呢?叶一舵:一方面,民主不等于放任,不能有求必应、毫无约束;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已经很任性了,家长该专制时还得专制。只是通常来说,我们需要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民主型 ”强调家长在观念上把孩子当做平等的人,要能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最重要的是做到“三不要 ”:首先,家长不要让孩子成为实现自己梦想的替身,就像英国哲学家罗素讲的一句话,“父亲们最根本的缺点在于想要孩子为自己争光。”我一个远房亲戚家的孩子,为了他父亲学医的梦想,考上了医科大学。但因为他自己对医科

6、不感兴趣,进大学后学习没干劲,整天沉迷于网络,最后弄得退学。其次,家长不要按照老一辈人培养自己的模式来培养孩子。辈完全不同, 很多老一辈的理念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和接受。“你不开心啊,那你说出来让我开心一下。 ”现在孩子的思维方式跟老一现在 “90后 ”孩子的思维方式是:第三,就是不要把孩子当做开玩笑和出气的对象。 现在很多家长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孩子大多数时候是开不起玩笑的, 他们经常分不清玩笑是真是假。 比如孩子表现不好了, 家长有时会开玩笑说 “你很傻 ”、“你以后只能去扫大街 ”。如果你老说 “你很傻 ”,说不定他真的越来越傻,这种暗示的影响很大。现在有些家长喜欢拿孩子出气,这也非常要命。

7、我见过一对夫妻吵架,当时母亲正在给孩子洗澡,母亲就拿孩子出气,孩子从盆里跳起来哭着说:“关我什么事,为什么打我?”很多父母都把攻击矛头转向孩子,可孩子又能转向谁呢?他以后可能会继承这种行为。中国青年报:网上流传着一句话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天敌,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有网友说,父母的攀比心理才是孩子最大的敌人。您有同感吗?叶一舵: 是的。我们在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母的几个点:归纳出了孩子最不喜欢父一个是父母的唠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 “超限效应 ”,是说任何事情太强烈、太持久,都会引起反感。家长、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唠叨,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再一个, 就是父母拿自己跟别的

8、孩子比较。现在的孩子个性和独立性都非常强,他会觉得这是最不尊重自己的表现。此外,父母的盘问也是孩子非常反感的。 如今很多父母喜欢从孩子回家开始, 就没完没了地问问题, 从学习成绩问到今天跟谁在一起。 跟孩子沟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就是关心的话要简约说。家长可以在孩子上学时问: “孩子,上学要注意什么 ?”孩子就会骄傲地说 “注意安全 ”,就可以了。这要比每天不厌其烦地重复一长串“安全清单 ”效果好得多。父母还要注意, 不要随便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如孩子说讨厌某个老师 ,一些父母往往会跳起来: “你怎么可以讨厌老师呢?”所谓民主型家庭教育,就是家长首先学会“同理 ”,要知道孩子有这样的想法,

9、一定有原因。家长可以问:“你能告诉我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吗 ?”中国青年报: 感觉您理想中的家庭教育,对家长的文化素质要求很高。这次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 初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父母文化程度的提高而显著提高。 那一些孩子不是一开始就输在 “起跑线 ”上了 ?叶一舵:对于这个结论,我们不能做绝对化的解读。父母文化程度高,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但不是所有情况都是这样。我们经常跟中小学校长和家长讨论一些问题。我们发现,如今不少青春期的孩子很逆反。其中,很多家庭背景好、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孩子,往往逆反心理更严重;而在一些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的家庭,孩子往往没有一点逆反心理。这可能是因为在前一种家庭里,孩子往往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