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化学备考之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难题篇及详细答案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相关的问题。(1)写出的元素符号 _。(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在这些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填相应化学式,下同 ),碱性最强的是 _。(4)这些元素中 (除外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_(填元素符号,下同),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5)的单质与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其产物之一是ox2, (o、 x 分别表示氧和的元素符号,即ox2 代表该化学式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方程式中用具体元素符号表示 )_。(6)的低价氧化物通入足量ba(no3)2 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 mg2na+2h2o=2na+2oh-+h2hclo4naohfna2f+2oh-=of2 +2f-+h2o23- 2+24+3so +2no +3ba +2h o=3baso +2no+4h【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正的位置可以得出,为n 元素,为 f 元素,为 na 元素,为 mg 元素,为 al 元素, si 元素,为s元素,为 cl 元素,为 ar 元素,据此分析。【详解】( 1)为 mg 元素,则的元素符号为 mg ;( 2)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为na, na
3、 与水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3)这些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 元素,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这些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 元素,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4)根据元素半径大小比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同一主族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可以做得出,原子半径最小的是f 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na 元素;(5) f2 与 naoh 反应生成 of2,离子方程式为2f2+2oh-=of2+2f-+h2o;(6)为 s 元素,的低价氧化物为so223 22, so在 ba(no )溶液中发
4、生氧化还原反应, so变成 so42-, no3-变成 no,方程式为 3so23-2+24+。+2no +3ba+2h o=3baso +2no+4h2 锌在工业中有重要作用,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 zn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_ 洪特规则内容 _泡利不相容原理内容_(2)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之一,主要由 zn 和 cu 组成。第一电离能i1(zn)_i1(cu)(填 “大于 ”或 “小于 ”)。原因是 _( 3) znf2 具有较高的熔点 (872 ),其化学键类型是 _;znf2 不溶于有机溶剂而zncl 、 znbr 、 zni能够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5、原因是 _222(4)金属 zn 晶体中的原子堆积方式如图所示,这种堆积方式称为 _,配位数为 _六棱柱底边边长为a cm,高为 c 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zn 的密度为 _g cm-3(列出计算式 )。【答案】 1s22s22p63s23p63d104s2 或 ar 3d104s2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个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这样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大于zn 核外电子排布为全满稳定结构,较难失电子离子键 znf2为离子化合物,222的化学键以共价键为zncl、 znbr 、 zni656主、极性
6、较小六方最密堆积 (a3 型 ) 123a2cn a 64【解析】【分析】【详解】(1)zn 原子核外有30 个电子,分别分布在1s、2s、2p、 3s、 3p、 3d、 4s 能级上,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 3d104s2 或 ar3d 104s2,洪特规则是指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个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这样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而泡利原理是指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故答案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2 或 ar3d 104s2;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个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
7、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这样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2)轨道中电子处于全满、全空、半满时较稳定,失去电子需要的能量较大,电子处于全满状态, cu 失去一个电子内层电子达到全充满稳定状态,所以zn 原子轨道中cu 较 zn 易失电子,则第一电离能cu zn,故答案为:大于;zn 核外电子排布为全满稳定结构,较难失电子;(3)离子晶体熔沸点较高,熔沸点较高znf2,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中含有离子键;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极性分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的溶剂,znf2 属于离子化合物而zncl2、znbr2 、zni2 为共价化合物,znc
