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神经系统疾病_第1页
病理学:神经系统疾病_第2页
病理学:神经系统疾病_第3页
病理学:神经系统疾病_第4页
病理学:神经系统疾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神经系统疾病Diseases of the Nervous System,主 要 内 容,神经系统疾病基本病变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神 经 系 统,神经元,(一)神经元基本病变,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对缺氧、中毒和感染最为敏感。 1神经元急性坏死 2、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3、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 4、包涵体形成 5、神经原纤维变性或缠结,1. 神经元急性坏死 急性缺血、缺氧和感染等 凝固性坏死 红色神经元 (red neuron) 鬼影细胞 (ghost cell),红色神经元 核固缩、胞体缩小、核仁及尼氏体消失 胞质红染,鬼影细胞,2.单纯性神经

2、元萎缩 ( Simple neuronal atrophy ),-神经元的慢性病变 神经细胞呈慢性渐进性变性和坏死,见于慢性神经细胞变性疾病,如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ALS Ice Bucket Challenge,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 Simple neuronal atrophy ) 特点:细胞固缩、Nissl小体溶解不明显,无炎症反应,晚期较明显胶质细胞增生。,病因:缺氧、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VitB缺乏、轴突损伤等。 特点:神经细胞肿胀变圆,胞核偏位,核仁增大,尼氏体消失完全消失或仅胞膜下少量残余,胞质呈苍白均质状。,3. 中央Nissl体溶解 central chr

3、omatolysis,中央尼氏体消失,4. 包涵体形成,Muhammad Ali,Parkinsons disease,LEWY小体:帕金森病时,纹状体黑质内神经黑色素细胞(黑质细胞)丧失,残存的神经黑色素细胞的胞浆中有圆形,中央嗜酸性折光强,边缘着色浅的小体。电镜下由 细丝构成。,Negri小体:是诊断狂犬病的特征性病变,多位于海马的大锥体细胞和小脑的Purkinje细胞。HE染色呈嗜酸性,约红细胞大小,圆形或卵圆形。电镜观察由病毒及破坏的细胞器组成。,5.神经原纤维变性或缠结,见于老年性痴呆(Alzheimer病,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骨架蛋白异常所致 表现为神经原纤维增粗扭曲、缠结呈团块状

4、,常位于核周围,(Neurofibrillary degeneration/tangles),神经原纤维变性或缠结,病因:常见于Alzheimer病 特点:神经原纤维变粗, 在核周围凝结卷曲呈缠结状。,演变 老年斑(Senile plaque),意义:是神经元趋向死亡的 一种标志,(二)胶质细胞及基本病变,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基本病变,星形胶质细胞肿胀:损伤最早期形态改变,缺氧、中毒、低血糖及海绵状脑病等。 反应性胶质化:损伤后的修复性反应,星形细胞增生、肥大,形成胶质纤维-胶质瘢痕。 包涵体形成:Rosenthal纤维、透明小体等。

5、 淀粉样小体(corpora amylacea):见于老年人,星形胶质细胞突起聚集-圆形、向心性层状排列的嗜碱性小体。,Rosenthal fiber,Corpora amylacea,少突胶质细胞基本病变,卫星现象(satellitosis): 一个神经元由5个或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神经元变性坏死时多见。 脱髓鞘(demyelination):已形成的髓鞘脱失。,卫星现象,神经元胞体被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的现象。与神经元损害的程度和时间并无明显的关系,其意义尚不清楚,可能与神经营养有关。,小胶质细胞基本病变,噬神经细胞现象(neuronophagia):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坏死神经

6、细胞现象。 小胶质细胞结节(microglial nodule):小胶质细胞局灶性增生形成结节,见于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等。 格子细胞(gitter cell) :又称泡沫细胞,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脂滴形成。,噬神经细胞现象,坏死神经元被增生的小胶质或巨噬细胞吞噬的现象。,胶质结节,胶质结节形成: 常见于病毒性脑炎,小胶质细胞常呈局灶性增生,聚集成团称胶质结节。,格子细胞,多见于急性病变中,如外伤、出血及软化等。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坏死的神经组织后,胞体增大,胞浆中常出现大量小脂滴,常规HE染色呈空泡状,苏丹染色呈阳性反应。,室管膜细胞基本病变,二、 感染性疾病,血源性感染 直接感染:

7、创伤或医源性感染 局部扩散 经神经感染,感染途径:,1、由脑膜炎双球菌经呼吸道感染引起 2、为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3、多为散发,冬春季可流行 4、多见于儿童、青少年 5、临床: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瘀斑和脑膜刺激症状 严重:中毒性休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病 人 传 染 源 脑膜炎双球菌 带菌者 传播途径 借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咳嗽、喷嚏) 易感人群 6月10岁 (6月前少,母体抗体),传染过程,大多数:局部症状咽痛,充血,分泌物增加 带菌者呼吸道传播 部分:细菌经呼吸道粘膜入血 菌血症:寒战、高热 败血症:内皮损伤,血栓

8、形成,DIC,脑水 肿,肾上腺出血,心肌损害 少数(2%3%):引起脑(脊)膜炎,病因和发病机制,1.血管炎及血管周围出血、血管内血栓形成 瘀点、瘀斑(可检出双球菌) 2.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病理变化,1. 上呼吸道感染期,临床: 潜伏2-4天,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病理:粘膜充血、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分泌物增多。,2. 败血症期,临床:1-2天后,皮肤,粘膜出现淤点、淤斑;高热、头痛、呕吐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病理:血管炎及血管周围出血、血管内血栓形成,3. 脑膜炎症期,脑脊髓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蛛网膜下腔充满灰白色或灰黄色脓性分泌物,使脑回、脑沟模糊不清 严重者阻塞脑脊液循环脑室扩张,大体,

