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4教学计划(共7篇)_第1页
化学选修4教学计划(共7篇)_第2页
化学选修4教学计划(共7篇)_第3页
化学选修4教学计划(共7篇)_第4页
化学选修4教学计划(共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选修4教学计划(共7篇) 第1篇:化学选修4教学计划-年度下学期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涉及4个主题: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主题4:电化学基础。4个主题都是教学重点。高考所占权重:约占化学总分的40%.第一章注重知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1.注重与大学内容的衔接;(焓变、熵变、化学反应的方向、沉淀溶解平衡) 2.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3.注重模块内部内容的衔接 (反应焓变反应方向的判据化学平衡移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 教学建议:1.反应焓

2、变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在第三节) 不回避概念,但不在“焓”、“焓变”的概念上纠缠,不要求学生进行概念辨析。2.关于焓变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和反应物的总能量差”的关系、焓变与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形成的能量差值的关系。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_的易错点。 4.以燃烧热为例给出一种具体的反应热(定义)5.概念的理解和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是计算的前提。要注意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反应热、燃烧热、盖斯定律等理论概念,熟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6.学生在初次进行反应热的计算时,学生只关注数的计算,反应热的单位和正负号容易丢掉或写错。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_题作为课堂练_,发现问题

3、并及时解决 。7.发挥书后_题的教学功能,不仅巩固、落实知识和计算技能,还要唤起学生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第二章:本章主要学_的是有关化学反应的快慢(速率)、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推动力)三方面内容,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学_了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_的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内容上有助于加深理解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同时也是解释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一些平衡现象的基础,起着中介和桥梁的作用,为第三章的学_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认识反应速

4、率的含义、单位; 2.知道怎样测定、描述、计算在一定条件进行的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3.认识外界条件(催化剂、温度、反应物浓度)怎样影响化学反应速率;4.能应用反应速率的基本原理解释说明有关的简单问题,认识控制反应条件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性。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用于说明相关问题.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2、用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 / 6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了解常用的比较反应快慢的简便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几种主要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以粒子的观

5、点和有效碰撞理论初步解释。 教学重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 教学难点:用有效碰撞、活化能等理论解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 化学平衡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并能初步判断化学反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过程与方法:通过做硫酸铜晶体结晶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可逆过程与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教学难点: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教学建议:教材的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如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平

6、衡观点的建立等,对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将一些较抽象的知识用浅显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例如,教材在介绍平衡移动原理时,既充分肯定它的作用,说明它适用于所有的动态平衡,又指出它亦有局限性,即不能用它来判断建立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平衡建立过程中各物质间的数量关系等。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反应方向判断的焓判据及熵判据;(2)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重点:能说出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对反应进行方向的影响。 教学难点: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学建议:1、应用讨论交流的方法调动

7、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2、启发学生学会归纳、概括,对信息进行加工,得出结论; 3、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及日常生活的经验上构建新知识。第三章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 2.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3.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建议:本章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课标要求主要是认识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本节理论性较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

8、合的一节,掌握方法是学好本节知识的关键。在具体的学_中,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增强知识的逻辑性,以化学平衡理论为指导,引出一系列新知识点;同时通过实验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学_,加强能力和技能培养。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知识目标(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涵义 教学难点:溶液pH的简单计算2 / 6 教学建议:迁移电离平衡理论学_水的电离。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证明水也有极弱的导电性,试分析水导电的原因”,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电离理论得出“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纯水中存在

9、水的电离平衡”的结论。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利用化学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学生层次较低的班级,可以以教师为主进行推导。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因。教学中切不可把重点放在使学生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推导方法上。可以利用电脑动画,演示水的电离过程,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讨论溶液的酸碱性时,应先让学生分析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分析水中加入酸或碱后c(H+)和c(OH)的变化。再根据KW =Kc(H2O) ,说

10、明对于稀溶液而言,c(H2O)也可看作常数。因此,只要温度一定,无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在KW都为常数,或者说c(H+) 和c(OH)的乘积都是定值。进而得出水溶液的酸碱性是由c(H+)和c(OH)的相对大小所决定的结论,并具体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pH的教学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先说明引入pH的意义,再给出计算式,介绍有关pH的简单计算,最后总结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并强调pH的使用范围。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确定pH的使用范围。 可安排学生课下阅读课后的“资料”和“阅读”材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及盐类水解对