8、l2、 znbr2、 zni2 分子极性较小,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属于分子晶体极性较小,所以互溶,故答案为:离子键;znf2 为离子化合物, zncl2、 znbr2、zni2 的化学键以共价键为主,极性较小;(4)金属锌的这种堆积方式称为六方最密堆积,zn 原子的配位数为 12,该晶胞中 zn 原子个1 1数 =12 +2 +3=6,六棱柱底边边长为 acm,高为 ccm,六棱柱体积6 23m656=(6 a23,晶胞密度 =v,故答案为:六方最密堆积 (a3) 3 ccmn a 63 a2 c44656型); 12;n a 63。a2 c4【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涉及晶胞计算、微粒
9、空间构型判断、原子杂化方式判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计算及空间想像能力,熟练掌握均摊分在晶胞计算中的正确运用、价层电子对个数的计算方法,注意:该晶胞中顶点上的原子被 6 个晶胞共用而不是 8 个,为易错点。3 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的工业用乙烯气体 (在储气瓶中 ),使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物质,推测在工业上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杂质,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杂质,再让乙烯与溴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设计的
10、实验_(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_(填序号 )。使溴水褪色的反应不一定是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不一定是乙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2)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一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_,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在实验前必须全部除去,除去该杂质的试剂可用_。(3)为验证乙烯与溴发生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_ 。【答案】不能h 2sh 2sbr22hbrsnaoh 溶液 (答案合理即可 )若乙烯与br2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溶液的酸性会明显增强,若乙烯与br2
11、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ch 2brch2 br,溶液的酸性变化不大,故可用ph试纸予以验证【解析】【分析】根据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物质,推测在工业上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杂质,该淡黄色的浑浊物质应该是具有还原性的硫化氢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硫单质,反应方程式为h 2 sbr22hbrs,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根据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物质,推测在工业上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杂质,则可能是该还原性气体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则溴水褪色不能证明是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所以
12、正确,故答案为:不能;(2)淡黄色的浑浊物质是具有还原性的硫化氢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硫单质,反应方程式为 h 2 s br 22hbrs ;选用的除杂试剂能够除去硫化氢气体,但是不能与乙烯反应,也不能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根据除杂原则,可以选用naoh 溶液,故答案为:h 2 s; h 2s br 22hbrs ; naoh 溶液 (答案合理即可 );(3)若乙烯与 br2 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 ,溶液的酸性会明显增强,若乙烯与br2 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ch 2brch 2 br ,溶液的酸性变化不大,故可用ph 试纸予以验证,故答案为:若乙烯与br2 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
13、r ,溶液的酸性会明显增强,若乙烯与 br2 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ch 2 brch 2br ,溶液的酸性变化不大,故可用ph 试纸予以验证。4 同一周期 (短周期 )各元素形成单质的沸点变化如下图所示(按原子序数连续递增顺序排列)。该周期部分元素氟化物的熔点见下表。氟化物afbf24df熔点 /k12661534183(1)a 原子核外共有 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_种不同能级的电子;(2)元素 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为_ ;(3)解释上表中氟化物熔点差异的原因:_;(4)在 e、g、 h 三种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热稳定性最大的是_(填化学式)。 a、b、 c 三种原子形成
14、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填离子符号)。【答案】 11 4 alo-+3+-2+h +h2oal(oh)3al+3oh naf与 mgf2 为离子晶体,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离子键是强烈的作用力,所以熔点高;mg 2+的半径比 na+的半径小,离子电荷比na+多,故 mgf2 的熔点比naf 高; sif4 为分子晶体,分子之间以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故+2+3+sif4 的熔点低 hcl namgal【解析】【分析】图中曲线表示8 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按递增顺序连续排列)和单质沸点的关系, h、 i 的沸点低于 0,根据气体的沸点都低于0,可推断 h、i 为气体,气体元素单质为非气
