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综合练习题_第1页
理综综合练习题_第2页
理综综合练习题_第3页
理综综合练习题_第4页
理综综合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精品 理科综合试题 109 中蔡卫东 本试卷共 15 页,共 30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fe 56 zn 65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120 分) 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 项。 1下列生理过程中,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 a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激素b神经细胞排出钠离子 c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性激素d肝细胞排出葡萄糖分子 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要长期保存酶,应将其放在低

2、温环境下 b人体内环境 ph 变化不影响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 c酶摆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d酶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为氨基酸 3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 b是产生核糖体、mrna 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 rna 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4将源自同品系小鼠的癌细胞和正常成纤维细胞融合,所获杂种细胞的后代只要保留成纤维细胞的 某些染色体就可表现为正常表型,但若这些染色体丢失则会重新恶变为癌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3、的是( ) a成纤维细胞的某些染色体上有抑制细胞癌变的基因 b利用灭活病毒可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c杂种细胞重新恶变后将失去接触抑制现象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会抑制细胞的癌变 5选用下列实验材料能得到预期实验结果的是( ) a用 35s 标记噬菌体研究 dna 的半保留复制 b用人的成熟红细胞观察 dna、rna 的分布 c用富含枯枝落叶的土壤分离纤维素分解菌 d用 t 细胞和骨髓细胞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 6.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 a. 酒曲捣碎b. 酒曲发酵c. 高温蒸馏d. 泉水勾兑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碘酒可使蛋白质变性,故能消毒杀菌 b

4、天然氨基酸能溶于强酸或强碱溶液,是两性化合物 c食盐、糖、醋可作调味剂,不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d船舶外壳装上锌块,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 8. 下列污水处理的方法中,表示其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混凝法,用明矾做混凝剂:al3+ + 3h2oal(oh)3 + 3h+ b中和法,用过量 co2中和碱性废水:co2 + 2oh= co32 c沉淀法,用 na2s 处理含 hg2+废水:hg2+ + s2= hgs d氧化还原法,用 feso4将酸性废水中 cr2o72还原为 cr3+: cr2o72+ 6fe2+ + 14h+ = 2cr3+ + 6fe3+ + 7h2o 9. 为了

5、从海带浸取液中提取碘,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i + h2o2 = i2 + 2oh b中分液时含 i2的 ccl4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c中得到的上层溶液中含有 i d操作 z 的名称是加热 10密闭容器中,由 h2和 co 直接制备二甲醚(ch3och3) ,其过程包含以下反应: i. co(g) + 2h2(g) ch3oh(g) h1 = 90.1 kjmol1 . 精品 ii. 2ch3oh(g) ch3och3(g) + h2o(g) h2 = 24.5 kjmol1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由 h2和 co 直接制备二甲醚的反应中,co

6、平衡转化率随条件x 的 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由 h2和 co 直接制备二甲醚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 条件x为压强 c. x增大,二甲醚的产率一定增大 d. x增大,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减小 11. 新制氢氧化铜存在平衡:cu(oh)2 + 2oh cu(oh)42(深蓝色) 。某同学进行 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出现蓝色沉淀 b. 中现象是 cu(oh)2 + 2oh cu(oh)42正向移动的结果 c. 中现象证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d. 对比和可知 cu(oh)2氧化性强于 cu(oh)42 122016 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室温“可呼吸”nac

7、o2电池。 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充电时“呼出”co2。吸入 co2 时,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吸收的全部 co2中,有 2/3 转化 为 na2co3固体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电极表面。 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吸入”co2时,钠箔为正极 b “呼出”co2时,na+向多壁碳纳米管电极移动 c “吸入”co2时的正极反应:4na+ + 3co2 + 4e= 2na2co3 + c d标准状况下,每“呼出”22.4 l co2,转移电子数为 0.75 mol 13核反应方程 235 92u 1 0n bakr3 1 0n 表示中子轰击 235 92u 原子核可能发生的一种核反

8、应,该核反 56 x89 36 应释放出的核能为 e。关于这个核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核聚变 bba 中的x为 146 56 x cba 中含有 56 个中子 56 x d该反应的质量亏损为 e/c2 14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 15如图 1 所示,两束单色光a、b同时从空气中斜射入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进入玻璃砖中形成复 合光束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用a光照射某金属的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b光照射也能发生