9、软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蛛网膜下腔增宽,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浆液和纤维素;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革兰氏染色细胞内外可见致病菌 一般不累及脑实质,可有轻度水肿、神经元变性 严重者脑膜脑炎,镜 下,Normal,颅内压增高 头痛、喷射性呕吐、前囟饱满 脑膜刺激征 颈项强直、 Kernig征阳性、 角弓反张 颅神经麻痹 耳聋、视力下降、斜视、面瘫 脑脊液变化 压力增高,混浊,脓细胞,蛋白 增高、糖氯下降,涂片阳性,临床病理联系,角弓反张,颈项强直,脑脊液改变:压力增高,混浊或脓性, (Pro,糖、氯,细菌阳性),脑膜炎双球菌,结局和并发症,多数痊愈,死亡率 70%90% 5% 后遗症: 1. 脑积

10、水 2. 颅神经受损 3. 脑梗死,暴发性流脑: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多见于儿童 暴发型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 暴发性脑膜脑炎(以颅内高压为主要症状),特殊类型,暴发型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败血症休克为主而脑膜病变轻微 皮肤大片紫癜,周围循环衰竭,双侧肾上腺广泛出血及急性肾上腺功能衰竭 沃-佛综合征(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 机制:大量内毒素释放中毒性休克及DIC 预后:病情凶险,常短期内因严重败血症死亡,暴发型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儿童的皮肤大片紫癜,双侧肾上腺暗红,005,肾上腺广泛出血性坏死,暴发性脑膜脑炎,脑组织,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流

11、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夏秋季流行 儿童多见,10岁以下病例约占50%-70% 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 临床:高热、嗜睡、抽搐、昏迷,病因:嗜神经性乙型脑炎病毒(RNA病毒) 传染源:患者和中间宿主; 传播媒介:库蚊、伊蚊、按蚊 感染途径:蚊虫叮人,病毒入血后在内皮细胞和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繁殖,引发病毒血症,当免疫力低下、血脑屏障不健全时,侵及中枢神经系统致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累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灰质 大脑皮质、基底核、视丘最重,小脑皮质、脑桥及延髓次之,脊髓病变最轻。,变质性炎,病理变化,视丘,大 体,表面:脑膜充

12、血,脑实质水肿(脑回宽、脑沟浅),切面:充血水肿,可见点状出血或粟粒大小软化灶(散在或成群),大 体,1.血管改变和炎症反应: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 间隙增宽,脑组织水肿 淋巴细胞袖套反应:炎症细胞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形成血管套,镜 下,镜 下,2.神经元变性、坏死:神经元肿胀,Nissl小体消失,核偏位,空泡变;神经元核固缩、溶解、消失。,神经元变性、坏死,卫星现象:少突胶质细胞(5个以上)围绕变性 坏死的神经元。,神经元变性、坏死,噬神经细胞现象:小胶质细胞增生侵入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内,形成吞噬现象。,3. 软化灶形成:脑实质液化坏死形成境界较清楚的坏死灶(筛状软化灶),圆形或卵圆形,分布广

13、泛,镜 下,4. 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细胞弥漫或灶性增生聚集成群形成胶质结节,镜 下,嗜睡、昏迷: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头痛、呕吐: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脑疝 脑神经麻痹:大脑功能中枢损害痴呆、失语、瘫痪 脑膜刺激症/脑脊液细胞数增加:脑膜反应性炎症,临床病理联系,治疗与预防,治疗:迄今无特效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降温、止惊、防治呼吸衰竭等。 预防:预防接种乙脑灭活疫苗,灭蚊,多数病人可痊愈 重症病人:可有语言障碍、痴呆、肢体瘫痪等,数月后恢复,少数有后遗症 病死率:3%10%,结 局,流脑乙脑 病原体 传染途径 传染源 流行特点 临床特点 病理特点 脑脊液,Summar

14、y:流脑与乙脑的区别,脑膜炎双球菌流行性乙脑病毒,呼吸道 虫媒、蚊类为媒介,病人、带菌者家畜、家禽、病人,冬春、幼儿、散发 夏秋、儿童、亚热、热带,颅内高压和脑膜刺 嗜睡、抽搐、昏迷等脑 激征为主 实质损害为主,脑、脊髓膜急性化脑实质NC变性坏死为 脓性炎主的炎症,混浊,细菌阳性 透明,无细菌 Pro,糖氯 Pro、糖氯正常,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时,脑脊髓膜的主要病变( ),A纤维素样变性 B变态反应性炎症 C增生性病变 D化脓性炎症 E. 肉芽肿性炎症,D,形成性练习,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灶中以何种炎症细胞浸润为主(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浆细胞 E巨噬细胞,A,3、

15、关于暴发型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皮肤、粘膜出现广泛瘀斑及瘀点 B.双侧肾上腺广泛出血 C.伴有周围循环衰竭 D.蛛网膜下腔充满脓性渗出物 E.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D,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哪种细菌引起的 ( ) A脑膜炎双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溶血性链球菌 D淋球菌 E绿脓杆菌,A,5、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为( ),A呼吸道 B粪口途径 C输血 D性接触 E虫媒,E,6、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 ( ) A 大脑皮质、基底核、视丘 B 大脑皮质、小脑、基底核 C 小脑、延脑、桥脑 D 脑干及脊髓 E 中脑及脑桥,A,7、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性质为( ) A 渗出性炎 B 化脓性炎 C 变质性炎 D 增生性炎 E 纤维素性炎,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