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教案(旧人教选修二_第1页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教案(旧人教选修二_第2页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教案(旧人教选修二_第3页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教案(旧人教选修二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黄淮海平原的范围、组成和地势特点,理解黄淮海平原宏观上平坦,微观上起 伏不平的地势特征。2 了解黄淮海平原上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理解它们是在黄淮海平原地形、气候 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产物。3了解黄淮海平原上中、低产田的分布及其限制性因素,理解中、低产田改造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等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形成中、低产田的影响。2 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华北平原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农业区,也是我国重点的农 业区。但其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原因就在于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分布比较集中。教具准备:

2、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耕地质量的低下,使农作物的产量很低,成为农业的低产区。我国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 积的比重不足10%而其中2/3以上又是低产田。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的耕地质量不 容乐观,我国的农业低产区面积广大,分布广泛。即使是大城市的郊区和长江三角洲、珠江 三角洲等农业高产地区也有分布。特别是一些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 以及南方红壤贫瘠地等,都成为农业低产区之所在。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农业低产区面积较大、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我国科学家在这里进行 了长期的大量的实验工作,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所以本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就以黄淮

3、海平原为例。先来了解有关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一、辽阔的冲积平原1、范围又称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自古有“中 原”之称。2、地形(1)形成与组成:黄淮海平原是由黄河、海河、淮河等含沙量高的河流冲击形成的平原,由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三部分组成(见下表6-1)。部分位置地势组成物质和主要特征缓斜平原山麓高山前洪积和冲积物分布于太行山和燕山山麓冲积低平原由各河冲积物组成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滨海平原海滨低包括渤海和黄海沿岸平原和黄河三角洲说明:缓斜平原即山麓洪积冲积扇(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和燕山山麓),冲积低平原即冲积平原。问题:为什么说黄

4、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黄河流出山口后形成的冲积扇规模最大。(2)地势: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M以下,滨海平原海拔只有 4M左右。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问题 :洼地在自然条件方面有何劣势与优势 ?洼地是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瘠薄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洼地分布区基本上 是农业低产区,农业生产力低而不稳,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但洼地具有分布集中、水土 资源丰富等特点,开发潜力较大。本部分归纳引申:从整体上看,黄淮海平原是地势平坦的大平原,但从内部来看,平原 上起伏和缓的岗地和浅平封闭的洼地交错分市,具有洼地多且面积大的特点。注意,这里的 洼地是“浅平封

5、闭” ,即低于周围地表,多呈封闭或半封闭状。这样的地方就成为地表水、 地下水汇聚的场所,同时还成为地表盐分运动的归宿。二、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1、成因旱涝、盐碱和风沙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这些障碍的形成与黄淮海平原的 自然环境和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有关,它们是黄淮海平原地形、气候以及人类的不合理 的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 1)地形:起伏和缓的平原。(2)气候:读课本表 6.1 :山东禹城 10 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问题: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最冷月一月的平均气温低于0 C。是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根据其年降水量超过400mm且集中七、八月,应是温带季风气候。 从课本表

6、 6.1 ,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大风天数较多的是 2、4、5月份;1月和7月的平均温差达30.5 C:降水集中在夏季。结论: 黄淮海平原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3)三大灾害的形成 旱涝的形成:每年的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造成空气干燥,土 壤缺水,形成旱灾。但到了 7、 8 月份,降水多而集中,加上起伏和缓的地势排水不畅,尤 其在岗间的洼地,一遇暴雨,常形成洪涝灾害。 风沙灾害的形成:干旱时节,尤其在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稀少,空气干燥,风力 大,风吹沙泛起,形成风沙危害。 盐碱地的形成:干旱季节,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势低平的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由 于蒸发旺

7、盛,会出现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使土壤中的盐分和碱分增多,形成盐 碱地。(4)黄淮海平原的地形、气候特点及人类活动对其农业造成的影响: 黄淮海平原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锋面雨带尚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这里降水很少,使华北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春旱严重;这里的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使蓄洪、泄洪 能力不足地一一洼地出现洪涝灾害;春季的干旱和大风,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出现沙荒 地,从而使风沙严重;旺盛的蒸发,使排泄不畅的洼地盐分向地表积聚,人类不合理的大水 漫灌、只灌不排,加剧了土地的次生盐碱化。列表6-2 :因素自然因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气候地形干旱春季气温升高很快,蒸发旺 盛,降水不足不

