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材料_第1页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材料_第2页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材料_第3页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材料_第4页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材料(根据 2012 年福建考纲说明修订)考试说明中的: .考试内容一、生物(一)能力要求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综合运用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 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 假说演绎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目 初中 : 微 的 构,学会使用 微 2 一 察 dna、rna在 胞中

2、的分布(必修一p26)3 二 生物 中的糖 、脂肪和蛋白 (必修一p18)3 三用 微 察多种多 的 胞(必修一p7)5 四用高倍 微 察 粒体和叶 体(必修一p47)5 五 察植物 胞的 壁分离和复原(必修一p61“探究”) 6 六探究影响 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78、 p83)7 七叶 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p97)9 八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一p91)10 九 察 胞的有 分裂(必修一p115)11 十模 探究 胞表面 与体 的关系(必修一p110)12 十一 察 胞的减数分裂(必修二p21)13 十二低温 染色体加倍(必修二p88)14 十三 常 的人 病(必修二p91)14 十

3、四探究植物生 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必修三p51)15 十五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 化(必修三p68)17 十六土壤中 物 群丰富度的研究(必修三p75)18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材料第 1 页 共 18 页补初中实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实验目的: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呈像原理、放大倍数计算方法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呈像原理: 映入眼球内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放大倍数: 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注: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二、显微镜的使用:置镜(装

4、镜头)对光置片调焦观察1安放2对光: 选低倍镜选较大的光圈选反光镜(左眼观察)注: 调节视野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镜3观察侧面观察降镜筒左眼观察找物像细准焦螺旋调清晰4低倍转高倍:顺序:移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注: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节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5装片的制作和移动:制作:滴清水放材料盖片移动: 物像在何方,就将载玻片向何处移。(原因:物像移动的方向和实际移动玻片的方向相反)6 污点判断:1)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位于载玻片上;2 )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位于目镜;换物镜后消失,则位于物镜;7完毕工作:整理归位实验一

5、:观察dna、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 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三方法步骤: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材料第 2 页 共 18 页操作步骤注意问题解释载玻片要洁净,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防止污迹干扰观察效果; 保持细胞原有

6、取口腔上皮nacl 溶液,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形态细胞制片侧壁上轻刮几下取细胞,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消毒为防止感染,漱口避免取材失败下烘干固定装片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8%的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加速染色剂进入细水解胞,促进染色体的 dna 与蛋白质分离盐酸溶液中,用 300c 水浴保温 5min而被染色冲冼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洗去残留在外的盐酸染色滴 2 滴吡罗红甲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染色 5min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观察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后才换用使观察效果最佳高倍物镜观察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一实验目的:尝

7、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1可溶性还原糖 (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如:葡萄糖 + cu ( oh )2加热葡萄糖酸2222o,+ cu o(砖红色) + h o,即 cu(oh)被还原成 cu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2 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3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 ,颜色为 白色的 植物组织,如

8、苹果、梨。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 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 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四、实验试剂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 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 0.05g/ ml cuso 4溶液)、苏丹或苏丹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 液:质量浓度为 0.1g/ ml naoh 溶液和 b 液:质量浓度为 0.01g/ ml cuso 4 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一)可溶性糖的鉴定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材料第 3

9、页 共 18 页操 作 方 法1. 制备组织样液。(去皮、切块、研磨、过滤)2. 取 1 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 组织样液。3.向试管内注入1ml 新制的斐林试剂,振荡。4.试管放在盛有50-650c 温水注 意 问 题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 乙液分别配制、 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解 释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 组织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 将产生的颜色掩盖。斐林试剂很不稳定, 甲、乙液混合保 存 时 , 生 成 的 cu(oh) 2 在7090下分解成黑色 cuo 和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分钟,观察到溶液颜色: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沉淀

10、)最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使防止试管内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试管底部不触及烧杯底部,试管烫伤;口不朝向实验者。(二)脂肪的鉴定操 作 方 法注 意 问 题解 释花生种子浸泡、制片浸泡 34 小时时间过短,不易切片,时间过长,组织较软, 不易成形。 切薄,便于观察。在子叶薄片上滴 23 滴苏丹染色时间不宜过长。苏丹 橘黄色或苏丹染液 ,染色 1 分钟。苏丹染液 红色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用不去浮色,会影响对橘黄色脂肪滴的50% 酒精洗去浮色 ,吸去酒精。滴观察。同时,酒精是脂溶性溶剂,可上 1 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将脂肪颗粒溶解成油滴。临时装片。低倍镜下找薄片的最薄处,可看到装片不宜久