15、体,故为第三周期元素,则a 为 na, b 为 mg , c 为 al,d 为 si, e为 p、 g 为 s, h 为 cl, i 为ar。(1)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相同的电子,由几个电子就具有几种运动状态;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式判断占有的能级;(2)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有酸式电离与碱式电离;(3)根据晶体类型不同,以及同种晶体类型影响微粒之间作用力的因素解答;(4)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据此解答。【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a 为 na, b 为 mg, c 为 al, d 为 si, e 为 p、 g 为 s, h 为 c
16、l, i 为 ar。(1)a 为 na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11,故共有 11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1,可见有4 种不同能级的电子;(2)al(oh)3 为两性氢氧化物,在溶液中存在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两种形式的电离作用,电离方程式为: alo2-+h+h2oal(oh)3al3+3oh-;(3)naf 与 mgf2 为离子晶体,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以强烈的离子键结合,断裂化学键需消耗较高的能量,因此它们的熔沸点较高;由于mg 2+的半径比na+的半径小,带有的电荷比na+多,所以mgf2 的熔点比 naf 高;而 sif4 为分子晶体,分子之间以
17、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消耗的能量较少,故sif4 的熔点低;(4)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简单氢化物就越稳定,故hcl 最稳定性, na+、 mg 2+、 al3+核外电子排布都是 2 、8,电子层结构相同,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na+mg2+al3+。【点睛】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元素周期律等的应用,根据图象信息判断出元素是解题关键,突破口为二、三周期含有气体单质数目。5a、 b、 c、 d 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 元素
18、的离子具有黄色的焰色反应。b 离子带有 2 个单位正电荷,且b 元素的离子结构和ne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h2 在 c 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 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里,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 倍。根据上述条件回答:(1)元素 c 位于第 _周期第 _族。(2)a 是 _元素, b 是_元素, d 是 _元素。(3)a 与 d 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此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c 元素的单质有毒,可用a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吸收,其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三 a na mg ona2 222222-2o2na o +2h o=4naoh+o cl
19、+2oh =cl+clo +h o【解析】【分析】a、 b、 c、 d 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 元素的离子具有黄色的焰色反应,则a 为 na 元素; b 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且b 元素的离子结构和ne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则b为 12 号 mg 元素; h2 在 c 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则c 为 cl 元素; d 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 倍,则d 原子核外有2 个电子层,次外层为 2,最外层电子为 23=6, d 为 o 元素,然后利用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 是 na 元素, b 是 mg 元素, c 是 cl
20、 元素, d 是 o 元素。(1)元素 c 是 cl, cl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 8、 7,所以 cl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a 族;(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a 是 na 元素, b 是 mg 元素, d 是 o 元素;(3)a 是 na, d 是 o, na 与 o 形成的稳定化合物为na2o2,na2o2 与水反应产生naoh 和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 o +2h2o=4naoh+o ;2222(4)元素 c 是 cl, cl 元素的单质cl是有毒气体,可以与 naoh 在溶液中反应产生nacl、22222-naclo 和 h o,反应方程式为:cl +2naoh=
21、nacl+naclo+ ho,离子方程式为:cl +2oh=cl+clo-+h2o,所以用naoh 溶液吸收氯气可消除氯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及应用。正确推断各元素为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明确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并结合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性质进行解答。6a、 b、 c 为电子层数小于或等于3 的元素 , a 元素原子m 层电子数为k 层电子数的1,b 元素原子m 层电子数为次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差, c 元素原子l 层达稳定结构所2需电子数为该层电子数的1 。由此推断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及元素名称分别是3a_;b_;c_。【答案】 11
22、、钠16、硫8、氧【解析】【分析】电子层从里向外依次是k、 l、m 、 n,据此分析; a 元素原子m 层电子数为k 层电子数的1 ,则 m 层有一个电子,据此分析; b 元素原子 m 层电子数为次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2差,则 m 层电子数 为 8-2=6,据此分析; c 元素原子 l 层达稳定结构所需电子数为该层电子数的 1 , l 层稳定结构含有8 个电子,据此分析解答。3【详解】a 元素原子m 层电子数为k 层电子数的12,则 m 层有 1 个电子,所以a 元素为钠元素,其核电荷数为11; b 元素原子m 层电子数为次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差,则m 层电子数=8-2=6,所以 b 元素为硫
