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 ) 同步练习一、语段阅读( 一 ) 阅读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完成后面的题目。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找出点明情感的关键句。答:答案:归思欲沾巾结合诗文说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答:答案:仕途失意,他乡漂泊。( 二 ) 阅读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 ) ,完成后面的题目。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这首诗歌的颔联是怎样表现离愁别绪的?试从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答:答案:运用典故。 “琴瑟”语出
2、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诗人在别离之际“思琴瑟”,可见友情之深。情景交融。 “绕山川”表示道路遥远, “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二、语言运用根据下面的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地震现象。( 不超过个字 )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从而产生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震波极其强烈的超级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
3、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地震是的自然现象。答案: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变化产生震波而引起地面震动的自然现象。某同学因患白血病住院治疗, 全校师生闻讯后纷纷捐款, 校学生会委派你作为师生代表前往医院转交捐款。 请你写一段话, 向这位同学说明来意, 并表达对他的慰问和鼓励。 ( 不超过个字 )答:答案:示例:老师和同学都很关心你。这是大家的捐款,请收下。相信你一定能够战胜病魔。一、基础考查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曙 光淑气梳妆打扮黍离之悲粘 贴砧石辗转反侧高瞻 远瞩鲜 艳掀动纤尘不染蹁跹 起舞绮 筵稽首棨戟遥临铁骑 突出解析:选。项, “曙”“黍”
4、读“”,“淑”“梳”读“”;项,“粘”“瞻”读“”,“砧”读”“”,“辗”读“”;项,全部读“”;项,前三个读“” ,“铁骑”的“骑”读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金樽宦游黯然失色不平则名繁琐牙璋佩玉鸣鸾沧海桑田江渚物侯轻歌妙舞霰雪飞舞宛转碣石物幻星移落月摇情解析:选。项, “名”应为“鸣” ;项,“侯”应为“候” ;项,“幻”应为“换”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 筵绮:华丽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 巾沾:浸湿宁 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宁:宁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已:已经解析:选。已,停止,完毕。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明
5、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江流宛转 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解析:选。项, “不平”心情激昂,愤懑不平。和今天的意义相同。项,“长河”这里指银河;今天指长的河流。项,“宛转”这里指曲折的意思;今天往往形容说话温和而曲折,或者形容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项,“颜色”这里指人的容貌;今天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产生的印象。二、文言训练( 年高考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 。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
6、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 “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 “始于爱民。 ”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 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
7、:“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 大水有舟楫也。 仲父不一言教寡人, 寡人之有耳, 将安闻道而得度哉?” 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 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 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 “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
8、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 ”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 闻命矣, 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 ”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 ,四部丛刊本,有删改)【注】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正确的一项是已:停止()泽命不渝 ,信也渝:坚持公修 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若济 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解析:选。渝,改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拱手而 问曰朝济而 夕设版焉缓其刑
9、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 必有我师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 续耳解析:选。 . 第一个是介词,到;第二个是介词,与,跟。. 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 表顺承。 . 均为连词, 那么。 . 第一个是用于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是结构助词,的。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必知其疾, 而忧之以德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省刑罚, 薄赋敛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齐国百姓, 公之本也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解析:选。说的是齐国百姓现在的处境,均说的是齐桓公在内政外交方面落实管仲建议的具体措施,并非直接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说的是关
10、心百姓疾苦,说的是对百姓减少刑罚赋税,是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均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信”“仁”“严”“礼” 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解析:选。管仲对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并没有“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 ,而是提出了如何称霸
11、天下的政治主张。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勿惧以罪,勿止以力。译文:()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译文:() 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译文:答案: ()( 治理百姓的人) 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 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 ) 。 ()( 国君 ) 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 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 ) 。 () 您想要称霸诸侯、 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 ( 或“根本的事情” ) 做起。参考译文: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必须知其疾苦,厚施德惠,( 治
12、理百姓的人 ) 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 “好。不要停止。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竭近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点,就可以实行。”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 ”管仲回答说: “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感怀;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不是他所想要的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桓公说:“好啊!”桓公又问道: “我想修明政事以谋求定时会盟天下诸侯,可以做到吗?”管子回答说:“可以。”桓公说: “从哪里做起呢?”管
13、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 ”桓公说:“爱民之道是怎样的?”管子回答说:“诸侯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卿大夫治理好自己的领地,使他们事业互相关连,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减少刑罚,少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士,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 国君 ) 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这些就是爱民之道。”桓公即位之后,管仲、隰朋进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它们生有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管子回
14、答说:“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 ”桓公说:“仲父何必这样自谦?为什么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和学得治国的法度呢?”管子回答说:“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做起。 ”桓公在坐席上挺直身子,向前挪了挪,拱手而发问说: “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管子回答说: “齐国百姓,便是它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很怕劳役,而上位的人不顾农时,随意征发民夫。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必忧虑饥饿;宽
15、缓刑政,百姓就不害怕死罪;能根据时令,坚持能在农闲时兴役,百姓就不愁劳役了。”桓公说:“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告诉给先君才行。 ”第二天,众人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 为百官确立了法令。 对近处示以忠信, 对远处示以礼义。 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竟好像流水一样归附。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访隐者 宋 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答案:踏。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
16、”的形象。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拜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解析:选。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四、语用创新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使之成为段末结论式的句子。( 不超过个字 )联合国粮农组织() 的最新统计资料( 年 ) 表明,世界人均耕地为亩。其中美国人均耕地为亩,俄罗斯人均耕地为亩,印度人均耕地为亩;中国人均耕地年为亩,年为亩。答:答案:中国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2023学年上海宝山区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应急及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度中级软考综合提升测试卷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强化训练-人教版7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详解
- 卖水果的合同(标准版)
- 设计转包合同(标准版)
- 2024年安全员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新)
- 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持续性优化报告
- 2025年教育行业投资并购趋势与教育产业投资前景报告
- 2025年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与环保人才培养计划
- 2025劳动合同范本下载
-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立体几何卷全解析【测试范围:沪教版2020必修第三册第十章】(上海专用)
- Unit 3 Places we live in单元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5课时)
- 2025年4月自考02204经济管理试题及答案
- 统战工作培训课件
- 泡茶的步骤课件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无机化学》第六版 课件 0绪论
- 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上册)2025版
- 煤矿冲击地压培训课件
- 安徽省2021-2023年中考满分作文4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