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城墙及伏龟楼遗址.ppt_第1页
南唐城墙及伏龟楼遗址.ppt_第2页
南唐城墙及伏龟楼遗址.ppt_第3页
南唐城墙及伏龟楼遗址.ppt_第4页
南唐城墙及伏龟楼遗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伏龟楼,网上课堂之三,南唐城墙及伏龟楼,主讲人:冯家红,提纲,第一部分 伏龟楼地理位置及发现经过 第二部分 伏龟楼的作用 第三部分 南唐城墙与明代城墙的联系 第四部分 南唐简况 第五部分 南唐的历史及文化艺术,第一部分,南唐伏龟楼遗址地理位置,伏龟楼遗址发现的经过,2001年5月,秦淮区风光开发公司在维修明城墙时,发现了南唐城墙的基础,这是当时现场拍摄的两张照片:一张是从上往下看,另一张突出了细节部位。,伏龟楼遗址发现的经过,伏龟楼,伏龟楼,伏龟楼的“伏”字,本意是埋伏的意思,也是“匍匐”的意思,伏龟楼的地形不正是像一只大乌龟伏在城墙上,伏龟楼的基础是一个半圆形,带棱角的突出部位,似一只扒着的

2、乌龟。,第二部分,伏龟楼作用 一、装饰 二、远眺 二、防御,一、装饰,二、远眺,周遭故国是山围, 对景方知此句奇。 偶上伏龟楼上望, 一环碧玉城城西。 宋 杨万里,三防御(指挥、瞭望),城南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重点防守之关卡,地势平坦开阔,极为重要,是内外秦淮河距离最近的地方,正处于交通要道,扼路咽喉,能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所以,南门上不仅建立了较大较高的镝楼,又加筑了伏龟楼。,伏龟楼结构,1、楼基 2、楼阙 3、楼阁,第三部分,南京建都城的历史,已有两千四百多年了,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命谋士范蠡在秦淮河畔的古长干里,建造了南京市区最早的城池越城,为南京最早建城的开始。,

3、南京建城史的状况,三建三毁,一建为六朝 三建:二建为南唐 三建为明代 一毁为六朝梁代 三毁:二毁为隋代 三毁为1937年,第一次,六朝时, 金陵城以内桥为界,桥北与建康故城重合,桥南还是郊区,远没有形成完整的城市规模。,第二次,南唐则把金陵城向南 扩展到今天的外秦淮河, 城垣周长二十五里, 上宽二丈五尺, 下宽三丈五尺, 高二丈五尺。,第三次,明代, 朱元璋建造了 举世无双的明城墙。,南唐建城,南唐金陵城的建设自杨吴天佑六年(909)至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为止,前后总共历经六十六年。其间大规模的城垣拓建有三次:,第一次:,在杨吴天佑六年(909)左右,南唐尚未建都南京,李昪还叫徐知浩,并

4、担任昇州刺史时,已开始初建城垣和府舍。,第二次,在杨吴天佑十四年(917),杨吴丞相徐温遣官员陈彦谦建金陵城。,第三次,在杨吴大和四年(932)仍由未称帝的徐知浩“复扩金陵城”。总之,南唐金陵城是由南唐先主李昪未称帝时主建。,南唐金陵城,第三次拓建后的 南唐金陵城: 前(南)倚雨花台即聚宝山 后(北)枕鸡笼山, 东望钟山, 西带石头城呈方形。,南唐宫城,东:太平北路 南:内桥 西:明瓦廊 北:珠江路(北门桥),明城墙建设步骤,第一阶段: 1366年-1367年 在南唐的旧城 东北基础进行 扩建,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367年-1377年,在南唐旧城西南基础上进行扩建并增高加厚。以条石筑下半部分 (从三山门-通济门);,第三阶段,第三阶段:1377年-1386年,修改后沿鼓楼西楼的计划,切后湖(玄武湖)北修向西,围狮子山入城。,第四阶段,1390年开始修建外廓。,南唐城墙与明城墙的区别,南唐城砖厚度,长:cm 宽:cm 厚: cm,城砖排列顺序,同一方向,顺序,南唐时代,城砖粘合所用材料,上好黄泥,明代,明代城砖厚度,长: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