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区开展社会动员工作试点方案范本档_第1页
街道社区开展社会动员工作试点方案范本档_第2页
街道社区开展社会动员工作试点方案范本档_第3页
街道社区开展社会动员工作试点方案范本档_第4页
街道社区开展社会动员工作试点方案范本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在全市街道社区开展社会动员工作试点的方案社会动员工作,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动员社会和公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实A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动员的特点和规律,拟首先在街道、社区开展社会动员试点工作。具体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围绕社会动员体制机制创新,以探索社会动员方式方法为重点,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目标,以基

2、础较好的街道、社区为平台,分类分批开展社会动员试点工作,努力探索新时期首都社会动员工作新模式。(二)基本原则1.坚持分类推进。选择一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街道、社区开展试点工作,有针对性地确定试点工作重点,培育出一批社会动员工作典型。2.坚持立足基层。发挥街道统筹区域社会建设的作用和社区贴近群众的优势,重点探索基层社会动员的方法与规律。3.坚持循序渐进。街道试点突出统筹作用,社区试点突出特色;要从基础较好的街道、社区做起,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分批推进,逐步推广。4.坚持探索创新。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试点街道、社区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积累经验,形成特色。二、试点范围与数量在全市各

3、区县选取基础较好、具有代表性的街道和社区进行试点,第一批初步确定试点单位57个,其中街道22个、社区35个。三、试点目标与任务通过试点,倡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理念,引导社会单位和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培育一批社会动员工作示范试点,探索健全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首都社会动员体制机制。(一)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街道统筹、各部门分工负责、驻区单位和公众广泛参与的基层社会动员体制,健全社会动员网络。探索建立健全社会动员决策、会商、信息共享、评估等工作制度。(二)创新方式方法在巩固传统社会动员工作优势基础上,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介开展社会动员工作,尤其是以网格化、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探索新形势下

4、社会动员的有效方式方法。(三)推动共驻共建扶持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培育社会动员的组织载体;引导企业支持公益事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动社会单位通过结对共建等形式积极参与驻区建设。(四)推进依法自治围绕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基层民主自治,搭建平台载体,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公共决策,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五)完善应急动员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等社会动员工作制度和分级预案体系,做好社会领域维稳工作。(六)深化志愿者工作加强街道、社区志愿者“枢纽型”组织和专业组织建设,拓宽志愿服务领域,规范志愿者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七)加强市民劝导队工作突出柔性

5、管理特点,将文明引导与依法管理有机结合,不断拓展市民劝导队服务功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劝导工作效果。(八)完善基本保障政策建立财政与社会资金相结合的社会动员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整合基层社会动员力量,提高动员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形成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制定街道、社区社会动员试点任务指南,指导街道、社区做好试点工作。四、实施步骤(一)确定试点区县社会工委、社会办根据试点工作名额,研究提出具体试点街道和社区名单,明确各街道、社区试点工作主要任务,报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备案。完成时间:2013年7月上旬前。(二)组织实施召开会议部署社会动员试点工作。各区县根据试点工作要求,制定

6、实施工作方案,部署试点工作;深入试点街道社区,加强试点工作指导。试点街道、社区做好具体实施工作。完成时间:2013年11月底前。(三)总结推广及时总结各试点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召开全市社会动员第一批试点工作总结推广会议,研究部署第二批试点工作。完成时间:2013年12月底前。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协调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成立社会动员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区县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负责领导和工作人员;试点街道和社区成立或明确专门工作机构,确保必要的工作力量。(二)加强分类指导采取以会代训、交流研讨、专家辅导等形式,做好各区县社会动员试点工作

7、培训。及时跟进了解各区县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深入试点街道、社区,做好分类指导,帮助研究解决有关问题,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三)提供基本保障在市、区县社会建设专项资金中设立社会动员专项,支持社会动员试点工作。试点街道和社区所在街道要对社会动员试点工作所需经费给予充分保障。鼓励各区县积极吸纳社会资源支持社会动员试点工作。(四)搞好舆论引导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络、内部信息等途径,加大社会动员宣传工作力度,及时做好试点单位典型经验宣传和推广工作,形成社会支持社会动员、支持试点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附件: 1.街道社会动员试点工作任务指南 2.社区社会动员试点工作任务指南 3.第一批社会动员试点单位名额分

8、配表附件1街道社会动员试点工作任务指南试点街道要发挥区域统筹协调作用,从实际出发,创新体制机制,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完善常态动员与应急动员并重、专业队伍与志愿队伍联动、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并用的工作模式,成为社会动员工作示范街道。一、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动员体制1.建立街道统筹、各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单位和公众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 2.建立社会动员统一指挥平台,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力量,健全街道、社区两级社会动员工作网络; 3.制定社会动员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完善社会动员工作制度。二、健全区域共驻共建工作机制4.发动社会单位通过结对共建、对外开放内部设施等资源共享形式,共同参与地区建设;5.引导发动驻区企

9、业通过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地区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6. 加强街道“枢纽型”社会组织和其它组织社会动员能力建设,形成街道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指导社区做好居民自治 7.结合实际总结推广社区居民代表常务会等基层自治经验做法;8.指导建立社会单位、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管理和咨询等工作制度; 9.培育社区居民自治建设方面的工作品牌。四、广泛开展志愿服务10.建立街道志愿服务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成立街道志愿服务枢纽型社会组织;11.在人流密集地区、城市公共空间等地建立一批志愿服务示范站和社区青年汇等组织,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12.建立健全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

10、,形成一批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工作品牌。五、健全市民劝导队长效机制13.根据地区实际,进一步健全市民劝导工作制度,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切实发挥市民劝导队文明劝导的作用;14. 加大对市民劝导队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市民劝导队的培训和管理; 15.积极培育市民劝导文化,打造地区特色品牌,培育具有示范作用的市民劝导队伍。六、完善应急社会动员机制16.建立街道应急动员响应机制,配合专业部门开展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工作;17.建立一支以专业人员为骨干的应急动员工作队伍;18.做好社会领域维稳工作。七、创新社会动员方式方法19.善于利用网络、手机、微博等新技术、新媒介开展社会动员工作;20.做好社会动员信

11、息平台建设,提高社会动员信息化水平;21.加强宣传引导,形成良好舆论氛围。附件2社区社会动员试点工作任务指南试点社区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居委会自治功能,完善社区治理机制,通过有效形式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社区社会动员能力,形成“一社区一特色”的品牌项目,成为社会动员工作示范社区。 一、开展社区居民自治1.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会议、议事协商会议、社区事务民主听证等居民自治制度;2.采取民情恳谈、社区论坛、社区事务公开等有效形式,引导居民有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 3.围绕社区物业、停车、卫生、治安、文化活动等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居民积极参与,自主解决

12、关系公共利益的有关问题; 4.根据社区实际,开展市民劝导工作。 二、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5.支持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6.以老、幼、病、残及困难家庭等为重点对象,开发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项目;7.探索建立社区志愿服务需求与志愿服务项目有效对接机制。 三、健全社区应急社会动员机制8.制定社区应急社会动员方案、预案,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应急社会动员演练,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9.以志愿者为主体,建立社区应急社会动员队伍;10.建立健全社区应急动员信息发布机制和渠道。 四、维护社区社会稳定11.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做好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工作,共同建设和谐、平安社区。 五、开展社区共驻共建活动12.支持培育一批作为社会动员载体的文化类、服务类、公益类等社区组织,提高社区社会组织联系群众、动员群众的能力和水平;13.整合社区资源,引导社会单位参与社区建设。 六、创新社区动员方式方法14.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