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料知识产权工作总结_第1页
行业资料知识产权工作总结_第2页
行业资料知识产权工作总结_第3页
行业资料知识产权工作总结_第4页
行业资料知识产权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酒钢集团宏达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知识产权工作总结一、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名称:酒钢 (集团 )宏达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资本: 13673.03 万元法人代表:田力经营范围:水泥、矿渣粉、编织袋、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 凝土砌块 、建筑砌块、 广场砖、新型墙体材料及水泥制品的生产、 销售、技术开发、技术咨询、设备安装。酒钢 (集团)宏达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是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 开 发、研制、生产高标号水泥熟料、通用水泥及特种水泥、新型墙 体材料、混凝土建筑砌块产品的新型建材企业。成立于 1993 年, 坐落于嘉峪关市西郊的雄关脚下, 占地面积约 67 万平方米。 现有 职工 528 人,平均年龄 34 岁

2、,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 205 人, 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 35 人。公司拥有配套余热发电的 1000t/d 、2000t/d 、4000t/d 新型 干法水泥生产线、 80 万吨和 60 万吨矿渣微粉生产线、 50 万平方 建筑砌块生产线各一条。具备年产熟料 200 万吨、水泥 300 万吨 的能力。从原料配料到产品出厂,全部采用 ECS 专家系统集中控 制。形成了以水泥、高细矿粉、新型建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冶金废渣高效利用建材工程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建材产业板块。水泥有 12 个品种, 27 个强度等级;混凝土建筑砌块品种有 广场砖、混凝土砌块、劈裂空心砌块 3 个品种, 16 个规

3、格型号。截止 2012 年末,公司资产总额 121395 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21395 万元,资产负债率 14.79% ,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位于 全省建材行业前列,部分指标位于全国建材行业前列。是甘肃省 规模较大,技术力量较强、产品品种最多、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 建材企业之一。公司经营状况良好,资产质量优良。 2010 年实现销售收入 4.17 亿元、利润总额 1.44 亿元。 2011 年实现销售收 4.29 亿元, 利润 1.5 亿元, 投入研发费用 1751 万元, 占销售收入的 4.08% 2012 年实现销售收入 4.83 亿元、利润总额 1.04 亿元,投入研发 费用 1937

4、万元,占销售收入的 4.01% 。二、知识产权创造与战略目标情况(一)知识产权创造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的基本方式,不断 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一是依靠技术中心的自身力量,独立研究开 发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质量等方面的具有竞争优势产品,将创新 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创新 集群现象。二是最大程度吸收率先者成功的经验与失败教训,巧 妙利用跟随和延迟所带来的优势,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继承与发展率先创新者的成果。三是以科研院校、企业间合作的 方式进行技术创新,使外部技术资源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 势互补。五是坚持与酒钢冶金工业紧密衔接,加大各种冶金废渣

5、利用率,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省 级企业技术中心、甘肃省冶金废渣高效利用建材工程技术中心为 立足点,形成技术研究、开发、转化应用一体化的知识产权创造 平台。公司从 2010 年至今, 在嘉峪关市科技局与代理单位的帮助支 持下,共申请专利 19 件,其中:申请受理实用新型专利 13 件, 授权 12 件;申请受理发明专利 6 项,授权 1 件;目前对其他 5 项发明专利,配合专利审核员进行技术答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 正在答辩修改中。(二)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生 存发展至关重要。公司将知识产权的管理纳入企业管理体系,放 在

6、与质量、成本同等的位置。完善品牌体系建设机制,把创新质 量管理、注重技术研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强化知识产权管 理,作为创建品牌的重要举措和根本途径。把搞好专利等知识产 权工作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充分运用知识产 权管理制度,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及利益。公司把知识产权战略研 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机结合,通过专利文献分析研究,在了解 本行业发展态势和竞争对手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动态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了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适于竞争 需要的知识产权战略。三、工作制度建设为使知识产权工作与技术创新工作高效运作,成立了由公司总 经理张剑平任组长,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质量部部长

7、武学龙任 副组长,翟胜利、赵建清、贾国林等同志组成的知识产权管理领 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技术中心。赵 建清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事宜,履行相关决策,落实 活动金费。通过定期召开技术创新例会,讨论、研究生产过程中 的技术问题,制定技术方案、审核评价技术创新实施效果、确定 专利申报项目。初步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知 识产权工作奖励办法,保密制度、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制度和技术 资料档案管理办法、科技档案等管理办法。同过增大科研经费投 入,从制度、技术、人力、物力,保证了知识产权工作正常有序 运行。明确了各部门的领导与技术人员的职责,建立了效益工资与

