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第2课时_第1页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第2课时_第2页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第2课时_第3页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第2课时_第4页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第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考纲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名师解读 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并会解释各种宏观地形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及成因。2.理解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第2课时地球表面形态,1内力作用 (1)能源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3)结果: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_,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知识整合,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地震,高低不平,3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 地球表层的_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其中A为_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_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_板块、F

2、为南极洲板块,褶皱山,断块山,地震,岩石圈,亚欧,印度洋,非洲,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山脉,海沟,山脉,裂谷,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的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以下几个地方在考试中经常考查,也是学生极易出错的地方 (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东南亚、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属于亚欧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 (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

3、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深度思考,1(2015广东肇庆质检)下图为“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 A堆积作用B地壳运动 C侵蚀作用D变质作用 解析读图可知有岩层的上升和下沉运动,宁夏平原属于断层构造中的地堑,属于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 答案B,题组递进,2(2015郑州模拟)读下图,完成(1)(2)题。 (1)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B CD (2)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裂谷海岭山系海沟 AB CD,解析第(1)题,表示

4、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地表开始隆起;表示板块张裂处扩大,地壳变薄,岩浆上升明显;表示岩层断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第(2)题,图中所示现象如果是大陆板块张裂则形成裂谷,如果是大洋板块张裂则形成海岭。 答案(1)B(2)A,2014大纲全国,6)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走进高考,1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本题考查六大板块的位置。依据经纬度

5、可判断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北侧。 答案C,2013海南地理,12)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下图,完成23题,2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3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A地热能B风能 C水能D太阳能,解析第2题,本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及区域定位能力。由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可知,该半岛为堪察加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带上,D项正确。第3题,本题考查自然资源。该地位于高纬度地区,太阳能没有优势;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水能欠缺、风能不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热资源丰富,A项正确。

6、答案2.D3.A,42012四川文综,36(1),4分下图为东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等深线判断,甲地海底地形类型是_,其成因是_。(4分,解析从图中经纬度看出该地区位于亚洲东部海域,甲处等深线数值大,且深度大于东西两侧,故为海沟;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大洋板块密度大而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答案海沟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而形成,1褶皱和断层的对比分析 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考点二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知识整合,特别提醒】 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

7、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分析地质构造不仅可以揭示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分析地貌形成,而且对人类找水、找矿、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1)找水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侧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选择在向斜中心,利用断层找水。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断层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往往是泉水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2)找矿 利用背斜找石油、天然气。 “背斜顶部油气丰,气在油上要记清”。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

8、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层,如煤矿、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矿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顶部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了。 (3)工程建设 背斜部位是隧道良好的选址。 背斜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部位结构不稳定,是地下水汇集区,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因此修筑铁路开凿隧道应避开向斜,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工程应回避断层。 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断层处的烈度会变大。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1主要地质构造的分析及应用 (1)背

9、斜与向斜的比较,深度思考,2)断层的判断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例如,下图中A、B、C三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所以A、B、C三处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1)确定岩石特征 根据图例等信息,确定各岩层岩石的基本状况,如岩石类型、岩石新老关系等。 (2)判断地质构造 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或新老关系确定区域地质构造类型,如图中甲处为断层,乙处为背斜,丙处为向斜,3)判断区域地壳演化情况 根据岩层沉积状况、地质构造的形成、外力侵蚀、岩浆活动等确定地壳发生的演化顺序,如图中先是形成了各沉积

10、岩层,然后发生了地壳运动,岩层发生褶皱弯曲,之后发生断层活动,最后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了现在的地貌景观。 (4)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就是为了趋利避害,如背斜储油、向斜储水,背斜隧道,工程避开断层等,典例剖析】(2013北京文综,89)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苏湘滇新桂内蒙古 AB CD,2)图中()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尝试自解(1)_(2)_ 【审答指导】 (1)读图获取有效信息 图中表示不同时期形成的沉积岩岩层,在内力作用下,形

11、成了不同的地质构造,最后经过外力侵蚀,形成了地表各种地貌特征,如下所示,2)不同地貌的成因 地貌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如图中甲处为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3)不同区域地理特征差异 不同的地区,地理特征差异较大,如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区,其特征如下: 答案(1)C(2)C,1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据图完成(1)(2)题,题组递进,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地貌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 B该地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C该地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的地质构造为:甲处是背斜,乙处

12、是向斜,丙处是地堑 (2)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甲B乙 C丙D丁,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并且有些地区还形成了断层,这些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第(2)题,读图可知,甲处是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 答案(1)A(2)A,2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 (2)甲、丙两处的地貌类型相同,但成因不同,简要说明这两处地貌的成因,解析第(1)题,甲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因此甲处的地质构造为断层

13、;乙处、丙处岩层连续,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第(2)题,甲为断块山,丙为向斜成山。 答案(1)B(2)甲:断层一侧的岩层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丙: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2014山东文综,12)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为观测点编号。下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题,走进高考,1上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AB CD 解析根据关键信息“向斜东翼”,将向斜地貌补充完整(如下图),向斜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上面后来覆盖上的岩层最新。故选B。 答案B,201

