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素养同步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章第节城市化_第1页
新素养同步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章第节城市化_第2页
新素养同步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章第节城市化_第3页
新素养同步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章第节城市化_第4页
新素养同步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章第节城市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互 动 课 堂,1概念:人口向_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_、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的动力 推力:促使人口离开_的因素 拉力:吸引人口来到_的因素,知识点一什么是城市化,城市,扩大,乡村,城市,3城市化的意义 (1)城市是区域发展的_,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进聚落形态、_、生活方式、_等的变化。 (3)是一个地区_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4主要标志:_占总人口的比重,经济中心,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经济,城市人口,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示意图探究城市化的表现,1)2000年和1985年相

2、比,各等级城市的数目有何变化? (2)填表比较下列城市等级的变化,并分析其说明了什么现象,特大 特大 特大 大 大,大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答案:(1)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数目都有所增加,特别是小城市数目增加最多。 (2)从上表部分城市等级的变化可以看出城市化使得城市的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和动力机制 1内涵,2标志 (1)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通常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标志。 (2)图示城市化的标志,3城市化的动力 (1)动力机制:

3、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推力和拉力。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下图,2)根本动力: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近现代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城市化通常指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城市化。如下表,点拨】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城市化选程,4城市化的意义,1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情况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1)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作为城市化发展标志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近年来,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B人们对

4、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C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D城市中心区的萎缩,B,C,解析】第(1)题,城市化有三个主要标志,即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表中显示城市数目增多,隐含了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这一标志。第(2)题,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很可能与当地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有关。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是逆城市化的主要成因,城市中心区的萎缩是逆城市化的主要表现,1阶段和特点(如图) (1)A(_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_。 (2)B(_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出现了_现象。 (3)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

5、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_,出现了_现象,知识点二世界城市化进程,初期,较慢,加速,郊区城市化,趋缓甚至停滞,逆城市化,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_(填字母)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_(填字母)阶段,C,B,阅读材料,探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1)两类国家城市化有什么不同? (2)试简单分析这些差异出现的原因。 答案:(1)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 (2)发达国家工业化早,经济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晚,经济水平低,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世界城市化进程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自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6、如下图和下表,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误区警示: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如下表所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这四者出现的顺序是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会出现郊区城市化,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会出现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现在发展中国家郊区城市化比较明显,发达国家则主要表现在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2(2019河北衡水模拟卷)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50196

7、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 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 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 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2)由图可知()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 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 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D,B,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较大,A错;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B错;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60%,而发达国家已接近90%,C错: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为50%左

8、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的水平,D对。第(2)题,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生物:生物栖息地改变,_减少。 (2)土地质量:工业排放有害_,对城市土地_产生不良影响。 (3)水循环:影响水循环的降水、_、蒸发、下渗等环节,使_、_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4)气候: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密集的建筑群影响日照、_和_,知识点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废渣,质量,径流,水质,水量,风速,风向,2合理城市化:可_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3过快城市

9、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_问题,改善,环境污染,地理环境,自然,低污染,良性,阅读图片,探究城市环境问题,1)四幅图片表示的城市问题分别是什么? (2)产生图中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3)上述问题可能会使大城市中心衰落吗? (4)你能针对上图中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吗? 答案:(1)A就业困难,B交通拥堵,C环境污染,D地价房租昂贵。 (2)城市人口密集,长期产业活动强度大造成的。 (3)会的。在上述情况下,城市人口会由市区向环境质量较好的郊区和卫星城迁移,导致城市中心衰落。 (4)合理规划城市、加强管理、建设新区和卫星城、扩大绿化面积、治理污染等,1城市化使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发生变化,2城

10、市化导致城市环境污染,3过度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 【特别提醒】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棋增长过快造成的。 尽可能地使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一些城市化问题是可以避免的,5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3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城市夜间照明设

11、施的极大发展。“不夜城”已经成为城市文明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新代名词,然而过度照明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城市夜间光污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市夜间光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 A工业照明 B航空警示灯 C红绿灯 D霓虹广告,D,2)北京市城市中心区光污染稳定的原因是() A灯光已饱和 B经济发展停滞 C无大型商场 D居住人口少 (3)为解决光污染问题,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在住宅区统一居民用电时间B加强对低耗环保照明材料研究 C在商业区限制广告照明攀比D在干道两侧禁止使用路灯照明,A,C,解析】第(1)题,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城市夜间照明设施的极大发展。过度照明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城市夜

12、间光污染。北京市夜间光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霓虹广告,D对。第(2)题,北京市城市中心区光污染稳定的原因是灯光已饱和,不需要再增多,A对。北京经济发展速度快,以第三产业为主,B错。北京市中心有大型商场,C错。北京市中心居住人口多,人口密度大,D错。第(3)题,为解决光污染问题,措施最可行的是在商业区限制广告照明攀比,C对。住宅区统一居民用电不属于光污染,A错。加强对低耗环保照明材料研究,目的是节能,不能减少光污染,B错。干道两侧使用路灯照明,不属于光污染,D错,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信息提取 结合图形分析,请填写: (1)_(2)_(3)_,扩大,增多,城市带,方法总结 (1)城市化进程的判断。

13、 根据图中城市数量、面积的变化,是否形成城市群等判断,图中城市化进程为甲乙丙丁。 (2)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判断。 由甲图到丁图,城市数量不断增加,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到城市发展为城市群。 (3)隐含信息的判读。由甲图到丁图,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功能区日益明显,中心商务区的地位更加突出,4下图展示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历程。读后回答问题,1)影响上海城市形成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_。 (2)上海城市发展过程反映了城市化三个特征: A_; B_; C_。 (3)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 _。 (4)这个过程被称为_。 (5)上海城市发展对周边地区的积极影响表现在_ _,交通位置(河流,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城市化,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影响上海城市形成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河流,可以发展河海联运。第(2)题,上海城市发展过程反映了城市化三个标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