11、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2、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理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的规律。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知识与技能1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平衡过程 2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沉淀溶解和转化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将“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转化为“固体溶解的问题”来讨论,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思考原有知识的方法2通过沉淀溶解和转化知识的学_,将溶解平衡理解为化学平衡的一种特殊形式,加深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提升。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2、教学难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和转化 教学建议:1、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将“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转化成“固体溶解的问题”来讨论。这是因为“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常常给人的印象是一种单向的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而“固体溶解”却是一种双向互变的、动态的过程。因此,这种讨论问题方式的改变不仅仅是为了介绍一个知识点,更是对一种思维方式的探讨。2、重视“沉淀平衡常数”溶度积Ksp 虽然课本把溶度积的内容放在“科学视野”的楷体字选学部分,如果不利用高二系统的学_平衡和各种平衡常数的时机突破难点,到高三时就会事倍功半。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能写

13、出电极反应式。3 / 6 2、通过实验与分析,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3、学_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教学建议:本节内容关键是讲透原电池原理。而这一内容的关键在于做好实验。无论演示实验还是采用边讲边实验,都应使实验成功。直观性强,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可设计一连串的思考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最终得到原电池原理、形成条件和原电池的科学定义。第二节 化学电源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池的一般分类, 2、了

14、解常见的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原理,知道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国防中的应用 3、掌握几种典型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教学重点:掌握几种典型电池的用途和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几种典型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教学建议:本课可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模式和分类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 1.新课引入,重在激发学生学_的兴趣。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可配合使用一些实物或图片的展示,加上对各类电池标志的辅助说明,或者引用一段关于电池工业的新闻报道,都有助于引起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关注和积极参与探究的意识。2.关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教学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既可以从学科知识的角度介绍化学电池的分类、工作原理和用途,也可以从历史

15、的角度介绍化学电池工业随社会、科技发展而发展的历程和前景,同时还应注意帮助学生理解要使一项理论性研究成果转化成技术产品,实现其应用价值,需要考虑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第三节 电解池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池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初步了解溶液中的微粒放电顺序教学重点: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总反应方程式 教学难点:电解过程中离子放电顺序的判断 教学建议:1.做好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并帮助引导学生进行透彻分析是本节教学的关键。2.结合常见阴、阳离子在阴、阳两极上放电(得失电子)能力,渗透氧化还原反应并巩固氧化还原规律,是学_电化学的一大核心。要让学生明晰氧化还原是电化学的

16、基石。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电解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本节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并最终让学生学会分析之法。这是处理一切复杂电解问题的“钥匙”。4.教学中,教师应把“电离与电解”“金属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原电池与电解池”“正负极与阴阳极”“电解铜与电镀铜”对比重点设计,贯穿在教学的各环节之中,以此让学生加深理解。5.有关电解的计算,教师应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常用技法,这是电化学考查的重点。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腐蚀的种类,探究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2、掌握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区别。3、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及防腐措施,感受化学对人类生产和生活

17、的影响。 教学重点:吸氧腐蚀、析氢腐蚀的原理 教学难点:吸氧腐蚀、析氢腐蚀的原理教学建议:本节内容可大致分为三部分:揭示金属腐蚀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分析发生金属腐蚀的原因探讨防止金属腐蚀的思路和方法。4 / 6二、学情分析 3班(一层次):1、本班整体学风很不错,学生都有吃苦耐劳精神,课上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对化学也有很大兴趣,师生相处融洽,配合默契。2、个别同学上课易分心、打瞌睡,课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3、本班学生基础比较平均,没有很厉害的尖子生,思维不是很灵活,难题易丢分。 9班(二层次):1、本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_气氛在二层次中还可以,有个别同学化学比较好。有十多个

18、同学平均分在20左右,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很难,首先他们对学_课本知识没有兴趣,对化学也没有很大兴趣。2、二层次中的一层次学生还是能刻苦学_,把学_当一回事,有学_目标,学_态度端正,学_积极性高。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有讲小话、发呆、打瞌睡、不带资料的_惯,他们学_不主动,懒惰、注意力不集中,不想上学只想混日子。三、教学实施措施自身要求:课前认真准备,备好教材、资料,备学生。课中激发学生对化学学_的兴趣,讲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讲思路、策略、方法、规律、技巧,讲思想、情感、态度、品质、体验等促使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和境界,教会学生学_与思考。课后及时有效批改作业,多向老

