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抗凝物质与纤溶活性的检验_第1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抗凝物质与纤溶活性的检验_第2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抗凝物质与纤溶活性的检验_第3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抗凝物质与纤溶活性的检验_第4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抗凝物质与纤溶活性的检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抗凝物质与 纤溶活性检验,健康的人体,病例,患者女性,41岁,首次发病前体健。29岁正常分娩后4天,突发左下肢疼痛及肿胀,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一般处理后约半年恢复。35岁患细菌性痢疾后又发生左下肢肿痛。39岁和41岁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又有两次发作。 PT 12S,APTT 36S,FIG 3.2g/L,出血时间4分钟,纤溶酶原活性105%(正常998.2 % ),PLT聚集功能正常。Hb105g/L,WBC 4.3109/L,PLT 259109/L。 AT活性 32% (正常10010.1 % ) AT抗原 35% (正常9813.6 % ) 先天性抗凝血酶缺乏症,抗凝物质检验,抗凝

2、血酶 (AT)检测 蛋白C (PC)检测 蛋白S (PS)检测 蛋白C活性依赖凝固时间 活化蛋白C 抵抗试验(APCR)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肝素、类肝素样物质 血浆狼疮抗凝物 血浆凝血因子抑制物,二期筛查试验P326,病理性抗凝物质,血浆中的凝血酶抑制物,Antithrombin targets in plasma,Interactions with heparin,血浆抗凝血酶 (antithrombin) 检测,抗凝血酶活性检测(AT:A) 发色底物法 抗凝血酶抗原检测(AT:Ag) 免疫火箭电泳 ELISA,AT活性检测原理: 待测血浆中的AT抑制已知过量的Thrombin

3、 或 FXa,剩余的酶用发色底物法检测。 目前常用FXa 。为什么? 肝素辅因子II (Heparin cofactor II,HC-II ) 凝血酶特异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用牛凝血酶或FXa代替凝血酶,避免AT假性升高,发色底物法反应原理:,发色底物法反应原理:,临床意义,AT升高 口服抗凝药 急性出血期,AT降低 遗传性AT缺乏 获得性AT缺乏 合成减少(肝病,早产儿) 丢失过多 (肾病综合征) 消耗增加 ( DIC) 药物诱导 (肝素、L-门冬酰胺酶),遗传性AT缺乏的临床特点: Type,Type ,杂合子在40%-60% 年轻(40-45)发生血栓 有静脉血栓家族史 复发性静脉血栓

4、形成 少见部位的血栓形成 怀孕期间血栓形成 肝素抵抗,血浆蛋白C(PC)检测,PCAPC,血栓调节蛋白 thrombomodulin,Protein C anticoagulant pathway,血浆蛋白C (PC) 检测,蛋白C活性检测(PC:A) 凝固法(APTT) 发色底物法 蛋白C抗原检测(PC:Ag) 免疫火箭电泳,凝固法-APTT,凝血系统,抗凝系统,发色底物法 chromogenic substrate assay,PC活性检测方法评价 凝固法影响因素多,如存在狼疮抗凝物质、F活性升高、F变异等。 若存在APC抵抗时,血浆凝固时间假性缩短。可用乏PC的基质血浆进行稀释以纠正。

5、确诊遗传性PC缺乏,活性测定应选发色底物法。,血浆蛋白C(PC)抗原检测,ELISA,临床意义,PC减低 遗传性PC缺乏 获得性PC缺乏 DIC, DVT,PE 严重肝病,VitK缺乏 新生儿,口服抗凝药 手术后,感染,肿瘤 L-门冬酰胺酶治疗 ARDS, HUS, TTP,PC升高 糖尿病 肾病综合征 妊娠晚期 口服避孕药 合成固醇类,遗传性PC缺乏 Hereditary protein C deficiency type,type;纯合子0-20%;杂合子50% 华法林诱导的皮肤坏死 Warfarin-induced skin necrosis(WISN) 口服VitK拮抗剂抗凝治疗 一过

6、性但严重的高凝状态 微血管血栓,Classification of protein C deficiency,血浆蛋白S(PS)检测,Protein C anticoagulant pathway,血浆蛋白S(PS)检测,原理: 游离蛋白S活性测定(FPS:A) 凝固法:PT 游离蛋白S抗原测定(FPS:Ag) 胶乳凝集比浊法 免疫火箭电泳,血浆蛋白S(PS)检测,Free PS activity assay:PT,Free PS antigen assay:,临床意义: 升高:年龄 减低: 获得性PS缺乏: 妊娠、新生儿 、 口服避孕药; DIC, 肝脏疾病; 抗 Vit K 治疗 遗传性P

7、S缺乏,血浆蛋白S(PS)检测,Classification of protein S deficiency,Type 量少 Type 功能异常,少见 Type 游离 PS清除增多,活化蛋白C抵抗试验(APC Resistance),活化蛋白C抵抗(APC Resistance)试验,APC通过灭活因子a和a起抗凝作用。 在进行APTT试验时若加入APC,由于APC使因子a 和a灭活,APTT出现延长。如果加入APC后APTT不 延长或延长不明显,称为APC抵抗(APC-R)。 与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活化蛋白C抵抗(APC Resistance)试验,检测原理: APTT+APC 正常:A

8、PTT延长 存在APC-R:不延长/延长不明显 APC-SR=APTT+APC/APTT-APC n-APC-SR=APC-SR/APC-SRref,临床意义: 健康人APTT+APC明显延长。 APC-R: APTT+APC不延长或延长不明显, APC-SR、n-APC-SR异常 存在APC抗体或抑制物 PS缺乏 FV:Q506 /Factor V Leiden,活化蛋白C抵抗(APC Resistance)试验,Factor V Leiden,TFPI:A 发色底物法 TFPI:Ag ELISA TFPI/Fa+Fa/TF Fa/TFPI/TF/Fa 外源凝血途径抑制剂,缺陷导致高凝状态。