8、合理开垦,地表植被 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 力下降灾害洪涝降水集中(7、8月份),且 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蓄 洪、泄洪能力不足不合理开垦,地表植被 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 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类 型风 沙春季气温升高很快,蒸发旺 盛,降水不足,地表干旱易 起沙,春季多大风地势起伏和缓,缺乏风力 屏障不合理开垦,出现沙荒 地,风沙肆虐盐 碱春季气温升高很快,蒸发旺 盛,降水不足,使土壤盐分 向地表集聚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 洼地排水不畅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三、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1、中、低产田的分布黄淮海平原地域辽阔,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但不同的地域单元土地质量

9、不同,农作物产量也不同。高、中、低产田的分布如下表6-3所示:地域单元土地质量及作物产量缓斜平原土地质量较高,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是高产田区冲积低平原土壤或土壤环境中存在一些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是中、低产田分布滨海平原比较集中的地区2 中、低产田的限制因素读课本图6.2 :中、低产田的限制因素(举例)。中、低产田的限制性因素如下表6-4所示:限制性因素影响自然因素旱涝灌排条件很差的低洼地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或旱灾风沙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侵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 力降低瘠薄土壤肥力比较贫瘠的土壤类型限制农作物产量提高人为因素只用不养只用不养,植被破坏,土壤肥力日

10、益下降不合理灌溉灌溉方法(大水漫灌)或灌溉系统不合理(只灌不排),使地 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渍化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单一3、改造中低产田的意义问题:读课本图6.3 :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结构扇状百分比图,和表6.2 :黄淮海平原土地限制性因素面积统计表,从这些图表中可以看出: 本区宜发展农、林、牧的土地大约占平原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为什么当地农业发展的着眼点是挖掘观有耕地的生产潜力? 靠开垦荒地来发展当地的农业生产是否可行?为什么? 根据图表资料分析可知,治理中低产田有着哪些意义?答题要点: 80% (56.14 % +3.18 % +8.02

11、% +12.57 % )。而且,除农业用地外,其他用地的利用率 都不高,尚有较大发潜力(即林荒地、牧荒地比例较高 )。 干旱缺水、低洼易涝、盐碱化土地、风蚀、水蚀等。 由资料分析可知,黄淮海平原宜于农业、林业和牧业利用的土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0%,宜农荒地仅占3.18 %,说明耕地的后备资源潜力不大,因此,提高作物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 不可行。因为黄淮海平原农业历史悠久,垦殖指数高,在农业用地中,可供开垦的宜 农荒地只占3.18 %,耕地的后备潜力显然不大。因此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充 分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上。 黄淮海平原80%以上(36.2

12、7 % +30.15 % +17.16 % +10.59 % +5.47 % )的土地不同程度地具有一些较难克服的限制性因素,其中干旱缺水土地、低洼易涝地和盐碱化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对这些土地的整治是该地区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只有对当地的中低 产田进行“因地制宜”地整治,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当地的光热水资源: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 积产量,缓解当地人多地少的矛盾。提高土地单产,对农业现代化发和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 要意乂。小结:(1) 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小,提高农作物产量着眼于提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2)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比重大,对这些土地的整治是本区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 业的关键所在。

13、课堂练习:1、读华北平原冲积扇图,回答下列问题:(1) 将图中序号填写在下面相应地名后的空格 处。太行山脉山东丘陵黄河冲积扇海河冲积扇 冲积平原侵蚀平原渤海京杭大运河北京 天津 济南 郑州 开封(2) 冲积扇中泥沙堆积最厚的地带是()A. 郑州、开封一带B.天津、北京一带C.邯郸、石家庄一带D.济南附近(3) 大量泥沙注入渤海,却没有把渤海填满的 主要原因是()A.渤海的地壳在不断地上升B. 渤海的地壳在不断地下沉C. 渤海的水面在不断上升D. 渤海的泥沙被海浪带走了答案:(11)(12)(13)(14)AB2、阅读下面材料和中国为持续发展而实施的部分工程图,读图分析回答:材料:历史上的黄河一

14、泻千里,气势恢宏,“奔流到海不复回”,但谁曾想到时至今日黄河出现了 “奔流不到海”的断流景观。从20世纪70年代之初开始,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现象,而且断流天数逐年增多,1997年达181天,1999年长达226天,断流河段逐年增长。据统计每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60亿元。(1) 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是什么?:。断流对沿岸生态会带来 后果。图中虚线 A B C中,其中针对断流而采取的措施是,该工程名称是。(2) 除断流和次生盐碱化外,黄河下游地区还面临的最突出环境问题是,该问题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 。为改变这种情况,在图中乙区域内实施山绿化工程,图中丙区域内实施 工程。(3) 图中等城市今年出现罕见的沙尘暴天气,其自然原因是。为改变这种状况应在图中甲地区实施 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