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读后感及读书笔记1200字_第1页
《万万没想到》读后感及读书笔记1200字_第2页
《万万没想到》读后感及读书笔记1200字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万万没想到读后感及读书笔记1200字 万万没想到读后感及读书笔记1200字 花两个小时读了不到一半,已经改变了些原有的认知并增加了些新的思考、看问题的角度。这就拿来与大家分享。不废话,直奔主题。 首先序言有这么一段话深深的吸引到了我:不吃前两个烧饼,只吃第三个烧饼也吃不饱。不阅读很多糟粕,也没有能力发现精华。 这与之前常说的:人生该走的弯路,一步都不会少。相当的异曲同工哇。在这信息多成灾的时代,平时读到的都是些糟粕,然而只有你读到真正的好东西时才能意识到这一点。 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我认为拿它来说明讲故事的重要性属实恰当: 有一封呼吁给非洲儿童捐款的募捐信。而这封信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列举

2、了一些翔实的统计数字:马拉维有三百万儿童面临食物短缺;安哥拉三分之二的人口,也就是四百万人,被迫远离家园,等等。 第二个版本说你的全部捐款会给一个叫诺奇亚(Rokia)的七岁女孩。她生活在马里,家里很穷,时常挨饿,你的钱会让她生活更好一点,也许你的捐款能帮好她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卫生条件。 研究者问受试者愿不愿意把一部分报酬捐给非洲。结果收到第一个版本募捐信的人平均捐了1.14美元,而收到第二个版本募捐信的人平均捐了2.38美元。 据说是斯大林说的,“杀死一个人是悲剧,杀死一万个人是统计数字”。 还有一个书中引用的观点很接地气: 人做判断的时候有两种机制:一种是“科学家机制”,先有证据再下结论;一

3、种是“律师机制”,先有了结论再去找证据。 绝大多数人是律师思维,只会接受与他们已有观念相匹配的信息。 每个人都爱看能印证自己已有观念的东西。我们不但不爱看,还会直接忽略那些不符合我们已有观念的证据。 微博,微信我不喜欢你我拉黑你啊,你也不用跟我辩解、扯皮、骂我,拉黑,多简单,世界都清净了,但也变得越来越极端(这样不好) 如果人人都只接收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甚至只跟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流,那么就会形成一个“回音室效应”。网络时代,把原本不可能相知的一群人联系起来,随时间进化,每一撮人都有自己一派的观点,并趋向于老死不相往来,而成功者恰恰是他们的纽带,活成一个矛盾体,我觉得这才是这个时代正确的活法

4、。 万维钢老师在书中提到他想在 ipad 上刻下这两句英文来时刻提醒、贯彻自己的行为: Consume deliberately.Take in information over affirmation. 翻译成人话,就是我在篇首根据自己的理解送给大家的那句:持续的自我迭代,才能脱变成更好的自己。 后来又列举了概率论里的常识思维:随机,误差等念,稍微理性一点的人都知道在有一红一白两个球的袋子里抓出了100次红球后下一次出红球的几率还是50%,不赘述。 这一点,文科生要学习理工科的思维,不要想当然,感觉下一次出白球的几率总会大那么一点,哈哈。 读完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我可以想用这么几句话来概括万维钢老师的思想: 做一个清醒的人,清醒指的是不盲从,能独立分辨是非对错;能找到信息的源头而不是获取别人 n 次加工后的产物。比如你自己通过研读各项经济指标来判断现在的房价是否过高,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最靠谱,毕竟还是自己做的饭香嘛,一个道理;要培养直接读论文、读数据的能力,唯有自己努力获取更为真实的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