23、元素,其核电荷数为16;c 元素原子 l 层达稳定结构所需电子数为该层电子数的13, l 层的稳定结构为8 电子结构,则l 层电子数为6,所以 c 元素为氧元素,其核电荷数为8,故 a 的元素名称为钠,b 的元素名称为硫,c 的元素名称为氧,故答案为 11、钠 ; 16、硫; 8、氧。【点睛】注意题目要求是元素名称,不能写元素符号,学生容易写错。7 如表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元素在表中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和两种元素原子按1: 1 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电子式_。(2)用电子式表示和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3)、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用化学式表示 )
24、。(4)已知周期表中存在对角相似规则,如与在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则化学性质相似,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也有两性,写出的氢氧化物与的氢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5)、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用离子符号表示)。【答案】 hclo4hno3h3po4 be(oh)2+2naoh=na2beo2+2h2o cl-f-na+【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是h,是 be,是 n,是 o,是 f,是 na,是al,是 p,是 s,是 cl。(1)和两种元素原子按1 :1 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为过氧化氢;(2)和形成化合物为硫化钠,为离子化合物;(3)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25、酸性越强;(4)的氢氧化物与的氢氧化物反应,生成偏铍酸钠、水;(5)离子核外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详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是h,是 be,是 n,是 o,是 f,是 na,是al,是 p,是 s,是 cl。(1)和两种元素原子按1 :1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为过氧化氢,分子式是h2o2,在该分子中 2 个 o 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每个o 原子分别与 h 原子形成 1 个共价键,因此 h2o2 的电子式为;(2)和形成化合物为硫化钠,na2s 为离子化合物,na+与 s2-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用电子式表示 na2 s 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为:;
26、(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是hno3、 h3po4、 hclo4 ,三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4hno3h3po4 ;(4)的氢氧化物be(oh)2 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与的氢氧化物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be(oh)2 +2naoh=na2beo2+2h2 o;naoh 反应,生成偏铍酸(5)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所以、三种元素的离子f-、 na+、 cl-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l-f
27、-na+。【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掌握元素的位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结合的训练,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8 有 a、 b、 c、d 四种元素, a 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 b 元素负 2 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 c 元素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d 原子核外电子数比 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6 个。(1) c 与 d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其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 2) b 离子的电子式 _, a 离子的电子式 _。( 3) b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_, d 离子的结构示意
28、图 _。-na+【答案】 hcl hcl=h + +cl【解析】【分析】由 a 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可知a 为 na 元素;由 b 元素负 2 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可知b 为 s 元素;由c 元素的原子核内无中子可知c 为h 元素;由 d 原子核外电子数比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6 个可知 d 为 cl 元素。【详解】(1)氢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氯化氢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出氯离子和氢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cl=h+cl ;(2)硫原子得到 2 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硫离子最外层有8 个电子,电子式为;钠离子为阳离子,其电子式直接用离子符
