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doc_第1页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doc_第2页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doc_第3页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doc_第4页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殷兴山目 录一、自救互救概念二、井下自救、互救及避灾的意义三、入井基本知识四、发生灾害事故现场作业人员应急自救互救基本原则五、采煤工作面或其他地点透水预兆六、过滤式自救器使用注意事项七、有害气体中毒或窒息伤工的现场急救八、处理冒顶的一般原则九、在高温烟雾巷道撤退要点十、掘进工作面发生爆炸时现场作业人员应急自救互救要点十一、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后的自救互救措施十二、事故现场救灾组织十三、复习思考一、自救互救概念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变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区域的第个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采取的有效措施方法。互救:则在是有效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为了妥善的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

2、方法。二、井下自救、互救及避灾的意义矿井发生灾害时,灾区人员要正确的开展避灾和救灾,能有效的保护灾区人员自身安全的灾害的扩大。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井下工人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三、入井基本知识(1)、撑握矿进灾害的特点和规律,事故发生后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2)、熟悉所在矿进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3)、学会识别各种灾害预兆,学会处理灾害的方法。(4)、熟悉矿井巷道、避灾路线、安全出口及避难硐室。(5)、撑握紧急避灾方法,下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并会使用。(6)、掌握抢救伤员的方

3、法和现场急救操作技术。四、发生灾害事故现场作业人员应急自救互救基本原则。(1)迅速撤离灾区:当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灾区不具备事故抢险的条件,或者在抢救事故时可能危及营救人员自身安全时,应迅速撤离现场,躲避到安全地点或撤到井上。 (2)及时报告灾情:在灾害事故发生初期,现场作业人员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在积极、安全地消除或控制事故的同时,要及时向矿调度室报告灾情,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区域人员发出警报。 (3)积极消除灾害:利用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抢救人员

4、时要做到“三先三后”(即“先抢救生还者,后抢救已死亡者;先抢救伤势较重者,后抢救伤势较轻者;对于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出血和骨折的伤工,先复舒、止血和固定,然后搬运”)。 (4)妥善安全避灾:当灾害事故发生后,避灾路线因冒顶、积水、火灾或有害气体等原因造成阻塞,现场作业人员无法撤退时,或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达到安全地点时,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和灾区较安全地点,或者就进快速构造临时避难硐室,进行自救互救,妥善安全避灾,努力维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等待营救。五、采煤工作面或其他地点透水预兆:(1)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2)淋水加大。 (3)挂红挂汗。 (4)裂缝出水,发出“嘶嘶”的叫声。

5、(5)水色发浑。 (6)空气变冷,出现雾气。 (7)出现臭味。积水区的有害气体主要有硫化氢、二氧化碳和瓦斯。硫化氢的气味类似臭鸡蛋味。六、自救器使用注意事项: (1)自救器必须佩戴到安全地方方可取下,切不可因感觉干热而取下。 (2)佩戴自救器要操作迅速,准确到位。 (3)过滤式自救器只可做逃生使用,不能佩戴做其他工作。 (4)佩戴自救器脱险时,不要说话,必要时可用手势联系;而且不要跑,要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 (5)防止途中碰掉鼻夹。万一碰掉鼻夹,要控制住不要用鼻孔呼吸,并迅速夹好鼻夹。 (6)当在井下发现有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征兆时,必须立即正确佩戴自救器,马上撤离现场,不要等看到烟雾再佩戴

6、。七、有害气体中毒或窒息伤工的现场急救: 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或火灾事故后,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有时煤与瓦斯突出造成高浓度瓦斯充满巷道;或者在冒顶、透水后,采空区的有害气体涌入巷道,也会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1)迅速把中毒或窒息伤工抬运到有新鲜风流和周围支架完好的地方。在搬运途中,如仍受到有害气体威胁,急救者一定要佩戴好自救器,伤工也应佩戴自救器; (2)尽量将伤工口鼻内的粘液、血块、碎煤矸石等杂物除去,并将其上衣、腰带解开,脱掉胶鞋,同时对其进行适当保暖,防止受寒; (3)对中毒或窒息的伤工,如果呼吸微弱或已经停止,应采取人工呼吸,如果心脏停止跳动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或者两种方法