9、 b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小 c在玻璃砖中a光的速度较小 d从水中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较小 16一列简谐横波在t=0 时刻波的图象如图 2 所示,其中a、b、c、d为介质中的四 个质点,在 该时刻 a质点 a的速度最大 b质点 b的加速度最大 c若质点c向下运动,则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d若质点d向上运动,则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17利用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a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 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

10、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18在匀强磁场中有一带正电的粒子甲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它运动到m点时,突然向与原运动相反 的方向放出一个不带电的粒子乙,形成一个新的粒子丙。如图 3 所示,用实线表示粒子甲运动的轨 迹,虚线表示粒子丙运动的轨迹。若不计粒子所受重力及空气阻力的影响,则粒子甲和粒子丙运动 的轨迹可能是 图 1 a b c y 图 2 x o a b c d 图 3 甲 丙 a m 甲 丙 c m 甲 丙 d m 甲 丙 b m . 精品 图 4 a f o 19图 1 和图 2 是教材中演示自感现象的两个电路图,l1和l2为电感线圈。实验时,断开开关 s1瞬 间,灯 a1突然闪亮,随后逐渐变

11、暗;闭合开关 s2,灯 a2逐渐变亮,而另一个相同的灯 a3立即 变亮,最终 a2与 a3的亮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 1 中,a1与l1的电阻值相同 b图 1 中,闭合 s1,电路稳定后,a1中电流大于l1中电流 c图 2 中,变阻器r与l2的电阻值相同 d图 2 中,闭合 s2瞬间,l2中电流与变阻器r中电流相等 20实验表明:光子与速度不太大的电子碰撞发生散射时,光的波长会变长或者不变,这种现象叫 康普顿散射,该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如果电子具有足够大的初速度,以至于在 散射过程中有能量从电子转移到光子,则该散射被称为逆康普顿散射,这一现象已被实验证实。关 于上述逆康

12、普顿散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b散射光中存在频率变大的成分 c散射光中存在波长变长的成分 d 该过程不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21 (18 分 利用如图 2 所示的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除了图中所给的器材以及交流电源和导线外,在下列器材 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_ 。 a秒表 b天平(含砝码) c弹簧测力计 d刻度尺 甲同学实验时这样平衡摩擦力。按图 2 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先不挂重物,将小车 放在木板上,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垫块把木板一端垫高,接 通打点计时器,让小车以一定初速度沿木板向下运动,并不断调节木板的倾斜度,直 到小车拖动

13、纸带沿木板做_运动。 甲同学利用v-t图像求出每条纸带 对应的加速度。他在处理其中一 条纸带时,求出每个计数点对应 的速度,并将各点的速度都标在 了如图 3 所示的坐标系中。请在 坐标系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 像,并利用图像求出小车此次运 动的加速度a = _m/s2。 乙同学在验证小车加速度a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时,根据实 验 数据作出的a-f图像如图 4 所示。发现图线不过原点,原因可 能是_。 a木板一端垫得过高 b木板一端垫得过低 c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太大了 d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太小了 丙同学作出的a-f图像如图 5 所示。发现图线有一段是曲线, 他认为这是系统误差造成的。他将实验方法做了

14、如下改进:他 先将一些砝码放在小车上;之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下一些砝码移 到牵引小车的盘上;重复多次实验,直到将砝码全部移到盘中; 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小车加速度a随着盘和盘中的砝码所 受重力f变化的关系图线,得到的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已知 盘和所有砝码的总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请你分析说明 图线为直线的原因,并说明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 22. (16 分)质谱仪的原理简图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粒子经电场 图 2盘和砝码 f o a 图 5 图 2 图 3 t / s v/(ms-1) 00.10.20.30.40.5 1.0 0.2 0.4 0.6 0.8 m m n h . 精品 h 图

15、1 ba r v0 c o 加速后进入速度选择器, p1、p2两板间的电压为u,间距为d,板间还存在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 度大小为b1,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带电粒子沿直线经速度选择器从狭缝s3垂直mn进入偏转磁场, 该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2,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带电粒子经偏转磁场后,打在照相底片上的h 点,测得s3、h两点间的距离为l。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求: (1)速度选择器中电场强度e的大小和方向; (2)带电粒子离开速度选择器时的速度大小v; (3)带电粒子的比荷。 q m 23(18 分) 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等等是自然界普遍遵循的规律,在微观粒子的相 互作用过程中