19、教师学_。 提高措施: 一层次:1、课后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接受情况,了解后进生的学_困难之处2、抓好基础的同时,要有能力提升,不逃避难题,多练多讲难题,让学生遇到难题能下手不害怕 3、掌握几种解题方法,例如常规方法,极端假设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质量守恒法,电子守恒法,电荷守恒法,差量法。二层次:1、管理好课堂纪律是首要,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2、多关注后进生,对后进生要有耐心,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3、课上不用为了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感受自己讲自己的,必须让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点再进入下一内容。5 / 66 / 6第2篇:高中化学选修4目录绪言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20、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归纳与整理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归纳与整理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归纳与整理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第一节 原电池第二节 化学电源第三节 电解池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归纳与整理第3篇:化学选修四教学工作计划高二化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

21、,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_和合作学_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二、现状分析1、教材分析: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是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及限度等问题。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酸、碱和盐的本质及其在溶液中的反应。对于大家已经熟悉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将以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定量关系为主。以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电化学过程和装置,如电池、电冶金和金属腐蚀等,是富有时代气息和应用广泛的领域。作为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每个实例,都是那样的有趣和富有启发性。 2、学情分析: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_化学的兴趣

22、,有较好的学_惯和一定的学_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必修1、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_惯。三、工作目标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化学教研组计划要求认真学_教学理论,认真研究和学_高考考试说明,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_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加强常规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以及为高三培养化学尖子作好培优工作。2、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学

23、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树立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四、具体工作措施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精心设置_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学生配套教辅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每章的测验题,与备课组共同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_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

24、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_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演示实验绝大部分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3、做好综合实践,践行分层教学(1)培养特长生学_、探究化学的兴趣和能力。(2)利用晚自_做好缺差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学_不掉队。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1)学_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每周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_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2)定时与备课组内的老师进行交流,解决有关问题。与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

25、改革与创新等。(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_的兴趣和学_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_,学会学_的方法。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4篇: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2)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对于反应体系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表示。某一物质A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为:式中某物质A的浓度变化,常

26、用单位为molL-1。某段时间间隔,常用单位为s,min,h。物质A的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是molL-1s-1,molL-1s-1等。(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间的关系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4)化学反应速率的特点反应速率不取负值,用任何一种物质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都不取负值。同一化学反应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可能有不同的速

27、率数值,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小贴士: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指的是某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由于在反应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纯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纯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化学反应速率与其表面积大小有关,而与其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通常是通过增大该物质的表面积(如粉碎成细小颗粒、充分搅拌、振荡等)来加快反应速率。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的速率。因此,表示

28、化学反应的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反应体系中的哪种物质做标准。2、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1)基本思路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为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体系中的化学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所以与其中任何一种化学物质的浓度(或质量)相关的性质在测量反应速率时都可以加以利用。(2)测定方法直接可观察的性质,如释放出气体的体积和体系的压强。依靠科学仪器才能测量的性质,如颜色的深浅、光的吸收、光的发射、导电能力等。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产物本身有比较明显的颜色时,常常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质浓度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第5篇:高中化学选修4详细教案高中化学选修4详细教案第一章 化学反

29、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重点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教学难点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用具:投影仪学_过程引 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

30、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1: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 2: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

31、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反应热 焓变h为“” 为吸热反应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是环境he(生成物的总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 h它表示了什么意义? h(kj/mol)它表示每摩尔反应所放出的热量,h不同。例题1、当1mol气态h2与1mol气态cl2反应生成2mol气态hcl,放出184.6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2、2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1moln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no (g),需吸收68kj的热量; 2)2molcu(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uo(s),放出314kj热量;3) 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 9.36kj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4)4g 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放出 9.6kj热量,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5)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g) + o2 (g) = 2h2o (l); h= 572 kj /mol ch4(g) +2o2 (g) = co2(g)+2h2o (l);r h= 890 kj/mol由1

33、mol 氢气和2mol甲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多少。6)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g) + o2 (g) = 2h2o (l); v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速率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 (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因有:温