29、号表示,则钠离子的电子式为na+;(3)硫原子核外有 16 个电子,有3 个电子层, 最外层有 6 个电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得到 1 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离子核外有18 个电子,有 3 个电子层, 最外层有 8 个电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点睛】阴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由 b 元素负 2 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确定 b 为钠元素是解答关键,也是解答的突破口。9 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均为非金属单质;和丁均为化合物,其中 a 常温下呈液态; b 和 e 为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且a、 b、 e1mol e 中含有10mol电子
30、。乙和丁为黑色固体,将他们混合后加热发现固体由黑变红。( 1)写出化学式:甲 _;乙 _;丙 _;( 2)丁的摩尔质量 _;( 3)写出丙和 e 反应生成 a 和 b 的化学方程式 _;(4)有同学将乙和丁混合加热后收集到的标准状态下气体4.48l,测得该气体是氢气密度的 16 倍,若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物_g;【答案】 h2c2点燃co2+2h 2o 5o 80g/mol ch 4 +2o2【解析】【分析】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常见的黑色固体有:碳、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氧化铜等,由乙和丁为黑色固体且乙为非金属单质,所以乙为c,由丙是非金属单质
31、,乙和丙反应产生温室效应气体b,所以丙是o2 ,b 是 co2 , b 和 e 为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且1mol e 中含有 10mol 电子,则 e 为 ch4,再结合转化关系可知,a 为水,甲为 h2,丁为 cuo。【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乙、丙分别为h2、 c、 o2;(2)丁为 cuo,相对分子质量为 80,则摩尔质量为80 g/mol ;(3)丙和 e 反应生成 a 和 b 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o点燃co+2h o ;2422(4)测得该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6,则 m 为 162 g/mol =32g/mol ,标准状况下气体4.48lxmol ,则4.48l,为
32、co、 co2 的混合物, n=0.2mol ,设 co2 的物质的量为22.4l/mol28 (0.2-x)+44x=32,解得 x=0.05mol ,由 c 原子守恒可知,0.2n( co2) =n( caco3) =0.05mol ,则白色沉淀物为0.05mol 100g/mol=5g。x y z质子数都小于18,并且质子数x+y=z 。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10 已知元素 、 、核外电子总数相同, z 原子有两个电子层,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电子数的三倍,则(1) x 是 _, z 是_; y 原子结构示意图 _。(2)由 y 和 z 组成,且 y和 z 的质量比为 7 20 的化合物的分
33、子式是_。(3) x、 z 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a 和 b,a 中原子个数比为 2 1,则 a 的摩尔质量是_。 b 中两原子个数比为1 1,实验室常用b 制备少量的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答案】 h 元素 o 元素n2o5 18g/molmno22h2o+o22h 2o2【解析】【分析】元素 x、 y、 z 质子数都小于 18, x 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则x 为 h 元素; z 原子有两个电子层,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电子数的三倍,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 z 为o 元素;由于质子数 x+y=z,故 y 质子数 =8-1=7,故 y 为 n 元素,据此分析。【详解】元
34、素 x、 y、 z 质子数都小于 18, x 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则x 为 h 元素; z 原子有两个电子层,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电子数的三倍,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 z 为o 元素;由于质子数 x+y=z,故 y 质子数 =8-1=7,故 y 为 n 元素。(1) x 是 h 元素, z 是 o 元素; y 为 n 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 m(n): m( o) =7: 20,可知 n (n): n( o) = 7: 20=2: 5,故该化合物为1416n2o5 ;(3) h、 o 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a 和 b, a 中 x、 z 原子个数比为2:1,则 a 为 h2o
35、,则 a的摩尔质量是18g/mol ; b 中两原子个数比为1 1,则 b 为 h2o2 ,实验室常用h2o2 制备少量的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2mno222o2h o+o。11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对于表中元素,填空回答:族 aa a a a a a0周期二三(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_。(2)写出的最简单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_。(3)在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_,能形成的二元强酸是 _。(4)写出的气态氢化物与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ofcl2243343h so nh +hno =nh no【解析
36、】【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元素分别为c、 n、 o、 f、 na、al、 s、 cl,然后结合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解答。【详解】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元素分别为c、 n、 o、 f、 na、al、 s、 cl。(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为o,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f;(2)的最简单的气态氢化物为甲烷,分子中c 原子与4个 h 原子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3)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cl 的非金属性最强,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cl2, s对应的硫酸为二元强酸,能形成的二元强酸是h2so4;(4)的气态氢化物为nh3,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no3,二者反应生成nh4no