8、 科技创新挂钩的考核机制。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评审考评, 对申报专利和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对查处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对于研发和质量改进项目采取任务制和项目责任制,每个研究人 员都有短期和长期研究项目,并且将成果工业化应用。四、人才培养与研发机构建设(一)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积极参加甘肃省知识产权局和嘉峪关市科技局组织的专业学 习、培训,提高了相关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了运用知识产权的 法律意识,提高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和水平;夯实了经 营管理人员把知识产权制度融入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的能力和 水平。通过教育培训,使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在员工中 的普及率达到 50% ;在决策层、专业

9、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中 的普及率达到 85% ;兼职人员达到有效管理和妥善处理知识产权 事务的能力。(二)人才培养和引进 公司十分重视科技队伍的建设,坚持半月一次的员工集中培 训,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精心备课,认真讲课;授课方式采取提问 解答式、理论讲解式、操作讲解式、标准学习式、前沿技术探讨 式等方式。为一进步提升研发人员、操作人员的水平,采取系统 理论与现场实景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举办了专利知识、小改小革、 水泥熟料煅烧工艺、水泥制成工艺、设备、电器、质量检验和管 理技术人员、 班组长等 10 类 97 期培训班, 培训人员 3800 人次。 先后推荐技师 5 人、集团公司评标专家 11 人;

10、5 名专业技术人员 入选集团公司第二批优秀人才库;重点培养年轻技术管理人员 12 人。近两年来,技术中心先后邀请中国建筑材料科学总院、武汉 理工大、天津建材科研设计院、合肥建材科研设计院的专家教授教开展了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精细操作与管理 、新型干法水泥 技术原理与应用 、新型干法烧成水泥熟料设备等内容的讲座; 先后 11 次委派 30 多人次到山东、广东、天津、武汉、江苏、湖 南等地进行考察学习交流。 招聘高等院校毕业学生 16 人,引进机 械、电器自动化工程等人才 5 人。除此之外,先后有 17 名机械、 电器自动化工程人才通过集团公司内部招聘来到我公司工作。公司目前已有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 5

11、3 人,形成了以具有丰富 经验的工艺、机械、电器、发电、研发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三)与科研院所技术合作情况 为集聚创新资源, 提高科研水平, 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与知识产 权交流,公司先后与南京工业大学、天津水泥设计院、甘肃省建 材设计院、等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合作项目 37 项,共同开发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 装备技术和产品 10 项,为助推企业发 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先后在液体助磨剂的研发与生产、回转窑篦 冷机的冷却改造、“分别粉磨”生产水泥、袋式收尘器、余热锅炉 热水段控制、蒸汽分割、电机滑环、篦式冷却机接近开关、 S95 级矿渣粉、抗硫酸盐水泥、低碱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

12、 2#窑脱硝等项目中取得了多项专利和企业技术秘密。(四)技术中心基础建设 通过整合和完善,目前企业的研究实验室用房总面积达 1500 余平方,包括化学分析实验室、物理检验实、生产控制试验室、工艺室、新产品研发室。配备增加了实验仪器设备,进一步优化 了实验室的环境条件,企业技术中心设备的投入从原来 523 万元 增加到了 568 万元,从仪器设备、环境上保证了科学实验、技术 创新与知识产权工作正常开展。五、知识产权转化与经费投入(一)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与实施效益 利用甘肃省企业技术中心、 甘肃省冶金废渣高效利用建材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 2 个科技研发平台,立足酒钢冶金工业废渣,坚持 走自主创新、模仿

13、创新和合作创新之路,以技术创新、技术进步 为目标,以促进建材产业的技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企业的自主 创新能力为动力,以研究开发新产品的关键技术为核心,以发展 循环经济为切入点,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 在技术研究、开发、产业化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几年, 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高附加值的中抗硫酸盐水 泥、高抗硫酸盐水泥、低碱水泥、道路水泥、中水化热水泥、低 水化热水泥、 52.5 普通水泥、 G 级油井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 S95 级矿渣粉、混凝土建筑砌块、水泥助磨剂等产品。先后开展 了 37 个项目的研发工作, 取得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科技成果鉴定和 甘肃省工信委组织的新产

14、品新技术鉴定 3 项。其中:利用转炉钢 渣生产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利用低活性 酸性矿渣生产 S95 级矿粉、利用“分别粉磨”工艺生产水泥技术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每年为公司创造效益 11200 余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研发费投入情况 公司在技术研究开发上能够确保经费开支, 2011 年技术开发 经费为 1751 万元,占销售收入的 4.08% 。2012 年投入研发费用 1937 万元,占销售收入的 4.01% 。按进度全面完成了公司制定的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工作实施 方案中的各项工作。六、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计划 结合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抓好专利的开发、申报与管理, 建立起专利工作和产品开发中的操作流程。(一)知识产权管理目标1、每年技术研发投入费用占企业营业收入的 4.0 % ;3、技术合同、劳动合同、采购合同、销售合同等内 外合同的知识产权条款拥有率 100% ;4、组织全公司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知识产权基础知识考试, 合格率 95% ;5、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