16、也同样适用。 卢瑟福发现质子之后,他猜测:原子核内可能还存在一种不带电的粒子。 (1)为寻找这种不带电的粒子,他的学生查德威克用 粒子轰击一系列元素进行实验。当他用 粒 子()轰击铍原子核()时发现了一种未知射线,并经过实验确定这就是中子,从而证实了eh 4 2 eb 9 4 卢瑟福的猜测。请你完成此核反应方程 。n+he 1 0 9 4 4 2 _be (2)为了测定中子的质量mn,查德威克用初速度相同的中子分别与静止的氢核与静止的氮核发生 弹性正碰。实验中他测得碰撞后氮核的速率与氢核的速率关系是。已知氮核质量与 hn vv 7 1 = 氢核质量的关系是,将中子与氢核、氮核的碰撞视为完全弹性

17、碰撞。请你根据以 hn mm14= 上数据计算中子质量mn与氢核质量mh的比值。 (3)以铀 235 为裂变燃料的“慢中子”核反应堆中,裂变时放出的中子有的速度很大,不易被铀 235 俘获,需要使其减速。在讨论如何使中子减速的问题时,有人设计了一种方案:让快中子 与静止的粒子发生碰撞,他选择了三种粒子:铅核、氢核、电子。以弹性正碰为例,仅从力学 角度分析,哪一种粒子使中子减速效果最好,请说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4.(20 分) 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人类已经建立起各种形式的能量概念及其量度的方法,其中一种能量是 势能。势能是由于各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而具有的、由各物体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如重力

18、势能、 弹性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等。 (1)如图 1 所示,内壁光滑、半径为r的半圆形碗固定在水平面上, 将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碗底的中心位置 c处。现给小球一个水平初速度v0() ,使小球在grv2 0 碗中一定范围内来回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a. 若以ab为零势能参考平面,写出小球在最低位置c处的机械能e的表达式; b. 求小球能到达的最大高度h;说明小球在碗中的运动范围,并在图 1 中标出。 (2)如图 2 所示,a、b为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以a为原点,沿两分子连线建立x轴。如果 选取两个分子相距无穷远时的势能为零,则作出的两个分子之间的势能ep与它们之间距 离x

19、的ep-x关系图线如图 3 所示。 a假设分子a固定不动,分子b只在ab间分子力的作用下运动(在x轴上) 。当两分子间距离 为r0时,b分子的动能为ek0(ek0 ep0) 。求a、b分子间的最大势能epm;并利用图 3,结 合画图说明分子b在x轴上的运动范围; b若某固体由大量这种分子组成,当温度升高时,物体体积膨胀。试结合图 3 所示的ep-x关 系图线,分析说明这种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原因。 25.(17 分) 功能高分子 p p 可用作光电材料,其合成路线如下: x 图 2 o a b . 精品 已知: (1)烃 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6,其结构简式是 。 (2)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20、 (3)c 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 (4)d 为苯的同系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g 的结构简式是 。 (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7)反应和的目的是 。 (8)以乙炔和甲醛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 1,3-丁二烯,写出合成路线(用 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 26.(11 分) 一种利用铝土矿(含有氧化铝和杂质)生产氧化铝纯品的工业流程如下: (1)过程 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过程ii,用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处理碱浸后滤液,所得溶液ph和al(oh)3生成的 量随加入nahco3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 加

21、入nahco3溶液体积小于8 ml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过程ii生成al(oh)3的离子方程式是 。 (3)过程iii,电解na2co3溶液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简述阳极液生成的原理: 。 27.(14 分) 为探究 fecl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和离子反应,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配制 50 ml 1.0 moll1的 fecl3溶液,测其 ph 约为 0.7,即c(h+) = 0.2 moll1。 用化学用语解释 fecl3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使 fecl3溶液 ph 升高的是 (填字母序号) 。 a. 加水稀释 b. 加入

