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土力学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 土的组成 1、土力学:是以力学和工程地质为基础研究与土木工程有关的土的应力、应变、强度稳定性等的应用力学的分支。 2、地基:承受建筑物、构筑物全部荷载的那一部分天然的或部分人工改造的地层。 3、地基设计时应满足的基本条件:强度,稳定性,安全度,变形。 4、土的定义: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颗粒,通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由土粒(固相)、土中水(液相)和土中气(气相)所组成的三相物质。 5、土的工程特性: 压缩性大, 强度低,透水性大。 6、土的形成过程:地壳表层的岩石在阳光、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影响下,发生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
2、经流水、风、冰川等动力搬运作用,在各种自然环境下沉积。 7、风化作用:外力对原岩发生的机械破碎和化学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有两种:物理风化、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用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胀、波浪冲击、地震等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碎裂的过程。 化学风化:岩体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互作用的过程。 化学风化的类型有三种:水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 水解作用:指原生矿物成分被分解,并与水进行化学成分的交换。 水化作用:批量水和某种矿物发生化学反映,形成新的矿物。 氧化作用:指某种矿物与氧气结合形成新的矿物。 8、土的特点:散体性:颗粒之间无黏结或一定的黏结,存在大量孔隙,可以透水透气。多相性:土是由
3、固体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三相体系。自然变异性:土是在自然界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深化形成的多矿物组合体,性质复杂,不均匀,且随时间还在不断变化的材料。 9、决定土的物理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土粒的大小和形状,矿物组成,组成。 10、土粒的个体特征:土粒的大小、土粒的形状。 11、粒度:土粒的大小。 12、粒组:介于一定粒度范围内的土粒。 13、界限粒经: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 14、土的粒度成分(颗粒级配):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 15、土的粒度成分(颗粒组配)常用测定方法:筛分法:用于粒经大于0.07mm的粗粒组。沉降分析法:用于粒经小于0.07mm的粗粒组。 筛
4、分法试验:将风干、分散的代表性土样通过一套自上而下孔经由大到小的标准,筛称干土重,即可求得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通过计算可得到小于某一筛孔直径土粒的累积重量及累计百分比含量。 沉降分析法:土粒在水中的沉降原理。土粒的下沉速度:土粒形状、粒经、密度、黏滞度。 16、粒经累计曲线:横坐标表示土粒粒经,纵坐标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经的土重含量。 级配不良。判断:曲线较陡:表示粒经大小相差不多,土粒较均匀, 曲张平缓:表示粒经大小相差悬殊,土粒不均匀,级配良好。 17、限制粒经d60,中值粒径d30,有效粒径d10。分别相当于小于某粒径土重累计百分含量为60%、30%、10%对应的粒径。 d60d30 d1
5、0 18、不均匀系数:反映大小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Cu= d60/d10 Cu5 级配不良 Cu10 级配良好 曲率系数CC= d302/ d10 d60反映了限制粒径d60与有效粒径d10之间各粒组含量分布情况。 砾类土或砂类土:当Cu5和Cu=13良好级配。 CC过大或过小,表明土中缺少中间粒组,务粒组间孔隙的连锁充填效应降低,组配变差。 19、结合水:当土粒与水相互作用时,土粒会吸附一部分水分子,在土粒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水膜。 20.强结合水:指紧靠土粒表面的结合水膜,性质接近于固体,密度约为1.22.4g/cm3,冰点-78,有21.极大的黏滞度,弹性和抗剪强度。 22.弱结合水:紧靠
