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导学案共4课时_第1页
《陈情表》导学案共4课时_第2页
《陈情表》导学案共4课时_第3页
《陈情表》导学案共4课时_第4页
《陈情表》导学案共4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第一课陈情表导学案制作人岳建华审核人高二语文组使用时间20XX年9月1日【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充分诵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2、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弓|导学生感悟至爱亲情。3、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背全文。第一课时【预习导航】1、文体知识表,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 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本文是李密向晋武 帝司马炎上的表文。2、作者简介李密(224 287), 一名虔,字令伯,武阳

2、(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 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 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 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3、李密和他的陈情表李密,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 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 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太子侍从官)。晋武帝邀请李密出山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阻力, 收笼东吴民心,故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

3、其宽宏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 天下,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 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而李密身系蜀汉,无心出官,写奏章推脱。本文就 是此时所写。李密抓住了 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 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4、写出下列括号前面字的读音险衅() 怜悯() 床蓐() 夙()遭闵()凶洗( )马陨()首逋()慢 茕茕()孑()立拔擢()矜()悯病笃()鲜()为人知期()年优渥()门衰祚()薄日薄()西山5、解释加点字词:

4、(1)门衰祚薄() 茕茕孑立()(3)形影相吊.()终鲜兄弟()(5)夙婴疾病()(6)猥以微贱()责臣逋慢()(8)犹蒙矜育()(9)刘病日笃.()(10)寻蒙国恩()(11)逮奉圣朝()(12)日薄西山()(13)宠命优渥()(14)不矜名节()(15)听臣微志()(16)岂敢盘桓()(17)沐浴清化6、自读课文,谁在“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问题探究】一、分析课文第一段1、 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然后口译本段文字。2、在这一段的开始,李密说,臣以险衅,夙遭悯凶。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在文章起什 么作用?3、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

5、特点及作用是什么?4、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 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 凄苦?5、本段所述之不幸,共有几个?试一一列举之。6、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感?7、作者陈说一家不幸,其目的何在?8、试用简练的语句概括本段内容。第二课时二、分析课文第二段1、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然后口译本段文字。2、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3、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 “辞不就职(赴命) ”?奉圣朝 ”“沐浴清化 ”等句想4、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 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 表明什么?5、本段哪些写

6、到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6、作者自己对朝廷恩遇抱着怎样的感情?7、作者怎样巧妙推脱任职?8、试用简练的语句概括本段内容。三、分析课文第三段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是从哪几个层次角度来展开的?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 “孝 ”这面大旗? “凡 ”句有何含义?3、品味 2、 3 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的治4、本段作者阐释了晋武帝的治国纲领, 其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强调 “以孝治天下 国之道?5、试用简练的语句概括本段内容。第三课时四、分析课文第四段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3、用语有什么特点?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

7、原因是什么?5、本段交代了全文写作目的,是什么?作者简单地表明了其理由是什么?6、作者直到最后也不忘了以情动人,其表现是什么?7、试用简练的语句概括本段内容。第四课时【总结概括】1、梳理本文的结构。2、假设你是晋武帝, 李密在此提出终祖母的请求, 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就把他驳得哑口无言?3、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孝与忠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4、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5、本文是从何一步步说服晋武帝的?从写作特点来看,他是凭着什么方式去劝说晋武帝的?6、赏析本文的语言。7、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课堂练习】1、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一个远涉重洋、寄

8、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 等艰难!B. 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 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C. 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D. 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险隹(x m)闵凶(m in)门衰祚薄(zuo)少多疾病(sh oo)B.期功 ( q i)夙遭 ( s 0茕茕孑立(qi ng)终鲜弟兄(xi dn)C.洗马(xi on)拔擢 ( zhu e猥以微贱(w d)强近之亲(qi mg)D.陨首(y u)

9、逋慢 ( b u)宠命优渥_( w o)逮奉圣朝(d 0)3、下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 B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 D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4、下列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A.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B.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C.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D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拓展知识】一、古代官职变动用词1、 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 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2、 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

10、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 凯,特赏侍郎。”3、 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 :“拜郎中, 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11、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 直未得到改任。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 任命, 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 张衡传 :“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 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 ,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 的相。9、去,卸职。 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这里的“去” ,就是卸职之意。10、黜,废免,革职免官。 屈原列传 :“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

12、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 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11、 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 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 “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 “委任委派”的意思。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陟”即指提升和进用。“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 :“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 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

13、,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 书博鸡者事 “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15、复,恢复旧职。 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 职的意思。二、 40 个古代官职名1 、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2、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3、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10

14、 、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12 、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1 3 、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14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17、通判。府之副职。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20、都事。掌出纳文移。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23、行人。供差遣出使。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26、主薄。掌钱粮、户籍。27、检校。代 理官职。秘书级。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29、教

15、谕。县掌教学。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31、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32、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33、总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34、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35、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36、都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37、州同。州之佐官。38、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39、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40、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陈情表改诗启禀陛下,臣密奏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氏,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 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 相吊。然而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祖母,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 能上报。臣具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 星火。臣本意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私情,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并且微臣,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