11、放。时间一长,油滴会溶解在乙醇中。有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圆形小颗粒三、蛋白质的鉴定操 作 方 法制备组织样液。(浸泡、去皮研磨、过滤。 )鉴定:加样液约 2ml 于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a ,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 b 液 34注 意 问 题黄豆浸泡1 至 2 天a 液和 b 液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 液后加 b 液 。解 释容易研磨成浆, 也可购新鲜豆浆以节约实验时间。先加 naoh溶液 ,为 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碱性的环境。 a、b 液同时加入, 会导致 cu2+变成 cu(oh)2 沉淀,而失效。否则滴,摇匀,溶液变紫色。可用蛋清代替豆浆。附:淀粉的检测和观察:取 2ml 待测

12、样液,加 2 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cuso 4 溶液不能多加。 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若稀释不够,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蛋清要先稀释 。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 使反应不彻底,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碘液不要滴太多以免影响颜色观察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材料第 4 页 共 18 页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一实验目的: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二实验原理: 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 部分需要染色 ),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三方法步骤:第一

13、步: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第二步: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第三步: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问(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提示: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问(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 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 再换高倍镜观察?提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问(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提示: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转动

14、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第四步:观察并用细胞准焦螺旋调焦。四:讨论: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答:( 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2. 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的原因?答: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实验四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一实验目

15、的: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二实验原理: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 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健那绿染液 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 ,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三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材料第 5 页 共 18 页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 ,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

16、胞壁分离。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 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三、实验材料:细胞就会通过 渗透作用而失水 ,一、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二实验原理:1质壁分离的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一实验五:p61“探究”)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

17、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时装片5观察线粒体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用牙签取碎屑盖盖玻片线粒体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分布的观察。保持有水状态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要随时1制片。 用镊子取

18、一片黑藻注 意 问 题分 析否 则 细 胞 或 叶 绿 体 失 水 收四方法步骤:步 骤带些叶肉 。 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四、实验步骤:步骤注 意 问 题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 撕取洋葱鳞片叶外盖盖玻片应让一侧先触及载玻片,防止装片产生气泡。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然后轻轻放平。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材料第 6 页 共18 页2观察洋葱细胞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可看到: 液泡大, 呈紫色,

19、原生质层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紧贴着细胞壁。起对照作用。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细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 0.3g/ml 的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细胞壁伸缩性小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 液泡和原生质层重复几次。 镜检。观察到: 液泡由大不断收缩,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变小,颜色由浅变深, 原生质层与细重复几次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胞壁分离。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否则,细胞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满蔗糖溶液。糖浓度不能过高质壁分离的复原。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发 生 质 壁 分 离 的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 细胞从盖玻片

20、的一侧滴入清水, 在另装片,不能久置,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所以发生质壁分离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重复几次。镜检。要马上滴加清水,复原现象。观察到: 液泡由小变大, 颜色由深变使其复原。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重复几次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实验讨论: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答: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都不能)实验六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78、 p

21、83)一实验目的:1探究不同温度和ph 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二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实例 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一)实验原理: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 fe3+都能催化 h2o2 分解放出 o2。经计算, 质量分数为 3.5%的 fecl3 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 每滴 fecl3 溶液中的 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 万倍。二)方法步骤:步骤注意问题解释取 4 支洁净试管,编号,分别

22、不让 h2o2 接触h o有一定的腐蚀性加入 2mlh2 o2 溶液皮肤220将 2 号试管放在90 c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情况,向 3 号、4 号试管内分别滴入2不 可 用 同 一 支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 溶液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材料第 7 页 共 18 页滴 fecl3 溶液和 2 滴肝脏研磨滴管中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 会影响实验准确性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 放置过久,可肝脏研磨液必受细菌作用而分解, 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须是新鲜的肝少,活性降低脏在制成研磨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 使细胞内的酶释液放出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放卫生香时,

23、现象: 3 号试管产生气泡多,冒泡时间短,卫2-3min 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动作要快, 不要生香猛烈复燃, 4 号试管产生气泡少,冒泡时别放入 3 号和 4 号试管内液面插到气泡中, 避间长,卫生香几乎无变化的上方,观察复燃情况免 卫 生 香 因 潮湿而熄灭实例 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方法。2 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二)实验原理:1 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2 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0三)方法步骤:操作