7、同时进行,以恢复其呼吸和心跳。 (4)急救者在现场急救中,一定要沉着,动作要迅速,在进行急救的同时,可请求矿上派医生来救治。 八、处理冒顶的一般原则: (1)先外后里:先检查冒顶区边缘以外5米范围内支架的完整性,若有问题必须提前处理好,然后才能处理冒落范围里面的支架; (2)先支后拆:更换或扶正支架时,必须先打临时支护或假设新支架,然后再拆除原有损坏、歪倒支架; (3)先上后下:处理斜巷冒顶时,应该由冒顶区上端开始,然后逐渐往下进行,防止冒落矸石、物料滚落和支架歪倒砸伤下面的营救人员; (4)先近后远:若同一条巷道发生多处冒顶,必须坚持先处理安全出口较近的一处,然后再处理离安全出口较远的其他处

8、,。严禁两处或两处以上冒顶同时处理,确保万一发生二次冒顶时有畅通的后撤路线撤退到安全地点。九、发生火灾后在高温烟雾巷道撤退要点 矿井发生火灾事故后,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雾,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人吸入后会中毒窒息甚至死亡;烟雾会阻挡人的视线,在撤退时易迷失方向。同时高温烟雾能使人中暑、灼伤。撤退时应做到: (1)在一般情况下不要逆烟雾方向撤退。在特殊情况下,如在附近有脱离灾区的通道口又有把握脱险时,或者只有逆烟撤退才有求生希望时,才采取逆烟方向撤退。 (2)在高温烟雾巷道里撤退时,不要直立奔跑。在烟雾不严重时,应尽量躬身弯腰,低着头迅速前进;而在烟雾大,视线不清或温度高时,则应尽量贴着巷道地板及

9、一侧,摸着铁道、管道或棚腿等急速爬出。 (3)在高温烟雾巷道撤退时,还应利用水沟水、顶板和巷道淋水或底板积水浸湿毛巾、工作服,或者向身上洒水等方法降温,减小体力消耗;同时,还应注意利用随身物件或巷道中的风帘布等遮挡头部,以防高温烟气的刺激和伤害。十、掘进工作面发生爆炸时现场作业人员应急自救互救要点: 掘进巷道发生爆炸后,除造成人员伤亡外,还会造成灾区影响范围内巷道塌冒、通风设施和通风设备损坏、供电中止、引燃局部风机导风筒等情况。这时,应急自救互救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了抢救人员,排除爆炸产生的有害气体,要在查明无火源的情况下,尽量恢复局部通风机通风;如不能确认灾区有无火源,应慎重考虑是否启

10、用通风机,以免再次爆炸; (2)当独头巷道较长,有害气体较多、支架损坏较严重时,如果确认灾区内无火源和幸存者,严禁冒险进入,强行救人。要在恢复通风、维护好支架后,方可进入灾区内营救人员。 (3)若灾区因爆炸引起冒顶堵塞巷道时,要立即退出,寻找其他巷道进入灾区。若遇独头巷道,应及时维护好巷道,清理堵塞物。若巷道堵塞严重,短时间内不能清除时,应恢复通风再进入。 (4)当爆炸发生后,灾区内存有明火或阴火时,应同时救人灭火,并派专人严密监测瓦斯浓度,防止瓦斯积聚,造成再次爆炸。 (5)发生爆炸事故时,会大量消耗井下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氧气浓度降低。现场作业人员在撤离时一定要佩戴自救器。若没有佩戴有效的个

11、人防护设备,则不能随便进入灾区,否则将导致救援人员的自身伤亡,扩大事故。十一、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后的自救互救措施如果进回风巷没有堵死,通风系统破坏不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容易被排走,这种情况下,采煤工作面的进风巷人员所受到伤害不大,应迎风撤出灾区。回风侧的人员要迅速带上自救器,经最近的路线进入进风巷。如果爆炸造成严重的顶板冒落,通风系统破坏,爆源的进回风侧都会聚集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其他的有害气体。该范围内的人员有可能中毒。为此,受伤不重的人员应迅速的打开并戴上自救器。在进风侧的人员要逆风撤离,在回风侧的人员要就近进入进风巷新鲜风流中。如果冒顶严重撤不出来,首先要把自救器戴好,并协助重伤员在较安全的地方待救,附近有独头巷时也可进入暂避,并尽可能用木料、风筒设置临时避难场所,使用矿灯、衣物等明显识别标识物,挂在避难场所明显部位,然后进入避难硐室内静卧待救。十二、事故现场救灾组织矿井发生重大事故灾变时的初级阶段,波及的范围和损失一般较小,既是抢救和控制的最好时期,也决定矿井人员安全的重要时刻。多数情况下,由于矿山救护人员难以及时赶到现场救灾,灾区人员如何及时、正确的开展自救、互救对保护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损失具有重要作用。抢救实践证明,事故现场负责人(跟班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