6、于强结合水的外围而形成的结合水膜, 不能祭奠静水压力。 23.自由水: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影响范围以外的水,性质和正常水一样,能祭奠静水压力,冰点为0,有溶解能力。 24.重力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透水土层中的地下水,对土粒有浮力作用。 25.毛细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受到水满天飞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作用的自由水。 强结合水特点: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和黏滞度。不传递静水压力。e1,1.22.4g/cm3。 弱结合水特点:具有一定塑性; 不传递静水压力;e11.7g/cm3, 100沸点680,-0.5冰点-78 重力水特点:浮力、流动性。 毛细水特点:存在于砂土、粉土中;毛细水与孔隙大小形状有
7、关。 25、气相分为自由气体:与大气连通;封闭气体:与大气隔绝,在外力作用下,土吉封闭气体易溶于水,外力没了后,溶解的气体又重新释放出来,使土的弹性增加,透水性减小。 27、黏性土矿物:主要有黏土矿物和其他化学胶结物或有机质,其中黏土矿物的结晶结构特征对黏性土的工程性质影响较大。 蒙脱石:两层Si-O四面体,夹一层AL-OH八面体,晶胞松散,水理性强。 伊利石: 高岭石:一层Si-O四面体,一层AL-OH八面体 28、土的结构形成: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状结构。 土的构造特征:成层性;裂隙性:裂隙、降低土体强度和稳定,加大透水。 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1、土的物质成分包括:土骨架的固态矿
8、物颗粒;土骨架孔隙中的液态水;溶解物质;孔隙中的气体。 2、反映土粒均匀程度:粒度成分、颗粒级配。 、决定土的物理力性质的因素:大小、形状、矿物成分、组成状况。3 4、三相比例批量标:表示土的三相比例关系的指标。包括:土粒相对密度dS,土的含水量w、密度。 5、土粒相对密度:土粒质量与同体积的4时纯水的质量之比。dS=mS/vSW1=S/W1 mS土粒质量; vS土粒体积cm3; S土粒密度,土粒单位体积的质量g/ cm3; W1纯水在4时的密度,等于1/ cm3。 6、土的含水量: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W=mw/mS100%,用“烘干法”测定。 7、土的密度=m/v= mw+mS/v;
9、用“环刀法”测定。 8、土的干密度:土单位体积中固体颗粒部分的质量。d=mS/v 9、饱和密度:土孔隙中充满水时的单位体积质量。sat= mS+VVW/v(VV土的体积) 10、重度:土单位体积的重力=g(KN/m3) satd satd 11、土的孔隙比: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e=VV/VS。 e0.6密实的低压缩性土 e1.0疏松的高压缩性土 12、土的孔隙率:土中孔隙所占体积与土总体积之比。n=VV/V100%(n=e/1+e) 13、土的饱和度:土中水体积与土中孔隙体积之比。Sr= VW/ VV100% 14流塑性(状态):保持天然结构的原准确度 上,在其含水量达到液限以后,并不处
10、于流动状态。 可塑性(状态):当黏性土在某含水量范围内,可用我力塑成任何形状而不发生裂纹,并当外力移去后仍能保持即得的形状的性能。 15、液限:土由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WL 塑限:土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态的界限含水量。Wp 缩限:土由半固态不断蒸发水分,则体积继续逐渐减小,寺到体积不再收缩时,对应土的界限含水量WS 液限WL采用锥式液限代测定。 塑限Wp采用搓条法测定。 16、塑性指数: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液限和塑限的差值) IP=WL-WP IP愈大,土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量范围愈大。 黏性土(IP10黏土IP17; 粉质黏土10IP17。 17、液性指数:反映土的软硬
11、件程度,指黏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限的差值与塑限指数之比。IL=W-WP/WL-WP=W-WP/IP。 坚硬状态:当WWP时,IL0。 流动状态:当WWL时,IL1。 可塑状态:当WPWWL时,0IL1。 IL愈大,土质愈软,反之,愈硬。 IL: - 坚硬0硬塑0.25可塑0.75软塑1流塑 0.25; IL0; 0IL 0.25IL0.75; IL1.0。 18、天然稠度:批量状土样测定的液限和天然含水量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用于确定路基的干温程度。WC=WL-WP/IP= WL-W/WL-WP 19、黏性土的活动度:用塑性指数与黏粒含量百分数之比值。A=IP/m m(粒径0.02mm的)黏粒含
12、量百分比。 不活动黏性A0.75 正常黏性土0.75A1.25 活动黏性土A1.25 20、黏性土的灵敏度:原状土的强度与该土经过重塑后的强度之比。 St=qu/q,u qu原状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KPA。 q,u重塑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KPA。 St愈高,结构性愈强。受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的愈多。 21、触变性:黏性土的抗剪强度随时时恢复的胶体化学性质。 22、相对密实度(无黏性土砂土,碎石土) Dr= 密实: 中实 松散 23、粉土性质:易于液化接近砂土; 易于湿陷;冻肽接近黏土。 24、土的胀缩性:批量黏性土具有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两种变形特征。 25、膨胀土:黏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