34、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浓度:问题讨论:在nh3 c(ch3coo) ch3coo c(ch)3cooh ch3cooh(3)一元弱碱 nh3c(nhc(oh) nh c(nh 4h3po 4h2po 4 随堂练_ 4 k110 8 hhpo2k104213 hpo34k310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h2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mgobh2ock2co3dch3coona2hclo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hclo的浓度,可加入( ) ahclbcaco3ch2odnaoh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

35、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caco3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co2,发生如下反应:narh2onahco3 2narco22hrn

36、a2co3 hr和hr较弱 c两者相同 d无法比较总结、扩展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2一元弱酸弱碱中c(h)的求法: 弱电酸中h浓度:c(h弱碱中oh)kac碱(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3讨论cl2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ksp)。例如 cu(oh)2cu22ohc(cu2c(oh220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o(1)某cus 4溶液中,如需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的c(cu20.02mol/

37、l c(oh沉淀较为完全(使cu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oh为 。 布置作业第二课时p60一、填空题:234 p61四、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电解质,非电解质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思考baso4,agcl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它属于非电解质吗?为什么? nh3(g)溶于水能导电,则氨气是电解质吗?为什么? 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能否导电?为什么?2电解质导电实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 2电离方程式: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1)强电

38、解质:naclkoh ch3coohh2o4 c(ch3cooc(hc(ch3cooh)(2)一元弱碱电离平衡常数:kb nh3nhohc(ohc(nh c(nh343hh2po7.56.22.210mol/l100 h = oh = 172、反应c(石墨) 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课时) 一学_目标: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学_过程1复_回忆1)、催化剂为什么能够加快反应速度? 2)、什么是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4)、你了解“即热饭盒吗?

39、知道是什么原理吗? 5)、什么是反应热(焓变) 2引入阅读课本:例1与例2 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 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哪几点?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为什么?)而常温、常压可以不注明,即不注明则是常温、常压。(2)标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为什么要标出?)(3)写出了反应热,还注明了,(4)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注意点: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在方程式中h的值与什么有关系?热化学方

40、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h(kj/mol)它表示每摩尔反应所放出的第6篇:高二级选修四化学教学计划高二年级选修四化学教学计划精选:精品的高中频道为广大师生编辑了高二年级选修四化学教学计划希望在您的授课与学_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欢迎大家点击参考下面的教学计划,谢谢您对化学网的支持! 一、指导思想以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为纲,以新编中学化学教材为本,在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多下功夫。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备课组为主体,注重研究新教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化学教学质量

41、。以全国课程改革精神和我校创建示范性高中为动力,以区、校教学教研计划为指导,团结奋斗,发扬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科组精神,认真实施高中新课改、全面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二、任务目标 1、具有前瞻性: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既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既强调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开发,又重视动力、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既注重学法的指导,又鼓励学生第 1 页 自主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突出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们学生的目的,应在

42、计划中吸纳教学成果,对教学内容体系重新审视和梳理。摒弃那些与课标不相符的陈旧的认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培养学生学_兴趣,挖掘学_潜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放在首位。在计划安排设计上,贯彻新课标理念,试题使用角度新颖,形式活泼,力求凸现时代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打通课本与社会、生活的壁垒,为学生提供一个联系实际、自主探究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实用性计划与新课标教材配套,内容的编排与教学实际,教学程序吻合,力求成为本组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4、讲求科学性要求计划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正确处理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力争巩固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加大

43、培养力度,所选题材力求开放,利于学生夯实基础,又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形成。 5、全面高效性计划将高考考纲的精髓融于其中,力求以高考大纲为纲,全面列出高考基础知识点,高考要点和高考应试技巧,使学生第 2 页 学有方向,练有目的,考有依据,在有限时间尽可能多地扩大知识容量,在下学期学_中先入一步。 三、具体工作措施1、学_新教材:每个教师要认真钻研新教材,掌握其体系,把握其规律,找出新旧教材的区别,运用新教材的资料进行教学,切实做到:备课有底,教学有数,指导有法。 2、探索新教法:传统的教法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与新教材、新高考、新目标不适应的地方,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吸取传统教法的精华,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形势, 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新教法。当堂训练的精华,用多种辅助手段和设备进行教学、做好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法教学。3、加强对化学作业的指导: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强调解题过程,化学思路清晰、书写格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