22、fecl3固体 c. 滴加浓 kscn 溶液 d. 加入 nahco3固体 (2)小组同学利用上述 fecl3溶液探究其与足量锌粉的反应。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操作现象 向反应瓶中加入 6.5 g 锌粉,然后 加入 50 ml 1.0 moll1的 fecl3 溶液,搅拌 溶液温度迅速上升,稍后出现红褐色沉淀, 同时出现少量气泡;反应一段时间后静置, 上层溶液为浅绿色,反应瓶底部有黑色固体 c cr h + c o hr 一 一 一 一 c crchr oh i. och3 + hi oh + ch3i ii. iii. oh + ch3i naoh och3 + nai + h2o (r、r

23、表示氢或烃基) . 精品 收集检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集气管口靠近火焰,有爆鸣声 已知:zn 的性质与 al 相似,能发生反应:zn + 2naoh = na2zno2 + h2 结合实验现象和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出现红褐色沉淀的原因: 。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反应后溶液为浅绿色的原因: 。 分离出黑色固体,经下列实验证实了其中含有的主要物质。 i. 黑色固体可以被磁铁吸引; ii. 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产生气泡; iii. 将 ii 中剩余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iv. 向 iii 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无变化。 a. 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

24、质是 。 b. 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无法确定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 fe3o4,理由是 。 (3)为进一步探究上述 1.0 moll1 fecl3溶液中 fe3+和 h+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继续实验 并观察到反应开始时现象如下: 操作现象 将 5 ml 1.0 moll1的 fecl3溶液与 0.65 g 锌粉混合 溶液温度迅速上升,开始时几乎没 有气泡 将 与 0.65 g 锌粉混合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小组同学得出结论:在 1.0 moll1 fecl3溶液中,fe3+的氧化性比 h+更强。 28.(16 分) 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对电解氯化铜实验进行了研究。 装置现象 电解一段时间时,阳极

25、石墨表面产生 气体,阴极石墨上附着红色物质,烧 杯壁变热,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 (1)甲认为电解过程中阳极产生的 是溶液变绿的原因,写出产生该物质的电极反 应式: 。 (2)乙查阅资料,cucl2溶液中存在平衡:cu2+ + 4clcucl42(黄色) h0。 据此乙认为:电解过程中,cucl42(黄色)浓度增大,与 cucl2蓝色溶液混合呈绿色。 乙依据平衡移动原理推测在电解过程中cucl42浓度增大的原因: 。 (3)丙改用下图装置,在相同条件下电解 cucl2溶液,对溶液变色现象继续探究。 装置现象 电解相同时间时,阳极石墨表面产生气泡,溶液仍 为蓝色;阴极石墨上附着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

26、 为绿色;u 型管变热,冷却后阴极附近溶液仍为绿 色 丙通过对现象分析证实了甲和乙的观点均不是溶液变绿的主要原因。丙否定甲的依 据是 ,否定乙的依据是 。 (4)丙继续查阅资料: i. 电解 cucl2溶液时可能产生cucl2,cucl2掺杂 cu2+后呈黄色 ii. 稀释含cucl2的溶液生成 cucl 白色沉淀 据此丙认为:电解过程中,产生cucl2掺杂 cu2+后呈黄色,与 cucl2蓝色溶液混 合呈绿色。 丙进行如下实验: a取电解后绿色溶液 2 ml,加 20 ml 水稀释,静置 5 分钟后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b. 另取少量氯化铜晶体和铜粉,向其中加 2 ml 浓盐酸,加热获得含c

27、ucl2的黄 色溶液。 c. 冷却后向上述溶液 d. 取 c 中 2 ml 溶液,加 20 ml 水稀释,静置 5 分钟后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a 的目的是 。 写出 b 中生成cucl2的离子方程式: 。 补充 c 中必要的操作及现象: 。 丙据此得出结论:电解时阴极附近生成cucl2是导致溶液变绿的原因。 29.(18 分)动物以外来方式除去生殖系统或使其丧失功能称为去势。为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主动免疫对 sd 雄鼠下丘脑 gnrh 合成及性腺反馈系统的影响。科研工作者将 36 只 sd 雄鼠随机分为三组,处理方法及结果如下,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结果一 处理方法睾丸