9、 多为获得性缺乏,DIC、脓毒血症、大手术等。 增加可见于血管内皮损伤性疾病,败血症、肾衰等。,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检测,血浆肝素及类肝素样物质检测,检测原理: 1.甲苯胺蓝纠正试验TT+甲苯胺蓝 2.血浆肝素定量发色底物法,a UFH:抑制Fa与FXa LMWH:抑制FXa,监测方法?,血浆肝素及类肝素样物质检测,临床意义: 肝素增多:抗凝治疗、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 维持在0.2-0.4U/ml。 类肝素样物质增多:严重肝病、SLE、EHF、某些肿瘤,Heparin resistance,inability to achieve therapeutic anticoagulatio

10、n, require more than 35,000 U/24 h to achieve the therapeutic range are classified as heparin resistant.,Possible causes: increased heparinclearance increased levels of procoagulants reduced antithrombin levels increased levels of heparin binding proteins (e.g. platelet factor 4 and histidine rich g

11、lycoprotein).,纤溶活性的检验,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 D-二聚体,D-dimer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 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 血浆纤溶酶原,PLG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 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PAI 血浆2-抗纤溶酶 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FgDPs FbDP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检测 (Fibrin/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s ),检测原理: 利用FDPs的抗原性。 FDPs和抗 FDPs抗体包被的胶乳颗粒结合发生凝集,凝集的强度与FDPs的含量成正比 胶乳凝集法 半定量,

12、简便,少量标本 免疫比浊法 定量,自动化,快速准确 ELISA 定量,时间长,临床意义: 显著升高:DIC、DVT、PI、APL、原发性纤溶 亢进、溶栓治疗 轻度升高:肝肾疾病、外伤、术后、某些恶性肿 瘤、急性感染,FDPs 的检测,D-dimer的检测,检测原理: 检测方法的建立有赖于不同的抗D-dimer的单克隆抗体 各种方法的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D-dimer的检测,检测方法: 胶乳凝集法 简单快速,敏感度低,定性或半定量 ELISA 敏感度高,定量;操作繁,时间长,不适用急诊 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 敏感度高,定量,快速简便,少量标本 免疫比浊法(仪器法) 敏感度高,定量,自动化检测,快速

13、,批量,D-dimer的检测,临床应用: 升高: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eg. DVT、DIC、肺栓塞、心梗、脑梗,妊娠期 排除DVT/PE,非诊断 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鉴别:阴性基本可排除血栓形成 治疗监测: 溶栓治疗有效时,D-dimer先增高,后逐渐下降;含量持续升高或下降缓慢,提示药物用量不足 DIC抗凝治疗中,高水平的D-dimer持续下降,间接说明凝血过程在减缓或中止,治疗有效;持续升高说明治疗无效,D-dimer与FDPs组合分析,纤溶活性正常,原发性纤溶,DIC, 溶栓治疗,FDPs假阴性?,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原理:继发性纤溶时,形成可溶性FM-FDP复合物。鱼精蛋

14、白可使FM-FDP解离,FM-FM自行聚合沉淀,出现副凝固。 临床意义: 阳性:DIC早、中期 阴性:DIC晚期,原发性纤溶亢进 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鉴别 手工操作,检测时间长,灵敏度低,干扰因素多,现已少用。,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检测 (euglobulin lysis time,ELT) 原理:血浆优球蛋白组分含有Fg、PLG和纤溶酶原活化剂。将优球蛋白溶于缓冲液中,加入适量钙或凝血酶溶液,Fg转成纤维蛋白,37观察凝块完全溶解所需时间。 临床评价: 见于原纤和继纤亢进 纤溶活性降低 目前少用,血浆纤溶酶原(PLG)的检测,检测原理: PLG:A 发色底物法 PLG:Ag ELISA,临床意义

15、: 降低: 合成减少:肝实质损伤 消耗增多:DIC、溶栓治疗、原发性纤溶亢进等 异常PLG血症:活性降低,含量一般正常 遗传性PLG缺乏:极少见 升高: 某些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浆纤溶酶原(PLG)的检测,方法评价: 发色底物法简便、快速,影响因素多,反映纤溶的灵敏度较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检测,检测原理: t-PA:A 发色底物法 t-PA:Ag ELISA,临床意义: 降低-纤溶活性减低 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 升高-年龄、剧烈运动、应激反应,纤溶亢进 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 溶栓治疗监测,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PAI)检测,检测原理: PAI:A 发色底物法 PAI:

16、C SDS-PAGE,利用t-PA-PAI形成1:1无活性复合物,临床意义 增高: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肝胆疾病;其他,如恶性肿瘤、大手术后、感染、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 减少: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t-PA/PAI-1,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PA and PAI-1,DVT: t-PA, PAI-1 心血管疾病:situation1 溶栓治疗的监测 影响因素多,建立本室参考范围,THANK YOU,关于抗凝血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是血浆的正常成分 B.它是一种抗丝氨酸蛋白酶 C.它可封闭Fa、Fa、Fa 、Fa、Fa的活性中心 D.它由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 E.在缺乏肝素的情况下,它的抗凝作用更强,D-二聚体增高不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 A.肺梗死 B.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C.DIC D.原发性纤溶亢进症 E.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浆PT明显延长时缺乏的凝血因子最可能是( )。 A.、 B.、 C.、 D.、 E.、,下列关于易栓症时血栓形成机制组合错误的是( )。 A.AT缺陷不能抑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