37、3,反应方程式为 nh3+hno3=nh4no3。【点睛】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应用,把握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为解答的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12 请用符号表示下列核素或同位素。(1)质子数为 a ,中子数为b 的 x 原子: _。(2)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 9的氟原子: _。( 3)中子数为 2 的氢原子: _。( 4)中子数分别为 8、9、 10 的氧原子: _。( 5)质量数分别为 35、 37 的氯原子: _。【答案】 aa b x189 f13 h (或 t ) 816o 、178o 、 818 o 1735cl 、 1737 cl【解析
38、】【分析】结合核素的组成结构和同位素的概念分析解题即可。【详解】(1)质子数为 a ,中子数为 b 的 x 原子的质量数为a+b,其核素表示为 aa b x ;(2)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9 的氟原子的质量数为18,其核素表示为918 f ;(3)中子数为 2 的氢原子,质子数为 1,质量数为3,其核素表示为13 h (或 t );(4)中子数分别为8、9、 10 的氧原子,质量数分别是16、 17、 18,核素依次表示为168 o 、178 o 、 818 o ;(5)质子数为 17,质量数分别为 35、 37 的氯原子核素依次表示为1735 cl 、 1737 cl 。【点睛】核素的最常见表示
39、形式为za x ,其中 a 为质量数, z 为质子数,核内中子数为a-z,而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其子数肯定不等,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据此分析解题。13 钋( po)是一种低熔点金属,极其稀有,毒性和放射性极强。回答下列问题:210衰变成稳定的铅,在衰变过程中释放一个4(1) 84 po 具有放射性,经2 he2+, pb 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为 _ ,中子数为 _ , po 元素能形成较稳定的+4 价离子, wg 21084 po4+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2)半衰期是指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性样品中,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有50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已知210210天后,得到铅的84 p
40、o 的半衰期为 138 天,质量为 64 克的84 po,经 276质量为 _。【答案】 82 1248wmol 47.09g21【解析】【分析】(1)了解任何一个原子x 用 za x 表示时的意义,且a、 z、 n 满足关系式a=z+n,离子所含的电子数为原子得失电子后得到的电子数;(2)半衰期是指有一半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276 天是二个半衰期。【详解】(1)po 的质子数是 84,它释放出的24 he 2+的质子数是2,所以 pb 的质子数 =84-2=82;po 的中子数是 210-84=126 ,它释放出的24 he 2+的中子数=4-2=2,所以 pb 的中子数 =126-2=1
41、24;21084 po4 的质量数为 210,所以 po 的摩尔质量数值为210,质量为 wg 的 po 的物质的量为w mol ,一个 po 原子含的电子数为 84,一个 po4+离子含的电子数为 84-4=80,所以2102104所含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w8wwg 84 pomol 80= mol ;21021(2)经过第一个半衰期生成的pb 的物质的量为64 50%mol,剩余的 po 的物质的量为21064pb 的物质的量为64 50%mol;再经过第二个半衰期生成的 50% 50%mol,所以经210210过 276 天所得 pb 的质量为 (6464 50% 50%) 206g/mol=47.09g。 50%+21021014 氮、磷、砷 (as)、锑 (sb)、铋 (bi)、镆 (mc) 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族元素。(1)砷 (a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 ,磷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 ,六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填元素符号)。(2)n2 分子中 键和 键的数目比 n( ): n( )=。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智慧城市市场深入分析及市政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与资本投资前景报告
- 2025-2030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市场供需分析竞争环境行业评估规划报告
- 2025-2030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及重点项目投资评估
- 2025-2030智慧城市交通信号系统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智能交通规划
- 2025-2030智慧园区项目开发运营管理与投资价值评估分析
- 2025-2030智慧商场建设项目市场经典分析及商业价值拓展研究报告
- 2025-2030智慧农业装备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未来趋势与前景展望报告
- 2025-2030智慧农业行业市场前景及农业生产及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分析
- 2025-2030智慧农业行业市场供需情况分析及投资发展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智慧农业行业供需要求特点及现代农业投资发展规划报告
- 《动物营养学》全套教学课件
- 职业病化学中毒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潼南区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膝关节损伤术后康复运动康复方案设计
- 医保法律法规培训
-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教案
- 物流配送责任免除协议条款
- MRI常见伪影简介课件
- 安全工器具的检查及使用培训
- 中国黄酒酿造技术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