28、重量(g) 睾丸体积 (mm3) 下丘脑细胞 gnrh 含量 (ng) 完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31.11851.078073.66 免疫去势组注射疫苗 0.62190.210949.81 . 精品 b b r r r r 缺失缺失 重复重复 手术去势组手术摘除睾丸 -34.70 注:gnrh 主动免疫是指用外源性 gnrh 主动免疫动物;“-”表示未检测到 实验结果二(注:fsh 为一种促性腺激素) (1)实验前对免疫组 sd 鼠注射疫苗,经检测,血浆中含有大量抗 gnrh 抗体,说明该组鼠发 生了 免疫;由于血清中 等激素含量下降,导致睾丸严重萎缩,这种现象 在免疫学上属于 病。 (2)关

29、于免疫去势鼠下丘脑细胞中 gnrh 含量明显降低的原因,存在着两种可能性:一是 gnrh 主动免疫降低了 fsh 含量,进而降低了睾酮含量,最终使下丘脑 gnrh 分泌量增加,细胞中 剩余的就少。二是 gnrh 主动免疫降低了下丘脑细胞 gnrh 自身合成。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手术去势组由于血清中缺少 ,解除了其对下丘脑分泌 gnrh 的调节作用,即不会导致下丘脑 gnrh 释放量增加,推测该组鼠下丘脑细胞中 gnrh 含量的减少可 能是由于手术去势 。 免疫去势组血清睾酮含量在免疫 10 周后下降到检测不出水平,且该组下丘脑 gnrh 含量变 化与手术去势组基本一致,表明 gnrh 含量

30、下降的原因与手术去势组 。 (3)为了探讨 gnrh 免疫去势的分子机理,研究者进一步测定了雄鼠下丘脑细胞中雌激素 a a 的受体(era) 、雄激素(睾丸酮)受体(ar)及 gnrh 基因 mrna 表达水平,结果三如图丙所 示。 由图可知,免疫去势组的 er-a 基因 mrna 和 ar 基因 mrna 相对 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完整对照组,说明免疫去势原因之一是 。 由图可知,手术去势组与免疫去势组 均均低于完整对照组, 说明免疫去势的原因之二是 。 30.(16 分)摩尔根利用果蝇为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之后,多位科学家继续以果蝇为材料 进行了大量科学实验,完善了遗传学。 (1)果蝇性

31、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 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基因随之自由 组合;果蝇体细胞有 4 对同源染色体,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理论上雌果蝇可以形成 种 卵子。科学家观察发现,实际上能够重组的类型远远多于染色体的组合,荷兰遗传学家 hugode vries 认为这可能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部分互换,导致产生更多种类的配子。 (2)为证明上述推测,美国遗传学家 curt stern 以果蝇为材料研究了果蝇的眼色 r/r 和眼型 b/b 两对相对性状,选择纯合的父母本杂交,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 f2,结果如下表 科学家从 f1中选择了一只雌果蝇,体细胞的某对染色体组成及相关基因位置如图,

32、且通过显微镜可 以观察到两条异常染色体的特性。根据上表数据推测,图中所示为 染色体,显性性状分别 是 。 (3)让该果蝇与粉红眼正常眼雄果蝇杂交: 若子代雌果蝇表现型及比例为 ,说明该雌果蝇在产生配子的 过程中没发生交叉互换,雌果蝇每种表现型的细胞内各有 条异常的染色体。 若子代雌果蝇表现型为 ,则说明该雌 果蝇的相应染色体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表现型为 的雌果蝇含有既重 复又缺失的染色体。 亲本表现型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比例 父本 红眼正常眼 母本 粉红眼棒状眼 雌果蝇全部为 红眼棒状眼 雄果蝇全部为 粉红眼棒状眼 雌果蝇 红眼棒状眼:粉红眼棒状眼=1:1 雄果蝇 红眼正常眼:粉红眼棒状眼=1:1 . 精品 31.(16 分)随着肿瘤增长超过了其血管供应,它的内部会缺氧,缺氧能够诱导肿瘤细胞产生一 种特异性的转录因子(即能激活特定基因表达的蛋白质hif-1),进而促进血管生成。科学家为了 探究 hif-1 的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分析并回答问题: 肿瘤质量(g) 注射物 培养 9 天培养 21 天 实验鼠hif-1 基因缺陷型胚胎干细胞 0.70.8 对照鼠野生型胚胎干细胞 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