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科技综述系列地貌界限科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研究和利用的学科。本文提供对科技基本概念“地貌界限”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地貌界限事物发展总是由量变的逐渐积累,达到某一界限以后,发生质的飞跃。地貌系统的发展也不例外。在马金(JHMackin,1948)所定义的均夷河流中,当流域输入任何控制性变量的改变,都会使平衡发生变位,最终又都可以完全吸收这种改变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整个系统又逐步回到平衡。但是还必须看到,系统在吸收这种改变所带来的影响的过程中,孕育着新的变化,这种新的变化有时还会发生累积作用,整个系统在若干年以内便会发生充分的变化,以至达到某一界限以后,发生突变
2、,系统就会分解,河型发生质变,河流将会根据外界环境的约束重新进行自组织过程。如黄河下游,为了适应流域过量来沙输移的要求,河床长期处于加积状态,河床愈积愈高,潜伏的突变危机愈来愈大,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地貌界限(临界点)的概念是极其重要的。例如,在河曲发育的长途中,曾经历过顺直微弯的时期。虽然河道纵向输沙常常是平衡的,但由于弯道洪冲枯淤,凹岸冲、凸岸淤,两相邻弯道间的过渡段(直道)洪淤枯冲,致使河床向两侧、向下游蠕移。随着弯道曲率渐次增大,河床不稳定性逐渐加大,最后达到某一界限,弯道将由渐变转化为突变,发生自然裁直。河曲蠕移与裁直这种旋回发展表明,弯道平面位置的渐变因裁直而告终。凹岸冲刷、凸岸
3、淤积这种输沙平衡因裁直而破坏,这都完全是由河曲演变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决定的,而与河曲系统以外的流域因素是否变化无关。又如,黄河河口三角洲迅速淤长,河道不断向海域延伸,与之相应,河床坡度不断递减,河道水流阻力日趋增大,因而河道不稳定性随着这种渐变的积累而不断增加,达到某界限以后,出现突然分流改道,新河道又开始它的渐变过程。地貌景观某一部分的发展总是经历渐变与突变的过程,其间有一个数量界限被突破,这个界限常被称为地貌系统内部界限(intrinsic geomorphic thresholds)。另一方面,外界因素往往是促成事物转化的条件。地貌系统的突变或质变往往是来自外界控制因素的突变(干扰)引起的
4、。如出现特大洪水,超出了河槽形态结构的承受能力,便会使系统分解,河型发生质变。又如,营造地貌的内动力地壳运动对地貌系统的作用,从各国水库库区发震资料看,当大水库蓄水水深超过100m时,就有可能诱发46级地震,震源深度一般在20km以内,多半在5km左右。似乎地壳受到10kgcm2以上的区域压力就有可能达到地层弹性屈服强度。近代均衡论认为,在更高的区域压力下,有可能突破岩石圈深处物质的塑性强度,使物质外流。大约50kgcm2区域压力的变化就会引起均衡调整。地表剥蚀使地势降低,地下压力随之递减,当夷去岩体的厚度所引起的减荷超过地壳以下物质弹塑性强度时,就会出现地壳均衡上升运动。由于地壳上升的速率远
5、过于剥蚀速率,地势逐渐加高,直到新的重力均衡,上升作用才会逐渐停顿下来。而剥蚀作用仍以一定的速率进行着,直到超过地壳深处物质的强度,均衡上升又一次突然发生。可见,地震因水库蓄水这个外界条件达到一个界限而诱发,地壳因地表剥蚀这个外界条件达到一定数量界限而均衡上升。另一方面,剥蚀作用使地势降低,起伏夷平,其强度随之逐渐减弱,而后又因地壳均衡上升,流域回春,剥蚀作用随地面升高、起伏加大而渐次加强,最后达到最大值。这类对地貌系统突变起控制作用的外界条件数量界限,谓之地貌系统外部界限(extrinsic geomorphicthresholds)。地貌界限的存在反映了地貌系统的突变性,地貌系统在外界环境
6、的作用(输入)下所作出的反应(输出),总是从突变开始到渐变告终,不断地从一个旋回到另一个旋回步步向前发展的。因此,在研究地貌发育过程中,分析和掌握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界限,就能抓住有利时机,加以因势利导,使之适应人们的需要。另一方面,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有条件的,地表侵蚀作用的性质和强度是由区域多种自然条件决定的。识别引起地貌过程强度最大、地貌变形最快的条件界限,如坡面、沟谷和河流的坡度界限、植物覆盖度界限、气候水文界限、泥沙粒度界限、沟谷深切界限等,就能对不利的条件加以控制,达到因势利导的目的。此外,界限理论有可能用来预测地貌对自然和人为变化所作出的反应。过去地理学家在考察冰川遗迹、河流阶地的分布和各种沉积物的特征中,发现在地质时期可能出现某种巨大的变化时,总是以为在当时不是地壳构造运动十分活跃,便是气候有急剧的波动;自舒姆(SASchumm,1973)提出地貌临界点理论以后,人们对这样的变化,就有可能归结为体系内部的产物,不一定必然伴随着外界条件的明显改变。所以,舒姆的学说一提出来,就受到地貌研究者的普遍重视。1980年还专门召开了地貌界限方面的国际性学术讨论会,出版了论文集。8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地貌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参考文献】: 1 Coa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