13、具有显著胀缩性的黏性土。 26、土的温陷性:批量土在自重压力作用下或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综合作用下,受水浸温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陷的特征。 27、土的冻胀性:批量土的冻胀和冻融给建筑物或土工建筑物带来危害的变形特性。 28、土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划分: 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 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且粒径大于0.75mm的颗粒含量全重50%的土; 粉土:介于砂土与黏性土之间,塑 性 指 数 IP1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黏性土: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 第三章 土的渗透性及渗流 1、渗透:液体
14、从物质微孔中透过的现象。 渗透性:土具有被液体透过的性质。 2、砂土的渗透定律:地下水在土的孔隙或微小裂缝中以不大的速度连续渗透时,属于层流运动。 V=Ki=q/A (砂土、层流) K土的渗透系数,相当于滴溜溜转和梯度i=1时的渗流速度。 i水力梯度,单位渗流尺度上的水头损失i= 或局部土体产生移动,导致土体变形 由于渗流作用,使水压力和浮力发生变化导致土体成结构物失稳。主要变现为岩坡滑动 等构造物整体失稳。 6.流砂:在向上的渗流力作用下,粒间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群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 7、临界水力梯度:使土体发生流砂现象时的水力梯度。 8、管涌:在水流渗透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
15、的孔隙中移动,以至流失;随着土的孔隙不断扩大,渗流速度不断增加,较粗的颗粒也相继被水流逐渐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造成土体塌陷的现象。 9、管涌防治:改变水力条件;改变几何条件;减小渗流力;渗流逸出处加反滤层。 10、流砂防治:改变土质;覆盖压重以平衡渗透力;增加渗透路径;减少水头差。 11、层流原因:土中孔隙一般非常微小曲折水在土中所受的粘滞阻力很大,流速十分缓慢,因此,大多数情况相邻两个水分子运动轨迹相平行而不混流。 第四章 土中应力 1、土中应力:批量土体在自重、建筑荷载、交通荷载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土中所产生的应力。 包括:自重应力、附加应力。 2、自重应力:批量土体受
16、到自身重力作用而存在的应力。 竖向自重应力: 侧向自重应力: M波松比 KO土的侧压力系数 KM/1-M 3、自重应力特点:在自重应力作用下,土不产生侧向变形和剪切变形;沿任一水平面上自重应力均匀无限分布;自重应力一般不使地基产生变形。 天然地下任意z处的竖向有效自重应力KPO 成层土中自重应力:6C= n深度Z范围内的土层总数;hi第i层土的厚度 i第i层的天然重度。 4、基底压力:建筑物的荷载通过自身基础传给地基,在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使产生了荷载效应基底压力(P)的大小和分布状况与什么有关? 荷载的大小和分布;基础的刚度;基础埋深;地基土的性质。 5、基底压力P:中心荷载下: 基底面积:A
17、=B G=20KN/M3 基础其上回填土总重力G=GAd(d基础埋深) 矩形基底 偏心荷载下: e/b时,基底压力P分布图呈梯形。 e=/b时,基底压力P分布图呈三角形。 e/b时,距心荷载较远的基底边缘 返力为负值。 PMAX= K单向偏心作用点至具有最大压力的基底边缘的距离。 6、基底附加压力(DO):批量基底特号 除基底处建造前土中自重应力。是引起地基附加应和和变形的主要原因。 7、基底平均附加威力: P基底平均压力KPU,bch基底处土中自重应力。 m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 m=( )/( ) 地下水位下的重度改为浮重度。 h= 天然地面算起的基础埋深。 8、地基附加应力:
18、主要由建筑基础自重在土体中引起的附于原有自重应力之上的应力。 第五章 土的压缩性 1、土的压缩性:土体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土的压缩:土中孔隙的体积缩小。 土的固结:在压力作用下随土中水所占体积缩小的全过程。 2、侧限条件:土体沿水平方向不发生压缩变形的条件。 3、压缩曲线:室内土的固结试验的直接成果,它是土的孔隙比与所受压力的关系曲线,从而得到土的压缩性指标。 4、压缩系数:土体在侧限条件上孔隙比减小量与有效压应力增量的比值。a= P1地基某深度处土中自重应力(竖向) P2地基某深度处土中自重应力(竖向)与附加应力之和。 5、压缩系数: A1-2:用压力段由P1=0.1MPA增加到P
