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训3:应用比热容的思想与方法_第1页
专训3:应用比热容的思想与方法_第2页
专训3:应用比热容的思想与方法_第3页
专训3:应用比热容的思想与方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训3:应用比热容的思想与方法1识别一个现象或应用与水的比热容大是否有关,要看一个关键点,即看水 在升温或降温时是否发生了物态变化, 若发生了物态变化,则现象的发生或应用 就与水的比热容大无关。2. 自然风的形成,是由于温度高的位置空气上升,其他地方冷空气流向这 里而形成风,判断风向时,应先找出哪个位置含有的水分多,再比较温度的变化 大小,从而分析不同位置温度的高低,最终判断出风向。鑽義遞更3,:公式分析法1. 仲考 雅安)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放出了 相等的热量,贝U ()A 铜块的末温高B. 铁块的末温高C. 铜块的温度降低得多D. 铁块的温度降低得多2. 仲考 宜

2、昌)甲、乙两种物质质量相同而比热容不同,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则()【导学号:15912019】A .比热容小的吸收热量多B. 比热容大的吸收热量多C. 初温低的吸收热量多D. 甲、乙吸收的热量一样多題蟲蠱基现象分析法3. 晴朗的白天,几位大学生在森林中迷路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森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15912019】A 森林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 外界,应顺风走B 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 森林,应顺风走C 森林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 外界,应迎风走D 土地吸

3、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 森林,应迎风走4. 仲考 益阳)炎热的夏天,小明赤脚在烈日当空的小河边游玩时发现:岸 上的石头热得烫脚,而河水却比较凉,其主要原因是 ()A 水吸收的热量少,因此河水比岸上石头的温度低B水的比热容比石头的大,在受到太阳同样照射的情况下,水升高的温度 少C 石头的吸热能力强,因此石头升温快D这是小明的错觉造成的,实际上岸上石头与水的温度相同題軽厳蟲用数学方法研究比热容5.仲考菏泽)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线中,正确的是(F列有关水的物理量间的关系图水的乐强与帰度的关慕B水的穩度与战址的关系C水的比热容与温度变化的关系D6.(中考苏州)小

4、明为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实验,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相关图像,如图a b所示。i温度此厂T2/B C 时曲minL90 W1心时间AninF 7abc (第6题图)(1)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 。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 c所示,则水的沸点是;C,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 填 高于”等于”或 低于”)个标准大气压。(3)在图a中,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全章高频考点专训答案专训31. C点拨:质量m相等的铁块和铜块放出了相等的热量 Q,由于铜的比热容c 小,由公式At= cQ知,铜块的温度变化量 t大。2. B点拨:由公式Q = cm At可知,质量m和升高的温度 A相同的不同物体,比 热容c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3. A点拨:森林的树木和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水,水蒸发吸热,森林温度升高较慢, 则白天空气温度低、密度大,森林外部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因此,白天风向是 由森林内部指向外部。4. B点拨: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石头的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石头比较,吸收相同的 热量(都在太阳照射下),由公式At=cm知,水的温度升高得少,故河水凉,而石 头热得烫脚。5. D点拨:由P=p gr知,水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故 A错误;密度是物质的一 种特性,与体积和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