24、注意问题取 3 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 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另取3 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 1ml新鲜淀粉酶溶液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不能只用不同试管分成3 组,分别放入热水 (约温度处理淀粉溶液600c)、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或酶溶液的温度 5min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保持各自温度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时间不能太短维持各自的温度 5min在 3支试管中各滴入1-2 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这 3支试管中碘液不能滴加太多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实验步骤序号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a1可溶性淀粉溶液2ml新鲜淀粉酶溶液/解释防止混合时,由于两种溶液的温度不同而使混合后温度

25、发生变化,反应温度不是操作者所要控制的温度,影响实验结果。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一定时间防止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试管bcabc2ml2ml/1ml1ml1ml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材料第 8 页 共 18 页2保温 5min600c1000c00c600c 1000c 00c3将 a 液加入到 a 试管,b 液加入到 b试管, c 液加入到 c 试管中,摇匀4保温 5min600c1000c00c5滴入碘液,摇匀2 滴2 滴2 滴6观察现象并记录实例 3: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操作步骤:用表格开式显示实验步骤:(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序号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试管1231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ml1ml

26、1ml2注入蒸馏水1ml/3注入氢氧化钠溶液/1ml/4注入盐酸/1ml5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6600c 水浴保温 5min7加入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2ml2ml2ml8水浴加热煮沸 1min9观察 3 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变记录实验七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p97)一实验目的:1尝试用研磨过滤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和用纸层析法分离提取到的色素。2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以及各自所呈现的颜色。二实验原理:1叶绿体中的 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无水乙醇、丙酮等能提取色素。2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 叶绿体色素在层析

27、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三、实验材料:幼嫩、鲜绿的菠菜叶四、实验步骤:步骤1提取色素5 克绿叶剪碎, 放入研钵, 加sio2、caco3 和 5ml 无水乙醇(或丙酮)迅速、充分研磨。 (若没有也可用 95%的乙醇,但要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除去水分)2收集滤液漏斗基部放一单层尼龙布, 研磨倒入漏斗内挤压,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 用棉花塞塞住试管口。3制备滤纸条注 意 问 题分析加 sio 2加 sio 2 为了研磨得更充分。加 caco3加 caco3 可中和研磨时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色素被破坏。加无水乙醇叶绿

28、体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迅速减少研磨过程色素分解,减少无水乙醇挥发尼龙布起过滤作用。试管口用棉花塞塞紧是为了防止无水乙醇挥发干燥可吸收更多的滤液。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材料第 9 页 共 18 页将干燥的滤纸,剪成长10cm,宽 1cm 的纸条,一端剪去二个角,并在距这一端 1cm 处划一铅笔线。4划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 沿铅笔线划出细、 齐、直的一条滤液细线,干后重复三次。5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将 3ml 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划线一端朝下)插入层析液中, 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6观察实验结果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 a(蓝绿色)叶绿素 b(黄绿色)顺 着 纸

29、 纹 剪 成长条一端剪去二个角滤液细线越细、越齐越好。重复三次。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烧 杯 要 盖 培 养皿盖。扩散最快是胡萝卜素,扩散最慢是叶绿素b,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 a。层析时,色素分离效果好。可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防止色素带之间部分重叠。增加色素量,实验结果更明显。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层析液中的苯、丙酮、石油醚易挥发。四种色素之所以能被分离, 是因为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五:实验讨论: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 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 实验就会失败。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答

30、: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叶片要新鲜、浓绿;研磨要迅速、充分;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实验八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一p91)一实验目的:1了解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2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略)2co 2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

31、母菌培养co2 的产生情况。3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三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 20g 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 500ml )和锥形瓶b ( 500ml )中 ,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 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材料第 10 页 共 18 页2检测 co 2 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图),并连通橡皮球 (或气泵),让空气间歇性地依次通 过3个 锥

32、 形 瓶 ( 约50min )。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 25-35 0c 的环境中培养8-10h 。3检测酒精的产生各取 2ml 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 支干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 溶有0.1g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 )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九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一p115)一实验目的: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3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二实验原理: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

33、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2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三实验材料: 洋葱(可用葱、蒜代替) 。因为根尖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易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四实验步骤:步骤一、根尖的培养实验前 34 天,让洋葱放在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清水。 根长约 5cm 时可用。二、装片的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解离:上午 10 时至下午 2 时,剪取洋葱根尖 23mm ,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 15%

