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课件_第1页
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课件_第2页
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课件_第3页
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课件_第4页
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917十月革命1991苏联解体),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俄罗斯国家的历史变迁,末 代 沙 皇 全 家 照,十月革命,沙皇俄国(沙俄),苏维埃俄国(苏俄)1917,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1922,俄罗斯联邦共和国,1924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1936年新宪法,赫批判、戈改变1991,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线索:领导人及其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全盘集体化,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布列斯特

2、和约 1918年3月3日,德国与苏俄签订,苏俄丧失了共约100万平方千米5600万人口的大片土地。列宁说它是一个“极端屈辱不幸的和约,我们交出了许多空间,但是赢得了使自己得以巩固的时间”。 “如果我们不在布列斯特和约上签字,几个星期后我们将在苏维埃的死刑判决书上签字。” 思考:列宁认为缔约的优劣是什么? 简单谈谈你对签定布列斯特和约的看法。,十月革命后,列宁与德国签订了条件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时代(19171924)初期探索,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背景:内忧外患,内忧: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叛乱 外患:协约国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内外勾结对苏维埃俄国发动

3、疯狂进攻,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失去了四分之三的领土,苏维埃政权危机重重(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质的极度匮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军事上:组建红军,抵抗敌人的进攻,经济上: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目的:,主观目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解决战争的危机,巩固政权。,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1、农业:,2、工业:,3、商业:,4、产品分配:,余粮收集制-无偿征收农民余粮,推行工业国有化-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物物交换),实物配给制,5、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否

4、定商品货币关系,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对战时共产主义评价:,历史作用: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思考:你认为苏联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吗?,提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事例也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辩证原理的?,提示:太平天国运动;人民公社化,结论:不能,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工人、农民不满,阶级敌人乘机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5、,新经济政策,二、新经济政策:,背景:,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1、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的决议,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921年,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实行实物配给制,分配,贸易,农业,工业,实行自由贸易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取消自由贸易 (否决商品货币关系),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余粮收集制,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租让制和租借制),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内容,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7-1

6、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新经济政策的作用:,1、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2、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 3、是列宁对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综合创新运用,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主要违背了什么哲学原理?运用这一

7、原理,正确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新经济政策取代的必然性。,启迪,正确的依据在于判断政策是否,1.是否符合实际情况;,2.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3.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4.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材料一 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 问: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政策? 此政策有何影响?,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材料二 我们是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是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的办法,也刚

8、刚开始实行。由国家组织产品分配来代替私营商业这件事,即由国家收购粮食供应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这件事,也是这样。 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起来,而且同共产主义进行极其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的形式,就是以投机倒把来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概括的说,就是反对由国家分配农产品。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结合史实,根据材料二分析列宁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设想。列宁对农民的不满情绪是如何分析的?,答:设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农民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反对共产主义的斗争。,1917-1991年

9、苏联的经济探索,材料三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 摘自世界史 现代部分 根据材料三分析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了哪些修正?有什么进步性。,答:满足了农民的要求,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恢复了经营和贸易的自由。,进步性: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劳动经营活动,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负担。,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思考:结合史实,从背景、内容和作用等方面概括说明苏俄实行新

10、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异同。,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背景:当时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内容: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按劳分配,作用:都使经济得到恢复,社会得到稳定。,三年战争结束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放开商品市场,允许资本家经营企业,还允许外国资本家到俄国经营。,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起来,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十年“文革”使经济濒临崩溃,社会一片混乱。,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多种经济成分,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同时,向国外大力招商。,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国民经

11、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国际形势: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 政治形势:苏联成立;斯大林巩固领导地位 经济形势: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 历史传统与社会环境:革命前存在大量农奴制残余;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意识形态根深蒂固 思想环境: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理解 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个人性格、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斯大林时代(19241953)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 1925年苏联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过程、结果) 1927年,苏联农业政策由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

12、,转变为“全盘集体化”和“在全盘集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过程) 1928年,新经济政策终止。 1928年起连续实行三个五年计划,开展工业化建设。 同时,30年代初,苏联各地农村出现集体化浪潮,并出现严重失误。 1932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2、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过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3、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政治:高度集权,个人崇拜 经济:高度集中、 指令性计划。 思想:高度集中、行政干预。,概念: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是一个高度集

13、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1936年,斯大林模式确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宪法),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绩,适应了当时国际形势的需要,适应了落后国家求生存求发展的迫切需要。 (基本上适合苏联国情) 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重大成就。(国民经济发展,成为工业强国.)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消极作用,经济上,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过死,经济总体效益差,不能长期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

14、展 政治上,权力过度集中,民主太少,容易滋生个人崇拜,社会主义法制受到破坏 文化上,管理模式单一化、公式化,损害了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内 容,农业,工业,贸易,分配,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取消自由贸易 (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实物配给制(平均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集体化、农业 税很重,高度集中的国家 计划模式,直接 管理,工资制(平 均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 易,允许商 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项目,排斥市场调节 国家统拨、 计划供应,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

15、索,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体制,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管理方法、手段,特 点,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项目,高度集中, 行政管理。,高度集中, 行政管理 指令计划,单一的公 有制。,新经济政策,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斯大林模式与中外其他制度的比较,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 后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全盘集体化,资本主义农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

16、终身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材料一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教科书 材料二 中国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

17、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材料一说明了斯大林模式存在些什么样的问题?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从农业和工业的关系角度评价斯大林模式。,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牺牲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新中国为推进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在农业领域中曾进行了哪些探索?当今中国政府又是怎样做的?,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政府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用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增长14 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不仅取

18、消了原先336亿元的农业税赋,而且取消了700多亿元的“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还取消了各种不合理收费,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 引自2006年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了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村的小康和农业的现代化,这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 引自2006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

19、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祖国,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材料二 毛泽东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 (1)依据材料分析,工业化通常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 (2)苏联的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苏联采取这种途径有何必要性? (3)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4)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轻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进行必要的资金积累和技术准备。,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途径;苏联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轻工业落后,损害了农民利益,农业生产被破坏并长期落后,比例严重失调。,保证农、轻、重有比例协调发展,关注民生,调动积极性。,1917-1991年苏联的经济探索,改革和挫折(19531991)赫 勃 戈,斯模式局限性显露-政经 斯逝世-契机与可能,经济:农业为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