14、4江苏地理,78)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2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3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解析第2题,由题目可知该地为向斜山,岩层向下弯曲,由图示可知M地左侧为山,因此左侧向下,故B项正确。A项岩层没有弯曲,错误。C、D均是右侧向下弯曲,错误。第3题,本题难度较大,需要依靠空间想象能力建立空间三维模型,如下图所示: 该地岩层弯曲方向如图所示,XY一线同一岩层海拔相同,岩层是水平的。 答案2.B3.A,2012四川文综,1)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 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下题。 4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

15、裂上升B褶皱弯曲 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地壳运动产生的,与内力作用有关,C、D项错误;结合图片可知该山为块状山地,岩层并未产生弯曲变形,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 答案A,5(2011江苏地理,11)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题。 图1中、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和断层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D背斜、断层和向斜 解析根据岩层形态可以直接判定、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背斜、向斜与断层

16、,故C项正确。 答案C,1风化作用 【易错易混提示】 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的区别: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考点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知识整合,2侵蚀作用 3搬运作用 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4堆积作用 在搬运过程中,当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时,被搬运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其中,流水和风力作用最为显著,具体表现如下,1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风化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

17、动、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散落的碎屑,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被压紧、固结形成新的岩石。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如右图所示,深度思考,2流水作用的差异 (1)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2)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下图,1(2015青岛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题组递进,1)图中东部地区的地貌名称是() A冲积扇B河漫滩 C河口三角洲D侵蚀平原 (2)形成该地貌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和最显

18、著的月份是() A沉积作用,1月B搬运作用,4月 C沉积作用,7月D搬运作用,10月,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东部地区地处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上游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侵蚀作用显著,携带的泥沙多;在图示东部地区,因为河道加宽,水流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第(2)题,冲积扇的形成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沉积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水流强弱和流量影响,流量越大,从上游携带的泥沙越多,出山口的泥沙沉积越多。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流量大。 答案(1)A(2)C,2读下图,完成(1)(2)题,1)图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B CD (2)下列选项中,与

19、形成图所示的上大下小的特殊地貌不相关的是() A岩性的软硬B河流的水量大小 C地表松散碎屑的多少D风力大小和风向,解析第(1)题,图中所代表的是我国四种典型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其中代表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代表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代表沙漠中最为常见的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代表干旱地区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第(2)题,风蚀蘑菇往往是由于气候干旱,风力强劲,风力吹扬地表的沙尘对岩石打击、磨蚀而成,其形态也可能与岩石的上硬下软有关。但与河流水量大小无关。 答案(1)D(2)B,2014北京文综,67)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

20、2题,走进高考,1该河谷() 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 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2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解析第1题,图示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岩层位于岩层之下,故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A项正确;由中期与后期图示判断,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B项错误;图示岩层未发生弯曲变形,不属于褶皱构造。断层线附近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形成河谷,C项错误;修建水库应避开断层,D项错误。第2题,据图判断,水位上升时,沉积物少,说明河流搬运作用增强;水位高低

21、与河流含沙量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流量增大时,沉积物较少,河流的堆积作用减弱;河流的向两岸侵蚀和向下侵蚀使河床加宽变深。 答案1.A2.D,2014浙江文综,78)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34题。 3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4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B C D 解析第3

22、题,根据此地位于北纬38.5,东经106附近,且有黄河流经,可推知是银川平原,地为贺兰山,地势较高,无法受到黄河干流流水侵蚀,A项错。地位于山口地区,由黄河的众多小支流形成沙砾洪积,不是干流洪积形成的,B项错误。地有黄河干流流经,断裂下沉后黄河的泥沙在这里冲积形成冲积平原,C项正确,地地势较高,黄河干流无法向高处堆积,D项错误。第4题,仔细读图,为侵蚀山地,土层薄。地洪积冲积平原,土积深厚,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为冲积平原,土层深厚,但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较浅。为沙丘覆盖的平原,土层较薄。对比四个地点,地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符合皇家修建陵墓的选址条件,B项正确。 答案3.C4.B,20

23、14天津文综,7)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5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A地貌形态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D抗侵蚀能力 解析由文字材料可知,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由图可知三地均位于河口附近,流水沉积作用明显;故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泥沙沉积量的影响。 答案B,2010山东文综,56)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B CD,7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

24、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解析第6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在海洋沉积环境下,形成石灰岩层;石灰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抬升形成陆地;地下石灰岩层遭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暗河;随着地壳进一步抬升,地下暗河被抬升到地表形成溶洞;在流水溶蚀、沉积作用下,溶洞内部形成石钟乳、石笋等。故D正确,第7题,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环境:浅层石灰岩层,湿热的气候条件。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土层较薄,土壤贫瘠;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岩层破碎,地表水贫乏。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6.D7.C,8(2010广东文综,7)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

25、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示意),其成因是() A侵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 C风化侵蚀作用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测点在距大坝下游很近的地方,由于大坝的建设,水流落差变大,大坝附近水流速度加快,侵蚀搬运能力增强,将原来河床沉积物中细小的颗粒侵蚀搬运到下游,较大颗粒留在原地,A正确。 答案A,2014安徽文综,32)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下图)。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完成下题,9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解析该地全年以偏北风特别是东北风为主,而沙山位于临湖西南一侧,且由松散沙粒组成,故沙山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作用,其沙源来自于枯水期露出的湖滩。沙山上的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方向一致,冬季风势力强且经过湖面时摩擦力较小,风力侵蚀作用强,形成垄槽相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