34、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注 意 问 题置于温暖处,常换水。解离时间要保证, 细胞才能分散开来。分 析因为细胞分裂和生长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氧气。目的:溶解细胞间质,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 分离 开来。此时,细胞已被盐酸杀死。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 1: 1)的玻璃皿中,室温下解离 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 10 min 。否则,根尖过于酥软,解离时间也不宜过长。无法取出。目的:洗去解离液,便于染漂洗要充分,可换水12 次。色。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材料第 11 页 共 18 页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 0.01g/ml 或 0.02g/m

35、l 的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 35min。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洋葱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三、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装片放在低倍镜下,慢慢移动装片, 找到分生区细胞。2高倍镜观察: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仔细观察,找出处于细胞分裂期中期的细胞,再找出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染色时间不宜过长, 否则显微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要弄碎根尖, 再垂直向下均匀用力压片, 不可移动盖玻片,一定要 找到分生区 。在一个视野里, 往往不容易找全有丝分裂

36、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细胞。 如果是这样, 可以慢慢地移动装片, 从邻近的分生区细胞中寻找。龙胆紫等为碱性染料,可使染色体着色。醋酸洋红溶液也能使染色体着色目的: 使细胞分散 ,避免细胞重叠,便于观察。做得成功的装片,标本被压成 云雾状。分生区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处于分裂期。讨论: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答: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剪取洋葱根尖材料时,应该在洋葱根尖细胞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跃的时间; ( 2)解离时,要将根尖细胞杀死,细胞间质被溶解,使细胞容易分离; ( 3)压片时,用力的大小要适当,要使根尖被压平,细胞分散开。实验十

37、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必修一p110)一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细胞大小,即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二实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越小,其表面积越大,则其与外界交换物质的表面积越大,经交换进来的物质在琼脂块中扩散的速度快; 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 naoh 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 naoh )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三操作步骤: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用塑料餐刀将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 3cm、 2cm、1cm 的正方体将 3 块琼脂块放在烧杯内,加入naoh 溶液,不要用勺子将琼脂块切开避免干扰将琼脂块淹没, 浸泡 10mi

38、n。用塑料勺不时翻动琼或挖动其表面实验结果脂块。戴上手套,用塑料勺将琼脂块从naoh 溶液中应避免 naoh 与皮肤和眼naoh 有取出。用纸巾把它们吸干,用塑料刀把琼脂块切睛等接触。如泼洒出来,应立腐蚀性成两半。仔细观察切面的颜色变化,变成红色的即用水冲洗泼洒处。部分代表 naoh 扩散的深度,测量每一块上 naoh每两次操作之间必须把刀避免干扰扩散后着色的浓度。记录测量结果擦干实验结果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填在记录表中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 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材料第 12 页 共 18 页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

39、小。四课后讨论题答案:1.当 naoh与含酚酞的琼脂块相遇时,其中的酚酞变成紫红色,这是常用的检测naoh的方法,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就知道 naoh扩散到多远; 在相同时间内, 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 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2. 根据球体的体积公式 v=4/3r3,表面积公式 s=4r2,计算结果如下表。细胞直径表面积体积比值(表面积 / 体积)( m)23( m)( m)201 2564 1870.30302 82614 1300.203. 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所以多细胞生物体是由许多细胞而不是由少数体积更大的细胞构成的。细胞越大,需要与

40、外界环境交流的物质越多;但是细胞体积越大,其表面积相对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交流的面积相对小了,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实验十一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必修二p21)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二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三方法步骤:低 倍 镜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观察初级精母细胞

41、、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高 倍 镜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观察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绘图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四课后讨论题:细胞简图1. 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材料第 13 页 共 18 页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2.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

42、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3. 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实验十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必修二p88)一实验目的:1 学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法2 理解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作用机制二实验原理:1 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

43、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在纺缍丝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最终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2 用低温处理植物组织细胞,抑制纺缍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三方法步骤:低温培养洋葱根。待洋葱根长出1cm 左右时,将整个装置诱导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0c)。诱导培养 36h固定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 ,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 ,以固定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 的酒精形态冲冼 2 次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装片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并寻找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细胞四课后讨论题答案: 两者都是通过抑制分裂细胞内

44、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十三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必修二p91)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2 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3 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二实验原理: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材料第 14 页 共 18 页病隔代出现。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三方法步骤: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其程序是:组织问题调查小组确

45、定课题分头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如右流程图)注意事项:1调查时, 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 白化病、高度近视( 600度以上)等2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3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遗传病的= 100%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4人类常见的遗传病类型概括实验十四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必修三p51)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2 进一步培养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二实验原理: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