19、1=0.1MPA时的压缩段 系数G1-2来评定土的压缩性. 6、压缩指数CC: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小量与有效应力常用对数值增量的比值。 7、压缩模量ES: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当土中应力变化不大时,压应力增量与压应变增量成正比。 ES= e1原始孔隙比 8、土体的体积压缩系数MV:在侧限条件下的竖向应变与竖向附加压应力之比。MV=1/ES=A/1+e 9、土的固结:土体的压缩随时间增长的全过程。 先期固结压力:天然土层在历史上受到过的最大固结压力(PC) 有效应力:土粒间所传递的粒间应力,是土中控制压缩变形抗剪强度的应力。 11、原始压缩曲线:从室内高压固结试验e-lgp 曲线,经修正后得出符
20、合现场原始土体的孔隙比与有效应务的关系曲线。 第六章 地基变形 1有效应力:通过土粒接触点传递的粒间应力。 2、孔隙应力:通过土孔隙传递的应力。 3、总应力:土某点的有交往应力与孔隙压力之和。 4、静水压力:总应力为自重应力时,饱和土中的孔隙水压力。 、超孔隙水压力:总应力为附加应力时,饱和土中开始全部由孔隙水压力传递附加应力。5 6、饱和土中的有效应力原理:饱和土中任意点的总应力b总是等于有效应力加上孔隙水压力,即 b=b,+U,或有效应力b,总是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b,=b-U。 7、饱和土的固结:主固结:由土孔隙中自由水的排出速度决定。次固结:由土骨架的蠕变速度决定。 8、饱和土的渗
21、透固结:饱和土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孔隙中相应的一些自由水将随时间逐渐被排出,同时孔隙体积也随之缩小。 9、饱和粒性土地基沉降的三个分量: 瞬时沉降;固结沉降;次固结沉降。 第七章 土的抗剪强度 1、土的抗剪强度:土体抵抗剪应力的极限值。 2、土的强度破坏有关的工程问题: 建筑物地基的承载力; 土工建筑物的土坡稳定性; 深基坑土壁的稳定性; 挡土墙地基的稳定性。 3、库仑公式: 4、无黏性土的抗剪强度与剪切面上的法向应力成正比,其本质是由于土粒之间的滑动摩擦以及凹凸面间的镶嵌作用产生的摩阻力,其大小决定于土粒表面的粗糙度、土密实度以及颗粒及配等因素。 5、影响土的抗剪强度的性质:土的性质 试验时的
22、排水条件、剪切速率、应和状态、应力历史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试验时的排水条件。 6、b=1/2(b1+b3)+1/2(b1-b3)cos2x I=1/2(b1-b3)Sin2x 7、粘性土和粉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b1= b3= 8、无粘性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b1= b3= 9、破裂角: 破坏面与大主应力b1作用面的夹角为(45o+/2) 破坏面与小主应力b3作用面的夹角为(45o+/2) 第八章 土压力 1土压力: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侧压力。 2、土压力要素: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 、影响土压力性质、大小及分布规律的因素:3 墙体移动方向、位移量;墙后填土种类、性质及
23、表面形状;挡土墙、墙背、倾角及光滑程度。 4、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 5、被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 力。 6、静止压力:当挡土墙静止不动,土体处于强性平衡状态时,土对墙的压力为: 7、静止土压力计算:bo=koz ko-静止土压力系数;ko=1-Sin,。 bo静止土压力强度; 墙背填土的工,KN/M3 EO静止土压力,KN/M H挡土墙高度,M EO=1/2(1/2)h2K。EO=作用点在距墙底H/3处。 8、主动土压力:(设墙背光直立,填土面水平、挡土墙偏移土体) 无粘性土: 粘性土、粉土: KN朗肯主动土压力系数K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场地租赁合同模板
- 盖梁满堂式支架施工专项方案验算书试卷教案(2025-2026学年)
- 水果加工品质提升策略-洞察及研究
- 幼儿园美术手工活动设计合集
- 节约粮食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及教案
- 国际市场渠道拓展-洞察及研究
- 档案记忆的全球化进程研究-洞察及研究
- 小学英语听说能力提升训练教案
- 信息安全协同策略-洞察及研究
- 小学美术教学第七课《飞天》教案
- 国旗国歌国徽的课件
-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具汇编
- 培训学校续费培训
- 2025中新社(北京)国际传播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招聘6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康科技腾讯健康:2024年消费者健康洞察呼吸系列报告-鼻炎鼻窦炎篇预览版
- 2025至2030中国海带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零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孕产妇全程保健指南
- 航空理论教学课件
- 【MOOC答案】《VLSI设计基础(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基础)》(东南大学)章节作业慕课答案
- 注塑质量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